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学感性认识论文

2022-04-24

[摘要]儿童美术教育被扭曲,儿童感受到什么、喜欢怎么表达、有什么情感等问题被忽略。美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是美术教育界共同关心的大事。一种文化环境的产生,一种心理取向的形成,带给儿童的影响虽说是无形的,但却是永远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儿童美术教学感性认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美术教学感性认识论文 篇1:

立本求真,培植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

摘 要:陶行知主张的课堂,以生活为中心,教材为工具,“教学做合一”培养人的生活力。文章针对目前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教育学、美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美术核心素养和陶行知主张的新生活美术“生活力”的理念,提出“感知生活→观察作品→互动游戏→体验感悟→创意表现→理解评价→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的八步教学法,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经验阶段、概念阶段、原理阶段、技术阶段、产品阶段、作业设计、实践设计等方面深入剖析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将儿童新生活美术中的劳力和劳心作为发展儿童美术生活力的目标与模式,提出了儿童美术生活力学习、思考与表现的思维线路图,让儿童掌握美术生活力学习的工具自主学习。

关键词:教学做;陶行知;儿童;新生活;生活力

一、 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的基本概念

“教学做合一”的陶行知新生活教育是依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落实新生活的教育理念,将生活、教材、课堂、学生的教学关系融为一体。

生活力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称,也就是儿童快乐生活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是对美术基础知识目标(图像识读)、生活目标(创意实践)、心理图式目标(审美判断、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的总称,也是儿童快乐学习、学会审美、愉悦身心快乐学习的美术发展能力。

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包括儿童观察思考的能力、欣赏感悟的能力、理解表达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独立创新的能力等儿童能够获得的学习美术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 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师要成为孩子生活实践中交换意见的发现者、诉说者、帮助者和引领者。要想真正让孩子喜爱美术,并从中获得美的陶冶,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习。首先是指导学生欣赏美,寻找出美的规律,掌握好美的方法。可以通过看画展、看风景、看生活、看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培养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

现以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教学设计《神奇的口袋》(综合·探索)一课为例加以探究。

第一步:经验阶段,感知生活,激发美术生活力

儿童新美术生活力的经验是指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得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教材是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的基础和载体,也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是培养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的工具,必须为学生设计出有关美术与生活;材料与形式;结构与造型;工具与色彩;题材与创作的生活力课堂的思维导图。

激趣环节是孩子们体验美术学习乐趣的起点。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采用美术与多种艺术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听、画多通道的感官体验美感,丰富情感,陶冶性情,达到美化心灵的目的。教师通过播放中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水彩、剪纸、雕塑、素描等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感知,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美术作品有最初的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感受、分析、判断而获得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感受。

如在经验阶段教学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孩子们感知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感受生活的美,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有什么办法留住美好的瞬間?鼓励孩子们谈自己的发现。接着播放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相关的视频或图片,鼓励孩子们发现或提出问题。紧接着依照学生的回答整理出艺术创作的几种心理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用摄影、照相、手机、眼睛、记忆、油画、雕塑、建筑、文学、诗歌、歌唱的办法留住美好的瞬间。在心理思维导图中,用PPT进一步呈现出关于艺术的相关特征,如天气、如植物、动物等信息。

第二步,概念阶段1:观察作品,活用美术生活力

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的概念是指孩子们能够通过美术的学习将直观的视觉图形转化为抽象观念或方法的心理过程。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根本源泉,也是培养孩子生活力的源泉。生活就是孩子们学习和实践的最好教材。

观察是学习的开始,美术的观察就是发现美的开始。为了让孩子们形成观察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静物、植物、景物、人物的线描写生来引导孩子观察生活积累丰富多样的美术创作素材。教学时指导孩子们学习美术观察的思维线路图,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使观察成为美术学习的重要技巧,成为观察世间一切美的事物的学习工具。观察的思维线路图: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从大到小的顺序。

如在概念阶段教学时,通过观察展示的作品:中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水彩、剪纸、雕塑、素描等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孩子们观察感知这些不同画种的美术创作表现形式、基本特征、风格特点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说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或不同。引发孩子们对作品的判断:“印刷品、照片、中国画、油画、漫画、剪纸……”组织学生讨论:猜一猜,这些美术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创造出来的?及时将学生的发现绘制出美术创作的思维导图。表现形式:油画、儿童画、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雕塑等;造型特点:圆形、方形、三角形;基本结构;色彩属性:水彩、油画颜料、彩色笔、色彩的冷与暖等。

第三步,概念阶段2:互动游戏,认知美术生活力

教师是学生生活实践的成长和成才的导师,也是学生获得生活力的导师。游戏“连一连”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不同工具与画种之间的联系,说出自己美术作品的初步感知和印象。从中判断出使用不同美术绘画工具就能产生不同表现形式、基本特征、风格特点的画种。教师微课示范儿童画作品《快乐的小熊》是让孩子们的学习建立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了解一幅作品的作画过程所要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对美术作品的产生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

如游戏阶段,教师出示神奇的口袋:“同学来猜猜,里面装着什么?”用游戏方式调动学生由触觉到想象到视觉判断的过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猜—摸—看—画的思维导图;剪刀、蜡笔、水彩颜料、水笔、钢笔、铅笔、毛笔、油画笔、橡皮泥、剪刀、毛笔、彩色卡纸等各种美术作画工具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美术作品,能对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作品进行简单的辨识。

第四步:原理阶段,体验感悟,指导美术生活力

学习体验过程,就是在做中学。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的原理是指孩子们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思维论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使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自由地表现自己不同的想象和创造。让学生体验工具的特点和使用的方法。能用美术工具表现自己喜爱的画面,深刻体会不同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原理的体验和感悟必须依靠教师的技能示范和学生的尝试练习才能获得。指导孩子们学习构图的知识、造型的知识和色彩的知识等,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最后是指导学生创作,也就是表达美。表达美是孩子自我对生活美的观察、感受、感悟的集中体现,也是儿童美术的终极目标。

如在原理阶段教学时,教师通过互动游戏认知工具。运用游戏连一连:画种与工具材料之间的特点和关系。展示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包括儿童美术作品。

教师小结:

形式:画种;

基本特征:工具和材料;

风格特点:线条和色彩。

学生的连线结果画出美术工具的思维导图:中国画→毛笔→宣纸→墨水→砚台;水彩画→水彩纸→水彩颜料→调色盘;版画→版材→刻刀→油墨……。

第五步:技术阶段,创意表现,表达美术生活力

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的技术是指依据表现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美术表现材料的方法和手段。美术作品的不同创作形式决定了美术表现的最佳状态。不同的材质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水彩就是色彩鲜艳、透亮的效果,儿童画就是要有童趣、童味的效果。

美术创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写实、抽象、立体、古典等不同风格的美术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和效果。因此在美术材料的选择上,除常见的蜡笔、水彩、油画棒、蜡光纸、超轻黏土、陶泥、彩色卡纸等美术工具和材料以外,还可以利用每一个地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如树叶、树皮、泥、沙、秸秆、卵石、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对于美术材料的多样性选择,不仅能使儿童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同时也让儿童在创作和体验不同的美术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培养美术生活力。

如在技术阶段教学时,教师通过微课示范《快乐的小熊》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让学生指出:老师用了哪些工具和材料?①用铅笔起稿画出小熊。②添加背景让小熊有个快乐的家。③用黑色的描线笔勾边,并给小熊的衣服画上点、线、面的图案。④用水彩笔给小熊上色。⑤用油画棒给背景上色。劳力部分。紧接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使用工具的具体过程。在技术学习体验阶段,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工具使用的方法。教学时,分5个小组让学生在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上做不同工具的《小鱼》造型练习。①使用铅笔画小鱼,运用简单的线条来感知铅笔的特性;②用描线笔画出鱼身上的点、线、面等不同的形状花纹。③用水彩笔或油画棒中的三原色(红、黄、藍)给小鱼上色。④用剪刀剪一条简单小鱼。⑤用彩泥捏出小鱼。师生一起共同绘制出美术创作的工具使用思维导图:观察作画材料→选择作画工具→用工具起稿→画出基本型→抓住主页特征→表达特征花纹→给美术作品上色。

第六步:作品阶段,理解评价,激励美术生活力

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美术作品是指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表达作者强烈情感的艺术方式。理解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其根本在于强调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建立激励性发展评价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使学生产生自由表达对生活观察和美术学习的强烈兴趣。学生自评是自信和学习效果的直接反应,也是尊重和保护孩子们个性表达,激发创作信心的重要渠道。评价时教师给学生适当地点拨、评析和鼓励,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美术创作所带来的学习的快乐,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初步认识。引导孩子们创作出更多有个性、有活力的生活化美术作品。

如在作品阶段教学时,展示孩子的习作:①让孩子们汇报自己对使用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的认识和感知。②比较、评议、修改,鼓励有独特创意的作业。劳力部分,老师引领学生注意美术使用欣赏评价的思维导图:作品名称→作者年级→创作形式(儿童画、剪纸、版画……)→表达寓意等。

第七步:推广阶段,审美判断,欣赏感受培养美术生活力

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的推广是指儿童将美术习得的经验经过总结后,通过类比的方式将经验拓展到新的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审美判断就是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特性进行分析和概括后所做出的口头或书面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过程。儿童审美的感性判断是对作品美与丑的辨别和理性判断。理论来论证事物的美与丑。推广阶段就是教师的课堂小结。

如在推广阶段,教师引导孩子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到了什么画面呢?”学生举手回答道:“欣赏了版画、油画、水彩画。”“还有补充的吗?”一位学生补充道:“还有剪纸、雕塑等不同的画种。”“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一个孩子接着说:“老师还展示了不同的美术工具视频。我们还通过‘连一连’的游戏认识了许多的美术工具与作品的联系。”教师总结道:“孩子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的画面,认识了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不同画种与工具材料之间的特点和关系;掌握了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简单使用。今后我们要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接下来老师布置一个有趣的实践作业,大家可以试一试哦!”

第八步:实践运用,创意实践,延伸课外培养美术生活力

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实践运用是指将学习掌握的美术创作线路思维导图运用于实际的美术创作活动中。儿童参与实践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新知,而且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掌握美术学习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合作态度和探究的精神。

探究活动是儿童学习美术的本能,儿童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总是对周围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探究激发和维持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促使儿童利用各种现有的学习资源学习新知。

提醒孩子们注意美术工具和材料使用的注意事项,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作画工具,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

总之,立本求真,培养儿童新生活美术生活力,就是从未来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课程、教材、课堂、教师、学生统一在一个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学习、提高、发展的生活化创新和创造的生活力过程。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美)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创造与心智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小学美术课程标准[H].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周志平.生活教育[J].新生活课堂实施方法探究,2014(10).

[6]爱德华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吴刚平.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魏思东,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

①基金项目:中陶会实验学校分会2018年批准陶研立项课题“儿童生活美术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2018B01]。

作者:魏思东

儿童美术教学感性认识论文 篇2:

浅析当代儿童美术教育

[摘要] 儿童美术教育被扭曲,儿童感受到什么、喜欢怎么表达、有什么情感等问题被忽略。美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是美术教育界共同关心的大事。一种文化环境的产生,一种心理取向的形成,带给儿童的影响虽说是无形的,但却是永远的。

[关键词] 现状 家庭 教师 儿童美术教育 研究 目的

每一位儿童都拥有稚嫩的童心,而信手涂鸦的色彩是儿童表示情感的语言。我国当代的美术教育被列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正确辅导孩子学习美术学科,是每一位美术教育者需要研究和探索的。

一、儿童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使得最具情感魅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被扭曲,儿童感受到什么、喜欢怎么表达、有什么情感等问题被忽略。

社会上各种以盈利为目的比赛、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蜂拥而至,使迎合和模仿的现象成为儿童绘画的标准,严重的束缚了他们的想像和创造。面对这些现状,缺少正确美术教育知识的家长和老师们选择的是:有些人选择命令的态度“教育”孩子,结果造成孩子顺从、胆小,习惯由别人来安排一切;有些人认为美术的价值仅仅在于像与不像之间,把孩子当成复印机;有些人认为获奖和考级才是证明孩子聪明才智的唯一途径,其结果可能使儿童的思维机械化,儿童的童心和独立精神不是被抹杀就是被误导了,造成了儿童个性的缺失,妨碍了孩子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

“事实上,我们依赖艺术帮助我们实现人性的完整。我们深信了解艺术和艺术实践对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是不可分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缺乏基本艺术知识的人能够表明自己受过真正的教育。”——阿恩海姆。

孩子的美术教育与其自身的年龄结构有非常大的联系,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适度的把握孩子成长规律,结合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美术教育目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基础教学研究,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我把孩子的美术学习规律大体按照年龄段分为三个阶段:八岁以前的主观想象期、八岁后的客观写实期、以及中学阶段的应试学习期。

本文主要研究儿童的主观想象期阶段的美术学习规律,这一阶段根据孩子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两岁半以前的涂鸦期(有意识无目底地不受支配的涂画),学前的象征期(象征性的表现头脑中的印象),4-8岁的主观表现期(用主观的形象表现事物的差别)。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大胆的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三、家庭、教师与儿童美术教育的联系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当他完成一幅作品时,他会迫不及待希望成人分享他的快乐。这时家长要正确的鼓励、赞扬,孩子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就油然而生。所以家长要明白孩子在每个绘画年龄阶段所能够达到的能力程度,这也是家长要达到的的基本文化素养。

我们要重视当前儿童所面临的漫画卡通、时装设计、影视媒体类的工业文化环境的侵袭,这些表面上迎合人们的需要,而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支配人们的意识,取代人的思考和观念。作为教师和家长,需要在儿童生长和生活的环境做出仔细的观察、理智的选择。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在美术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影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要学会了解、倾听儿童的创作想法;要善于抓住时机,用积极的语言,提升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观察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核心,是儿童绘画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经历的多,留于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画画时内容就会丰富。观察并不是让儿童照实描绘他们的所见,而是通过观察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一颗敏感、细嫩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 

作为教师,对自身更要有严格的要求,自己要热衷于生活中的美,保持对美术的热爱,感性的传授知识,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知道他们表达的需要,选择他们所要表达的方式,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

四、儿童美术的最终目的

“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思维都不可能”,——阿恩海姆。

一种文化环境的产生,一种心理取向的形成,带给儿童的影响虽说是无形的,但却是永远的。儿童美术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要儿童思维模式走向统一,而是要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热情的态度、生活的自信、合作的精神、审美的能力、个性的创造等方面创新思维的发展,才是美术教育最有价值的贡献,才是儿童美术之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沛 译.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大纲,1997,

[2]谢丽芳,李绪洪.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视觉思维.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

作者:刘柱

儿童美术教学感性认识论文 篇3:

儿童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儿童美术的教学,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儿童美术 教学 兴趣 观察力 表现力 想象力 创造力 正确评价

儿童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更应注重儿童创意想法、学习兴趣、审美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儿童具有天真烂漫的特点,他们对外界充满着好奇,求知欲比较高,接受能力也比较快。儿童绘画中很多的创意想法也有让成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就连绘画大师都感到惊叹!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世界上很多绘画大师也曾从儿童绘画中汲取过营养,因为孩子们的画面中总是充满着纯真的、让人感动的内容。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如何进行儿童美术的教学呢?

1 了解儿童年龄、个性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是被动的,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活力和个性,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它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张扬和兴趣培养。

1.1 了解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每一位儿童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内向文静,他们的作品往往就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和兴致取向,在学术界,法国儿童绘画研究者G·H·鲁吉特把儿童绘画分成四个阶段:①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没有具体的所画对象。有时。画得像什么,就说画的是什么,所用的都是简单的线条。②不完全的写实阶段。这时儿童想画一些像实物的东西,但由于技术的欠缺,注意力不集中和综合能力的缺乏,所以不能很好构成。这个时期是象征的表现,其最终意图是趋向写实。③想象的写实阶段。这时儿童常画自已所想象的,而不是画自己所看到的。④视觉的写实阶段。这时儿童能按照所观察的形状、远近、明暗变化写实达到成人的表现阶段。因此,针对儿童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个性的儿童,作为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去关心,教与学要互动,要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张扬。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关键。儿童刚刚踏上人生的旅程,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和求知欲,作为老师首先要弄明白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合理开发,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讲故事、猜谜语、唱歌谣、做游戏等形式运用到教学中,使儿童在画画中增长知识,获得快乐。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还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的创作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新鲜内容,让他们告别单一的绘画工具和绘画媒介,让他们明白画画的表现形式很多,画画不仅仅是在平面的纸上进行的。我在教学中穿插进行瓶子、盘子、石头等立体媒介上的绘画,绘画、版画、手工和泥塑等相互穿插进行,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的创作空间更加广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1 在写生中,观察力和表现力是相辅相成的,敏锐的观察力是表现好画面的前提。写生的作用是为了积累资料和素材。对于儿童来说,写生可能有些难度,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对他们观察力的培养。“艺术来源于生活”,儿童的想象、创作是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如果他们对周围环境不了解,是画不出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因此,老师要从儿童的生活空间出发,引导他们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例如,画树时,往往很多孩子都画得形和色彩差不多,画面中缺乏变化,这时老师就要引导他们认识~下生活中的树,不同种类的树特点是不一样的,同样种类的树在高矮,外形上也有差别。在教学中,我通过踏青活动,让学生去了解大自然中的树,他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并通过观察写生把它们描绘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2.2 儿童绘画的创意想法是最打动人的,因此作为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随着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儿童绘画阶段的划分,其实就是儿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儿童在初期感性认识阶段,喜欢涂鸦,不论是用单色还是彩色作画,画面中往往线的成分比较多,带有一定的抽象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上升,画面中就会出现各种事物的图形、大面积的色彩,这时儿童的想象力逐渐地丰富起来,对线的表现力也大大增强,创作出来的作品,逐渐的向理性的写实阶段发展。作为老师,要从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出发,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启发学生对线的想象时,让他们来谈一谈自己所认识的线,然后再引导他们发现更多更多的线,线是一种符号,可以代表一些事物,挂面是直线的,方便面是曲折线的,细雨如丝,雨点也可以用线来表示。不同的线还可以代表不同节奏的声音,不同的颜色也可以代表不同氛围的音律节奏。在教学中我还运用音乐形式,启发他们用线、用色,他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创作力都大大增强。此外,不同的儿童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不一样,他们对同一事物的表现力,对同一题材的创造力也会有差别,作为老师要给予他们合理的启发和引导,要尊重他们的不同想法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3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正确评价他们的作品

3.1 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幅作品,要给予他们正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的眼光、鼓励的原则非常重要,儿童正处在天真烂漫的成长时期,他们需要被鼓励,他们所画的世界可能和现实有所差别,有的人也可能会说“丑”,但不管怎么样。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流露,一句肯定的评语,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给予他们充分的信心和动力。

3.2 作为老师也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有时会急于求成,对孩子的画可能产生一些误导,这里画的不像,那里应该怎么画。这是不利于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的,会在无形之中,抹煞孩子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作为老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如,开展家长与孩子互动课、设立家长学校等,让家长们参与进来,共同关注孩子的学画经历。

总之,儿童美术的教学,要贴近儿童的心灵世界,要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想做。要让他们学画的童年轻松快乐。

作者:李 晖

上一篇:苯乙烯对醇酸树脂改性论文下一篇:文艺复兴历史作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