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医学生毕业实习论文

2022-04-22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今后广大医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毕业后再教育过程。“规培”对于每一位医学生来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也能巩固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规范化医学生毕业实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规范化医学生毕业实习论文 篇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制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析

摘要:《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把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住院医师教育的始终。作为未来的医生,不管从当前新医改的现实,还是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及医生职业精神现状出发,都必须加强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加强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培育应从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医学文化的熏陶、社会实践、监督评价、舆论环境、相关政策配套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业精神培育;医学生;医学教育

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5年医学院校毕业后,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3年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并强调把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住院医师教育的始终。作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医疗执业水平,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关系到医疗卫生改革的效果,关系到医疗行业长远的发展,关系到医学教育的成败。因此,加强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十分必要。

一、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其在规培制度中的地位

医学职业精神是医生在职业活动中将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对医学从业主体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纪律等的内在要求,更是医学从业主体践行医学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加入推行由美国内科学会等单位倡议,并获得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医学组织认可的“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活动,将医师职业精神概括为三项基本原则和十条职业责任,置患者利益至上、尊重病人自主性和促进社会公正,是医师职业精神崇尚的三项基本原则。《意见》对培养要求是全方位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人际沟通交流等。《意见》明确要求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将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医术与医德的全部内核在于职业精神,它是医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内容,居于核心地位,不可动摇,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活灵魂”教育。

二、当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现实与困境

1.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来看,职业精神教育有待提高。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以“学科本位”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医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虽然很多医学院校也开始认识到“职业精神”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存在课程开设散乱化、教材选用随意化、教师配备随便化的“教前无矢”特征;教学过程中“教而无实”,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上浅尝辄止;教学结束“教后无评”,缺乏评价标准体系。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往往停留于学生基础阶段,而忽略了临床实习阶段及其后的医疗教育全过程。医学专业具有学制周期长、课程多、成本高、学习任务重、竞争淘汰激烈等特点,学校和家庭教育“唯分数论”,容易造成医学生课程研读中学习的功利性增强,更注重实用性,即认为对自己将来有帮助的课程才会认真学习,而人文素养的培养被放在极次要的位置,忽略职业精神的养成,职业使命感弱化,职业认知容易产生偏差,职业责任感不强。

2.从医生职业精神现状来看,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必须加强。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化、医疗执业环境的严峻化、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等外界环境的变化,一些医务工作者的执业积极性受挫,执业认同感淡化,逐渐抛弃了“医乃仁术、仁爱救人”的传统医德思想,漠视患者权益,服务态度生硬,医疗过程中缺少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医患间的信任感日益下降。甚至有少部分医生受社会上功利主义的影响,去过多地追求物质利益,在给病人诊疗时开大处方、重复检查、收受红包;或者执业责任感不强,医生上班“偷菜”致患儿死亡、“左腿骨折、右腿手术”等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媒体夸大某些醫生的不良行为,导致社会对医生群体的信任度下降,医患矛盾增多,医患关系积重难返。医学生基于现实现状与课堂预设理想模式差之甚远,直接影响职业信念的养成和医学专业精神的发扬,甚至动摇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此外,少数医务工作者的行为也直接影响到了医学生的行为,导致部分医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弱化、是非真伪辨别不清,价值观产生偏差。

3.从医疗卫生改革的现实来看,规培制度的实施对职业精神培育带来严峻的挑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全面启动,对中国未来医学发展生产了深远影响,在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医学毕业生就业有“三大变”,变“毕业找工作”为“毕业先规培”,变“自主培养”为“统一培养”、变“拿毕业证找工作”为“拿培训证找工作”。虽然《意见》在收入待遇、社会保障、学位衔接、组织管理上有明确规定,但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医院之间差别巨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我国发展不平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医生和医学生最关心的是培训质量和待遇问题。比如有些医院存在“以用代培”的问题,住院医师较多地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在薪资上,住院医师与相同学历的其他行业同龄人存在过大的差距。规培时期,是年轻医生由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生职业路径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过早、过多地面临生活带来的压力,容易挫伤医生的职业尊严,淡化职业理想,影响其坚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职业道路的积极性。面对新政,许多医学生忐忑不安,认为“5+3的培养模式”变相延长了3年的就业时间,学医时间成本增加,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培训后的工作去向并不明朗。部分医学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对专业学习提不起兴趣,不知道何去何从;甚至少部分学生表示5年大学毕业后可能不再从事医生这个职业。“规培”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年轻一代对于从事医学事业的职业选择。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和较大的经济与就业压力使得部分医学生的职业信念动摇,不看好职业发展前景,从医意愿下降,职业归属感不强。

三、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契机,推进医学职业精神培育途径创新

1.构建人文课程体系,识读医学职业精神本质。構建一个系统全面的职业精神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与情感。制定职业精神教育教学大纲,引导医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养成职业习惯、遵守职业纪律、强化职业责任。在基础医学阶段主要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行为医学、医学心理学等,将入学宣誓、医学导论作为入门课程,使学生认识医学的概貌,将学生引领入神圣的医学殿堂;在公共基础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继续社会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临床医学期在专业课程中认识医学的奥秘,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热爱、研究能力的提升及医学技术的熟练掌握;在医学人文课程中认识医学职业的人学维度,培养学生对医学、医生职业、患者、社会的责任、情感等。除了开设1至2门职业精神教育课程外,还将医生职业精神的内涵、标准及要求融入到医学专业课学习中,使学生在临床科室见习实习中都能接触到与职业精神教育相关的各种教学议题。运用案例分析、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PBL等多种教学手段,设置伦理学咨询辅导中心,开设医学职业精神论坛,全方位、多维度、多渠道地渗透、延伸、扩展教学内容。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在具体的临床情景中学习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尤其需要重视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德培养,发挥教学医院名医大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注重医学职业价值的理性引导,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受职业美德。

2.弘扬医学文化经典,传递医学职业精神气息。传统地文化经典和医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了丰富的“明德修身崇医”的思想,对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打造高品味的特色文化环境,着重突出医学特色和职业要求,使校园文化景观大到建筑设施,小到一草一木,都蕴含鲜明的医学人文精神。富有职业精神意义的雕像、校训石、纪念碑、名言警句牌,遍布于教学楼、学生公寓社区、校道、文化长廊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公共空间,创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职业精神的内涵、要素和榜样充满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开展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提高有关的主题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与内容,使价值观教育、人文精神、道德情感与文化熏陶融为一体,营造提升行为修养、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氛围,以期在医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课内课外无处不在地渗透职业精神的要求,使他们从学生时代就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职业精神,明确职业责任。

3.践行医学社会实践,追寻医学职业精神价值。强化医学生社会服务能力是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不可或缺的环节。职业精神培育不能仅仅依靠和谐的医德说教,更需要让医学生通过生命体验和道德体验等医学职业实践操作,感悟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医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由学生向医生过渡,既提高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提升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因此,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符合医学生自身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把职业精神教育同医疗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境体验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价值尤为重要。组织医学生参与患者的临终关怀、遗体告别式,激发作为直接对人类生老病死负责的医生的职业使命感,树立职业理想信念。

4.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笃行医学职业精神终生化。医师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医学生的在校学习及其后的医疗生涯全过程,确立客观、有效、全面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评价体系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维持和提升至关重要。构建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与开发医学生职业精神测评量表,以学生多个职业特性作为考核指标,对医学生进行终生化职业精神教育。具体指标有:为人是否正直、有无责任感、是否关注专业进展、是否具备医患沟通技巧、是否尊重患者与同事,以及对疾病的社会心理层面的理解等。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与互相观察评价、教师评价、客观标准化临床考试、标准化病人和模拟病人评价等。为提高评价的信度与效度,真实地反映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不能仅考虑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更重要的是纵向的全过程评价,主要包括新生入学初评价、中期评价、毕业前评价、毕业后评价。

5.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彰显医学职业精神正能量。社会舆论导向影响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发展方向。医患关系纠纷始终是近些年的社会热点话题,对医患关系对立无情的描述不仅强烈地吸引着公众眼球,其实更狠狠地冲击着医学生的职业信念培养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感和精湛的职业技能,这不仅是医学教育的使命,也是社会对医学教育的期待。新一轮的医疗改革需要有高度责任感、客观公正,并坚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原则的新闻媒体,以服务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6.以医师职业精神为导向,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配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明确提出将“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医学教育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3个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教育。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而又紧迫、系统而又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不同阶段的医学生面临不同的职业精神困境和问题。

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既需要医学教育相关措施的规范性制度安排,也需要明确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等相关政策保障。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应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顶层设计、政策配套、培训方案的制定及培训管理等进行多方位的深层思考,加大政策扶持,提升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http://www.gov.cn/gzdt/2014-01/17/content_2569096.htm.

[2]徐玉梅,刘明.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1)41-45.

[3]王建敏,王香平,樊洁,等.医学生临床阶段职业精神培养实践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5,19(2):71-73.

[4]马菊华,严世荣,王火松.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估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2):259-261.

作者:周兰兰

规范化医学生毕业实习论文 篇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背景下医学本科生就业困境及职业规划

【摘 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今后广大医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毕业后再教育过程。“规培”对于每一位医学生来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也能巩固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充实理论。但随着“规培”的进一步推进,也使得医学毕业生在就业和职业规划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本科生;就业困难;职业规划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是指医学毕业生在医学院校完成教育毕业之后,在指定的培训基地,接受比本科时更加系统、完善和规范的培训,人员包括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医学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就是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避免医学生在未进行系统培训的情况下直接“上临床”,旨在通过培训使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操作、诊断及治疗更加规范,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规培”为医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机遇,但由于医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用人单位也对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对于本科医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2]。由于本科生理论知识、临床能力和职业规划相对缺乏,而规培后的研究生或者社会规培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具有更高的学历或者临床经历和更扎实的基础,所以使得本科生毕业后就业陷入更艰难的困境,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背景下本科生就业困境现状

1.1 高校不断扩招 医学本科毕业生激增,加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且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各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在老百姓眼中医生就是一个稳定、待遇好的工作,使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只增不减,各大高校招收的医学生数量也是逐年增长,每年医学本科生毕业数量递增[3]。另外,医学生作为个体,有选择理想工作的要求,但为学生们提供的理想岗位却没有因此成正比,医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求职时多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就业竞争和压力增大,导致医学生就业陷入困境,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医学本科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甚至被迫改行。

1.2 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医学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长,国内市級及以上医院对于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绝大多数市级医院已不再录用本科生,甚至连硕士研究生都不再“吃香”,“只招博士”成为了市级三甲医院的招聘代名词,不少医院甚至还要求必须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这使得不少医学本科毕业生对梦想中的医院只能“望而却步”,甚至部分县级医院“门槛”也提高到硕士研究生学历。而且现如今各大医院越来越重视科研的发展,临床科研已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院发展的动力[4]。因此,医院在招聘时也更加注重科研能力的选拔,本科生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甚至是处于劣势地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背景下,普通医学院校毕业的本科生面临的就业选择本就已经很局限,再面临各大医院提出的这项硬性要求,对于医学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5 ]。即便现实如此,依然有许多医学本科毕业生对好医院、大医院趋之若鹜,不肯到“平凡”岗位去“低就”[6],这也加重了医学生们就业难的现状。

1.3 期望值与能力不对等 医学生们普遍期望在毕业后便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尽可能地为自己寻求一份高薪待遇的岗位。但是,由于规培才刚刚开始全面实施,制度上还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加上部分学生由于临床实习时间较短,或实习期间自身不努力,学习方式欠缺,导致理论基础差和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但是他们就业期望值却很高,最终在找工作时因为没有“真本事”,被用人单位“委婉拒绝”。部分乡镇基层医院医生紧缺,因此高薪招聘医学毕业生,薪资待遇甚至比市级医院更好,但是此类基层医院大多规模较小、设备不完善,部分临床科室无法开展运行,因此急需全科医生。刚毕业的医学本科生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加上医患关系紧张,并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患沟通技巧,还未完全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全科医师的素质,面对这份高薪工作,即使愿意去,也会因为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临床经验不足,不敢轻易尝试应聘这份工作,只能“闲置”在家处于待业状态。所以,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好高骛远,却未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是造成二者不对等的主要原因。

1.4 缺乏职业规划 医学生职业规划不仅对于医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对于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以及与医学生今后在社会发展中对于社会的奉献度也息息相关[7]。但是,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医学专业人才,受自身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业观念没有及时转变,不能与时俱进,加上职业规划做得不够完善,使自己陷入就业困境。调查发现,受规培制度的影响,有8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省市级公立医院就业,15%左右的学生会选择社区医院、基层医院或私立医院就业,5%左右的医学生选择“改行”[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医学本科毕业生不愿去到条件相对较差、职称评定不完善的基层医院就业。这绝大部分医学毕业生是不是全部都适合或者胜任这些医院岗位,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证明大部分毕业生一味地选择条件、待遇比较好的医院,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及条件作出相应的职业规划,因此错过一些不错的就业机会[9]。如果盲目地追求“大医院、高待遇”,但是缺乏具体职业规划,也将会在无形中加大就业压力。因此,医学生如果没有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始终渴求一份高薪的工作,体面的岗位,但是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合理的职业规划,也会陷入就业困境。

2 医学本科毕业生职业规划

现如今社会各方面都发展极快,招聘单位对于应聘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生们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那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将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特别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背景下,如何做好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十分迫切[10 ]。

2.1 重视院校引导,培养职业规划意识 医学本科生主动职业规划相对欠缺,所以现如今各院校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制度,重视职业规划宣传和教育,不少院校通过在校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为学生们解读规培制度,分析就业形势,对于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小组,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生涯咨询中心等途径,及时向同学们传达最新的就业资讯,让学生们对于现阶段国家在医学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政策制度有最新的认识。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本科生正确的择业观的引导,反对“大医院、高收入”思想,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们医德医风的培养,强化学生们作为一名医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导学生不能“唯利是图”,只要随时随地心系患者、心系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是在基层医院、平凡岗位,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9]。因此,医学生们也应当抓住学校教育的机会,根据学校的引导和建议,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正确的就业观,按照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需求规划职业、规划未来,最终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10]。

2.2 提升学历,增加优势 于医学本科生而言,在越来越看重文凭的今天,由于自身学历不占优势,在就业时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困境。因此,医学本科生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考取硕士研究生甚至更高的学历,缓解就业压力。但是,有调查显示,71%的学生会或可能会因规培政策的实施而放弃考研,仅有29%的学生表示不会受规培政策影响坚持考研[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规培政策的全面启动对医学生的考研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学生们应当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各院校也应当鼓励医学本科生考研,培训基地在研究生规培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和夜班待遇,并且全面实施研规并轨政策,不仅能节省三年的时间,而且也能使医学生提升学历和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这就需要规培制度的正确引导以及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能在将来面对就业时能更坦然、更从容和更自信。

2.3 转变思想,提升能力 为了尽可能地规避就业难的问题,学生们应当转变思想,提升能力。一方面,要转变学习和思维方式,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适应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6]。自身能力提高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而且也能为自己拓宽就业面,避开就业“弯路”,高效就业。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看病、治病医患不一定非得面对面交流,也能通过共享医生平台实现。共享医生平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医疗领域的资源,平衡各个地区的医疗水平,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医疗环境,减少费用、增加医患沟通等[11]。因此,共享医生这种新医疗模式的出现,也能为医学生就业带来机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第三方面,医学本科毕业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相对不足,而规培对于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好处和优势。所以医学本科生可以在毕业后进入三甲医院规培,通过系统化、范化的培训使自身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溝通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若毕业后直接去地方工作单位,未进入三甲医院规培,则可以先就业,待单位送人到上级医院规培时再去到三甲医院进行培训。只有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向自己的期望值靠近,切不可好高骛远。

2.4 国家扶持,进军基层 由于基层医院的硬件条件相对市级医院较差,病患多,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都不愿意去到基层工作,目前,随着国家全民健康政策的落实,国家已经重视并加大对乡镇医院、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等的投入,乡镇医院、社区医院的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并且建立社区慢病管理制度,包括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护理与监测,一些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可以在基层医院解决。加上医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乡镇群众就医更加方便,特别是社区医院,目前接诊的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持续增长,患者对基层医院也越来越信任,反过来促进了基层医院的发展。目前,随着基层医院就诊人数不断增长,需要大量医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院,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另外,国家也在逐步改善和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为广大医务工作者解除后顾之忧。因此,医学生们应当相信,随着基层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不一定非要去大医院任职才有出路,在基层医院也能“大展拳脚”。

3 小结

虽然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是规培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能够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实践能力,扎实理论知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锻炼医患沟通技巧。所以院校要重视本科生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景芬,王星月,王旭阳.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对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和培训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36-38.

[2]赵露,任成.新医生就改背景下临床医学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 24(8):96-98.

[3]杜文娜.新形势下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5-16.

[4]叶建华,滕灵方.临床科研——医院发展的动力[J].现代医院,2005(12):140-141.

[5]任仲坤,王向鹏,王波,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形势下医学本科生的思想状况调查和疏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39-40.

[6]杨元宵.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5):624-626.

[7]赵丹. 论医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探讨[J].知识经济,2014(10):148.

[8]陶香林.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医学生考研、就业心理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3):49-51.

[9]陈祺.浅谈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3):191-192.

[10]汪国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及职业规划对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214-215.

[11]张丽.共享信息时代的医患沟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192.

(收稿日期:2019-09-19 编辑:杨 希)

基金项目:贵阳中医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贵中医教改合字(2017)53号、贵中医教改合字(2017)54号)。

作者简介:邓闵心(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研究。E-mail:919489881@qq.com

通信作者:倪洪岗(1977-),男,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育研究。E-mail:56606233@qq.com

作者:邓闵心 倪洪岗 陈永华 徐寒松 杨娟 付蓉 谢敏 黄晓芳

规范化医学生毕业实习论文 篇3:

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进行研究,指出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

一、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面对就业压力,就业思想准备比较充分

大多数医学院校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状况不好,考虑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就业观念更加务实、稳定与理性化;毕业生迫于就业市场的压力,考虑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情况,许多学生在大学时期开始考虑个人职业发展问题,选择继续深造,参加技能培训班、参加资格考试等,积极从医疗事业单位、科研单位、报考公务员、自谋职业等多种行业领域进行就业选择,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意识加强,普遍对薪酬期望较高,更愿意选择大中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就业。

2.就业普遍存在等待现象

大多数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等待的心理,希望能够找到对口的、适合自己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较大、薪资水平高的职业及岗位,个人对就业的期望较高,没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宁愿等到有合适的单位和满足自己需要的岗位出现,再去选择就业,不能先就业再择业,时有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

3.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期望较高

医学院校毕业生对于就业指导工作期望较高,因此,建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十分必要,就业指导工作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水平,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仍然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

4.就业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二、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

而医学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着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理论不强、缺乏专业性;就业指导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创新性对策性分析及探讨,以便卓有成效的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现在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是90后,有着自我独立的个性,自尊心较强、判断是非能力较弱,对学校、家人、朋友、同学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听惯了鼓励的话语而不能接受批评与教育,利己主义倾向较重,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不惜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

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对策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时代”,创新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高等院校作为学生和社会就业联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必须全力以赴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的、长效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必由之路。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

(1)建立健全、长效的运行机制,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和配套改革政策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指南》、《毕业生就业工作流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规章管理制度。

(2)细化和规范就业指导工作的流程,健全、鼓励和约束机制,保障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毕业生全方位的了解有关政策和法规,更方便的办理就业相关手续。

2.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建立系统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1)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创业政策与求职流程,为学生提供求职、就业准备、创业准备和就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为必修课或必选课,将这两门课程列入医学院校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置相应的学分,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和“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全面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建立系统化、一体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时间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择业、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内容上,建设理论教育、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习、技能提高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机制;形式上,在教学手册中具体设置要求,不仅包含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还增加有各类技能竞赛、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志愿者帮扶等社会实践类活动,发挥学校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桥梁和指引作用,为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提供保证。

3.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卫生机构的持续改革,医学院校应该鼓励毕业生从基层做起,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医学本身,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将就业的重心向下偏移,选择到中小城市、社区乡镇、中西部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医学专业人才的地区就业。面向基层就业指导主要措施有:

(1)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基层就业市场调研工作,开拓基层就业市场,寻找更多的就业资源与信息服务,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根据医学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建立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合作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形式,签订《校院合作实习就业协议》,建设“校院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定期安排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大学生下基层锻炼。

(2)大力推进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实施“面向基层一村一社区一名医学生”计划,为每名研究所和每个本科班级对口一个基层的医疗合作帮扶单位、合作医疗点,按周、月、季度定期输送毕业生到合作单位下岗锻炼。

(3)实施顶岗实习、就业见习、就业培训制度,与基层医疗合作单位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见习培训期一般为3个月,最长不能超过1年,对顶岗实习、见习工作、培训的内容进行及时的确认和跟踪,实时反馈合作医疗单位的需求信息。

(4)实施医学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志愿服务农村计划,安排毕业生到艰苦地区的乡镇以下机构从事医疗、卫生、扶贫、心理健康教育等志愿工作,医学生“进村卫生所、进社区医院、进乡镇卫生院”作为合作单位的专业咨询医生,进行专科疾病的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疾病预防、治疗等宣传活动,增强基层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意识,减少疾病的恐惧感,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和自信心。

4.积极开展就业全程指导和服务,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

(1)进一步完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机构设置,分级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包含有: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办公室、就业负责老师,做到每个环节都能找到就业负责机构和责任人,积极开展就业前、就业中、就业后的全程指导和服务,为毕业生提供集中指导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调查服务、跟踪服务等多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内容。

(2)利用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构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毕业生就业网站、就业公告栏、qq群、微信、短信、Email等形式发布就业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有关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同时,与基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省、市及地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人才招聘、企业咨询机构合作,与社会用人单位沟通,形成医学生毕业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并跟踪毕业生的供需情况。

(3)与人才市场、社会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校友资源、任课教师资源,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定期举办以就业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报告会,加强就业宣传和教育,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5.引入心理教育指导就业,多渠道促进就业

(1)学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就业办公室”、“心理咨询室”或“心理指导机构”等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毕业生就业心理测试及职业倾向测评,为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职业困惑和顾虑提供就业心理指导服务,针对就业情况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承受能力。

(2)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择业情况跟踪调查和分析,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动态和就业倾向;并为积极创业的学生,提供学校就业政策倾斜和实践指导,以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契机,积极推广就业经验和成功做法,培养学生提高创业意识。

四、结论

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目前医学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琦,罗伟生,蒋就喜.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J].工作探讨.2011,(09).

[2]赵丽.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理论研究.2013,(11).

作者:黄永权 叶榕

上一篇: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分析论文下一篇:解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