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档案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戏剧是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戏剧资源非常丰富,当前戏剧种类超过了400个,但因为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很多戏剧尤其是民间戏剧正在消亡,迫切需要加以挽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间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民间档案管理论文 篇1:

如何做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具有永久保存的载体。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文化资源。

千百年来,黔东南苗侗各族人民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以芦笙渲染生命,以木鼓张扬豪情,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貌的历史遗存巧妙地融合成绚丽多姿、神秘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圈,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环境,使苗侗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了独有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近年来,黔东南州重视开展保护、利用工作,确立了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州的发展战略,档案部门也积极开展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工作,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地记录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各种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和多维性。依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规定,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二是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工作随着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而应运而生,可以说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什么经验,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去探索,寻求一条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之路,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黔东南在贵州省公布的9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占了40处,为全省的44%,居全省第一;国家级名录全省40处,黔东南就有19处,占全省的48%,居全国第三。黔东南有这么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那么也就说明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也非常丰富。近两年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刚刚起步,或者说是还处在为申报项目而制作基础性材料阶段,还谈不上进行归档,许多材料还散存在民间,或者个人,或者一些部门,尚未形成一个专门的档案门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具有永久保存的载体。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文化资源。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是维系国家的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护和提供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刻不容缓,加强黔东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更是势在必行。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严格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建立四级档案的分级管理规定。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省、区、市建立了自己的省、市、县级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也应形成分级管理体系,这是有效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措施。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分级管理规定,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分级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县一级的档案管理工作上。

2. 以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契机,认真做好“非遗”档案的收集和征集。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靠口传身教的方式世代流传,大部分没有形成正式的记载,有些已经濒于失传和灭绝。为了挽救这些民族文化遗产,全国人大在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中明确规定:“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保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妥善保管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防止损毁、流散、丢失”。档案部门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发掘、征集和收集工作。

3.按照专门档案管理办法,进行专门化管理。对各种“非遗”项目档案的整理,要按照专门档案构成一般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妥善保存原始草稿、原生态录音、录像、照片、电子文件等资料。结合实际,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归档时间,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健全归档制度,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列为重要档案之一,作为珍贵档案对待,尤其是对于实物档案和一些特殊材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要存放在特藏室,采取特殊技术方法进行保护和保管。

4.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提供利用工作。收集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目的是研究和提供利用,使之为弘扬文化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在研究利用中,要征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公众理解与认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对繁荣民族文化起到很好的作用。档案部门应和文化、民族等有关部门联合协作,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和提供利用开拓广阔的前景。

5.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保护。要针对各种档案材料,因材保护和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演唱的曲目进行录像、录音、记谱工作,并摄制成DVD光盘永久保存。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实物等多方面的档案资料库。为妥善保存和管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登记造册,并对其生活状况、艺术成就等情况建立档案。对于实物档案不便于长期永久保存的,转换成电子档案,并定期检查和复制。

6. 摆正位置,紧密配合文化工作部门,做好现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存和传播。组织档案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科学鉴定,辨别真伪。征得各级政府授权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

(作者单位: 黔东南州档案局馆 凯里市档案局馆 556000)

作者:胡 芸 顾永贵

民间档案管理论文 篇2:

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摘  要:戏剧是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戏剧资源非常丰富,当前戏剧种类超过了400个,但因为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很多戏剧尤其是民间戏剧正在消亡,迫切需要加以挽救。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承担载体的职责,很多民间戏剧之所以能够流传到现在,都是归功于档案的作用。基于此,要更加重视对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和保护,使其永葆生机,为子孙后代留下这宝贵的艺术资源。

关键词:民间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

民间戏剧多是流行于特定的范围、具有悠久的历史的剧种,体现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间审美的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且表现出文化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传统戏剧类的档案类目非常多,其中既包括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也包括音像档案和照片档案等,档案样式丰富多彩。[1]

这些档案成为民间戏剧传承的载体,为抢救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民间戏剧因为受到市场萎缩、受众减少、人才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剧种正在不断地减少,记录民间戏剧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也在不断地减少甚至消亡,所以加强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及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

1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指的是在各种社会形式的活动中,通过载体的形式表现出国家单位、机构以及个人相关非物质文化有价值的记录。[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非常多,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有文学、曲艺、舞蹈、戏剧、医学等多个门类。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两大类,具体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很多地方都有民间特色的剧种。

从客观存在的形式来看,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既有纸质档案、实物档案,也有音频档案和数字档案,还包括从一些古籍中搜集整理的档案。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档案是原生类档案,是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的核心。

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除了原生类的档案外,还包括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报报告、保护计划以及一些辅助的申报材料等,还包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资料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衍生类档案。这类档案比较规范,而且内容非常明确,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容易保存。

2 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管理现状来看,对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归档范围界定不明确。当前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保护的框架并不明确。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剧团内部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规范,没有安排专门负责档案收集、整理和保存的工作人员,更没有安排专门负责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人员;二是地区档案馆并不包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席会议机制下,难以提供专业的指导。

一般来说,当地主管文化工作的部门是主要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档案馆往往被排除在外,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和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可以分为原生类档案和衍生类档案。虽然表面界定得非常明确,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管理人员对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有统一的认识,而是存在理解误区。比如有的档案工作人员认为,艺术档案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有的对原生档案和衍生档案的区别认识不够等等。因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有差别,所以导致在划分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难以界定,对管理造成影响。

2.2 管理的技术设施落后,数字化水平低。档案安全包括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对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来说,很多剧团的条件较差,保护档案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关于戏剧的档案很多都保存在非常简陋的柜子中,根本无法达到所规定的防火、防虫、防霉等要求,所以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安全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有的剧团虽然将档案制成了电子档案,但保管得非常随意,而且缺少备份,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和丢失,档案的安全问題得不到保障。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因为经费、人力等因素的限制,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现状还不乐观。由于很多原生态民间戏剧都出自于经济欠发达、地理位置较偏僻的地方。这些地区因为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更多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数字化水平就更低了,管理效率和效果自然难以提升。

2.3 传承人断层,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相对来说,戏剧流传的范围较窄,受众也是有限的。一些民间戏剧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受众群体也在集体萎缩,导致剧团的生存状况堪忧,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越来越少。在整个戏剧行业,戏剧人才后继乏人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因为传承人急剧减少,戏剧的专业能力必然下降,受众会进一步减少,由此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直到这个剧种消失。

当前国家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进展,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不得不承认,我国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和保护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上存在认识误区,有些偏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还非常落后,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度”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现状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是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重视档案的管理,其未来发展状况堪忧。

3 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路径探索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整合资源、鉴定保管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加以改进。

3.1 系统梳理、整合戏剧档案资源。戏剧档案资源主要来源于剧团、当地档案馆、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等单位。需要对已有的戏剧档案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理,突出自身的资源特色。在系统整理戏剧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主题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根据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需求,提供更为丰富的档案服务。

3.2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鉴定和保管。档案鉴定必须遵从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以判断档案的价值和保存的期限。[3]

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加上当前学界并没有针对这类档案制定统一的标准,所以鉴定的过程就更为复杂。[4]只有在严格的鉴定之后确定其是有价值的档案才会加以收集、整理。

民间戏剧种类繁多,有很多有价值的档案,但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给档案鉴定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对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鉴定除了要参考已有的档案记录之外,还需要衡量档案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记忆和文化方面,而且数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前期把好关。同时,需要根据档案的性质来分类,并要加强对档案存放地方的安全防卫措施,[5]防止出现档案信息泄露、丢失等问题,确保对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管理。

3.3 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保护和管理。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宝贵的资源,但只有成为一种公共资源,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无论是社会组织、机构,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编辑等形式来利用这一公众资源加强研究民间戏剧的艺术内涵和实现跨地域的共享,从而避免民间的剧种消亡。要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充分借鉴新媒体的作用。

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情况来看,已经有很多展览机构实现了对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移动管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业网站的建立和运行就是很好的举措。同时,软件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给民间戏剧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支持。2011年5月,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正式开始投入建设,秦腔、年画、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已经实现了对数字化的样本的采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展览。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机推送戏剧是重要途径。

目前,具体该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保护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仍然是摆在很多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面前的难题。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新媒体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推动民间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稀有剧种要开展抢救性保护。这个过程是持续的,需要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资源,借鉴先进的保护经验,使具备一定条件的民间剧种实现活态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52.

[2]DA/T1-2000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北京:国家档案局,2000.

[3]肖秋惠.档案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76.

[4]陈建,高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回顾与前瞻[J].档案学通讯,2013(5):60.

[5]周耀林,戴旸,程齐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16-151.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来稿日期:2019-12-12)

作者:黄华

民间档案管理论文 篇3:

法治背景下纪检部门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摘 要: 我国推行“依法治档”已有20多年,以往单一的档案行政管理体制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本文在总结分析我国纪检部门档案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相关档案资源管理的立法建设,借鉴国外档案管理方式,提出建立健全以行政执法为主要依据的纪检档案管理模式。

关键词: 档案管理 依法治档 模式创新

一、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法治优于人治,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人治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法治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无疑是逐步走向法治。当今世界,一个现代化文明国家的基本标志、基本特征就是法治,法大于权,法大于人,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自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档案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与社会发展同步,走依法行政之路。

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已有30多年,这期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档案管理这一领域上,我国于1987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下简称《档案法》),在《档案法》颁布实施的这20多年来,我国行政部门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但目前转变不够彻底,效果并不明显,这与档案的依法行政管理目标和要求相差甚远,不适应当前档案管理实践和需要。在当前法治背景下,加快档案法治建设迫在眉睫,档案管理工作只有与时俱进,坚持依法行政,才能避免出现“不作为”、“滥作为”、“错作为”等现象,才符合当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目标和要求,促进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和进步。

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要建设档案依法行政管理模式并加快其进程,转变档案行政管理模式,抛弃过去以业务指导为主、依法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大力扎实推进档案依法行政的建设进程。不仅是档案管理思维、观念的转变,更是一场档案行政管理革命,势必促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和快速进步。

二、我国纪检部门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馆及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就是做好档案工作、发展档案事业。《档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①其中,《档案法实施方法》第三条对以上条文做了具体规定,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档案机构,确定必要的人员编制,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的经费,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工作的开展②。

我国纪检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模式以机关档案室为主,机关档案室是我国档案组织机构中设置最为普遍、大量的基层档案管理机构。为本机关收集、管理档案,作为机关参考决策的依据是我国机关档案室的主要职能。同时,要求档案室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材料,留存国家记忆,将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定期向档案馆移交。

根据我国政府机关开展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机关档案室模式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第一种组织形式是在机关内部设立档案室,有专职档案管理員,有专门办公室和档案库房的机关综合档案室模式;第二种组织形式是机关内只设立档案库房,没有档案行政管理办公室,设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员,由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称为机关档案库房模式;第三种是负有某一行业档案监管职能的专业管理机关设置的组织形式,设有档案保管机构,负责本机关及行业系统内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设有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履行行业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职能,指导和监督行业内档案工作,称为专业档案室模式。

当前我国纪检部门主要以第一种综合档案室模式为主。这一档案管理模式是我国档案管理模式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最为普遍且最基层的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也是机关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作为统一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为机关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但由于其作为机关内部机构,具有内部性和分散性特征,具体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限制和排斥对外利用。在《档案法》相关法规中,规定机关的现行文件经过同级或上级机关批准后,可以对外提供利用。但由于现行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是作为机关内部机构,大部分机关单位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只关心本单位对档案资源的利用和强调档案的保密问题,而忽略来自社会的利用需求,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开放。因此,各机关部门档案的对外开放手续十分繁杂,源于我国对档案保密观念过于固化,对外提供利用往往不能实现。从机关档案室作为机关内部机构角度来看,档案室必然站在本单位立场上,带着机关的自利性,因而对保管的档案信息理所当然采取保密状态,本能限制甚至排斥对外提供利用。由此可见,当前机关档案管理模式仅按照本单位立场设立档案室,并没有严格执行“依法治档”。

二是档案管理部门的行政编制混乱。在历次机构改革中,经常发生各级各地政府为精简机构而压缩档案行政编制的情况。各级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常常被“弱化”甚至被忽略,很多基层的县、市、区根本没有专门进行档案管理的内设机构,或者仅把设立档案管理部门作为其安排一些非专业“老弱病残”家属进入机关部门的虚设部门。档案管理部门成为各级机构的虚设部门,说明各机关部门并没有严格贯彻《档案法》的相关规定。

三是缺乏提升管理水平的动力,难以应对档案管理技术的更新。从档案室内部性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本机构或上级机构服务,从这一角度出发,各部门并不需要投入太多就能完成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积极。从机关档案室的分散性特征来看,随着时代进步,信息技术进步和发展,档案管理手段呈现多样性。要求档案管理设备更新和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管理人员水平相应提高。总之,档案管理需要的人、财、物投入都要不断增加。现有机关档案管理模式要适应时代发展,单依靠机关进行投入,成本过高且动力不足,使机关难以应对技术更新和变化。

四是档案管理执法不严。《档案法》已经实施二十多年了,“依法治档”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促进我国档案事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档案执法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档案法》的尊严,还与“依法治国”、“依法治档”的方针要求不适应,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和事业健康发展。

综上,纪委部门现行档案管理模式出现了种种问题皆因脱离了《档案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做到有法必依,缺乏相应的监督,导致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因此,当前纪委部门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必须从“依法治档”、“依法行政”出发。

三、外国政府档案信息管理的立法建设与发展

国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立法历史悠久。最早在1776年瑞典就信息资源管理颁布了《新闻自由法》和《秘密法》,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本国政府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本文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介绍档案管理的立法建设历程,为我国纪委部门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美国作为信息资源立法最早的国家,建立了一系列信息档案管理法规,系统地生产、保存和有效管理政府档案信息资源。美国的政府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是立法主导的过程,因此,美国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国政府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政府部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美国政府都是利用法律或者政策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命令方式进行。

日本是当前世界上对信息管理很系统的国家,不仅在政府部门,在企业、学术机构和民间,都对档案信息的管理高度重视。日本于1987年颁布了《档案管法》,但早在1968年,日本就开启了档案管理政策的信息化进程,提出了“知识集约型产业机构”的政策,大大促进了日本政府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政府机要文件泄密事件以来,日本民众对政府档案信息的管理越发关注,要求信息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社会舆论压力下,日本政府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于1999年通过了《信息公开法》,这对日本政府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大大促进了日本系统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

通过比较美国和日本的档案信息管理立法,可以发现只有以立法为主导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才是有效合理的。结合我国当前档案管理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坚持以“档案立法”为主导,依法治档的同时根据发展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进而推动政府部门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

四、基于法制背景下纪检部门档案管理改革

(一)坚持“依法治档”的方向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多年,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全面普及法治精神,人们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社会正义得到伸张,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国家各项事业都走上了法治的轨道。作为“依法治国”大方针的延续和实践,在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努力下,现已在档案管理领域建立了较为完备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下,人们对“依法治档”的认识不断深化,执法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坚持“依法治档”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当然,在“依法治档”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不仅需要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要求人们思想认识等主观条件发展和提高,这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依法治档,必须明确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立足国情搞好档案行政管理的建章立制工作。

(二)转变档案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职能

转变和提升档案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政管理职能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模式的核心。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而言,转变职能首先要求档案部门领导转变其管理思想和理念,把档案行政管理思想尽快转变到“依法治档”方向上,这就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把一切行政行为都严格纳入法制化范畴中。具体来说,必须明确档案行政管理目标、任务、职责、内容、程序等,并确认它们都是有法可依的。

当前,我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有: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监督、指导档案工作,依法査处档案违法行为等。其中,监督和指导是《档案法》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两大主要职能。《档案法》中规定的“监督”指档案依法依规行政监督检査,主要解决档案行政相对人的档案工作做不做的问题,要求必须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归档应当保存的档案并确保档案安全等,它的中心是管理“档案事务”,是强制性行政行为;“指导”指档案行政指导,不再是指令性业务指导,主要解决档案行政相对人的档案工作是否会做,做得好不好的问题,它的中心是管理“档案实物”,是非强制性管理行为,通过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认证等办法解决工作好坏问题,实际是解决档案管理工作“点”的问题,起引导示范作用。转变职能要求首先必须清楚档案行政指导的职能,档案行政指导必须坚持合法、准确的原则,进行档案指导管理。

(三)建立行政执法为主、行政指导为辅的行政管理模式

由于以行政执法为主、行政指导为辅的行政管理模式和机制与以前档案行政管理模式有着根本性区别,因此要建立健全这样一种机制和模式,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从思想观念、现有体制机制、职责定位等各个方面做出根本性转变和改革,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行政执法为主、行政指导为辅的行政管理模式和机制方法和思路。

五、结语

随着各地各机关对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模式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档案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当前我国纪检部门的档案模式分析时,本文认为,当前纪检部门现行档案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没有做到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没有严格执行《档案法》的相关规定,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违法不究现象。因此,面对当前现实,要抓住问题根本,建设相应的档案依法行政管理模式,并推进其进程。要求必须转变旧的档案管理模式,将以往以业务指导为主、依法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向以行政执法为主、行政指导为辅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坚持依法治档,明确档案管理目的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转变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职能,推进依法行政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四条规定.

②胡元潮.《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第五讲档案机构及其职责[J].浙江档案,1991(5):42-43.

参考文献:

[1]陈忠海,刘东斌.从政府信息公开看《档案法》的修改[J].档案学研究,2010(3).

[2]陈忠海.依法治档中“治档”应作何理解?——谁来治、治什么、如何治[J].档案管理,2011(4).

[3]陈忠海.档案馆职能和功能定位与建设研究述评[J].档案管理,2010(1).

[4]陈忠海.论我国传统档案立法理念及其更新[J].档案管理,2008(2).

[5]程训方.对档案执法的几点認识[J].档案管理,2011(3).

[6]管先海.刍议档案执法监督的概念及其主体和客体[J].档案天地,2007(2).

[7]刘东斌.论依法行政下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J].档案管理,2011(3).

[8]刘东斌.论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J].档案管理,2011(4).

[9]刘东斌.论档案行政管理的范围[J].档案管理,2011(5).

[10]吴雁平.依法行政与档案服务机制创新[J].档案管理,2003(5).

[11]吴雁平.依法治档研究文献抽样文献综述[J].档案管理,2011(5).

[12]崔丽华.浅析加强机关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J].兰台内外,2009(6).

作者:杨静

上一篇:数学自主学习论文下一篇:国外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