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媒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20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强广播电视等信息传媒行业的规划建设,对于加强我国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广播电视发射台作为信号发射的区域,通过良好的改造施工,对于加强传输信号有着极大的帮助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视传媒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视传媒技术管理论文 篇1:

电视节目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

资源配置,就是在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中间进行选择以求达到最好的目标的问题。电视节目资源作为传媒内容产业的重要资源,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核心的,关乎传媒的成败,好的节目资源具有稀缺性。怎样优化节目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好各类节目资源,进而实现电视节目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怎样通过节目资源的优化配置成就电视传媒的和谐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节目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的来源一元化,数量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电视节目综合起来有三大来源:一种是自制节目;一种是社会节目制作公司购买的节目,节目制作公司包括电视台派生出来的制作机构和完全独立运营的节目制作公司;第三种是从国外购买的节目。这些不同来源的节目存在各自的问题。

1.自制节目成本高,产出少,质量低,缺乏竞争机制

我国电视系统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节目播出的要求。于是节目重播率高,多台同播统一节目,不但不能提供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好节目,而且造成频道资源的巨大浪费。各频道缺乏对对手分析的竞争意识,模仿跟风现象严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缺乏新意,致使受众厌烦,栏目不得不整改或者停办,当初的热潮很快一阵风而过。

2.外购节目存在制度障碍,缺乏市场规范

整个行业缺乏市场制度,资本进入遭遇制度门槛,缺乏明确的产业制度规范,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无法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参与交易。

3.从国外引进的节目模式的后续问题

央视资讯科技有限公司资深顾问童瑞平认为,事实上,东方国家购买了西方国家品牌栏目的版权后,除个别节目很成功以外,大多反响平平。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节目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地方很多,买了版权反而受了限制。版权售卖方也有自己的品牌,不愿意自己的品牌栏目在其他国家被改变过多,这样会影响其本身的品牌销售。“许多电视节目类型文化特征很浓,很难完全在另外一个国家复制。特别是对于一些贫穷国家来说,即使买过来,也往往做不来。”[1]

(二)节目资源的生产、利用“母体”电视台的问题

1.局台不分,管办不分

当前,政府不仅以行政手段控制着传媒的新闻政策,而且对传媒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乃至生产运营都进行严格管制,传媒集团的成立也未带来实质性的突破和变化,绝大多数传媒集团实际上是“翻牌公司”,挂牌前后的体制、机制并未有本质的变化。

2.体制僵化,活力不足

不论是人事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节目制播体系、广告经营体制都采取半官僚化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僵化有余,活力不足。既缺乏激励机制,又缺乏约束机制,如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中,论资排辈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依旧严重。节目成本控制制度缺乏科学的投入和产出分析,节目生产沿袭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制播合一体制;广告经营中缺乏与节目的有效互动。诚然,上世纪90年代财务包干、人员聘用、栏目制片人制等市场手段的导入,促成了中国电视的空前繁荣,但这种初级的市场手段激发的活力,如今已走到尽头,成本虚夸、冗员膨胀、效率低下等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体制创新、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3.观念滞后,人才不足

在体制内生存的电视人的市场意识、危机意识不足,成本意识、受众意识缺乏;采、编、播各类人才门类多,但精英人才不足,懂得科学管理、市场经营的人才更是难觅。

综上所述,相对于环境要求而言,中国电视传媒系统功能的有效供给不足,原因在于行政力量干预过度,市场力量不足,市场化的产业结构安排缺位。[2]宏观控制力和微观活力的关系总进入死角,二者不能有机结合,做不到或者不能切实做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导向、总量、布局、结构、质量和效益实行宏观调控。改革的力度与宏观管理的完善程度不相适应。电视台可经营性部分不能通过改革充分转变机制,增强活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自我发展能力。[3]

二、节目资源的开发与配置

(一)节目资源的开发与配置的依据

1.理论依据

传媒要取得实质性的发展,第一步必须进行外延式扩张。只有通过外延式扩张,加大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资源数量的增加,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外延式扩张是传媒规模化初始阶段必然的、合理的行为,但是外延式扩张只是传媒追求短期效益的一种扩张行为,这一行为主要通过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利润的增长,往往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损耗和浪费。因此,外延式扩张只是为内涵式增长提供一种前提,一种可能,传媒的运营必须从外延式扩张走向内涵式增长。

内涵式增长是通过资源的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给传媒带来效益的增长方式的一种。内涵式增长促使现有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不断增值,并且不断培育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利益。内涵式增长要求资源按照最大化的利用规律来分配,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和损耗。这就会牵涉到资源的重新分配。资源重新分配对企业在竞争环境下持续生存和发展有抉择性的作用。[4]

2.现实依据

传媒单位一直定位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其如意算盘是:通过行政控制确保传媒导向功能不受商业影响,享受事业单位的种种优惠政策,免去企业的种种赋税压力,同时又进行企业化操作,赢得市场收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很大困难,事、企面目不清导致“两不像”现象比较突出。[5]

事业、企业本属于两种不同的体制,它们在财务制度、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监管方式、社会责任等方面迥异(如下表)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虽抱着“事业、企业两种机制的益处兼得的良好愿望,却存在着事业、产业两种目标落空的隐患。因企业身份缺失,电视产业功能发育不良,导致电视在受众市场上的影响力下降,从而降低导向宣传效果;加之经营收入的减少也将削弱导向功能的经济保障能力。产业外,事业、产业混营,难免顾此失彼,有所偏废。如果偏重宣传功能,产业功能受影响;如果商业色彩过重,则易导致宣传功能公信力和权威性大打折扣。

要再造电视传媒的组织活力,就必须实行业务剥离,将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分类管理,对进入产业经营的电视业务部门进行企业改制,将媒体从政府的附属地位中解放出来,理顺媒体企业的产权关系,确立委托人地位,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力市场资格和法人媒体地位。同时,打破沿袭几十年不变的僵化的传媒组织结构,根据节目的特点和战略、战术、环境等因素变化的需要,建立高效、扁平的弹性组织结构,提高运作效率。[6]

(二)节目资源的开发与配置的原则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2.突出自身优势与特色

3.效率与效果结合

4.发展与壮大媒介组织的原则

所谓媒介组织,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7]具体是指各级各类的电视台。广播电视媒介组织结构直接制约着组织配置资源的效率、组织活动的效果,影响着自制目标的实现。因此广播电视媒介管理创新就是要打破原有组织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小社会”型的组织结构,建立高效、有序、经济的组织框架体系。

(三)节目资源的开发与配置的方法

1.外部环境规范

这种管理方法以对人、事、物的外部控制、调节为特征,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

2.内部自我规范

这种管理方法强调管理活动和行为的自我约束、自我协调和自主运行。

三、节目资源管理

节目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根本的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它追求的根本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目标不一样,但是都要经过有效的方法手段来实现目标,也要考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

(一)生产

电视媒介组织的生产活动主要就是节目生产。因为,节目是电视媒介活动的最终产品。以低成本生产优质产品是生产的根本要旨。对电视节目生产而言,要突出强调产品的质量、产品生产的效率、产品生产的作业流程科学等问题。

1.电视节目生产规划管理

目前,我国节目规划的总体做法基本是依据中央一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重点,各行业、各部门工作重心,提出年度宣传要点,甚至把每年的重大节目、固定重大活动、重要领袖人物生辰纪念日等列出来,作为制定节目规划的参考。许多台成立编委会,通过编委会讨论,确定工作立项,总编室从编委会领取精神,并下达各部门,征求各部门年度节目设想,汇总分类,形成新的节目规划。

这种节目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目的宣传质量。但是,节目作为具有意识形态性和文化属性的商品,简单地作为宣传产品已经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进入文化市场,并且要研究这个市场。

第一,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制、经济、人文资源、社会文化、技术等,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节目将失去生存的意义,市场价值无从谈起,节目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

第二,外部微观环境:国内外同行节目的最新的动态、其他传媒的最新动态等。节目规划要取百家之长,用以指导节目形势的创新,有效地提高竞争力,最终赢得市场。

第三,内部环境:现有设备、人员及媒体自身的优势、劣势。规划节目要按生产规律办事,使设备、人员有效地运转起来,提高节目的生产能力。节目的规模要基本符合现有制作水平,规划中允许个别时候有所突破,提倡高效率,讲究成本核算,以提高在市场的竞争力。

第四,节目规划按市场规律办事,确立目标市场,分割市场,对产品进行定位。如有效地分割时段,针对该时段的受众群进行有效的节目定位,以锁定受众。

2.电视节目的生产管理

同汽车家电或者服装食品一样,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节目的生产管理也要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去考虑,要建立这样一个节目生产管理系统。[8]

3.电视节目的市场管理

节目市场的形成具有它的必然性,它的形成符合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节目市场需要规范化,即要建立节目交易市场;逐步实现制作与播出分离;健全版权法规和指导价格条例;建立节目审批权威机构,节目投资咨询机构;建立真正意义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制片人为重心的制作公司;

(二)交换

交换是人们相互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它是生产者之间、生产及由生产决定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桥梁,是社会生产总过程的中间环节。节目生产出来了,还要经过一定的渠道,搭建节目的制作和节目的播出利用的桥梁,而这些渠道是通过电视台、节目公司等实体来实现的。

尤其是以销售推广见长的节目公司,弥补了电视台营销推广的不足。电视台向市场输出核心产品——节目,并利用市场营销的手段使节目为视听率和广告占有率更好地服务,这个完整的市场营销过程,使得节目受欢迎了,吸引了广告客户,成功地进行广告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也为树立品牌增加了优势,更有利于下一步的多元化经营。

营销理念是节目能够成功营销的灵魂。媒介营销理念的应用模型如下:

(三)生产和交换的保障——技术

技术是电视媒介活动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及其运行机制。节目的生产和交换,都是以技术条件满足为基础。它包括制定技术政策和事业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广播电视技术的标准化等,以及健全技术操作规程、设备技术管理等各方面。[9]

技术资源及其配置主要是指电视媒介技术条件、设备条件以及技术设备的管理。电视媒介组织需要强化技术管理手段,加强设备的有效利用。

四、趋势展望

内容产业是依托内容产品数据库,利用各种数字化渠道的软件和硬件,通过多种数字化终端,向消费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内容产品的企业群。这一概念来自于欧洲学者的研究,研究认为,数字技术革命导致了传媒汇流和产业弥合,出现了传播手段过剩、内容稀缺的局面。信息社会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内容产业阶段。[10]

内容产业首先要求内容的大规模生产,在电视就是节目的质优价良的生产,这就需要借助社会的资本的力量,制播分离——就是节目制作从电视媒体的经营中分离出来,走向社会。这个趋势给了大量节目制作公司各种投资机会。电视媒体本身可以从这种转变中节约成本,而且也给众多公司提供了营利机会。制播分离决定了电视内容制作的产业化,是频道专业化的基础,是数字电视、收费电视发展的根本。为了鼓励这一趋势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公开表示,2004年11月28日以后,外资媒体公司可以入股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中方投资人持股不得少于51%。外资进入节目制作市场,给中国电视媒体带来发展所需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各种技术和更专业的态度,而这些是节目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另外,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发布了《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配套政策已陆续出台,数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正在加紧研制,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也在加紧制定之中。

数字电视的发展,是一个庞大产业链的发展:节目市场的产业化;定位清晰的专业化频道的出现;收费电视的日益成熟;给硬件生产带来的机会;观众收视习惯的逐步改变;给广告投资方式带来的启发等等。数字技术给中国电视行业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上千亿的产业规模。

综上所述,数字革命导致传播媒介的大汇流、大整合,进而引发产业之间的弥合。节目资源,放在整个内容产业的环境中,虽然其配置和管理存在某种先天缺陷,但更显著的将是它前所未有的后天优势。可以断言,地方和区域战略后十年的任务是找到一种可以把文化产业和更广泛的制造业部门联系起来的方式,创造性、风险,创新和信息,知识与文化在全球经济中将具有核心作用。

注释:

[1] 《“舞林”波澜骤起 <舞林大会>卷入侵权纷争》,载中财网2006年11月15日。

[2][4] 田春生、李涛:《经济增长方式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6] 黎斌:《中国电视业资本运营系统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0~61页。

[5] 邵培仁、刘强:《媒介经营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3页。

[7][8]胡正荣:《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174页。

[9] 刘宝顺主编:《电视管理文集》,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403页。

[10]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3~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2~334页。

(本文编辑:赵曙薇)

收稿日期:2007-01-08

作者:袁慧娟

电视传媒技术管理论文 篇2:

广播电视发射台改造规划探讨

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强广播电视等信息传媒行业的规划建设,对于加强我国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广播电视发射台作为信号发射的区域,通过良好的改造施工,对于加强传输信号有着极大的帮助效果。

一、开展前期勘查,做好改造规划前期工作

详细的海拔高度、地理坐标、地质情况信息,是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台改造得到良好建设施工的重要保障性内容。为此,在开展改造规划前,应当加强前期勘查工作的开展力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针对广播电视发射台建设区域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图纸的绘制,确保改造规划能够得到良好进行。现场勘查工作应当包含工具准备、资料采集等相关内容。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对电视发射台区域的传输天线、建筑结构、暖通、排水、电气、塔桅等进行进一步的现场检查,确保掌握详实的发射台建设改造现场情况。另外,相关勘查工作人员还应当对现场进行拍照,确保对各类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在拍摄过程中,需要从大门处开始,并逐步将全景细节进行记录。照面还应当包括发射台的周边区域情况,并对部分重点情况进行分别记录,例如配电箱、设备铭牌等。

二、落实方案细节,确保改造规划方案完整

在开展广播电视发射台改造工程前,应当针对改造规划的方案细节进行全面的分析落实,确保改造规划方案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根据笔者分析,相关工作人员在方案制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应当良好选择合作单位。由于发射台改造工程规模较大,在进行合作单位选择的过程中需确保相关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并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例如在工程承揽单位的选择上,应当确保相关施工团队具有道路、供电线路、供水、桥梁等相关工程施工经验。二是应当加强结构改造的细节管理。由于发射台改造的专业性较高,对改造技术也具有较高的需求性。因此在进行建设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结构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确保改造设计不会破坏原先的发射台建设结构,从而影响到整体稳定性。三是应当从节能的角度进行思考,充分加强工程的节能消防效果。在改造工程方案分析阶段,需要对改造设计的方案进行节能方面的分析思考,并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来进行施工,从而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更好的节约成本,优化工程效果。

三、加强设计图纸管理,优化改造设计规划

在开展广播电视发射台改造的规划设计工作时,相关负责人应当确保对设计图纸做好日常管理,并通过优化设计图纸内容,全面提升改造规划方案的可行性。首先,在设计阶段,应当确保设计方案经过相关造价管理部门的分析检查,对工程量的内容进行全面记录。在工程设计方案当中,应当对工程的设计细节进行标注,并对需要拆除的区域进行标明。其次,设计方案当中,应当对需要使用的选材进行落实。例如考虑到广播电视发射台需要具有较好的信号覆盖性,一般是选择建设在高山上。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则需要考虑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变化大、气候条件恶劣等问题。此外,在外墙的材料选择方面,应选择防水性较好的材料,并确保在遇到大风大雨天气时,能够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最后,从消防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应当在发射台的周围进行泵房建设,并按照相关消防规划要求进行消防水池的修建,确保电视发射台的消防安全问题。

四、加强施工环节管理,提高发射台改造规划全面性

發射台改造规划方案当中,应当对施工环节进行全面计划,确保规划方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规划设计人员应当针对设计方案中的具体步骤进行叙述,确保从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人员配比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加强与施工负责方的沟通,确保改造规划方案能够有效落实在施工环节上。另外,在施工的配合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前期技术交底、图纸审核以及施工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从而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改造工作能够得到顺利进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改造规划工作由于包含较多方面的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不断细化规划方案步骤。并通过前期现场勘查、施工方案落实、规划设计管理、施工配合管理等多方面加强规划方案的完善补充,从而使广播电视发射台改造工程能够得到良好开展,全面加强改造规划可行性。(作者单位为常德电视调频转播台)

作者:徐绪军?王孝悌

电视传媒技术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快速发展起来。广播电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和管理十分必要。基于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需要,及其对文化的传播意义,本文对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

广播电视是较为传统的传媒形式,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媒体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广播电视作为传媒行业的领先者,要想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拥有一席之地,就要从自身开始的各个方面进行改善,尤其是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为了能够保障广播电视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及时改进广播电视维护管理工作。

一、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特点概述

(一)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的特点

广播电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覆盖面大的特点,并且其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这就决定了广播电视传输将会有特别大的系统容量。广播电视离不开传输工作,而传输作为广播电视正常运行的核心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传播在形式上显示为模拟型大微波干线,常见的传输形式有电缆线、电话线等。这种传输形式也具有一定弊端,主要表现为传输范围小,容量不大,因此不能满足大量的市场要求。我国广播电视目前的运行情况是在城市中有较广的覆盖面,但是很难涉及到偏远山区,这样不仅影响了偏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大事的传达[1]。

(二)广播电视的控制系统的特点

广播电视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其操作系统、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变化,所以要集合单频道和总控制频道的优势,才能形成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新控制体系,这样也能使广播电视的音频和视频转换功能发挥的更好,把主电台与外场转播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大型的电视节目得以正常播放,以此更加适应现代人们生活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广播电视功能发展越快,系统越复杂,需要维护的技术管理工作也越尖端,由此可见,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要对电视维护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学习和了解,才能保障我国广播电视的正常播放[2]。

(三)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特点

伴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各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逐步走向科学化、智能化。广播电视发射的系统特点主要向着固体化方向发展,这种方法和固态化的手段和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并且系统优势突出,耗能低、安全性可靠性高。广播电视发射特点逐步走向高端化,科技含量高,因此也需要较高的维护管理技术。

二、改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广播技术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我国传媒行业发展迅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有利地位就要不断的更新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广播、电视、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三种媒体,并且现阶段国家呼吁三网融合的概念,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加强学习,参与到工作培训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当今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作为佼佼者的广播电视业。要落实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就要求广播电视部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需涉及岗位职责、广播电视运行原理、常见问题解析等等,在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以后,需要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并且实行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以此提高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态度。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相信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会有很大提高,并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为广播电视的维护管理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3]。

(二)设备管理工作的提升

机器设备是支撑一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而广播电视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播放质量的优劣,由此可见,在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中,要建立起相应的维护管理制度和计划,定期对系统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把维护时间、维护次数、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一一记录,最后把多次的记录进行集合整理,制定出设备维护管理档案。在对大型设备和复杂设备检查维护时,要对照设备图纸和机器实物,只有对比成功才可以进行设备的检查,以此来保障广播电视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电视播放质量[4]。

(三)落实责任体制,确定岗位职责

广播电视设备只有正常运行才能保障播放质量,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广播电视维护管理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认识,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工作义务。广播电视单位,要实行设备管理维护责任制,把相关工作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甚至各个工作人员身上,这样在明确责任人的前提下,工作人员的工作会更加规范、有序[5]。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的相关负责人要清楚明确广播电视运行设备的有关原理、作用以及维护的方法、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事件中进行快速处理,解决问题。

(四)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广播电视事故

广播电视设备具有复杂的特点,由于需要检查和维护的项目非常多,所以工作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会有所疏忽,遗漏掉有问题的设备,这样,就会发生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广播电视事故。目前,广播电视设备拥有较高的技术投入,因此要求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尽最大努力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广播电视事故,同时强化工作人员对事故后果的思想认识,降低或杜绝广播电视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技术投入,增加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智能化

广播电视系统构成相对复杂,电路繁多,这给日后发生故障留下了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对系统维护难免会出现疏忽,基于此,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管理智能化成为当今阶段最迫切的需要。智能化主要表现在无人看守时系统维护管理模式,设备进行自我维护和检查[6]。这种模式可以进行入侵安全检查、电力安全性检查以及视频监控设备的检查。这些自我检查实现了广播电视智能化的理想,全面进入检查维护的自动化时代,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广播电视事故。广播电视智能化、自动化需要一定的现实环境和硬件设施,这种模式要有一定的技术作为智力支持才能实现,因此需要广播电视部门不断加强技术投入、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工作人员的检查力度、完善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搭建,这样才能够使系统正常顺利的运行,保障广播电视的播放质量。

(六)广播电视安全运行需要实时监察

广播电视播放要不断加强发射设备的运行管理,发射设备如果在长时间情况下工作,就会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要逐步建立起广播电视部门的监察体制,建立监听系统,全面掌握广播电视的播放情况,并且在播放过程中实时的对电视节目进行声音、图像和信号的监察,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排查,处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准,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认识态度,另一方面也要清楚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上必须做到严谨、认真,落实责任制。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工作还要求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攻克难题,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事故,要有计划的进行整改。通过不断的技术强化和人员培训,希望在今后的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促进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技术的新发展,同时也加强广播电视对我国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白山广播电视台技术部)

参考文献:

[1] 陈谷.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与管理体会[J].中国新通信,2015

[2] 邱大勇.基于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

[3] 曹利民.探析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J].电子世界,2014

[4] 许伟.浅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J].西部广播电视,2014

[5] 潘炳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J].中国传媒科技,2014

[6] 刘泽龙.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

作者:刘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