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科技术经济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阐述了企业技术管理及技术管理体系的概念,重点分析了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措施,建立起跨行业旅游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关键词]旅游集团技术管理体系研究与建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学科技术经济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学科技术经济论文 篇1:

浅谈管道完整性管理与技术发展趋势

摘 要: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及其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学科的发展,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具有与IT技术和决策理论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文章在阐述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完整性管理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成果,分析了基础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高精度检测技术等对于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管道;完整性管理;发展趋势

一、概述

油气管道运输是我国五大运输网络之一,现有油气长输管道3万余公里,油田集输管网10万余公里。随着社会的发展,油气需求量与日俱增,必然要求铺设更多的油气管道。众所周知,油气输送管道造价很高、穿越地域广阔、涉及的地域类型复杂,一旦发生爆裂破坏,就会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油气输送中断等恶性事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管道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

管道的完整性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持续不断的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管道达到设计寿命后还能继续使用多少年,“管道的延寿管理—完整性管理”成为当今世界管道追求效益最大化、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管道完整性管理相关理念

(一)完整性管理的定义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为了保持管道功能完好、结构无缺损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是指管道始终处于完全可靠的服役状态。其内涵包括3个方面:

(1)管道在物理上和功能上是完整的;(2)管道始终处于受控状态;(3)管道运营商已经并仍将不断采取措施防止失效事故发生。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对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各种潜在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的管理,从而将管道运营的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监测、检测、检验等各种方式,获取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道完整性的信息,对可能使管道失效的主要威胁因素进行检测、检验,据此对管道的适应性进行评估,最终达到持续改进、减少和预防管道事故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目的。

(二)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原则

(1)在设计、建设和运行新管道系统时,应融入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做法。(2)结合管道的特点,进行动态的完整性管理。(3)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机构,制定管理流程,并辅以必要的手段。(4)对所有与管道完整性管理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5)必须持续不断地对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6)在管道完整性管理过程中不断采用各种新技术。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连续过程。

管道的失效模式是一种时间依赖的模式,腐蚀、老化、疲劳、自然灾害、机械损伤等都能够引起管道失效,必须持续不断地对管道进行风险分析、检测、完整性评价、维修及人员培训等完整性管理。

三、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应用进展

(一)国外进展

1. 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石油界现行通用的管理惯例和共同遵守的管理规则,也成为石油公司进人国际市场的准入证。该体系最早是由石油工业国际勘探开发组织(OGP)提出,于1974年组织专题开发和研究的,把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大石油公司共同努力和推动下,逐步发展成为被国际石油界广泛推崇和共同执行的一种国际管理规则。

2. 管道完整性管理(PIM)。管道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是全球管道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如何才能实现油气管道的长治久安?这无疑是全球管道运输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消除隐患、预防事故,最早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后来被称之为完整性管理。

美国国会于2002年11月通过了专门的H.R.3609号《关于增进管道安全性的法案》,2002年12月27日布什总统签署生效,H.R.3609号法案第14章中要求管道公司在高风险地区(HCA)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美国运输部制定了在管道高后果区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

3. 资产完整性管理(AIM)。资产完整性管理是在管道干线完整性管理逐渐成熟的基础上扩展起来的,除包括干线管道完整性管理以外,又把所有输送设施和附属设施的管理纳入到完整性管理之中,该部分又被称为场站完整性管理。

世界各大管道公司,开展干线管道完整性管理同时,又将设施的完整性纳入到管理范畴。2003年以Shell为代表的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将石油企业的完整性管理通称为资产完整性管理(AssetIntegrityManagement)。其中又分为管道完整性管理、设施完整性管理、海洋平台的结构完整性管理和井场完整性管理4个部分。

(二)我国完整性管理的进展

我国油气管道的安全评价与完整性管理开始于1998年,主要应用在输油管道上。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科技研究中心做了一定的基础工作,建立了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和管道基础数据库,确定了完整性数据库的APDM模型,实现了管道数据与管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缺陷评价系统,开发了风险评价和管理系统,并在蘭成渝管道上初步应用,同时完成了秦京输油管道风险评估工作,成立了管道完整性管理专门机构,促进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发展。

国内管道企业借鉴国外管道完整性管理经验,结合国内管道管理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简介明了的将管道完整性管理分为六个环节:数据收集、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维修维护和效能评价。此外为保证6个环节的正常实施,还需要系统的支持技术、一套与管理体系结合的体系文件及标准规范和管道完整性管理数据库及基于数据库搭建的系统平台,如图1所示。

目前国内最大的管道公司编制了系列企业标准Q/SY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是国内首套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的标准。此外将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与现有的HSE体系进行了结合,建立了管道完整性管理数据库,开发了完整性管理信息平台。

四、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进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学科的发展,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具有与IT技术和决策理论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当前,基础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高精度检测技术、多目标决策技术等都已成为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应用的热点。随着这些新兴技术的不断融入,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正朝着多目标可视化决策的方向发展。

(一)数据库管理技术

数据库和GIS技术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技术,也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础平台。发展管道数字化技术,构建便于实施完整性管理的数据平台,就必须统一规划和利用现代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等自动化管理技术,使它们在油气管道的在线检漏、优化运行和完整性管理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这些都需要海量的油气管道基础数据。油气管道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是油气管道数字化的前提。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对构建油气管道数据库的重要性及意义进行了阐述。

通过编撰管道完整性数据字典,明确管道完整性数据应包含的内容和格式,能够准确地对管道数据模型对象、属性及其逻辑关系作出详细说明,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条件。基于数据模型,充分考虑石油管道特点、管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将传统地理信息系统融入完整性管理数据库,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管道完整性管理数据库。

(二)HCAS识别技术

高后果区是指如果管道发生泄漏或断裂等事故,会对公众安全、财产、环境、社会等造巨大损失的区域,随着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变化,高后果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也会随着改变。经过管线与周边环境的相对位置、管线易产生打孔盗油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管道高后果区评价准则和评分细则》,其可视化展示如图2所示。

(三)GIS技术

利用GIS技术对油气管道安全运行进行管理,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投资小等优点,同时它具有集系统性、适用性、兼容性为一体的优势,可以便捷、可靠、安全地对油气管道沿线情况进行动态数据管理。基于GIS技术的数字管道安全管理系统因其实现了管道设施、沿线环境、地质条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信息在三维地理坐标上的有机整合,可及时准确地针对某个点的数据信息进行反映,目前已逐渐成为有效提高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信息可视化系统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实现图形与数据的结合,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提供一种全新决策支持方法。国内相关研究人员也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任常兴等研究了用GIS技术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提供导航、为监控中心确定车辆位置提供电子地图;单承戈研究了决策支持系统问题模型的可视化构造方法;黄金才等人研究了决策支持系统可视化快速集成环境问题;而邓雄等人开发了针对油气水管网的可视化管理系统。

(四)管道风险评价技术

根据风险结果的量化程度,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3种。定性的风险评价以专家评分法为代表,通过对管道参数和管道沿线属性情况进行分析,对管道的风险情况作出判断;半定量风险评价以指数法为代表,通过对管道各种属性的不同情况分别赋予分值,计算管道的总分值,从而得出管道的风险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管道或不同管段的相对风险而给出风险排序;定量风险评价以概率风险评价法为代表,通过分析各种管道事故发生的概率与后果,定量评判管道风险的大小。

定性、半定量、定量风险评价各有其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定性方法操作比较简便,适用于数据较少、要求快速得出评价结果的情况,常用于对管道进行初步风险评价;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适用于数据基础较好的情况,常用于对管道进行全面评价;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适用于数据基础较好并有大量失效统计数据的情况,常用于对重点管段和特殊地段的风险评价。

(五)高精度检测技术

高精度检测技术是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高精度油气管道探伤、缺陷及泄露检测技术等,为确定管道的腐蚀、缺陷程度,为管道运行、维护、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数据的准确度及完整度会影响到完整性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只有重视资料及数据的积累,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为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通常,实施完整性管理程序所需的数据可以通过油气管道运营公司和其他部门在设计和施工档案、运行和维修记录中获得,然而这些数据不能完全满足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需要,还需要通过现场采集的方式来获取其他数据。

(六)多目标决策技术

在进行决策时,必须选择衡量方案好坏的标准、准则或目标,通常人们以多个准则或目标衡量选择方案的优劣。这种根据多个准则或目标的判断与选择就是多目标决策。

与单目标决策相比,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两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一是多个目标之间不能公断,即各目标的量纲不同,各目标不能直接比较优劣,这为方案的综合评价带来了困难;二是多个目标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最优解,而决策者只能在非劣解集中选择一个偏好解。

五、管道完整性的发展趋势

针对管道完整性存在的各种盲区,比如管理要素侧重于资产的管理,管理要素单一,管理的领域受到制约等等问题,董邵华提出了在坚定实施完整性管理的基础上,集成目前已有的技术,逐渐发展到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管道四维管理模式。

管道四维管理的实施是在管道完整性管理成熟应用的基础上,将思想、组织、管理者、技术、方法固化在一个系统平台上,将IT/3S技术与管道完整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应急管理、技术管理、培训管理、质量管理等有序集成,形成多个系统共享一个数据库,并将完整性评价和决策支持作为智化管理的手段,形成专家诊断支持系统。

管道四维管理是对思想、方法、技术、组织、管理者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整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化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管道四维管理是管道完整性管理发展的必然阶段,是未来管道管理的必然趋势,管道完整性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管道管理深厚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六、结语

管道完整性管理包括油气管道的GIS和数据库、风险评价、基于风险检测、适用性评价、管道地质灾害评估、管道维护决策及应急响应等部分,通过这些关键技术不仅能大大减少管线事故发生率,而且可避免不必要和无计划的管道维修和更换,从而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全面学习和掌握国际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借鉴其管理方法。继续加强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标准、法规、操作规程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管道公司的做法,進一步细化完整性管理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完整性管理的结合,加快数据信息的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培训力度,包括对从事管道风险评价和完整性管理专业人员技能的培训,以及对完整性管理的认识和实施方法的培训,加快地理信息技术GIS的建设,为完整性管理的实施搭建基础平台。

参考文献

[1] 黄志潜.管道完整性与管理[J].焊管,2004(2).

[2] 董邵华,杨祖佩.全球油气管道完整性技术与管理的最新进展[J].油气储运,2007(2).

[3] 董绍华.管道完整性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5-10.

[4] 董绍华.管道完整性技术与管理实践[A].2005年中国管道安全与高层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5.

[5] 田新时.管理决策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6] 姚安林,刘艳华,李又绿,等.国内外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比对研究[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3):5-12.

作者:彭朝洪 唐桥 邓晶

管理学科技术经济论文 篇2: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建立

[摘要]本文阐述了企业技术管理及技术管理体系的概念,重点分析了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措施,建立起跨行业旅游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关键词]旅游集团 技术管理体系 研究与建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管理日益渗透于企业各个方面,强化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技术管理及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人类的产生一样长久,技术是满足人类需求的重要手段,是关于技术现象及其本质的抽象。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精纺机等,这些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技术有三大特性,一是技术的实践性;二是技术的人本性;三是技术的系统性。

技术管理涉及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包含了工程、科学和管理的知识,涉及企业中的各个组织、各种资源,其功能是规划、开发和实施技术能力,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和运行目标。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具有系统性的整体,首先,技术管理的对象具有系统性;其次,技术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运动过程,由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部分构成,并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功能。技术管理的活动受到一般系统规律的支配。在技术管理的理念上,应当强调以人为本。技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技术的基本含义和核心就是技能、技巧。从一定意义上说,技术领先的实质就是人才领先,为此,在实际的技术管理活动中,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加强技术管理和人事管理部门的协同,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企业的技术管理体系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简单来讲就是以技术资源为基础,有一套组织机构,所有的员工都有自己的技术职责,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工作和活动,以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为目标的有机整体。

二、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的特点

旅游活动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经济活动,随着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业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网络化连锁式服务走向的趋势,产生了许多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游股份公司’,就是一家集吃、住、行、游、玩于一体的大型旅游集团企业,目前是桂林市最大的上市旅游企业集团,是推动桂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经营漓江游船客运、酒店业务、景区旅游业务、公路旅行客运、出租车业务。公司于1998年4月29日发起设立,2000年5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到2009年年度总资产规模约10亿,其中以旅游车、船、出租汽车、酒店、景区其它设备构成的固定资产原值规模达5亿(净值约4亿)。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来讲,远比单一的酒店工程管理、车船管理、或景区设备管理要复杂许多。

1、公司集吃、住、行、游、玩于一体,基本上融合了产品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特点,设备数量多、类型复杂且跨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力度大于产品加工企业。

2、从企业来讲,固定成本管理或者固定资产管理是很关键很重要的。公司的规模、产出、效益和经营、安全各项指标考核的标准、基数都是以固定资产为计算基础,技术管理反映在公司所有的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设备的完好状况与员工的技术能力是同比例反映到客人享受的服务上。

3、公司的技术管理包含两方面工作:一是对有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基础管理和动态管理:二是对劳动者技术水平、操作能力的培训,这是一个软指标,是无形的,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做好帐就行了,对技术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只注重做好固定资产帐,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和技术管理相对忽视。

2、技术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老交通企业(车船单位)的技术档案建设较好,但还没有考虑如何用活它,对它进行动态管理。新收购的企业有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初始技术状态记录是完整的,但在固定资产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状况、技术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就不完整了;有的单位重大周定资产如房屋建筑、重特大设备没有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

3、没有建立严格的技术考核指标。没有对重要设备的运行能耗、维修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及制定定额和考核指标。

4、技术从业人员的不连贯性,没有长期从事技术管理的人员。固定资产从投入到报废有一个很长的时间段,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维修状况、完好状况有持续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公司要尽量做到技术人员相对稳定性。

由于上述原因,无法对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运行效率、运行成本进行准确的掌握和控制。如何保证旅游股份公司集团化后能继续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员工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公司既定的工作目标,这势必给技术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建立和运行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1、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明确分管领导、管理部门和人员,构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确定相应工作职责,建章立制,在日常技术管理活动中把组织结构、方法、过程和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技术活动的规律组织控制和实施有效管理。

2、遵循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原則,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按照PD—CA循环模式,实行定额目标量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3、建立严格的技术考核指标。公司总部协助各单位建立固定资产运用定额指标,编制月度报表,并对其进行数据监控、检查监控和现场监控。在定额指标的基础上确定每年的目标管理,并具体量化,各单位负责分解实施公司的年度技术管理工作目标。

4、各单位一是管好物,建账立制,用活合帐,对固定资产从投入到报废进行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价,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和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生产经营提供最好的设备,合理安排维修保养,既要保证足够的运力,也要杜绝不合格的、带“病”、带隐患的设备投入营运,确保安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二是在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的同时,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和推广,提高设备采购、运行等综合经济性;严抓设备能耗。三是管人,对技术工人进行有效的、有序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

5、旅游股份公司技术管理体系从2006年运行到今,按三年一个台阶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旅游车和旅游船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故障率降为零;对单位产值能耗指标(百元收入水耗、百元收入电耗和百元收入油耗)实行定额控制,能源使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绩显著。

五、结 论

企业技术管理是技术过程和管理职能交互作用的过程,它作用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将潜在的能力激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技术绩效。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就是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绩效的系统,它以技术能力为输入变量,通过系统的作用,将技术绩效的实现作为结果输出。旅游股份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几年来,技术绩效显著,在以后的管理中应更进一步加强技术战略和市场经营战略联合,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经营战略相协调。同时,加强技术管理活动的灵活性,技术是过程的,技术会改变,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会变化,针对不同环境,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便更快速更有效地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法约尔原著,曹永先译。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团结出版社,1999

[2]乔治·S·戴·沃顿论,新兴技术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陈士俊,王树恩,季子林,学技术论与方法论纲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4][美]VK纳雷安安,技术战略与创新:竞争优势的源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储雪林,技术管理概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6]张耀明,技术管理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唐长荣

管理学科技术经济论文 篇3:

大力发展经济学科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摘  要】地方经济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学科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创新动力,成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因此,论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十四五”规划战略,以经济学科与地方经济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分析制约经济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大力发展经济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此为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实践参考经验。

【關键词】经济学科;地方经济;人才;服务

1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新阶段,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常态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质量的经济类创新型人才。经济学科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因素,因此,基于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学科,以此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2 经济学科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经济学科是以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国际贸易以及财税等为主体的应用经济学,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是培育经济类创新人才的核心力量。地方经济则是按照地理对经济进行归类。实践证明经济学科与地方经济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

2.1 经济学科发展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经济学科建设的核心就是培养经济类创新人才,而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高素质的经济类创新人才,因此,经济学科的建设有助于为地方经济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例如,根据调查,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学科体系较为完整,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另外,经济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科技水平,促进了地方产业的科技化发展水平。经济学科发展能够有效带动科教融合发展,促进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例如,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学科之后,可以带动相关经济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最前沿的知识。例如,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诸多科研机构将精力放在新冠肺炎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上,通过研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地方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经验。

2.2 地方经济促进经济学科的发展

地方经济发展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方经济越发展,经济学科就越完善、越丰富:一是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财政资金对经济学科的投入情况。根据我国中西部城市发展程度可以看出,地方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其对经济学科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对应城市经济水平不高则会造成经济学科的投入资金短缺,制约相关研究。二是地方经济发展必须要依托人才和科技创新,而地方经济越发展越能吸引人才,从而促进经济学科的发展。例如,北京具有较强的人才聚集效应,而人才的聚集则带动经济学科的发展。

3 制约经济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的因素

分析制约经济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关键就是要精准分析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清晰地看到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人才、科技水平。其中调查普遍反映经济类创新人才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学科是培养经济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经济学科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学科队伍结构日益合理,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

例如,陕西高职院校经济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与规模取得显著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学科建设仍然存在力度偏弱、拔尖人才不多以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3.1 经济学科建设投入力度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调查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社会虽然对经济学科建设重视有所提升,但是与高质量人才培养规格相比,经济学科建设仍然存在投入力度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

第一,对经济学科建设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经济学科建设滞后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学科建设虽然侧重于经济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但是地方经济发展属于系统工程,因此,经济学科建设在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因此导致地方对经济学科建设的投入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例如,地方政府对经济学科建设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制约相关研究。

第二,社会对经济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人们将重点放在了自然科学学科建设上,而忽视了经济学科建设。他们认为职业教育体系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而经济学科侧重于文科建设,结果导致经济学建设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弱化的现象。

3.2 经济学科建设脱离地方产业,创新力不足

经济学科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就是经济学科内容必须要符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但是根据统计分析,经济学科建设的内容与方向存在脱离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现象:

第一,经济学科建设过度追求“高大上”,而忽视本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导致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例如,我国部分地区在发展经济学科时往往以高水平院校为依据,突出经济学科的理论水平,结果导致所构建的经济学科不符合区域产业调整发展的要求。

第二,经济学科的创新力不足。创新是经济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学科建设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致使所培养的人才缺乏工匠精神。

3.3 经济学科领头人匮乏,企業参与积极性不高

经济学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尤其需要高水平的带头人的引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学领域专家学者知识结构日益合理,但是至今高水平的带头人依旧匮乏,尤其是企业参与经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以陕西省为例,目前制约陕西省经济学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缺乏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一是经济学科带头人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尤其是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导者,导致经济学科建设工作无法领先于行业;二是在经济学科建设中缺乏与企业的融合,导致经济学科建设脱离企业实际、难以融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体系中。

4 大力发展经济学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

针对制约经济学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因素,遵循产教融合的根本要求,我国要立足于“十四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经济学科,以此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4.1 加大经济学科建设支持力度,构建全社会共建氛围

经济学科建设需要多方面主体的参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下,我国必须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经济学科的建设:

第一,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经济学科建设水平。财政投入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经济学科建设带有公益性,为提升经济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地方政府要从财力方面给予支持,鼓励职业院校深化经济学科建设。例如,基于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打造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极。陕西省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的作用,政府部门通过资金投入引导经济学科建设,促使经济学科建设朝着陕西省经济战略方向发展。

第二,发挥资源优势,形成经济学科共建氛围。经济学科建设不仅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作用,而且还要进一步引导社会和企业的参与。经济学科建设最终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而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因此,企业在经济学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企业参与经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学科建设的实效性。例如,在经济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困境,结合企业发展困境而不断优化经济学科方向,以此提升经济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的质量。

4.2 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经济学科建设的根本是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脱离地方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科是没有现实意义的。结合“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我们在经济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着力于经济学科建设的实效性:

第一,要切实增强经济学科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经济学科是培养经济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为增强人才培養的质量,在经济学科建设中必须要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优化经济学科布局。例如,在绿色经济发展驱动下,陕西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向工业和服务业双主导产业结构转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项目成为陕西省大力发展的产业,为此,经济学科建设则要突出该方面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第二,要提升经济学科创新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是经济学科建设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学科建设中必须要突出科技创新的功能,带动经济科技发展。例如,在经济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依托高职教育资源优势等开展科学研究,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要突出个性发展。在经济学科建设中必须要融入本区域特色产业的特点,彰显出个性化、创新性发展。基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陕西省经济学科建设要突出西部地区产业资源的优势,形成集群效益。

4.3 培育经济学科建设带头人,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

学科带头人是经济学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环境下,我们要发挥经济学科带头人的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第一,要加大培养经济学科带头人力度,增加智力团队建设水平。一个学科带头人要充分了解本学科的知识,要不断出去交流学习最新的学科知识,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才能带动学校科研的进步。例如,鼓励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积极申报国际项目,形成具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等资质的学术带头人团队。

第二,完善科研平台建设、培育高质量科研产出。要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吸引高素质人才聚集。例如,为促进经济学科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研讨会,举办大型经济学学术年会等扩大经济学科的影响力。例如,西安交通大学金禾中心与台湾中研院“制度与行为专题研究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经初步形成的产业和制度领域,将制度经济学、信息理论等微观研究方法运用到深层的开创性理论研究(如公有制、垄断管制),如金融市场、银行税收、冲突及传统的顶层设计。

第三,调动企业参与性,激发经济学科建设活力。企业是经济学科建设的重要主体,因此,我们要发挥企业的参与性,通过企业的广泛参与增强经济学科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能力。当然调动企业参与必须要借助有效的平台,为此我们可以构建产教融合平台,该平台可以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对接、与资本对接,以一种创新的模式解决了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将产学研资政协同创新,切实做到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发挥了优势作用,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当然除了上述举措之外,我们还要以服务为切入点,创新经济学科服务形式。例如,我们要加快智力库的建设,鼓励工信部门、科技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发挥行业宏观政策引领作用,不断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智力库,推出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能力。

总之,基于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经济类创新型人才,而经济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学科,以此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路娟,郭春阳.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6):112-113.

【2】姚小剑.行业背景下的产业经济学科发展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3):54-56.

【3】肖新乐,陈建兵.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J].科技风,2021(03):148-151.

【4】姚保兴.高校人文社会学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7(72):66-70.

【5】范晓雯.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互动”的实践探索——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服务科创廊道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4):5-8.

【6】武云亮,操瑞章.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方向选择与特色凝练——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2):100-103.

作者:古红英

上一篇:高职人事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自学考试人才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