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校外美术心理教育论文

2022-04-23

施健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党总支书记,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副总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当新一轮课改走过10年光阴的时候,学校德育投入大而收效不佳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儿童校外美术心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校外美术心理教育论文 篇1:

也谈美术教育对治愈学生心理问题的深远意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利用图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语言文字的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美好的图画在人的心理上会产生积极地作用,美术教育正是通过这个作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影响。本文旨在通过从学生心理问题的治愈这个角度对美术教育、美术教学的作用、方法、过程、目标等元素的进行探讨。力图在新的大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用新的视角观察、探究美术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产生的深远意义和广泛作用。

关键词:美术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当今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它传输给学生美术知识,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还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教育的特质,让学生的心理通过学习这门学科达到一个美的境界,不良的心理状态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得到治疗和矫正,在心理上逐步建立一个和谐的基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美术教学正是通过美育帮助每个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心理健康发展的第一步。笔者多年从事美术教学,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得出科学的合理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本文接下来将做进一步的阐述。

1 美术教育构建和谐的心理,完善人的道德和人格

美术是一种艺术,它将生活中的美,大自然的美通过图画的形式以艺术的方式沉淀下来,让人们去永久的品味和欣赏。美的原则是真、善、美,这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纵观当今教育现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体系,构建和谐的心理架构,美术教育作为教育部门的一部分,当然责无旁贷。学生不仅仅只是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或者教育部门,都应该把这个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看待。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也看到美术教育在治愈学生心理问题、塑造完善的人格体系、构建较为稳定和谐的心理架构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师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的人,首先就要做到自身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地情绪,用心的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编写教学方案的时候按照心理学的规律,设置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能愉悦的体验美术教育带给心理上美的感染力。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不仅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无论是在学生的求知欲上还是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面,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授过程也是一种美的存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的教育,感受爱的教育,形成自身积极地人生态度,从而引导自身健康的成长。

2 灵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增进情感交流

2.1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美术艺术是一门比较特别的艺术,它在进行创作时首先进行整体把握,其次去粗存精华,去丑存美,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必定有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时又彰显出作者的个性。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美的能力。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和艺术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情感宣泄良好方式。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将个人的感情结合欣赏的作品宣泄出来,有利于学生调节自己当下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把握好自身心理的变化规律。用科学的构建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少年在遇到心理问题以后不正常的行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处于一个波动的时期。他们渴望自己能够独立但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往往又脱离不了家庭、父母、社会的帮助,再者,我们的社会由于正处在经济改革时期,很多外来的文化、经济因素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学生的心理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作为美术教育者有义务也有这个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艺术的途径宣泄个人情感。教会学生掌握通过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途径有效的调节个人心理状态的基本方法。这正是美术教育治愈学生心理问题的深远意义的核心所在。

2.2 帮助学生增强沟通能力,增进情感交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家长忙于事业工作,忙于应酬,与孩子的交流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就会产生一种心理障碍,变得不愿意与人沟通,严重的甚至会患上自闭症,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往往缺乏朋友,经常一个人,美术教学对于这样的孩子需要多照顾一点,多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多举行一些校外教学活动,让这些孩子在集体的帮助下多认识一些伙伴,增进他们与别人的交流,进而改善孩子的人际交往。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以后的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生活工作,在进行创作时,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去看待事物。

3 美术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个人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为之奋斗。对梦想的强烈的追求会使人勇敢地追求它并实现它,人会因为内心的动力自觉的行动。有毅力、自觉地意志行动、坚韧稳定的意志品质使人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坚强的面对,能够在荆棘的路上持之以恒的前行,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美术活动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教育学习都需要好的品质,一幅大师级的作品往往是一个艺术家几十年的心血。学生的意志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在美术教育中,可以对他们进行培养。

3.1 美术作品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早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自信,但没有自信是不可能成功的,拥有自信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面,才能有勇气去克服困难,胜利的走到成功的彼岸。自信心是健康人生里通向成功的武器,帮助我们拥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有的学生有绘画的欲望,可是往往因为缺乏自信心不敢下手甚至无从下手,担心自己画不好二呆呆坐在位置上。这类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胆小,对自己没有把我的事不敢尝试,对自己有把握的事思前想后,担心做不好,作为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及时的引导,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理解他们的不自信,从各个方面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绘画,这样能逐步建立起他们的成就感,渐而树立起自信心。

3.2 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这个教学目标促使美术教育趋于多元化。学生学习美术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获得美术知识,而是要求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实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学生希望自己在艺术创作和鉴赏中能够让自己的个性彰显出来。老师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也逐步被学生自主的审美创造和审美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所取代。学生这种个性上和心理上的改变以及课堂的民主化,无不体现了学生心理渐渐走向成熟。

3.3 美术教育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社会不断的进步,竞争不断的加强。成年人进入社会以后要承受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在校的学生承受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学生心理上的压力逐渐变大,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心理健康上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唱歌可以让学生的压力通过声音发泄出来,在文字写作上,心理压力可以通过文字抒发出来,美术也一样,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把自己心中的压力流于笔端,现于色彩之中。美术教育者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亲近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可以去美术馆,参观大师们的名作,在这些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还能学到很多美术知识。同时,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多动动手,比如制作一些美工作品,玩一些与绘画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转移他们对学业上压力的的注意力,把美术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作力,极大的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3.4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自古以来,没有谁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当今社会中,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胜利和失败总是相辅相成,人生随时都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免得考验。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培养学生敢于承受挫折的心理,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力。美术绘画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自主自由性,在进行绘画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色彩调不好或者调不出自己想要的色彩,一幅画反复画了很多遍都还是没有达到效果,还有图画的构思不正确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的问题都能自己解决那么无疑在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成功的,但对于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来说,有时候经历了一次失败就觉得自己不行,垂头丧气,教师就要对这些学生加以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渐渐地,也培养出自己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到,自己在不是绘画作业的时候,要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太难了不易于培养学生的信心,太容易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必须把握好这个度,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完成。通过美术教育告诉学生,让他们懂得成功需要努力,需要有勇气,需要经历打击和失败,只有风雨之后才能看见美丽的彩虹,只有走过了荆棘之路才能通向成功的殿堂。

4 美术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解读“美”,以创造性眼光去面对生活欣赏生活

美术的创作需要很大的自主性,那么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领悟能力,美术教育培养人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家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如果从小学到大学都接受美术教育,那么在未来的人生中将会多出很多的创造力,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可以看出,美术教育在社会现实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是长期以来心理上的的失衡和心理结构上的不完整所导致的。再者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或者影响,往往能够使得学生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近几年学校发展忽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培养,家长也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教育,使得原本只是学生较为简单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导致学生生活和行为上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治愈和美术教育相结合起来,在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做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这样的尝试是用教育的途径慢慢的改变学生不健全的心理,是他们趋于完整健康的发展。这为今后其他学科借鉴美术教育教学解决心理问题的实践经验奠定了一个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5 结语

综合以上几点,美术教育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同时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使学生的心灵趋于美与纯洁,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应局限于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训练、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更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必须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进去”,同样,美术教育需要广大的美术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申雯晖.谈校外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的调适[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2] 吕锦镯.美术传统教学改革之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

[3] 高波.论美术新课程教学过程的特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4] 李庆云.试论中小学美术教学法中的几种非审美性趋向[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5] 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作者:农壹米

儿童校外美术心理教育论文 篇2:

化解德育投入大、收效微的尴尬

施健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党总支书记,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副总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当新一轮课改走过10年光阴的时候,学校德育投入大而收效不佳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面对这一困境,学校德育亟须深度变革,如何变革?路在何方呢?笔者以为,立足儿童生活,着力推进校本课程的构建工程、行动策略的提升工程、实施方式的优化工程,实实在在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生命之中,真正让德育生动起来,美丽起来,扎实起来。

一、让校本课程丰富多样

每所学校都有着其独特的传统优势和文化底蕴,这是校本德育课程构建的最好资源。“让每一个师生热爱生命,让爱生命成为生活态度;让每一个师生热爱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让每一个师生热爱运动,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让每一个师生热爱艺术,让艺术成为生活情趣;让每一个师生热爱实践,让实践成为生活特质。”这是东洲小学新生活学校的五大价值追求。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我们本着“德育的存在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切实关注当前小学生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开发了系列校本德育课程。

《今日生活》是学校校本德育课程构建的一大亮点,它以儿童现代生活为核心,以生活与社会、生活与自我、生活与科技、生活与艺术为主线,以实践、感悟、体验、创造为基本方式,让儿童从小获得基本的自我意识和生活能力,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儿童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享受生活带来的欢乐。如“美食家”专题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特长,自由组合成美食团队,他们在家长志愿者的协助下设计方案、调研、采购材料、制作美食,并设摊“经营”,每一个摊位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活动结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核算成本与盈利,最后所得钱款全部捐给少先队基金会。孩子们在课程实施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幸福,学会了合作,懂得了奉献。类似这样的活动案例,本课程每个年级可提供十二个,每个案例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背景资料、学生工作纸六部分,每个年级还专设了“课程超市”,以供教师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小学心理教育》教材是学校校本德育课程构建的又一大亮点。当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绝大多数农村城镇学校除品德课程中少量的心理教育元素外,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能适合农村城镇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材,学校、教师无本可依,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心理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问题。我们大胆尝试把心理教育融合在学校德育活动之中,育德、育心一体化,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在全国著名德育专家班华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边实践边编制,出版了一套《小学心理教育》教材和教师指导用书。教材从内容层面上讲,体现了非学科性,育人重于知识的传授,力求体现人文关怀,实施以积极的心理教育为主,着眼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心理潜能的激发,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从方法层面上讲,注重了活动性、趣味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和实践操作体验,重视学生自我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力求体现了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个性特色。我们坚持心育与德育相结合,用“心育”提高德育的温度,让每一位儿童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每月一事”“我们的节日”“名画名曲欣赏”“经典诵读”等系列校本课程的研发,切切实实为学生提供了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资源与平台,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提升了学生精神品质。

二、让行动策略真正做到行之有效

行动策略是校本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催化剂。那么,通过哪些行动策略,能使有着千姿百态的个性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能主动进行道德抉择的小学生获得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呢?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归纳提升了以下行动策略:

1. 德育课程生活化

要真正彰显生活的色彩,就是要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学校组织学生深入校园生活展开调查研究,诸如“学生生活中的陋习”“校园内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学生中的流行语”“舌尖上的浪费”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我的校园我的家”“爱生命从爱一颗花种子开始”“改变陋习,从我做起”“光盘行动进行时”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通过现场访问、情境模拟、讨论辨识、榜样示范、反馈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

2. 德育课程个性化

让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充分考虑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建立在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之上,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能力得以提高。如学校传统特色课程“东小娃娃吉尼斯擂台赛”,那是孩子们极其喜欢的赛事,他们完全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主申报娃娃吉尼斯项目,然后认真备战,通过层层考核,向“东小娃娃吉尼斯”奖牌冲刺。从历年的记录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申报的项目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个性,越来越有创意,如护花使者、小小收藏家、小小旅行家、环保小卫士、小小摄影师、花样跳绳手……娃娃吉尼斯奖牌年年刷新。获得奖牌的乐不可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没有得到奖牌的虽然有些遗憾,但他们品尝着失利的苦涩与竞争的残酷,收获了坚持不懈的挑战精神。

3. 德育课程开放化

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方面、一个领域,不是限于一个学科、一门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因此,我们在实施德育课程时注重开放化策略。一是时空的开放,即活动不局限与课堂、室内,根据教育需要延伸到课外校外,充分利用大自然和社会环境本身蕴涵着的巨大教育效益,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内容的开放,即注意及时吸收新信息和新观点,并提供选择的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三是教师思想的开放,即教师尽量减少干预,使学生的活动过程具有较大的开放度。四是活动结果的开放,即答案具有多样性,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五是活动评价的开放,即评价的主体多元,教师、伙伴、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丰富,即时性、过程性、终结性相结合,特别关注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从而实现儿童道德心灵真正的自由和开放的境界。

4. 德育课程活动化

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活动”和“体验”是实施德育课程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对小学生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因此,我们校本德育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实践、体验活动。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促进自我发展,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我们的德育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是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道德生命自由生长的课堂。如举行“我为家乡而骄傲 我与家乡共成长”主题活动时,五年级组以“三星绣城”为切入点,师生携手,共同设计了以下系列活动:收集资料,设计图文并茂的活动手册;实地考察,了解绣品制作流程;调查访问,了解绣城成长史,编制三星绣城档案;快乐找寻,在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用中英文标明三星绣品销往的地区、国家;创意无限,给绣品设计图案、商标和宣传语;征文分享,我为绣城献一计等等。学生参加这样富有挑战意义的系列实践活动,自身的组织、协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三、让实施方式看得见、摸得着

课程实施方式将直接影响课程效果。我们努力践行新生活学校的教育理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积极探索、优化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1. 将德育融入环境营造之中

美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为此,我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民主、活泼的德育环境。校舍主色蓝、橙、红、白相间,色彩明丽,孩子们就像来到童话世界一般。走进我们的教室,四周布置了学生的“作品”,有各学科的作业展览,有自办的小报,收集的邮票、纸花、标本,有最新的资料信息,还贴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图书架上放满了学生喜欢阅读的图书。让教室成了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学生的实验室、操作间、阅览室、作品展览室、师生的精神家园,力争让每一个教室都有奇迹出现。这是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资源的有益尝试。

除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教室环境布置,新型师生关系的营造以外,我们更注重的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让整个校园时时处处洋溢着融融春意,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例如:学校图书馆是同学们向往的地方,在图书馆里上阅读课,周周进行“图书漂流”,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自主阅读活动空间。音乐是我校一道流动的风景。清晨,音乐伴着朝阳为师生送来亲切的问候;中午,音乐挟着书香陪伴师生进入午读时光;傍晚,音乐和着舞步向师生送去一天的祝福。美妙悦耳的音乐萦绕校园,慢慢穿透学生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每天上午、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只要音乐一响,校园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打乒乓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做游戏,有的三五一群坐在一起看书、聊天……这样的氛围让孩子们和老师们都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之中。学校还组建了跨年级球类俱乐部,为每一个班级购置了大小不同的球,人人都可以参加球队,推选自己的队长,为自己的球队命名,提出自己球队的口号。周末经常组织学生举行球类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球队,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得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2. 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德育课程不是局限于某一门具体的学科课程,它应当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教学之中。因此,我们紧密结合学校的各科课程,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实践、体验、创造的机会。无论是品德课、心理教育课、班队、晨会、综合实践课,还是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都围绕主题,坚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扩大实践的范围,发展实践的能力。例如:四年级组开展“亲情节”主题活动时,语文课让学生广泛阅读关于亲情的诗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亲情诗文创作;综合实践课开展“今天我当家”的体验活动;品德课与心理教育课让学生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亲情诉说;美术课进行亲情卡的设计制作;音乐课学唱亲情歌;体育活动课举行亲子游戏活动……这样,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点拨升华,导行冶情,让学生自己挖掘、自己开启、自我教育,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培养。

3. 将德育融入活动体验之中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提升德育实效的有效载体。我们除了课堂上经常开展讲演、游戏、模拟情境扮演等活动以外,学校德育团队不断创新德育活动。如推行“早会制”,每天早上由校长或教师或学生通过富有哲思的故事给学生精神引领。又如设立学生班主任助理制、校长助理制,成立小公民服务队,既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增强他们的小公民意识。另外,充分利用“每月一事”这个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如三月开展“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四月开展“亲亲母亲河—长江”、五月开展“我是生活小主人”、六月开展“魅力舞台秀之戏剧表演”等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践行良好素养,体验成长的快乐。学校建设网络“班级虚拟公民社区”,引导学生在“虚拟公民社区”中结合本班实际开展有关公民道德素养的大讨论,以此渗透公民自律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促进学生在公共领域日常行为的自我稽查和自我管理。每项活动根据不同年段确定不同的活动要求、活动内容、活动方法、评价手段,形成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层次要求,既有统一形式,又有层次特色,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的活动规范。每位教师都有任务、都有岗位,个个成为组织者、指导者;每位学生都是角色、都是主人,个个成为参与者和受教育者。

4. 将德育融入家校互动之中

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因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重点组织开展“五个一”亲子道德实践活动:即亲子同读一本主旋律新书;亲子同唱一支好歌;亲子共同参加一次社会道德教育活动;亲子说一次知心话;亲子同为社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期结束时,学校将评选出“五个一”亲子活动优秀家庭。扎实有效的亲子道德实践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真正做到同心、同行、同成长。我们恢复家访制度,由校长带领青年教师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庭社区中的生活和发展现状,听取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通过“新父母学校”“学校开放日”等活动,注重对父母家庭教育的业务培训。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层面的家长委员会,倡导家长主动关注和参与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了广大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了同步发展。我们还组建了“公益妈妈”志愿者队伍(如:交通妈妈、童话妈妈、网络妈妈……),充分发挥“公益妈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定期邀请她们走进班级,参与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给孩子们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和精神引领。这些别具匠心的家校互动活动,使学校的德育工程更加充满活力,充满魅力,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齐 欣

作者:施健

儿童校外美术心理教育论文 篇3:

走近校园心理剧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中心小学成功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其经验主要是: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剧本编写为抓手,以环境营造为保证和以课程落实为基础。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中心小学师生编演校园心理教育剧(下简称“心理剧”)已经蔚然成风,并且成效显著,曾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四年来,学校坚持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编写了140多个心理剧,平均每个剧观众达600人。曾在全国各省、市、区级有关会上表演8次。参加过表演的学生的目前已达700人。

学校教师普遍喜欢这种心理教育的形式,并写出了这方面的体会及论文数十篇。试举一篇(摘要)为例:

所谓心理剧就是将学生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小品的形式加以表现。心理教育完全可以跳出课堂和说教,以心理剧为平台,逐步深入开展,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心理方面受到教育,同时也激活了他们的视觉空间、人际合作、内省等潜在智能。这样的心理教育显得更加形象化、生活化、深入化。具体如下:

演 学生在演的时候,对剧本进行了再创造,融进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并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创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形象逼真的人物……他们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净化了自身的心灵。

看 “看”的全过程中有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在心理剧中找到了同伴和自己的影子。心理剧此时已不仅是一个故事,还是一面镜子,一个让学生释放情感、吐露心声的舞台。

议 每次看完心理剧我都要组织学生就剧中的现象进行一番评议。组织学生讨论、评议该剧所反映的心理现象以及处理方法,并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行为加以分析。当然“评”的过程应是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总结灌输。

写 学生在写观后感时能对原来的认识进行梳理。并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使认识更具理性。这个过程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内省。

(黄清《小议心理剧的育人功能》)

孝陵卫中心小学开展心理剧的做法和成效验证了有关专家、学者的论断。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原会长、剧作家罗英曾经向全国家长和教育界提议:不要忽视儿童剧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她认为,儿童剧能够促进素质教育。与影视剧相比,舞台戏剧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艺术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儿童剧给孩子带来的是灵魂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激励。罗英说,日本家长就有带孩子看戏的传统,并且日本有专门的“母子剧场”。中国的一些家长和学校把儿童剧当作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其实儿童剧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不谋而合的。假如将儿童剧推广到学校里,由学生创作演出,不失为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

孝陵卫中心小学将专家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创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所学校开展校园心育剧活动的经验是什么呢?我的初步认识是:

孝陵卫中心小学成功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经验是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剧本编写为抓手,以环境营造为保证,以课程落实为基础。

以队伍建设为关键

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1.导教师提高认识

使教师了解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与全面育人的关系、与实施新课程的关系、与教师成长的关系,激发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帮助教师明确任务

主要是氛围营造、剧本写作、剧本写作指导(小学生也参与写剧本了)、表演指导、观摩与体验指导、写观后感指导。

3.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教师全员培训:学校从1999年开始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计划,如今已是第三期。培训内容包括校园心理剧的学习、观摩和研讨,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对校园心理剧意义的认识和开展该项活动的能力。

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克服困难,支持十多名教师参加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前这些教师中已有13名教师经过考核取得“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名特教师评选:评出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引领着全体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校长谢美萍和副校长王丽英,带头参加演出。

校外专家聘请:学校根据心理教育的需要,聘请r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和市区有关专家、领导担任学校顾问。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是学生队伍建设

1.培训安排

组织学生排演心理剧,并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期小编剧培训班,目前自愿报名参加培训的有二百多人,已有90多名学生接受了培训。

2.激励制度

学校每学期都评出心理剧表演积极分子,到目前为止,学校已评出积极分子300名,优秀小导演1O名。孝陵卫中心小学除了重视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建设之外,还通过家长学校、个别辅导等途径,鼓励家长参加校园心理剧的编导和演出活动,使家长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

以剧本编写为抓手

有关专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到“剧本”时是这样说的(吴增强2001):教师准备好情景剧或短剧的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活跃心理辅导的气氛;或者提供学生共同探讨的话题和案例,增强学生的投入程度和参与程度,以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剧本是要预备好的。剧本内容是否来自学生生活,剧本主题对优化学生心理是否有导向作用,剧本对学生来说是否好排好演,决定了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质量与成效。因此,校园心理剧的剧本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孝陵卫中心小学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定编写原则

根据学生特点,反映学生生活,揭示心理冲突,优化心理品质;好排好演。

“揭示心理冲突”是心理剧的属性:没有“冲突”不成其为“剧”;不抓住“心理”,也就谈不上是“心理剧”。

二、明确编写程序

主要是:确定主题—选择内容—完成写作—实践验证—修改定稿。

这里“实践验证”是很重要的,剧本是否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孝陵卫中心小学的校园心理剧的剧本都是经过实践并多次修改才定稿的。

三、规范剧本格式

为了方便教师特别是学生创作剧本,孝陵卫中心小学对剧本的写作格式作了规范要求。具体是:编剧、心育目标、剧情简介、主要人物、道具、指导老师(学生创作需写此项)、剧本正文。以小学中年级心理短剧《小梅的心事》为例:

编 剧:吴家翠

心育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与愿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愿望。

剧情简介:小梅想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可老师让她参加“写作兴趣小组”,她不敢说不,在好友谢莹的鼓励下,她向老师表白了心事。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主要人物:李小梅、谢莹,林老师

道 具:书包

剧本正文: (略)

有了合适的校园心理剧剧本,该项活动就有了很好的抓手。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对剧本的个性化把握,尊重学生合理的修改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剧本。增加演出的生成性成分。

以环境营造为保证

要想使校园心理剧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营造好的环境。

一是物质环境,首先是舞台。孝陵卫中心小学限于条件,至今没有正式的舞台。但他们不为条件所限,充分利用操场和教室讲台来表演。

一些心理剧要有合适的音乐及图片来配合,有关书籍、图片、音像制品是必需的。这些都要靠日常的积累。积累了,分类保管了,一旦用起来就比较方便。

一此演出道具由师生共同制作,并由专人妥善保管,方便使用。

学校充分发挥广播、小报的作用,让学生们通过宣传,认识心理剧、参与心理剧、喜爱心理剧。

二是精神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孝陵卫中心小学制定了“教师心理教育全员培训制度”、“小编剧培训制度”、“优秀小演员评选制度”、《小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巡回演出反馈表》等,保证了校园心理剧持续健康地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编、演校园心理剧时,总是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这样创造性的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取得了成就感。师生的信心成了推动该项活动更深入开展的动力。

以课程落实为基础

孝陵卫中心小学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正处在国家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明确提出把校园心理剧活动是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即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这是他们能把这件事做好的一条重要经验。

孝陵卫中心小学把校园心理剧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突出的特点是做到了“四个明确”。

一、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我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发掘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潜能,根据本校特色和学生需求,进行了以编演心理剧为主要形式的心理一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编演心理剧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疏解情绪,激发潜能,成长心智,提高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使教师能正确看待心理、道德教育中的各种现象,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提升教育水平;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明确校本课程的范围、内容

孝陵卫中心小学校园心理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具体涉及。“我在长大、我在进步、学会学习、学会共事、热情交往、改变情绪、陶冶情感、相信自己、磨练意志”等方面。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编出了两套(六本)读本,供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每套分低、中、高三本,供三个年级段学生使用。部分课本还收入了一些学生的观后感。

三、明确校本课程的时间(含教研)

学校规定了各班每月有一次班队会(另有一次以上的晨会)用于校园心理剧的演出和评议,排练则放在活动课时间和课余时间。班队会开展心理剧活动均有登记。

心理教研组每月一次活动(通常是利用中午),内容之一是研究心理剧的编演。

四、明确校本课程评价办法

学校制定了《小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巡回演出反馈表》,从“台词清楚响亮、有感情、动作自然大方、形式活泼和有适当音乐”五个方面对心理剧的演出作出评价。

教育部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吴刚平教授曾经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是: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考虑学校实际可能、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这段话,正好给孝陵卫中心小学的心理剧实践作了最好的说明。

孝陵卫中心小学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剧本编写为抓手,以环境营造为保证和以课程落实为基础,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作者:黎鹤龄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远程教育论文下一篇:法律职业文化民事诉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