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城市形象定位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成功定位城市形象应遵循突出个性原则、名实相符原则、价值导向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目前城市形象定位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梯级定位模糊、历史定位不清、主题定位雷同、策略定位单一等方面,因此城市形象宣传的定位策略必须要做到明确时空方位、凝练城市主题、重视持续宣传、拓宽宣传路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管理论文 篇1: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并推动大连城市文化发展

【摘要】为增强大连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发挥文化本身的影响价值。文章采用实践研究法、文献综述法,以大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交响音诗画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为线索,对如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大连城市文化发展进一步展开讨论。旨在利用文化品牌的塑造,凝聚城市文化元素,催化其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升级作用,助力大连城市文化产业建设。

【关键词】特色文化;文化品牌;大连;城市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为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普通高校音乐、舞蹈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YJAZH028)。

引言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提出,在国内的区域竞争中,文化是城市论输赢的重要指标。为推动大连城市文化发展,相关领域人员提出积极打造符合大连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文化品牌的力量,体现大连城市文化魅力,从多途径、多领域、全方位更为有效地宣传、营销大连城市文化及相关文化资源,从而优化大连城市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更好发展。特别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大连市组织了交响音诗画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场面宏大,各界代表现场观看,同时大连市多个电视频道进行转播。此次建党百年大型文艺晚会共有四百多人参加演出,演出质量较高,社会反响较好,充分地展现了大连市人民喜迎建党百年的喜悦之情。

一、基于特色文化品牌的大连城市文化发展背景

大连是我国副省级城市,是东北区域内地区面积较大的城市之一。被国家定位为沿海经济带上的核心城市,并且在全球化发展中,大连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货物集散中心、国际航运中心[1]。不仅如此,大连是我国著名旅游城市、避暑城市,有“浪漫之都”的城市文化品牌之称。并且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大连市内含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元素,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城市,衍生出啤酒节、服装节、沙滩节等特色城市文化。在此背景下,大连可根据现有的城市文化,塑造特色文化品牌,积累更多城市文化资本,从而通过大连城市特色文化品牌的塑造,夯实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可凸显大连文化魅力的城市名片。

以大连市为代表的各地文化资源的发掘程度对本地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历史赋予了各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信仰,将这些古老的文化资源和新时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成果相结合,可以为本地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企业生产、创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供源源不竭的设计灵感。然而,我国很多地区在文化开发过程中缺少敏锐性,对文化产业发展、经营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往往没有将文化资源丰富的内涵充分发掘出来,文化产品在文化含量、开发层次、科技内含等方面相较于国外文化企业相形见绌,这不仅是对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地区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二、特色文化品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多部门联合主办提高本地区文化实力

特色文化品牌的塑造可进一步深化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出利于城市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城市文化品牌,凸显大连城市魅力。具体来说,相关人员可基于大连市本身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文化特色,落实国家提出的“四个中心”目标,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大连商贸中心,以此将“海洋强市”这类城市品牌发展到位,升级大连文化产业结构,为大连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以此次交响音诗画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为例。此次晚会有个多个“多”,一是主办部门数量较多,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二是参演部门数量较多,有大连大学、大连城市国际交响乐团、大连爱乐古典管弦乐团、大连歌舞团、大连瑞笛合唱艺术团、大连市童声合唱团。在众多部门的参与下,该晚会以大型交响音诗画的形式呈现,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展示大连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的奋斗决心和生动实践。

(二)满足城市文化发展需求

特色城市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宝贵财富,体现了城市居民行为、精神追求、生活习惯。在塑造特色文化品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依据大连历史文化、城市特点、人口、现有文化产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挖掘更多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品牌塑造成型后,通过市场推广营销的方式,顺应城市文化趋势,满足大连城市文化发展需求,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2]。以此次交响音诗画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为例。晚会立足城市艺术资源,突显大连文艺特色,分《奋斗路》《幸福歌》《新征程》三大篇章,通过交响乐、合唱、诗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生动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大连人民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表达了大连人民对党的热爱之情,讴歌了在党的领导下大连建设新中国、开创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和为大连振兴发展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为了便于广大市民长期观看此次演出,大连市协调有关方面,安排在6月27日后,通过大连新闻网、大连云App、“大连公共文化”微信公众号,观众可以随时观看该晚会的完整视频。通过演出的效果来看,此次交响音诗画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一方面满足了大连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大连市民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的文化需求。

三、利用特色文化品牌发展大连城市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文化主题,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大连是我国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有“时尚大连”“浪漫之都”的称号,为利用特色文化品牌,助力大连城市文化发展,应提前明确适用于大连产业特色的文化主题,借助该主题为城市塑造文化品牌。对此,相关人员应根据大连城市竞争需求,从“品质城市”“品质生活”等方面,全面融合大连市内的创业文化、休闲文化元等素,设计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比如,在将“品质”作为文化主题时,可重点通过休闲文化产业,强化大连市核心竞争力,体现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中大连市的鲜明特征,塑造以“高品质城市”为主题的文化品牌。

以大连市休闲旅游文化产品为例。1903年,大连市内的周水子火车站建成,如今成为大连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要落脚点。大连市内在塑造文化品牌时,按照周水子火车站原有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修缮该区域,用砖墙、旧砖等元素打造历史文化品牌,使得周水子火车站成为大连城市发展中的人文名片,且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文化内容和落实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的功能,为“高品质城市”品牌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二)重视顶层设计,科学塑造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大连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推动大连城市文化建设,还应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重视顶层设计,科学塑造文化品牌。首先,强化大连特色文化品牌的研究、推广、管理工作,系统推进大连城市文化产业结构设计。大连市委、市政府需在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中,设置独立文化品牌开发部门,使其针对性地挖掘、整理大连文化产品,以及大连城市文化相关的品牌要素[3]。其次,相关人员需依据“大连生活品质之城”的相关意见,分析大连城市文化发展的品牌诉求,随后从文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建设特色化的文化品牌,将其凝聚为城市品牌。最后,企業特色文化、教育特色文化、旅游特色文化等品牌产生后,相关人员可在大连城市文化产业建设中,引导各领域进行良性互动,融合城市特色文化元素,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增强大连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利用文化资源,改善文化发展环境

为全面推进大连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相关人员应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改善城市文化发展环境,使得大连范围内的企业、历史文化成为城市品牌的连接点,能够在缔结中成为城市品牌文化形成的主平台。具体来说,在塑造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可基于政府财政补贴,引进文学、历史、戏剧、美术、创意、书法相关的文化资源及人才,并通过各类特色文化活动、产业设计、文化赛事,打造特色化的文化品牌。

随后通过各类营销、宣传、推广活动,扩大各类文化品牌影响力,使其成为大连城市文化载体。同时可以在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中,创新大连城市文化发展模式,促进大连文化经济增长。例如,在2020年,大连市用“剪纸”“铜雕”“贝雕”等文化资源,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化品牌。最终培育出3个文化产品开发平台和产业基地,衍生出20个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品牌产生后,大连市积极利用文化品牌,丰富大连城市文化内涵,建设具有大连城市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定位品牌经济,建设特色城市文化品牌

为发挥文化品牌对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需准确定位文化品牌的经济效应,使其配合城市形象推广,形成利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城市品牌[4]。对此,相关人员应重视大连文化资源共享,积极开发设计特色文化产品,并按照大连文化特色,设计吉祥物、地区纪念品、特色建筑、标志性雕塑等文化产品。随后在各类公共活动、旅游宣传片中推广特色文化产品,塑造城市品牌,使城市文化产业在文化品牌的作用下,培育出特色化的城市标志。

一方面,相关人员可结合大连文化资源、城市品牌定位,规划设计大连文化街区,塑造具有示范作用的区域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加强大连特色文化品牌营销,构建“品质生活”“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相关的特色文化品牌,同时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以此传播推广大连城市品牌,全方位刺激大连市内的品牌经济,推动大连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四、结语

回顾我们建党的百年历程,从成立到逐步的成熟,再到与时俱进的发展,这个过程可谓是跌宕起伏。在历经了百年的变革之后,当前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无论是本地文化发展,还是艺术与实践结合,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模式,特别是在国际化越来越成熟的今天,运用交响音诗画大型文艺晚会的方式庆祝建党百年,一方面可以充分表达本地人民对党的热爱,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形式,也成为了一张介绍本地发展的文化的名片。综上所述,提高本地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切实打造符合本地发展的文化品牌,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笔者以大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交响音诗画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为例,对大连市文化产业结构和发展进行了思考,认为大连市从事文化领域的相关人员应结合大连市城市文化内涵,全面分析可体现大连文化特色的产品,从而在旅游、历史文化、商业文化产品、艺术等多领域,打造特色品牌,升级大连市文化产业结构,推动大连文化建设。使大连市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夯实城市文化基础,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5]。

参考文献:

[1]郭琳.大连市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探析[J].文化产业,2019(01):1-3.

[2]周媛媛.基于城市名片视野下的大连市非遗文化建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112-116.

[3]冯蕾.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商论,2019(22):207-208.

[4]刘兆慧,张文亮,张桐.大连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05):52-53.

[5]彭杭,鹿道铭.大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交响音诗画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隆重举办[N].大连日报,2021-06-25(01).

作者简介:郭松(1968-),男,吉林长春,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与舞台实践;邵佳仪(2001-),女,辽宁大连,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编辑方向)。

作者:郭松 邵佳仪

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管理论文 篇2:

问题及对策:论城市形象的定位宣传

摘 要:城市形象定位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成功定位城市形象应遵循突出个性原则、名实相符原则、价值导向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目前城市形象定位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梯级定位模糊、历史定位不清、主题定位雷同、策略定位单一等方面,因此城市形象宣传的定位策略必须要做到明确时空方位、凝练城市主题、重视持续宣传、拓宽宣传路径。

关键词:城市形象;定位;形象定位;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城市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结构性变迁期,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挑战。为提高自身竞争力,许多城市纷纷推出自己的城市形象,建设城市品牌。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一笔无形财富,能给公众心留下刻印象,引领着人们对城市的价值认同,从而为城市的全面发提供强劲的内驱力。然而目前许多城市的形象宣传,其创意质量、主题设计、宣传策略等都存在不少问题,“花钱不少,效果不好”。造成此情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城市没有准确的定位自身,即没深刻把握自身历史的、文化的、现时代的精神诉求,因而没能找到合适有效的表达方式。

一、城市形象宣传的定位及其原则

定位就是在比较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它“是一项内心中用以决定是否让其进行系统组织的门户,其观念是基于传播,只能在适当的时间及适当的环境之下,才能得到沟通。”在传播学中,有效的传播必然是满足目标受众的某种匮乏,同时这种匮乏必须是无法从他处得到满足的。城市形象作为传播的产品,其定位实质上是对城市形象与目标受众关系的清醒认识。具体而言,城市形象定位旨在通过纵横比较其他城市,从自身的现状和历史出发,挖掘各种资源,综合分析关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找出自己独特的、其他城市难以替代的特征或优势并锻造和提升为自己的灵魂和精神。在此意义上,城市形象定位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特色和内涵,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和集中体现。正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对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城市凝聚力、发掘城市文化和促进城市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并将持续给城市带来丰厚的效益。

城市管理者要科学把握城市形象定位的基本原则,认清本城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地位,从而确立塑造和宣传城市形象的时空坐标。成功定位城市形象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突出个性原则。个性浓缩着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城市价值和竞争力的所在。城市形象定位要抓住城市的个性特征,这是城市形象定位的核心部件。城市的个性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因而也是吸引外界注意力的识别性特质。因此,在城市形象定位中不能机械仿效其他城市,而应有所侧重地显示出强烈且鲜明的城市风格。

第二,名实相符原则。城市形象定位是一个甄别的过程,城市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当地的产业优势、历史角色、文化积淀、风土人情、发展愿景等要素,提炼出符合自己的形象符号,决不能搞成脱离实际的名不符实的海市蜃楼。这里要有一个度的问题,既不能过分拔高,也不能降格以求。过分拔高让人觉得不可信,会给城市形象宣传工作带来诸多消极影响,降格以求会减弱城市形象的引导功能。

第三,价值导向原则。价值导向是城市形象定位不可或缺的。一个好的城市形象对内应具有凝聚力和归属感,对外应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引导城市的健康的发展与繁荣。

第四,以人为本原则。定位城市形象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本着利民、便民、惠民的原则进行操作,创造出适合市民生存发展的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人的长远利益和发展,从而打造出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以此引导市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良好城市形象的根基更为稳固。

二、城市形象定位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宣传是城市形象向外扩散、吸引公众的过程。良好城市形象的推广离不开形象宣传。在实践中,有很多城市形象宣传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与宣传中的定位不当存在直接关系。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梯级定位模糊

以传播学的视角看,城市形象宣传的目标是为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认知度、认同度、美誉度与满意度。这几个度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梯级递进的,这同时对应着人们对城市的不同印象。然而有些城市在宣传上好高鹜远,在未能形成国内知名度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跟风进行海外传播,这从城市广告在电视频道上的投放情况略见一斑。有研究数据显示,“面向海外受众、己经在12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的CCTV-NEWS(英语新闻频道)最受各城市青睐,在该频道上投放的城市形象广告时长占总体时长的46%,遥遥领先于其他各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位居第二,CCTV-13(新闻频道)居于第三。而开办最早、覆盖全国、影响力最大的综合频道CCTV-1则位居第四”。有不少四五线级的城市尚未能在国内建立品牌化的城市形象,却将大量的城市形象广告投放于CCTV-4。这不仅与城市的发展战略脱轨,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可以想象,如果这是一个旅游广告,吸引到外宾不会很多。相反,如果在国内,甚至在本省及周边作宣传,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二)历史定位不清

由于城市形象具有很强的历史积累性,就逐渐沉淀成一种人们集体默认的城市印象。一般情况下,城市形象的这种历史惯性在一定时间内很难改变。传播学理论认为,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通常会主动地回避那些与自己预存立场或固有观念相抵触的信息,而倾向于接受自己熟悉的和与自己观念相同或相类似的信息。因此城市形象宣传定位的认同应照顾到公众的“固有观念”。例如哈尔滨以“冰雪”形象为定位的宣传,之所以,迅速地获得了公众认同,取得极好的宣传效果,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冰雪”形象契合了公众对哈尔滨集体“固有观念”。相反,一些城市形象的宣传内容与受众的固有观念不对位,如虎门的“服装之城”,绍兴的“纺织之城”等就很难取得受众的认同,因为在历史观念中虎门更多得联想是“销烟”、绍兴是“鲁迅”。

与历史定位紧密相关的是功能地位,因为一个城市的功能性特征是地理和历史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功能定位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很多沿海城市争相提出要成为“国际性港口城市”,结果花巨资投资的码头,很多因为货物不足而闲置。国内兴起了开发CBD热潮之后,既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也有武汉、成都、南京、福州、济南等10个省会城市,还有深圳、厦门、大连等沿海城市,甚至襄樊、淮南、温州、义乌等9个地县级市也在规划或申请建设CBD。这很容易陷入“一两条广告、三四句口号”的误区。

(三)主题定位雷同

城市形象应该是城市独有的主题,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现实中,一些城市不知道怎样进行主题定位。到底要宣传些什么,往往人云亦云,看到同类型、同级别的城市有好的主题创意就马上效仿。比如冰雪节、风筝节,除哈尔滨和潍坊外,全国还有20多个城市在举办。纵观目前各个城市推出的形象宣传片,在表现手法上最典型、最多见的就是以摄像机扫描的方式,把城市符号逐一罗列填充在形象片中。从词语的选择上看,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是采用“宜居”、“山水”、“现代”、“交通便捷”、“商贸中心”等词汇。从表现内容上看,着力点无非是诸如茶、美食、民族舞蹈、古城、明星、滑雪场、游乐场、雕像、建筑、桥、绿化、公园、山水、海滩、河流、商业街、工业区、足球、老人、晨练、烟花等等受众司空见惯的元素。这种表现方式带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宽泛性,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视角,难以给观众留下独特的印象。如果不看最后的字幕,甚至根本不知道宣传的是哪个城市。

(四)策略定位单一

从目前各城市形象宣传看,可以说在宣传策略定位方面做得普遍较差,这一点突出表现为宣传途径选择的单一性。具体而言,首先,没有整合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杂志、户外、画册、展板等多种媒体与公关、事件营销等其他传播手段开展全方位的形象宣传。其次,宣传的范围、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对目标公众的覆盖面比较窄,有效到达率也比较低。再次,仅重视“点”上的宣传,整合营销宣传战略规划欠缺。最后,宣传策略缺乏长期性。多数城市的形象宣传往往用2-3个月的时间突击投放,之后一阵风似得悄然消失,极少有成系列连续打造的例子。然而,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持续以及深度的打造和传播过程往往是成功的城市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的内在要求。缺乏了持续性,城市形象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良好的城市形象也难以树立。

三、城市形象宣传的定位策略

城市形象宣传要求围绕城市定位这一系列突出问题,挖掘出能够代表个城市整体形象的资源要素,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明确时空方位

由于人们对城市信息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育背景,那些被写进教科书的城市往往能获得一种较高的知名度。例如中国革命历史使人们记住了井冈山、瑞金、延安,自蛇传神话传成就了雷峰塔等。另外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有些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早已名声在外。而有些例如处于四线、五线的城市甚至还很少为外界所知,更谈不上美誉度与满意度了。城市形象宣传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针对不同的受众定位不同的目标。

从受众的角度看,一般来说,城市形象宣传对象有内外之分:即城市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因此,城市形象的宣传就有内外之分。内部传播的重点应是城市形象的建设者、社会舆论与意见领袖、各行各业的权威人士,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职工、从事社会服务的市民等。与内部公众相比较,外部公众的范围则非常广泛,从理论上说包括该城市以外的所有国内与国外公众。对那些在全国已经有较高美誉度的城市来说,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全球。对那些在国内仅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其他方面欠缺的城市而言,重在提升城市形象的高度。那些甚至连城市名字都很少被多数国人知道城市而言,当务之急首先是让外界尤其是国内所知,没有必要到处“撒网”。因此大多数城市应把国内当作重点,国外可能不要考虑或有选择性考虑。

(二)凝练城市主题

城市主题也就是城市的品牌和个性。城市品牌是城市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经济技术等要素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可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称谓。作为城市形象代表的城市主题,要做到明晰、精炼和集中。可以说任何一个城市,无论大小,从不同的方面考察,都可能会有多个牌。但另一方面,一个城市的多个品牌通常不可能都为这一所城市所独有,而是往往有很多是与其他城市所共有的。因此,一个城市如果对自己的诸多品牌不加选择、不分轻重地进行宣传,就容易造成千城一面的印象,主题模糊,给公众的认知带来混乱。

一个成功的城市主题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要有独特性,现代广告学中关于产品定位的“独特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认为,每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说一个“主张,’该“主张”要有独特之处,是唯一的,是竞争对手所做不到或无法提供的。如果城市没有这样明显的特质,就要强化、放大某些有价值的差异性。如北京太阳圣火广告公司为荣成市摄制城市宣传片之前,摒弃了高度同质、泛滥的“风光、旅游、环境”概念,重新对该城市进行定位调查,当获知荣成是140位将军的故乡后,即确立了“光荣之城、成功之城”这个独树一帜的城市主题,很容易被识别和记忆。除此之外,城市形象的主题要有统摄性。很多形象宣传片只是简单的拼凑、罗列,浮光掠影式的宣传一些很表面化的内容,这一方面是由城市主题的缺乏造成的,另一方面在于确定的城市主题缺乏统摄性,或者没有发挥它的统摄性。城市主题的统摄性是指它要与该城市的其他形象资源具有内在的联系,构成“纲”与“目”的从属关系,做到纲举目张,亦如同散文中的“神”与“形”的关系,能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再说荣成的例子,该城市的宣传片中,在历史的光荣这一主题的统摄下,现代元素如欢快、明朗、富裕、祥和等渐次展开,这样做到点面结合,表达自然顺畅,从而在更高层面释放出了信息的感染力,激起观众情感、心灵的共鸣。

(三)重视持续宣传

城市品牌的塑造和形成,不是一锤子买卖。定位了宣传主题后,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宣传。例如盱眙市,该市确立了“龙虾”品牌后,每年都搞“龙虾节”,而且越搞越红火。10年前,盱眙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城,很多人甚至将它的名字念成“于台”。如今,全国各地对盱眙几乎人所共知,靠的就是“盱眙龙虾”打出来的品牌。

从目标策划角度看,城市形象宣传要处理好整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做到既要有总目标,又要有细化的、量化的具体目标;既要制定短期目标,还要制定中、长期目标。目前很多城市目标层次不够清晰,主要表现为仅有总目标,比如为了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没有细化到具体目标,没有对总目标细化分层、分类,更没有转化为具体的宣传方案。

(四)拓宽宣传路径

城市形象宣传的路径有很多,包括媒体广告、直接营销、促销、公共关系、个人销售等。在这些途径中,媒体广告是比较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城市形象宣传必须结合各种媒体的不同特征,重点运用好电视、网络、报纸和户外媒体。通过电视广告,能够快速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旅游和消费;通过报纸媒体的新闻和软广告,可以对城市做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报道,能够提高城市认知度和美誉度,吸引人才和投资;利用网络媒体,可以宣传城市形象生活化的、细节的一面,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制造舆论话题,形成口碑传播;

同时,不能仅仅依赖媒体,根据美国著名规划师凯文·林奇的观点,城市景观形象的五大要素包括道路、节点、区域、边界、标志物等,它们共同组成了城市的“可读性”和“可意象性”,因此,在这些地方,一定要做好城市形象的户外广告宣传,尤其在以下两类区域更要注意:一是所谓的首要印象区,即城市对外交通的火车站、机场、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收费站、旅游风景名胜区等,这些地方是游客形成城市第一印象的地方,会影响其进人城市的感受以及离开城市后的记忆。二是光环效应区,即能使游客的印象产生放大作用的区域,包括城市中心商务区、历史古城区、游憩商务区等。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要依据城市布局和夜景整体效果等做好统一的宏观与微观规划,注意通过城市“点”布局(风景点、城市门户地带、城市重要节点)、“线”布局(商业界城市干道、城市界面区域)、“面”布局(突出富有城市特色的城市夜景)形成富有特色的广告群景观和良好的夜景效果,其中在显著位置最好还要有关于城市不同形象主题的宣传。

总之,城市形象宣传的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城市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提炼城市精神,有利于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有利于吸引人才、招商引资和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确立良好城市形象必须首先做好城市形象宣传的定位,它体现了城市形象宣传的理念、主题和原则,主导着城市形象的宣传手段、媒介选择、方法运用、对象选择等战术性安排。

参考文献:

[1]张卫国,何宛夏;城市形象设计理论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张鹏;重庆市城市形象设计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李新琪,王玉,海热提·涂尔逊;乌鲁木齐城市形象设计[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作者简介:李文峰(1969-),男,山东东营人,德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

作者:李文峰

城市电视频道品牌化管理论文 篇3:

试论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模式创新

摘 要:文章阐述了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概述了济宁市城市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城市图书馆必须坚持创新之路,并从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创新和服务品牌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小型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服务创新

1 城市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

1.1 城市图书馆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图书馆是指城市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地域概念上可以包括人口在10万以上的小城市,也可以包括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在图书馆行业层面,则既涵盖城市所属的市、区、街道(市属乡镇)、社区等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可以包括位于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体系图书馆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如:工会、部队、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内部图书馆(室)”[1]。城市图书馆具有两大特点:首先,城市图书馆是一个市域概念,即根据我国城市的行政区划,凡城市辖区内的图书馆均属于这一范畴;其次,城市图书馆是一个系统概念,即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形成的整体。

1.2 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城市图书馆由规模化到创新化发展的时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深入完善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将城市图书馆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环境中,研究和反思其功能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要求,城市图书馆作为一个系统参与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其优势独特、作用显著。城市图书馆的地方性、区域性、系统性、服务性,决定了其是市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1.3 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城市图书馆作为一个系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一种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的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在东南沿海、长三角等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涌现出东莞图书馆集群网络、上海中心馆制等诸多典型模式,这些模式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目前已较为成熟和完善。此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项目)持续推进,约90个城市参与其中,各地城市图书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如宝鸡的“馆点线制”、铜陵的“图书馆+”模式等,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性。对于包括济宁市在内的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城市图书馆来说,一方面国内有诸多模式经验可供学习借鉴;另一方面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必须因地制宜、因馆制宜、积极创新,寻求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2 济宁市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08.19万。济宁市历史文化悠久,是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之称。全市共辖2区、7县,代管2个县级市[2],并设有四大功能区。“十二五”期间,济宁市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紧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此为契机,济宁市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济宁市城市图书馆可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功能区图书馆等。

2.1 公共图书馆系统

目前,济宁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0家,包括市级馆1家,城区馆2家,县级馆7家,其中国家一级馆5个[3]。截止到2016年,全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222人,公共图书馆总面积6.006万平方米,图书总藏量195.95万册。济宁市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1997年重建,现馆舍面积9,670平方米,藏书40万册。济宁市图书馆新馆馆舍面积约3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6月交付使用。济宁市下属两个区都建有区级图书馆,其中兖州区图书馆发展较好。该馆始建于1956年,是济宁市建馆较早的公共图书馆。2007年兖州区图书馆新馆启用,馆舍面积3,000平方米,藏书23万册。“十二五”期间,济宁市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县级图书馆全面发展,2013年金乡县新馆启用,2015年邹城市新馆和梁山县新馆启用,2016年年底嘉祥县新馆建设完成,鱼台县图书馆完成升级改造,全市各县级图书馆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

2.2 高校图书馆系统

济宁市共有高校5所,其中普通本科类院校3所,高职院校2所。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特色鲜明,是城市图书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目前济宁市高校图书馆一般只为校内读者提供借阅咨询服务,社会开放程度不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转变服务思想,创新服务理念,以求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加强与周边中小学图书馆的合作,进行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尝试馆际互借,逐步向社会开放等。

2.3 功能区图书馆系统

济宁市有四大功能区,其中高新区科技图书馆是近年来济宁市城市图书馆建设的新亮点。科技图书馆位于高新区科技新城核心区,隶属科技中心管辖,2012年按照市级一级图书馆标准兴建,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图书馆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利用云计算中心平台,建设成为以电子阅览、科技书刊阅览为主的科技型图书馆。该馆于2014年9月开放,现藏书5万余册,设有公共阅览区530个,电子阅览座位120个,馆内实现Wi-Fi全覆蓋。2015年4月,科技图书馆联合市图书馆推出“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这是除青岛外,全省第二家实现该服务的图书馆。

3 济宁市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创新探索

3.1 创新服务理念,提出“城市客厅”的建设思路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平、公开、公益”的建设口号,与城市图书馆建设方针不谋而合。但由于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差异,各地城市图书馆的办馆理念也各不相同。作为济宁城市图书馆中心馆的济宁市图书馆,一贯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2014年,借新馆建设契机,济宁市图书馆通过调研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客廳”的建设思路,即根据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理念,在新馆建设中大胆创意、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书目、馆舍空间与阅读氛围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图书馆打造成集多功能、开放性、舒适性于一体的信息交互场所,使其成为公众聚会、社会联系及学习知识等必不可少的“城市新客厅”。

3.2 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城市图书馆混合服务模式

城市图书馆混合服务模式是指一个城市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包含总分馆制和图书馆联盟两种模式,即市图书馆既要进行总分馆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又要与其他系统图书馆共同进行图书馆联盟建设,构建市域内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全市的文献资源共享[4]。

3.2.1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进行总分馆建设。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持续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成效显著。以济宁市图书馆为例,该馆于2008年在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市图书馆特教分馆,2015年与市强制戒毒所合作建立国学分馆,并以此为试点积极推进分馆和流通站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目前,济宁市图书馆在学校、社区、军营、企业共建分馆及流通服务站40个,市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铺设完成(见表1)。

3.2.2 与高新区科技图书馆进行图书馆联盟建设。即以行业联盟等形式开展馆际合作,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的互联互通。2014年,济宁市图书馆与高新区科技图书馆达成“图书馆服务联盟”构建协议,利用RFID系统实现市区范围内的一证通用、资源共享。2015年4月,“一卡通”系统启动,这是济宁市“图书馆服务联盟”服务模式初步形成的标志。“一卡通”开通后,科技图书馆图书流通量、外借人次明显增加,2016年年底持证读者达到6,160人,为市区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奠定了基础(见表2)。

3.2.3 发展构想。目前,济宁市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总分馆制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稳步进行。在与其他系统图书馆进行联盟建设方面,高新区科技图书馆试点成功。预计到2020年,济宁市将在纵向上建立和完善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区图书馆为分馆、镇街图书馆为节点、社区图书馆为网点的公共图书馆四级网络;在横向上深入拓展“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工作,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及部队图书馆等实现了共建共享、协同服务,逐步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城市图书馆服务网络和科学合理、便捷高效的多级文献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3.3 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路线

目前,济宁市城市图书馆系统建设并不完善,离实现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尚有较大差距。为了服务更多的读者,作为中心馆的济宁市图书馆在服务形式上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数字图书馆建设。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济宁市图书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尝试数字化服务,主要包括开发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济宁市分站”,开设济宁市“阅读之家”公益阅读平台等。图书馆借助数字化服务的快捷方便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②电视图书馆建设。这是济宁市图书馆与济宁广电网络公司合作开发的图书馆电视频道项目,是山东省首家图书馆与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数字读书服务平台。该项目于2016年4月正式运行,利用广电网络的优势,为图书馆打造24小时宣传平台。电视图书馆是图书资源在发布渠道上的创新尝试,提高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扩大了服务覆盖范围,使公共文化资源惠及全市。③自助图书馆建设。自助图书馆的借还系统完全由读者自己操作,不受时空限制,读者可凭身份证或RFID读者证,在自助图书馆系统进行自助借还或查阅馆藏信息,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3.4 创新服务品牌,稳步推进“尼山书院”品牌化建设

2014年5月,山东省出台相关规定,开启“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各公共图书馆和部分图书馆分馆、企业图书馆、民办图书馆建设特色鲜明的“尼山书院”文化品牌[5]。作为孔子故里和儒家文化发祥地,济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年初,济宁市开启“儒学原乡·文化圣地”文化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并将充实完善“尼山书院”授课内容以及县级图书馆开启“尼山书院”建设列为重点内容。此后,济宁市图书馆稳步推进“尼山书院”服务,截至2016年年底,共开展活动44期,受众5,000余人;各县市区图书馆共开展活动307期,服务10万余人次。“儒学原乡·文化圣地”成为济宁城市图书馆服务的品牌项目,为其他地区创新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参考。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局出发,创新服务理念;需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服务体系;需从图书馆服务能力现状出发,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路线;需从广大读者的公共文化需求出发,创新服务品牌。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促进城市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来.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5.

[2]徐兴华.行政区划一览表[Z].济宁统计年鉴,2015.

[3]徐兴华.主要年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Z].济宁统计年鉴,2015.

[4]李明生.城市文献资源共享合用总分馆制和联盟模式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7):75-78.

[5]华东杰.“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9):81-83.

(编校:周雪芹)

作者:张莹莹

上一篇:基于过程控制的生产管理论文下一篇:化学教学背景下高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