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论文

2022-04-27

摘要: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当中,建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景区建设中建筑大致分为,一种是旅游客人提供旅游服务的建筑,另一种是协调景观的建筑,无论哪一种建筑类型,建筑的设计理念都应有一些原则必须遵循。在设计建筑的时候,要使景观和建筑相互融合,注意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之间的协调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论文 篇1:

消费时代下的水库游憩空间设计探讨

摘要:水库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持的双重价值。在消费时代的今天,建设对环境的介入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水库周围的生态资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鲇鱼山水库规划设计案例的深入解读和挖掘,具体从水库景观建筑设计与控制、结合地形展开景观序列、垂钓功能滨水岸线设计、水地高差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水库入口综合服务区游憩空设计,使之在有效地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对水库游憩空间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库;游憩;建筑;环境;景观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1933年《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运行后,在城市中,游憩空间的设计逐渐得到重视起来。近年来,我国一些水库相继进行了开发,掀起了水库游憩空间的建设热潮。我国水库资源众多,据水利部“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全国现已建成各类水库85108座,然而,在目前得到开发的1000余个水库中,仅100余处是较为著名的水库风景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水库开发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2水库游憩空间探讨

2.1水库游憩空间设计物质构成要素

水库游憩资源是以水库为载体,辅以自然景观,构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集合。它是水库游憩空间的载体,主要由建筑、园林植物、道路、水景构成。

2.1.1 建筑建筑是水库游憩空间主要构成要素,是游憩空间的触发器,容纳着人群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空间需求。建筑应追随功能需求集中布局,切忌遍地开花而干扰整个场地。

2.1.2 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在水库游憩空间中扮演着独具生命色彩的角色,与其他要素配合共同构建开敞、 半开敞、 私密性空间。

2.1.3 道路道路是水库游憩空间的“经脉”,是一种线型的室外休闲空间,引导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体验 “步移景异” 的情趣。人们在多层次的道路景观中行进,被景色所吸引,使得行走成为愉快的休闲活动。

2.1.4.水景 水景是水库景观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水库游憩空间最具活力的空间点。水景设计要在合理开发的原则下极力考虑人们的亲水性。

2.2水库游憩空间设计原则

2.2.1充分挖掘水库自然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规划设计应结合地域特色和水库的区位特征,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在细致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对水库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科学归纳,尤其要重视那些独具水库风貌的资源。

2.2.2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开发和保护关系

规划不允许任何有损自然环境的开发行动,其主要服务设施应该考虑在风景区外围建设。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山就势,体现自然之美。

2.2.3 功能多样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规划尊重自然,并融入现代科技社会的餐饮、酒吧、民俗艺术沙龙、特色商品消费购物等与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相适应的游憩空间。

3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现以鲇鱼山水库入口综合服务区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鲇鱼山水库是一处原生态AAA级景观观赏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2004年,鲇鱼山水库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9年被评为“河南十大最美丽的湖”之一。开发和挖掘鲇鱼山水库的价值和功能,使其成为吸引物,并最终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3.1规划设计总体布局

规划地块位于鲇鱼山水库的入口区,设计充分利用基地自然资源和现状建设情况,形成富有动感的空间形态,其空间元素主要体现为“水库辐射,动态景观,绿景渗透,两核联动”。

规划形成“双核双轴双片区”的功能结构,在充分利用地形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尽量减少土石方量,使各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如图1所示)。

“双核”即休闲娱乐区的入口广场和水库接待入口广场。“双轴”即贯穿南北的风情建筑轴和贯穿东西的特色景观轴。“双片区”即以服务功能为主的东片区和以娱乐休闲功能为主的西片区,东片区的总体结构以竖向中心为纵轴。规划共形成四个功能区:职工居住区、办公区、休闲垂钓区和接待区。

3.2游憩空间设计

游憩空间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基地的地形地貌来营建不同的游憩空间,在设计上保持游憩者和水库在生理、视觉以及心理上的联系,使游憩者能方便、快捷地接触到各种游憩空间。

3.2.1景观建筑设计与控制

水库景区内的游憩建筑除了游憩功能外,还具有景区内部资源之间的过渡功能,在规划时应对水库建筑的密度、形体和高度进行控制,以保持水环境与景观建筑在视觉上有机联系。

水库规划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遵守 “因势、随形、相嵌、得体”的原则。建筑不以高大而著称,而以特色打造空间,与自然协调(图2)。建筑从自然生态中提炼元素,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对接。出于与自然协调的考虑,建筑材料以木质结构为主;建筑色彩选取介于山体绿色和水库水体蓝色的蓝灰色;建筑体量采用低层合院式建筑。

3.2.2结合地形展开景观序列

规划地块西北侧泄洪渠以东,原始自然地势变化较多,形态复杂,规划人员采用错层、跃层、筑台、爬坡、架空等多种设计手法设计建筑群体(图3),建筑依山体而建,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融为了一体,构造出良好的空间形态和景观体系。道路结合绿化展开,展现出不同的景色,使视线走廊层层展开又串联一体。蜿蜒的游览空间使整个景观序列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步行其中的人们在游玩的同时,还欣赏到富有节奏的景观。

3.2.3垂钓功能滨水岸线设计

现状周边存在一些池塘,可以结合渔业发展垂钓。垂钓台利用原有鱼塘的滨水岸线形式适当加以丰富改造形成垂钓区(图4)。这种形式既丰富了水库的产业形式,也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垂钓区的每个垂钓台上接纳一个垂钓者,这样位置较少,一次接待垂钓者不多,可以保护鱼塘鱼苗生长,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4水地高差利用

水库泄水建筑物包括溢流坝、溢洪道、泄洪洞、坝身泄水孔、闸门、水流消能与防冲设施等。水库泄洪时,水流似银河飞瀑,气势磅礴,疑似银河,能让游客体验到强烈震撼感,是一个很具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可充分利用这种水地高差来布置水库的游憩空间(图5),在平均最高水位处布置滨水的步行道和接近水的游憩设施;在靠近洪水位布置的滨水休闲活动地区,并放置不阻挡视线的绿化、非建筑的构筑物(如花架、雕塑等);在水库的下游布置咖啡厅、小餐厅、茶室及酒吧等游憩建筑;利用台阶、坡道等将不同的高差的地面连接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景观,而且也可为水域提供更多的视野范围。

4结语

在生态敏感性极高的水库区,水库周边的游憩空间设计很考究。本文以鲇鱼山水库入口综合服务区规划设计为例,简要剖析了水库入口综合服务区游憩空间的设计要点。笔者认识到:建筑唯有与环境和谐共生,方能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山就势,方能实现水库区游憩空间的独特性、趣味性和地域性。

参考文献:

[1](美)伊恩·论诺克斯·麦克哈格 著,黄经纬 译. 设计结合自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 约翰·O·西蒙兹. 巴里·W·斯塔克著,俞孔坚等 译.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 张丹. 水库旅游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 上海大学旅游管理,2007.

[5] 阳建强 尹超.基于生态优先的绿色规划设计——以厦门湖边水库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5.

[6]吴承照.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7]斯蒂芬L·J 史密斯.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李倩

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论文 篇2: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摘 要: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当中,建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景区建设中建筑大致分为,一种是旅游客人提供旅游服务的建筑,另一种是协调景观的建筑,无论哪一种建筑类型,建筑的设计理念都应有一些原则必须遵循。在设计建筑的时候,要使景观和建筑相互融合,注意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之间的协调性。

关键词: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

旅游景区是天然景观或后期人工建设的景观,都是提供人们游览活动的休闲场所,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都应符合景区的文化背景,符合自然景观环境,遵循这样的建筑原则。虽然建筑类别不同,但是万变当中,旅游景区建筑理念是不变的。下文对建筑类别做出概述性归纳,针对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遵循原则特点提出几点,旅游景区相关建筑设计理念建议。

1 旅游景区相关建筑物分类

作为旅游景区建筑,一般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作为旅游资源的相关建筑。第二,在旅游景区覆盖范围内,为景区游客提供服务的相关建筑。这两类建筑有不同的景观区别,在建设的时候,建设风格也各有不同。

1.1 可作为旅游资源的相关建筑

这类建筑一般按照景区原有的建筑基础之上,利用景区景观特色,建设新的建筑,提供人们观光性旅游资源。可作为旅游资源建筑,一般都是有特殊價值的建筑,有的是按建造时间来划分,分为大致三类,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现代建筑。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景区建筑多半是以陵园陵墓,寺庙,宫殿,王府,类似的带有皇家建筑风格的建筑。近代建筑多半以民居,祠堂,书院,会馆、楼阁、私家园林、民族村寨等;宗教建筑,包括寺、塔、宫、观、庙、庵等;工程建筑,包括古城、城墙、军事遗址、道路、桥梁、水利和搬运工程等;纪念性建筑,包括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纪念塔、碑和碑坊等。此外,一些优秀现代的城市建筑和工程建筑也是旅游开发的资源,可将这些建筑分为:现代城市建筑,主要是城市的摩天大楼、广场、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大学校园建筑、城市公园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等;现代工程建筑,主要包括桥梁、隧道、水利、道路、航空港、卫星发射基地、现代工业园区等。

1.2 旅游景区为提供游客服务的建筑

旅游景区不可缺少提供有可服务的建筑,这些为游客提供服务建筑,多半以盈利性质的提供游客服务的建筑,这些建筑主要是为景区更好的开发,为游客提供更方便的服务项目,当地特产购物,休闲度假,餐饮服务,宾馆住宿等服务项目。例如,在古城附近的旅游景区建筑,多半以民族手工饰品商店为主。天然火山景区附近,都会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游客温泉服务等。而这些旅游景区的建筑,多半缺少景区建筑风格,缺乏文化或天然景观的协调性,对于当地旅游景区建筑理念没有更好的理解。

2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

2.1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合理性

从景区建筑使用的类别上分析,景区建筑从布局就要与人文需要合理配置,满足游客需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在景区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先考虑游人的生活物质条件基本需求,对于景区建设合理化设计,例如,在景区内,设置一些休闲场所,供游人休息娱乐,减少旅游过程中的疲劳,或者在一些较为宽阔的地方,建设一些宾馆,酒店,为游客提供食品用品之类的。这些根据旅游游客的行为规律,设计出不同的旅游景区里,满足游客需要的相关建筑。在设计景观建筑满足人们旅游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应尽量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通过景区内建筑的选址,决定建筑的结构,朝向等建筑需考虑的外界条件,决定景区建筑的空间大小和建筑路线设计等诸多建筑因素。

2.2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对象性

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色背景,地区特点等能与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功能,性质,风格等应该是相互具有对象性的。这种对象性的审美标准,一般来源于游客在生活中,思维上所积累的实际审美经验,这些审美经验对旅游景区建筑是否与景区特点相对呼应,有着评判性的标准,景区建筑的性质功能不同,游客对其心理上审美值是不同的。如景区道路设施,游客无暇关注,而纪念碑这样的建筑,相对精神性审美需求会更高一些。

2.3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和谐性与艺术性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物与景区周围景观相互之间具备和谐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环境方面的和谐性,其次是景观建筑的视觉美感方面的和谐性,也就是说建筑的艺术性,提高视觉美感。

可以说,自然环境,是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中,最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前提,自然环境是不可破坏的天然资源,设计者在设计初期就应考虑,景区建筑介入景区环境,是否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可不可以融入到自然景观环境秩序中。第一,考虑景区建筑地方的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势地貌各地有各地的水土特点,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水土条件,来决定景区建筑的整体规划,让景区整体的自然景观中,可以融合进后期建设的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景观周围的自然景观特点,参考当地人们生活建筑,因为当地人们生活建筑都是当地地域气候条件所影响下,条件进化适应的资源,这些现成的经验条件资源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例如,我国湘西的吊脚楼。不仅适用当地地质特点,还使用当地自然风貌,在景区建设的时候,还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特点,利用传统的地方材料,恢复最初的自然面貌风格。在维系自然景观的同时,为当地的旅游景区建筑视觉美感增添色彩。

建筑选材的时候,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景观特色来为建筑增添质朴气息,例如,在古镇景区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考虑到当地历史文化,在景区建筑外观设计,可以采用琉璃瓦,仿木等,符合当地文化气息的建筑材料。可以尽量考虑当地自然文化底蕴,而不是所有的景区建筑,一定都要采取用现代化建筑中的建设方式。要注意与当地民族特色相互和谐性建设。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艺术性就是建筑景观美学布局,旅游景区建筑,不仅要有实际的使用功能,还要在外观上与旅游景区景色相互协调,完程整个景区的景色布局,让景区建筑具有观赏性,提高景区风景区整体美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建筑所必须遵循的几种特性,将景区的建筑与景观融合到一起,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在景区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上,要考虑到人们的行为习惯,一切建筑都要本着方便游客,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宗旨,重视建筑的协调性,合理性,艺术性,对象性等等方面,更好的提供设计理念的分析因素。

参考文献

[1] 芮田生.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06).

[2] 姜丹.生态美学时期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探讨——以世博会建筑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 陈琨曜.现代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5).

作者简介:杨荣,贵州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助理工程师。

作者:杨荣

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论文 篇3:

地域性文化的旅游景区建筑规划与设计

摘要:旅游景区建筑的规划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系统化很高难度比较多,而且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所以在进行景区建筑设计时就必须要考虑到地域性文化对其建设过程中所带来影响,从景观结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等方面分析其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地域性文化元素在整体上体现出来与景区建筑设计之间如何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整个区域具有较强的协调感,最后得出结论将地域性文化融入到传统古城内旅游形象中去可以使游客更加舒适,提高游客满意度。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景区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一、引言

我国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特征建筑不断出现,人们对旅游产品需求也在日益增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体验异地风情和当地特有文化,而作为地域性建筑中最具代表性且最直接接触游客最多的是景区景观,如何使设计出来得建筑设计与区域环境相协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一方面要满足其功能要求、外观造型以及美学价值,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到它对地区历史人文背景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二、地域性文化概述

(一)地域性文化概念

地域性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而形成的特定产物。它主要表现为人类活动、自然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对人产生影响,地域性文化指的是某一地区或一个国家所特有具有独特特征与内涵并能够反映该地区或者某地特色风貌及风土人情,同时也代表着当地人们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一系列因素共同构成了的区域旅游景观体系,从广义上讲包括了我国各个地区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但狭义层面则仅涵盖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两部分内容,自然风光,由于人们对大自然本身所具备丰富多彩且多样的内涵需求,在旅游景区建筑设计时往往把其作为主要考虑对象进行设计规划。

(二)地域性文化的特点

地域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由内及外、逐步积累和变化过程中产生并最终实现其价值,从历史角度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点是在时间上,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物质生活差异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因此区域间也就呈现出一定程度上地域性特征,第二点是内容丰富多样,因为区域间所拥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各不相同且有相互关联但又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整体,并且地域文化是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景区建筑设计与区域环境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特征,因此在进行景观建设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的是该景点所处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人文历史等因素,其次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及地理状况来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最后是将设计好的设计作品运用于城市形象塑造中去[1]。

(三)地域性文化的内涵

地域性文化是指某一区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和发展出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吸引人眼球并能被大众广泛接受与认同感,它包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部分,其中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各种活动所产生或体现出某种自然现象以及社会关系,而精神方面则表现为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及其他事物进行思想上、情感上等多方面影响的总和就是地域性文化,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种反映形式,并且地域性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概念,其内涵不仅包括了自然和人文环境,还包含着当地的民俗、饮食习惯等,因此在进行旅游规划时需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例如,历史建筑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原则,我国幅员辽阔且人口众多但分布不均匀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这就使得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域性文化特征,而这种特质又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被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区域民族特色和风格[2]。

(四)地域性文化的构成

地域性文化是由各种不同的自然因素、社会历史、经济条件等组成,它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并以特定形式反映在景观中,物质环境,建筑外观和内部材料都会影响到景区建筑风格,如当地气候炎热潮湿且通风良好,交通便利易通畅,周围有大量河流及湖泊分布而形成独特风格,周边基础设施完善齐全而利于游客游玩观赏性强的地域文化氛围等,并且地域性文化是一种复合的概念,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而鲜明、具有一定民族特征与特色,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上,即建筑本身所具备,二是精神上,从视觉角度来说“景观”就是由点及线组成一个空间结构系统,“形”则表现为通过其表面形态来体现出地域文化内涵(如文字图形等表达的内容形象生动、色彩鲜明、造型独特具有一定观赏性等等)。

三、地域性文化在旅游景区建筑规划

(一)地域性文化在旅游景区建筑规划中的价值

地域性建筑是以特定区域为对象,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形成独具个性、丰富多彩而又极具艺术魅力的建筑物,它既体现了历史传统特征与当地特色也展现着时代精神,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其本身所蕴含的独特内涵,例如,我国著名古都有着悠久灿烂文明,有“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之称,还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建造出来许多世界上獨一无二的建筑,并且在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对地域性文化进行充分的考虑,可以使游客更容易融入到整个城市景观当中,从而达到吸引并留住旅客[3]。

(二)地域性文化下旅游景区建筑规划与设计对策

在进行地域性文化下的建筑规划设计时,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习俗等因素充分考虑,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是将地域特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次在建筑外观方面也应该与所在地域有一定差异,最后是对于古建筑和古遗址保护处理问题上不能过于随意或者盲目乱搬现象发生概率较低,并且针对景区建筑的功能分区设计,一方面是要考虑其本身所在区域所处环境,然后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点进行定位,在对景区建筑设计方案时应当适当保留部分单体建筑,比如说,在古建筑区和历史人物类元素间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破坏原有景观风貌,对于空间形态必须具有一定层次感并且能够体现地域性文化的特色建筑要与当地自然景观协调一致,这样才能使游客更加容易亲近大自然。

(三)地域性文化的旅游景区建筑规划原则

地域性文化景观规划是对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以满足旅游者精神上需要,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景区建筑方案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其次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相结合原则,最后就是充分结合地域性特色文化景观设计理念和空间组合形式的运用等因素来体现旅游者审美情趣及行为习惯,并且地域文化是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在对其进行开发时,要注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和谐统一,整体上既不影响整个景观效果又能满足游客欣赏需求,所以在建设中应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功能和空间关系[4]。

(四)地域性文化在旅游景区建筑规划设计要点

旅游景区建筑的整体风格,是由景观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共同决定,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地域性特色,在进行景区建筑设计时应对整个景区内部空间结构和功能做出合理规划,首先是要对各个景点之间以及各区域间交通路线做系统优化,其次是根据不同季节及地区游客需求制定不一样的游览线路方案使其能够满足游客们不同的观赏要求、舒适度与安全感,也是旅游者选择一个景观环境好坏与否重要依据之一,最后是以人为本,地域文化作为自然文化与人文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地域性文化旅游景区建筑规划的设计体系

首先从旅游景区建筑规划的角度出发,需要对地域性文化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景区内部环境、景观设计及周边交通系统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其次是要将当地地域特色融入到整体的建筑设计中去,最后就是在景区建设过程中所使用功能上也应该做到统一化和标准化处理,并且在进行景观空间组织时,要根据其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因素,结合地区特色与历史背景来对景物进行合理地划分,例如,自然风光区可以将其划分为游览区域,民俗风情区可作为观赏风景区内,地域标志性建筑物及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确定,由于旅游景区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游客观光的需求而产生设计理念,因此在建筑外观上要符合当地文化特征和地方特点。

(六)地域性文化在旅游景区建筑规划地域特色

在旅游景区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应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这样既可以体现出当地特色文化又能与现代景观环境相协调,例如,北京故宫、天津长城等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点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群以历史背景而闻名,如“京津关英雄”遗址就是由北京四合院组成并融合了中国传统民居风格建筑元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地域性文化遗产,并且在旅游景區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地域性文化元素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因此要合理利用好当地区域特色,例如陕西境内拥有众多民族风情如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活动等,再加之西安地处中国西北方居多半干旱地区地带且多为季风性气候(比如北方温度高)使得气候较为干燥,又由于西安市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导致其多雨期长而且降水量较少,所以在景区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好地域性文化元素。

四、总结

从整体上来说,景区建筑的设计与规划是为了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从而提高旅游者对于景区文化内涵、环境特色以及当地历史特征等方面需求,本文在深入研究了地域性文化遗产特点和功能定位基础之上提出了“生态优先”理念,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得出,景观结构布局合理科学且符合实际情况,景物间处理方式恰当、空间组织形式恰当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建筑的整体风格设计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建筑造型美观大方。

参考文献

[1]郭爱华.基于鞍山地域文化背景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与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63.

[2]蔡志强.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研究,2014:23-27.

[3]赵柳,刘爱华,高长林.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与文化的传承[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72.

[4]马妮.湖湘文化在常德旅游景区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5:59.

作者:赵鹏

上一篇: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分析论文下一篇:日语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