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应用题教学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而且对于小学生未来学习数学更具有基础性作用,因而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更加重视应用题教学创新,努力使小学生在应用题学习、分析、应用等诸多方面取得实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篇1:

立足数学应用题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摘要:數学是应用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这个初步接触数学的阶段,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下文以北师大数学教材为例,从锻炼计算能力、养成良好审题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个方面,立足数学应用题教学,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基础;训练;审题能力;学习兴趣

前言:

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题教学是为了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一个抽象却联系实际的情景中。因此应用题教学相对来说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数学计算能力。

一、立足基础,锻炼运算能力

无论做何事,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做到“平地起高楼”。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需要立足基础,加强基础算术题的练习,锻炼好计算能力。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如若运算能力不达标,何谈解题呢?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当注重对学生基础运算能力的培养。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基础的训练必定是反复而枯燥的,教师应对此有充分的认知,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合适的方式进行定量的训练。基础的运算能力除了基础知识和公式以外还包括了规范的书写计算过程。通过长期的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出错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部分同学计算过程的书写不规范、不工整而导致,但是重新检查其过程可得知学生列出的算式却是正确的。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良好的书写习惯,以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并纠正学生错误的、不规范的书写方式。

例如,为提升学生运算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每天布置适量的计算题。每日的运算任务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其次,注重规范书写。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书写规范、完整的计算过程然后并且进行过程的思路讲解,时刻提醒学生养成正确计算书写习惯,达到潜移默化影响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教师应定期的检查学习的训练情况,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初次之外,还可以进行定期的随堂小测,以达到鞭策学生学习的目的。运算能力是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础,教师应立足基础,锻炼好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注重培养,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习惯决定人生,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将有益于一个学生的一生。解答一道数学应用题,首先要进行的审题,也就是对于题目的理解,明白题目说的是什么,筛查有效信息,过滤掉无效信息,明白题目的要求。很多学生解题的失败的原因很多都出在了审题上,审题的不细致,急于解题或者理解能力差等都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由此看来养成良好审题习惯的重要性。审题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教导与学生的反思相结合。教师应传授学生审题的步骤,首先,学生应先浏览题目,勾画出题目主干以及有效信息;其次,联系所学习过的有关题目的知识点,找出可运用的知识点;最后,在脑海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想象,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应学会反思自己的错误以及不足之处,学而省才会有所得。

例如,在靠墙围篱笆求篱笆周长的应用题中,已知我们需要将面前这块地围成长为10米,宽为5米的地,求篱笆的周长。如果没有认真的审题,进行脑海中的缜密的逻辑思考,就会这题可以等同于求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将长、宽进行简单的相加,那么这个答案就是错误的。通常情况下,是可以这么求,但是当题目告诉我们是有一边靠墙,那么久需要思考了,究竟是长靠墙呢?还是宽靠墙?因此,应用题的审题技巧十分关键,要想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

三、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来源于生活,兴趣又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升其计算能力的关键。北师大版本的数学教材从每个单元的命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非常的生动,且内容具有童趣和教学趣味,内容的设计都是从生活中取材。同时教材给了教学和小学生足够的空间,内容的延展性比较好。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透彻的研究教材,联系学生接触到的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引导性和开拓性的教学,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其应用能力。

例如,北师大数学教材版本中的“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等单元都结合了学生接触到的生活实际,利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应用题的设计也充分联系了现实,利用超市、校园等学生熟悉的场所设计题目背景,让学生理解到数学并不知识枯燥、乏味的,而是可以运用到实际之中的。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爱上数学,并且能将数学计算能力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的。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太平.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8):126.

[2] 吕兴慧.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34):70-71.

[3] 董继芬.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审题技能[J]. 新课程,2021(10):214.

[4] 田燕芬. 关于建立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模型的探究[J]. 小学教学参考,2021(11):60-61. DOI:10.3969/j.issn.1007-9068.2021.11.026.

作者:李竹

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篇2:

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教学策略的探究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应用题教学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而且对于小学生未来学习数学更具有基础性作用,因而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更加重视应用题教学创新,努力使小学生在应用题学习、分析、应用等诸多方面取得实效。本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旨在为促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科学化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应用题教学 教学创新

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小学数学不仅受到了学校、教师的重视,而且家长也高度重视,而应用题教学开展的如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按照要求和标准开展应用题教学,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导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无法更好地开展,甚至很多教师认为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还没有找到应用题教学的科学方法和策略,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和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制约因素

一方面,小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遇到困难很多时候都会打“退学鼓”,因而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不浓,根据无法投入到应用题学习当中,这已经成为制约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小学生解题思路受到限制。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类型较多,而且每道应用题都有很多种解法。但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且在这方面的训练也相对较少,这就直接导致一些小学生的解题思路受到限制。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新思路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特别是由于小学应用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教师应当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也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共鸣”,进而使小学生投入到应用题学习中来。

(二)是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對于小学应用题教学来说,不仅要学会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培养小学生解题思路方面下功夫,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开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工作当成一个“开启心智”的过程中,对于每一道应用题,都教育和引导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并且让学生融入到教学当中,学生可以自由想象,并且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则重点在总结上下功夫。我还高度重视激励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学生的想法,哪怕是错误,我也不會立即给予纠正,而是通过因势利导方式,让学生进入正确的轨道,效果十分理想。

(三)是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然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人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来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可分为三组:一是为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二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这三组问题相互联系,形成结构性问题组。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

三、掌握数学问题的难度

作为教师,在利用问题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正确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数量,既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不能打击学生自信心,从而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掌握其问题的难度和数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教学:第一,教师需要整理并且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使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之间有良好的适应度。小学数学使用问题教学法,应以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了解为基础,让问题教学法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建立较好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了解并且会分析数学问题,为学生与数学问题之间良好的互动提供基本保障,进而保证数学问题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第二,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数量。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就需要主动控制问题的难度和数量,避免出现所有学生都很难解决的问题,也需要避免问题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影响学生解答问题兴趣等状况。因此,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时,就需要从教学目标等角度出發,让学生能够融入到问题中,进而了解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于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而且也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因而教师一定要重视应用题教学工作,特别是要围绕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点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题思路、拓展学生思维模式三个方面下功夫,切实通过教师的积极努力、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小学应用题教学实现新的突破,最大限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未来更好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远林.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好家长,2017,(48):119.

[2]雷鸣.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07):64.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四小学

作者:周云云

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 篇3:

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数学,无论从教材或从教学来说,对应用题教学是重视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偏重内容的教学,轻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的方法不尽适当,以致花的力量很大,收的效果较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又使学生负担较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数量关系;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在教学目的中讲到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实质上包含了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当然在小学还是初步的。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它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综合、抽象、概括、判断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对应用题中所隐蔽的条件总是往往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对题目类型的判断能力及运算推理能力等。

下面将从简单应用题和两步计算应用题两个方面说说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一、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我们判断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水平,除了解题的正确率外,还必须研究学生解题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解题能力,因此,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我除了要求学生算得对以外,还要求学生懂得理解题意,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学生容易见“倍”应用题,就用乘法,因此,在教学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形象直观、利用实物图形的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教学时,我先出示如下一组图形:

┌☆是第二行的3倍 ┌△是第二行的2倍

└★★★★★★ └▲▲▲▲▲▲

要求学生说出第一行告诉我们什么?第二行有几个这样的图形?现在把第几行的图形看作一倍数,另一行有几个这样的图形?表示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以后,对“一倍数”已有了初步的概念,再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要求学生再根据图意和刚才的回答,看图编一道求倍数的应用题。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一倍数”应用题结构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对此,也是使学生加深印象的一种有效手段。

要求学生做完以后,我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分析、逐步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解法及结构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了解题能力,为学生学习复合应用题作好了铺垫。

比多(少)应用题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应用题。由于学生对这类型的应用题缺乏分析的能力,往往很难正确解答,部分学生对这应用题无论条件是顺叙的还是逆叙的, 则见“多”用加法计算,见“少”用减法算,要想克服学生这种思维定势的现象,我觉得主要的问题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好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如果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到位,且又能在解题时做到及时检查,自然能提高学生解比多(少)应用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时如何落实呢?我觉得: 教学应用题,不在于学生能否列式计算,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样学生会终生受益。学生学会了用分析法解答比多(少)应用题时有了拐棍,碰到逆叙的应用题也不觉得困难,即使碰到关键句不完整的应用题,只要让学生先把关键句讲完整也就自然会解题,不会再出现见“多”用加法计算,见“少”用减法计算的盲目解题的现象。同时为分析解答以后学习的两数相比较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二、一般复合应用题的教学

复合应用题的内容广泛,结构复杂,学生必须经过多重概括,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复合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正处在由解答简单应用题过渡到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时期,根据学生在解题时遇到的几点困难,我在教学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由于复合应用题涉及的内容比较繁多,学生的生活经验少,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一些名词术语,学生不理解的,我就认真地向学生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增长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计算解题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掌握复合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要解答最后的问题总是不能从题目中直接找到所必须的已知条件来计算。因而,需要学生找出必须先解决的中间问题,这就要学生经过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因此,在教学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应用题的分析。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

饲养场养鸡478只,养鹅的只数比养的鸡少26只,养鸭的只数比养的鹅多260只,养鸭多少只?

在计算这道题时,我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要求这个问题,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条件还没知道?通过什么可以求出?怎样求?学生边讲老师边画出分析图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这样,通过多次分析练习,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懂得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在解答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不去理解题意,不去分析数量关系,而是抓住应用题的某些名词术语作为解题的“法宝”,生搬硬套。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效果与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突飞猛进。从刚入学时的班上少数几人能说一句完整话到现在90%的同学能流畅地口编应用题,且所编题合情合理。

(2)培养了学生數学化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并把周围世界中熟悉的问题演绎成数学问题,然后制订策略并预于解决,最后还能将答案回到实际问题中检验。

(3)通过说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发展,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班上半数以上学生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口齿清楚,表达流利。

四、讨论与思考

(1)新教材的编排很大程度上为智优生的成长提供了方便,因没有系统的应用题学习章节,差生尽管学得比较辛苦,但还是不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这对教师的驾御教材能力、调控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差生也能适应新教材完成学习任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2)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按时完成教学进度产生矛盾,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抢夺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3)原属中、高年级奥数范畴的实践与应用题,如今选入低年级新教材,明显拔高了多数学生的思维底线,其编排与学生思维脱节。新教材课程资源如何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郑建龙

上一篇:农产品国际贸易论文下一篇:证券业发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