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的小学数学论文

2022-04-21

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数学中使用的计算公式与抽象概念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实践的小学数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实践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发挥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主要指的就是通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和努力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修養,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最新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去灵活的解决课堂以及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学习。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一)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熟练地应用数学观念和思维来解释数学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并且能够主动地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小学生还处于初步接受知识的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从数学意识、推理意识等简单的方面入手。同时,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技能的学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由于对于数学技能的掌握并不是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实现,所以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念来看待事物的意识,由此进一步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全班一共有48名学生参加跳长绳的活动,而学生看到老师一共准备了四根绳子,那么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48÷4”这个算式,当学生有这个思维的时候,就说明学生已经具有初级的数学意识。再如在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时,学生通过观察就会说“今天的人真多,大约有300人。”这也同样表明,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意识,也就是他们能够将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联系起来,可以用数学思维去看待事物。

(二)数学人文

这一核心素养的关注点在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愿与否,学生是否能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是否能够遇到数学困难也能不逃避、坚持下去;是否能够善于发现数学知识的美等问题。而若想实现数学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实际教学中,应当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使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并自愿投身于数学学习之中。例如,教学“面积单位”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巴依老爷为了得到阿凡提的院子,于是和阿凡提签订了一份契约“以10元钱,将自己院子的60米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即上交,永不反悔。”而到了第二天,阿凡提拿到10元钱后,却哈哈大笑,巴依老爷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契约的“陷阱”。同学们,你们能找出问题所在吗?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引入,学生的注意力不自觉地集中于教师故事讲解之中,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和探究,想要探个究竟。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自然有所调动,且在探究问题过程中,也会渐渐发现数学的趣味所在。

(三)数学思想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爱学习,探索数学的奥秘。其次在数学思想的引领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育,也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从解决简单的题目,渐渐会解决一定的难题。例如,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非常感兴趣,会直接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思维,询问“古人是怎么想出这样的问题的?”顺势而下,鼓动全面共同参与,思考类似的问题。例如:一户人家分别有四角桌、三角凳若干把,共有30只脚,那么桌子与凳子分别有多少。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变化着,问题由简单到复杂,体现了数学核心思想。

(四)数学应用

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数学的应用主要指的是熟练地应用数学技能和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能熟练地应用数学知识。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数学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只让学生一味地去背诵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如果能够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碰到问题主动尝试及积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并对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2-45.

[2]何金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教师,2017(15):87-87.

[3]赵盛朝.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2):150-150.

[4]吴明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9):19-20.

[5]潘建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8):217.

作者:吴佶滨

教学实践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2:

基于教学实践谈小学数学高效运转的策略

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数学中使用的计算公式与抽象概念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局面,我常常在教学中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通过融入生活化情境来降低知识难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数学眼光审视日常生活并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情景:五一节放假,李心意的爸妈带她去植物园玩,成人票40元,学生票23元。问:他们一家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给出了两种答案:40+40+23;40×2+23。列出前一种算式的学生中有个别学生计算后一种式子时容易混淆知识点,我着重给学生讲解后面一种算式:40表示门票单价,2表示心意的爸爸妈妈两个人,加上心意的学生票23元,一共花了103元。通过对这个算式的讲解,我跟学生一起总结出了四则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并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透彻。

分组合作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数学中的学习内容较为琐碎、小学生思维跳跃性强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建立人人参与动脑、动手、动口的合作探究模式,以自主为前提,以探究为主线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创新,合作交流,在小组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别人的回答,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分组让学生讨论多边形面积的求法。首先,我让学生分组去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方法,自主梳理其中的联系并进行整理,小组同学积极行动,画图形、写算式、填表格,还有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的。然后,分小组向其他同学展示组内的整理成果,大家都跃跃欲试,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我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关键的转化方法,比如割补、剪拼、平移等。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意识到了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达成高效课堂。

完善课堂学习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更加注重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改进教学方式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我发现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课堂中“即时评价”教学效果更佳。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更加重视在学生课堂表现的即兴点评中激励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学习。

比如,在五年級的《最小公倍数》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寻找4和6的最小公倍数,有的学生给出了列举法或列表法,通过将4和6的倍数各自列出来,然后找出它们共有的最小倍数,即最小公倍数。这时候,我注意到平时不爱说话的小鹏欲言又止,我主动叫他起来说说自己的方法,他给出了不同的解法:用4乘6再除以2,列算式:4×6÷2=12。这时候,其他同学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不一会他也不好意思起来,脸红地低下了头。抓住这个时机,我用热情又惊讶的语气说:“我怎么没想到呢?你的这个解题思路已经超越了老师的想象,也为其他同学打开了思路。我看有的同学不是很理解,你可以说说你的解题方法吗?”于是,小鹏非常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4可以写成2×2,6可以写成2×3,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质因数是2……讲到这里,学生们恍然大悟,心悦诚服地鼓起掌来。虽然只是简单几句话的评价,但通过这样的即时性鼓励,不仅使不善表达的小鹏有了自信,也给课堂带来了活跃的气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梳理知识结构与联系

课内外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一个检验和提升,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延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分析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既要挖掘课本习题中的内在练习,又要注重通过习题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梳理知识结构,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比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量”与“率”容易混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根12米的绳子,第一次剪了1/4,第二次剪了1/4米,这时还剩多少米?”题目中出现的两个“1/4”分别代表了两个概念:分率和数量,有的学生分不清两个概念和代表的意义,容易做错。通过这样的练习,将分数的初步认识(表示具体的量)与分数的意义连接起来,让学生弄清楚两个概念,在练习中理解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从而达到了高效精练、融会贯通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究中,要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运转,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真正深入教材,把握教材,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作者:姚闯

教学实践的小学数学论文 篇3: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数学化缺失问题研究

【摘要】数学是一门要求学生具备数学思维、且应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丰富数学思维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实现数学化教学。可是,在许多学校的数学课堂上,存在着数学化缺失的问题。本文将就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几点方案。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数学化教学

依据数学学科学习规律,数学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数学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于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将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再创造。为了让学生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必须采用数学化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长期的科学训练中不断丰富数学思维。

1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化缺失的原因

1.1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设置的情境再现不合理

许多数学教师由于认识到情境式教学的意义,在课堂上开展了情境式教学。但是,单纯的情境式教学只是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同自己贴近了,学生并没有通过近距离体验数学知识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情境式教学只完成了单一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综合性的教学任务。

1.2教师简单地认为:将数学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了,就是学好了数学

教学的最高境界永远是内容同形式的最佳组合。许多教师按照教改要求调整了教学形式,可是,对于如何将教学形式同教学内容做到有机整合,许多教师却没有全力以赴。再者,许多教师注重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完全信奉“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古老的教育三部曲。可是,时代变了,教育的要求提高了。要想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让学生建立并逐渐丰富数学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就顯得不能适应了。

1.3过分强调实用主义教育

关于数学教育,一直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形式数学教育和生活数学教育。形式数学教育适合培养专业的数学家,生活数学教育适合普通公民。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呼唤生活数学教育,也就是实用主义教育,这就导致许多教师片面强调让数学教育贴近生活,结果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提上来。

2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2.1要不断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有机整合,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业务素质。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如何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是实现数学教学数学化的关键所在。教学方案敲定以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学生表现,让课堂氛围保持活跃,让学生的兴趣始终贴在数学学习上,这都需要教师精准施策,半点马虎不得。

2.2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

众所周知,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可问题是,如何创设情境才能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

现举一例。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有一道求组合图形面积的例题。此题将组合图形假设成某家的客厅,可以说是情境式教学内容。现在,要想求得图形的面积,就需要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记得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建立在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良好的掌握程度之上的。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学生对学过的几何图形连印象都没有,试问:他的数学思维从何产生?通过回忆,学生看到这个组合图形最起码有两种解析方式:第一种,看成是两个长方形的组合。通过计算对比,一个长方形的边长分别为4米和6米,另一个长方形的边长是3米和3米,也就是说,起初认定的另一个长方形原来是正方形。条件完备,很容易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二种解析方法:将组合图形看成是一个边长分别为6米和7米的长方形缺了一块,而缺的这块图形可以暂时看成是一个小长方形。通过做辅助线可以得知:缺的图形是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当然,此题还有其他解决方案。仅就这两个方案而言,学生要想顺利得出答案,首先需要熟记学过的几何图形、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判断出怎样分割图形才能求出图形的面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显得很重要,再有,分析能力也需通过长期的训练方能养成。

2.3数学的教学需要生活化调整和调节

数学知识之所以能够应用在生活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历练,教师就应以最适宜的角度将数学教育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特定的生活场景,要求学生运用现有数学知识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有两个农民,领了10斤豆油,装在一个桶中。现有一个7斤容量的空桶,和一个3斤容量的空杯。现要求农民仅用现有工具将10斤油平分。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数学化教育过程。学生的思维应该沿着如下思路进行:10油平分后是每人得5斤,现在有3斤的容器,那么,如何能得到2斤的豆油呢?

总结:

教学最忌空谈理论,没有实际可行的思路。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学化也是一样。要想历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让学生熟记定理公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探讨,这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祥伟.对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的再认识[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82-85..

[2]王东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4).111.

[3]刘兰英."数学化"的数学教学及其策略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6).104-107.

作者:刘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