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转型经济理论模式论文

2022-04-2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理论经济学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剖析转型经济理论模式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剖析转型经济理论模式论文 篇1:

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刍议

摘要:随着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日趋增长,为各个不同的行业都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中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的颁布有关规定,加强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视。但是如何巧妙地将相应的经济理论融入到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之中,使其迸发出更强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仍然是有待商讨的重要性问题。

关键词: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刍议

引言:乡村休闲旅游顾名思义是将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区域的自然景观、优美环境、独特价值等资源,在原有的休闲旅游之上,进行有效的延伸,拓展各项不同的娱乐项目。但是随着不断加强对乡村地区的开发力度,所潜在的问题也逐步呈现到大众的视野之内,面对此类状况,必须要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性发展的新兴理念,融入正确的经济理论,而本文主要根据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实际状况,有选择地融入循环经济理论并加以应用。

1、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概述

循环经济理论思想的主要萌芽是来源于环境保护,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与物质资源的可持续运用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循环经济理论的本质内容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内核,通过对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加以系统化的分析,设计出科学的方案方法,确保能够使环境与经济两者进行高度的串联。对两者进行深刻的剖析与研究,不难发现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连续、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之内。要求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循环经济理论,以统筹全局的发展眼光,将经济进步与生态系统两者进行联系,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方式,一味的谋求经济进步,忽视了社会物质循环应用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倡导当代的社会群体能够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开发模式。

2、循环经济理论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的具体推广

2.1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培养循环经济理念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必须要彻彻底底的摒弃传统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错误方式,逐步将早期依赖资源消耗的开发模式转化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面对现如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必须要通过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令更广泛的群体认识到循环经济理论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价值。首先需要有关的政府部门加强对旅游方面工作人员的关注,为其普及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呼吁更多地人们能够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管理人员能够始终以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投入到具体的工作运行之中,不仅能够确保最终所反馈出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且在无形之间壮大了保护环境的队伍。其次,由于不同地区乡村开发的实际状况具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也不尽相同。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自然因素、人文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将整体的开发结构进行详细部署,并通过定时定点指派工作人员进行考察的方式,创建出经济开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发展战略。

2.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积极传播核心元素

循环经济对现如今社会文明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的前进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在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中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主要的发展依托,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注入衍生动力。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层出不穷,并且通过多次循环运用的方式,能够体现出当代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相关部门可以将乡村地区的文化进行层层筛选,提取其独特的内容元素与乡村休闲旅游相串联,并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設备向不同地区进行广泛的传播与全面的普及。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莓茶产品推广,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统计,自该电视剧播出后,各个平台与网站上莓茶的搜索量和曝光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令更多的人们对该地区的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减少了乡村休闲旅游宣传的过程,抓住了循环经济理论的关键所在,突出了现代旅游开发与传统阶段所存在的根本区别。

2.3完善法制建设 强化法治监督

随着现如今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要的核心任务,用宣传自然景观的方式,加强对乡村地区的建设,使现代化的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呈现出农业多样化、农村景区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的发展趋势。并且通过加大对农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为当前农村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平台,但是仍然需要结合具体状况,用法治化的方式,对整体的开发流程进行再三的审查与监督。着力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体制增效,积极地与时代发展同步,灵活的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中的核心内容。

3、结束语

循环经济理论的运用对当前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实质性作用显而易见,而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结合乡土文化的核心内容,加强对乡村旅游内涵的挖掘,避免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结构雷同,且档次低的状况出现。与此同时,当地的政府要积极的引导旅游开发的管理者,以群体的力量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不仅与循环经济理论所倡导的核心内容不谋而合,并且能够实现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霞.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探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74-75.

[2]张丽翠.循环经济理念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何雁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何雁

剖析转型经济理论模式论文 篇2:

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理论经济学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学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如在所有制理论、计划与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发展理论、开放理论等方面的突破,并由此概括总结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核心价值观等奠基性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既是对我国改革与发展伟大实践的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了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新实践,并得到了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关键词:理论创新;改革;发展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理论经济学即政治经济学,是与应用经济学相对的。从意识形态上讲,与西方经济学是相对的,因为我国的经济学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并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入我国之后,经过几代经济学家的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一步中国化,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理论,结合转型期发展难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范式形态、基本假设、核心范畴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认真而扎实的探索。改革开放之初,乘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经济学研究开始逐步摆脱教条主义、“左”的思想倾向的束缚和影响,以发展和创新的姿态,为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导向。随着改革的推行并逐步引入市场调节机制,经济学开始吸收布鲁斯、兰格、锡克、科尔奈等一批东欧经济学家的改革思想,形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原则。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学界意识到社会主义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这一特定阶段,计划与市场可以共存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出现。80年代后期,进一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力图通过体制改革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新局面,“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明确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以产权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经济学得到较快发展,对中国案例研究的全面展开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大量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中国经济学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批判地借鉴和运用了现代西方经济学,逐渐承认物质利益原则是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同时,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成为理论经济学的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是在经济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整体理性形成的共识。斯蒂格利茨针对中国经济增长就提出过要“均衡、平等、可持续地发展”。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理念指导和构建理论经济学。为破解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难题提供了新的理念,为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一步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员,标志着中国理论经济学在逐步探索和不断努力中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

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高速发展创造的“中国奇迹”,使中国经济学具有了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检验已有理论、创造新理论的资本和发言权,中国经济学进入了全面自主创新的新时代。一方面根据中国的实践,批判地继承、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同时,用中国实践检验现有理论,对那些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落伍于时代的个别结论勇敢地放弃。另一方面根据中国的实际选择性地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理论,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分析和改造。同时,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中国30年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孕育着新的理论与规律,我国理论经济学发现并阐明这些理论和规律,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大发展,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应该说,改革与发展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的两大主题,分别探讨两个主题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了中国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中国的理论经济学也经历了改革经济学到发展经济学的转变。

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主题是改革。当然也并不是忽视发展,邓小平同志讲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作为改革的目的出现的。因此这时的中国经济学就称为“改革经济学”。以改革作为该时期的研究主题,是因为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改革,不仅谈不上发展,甚至还会束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意识到,深化改革还要靠发展。因此,进人新世纪后,我国经济学的中心主题就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十五”计划纲要把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调整为“以发展为主题”,标志着中国经济学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性转折。这意味着改革被纳入到了发展的框架之中,把发展放在了总揽全局的位置上。

中国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折,意味着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发展、解放生产力,还要服从于发展,在发展的总体要求中推进改革。当然,强调发展,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改革。改革开放仍是我们继续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为现有经济体制还存在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成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与发展是不同特定历史阶段各自发挥主要作用的不同主题,何时强调改革、何时强调发展,都是基于现实的特定状况决定的。

随着“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性转折,中

国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发展经济学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合实际地分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把握发展的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发展的政策,进行科学的决策;在长期的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就是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

正如前述,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又一理论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新论点,是当代中国对发展经济学的丰富和创新,也是高层对发展经济学的提出和认可。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略,既注重经济的发展,又重视社会的全面进步,阐明了发展中国家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应选择怎么样的发展方式,为发展经济学增添了新的理论思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摆脱了传统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束缚,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关注资源配置,使经济学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并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批判地吸收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有益成分,用来发展和改造我国理论经济学,以便更好地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同时使理论经济学界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勇于直面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力图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对这些重大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解释,进而提出各种政策建议,服务于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实践。由此可见,我国的理论经济学既没有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教条,也没有片面移植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而是通过客观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准确创新地对经济学进行了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理论经济学经历了创新、发展的过程,在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和经济学分析范式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我国几代经济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们也意识到,理论的发展是要与时俱进的,是要结合实际做出具体分析的。由于实践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把已有的理论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就难免要犯错误。理论经济学30年来的发展,给了我们若干启示,同样也指导着理论经济学今后的发展。

第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又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决不可以教条化的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理论,唯有发展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给予检验、发展和完善。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并不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纯粹思辨逻辑,而是那种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最后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结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已有的并且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和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走向社会,走向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富有时代气息,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切实发挥指导作用,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的主流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第二,要坚持开放包容,但要理性对待西方经济学,杜绝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化。引入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必然。21世纪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中国经济学也只有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才能达到更大的发展。但是吸收和借鉴并不等于照单全收、片面移植,尤其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经济学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进入中国后必须经过我国实践的检验,适用的可以借鉴,不适用的就应该果断地舍弃。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和成熟,照搬西方的经济学模式、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逻辑来设计发展路径是行不通的,把西方经济学教条化,也同样会导致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走人死胡同。

第三,要坚持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注重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是指引我国理论经济学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发展是第一要义,但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经济增长虽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但经济增长却是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仅有经济的发展,不可能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经济学不应仅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服务,更要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实现社会和谐,关键是实现利益和权利的分享,关键是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如马克思那样清醒地意识到:“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着矛盾的和相互排斥的关系,商品的发展并没有扬弃这些矛盾,而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理论经济学应为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中矛盾增多,处理社会利益关系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骚扰 第四,要坚持理论创新,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完善理论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取得我国经济学的话语权。我国的理论经济学从深层次上来讲来源于实践,仅依靠逻辑推演是得不到更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无不是实践得出的结果。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理论经济学成为一种义务和责任,我们要树立高度的自觉性。我国的经济学者在直面中国改革与发展现实的研究中为创立中国经济学做出了贡献。近年,广大经济学者在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界定及贯彻、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路径选择、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处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重构、开放战略的完善、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政策选择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创新并不是贴标签,也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架和教条,立足现实,面向实际,解放思想,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和发展现有的理论。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深刻分析各种矛盾,维护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争夺经济学话语权的法宝。

总体上讲,过去的30年中我国的理论经济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仍有待于完善。展望理论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坚持开放包容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成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理论创新,把坚持特色与发展创新结合起来,客观理性地分析解剖中国现阶段的基本情况,并且在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突破,推动中国特色的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最终推动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的建立。

责任编辑 韩成军

作者:刘彦东

剖析转型经济理论模式论文 篇3:

经管书紧跟时代热词

经济与管理类一直是读者广泛关注和希望购买的图书类别,在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当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该类图书中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的经济解读和预测、正确的个人理财指导等对很多读者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经管书正经历负增长

开卷数据显示,经济与管理类图书动销品种数从2007年至2012年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从7万种逐渐增长至9万多种。2013年,动销品种数出现下降,2014年1?10月,动销品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

从经济与管理类图书占整体市场的比重来看,2014年1?10月经济与管理图书码洋比重为4.34%,动销品种比重为7.16%。回顾往年数据可以发现,从2007年起,经济与管理类图书的码洋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由2007年的8.8%下降至2013年的4.63%。动销品种比重处于大致平稳仍有小幅波动状态,由2007年的8.02%下降至2013年的7.31%。近几年经济与管理类图书市场常处于负增长状态,一方面由于经济与管理类图书畅销热点相对较少,同时网店的分流影响也是重要的原因。

按照经济与管理图书主题内容的不同,开卷将经济与管理类图书细分为以下11类:经济与管理考试、经济理论、财务会计、销售/营销、商务贸易、金融、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管理学与实务、产业经济管理以及个人理财。2014年1?10月各细分类占经济与管理类码洋比重最大的三个类别依次是经济与管理考试、经济理论和管理学实务,码洋比重分别为17.76%、17.69%和10.48%,这3个类别将近占到经济与管理图书市场一半的市场份额。经济与管理考试类图书主要是关于会计及税务等资格考试用书,在每年考试报名时会有大量的销售,而经济理论和管理学实务类常常出现很多畅销书。其余几个细分类码洋比重均小于10%,其中企业管理、销售/营销和金融类码洋比重在9%?10%之间,人力资源类码洋比重最小,只有2.1%。

从各细分类动销品种比重来看,最大的三个类别是经济理论、管理学实务和金融类,动销品种比重分别是14.49%、12.06%和11.40%。可以看到,经济与管理考试类图书以较少的动销品种比重获得了较多的码洋比重,单品种码洋获益能力是经济与管理类图书中最高的,相比而言产业经济管理是最低的。

经济理论类图书最受关注

在本世纪初的2001年,《富爸爸·穷爸爸》将经管类图书推向了一个高峰,出现了“个人理财”热。2003?2006年,个人理财类图书逐渐淡出市场,管理类图书销势迅猛,比如《细节决定成败》、《水煮三国》、《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等。2007年,随着中国股市的火爆,个人理财关于股票的畅销书崛起,比如《炒股就这几招》、《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股市操练大全(第1册)》和《炒股入门与技巧》等。2008年?2012年,随着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金融和经济理论类图书引领经管畅销热点,比如“货币战争”系列、“郎咸平说”系列以及“时寒冰说”系列等。而从近两年销售的情况来看,“大数据”和“互联网”成为了市场热词。

2014年1?10月,从经济与管理类畅销书TOP100品种构成来看,经济理论类占据32个席位,企业管理和管理学与实务类分别占据11和7个席位。下图展示了经济与管理类畅销书TOP100品种构成状况。

畅销书紧跟社会热点

近两年来,很多人在关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新热点以及中国改革现状及趋势,关于“大数据”、“改革”、“经济转型”等热词频频出现在经济与管理TOP100畅销书中。

纵观经济理论类的畅销书,中国经济学界专注于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问题的研究,而国外的经济领域中提出的新观点依然受到国内读者的追捧。《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位居2014年1?10月经济与管理畅销书排行榜首位。该书的热销也带动了《大数据》、《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等相关图书的畅销。

TOP100中有7本郎咸平的图书,分别是“郎咸平说”系列、《“新政”能否改变中国》和《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这些图书都是郎咸平在2012年?2014年之间出版的作品,一向犀利的郎教授对中国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等进行逐一解读,剖析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和未来篇均排在经济管理畅销书前列,而且该系列位居2014年7月?10月每月开卷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TOP30内,已出版的《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和《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也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财经图书。

排在经济与管理TOP100中的还有像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所著的《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以及由厉以宁、林毅夫、周其仁所著的《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这本书是作者在赴中国各地实地考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解读中国经济现实问题,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产权维护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则是汇聚了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的集体智慧。在目前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时期,学者们的观点往往更加专业。

此外,TOP100中经济理论的图书共有11种引进版图书,有八个美国作者,两个英国作者和一个法国作者。《反脆弱:从无序和不确定中获利》是美国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继畅销书《黑天鹅》之后的杰作,作者主张“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中把危机的根源归结到人所具有的动物精神本性。法国作家托马斯·皮凯蒂在今年8月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销售势头迅猛,进入开卷10月非虚构畅销书TOP30中。除了上述在2013年?2014年出版的书,榜单中还有一些老书经典依旧,比如《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思考,快与慢》等。

企业管理类有11种图书进入TOP100,今年新出版的《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都是关于“互联网思维”,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的职场人士都可以通过这些书获得对如日中天的互联网的了解并得到启发。随着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马云的读者粉丝也越来越多,相关图书《马云管理日志(全新修订版)》、《马云内部讲话(2)》、《马云:我的管理心得》都进入经济与管理图书TOP100。

销售/营销类图书中,今年8月刚出版的《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在2014年1?10月销售/营销类中销量最高,其次是《微信,这么玩才赚钱》。“小米”开启了崭新的商业模式,使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参与”到产品运营中的各个环节中;“微信”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在通过微信营销和运营来提升商业价值。

管理学与实务类中关于“团队管理”的图书广受关注:《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把身边的庸才变干将》以及《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1)(2)两册。这些书用经典案例或者作者亲身经历来讲述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团队管理问题,为读者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金融类图书中排在首位的书是《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该系列图书从2007年开始出版畅销至今,可以说“货币战争”系列著作垄断了读者对于世界货币战争的持续关注度。

(数据说明:本报告数据来自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反映的是经济与管理类实体店图书零售市场的状况。)

作者:郑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