工商管理毕业范例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提出“术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倡理论知识够用,以训练学生技能为主;对团队管理术课程进行了内容改革,运用培训式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训练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团队管理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范例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工商管理毕业范例论文 篇1:

平桂祥:敢为人先 教育抒怀

背负企业家、高校校长的双重角色,平桂祥在内心深处坚定地认为,企业改变的只是几百人乃至上千人,而教育改变的则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此,他大胆借鉴企业管理运行中的经验得失,赋予了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同时以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依托,大胆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赋予了这所曾经频临倒闭的首都民办高校以崭新的活力,书写了一段“国企办高校”的佳话。

在接受《教育与职业》杂志记者专访时,平桂祥回顾学校几年来的发展不无感慨地说:“企业与学校结合是一种最好的合作方式。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用工的难题,又解决了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生就业的问题”。

平桂祥青年突击队

今年46岁的平桂祥与建筑施工有着23年的不解之缘,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施工现场埋头苦干的工长,到项目经理、青年突击队队长,并最终成为有着40年历史的北京建工四建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走出了一条天道酬勤、商道酬诚、人道酬情之路。

1994年,平桂祥放下自己已经驾轻就熟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担任土建项目部经理。摆在他面前的不仅仅是陌生的专业,还有找活源的重担。作为当时一穷二白的第九项目部当家人,平桂祥知道没有活源意味着什么。为此,第九项目部在成立之初就树立了“以文明施工树形象、以优质工程争信誉、以贴心服务占市场、以精细化管理求生存”的项目部发展之路,始终把“业主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作为行动准则,创新理念、塑造品牌、赢得信誉,用超值的服务争得市场。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比市场先走一步。1999年平桂祥抢先关注质量,以“长城杯”为龙头打响了名声;2000年文明施工,赢得一致好评;2001年再更新观念,主动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售后服务,取得与开发商双赢的局面。此外,青年突击队通过不断优化育人环境,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队员迅速成才,在传统施工领域引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施工过程推行计算机管理,在工程的资料管理、制图、预算、财务成本控制、材料出入库及汇总统计等诸多方面实现信息化。

几年中,平桂祥青年突击队从开始的十余名管理人员、年开复工面积不到一万平方米发展到开复工20万平方米和年产值2亿多元的四建主力项目部。崛起后的平桂祥青年突击队让人刮目相看,荣获“北京建工集团历史最具影响力的十支青年突击队”,并裂变孵化出天津项目部、沈阳项目部、五项目部、六项目部、十项目部、装饰分公司,人员和施工产值占了四建公司的半壁江山,平桂祥也被提拔为四建公司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再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今天“平桂祥青年突击队”已经成为四建公司在市场营销中的金字招牌。

临危受命,开教育“国企+民办”先河

任何品牌的塑造,如果没有知识的滋养,都将暗淡无光。科班出身的平桂祥尤其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自2002年他就任四建总经理以来,每年坚持拿出近百万元用于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员工培训,保证员工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掉队,为员工创造了更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大力倡导“立规矩、撒种子、抓培养”的人才战略,为公司完成立足北京、辐射河北、天津、东北、山东的环渤海经营布局奠定了人才基础。

正是由于平桂祥内心深处对教育的那份敬畏和心系民生的社会情怀,为今后北京四建公司顺利接管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由于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原举办者在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上的失衡,致使学院负债累累,曾一度陷入困境、濒临倒闭。为避免出现几千名学生失学的窘况、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应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四建公司正式接手主持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的办学,承担起了教学育人的社会重任,从而也开创了国有企业参与民办高校教育的新模式。

为避免重蹈学院原举办者未依法办学的前车之鉴,从接管之初,平桂祥将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定位于必须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要时刻体现国有企业依法诚信的优良传统和民主作风,保持良性的竞争态势。同时根据相关的法律文件规定,对学院各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稳定师资队伍,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结合四建公司人才需求和同行业人才需求,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上,从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上保障了学院近6年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随着四建公司“走出去”战略的步伐加快和承建工程的不断增加,相应专业性建筑类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在平桂祥看来,主持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的办学,无疑是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成为企业的后备人才储备库,随时随地就可以派专人到相关岗位报到实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同时,四建公司现有员工教育学历层次和知识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借助高校的力量,通过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对企业自有员工的再教育是企业人才发展的重要一环,凭借学校这一平台,为四建员工提供了“工作之后再学习”的便利途径,通过迅速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可以显著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几年的实践表明,我们出面主持办学,很好地满足了学校、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校企的创新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桂祥由衷地对记者说。

校企联营,相得益彰

四建公司总经理孙振泉曾经提到:国企办学的一个重要优势就在于诚信。国有企业重质量、讲信誉,承担着很多法定责任。这是我们主持办学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源,一定要坚持下来。

北京现有民办高校98所,其中10所为统招,5所为独立院校。民办高校相当多,然而能够办出特色、让政府放心的并不多,但北工商却是其中一例。在今年启动申报建筑类职业院校上,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原因就在于它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依托四建公司创造了学生培养、就业的全新模式。此外,在国企的这种管控模式之下,学院有着完整的资金安全管理体系规划,确保了其办学上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在四建公司的牵线搭桥之下,学院又和其他企业,譬如工程管理协会等签署了系列协议,主导了学院的全面发展。

2010年7月31日,受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教育系统分会委托,平桂祥代表北京市41所民办高校宣读了“2010年北京市民办高校诚信公约”,承诺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实事求是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履行诚信公约的承诺。此诚信公约的签订,更加意味着四建公司必将将国企的诚信文化坚持到底,为北工商的发展注入活力。

四建公司隶属建筑类行业,作为国企主持办学,首先确定的办学方向就是根据建筑类市场的需求,抓住重点,发挥特长办学。为此,办学伊始,平桂祥力排众议,深入强化校企合作,在学院开设了建筑应用课程,其中建筑安全管理和建筑质量管理是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所没有的创新专业,为建筑企业培养实用人才,积极探索企业应用人才短缺与学生就业难的出路。如今,建筑工程系已发展成为学院第一大系,其学生培养模式业已推向市场化。

平桂祥告诉记者,建筑工程系所开设的课程实现了将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大一,主要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二,增加了见习课,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工地进行现场观摩教学,请优秀工程师和讲师进行现场教学,增加了现场感性认识。大三,将职业资格证书置换到日常教学中。学校还要求学生毕业之前,除了取得学历文凭外,还要至少取得2~3个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毕业时成为“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人才,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大四,除学习本专业课程外,还增加了实践拓展课程。理论加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截止到目前,建筑工程系的毕业生已经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毕业之后除了被北京建工四建录用之外,还有的被北京建工集团、城建集团、住总集团录用。

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在四建公司的主持办学之下,业已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他们纷纷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的发展增添自己的力量,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正如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所评价的那样: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的毕业生非常能吃苦耐劳、认真细致,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非常强,促进了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此,平桂祥深感欣慰,“北工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培养人才的基地,而它也在助力四建公司成为跨区域的建筑企业。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吃苦耐劳常驻外地,而且动手能力强,能够很快适用企业的需求,办学从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备”。

回顾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平桂祥颇有感触:“国企主持办学,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模式在四建公司与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的合作中提高了其广度和深度:首先,学院发挥了学科专业优势,通过员工业务培训、专业进修等途径为企业的员工培养提供帮助,同时可以扩大培养范围,譬如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广度;其次,对于四建而言,与学院共同成立专门的项目审批和管理机构,向学院提供科研项目和资金,借助学院的师资和技术力量解决实际问题,也加大了人才培养的深度”。

正如一位专家指出的,国企主持办学,是中国教育产业多元化的有益尝试,它将成为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又一次成功范例,而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必将在这种办学模式之下,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学院建设的新跨越。

作者:李士伟

工商管理毕业范例论文 篇2:

基于能力培养的术科课程改革

【摘 要】本文提出“术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倡理论知识够用,以训练学生技能为主;对团队管理术课程进行了内容改革,运用培训式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训练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团队管理能力。

【关键词】术科 课程改革 团队管理

一、课程开发背景

“术科”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应用于军事、艺术和体育等专业类别的人才培养上。工商管理专业长期以来被诟病以理论传授为主,缺乏实际技能操作。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陈杰教授提出在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施术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倡理论知识够用,以训练学生技能为主,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术科”课程。学科课程讲授基本理论,“术科课程”以核心能力的获得与提升为目标,因此课程内容与能力相对应,具备训练性,而且要反复训练。

团队管理术是其中一门术科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它是工商管理专业乃至其他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企业在用人的时候首选的人才素质标准之一。很多企业需要会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員,团队管理能力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为了培养和提高职员的团队合作而付出大量成本。因此,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使其在未来职业道路上迅速适应企业需求。

二、团队管理术课程改革过程

(一)课程介绍。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团队管理课程更多体现的是一门理论课程或者简单的理论加实训的课程,但改革后的团队管理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团队管理主要的工作内容,并初步具备基层管理者能力,从而为学生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有效领导和管理工作团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团队责任感和团体协作精神。

(二)课程改革方案。该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每个内容设计一个项目,全程进行培训式教学,由老师在上课时引出项目,并以任务驱动式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去完成,考核方式取消试卷考试,采取过程性考核,项目累计考核方式。

(三)课程开发思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以能力为主线,依据组织中的基层和中层管理者领导工作团队完成项目的真实工作过程而设计。领导工作团队完成项目任务的基本流程为:根据任务性质组建工作团队、明确团队角色,主持召开团队会议,制定团队工作目标与计划,进行团队管理和团队激励,带领团队成员执行工作任务,并解决在此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最后成功完成项目任务,在任务完成后要汇报成绩、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参与策划并实施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在此过程中体会领导者、管理者及监督者的角色,并掌握领导方式、激励和管理职能、团队训练和培训、监督工具的使用等理论知识,培养主持会议、制定计划、激励监督下属、训练培训等领导与管理团队的能力。课程设计真正体现能力本位、项目驱动、人物训练、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课程内容设置。按任务完成过程设计了6个模块的教学情景,每个教学情景要求学生对自身进行角色分析与规划,完成项目任务。具体见表1。

(五)教学过程。在上课的时候把整个班级分为数个团队,每个团队5-6人,并让小组组建团队,包括团队名称、团长、成员、口号、队徽,设置好每个团队成员角色;然后向全班阐述理由,比如为什么选择某个人当组长,为什么设立这个口号,为什么这个成员担任那个角色等,还可以通过情景剧等方式展示团队,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去进行团队组建。接下去的课程每次课开始就分派任务,可以是拓展游戏也可以是具体的项目如销售项目等,并由老师讲清要达到的结果。团队确定好目标,分解到个人,并开会讨论决定如何完成,有些需在上课期间完成,有些课后完成,接下去让团队展示。每个项目进行过程中也会与其他团队协作或者有冲突,或者团队成员内部有矛盾冲突,都由学生通过协调沟通完成,最后由各团队进行结果汇报并分享。通过如此反复训练,让团队成员之间、团队之间在完成项目和游戏过程中培养相互合作精神,锻炼沟通协调能力,掌握团队管理技巧。

(六)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和任务考核,由完成任务的表现、效率及质量进行累计决定成绩。

三、课程改革实施的条件

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一些条件来支持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学设施:在该课程中,会运用到比较多的团队拓展游戏、团队活动和项目设置,需要一些器材、物品和环境的支撑才能顺利进行,但是在实训室基本没有,这给课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授课时间:在授课过程中,有些团队拓展游戏、团队活动和项目的完成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但是每次课通常上是2个课时,往往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上课时间结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授课师资:由于该门课程全程运用任务驱动式、培训式教学方式,对于老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老师自身要有企业训练经验,要有丰富的项目素材,而且要能收放自如,把控全场。但是很多专业老师没有企业相关经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达不到预期效果。

学生积极性:在团队活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少部分学生抱着搭便车的心理,不积极参与。

总体来说,整个课程学习下来,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获得以下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团队意识的培养;沟通协调组织能力;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提炼能力与演讲能力;办公软件的应用等。本课程的教改为同行提供了一个工商管理专业术科课程开发与教学的范例;而且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尤其是来自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可以运用此课程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完成角色的转换。

【基金项目】广西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术科导向’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JGZ177)

【作者简介】莫小芳(1978— ),女,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小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经营管理。

(责编 丁 梦)

作者:莫小芳

工商管理毕业范例论文 篇3: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反思

摘要:案例教学引入管理学教学后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多年案例教学实践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就国内大学本科的“管理学原理”中如何更好地导入案例教学进行了系统思考。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性质和授课对象本身的特点,以及案例教学中的知识点案例、德鲁克式案例与哈佛式案例三种不同类型的优劣势,提出三者的比例为5:4:1比较适宜。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原理;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郭萍(1976-),女,江西赣州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 510640)

一、“管理学原理”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应用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大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为后续的各专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提供坚实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从授课内容来说,这些原理性的知识来源于对以往管理实践的高度概括,所以,课程呈现出典型的理论性与抽象性特征。另一方面,其课程设置目的决定了授课对象一般都是本科低年级学生,他们刚进入大学,缺乏组织管理实践,无法体会理论产生的具体背景,以及在实际场合的具体应用。这两方面的特征使得管理学原理的讲授常常陷入困境,如何让尚未“入门”的学生对理论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授课教师迫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显然,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乏味无趣,课堂气氛沉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与课程教学目的不符。更重要的是,不能从源头开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严重背离。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把案例教学融入“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就成为必经之路。

案例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开始使用,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被人所熟悉,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其优点体现在:

一是以案说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这使管理学中比较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起到了释疑解惑的作用。

二是案例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抽象理论的讲授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和消极厌倦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三是典型案例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本科低年级学生对真实的企业环境比较陌生,而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们往往是将世界上知名企业作为典型案例,借此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了解许多企业的真实信息。在加深对管理理论理解的同时,也能有效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四是案例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能力以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比较高,在大学本科工商管理的教学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近期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已毕业学生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案例教学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不利于学生对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系统掌握

一般来说,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进行事先阅读与分析,为了准确诊断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环节上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教学案例多是涉及企业管理某个侧面的情况,难以全面展现管理学原理的各个知识点并有效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要想完整系统地讲授主要原理、概念,又要通过案例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实践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课时的客观限制。

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多是蜻蜓点水,难以满足学生对案例深刻透彻理解的高层次需求

在问卷调查中,有部分学生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教学中涉及到的案例不要浅尝辄止,要对企业进行全面剖析。实际上,要达到真正提高应用分析能力,确实需要对案例企业所处的具体情境进行详细描述和更深层次的剖析,否则容易使学生陷入对问题表面化的想象之中。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而言,他们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也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十分重视,但由于能力有限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最终导致讨论无果。

3.案例教学就是听故事、看视频,对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实际帮助非常有限

由于案例教学本身独特的活动方式常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实施案例的初期,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颖感,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案例教学的持续进行,教师不断要求学生研读案例和教材,进行紧张的思维,参与集体的交流,所以对学生又会产生一种外在的压力,诱发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厌倦心理。加上长期以来,学生已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所以,对于教师课堂上要求大家去做了解的企业案例,只有小部分学生会在课后认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大部分学生则是偶尔查阅资料,并不会全身心投入到案例当中。于是,案例教学只能演变成教师讲案例,学生听故事,听说之后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还是没法提高。

三、对“管理学原理”中案例教学的反思

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反映出,部分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把握案例教学的内涵、分类及各自的适用条件。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谈的“案例教学法”是从美国哈佛商学院引入的。他们所使用的案例(case),是指运用语言和各种视听手段描述特定管理情景,以便学生能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对相关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从1910年担任哈佛商学院院长的克普兰博士建议使用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商学院教学的主流方式,超过教学总时数的80%。如今,哈佛商学院已是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最有权威的管理学校,这与它杰出的教学方法与辉煌的教育成就分不开。但是,就在案例教学方法逐渐推广的今天,很多人都忽略了哈佛案例教学实施的对象并非本科生,而是两年制的专业硕士研究生(MBA)、四年制的博士研究生(DBA)和各行业的在职经理培训。这就说明,哈佛式案例教学并非完全适用于本科低年级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拿来用的过程中必须对此进行适应性调整。

资料来源:笔者通过文献整理而成。

为了更好地提高案例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使用效率,不妨将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分为三种类型(见表1),它们分别是:知识点案例、德鲁克式案例和哈佛式案例。知识点案例通常是通过精选的具有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教学范例。其教学意义在于解决庞大的、单纯追求百科全书式的理论知识传授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它是对某些代表性案例的整合结果,或者是对于同一范畴里多个情境之普遍性的诠释,所以,知识点案例的集成度较高,更为适用于技能与知识的建构。[2]与知识点案例相比,后面两种类型的案例更多的是源自对于某个复杂情境的真实记录。其教学意义在于,结合教材中的理论,以案例为基本材料,将学习者引入管理实践的特殊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管理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但德鲁克式案例的篇幅比哈佛案例短,撷取的是企业的全貌或缩影或某个侧面的情况,可以防止学生陷入繁杂的数据资料之中而不知所措,从而能够更快地抓住问题的实质。[3]不过,它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与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思维。有所不同的是,哈佛式案例注重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作为分析的基础,这使得案例分析成为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这些资料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全貌,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从复杂的背景资料和纷乱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要素,从而有效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综上所述,如果授课时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应用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以上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比如,教师如果以哈佛式案例作为主导,很可能由于占用时间太多,无法达到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目的。而如果较多采用知识点的案例,那么,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四、“管理学原理”中案例教学的改进建议

根据“管理学原理”的课程性质以及授课对象本身的特点,建议知识点案例、德鲁克式案例与哈佛式案例的比例控制在5:4:1比较适宜。理由如下: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利用知识点案例来加强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但是知识点案例相互之间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而且着重于叙述说明,忽略提供背景材料,管理情境不详细具体,学生难以进入各种角色状态进行研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知识点案例配置在50%左右为好。德鲁克式案例与哈佛式案例的应用可以达到知识点举例所不能达到的目的。其中,哈佛式案例对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要求较高,相应的工作量也比较大,这可能会受到本科低年级学生能力的限制。但考虑到它是最可能让学生全面体验案例企业情境的案例,可以避免学生轻易对案例做出表面化的分析。所以,对于本科低年级学生是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果教师能选用时效性非常强的本土案例并且给予精心引导的话也是可以完成的。建议哈佛式案例在案例教学中的比例占10%为宜,而且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把综合性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去准备,然后在课程快结束时专门拿出几节课来进行专门讨论。而德鲁克式案例的综合性介于知识点案例与哈佛案例之间,对学生的参与度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而且篇幅适中,不像哈佛案例所需的时间那样多,所以,德鲁克案例占40%比较适宜,教师们可以在管理学原理每篇的内容结束后围绕相关的模块知识选用德鲁克式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1]逸鹏.以案例教学为主线的哈佛MBA教学法[J].印刷杂志,2002,(9).

[2]姜大源.职业教育:案例与范例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3]郁文.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践与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2,(11).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郭萍

上一篇: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论文下一篇:城市硬质景观设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