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课程小学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儿童文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对教师人文素养和儿童文学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还要充分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提升联系与深造。与此同时儿童文学课程是一个集主课、选修课、课题研究以及实践活动等因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实现综合化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课程小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儿童文学课程小学教育论文 篇1:

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目标改革刍议

摘 要:全国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目标存在不确定、不统一、不全面的问题,缺乏与小学文学教育目标的对接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符合小学教育需求的儿童文学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学、读、讲、写四种能力,并呼吁儿童文学课程亟待教材的修订、师资的优化和课时的保证。

关键词:小学教育;儿童文学;课程目标;改革

一、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目标的实施现状

全国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儿童文学课程虽然已有十年左右的历程,但各个学校的任课教师使用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大多是参照互联网或自己编撰的,并没有统一的版本。课程目标大多围绕以下几点:使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童文学不同文体的特点,扩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量,提高儿童文学修养,具备分析和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初步学会撰写儿童文学评论和创编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概括来说就是:理论、文体知识、阅读、鉴赏、评论、创编。有的教师因为课时有限没有设置“评论、创编”的目标,也有教师设置了“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文学接受特点,有较强课外阅读指导能力和文学活动组织能力”这样较高层次的目标。整体来说,儿童文学的课程目标设置多而杂,也没有目标的先后阶段和权重之分,更没有具体的教学方法指导与每一条目标相对应,这让任课教师拥有极大主动权的同时也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任课教师又极少是专业出身,多由相近专业教师兼任,基本采取以教材为纲的“一言堂”式纯理论授课,没有从课程目标出发去研究教学环节,更是忽视了阅读指导、评论、创编这些实践环节,再加上课时量不足,极易造成授课简单化,让本该生动多彩的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学生也很难真正领略儿童文学的魅力。

培利·诺德曼认为:“文学教育的目标就是提供儿童阅读文学的乐趣。”[1]小学教育专业(文)是要培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作为小学生最重要的文学资源,其课程目标和教学环节设计一定要和小学阶段的文学教育目标相对接。小学的文学教育目标是“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要素的培养,关注学生自身的经验世界的成长和丰富,也包括持续的文学阅读的习惯和兴趣的培养”[2],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完整的儿童文学课程目标应该锻炼学生学、读、讲、写四种能力。

二、符合小学教育需求的儿童文学课程目标

(一)学:提升专业的理论素养

和任何一门专业学科一样,儿童文学首先是一门具有独立学术体系的文学门类,并不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或读者对它的低幼而羸弱,恰恰相反,儿童文学的学科起点很高,理论研究长期处于先导地位,融合着儿童文学兼文学与教育的双重特性。学生在接触本门课程之前,所有关于儿童文学的了解几乎都是童年印象式的、片段式的,很有可能是似是而非的,要想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对儿童文学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光有遥远而粗浅的阅读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立与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相联系的新的儿童文学观”[3]。

教师要从儿童文学的基本问题出发,讲清楚几个最本质的问题。例如“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文学的不同文体特点,以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等。理论的讲授要佐以生动鲜明的故事来举例(要求教师的阅读量、理论联系作品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理论的讲授不宜过深,学界尚无定论地探讨论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观念混淆,可留给他们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时再做分辨;理论部分安排不宜太过紧凑,可按专题讲授,穿插一些实践课程。

(二)读:大量作品的阅读鉴赏

扎实的儿童文学基础首先要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是最直观的原始积累过程,也应对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而初步形成文学史印象。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单纯体会情节带来的快乐或感动,继而深思故事背后的深意和真善美的主题,再进一步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不同层次纵深体会儿童文学,必然带来与童年阅读完全不同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也将成为他们日后从事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科研、阅读推广或创作的最大资源库。据调查,目前大学生的童年文学阅读状况并不可观,尤其对20世纪以来中外丰富的儿童创作闻所未闻,这是他们童年的缺失,需要通过大学来补课。

鉴于这样的现状,教师应提供具有经典性和代表性的阅读书目,应涵盖各种文体,跨越各年龄层次甚至民族。书目不宜过多。之后要检验阅读成果,分享阅读体验,可以通过课上交流、课下布置读后感、作品鉴赏等方式辅助实现。作品鉴赏是一个人文学功底和文学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文学感悟能力、文本细读能力等,刚开始不宜要求过高,毕竟小学教育专业不同于中文专业的训练,建议从读后感写起,写出真情实感、对细节、主题或人物的分析有自我见解即是值得赞赏和鼓励的。

(三)讲:教学设计与模拟课堂

“讲课”能力包括两部分:儿童文学课堂授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正在逐步实现“儿童文学化”,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趋势,现行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80%的内容选自儿童文学作品,可见儿童文学教学是未来语文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的学习训练,则难以胜任,或者说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方式止步不前。因此,大学里的儿童文学课程不能缺少这关键的环节。教师可以分年级分文体选取一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篇目,布置全班同学写教学设计,点评优缺点逐步完善教学设计,然后选拔两名同学进行“同课异构”的模拟课堂教学,再次对比研磨,直到让每个同学都能掌握儿童文学不同文体的授课方法。

在提倡全民阅读、尤其注重儿童阅读的今天,我们的毕业生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后,势必还要担任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等工作,因而务必学会怎么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学会根据学生年龄推荐书单(分级阅读),学会设置课前、课中、课后问题,学会引导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体验阅读乐趣,而不是将作为整体的阅读切割成零散的碎片。教师可选取几部经典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在班级中进行实验,教学方法则有别于儿童文学课堂授课。

(四)写:儿童文学创编与研究

儿童文学创编与研究是儿童文学课程最容易忽视和省略的环节,因为难度较大、费时较长、对文学的天赋、素养、理论基础要求较高,现行的大部分儿童文学教材都没有“创编和研究”,大多数教师的实际教学也未实行,大家认为“创编”是作家的事,“研究”是研究生和学者的事,总之不是未来小学教师的事。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从语文教学上来说,创编不止包括创作,还包括对优秀作品的仿写、改写、续写等形式,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和语言文字能力;从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需求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儿童文学创编能更准确地把握不同文体特点,形成不同文体的教学特色,创编能激发他们对孩子的关注和观察,更有利于教师组织指导儿童文学创作大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儿童文学社团、编排儿童剧等多项校园或班级文化活动;从长远来讲,世界各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是小学教师的例子不胜枚举,小学教师最熟悉儿童的成长与喜好,他们是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生力军,鼓励他们创作,是对我国未来儿童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有力支持。儿童文学研究亦是如此,学会初步的研究方法,例如童话教学研究、中外对比研究、文学主题研究、文学语言研究等,有研究才有理论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为教师之路的长足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支持。

三、儿童文学课程目标变革的难题与挑战

(一)教材的修订

现行多个版本的《儿童文学》教材显示着国内儿童文学领域的渐趋繁荣和多家争鸣,是业内专家学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但是理论、实践、阅读、创编几大环节严重失衡。王泉根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是学科体系完整、极富创见的教材,点出了多个儿童文学本质性的问题,但是没有儿童文学选文和阅读指导、创编的内容,对本科生而言较难;朱自强教授的《儿童文学概论》是创造性的理论专著,也没有涉及选文、阅读指导、创编;方卫平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较为传统,适合本科生的接受水平,有儿童文学选文和简评,代表作家简介,在第二版中又加入了“儿童文学阅读指导与创编”一章,但实践方面还是用力不足;陈晖教授的《儿童的文学世界》是难得的重视实践环节的教材,专门针对小学各年级设置阅读教学设计和阅读教学方案,但缺乏创编环节。如果要培养四种能力,各版本教材须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

(二)师资的优化

这里所指的师资是高等师范院校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专职教师。如果要通过儿童文学课程培养学生学、读、讲、写四种能力,教师自身应首先具备这些能力。然而事实上儿童文学的任课教师极少是专业出身,或者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不够,不能引导学生把握整体框架或本质特征以及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或者儿童文学阅读与关注不够,不能在讲课举例时信手拈来,无法推荐阅读书目和介绍当下动态;或者不熟悉小学语文教材或课堂,对实践环节的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经验不足;或者自身没有尝试过儿童文学创作或评论,更加无法指导学生的创作和评论。对儿童文学课程提出更高更全面的目标改革,也意味着本行高校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与挑战,他们需要静下心来进入并钻研这门课程,同时也需要进修与提升。

(三)课时的保证

纵观全国各地师范院校初等教育学院(或初教系)的儿童文学课程,开设的学年、学期和总课时量大相径庭,多则72课时,少则20课时。鉴于儿童文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学、读、讲、写四种能力,建议将课程开设一学年,72课时~108课时,分两学期进行,周二或周三学时,并将此固定在小学教育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以此实现课时的保证。上学期理论与作品相结合学习,下学期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课文进行设计、讲课、学会创编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学会初步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善于发现问题,参与课题研究,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科研型教师。

参考文献:

[1][英]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M].刘凤芯,译.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00:37.

[2]王泉根,赵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18.

[3]陈晖.儿童的文学世界(教师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74.

作者:王欢

儿童文学课程小学教育论文 篇2:

试论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摘 要:儿童文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对教师人文素养和儿童文学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还要充分考虑职前教育与职后提升联系与深造。与此同时儿童文学课程是一个集主课、选修课、课题研究以及实践活动等因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实现综合化发展。因而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从多方面改革儿童文学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能力,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儿童文学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措施

随着教育领域深入发展,儿童文学地位也相继提高,正因如此,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社会发展趋势下,小学教育专业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教学,以为教育领域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很多专业院校教师在教学时倾向于传授理论知识,基本很少关注和开展儿童文学实践性课程,或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沉闷,部分教师自身缺童趣以及学生认为该门学科较为幼稚,这些因素造成儿童文学教学质量欠佳。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情和儿童文学特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意义

全面改革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对各个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繁荣发展的儿童文学与民族素养乃至未来发展有着紧密联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身心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过程中应认识到儿童文学是促进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关键。我国儿童文学研究集中于高等院校,那么大学生必然是儿童文学主要的传播者和推广者,因而改革儿童文学教学对促进该文学体系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文化产业在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甚至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儿童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新兴类型,但这是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儿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因该产业延伸而出的少儿报刊杂志、少儿出版社、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均需要儿童阅读、文学、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儿童文学作为儿童文化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儿童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改革儿童文学教学能较好地为社会以及教育领域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创作人才以及理论研究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文化深层次发展。第三有效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都相继收录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占据教材全部课文的70%~80%。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达到预期课外阅读目标。其中儿童文学作品则是课外阅读重要组成,如果教师想要高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那么自身就要具备扎实的儿童文学素养。因为儿童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占据较大比例,更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之一。再加上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儿童文学课程在于为社会输送适应现代基础教育的新型教师,所以改革儿童文学教学势在必行。

二、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优化明确课程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任何课程教学改革都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儿童文学教学也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由于该教学培养对象为大学生,也是未来步入教育领域的人才,那么就要从人才培养角度考虑教学目标,使儿童文学课程目标需要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由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紧密联系,除了二者传授知识对象均为儿童,还体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后,语文教材收录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甚至占据教材大部分比例。再加上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存在较多亟需改善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和教学体系普遍缺乏儿童文学素养。例如相关教育者指出,大部分教师普遍表示语文教学难度大,事实上语文教育并非在于顺应儿童天性,而是在思想观念层面与儿童文化和天性发生本质冲突。如果要改革小学语文教育,那么就需要开发高质量的经典且优秀的儿童文学资源并将其编著到教材当中,丰富教学体系和内容,一定程度还能调动儿童参与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儿童文学教学目标应基于对教师职业素养培养,也是当前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其中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即为学生通过学习在思想层面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化学习观念。部分没有接触和了解儿童文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初期会认为该课程十分幼稚低级,甚至认为其属于欺哄幼儿的教学内容,在内心深处对该课程学习产生敷衍和抗拒心理。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惯于从文化角度研究儿童文学,很少站在教育领域展开研究,导致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儿童文学特有的价值,进而影响学习态度和该课程作用的发挥。对此,教师在改革该课程教学时应从情感方面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课程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高效教学做好铺垫。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該课程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文学鉴赏、阅读指导、儿童文学常见文体特征、儿童文学一般原理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方法。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即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基于理论角度阅读和鉴赏儿童文学作品,或能简单地创作常见儿童文学文体,或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具体工作针对儿童文学开展故事讲述、剧本表演、诗朗诵等活动。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师资培养

传统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堂教学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整个过程较为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然而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升。对此,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在改革课程教学时也应充分贯彻创造性、开放性、理论性、实践性等原则,将文学理论知识与儿童童话、诗歌、寓言故事创作、作品分析、戏剧编排等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儿童文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多元实践活动中增强专业能力。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如儿童诗歌朗诵活动;儿童文学教学不单单要发挥实践作用,还要将理论知识落实到每项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在开展儿童诗歌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在课下借助多渠道收集优秀的儿童诗歌,充分了解诗歌产生背景、内涵以及表现形式,之后运用声音表达自身对儿童诗歌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练习后可开展儿童诗朗诵欣赏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儿童诗歌的兴趣和喜爱,一定程度还能唤醒学生儿童时期特有的情感回忆,那么学生在诗朗诵时则会投入更为充沛的情感。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儿童诗歌作品,也为未来步入职业岗位后组织小学生开展儿童诗朗诵活动积累活动经验。除了儿童诗朗诵还可开展童话、儿歌、散文、故事等多元实践活动;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体裁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欣赏多种体裁儿童文学作品并尝试创作。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取1~2种文学体裁展开创作,该练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为需要学生将自身完全沉浸在童年回忆和情感当中,但在创作中还要保持理性。活动过后有学生表示虽然创作较为困难,但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教师和其他同学认可后则会十分欣喜。上述活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深刻且具体地理解儿童文学体裁特征,最重要的是能在创作中与自己童年和现实中的孩子展开对话,强化与儿童沟通、交流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创儿童剧,通过分析儿童剧本到课下深入儿童生活,负责编剧、导演、服装道具、美工音响等一系列活动,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深入理解儿童文学特征。

(三)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完善教学评价

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中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更能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和方式,从封闭、单一、被动走向开放、丰富、主动与合作。事实上,学生学习态度和方式转变并非为教师说教和督促的结果,而是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确认自我能力和提升自信心后形成的情感态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单一枯燥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健全、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基于课程目标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明确评价内容和方式。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儿童文学理论以及是否能简单创作儿童文学常见文体或能组织、表演儿童文学作品等。在评价方式方面应考虑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必要时可将自我评价与互评相结合,基于客观且全面的角度评价学生,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儿童文学课程在小学教育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更是与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有着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师应改变儿童文学教学观念,明确课程目标与内容,注重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促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儿童文学课程属于起步阶段,无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完善,但无论如何变化都要紧贴学生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趋势,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儿童文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一来切实为教育领域输送高质量和高水平人才,真正促进社会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书蓝,陈斐然.课堂讨论法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应用[J].参花(上),2019(09).

[2]吕志敏.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儿童文学素养培养[J].文教资料,2019(08):45~46.

[3]金琼.在儿童文学世界里徜徉——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J].人文之友,2019(14):250.

[4]陈巧英.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9(08):75~76.

(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

作者:罗婵 刘志林

儿童文学课程小学教育论文 篇3:

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文学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教学要服务于小教专业培养目标。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精选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创建课程教学资源库;建立合理而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

关键词:文学类课程;小教专业;教学有效性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小教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急需改革,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儿童文学”、“外国文学”等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抓手,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对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有着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

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在高校教学改革活动中早已启动。由于国内各高校对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定位及专业的差异,教学改革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文学类课改主要限定在宏观思路上,缺乏具体的改革措施,更未能深入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同时,文学类课程教学研究成果都是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的借鉴性有限。笔者和文学类课程教师讨论后认为,小教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课程基本知识,更要在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 精选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课程是为专业建设服务的,要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文学课程内容丰富繁多,但课程的学习应紧跟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小教专业开设文学课程,要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外文学的发展轮廓[2],了解中外文学思潮及文学流派的基本情况,掌握文学的基本常识。但文学课程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中外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通过文学经典作品的研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及鉴赏、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为贴近专业发展,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课程教学在保留文学经典内容的同时,还应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取。笔者认为,一是要淡化“史”的观念,以经典作家作品为教学的主要载体,以经典作品解读勾勒文学史发展历程。二是要把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到的及小学生喜欢的作家作品纳入课程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建立有效链接,更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课程不应强调文学史知识教学,不应求全而讲授过多的作家作品。古代文学应将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诗文名家作品作为教学重点;现当代作家应将鲁迅、徐志摩、冰心、老舍、萧红等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作为教学的重点[3];儿童文学应关注安徒生、叶圣陶、金波等中外名家作品;外国文学则重点解读莎士比亚、雨果、歌德、巴尔扎克、高尔基等名家名作。中外名家名作是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同时,这些作家作品也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与鉴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 探索教学方法

“教育的功能将更多地从传授现存知识和培养现有技能转向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的能力,以使学生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将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如何不断地探索更为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是每一位课程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和文学组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其中三点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2.1 建立讲授—接受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务必要改变课堂上教师包场的局面,尊重并保障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尝试以问题或课题为纽带探究性学习。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是传统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成了“一言堂”,成了“灌输”教育,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是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能力的关键,应切实贯彻在课程教学中。

2.2 积极探索专题报告教学法

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得”,也要重视学生在课外的“习得”,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将课内所学与课外自习融为一体,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能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在学习1949-1976时段《青春之歌》、《红豆》等小说时,笔者指导学生根据193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罗曼蒂克”倾向,认真在课余进行阅读,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出心得,组织学生在课堂作专题发言,然后根据学生发言时进行指导、点评,并以“革命文学中的爱情叙事”为主题,将这类小说与1930年代的爱情小说进行深入比较,揭示其背后的政治意识形态内涵。沈从文、萧红、汪曾祺小说教学,笔者也从专题形式开展比较教学分析和讨论。从教学效果看,明显好于讲授方法。

2.3 择机开展课堂讨论

古代文学章海凤老师在古诗教学中,将古诗分为离别、山水等专题,每一个专题要求学生对作品的精读、分析、鉴赏、研究成果以课堂讨论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展示,这是对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研究、写作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是语文能力的一大提升[4]。

3 创建教学资源库

网络的高速发展与普及给课程教学带来丰富的教育的资源,其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课程教学拓展了无限的空间,更可以借此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校园网络建设都很完善,这为课堂空間的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笔者认为,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建课程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库,可以有效拓展课程教学的内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程教学补充形式。利用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师生也无须见面,就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答疑。“儿童文学”和“古代文学”已建成校级精品资源库。

在創建课程资源库建设中,文学课程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经典作家作品教学为教学单元,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及时上传网络,一方面可以让课堂没有听懂的同学课下继续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课件推动教、学共享,师生互动。二是研发“原典研读”系列课件。课程老师结合经典作家作品教学,在教学课件之外,制作内容更为丰富、容量更大的“原典研读”课件,主要从作家创作自述、作品简要介绍、重要研究观点、主要研究论著目录、名师点评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这一系列课件,有效延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三是经典作家的影视资料收集、上网。影视课外欣赏,是一个有效的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四是教师研究论文和学生优秀作品选登。师生论文,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最适合的作品,也给学生以亲近感。五是完善课程试题库建设。试题库,可以让学生明白课程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性。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利用教学资源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尝试。

4 建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体系,是引导学生课程学习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组织系统。文学课程以前的考核,一般比较重视知识和理论,以书面考试形式完成。笔者认为,作为小教专业的文学课程的考核,应按照专业育人的要求,尽量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变一元化考试为多元化考核。考核体系的构建,既要检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进行考核,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5]。

基于以上思考,文学课程老师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除了期末的课程考试,也很重视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课前五分钟的“文学讲坛”。每节课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安排一个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一部(篇)。这样的演讲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拓展了课程学习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品分析与鉴赏能力,落实了专业培养的目标。二是“读书笔记”写作,要求学生精读经典作家作品,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思考,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解读与鉴赏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是课程作业,这是对课程授课内容的巩固与思考,根据学生的作业写作情况,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四是课程论文,每学期要求每个学生跟踪阅读一本文学杂志,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分析、鉴赏和评论写作能力。阅读文学杂志,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习惯。文学课程老师们对这种考核体系进行了两年的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课程教改的最终目标,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任何一门课程教学都应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这是课程教学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小教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这一目标。课程教学要有基本的目标意识,不能为了一味追随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或为新潮而改革,教改应结合学情且有自己的教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这是笔者和文学组老师课程教学实践的点滴思考。

参考文献

[1]韩庆艳,邱发荣,韩庆龙.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02):13-16.

[2]陈新瑶. 文学滋养与科学教育——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04):87-89+109.

[3]黄云姬.高师小教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改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4(03):93-96.

[4]何静翔.小学教育专业“文学概论”课程教改设想[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03):33-36.

[5]张长青.小学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2):55-56.

Key words: literature courses;the speciality of sprimary education;teaching effectiveness

作者:陈发明

上一篇: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论文下一篇:史料教学模式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