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

2022-04-26

[摘要]在ERP环境下,由于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企业环境也具有了新的变化,手工环境下的的内部控制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于企业现状。加强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及其特点,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 篇1:

分析油田企业ERP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摘 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基础,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为了促进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管理形式的有效性,明确会计工作的内容,从当前发展现状入手,制定系统有效的管理形式。ERP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处于核心管理地位,在具体实践中必须了解主要内容,确定合理的工作机制。在本次研究中将以油田企业ERP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现状为研究点,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油田企业;ERP;基础工作;主要内容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传统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办公软件不断更新,必须对控制形式进行分析,满足会计工作人员的后续要求。在ERP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内容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新型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适应当前发展现状,必须及时对规范流程和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和规章流程。

一、油田企业ERP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分析

油田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在后续干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控制结构,掌握基本工作内容。以下将对油田企业ERP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1.工作内容无法落实

为了满足集约化管理形式的要求,需要及时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掌握具体控制标准。但是当前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工作内容无法落实到实处的情况,由于业务集成度和时效性比较强,如果存在工作形式不合理的情况,则无法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企业为了减少资金投入,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简化处理,影响了会计集约化工作的开展。

2.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财务工作管理过程中,涉及到财务凭证比较多,不同的控制结构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为了满足日常管理内容的要求,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制定有效的干预机制。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管理漏洞,进而出现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整理和归纳内容,导致工作进度缓慢,增加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即使对凭证内容进行小范围处理,也会出现整理和审核不连贯的情况。

3.ERP系统无法满足会计工作需求

受到技术形式和干预机制的影响,对ERP控制系统有明确的要求,基于会计审核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满足现有工作内容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ERP系统形式比较复杂,部分会计信息无法显示出来,进而会出现经济业务信息不明确的情况,增加了业务处理的难度。在后续处理过程中,现有的ERP系统对账目类别无法及时显示出来,给后续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如何强化油田企业ERP信息系统的应用

基于管理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控制和干预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及时对系统的干预形式和控制结构进行分析。以下将对如何强化油田企业ERP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

1.进行制度建设

由于ERP系统的控制结构比较复杂,在后续控制阶段,需要及时对油田企业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掌握影响因素和具体结构内容,发挥制度体制的最大化作用。由于制度体系本身不完善,在后续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部门间的关系,了解ERP系统的内容,保证该设计形式能够平稳运行。此外,在油田企业的会计管理过程中,以现有的考核标准为基础,必须及时对绩效指标进行解析,确定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系。同时制度建设必须增加检查力度,保证相关部门及时履行责任,共同促进会计工作的稳步进行。

2.调整业务流程

由于ERP系统的流程比较复杂,在后续审核和控制过程中,必须重视ERP的实施。该系统上线后,涉及到很多内容,要及时对沟通机制进行解析,各个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责任,实现信息的共享。此外,内部有效的反馈机制对会计工作的应用有重要的影响,在后续干预过程中要对应用结构进行控制,充分利用ERP系统的优势,达到协调组织,保证业务流程规范的目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掌握业务流程的整体性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避免出现控制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3.完善ERP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对技术体系有更高的要求,为了及时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需要在现有干预基础上,及时对ERP系统进行升级。已有的ERP系统无法满足在会计工作的要求,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形式,对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调整,为会计基础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具体改善过程中,需要采用集成化的控制措施,及时对系统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保证ERP系统更好的工作。最后需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设立多种防护技术,及时规避风险,满足ERP系统的整体要求,促进油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束语

由于油田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干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控制结构进行分析,满足会计基础审核工作的要求。由于会计基础工作本身属于经济管理工作,要明确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以ERP环境为基准,合理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油田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进而促进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燕,张艾,王立宇,蒋红丹.油田企业ERP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的几点思考[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04).

[2]唐洋,阳秋林.内部控制视角下会计基础工作的发展和完善[J].财政监督,ZOioco2>.

[3]金以芳,曲洪禹,王丽冠.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商业经济,Zoioc22>.

作者:符浩珍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 篇2:

ERP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摘 要] 在ERP环境下,由于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企业环境也具有了新的变化,手工环境下的的内部控制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于企业现状。加强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及其特点,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 内部控制;ERP;内部控制环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01

[中圖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企业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更使得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而ERP系统的实施,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真正做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但是,ERP应用到企业后,企业的原有管理制度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新的会计环境,尤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加强和改进企业在新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成为ERP系统实施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ERP实施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很大影响,ERP系统的应用也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在实施ERP之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控制环境的变化

ERP的实施,改变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系,管理结构变得扁平化、流程化,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快速沟通,企业的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控制责任更加明确,控制效率更高。同时也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和管理理念。ERP的应用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灵活性,使信息无论处于何处都可以被企业内外部人员轻而易举地得到。

1.2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转变

ERP系统的应用,增强了控制手段的灵活多样性和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预防、检查和纠正功能。使企业摆脱人员、资源对内控体系有效性的限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控制理念,ERP系统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对内控体系提出了新的控制要求。如: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数据很容易被篡改;数据库技术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对数据库的处理权限来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甚至销毁企业的重要数据等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

1.3 信息传递的转变

在ERP环境下,网络连接企业各职能部门,实现了各种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处理,信息需求者可以随时获取各种信息。在这种条件下,内部控制由顺序化控制向并行化控制发展。同时,相对开放的信息系统也为内部员工和管理者提供了开放的沟通渠道,有利于内部沟通的进行,管理者也可以随时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生效情况。但是,开放的技术环境很难避免非法侵扰,ERP系统也存在着遭受非法访问甚至破坏的可能性。同时,在新的环境下,由于各种信息都是借助于网络来完成传递的,电子符号代替了文字和数据,磁性介质代替了纸张,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签字盖章等传统的授权控制手段也不再存在。这些变化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内部控制出现了新问题。

1.4 内部监督的变化

在ERP环境下,内部控制体系的程序化使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对ERP软件系统的依赖性,同时还增加了由于差错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而反复发生的可能性。程序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设计的质量,如果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那么控制失效就可能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由于程序运行的错误而反复发生。所以,在ERP环境下,更应注意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监督,应该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作情况。

2 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随着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及外部利益相关的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对ERP系统产生的信息的依赖性逐渐增大,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的会计环境的变化,因为,在ERP环境下有其自身的新特点。

2.1 人机控制的结合

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和职位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信息化后,由于会计账务的处理都是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会计部门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已经不起作用。因此,在ERP环境下的控制转变为计算机内部的控制和人的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可自动检查会计科目的编码是否合法、凭证编号是否重复、输入数据是否正确;在处理完一批凭证后,计算机可自动检查借方金额合计是否等于贷方金额合计等。

2.2 ERP系统可以自动授权、批准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各级业务人员必须获得授权和批准,才能执行某项业务。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但在ERP系统中,可直接由电子数据处理功能取得授权、批准。例如,业务经办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如录有监督码的磁性识别卡,插入(或输入)机器内,即可获得批准终端机或运转有关的特定系统。

2.3 存储介质改变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由于各项经济业务是记录于书面纸张,是肉眼可见的,一般来说不容易丢失。一些舞弊人员篡改账表单证的行为也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是手工会计系统一项固有的控制措施。但在ERP系统中,各项经济业务是存储于电、磁介质上,是肉眼不可见的,而且这些电、磁介质在受热、受潮或强的电磁场下都会损坏。因此,存于这些电、磁介质之上的信息有丢失和毁损的危险。另外,在操作时,除了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容易将存储于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毁坏之外,如果没有适当的内部控制,一些舞弊人员还可以进入系统,对存储于这些电、磁介质之上的信息以及对程序进行篡改或拷贝,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2.4 差错容易被复制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发生差错往往是个别现象,而且由于数据处理各环节分散于各个部门,由于多个人完成,一个部门和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一个环节中发现并改正。由于计算机处理依靠程序运行并且运算速度极高,其处理结果一旦在某个环节发生错误,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使得相应的文件、账簿乃至整个系统的信息失真。如果错误是由于应用程序和系统软件造成的,则计算机会反复执行同一错误操作,多次给出错误结果。

2.5 操作不留痕迹

凭证是经济业务活动的依据,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及其传递程序,具有较强的控制功能,一旦发生某些错弊,凭证就成为追查责任的依据。在ERP系统中,特别是在联机实时系统中,终端操作者经常把业务直接输入计算机,而没有留下任何凭证。例如,订货业务,订货者可以通过电脑把业务直接输入系统,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未经授权批准的业务就可能进入系统,审计线索也可能消失。

3 ERP环境下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基于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变化和ERP系统本身的特点,我们发现原有的企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因此,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刻不容缓的问题。针对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3.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石,控制的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好坏。在ERP的新环境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首先应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企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新环境的形式和特点,制定新的统一管理制度。如,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数据传递的保密等,都应做出统一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使得内部控制环境得到优化。

3.2 根据ERP系统的特点,制定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3.2.1 严格岗位设置,进行有效的职责分离

在ERP系统中,由于计算机具有自动高效的特点,许多不相容的工作都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这样很容易形成内部隐患。为了加强系统的内部控制,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ERP系统中设置系统设计、系统操作、数据录入、数据审核、系统监控、系统维护等岗位,各个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一般情况下,每处理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或者在经济业务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同时还应对处理过的每一笔业务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利用ERP系统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并由监控人员进行及时备份,定期审查。重要的会计资料、会计报表都应采用纸质形式保管,以备检查。

3.2.2 实行严格的系统授权制度

系统软件应设置有关操作人员的姓名、操作权限、相应人员的密码和电子签名。对一些控制操作的环节需严格控制的,应设“双口令”,只有“双口令”同时到位才能进行该操作。“双口令”由分管该权限的两个人各自按照规定设置,其他人无权知道。进行操作时,必须由“双口令”同时进入才能执行。同时一定要按操作权限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和修改。另外,为了防止非法修改软件,必须对软件的修改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3.2.3 制定严格的员工考核制度

严格的职工考勤制度,即是职工操作系统的考核制度,每一次的操作都应有严格的记录,有数据的备份,定期对职工的操作进行检查。如有违规操作的行为,及时处理。

3.2.4 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制度的执行情况

系统可定期将企业的实际绩效与计划目标相比较,分析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其变动趋势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搜集整理员工的日常操作,系统可定期分析工作内容及行为方式是否合乎规范。

3.3 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控制

(1)输入控制。输入控制是整个系统控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要经过授权,并经有关部门的检查;其次,在系统中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2)处理控制。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会由于软件本身的问题,导致一些错误的发生。所以,必须采用一些技术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校验,例如登账控制,即系统确认数据经恢复后才能进行登账;余额控制;总账明细账余额核对控制等。

(3)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是数据处理的最后结果。数据的输出控制一般包括屏幕查询控制、打印输出控制和备份文件输出等控制形式。對于各种形式的输出,要进行权限的控制,未经授权拒绝执行。

3.4 建立新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在网络经济下,内审部门要对ERP系统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协调好各级管理部门的关系,使其有效地履行职责,保证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审人员要根据ERP系统的特点,改进和创新审计程序和方法。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知识,除了精通会计、审计、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ERP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在新的环境下,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正确和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而设置的各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是科学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ERP系统的实施,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有了新的特点,内部控制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只有根据新的会计环境,制定出符合新形势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才能使得企业面对新挑战寻求新的发展商机。也相信,只有根据新的变化不断调整改进企业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李东,刘洪锋,袁宏杰.浅谈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9(6).

[2]王凡林.关于ERP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9(4).

[3]中国石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课题组.ERP环境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作者:王铁媛 白文义

ERP环境下会计基础论文 篇3:

ERP环境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ERP环境下财务与业务一体化集成管理的实施,对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应当主动适应这一重大变革,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会计人才,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ERP 职业岗位 高职会计 课程体系

一、ERP环境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

ERP的最大特点是财务与业务信息集成,实行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中常规化的、可程序化的任务将由各业务功能模块自动进行处理。ERP環境下,会计工作不仅涉及财务部门,还涉及其他业务部门,ERP系统促使企业会计由事后“单一核算型”向全方位“综合管理型”发展,拓宽了企业会计的工作领域和职能范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与分析能力,更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协同运作关系,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业务流协调统一的过程。ERP环境下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对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应当主动适应这一重大变革,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倡导“大财务观”的教育理念,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二、ERP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目标

(一)ERP环境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地方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代理记账、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税费申报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会计监督岗位及相关联岗位,培养适应ERP时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团队精神,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并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技能高素质型复合人才。

(二)ERP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服从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个性需求。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目标应以ERP环境下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建立起“职业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岗位技能、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学、教、做合一的课程体系,进而实现ERP时代大学生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从而实现零距离顶岗就业,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三、ERP环境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原则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打破学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界限,通过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将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岗位内容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和教学中,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技能高素质型会计人才。校企联合开发课程突破了会计学科体系的束缚,学生在完成项目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岗位内容及职业技能,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项目实境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原则

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职业能力是从事会计工作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和关联拓展职业能力两个方面。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指学生在会计岗位上进行会计操作处理的能力,即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财务分析、审计及电算化操作的能力,学生可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此能力。关联拓展职业能力指为了更好适应会计职业岗位而应具备的能力,例如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将会计专业职业能力与关联拓展职业能力相结合,增强职业适应性,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体现“厚基础”原则

“厚基础”即重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入门的专业课程改革,例如开设《会计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在接触会计专业初始,就能较好地对会计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发其学习的兴趣,做好大学时代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ERP环境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本文根据最新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ERP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目标以及构建原则,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依托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用友软件青岛分公司、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中教景程青岛分公司、青岛嵩德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合作,对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课程整合体现工作过程化、学习情境工作岗位化、职业技能训练及创新创业教育实境化,通过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的转换、“竞赛、实践、创业”零距离就业五个环节,分析解构形成了ERP环境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一)ERP环境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有效整合相关课程

为适应ERP环境下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基于ERP环境下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有效整合会计专业课程,进而改变计算机课程、会计专业课程与电算化课程教学脱节现象。首先,整合会计基础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会计基础课程一般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本技能,例如珠算、点钞、传票翻打和会计书法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应用、数据库应用、网络技术和Power point等课程。会计基础课程通常应先于信息技术课程,结合会计基础课程重要知识点,将其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例如利用Word编制凭证、账簿和报表,利用PPT进行课程的学习交流汇报等。其次,加强会计专业课程和电算化课程的联系,实现会计专业课程系列电算化。ERP环境下,电算化课程包括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审计、计算机财务管理和ERP综合实训。软件选择上除了用友、金蝶等主流软件的学习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他软件学习。在教会学生掌握第一种软件后,第二种软件的运用主要采取学生自学教师答疑方式,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ERP系统。加强计算机对电算化的支撑力度,按层次开展电算化教学,先夯实计算机和会计基础知识,再实施电算化教学。最后,将信息技术引入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例如企业会计实务、成本核算实务、Excel在财务中应用、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ERP沙盘中学习运用计算机辅助预测、决策和内部管理表格的设计和生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各专业课程与ERP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对接,将ERP管理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

(二)“课证融合”

高职教育应积极落实“双证书”甚至“多证书”制度,把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融入课程体系中,使学历教育课程与会计专业各类证书相衔接,突出课程体系目标的职业化方向,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性。把职业考证技能、专业知识融合在各专业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实现“职业资格、职业能力”的双目标,为就业奠定基础。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推行“四证书”制度,会计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取得基本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只有拿到3种类型的证书才有资格领取毕业证书,同时鼓励获取技能竞赛证书,详见表1。因此,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除了按照ERP环境下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外,还应兼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远景,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ERP工程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来设置课程,并将设置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嵌入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在课程安排上,应尽量使学生能在大一通过计算机、普通话、高职英语三级、珠算五级考试,大二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ERP工程师认证考试,大三争取通过助理会计师考试,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岗融合”

“课岗融合”主要指会计综合实践课程和工作岗位的深度融合,因企业和政策的需要设置课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再现真实工作过程。由于一个单位的采购业务会涉及销售方、物流、银行、保险等单位,如果仅以购货单位为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只完成一种类型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而对其他类型企业的会计业务不熟悉,那么就很难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实践教学中开设VBSE综合实训。VBSE是用友新道公司自主研发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可以实现一笔经济业务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涉及所有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并可以实现跨专业实训。按企业实际工作流程设计整个实践教学环节,模拟企业内外部财务业务相关岗位的工作情景。同时运用ERP软件以角色扮演法通过分岗、轮岗进行岗位角色轮换,循环模拟整个会计信息业务处理流程。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承担责任和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岗位交接程序和内部管理控制。“课岗融合”充分体现了“课中融岗,岗中融课”的互融动态过程。

(四)搭建“技能竞赛、综合实践、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2012年教育部首次将“高职会计技能大赛”列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项目,一方面为引导会计教育与行业企业、会计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的会计职业规范深度对接,从而促使学校更好的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比赛提高高职学生的会计核心技能操作水平,强化核心职业能力,检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以用友8.72为平台,全国高职会计技能竞赛包括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两个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会计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作為实践性很强的会计技能赛项在仿真会计、财务、银行、税务、供应商等职场氛围中进行,由企业财务高管、会计人员、行业专家和高职院校会计师生共同参与、体验、分享,是一项开放式分岗位会计技能竞赛。各省高职会计技能竞赛选拔赛除了手工和电算化会计实务竞赛外,还增加了企业经营ERP沙盘大赛、创业大赛、会计知识竞赛、会计基本技能竞赛等项目。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的项目、特点及要求,将竞赛融入到高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中,深入挖掘会计专业核心技能的职业岗位要求、会计人员的关键拓展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搭建“技能竞赛、综合实践、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姜大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把握三个基本问题[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2).

作者:孔荣华

上一篇:网络安全下计算机信息论文下一篇: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