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保险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中国旅游保险的研究是旅游行业研究的新趋势,目前研究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中国旅游保险发展的过程,梳理了中国旅游保险研究的情况,介绍了中国现有的旅游保险种类。关键词:旅游保险;趋势;保险种类一、中国旅游保险发展概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办理旅游保险业务,主营旅行社责任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旅游保险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旅游保险研究论文 篇1:

国内旅游保险研究(1988—2014年)进展与启示

摘 要:旅游保险是旅游行业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者、旅行社、承保公司具有重要意义。选取1988-2014年27年间以“旅游保险”为主题的文献,对它们的时间进程、研究者地域分布、报刊文章类别进行整理分析。在整理结果的基础上,对已有文献进行主题划分和偏向诊断,最终将相关文献分为经济学偏向、政策制度偏向、利益相关者偏向、概念及其它偏向四种。同时,对四种偏向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文献整理基础。

关键词:1988-2014年;国内;旅游保险;进展与启示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8.076

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步壮大。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带薪休假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亦在成倍增加。然而,在旅游者及旅游企业进行旅游活动不断获益的同时,风险保障问题日渐突出。作为保障和安定旅游活动的强心剂,旅游保险亟待更为全面的发展。本文以1988-2014年国内旅游保险研究进程为时间视域,通过对旅游保险研究文献及其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总结出国内旅游保险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力求为国内旅游保险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背景

我国保险业自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伊始,至今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目前我国共有两种类型的旅游保险。第一种源自198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试行的“旅行社旅客责任险”。该险种作为选定产品于1987年正式被国家旅游局进行推广,但并未列入1985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中,且由于费率问题,一直未受到国内旅行社的重视。

国内第一种强制旅游保险是“旅游意外保险”。1997年,第二版《旅行社管理条例》中首次提出“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并界定了旅游意外保险的定义:“旅行社在组织团队旅游时,为保护旅游者的利益,代旅游者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一旦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按合同约定由承保保险公司向旅游者支付保险金的保险行为”。同年,《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出台,该规定的推出在一定时间内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了旅游者的利益。但久而久之,该险种的弊端也逐漸凸显,纠纷中出现旅游者对旅行社与保险公司的双重赔偿要求,使旅行社权益保护受到考验;另外,其与《保险法》相关内容的冲突亦使其陷窘境。2001年综合各方面意见新出台《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要求旅行社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并界定“旅行社责任保险”是:“旅行社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旅行社在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遭受损害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行为”,同时废止《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并改为“旅行期间的人身意外险由游客自愿投保”。该规定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旅游保险体系,理顺了投保人与被投保人的关系,保障了各方面的利益,确立了“旅行社责任险”的地位,使其成为“旅游意外保险”的合理继承者。2010年,经修改后更为全面、合理的《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出台,标识着“旅行社责任险”走向成熟。2013年《旅游法》分别在第五十六条、第六十一条划定了“责任险”与“意外险”的内容与范围,最终在立法层面上界定了我国两大旅游保险的内涵,在我国旅游保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旅游保险的发展过程从侧面上反映出我国旅游产业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状况,曲折的发展道路也成为相关学者们深入研究的议题。

2 研究进程与分布

国内关于旅游保险的研究与相关险种的发展息息相关。自1985年试行“旅行社旅客责任险”后,1988年,焦承华在《旅游学刊》上发表的“旅游与保险”是我国最早关于旅游保险的学术研究,拉开了旅游保险研究的序幕。

2.1 时间进程

本文以“旅游保险”,“旅游”并“保险”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主题检索了198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相关文献。整理发现27年间,国内共有相关文献188篇,年均11.1篇,文献总数少,研究密度小。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国内旅游保险研究在1988年-1999年间处于起步阶段,这期间仅有极少数研究。这期间也是全国使用“旅游意外保险”的时域,由于该保险与普通意外保险区分度不大,故文献数量较少。而2000年-2010年则为旅游保险研究的鼎盛时期,文献数量实现跨越式发展。该时域内共发表研究2006年发表研究22篇,为27年之最,占研究数量的11.7%。该时域内文献数量的稳健发展得益于2001年根据旅游业实际颁布的“旅行社责任险”。同时,基于新旅游保险品种的推出,学者们对旅游保险业的发展发表了较多观点(详见后文),这也促进该阶段文献数量的增长。在2010年国家旅游局颁布《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至今,关于责任险的学术讨论热度逐渐降低,相关学者开始投入到新旅游保险研究议题之中,文献数量平缓减少,保持在11篇/年左右。

2.2 研究地域分布

本研究对整理出的188篇文献进行归属地分析,整理发现国内共有29个省、直辖市的专家学者对旅游保险进行研究(如图2)。

由图2可知,北京(25篇),上海(19篇),湖北(13篇)为研究旅游保险最多的省域,这与三省(直辖市)在区域甚至全国的经济影响力及“责任险”、“意外险”的试点有关。和北京,上海当地研究归属较为分散的情况相反,湖北省的研究集中于武汉大学(7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篇),湖北经济学院(2篇)三所高校。而内蒙古,河南,青海与重庆四省均只有1篇相关文献,研究较其它省市滞后。除经济原因(内蒙古、青海)外,旅游保险制度的推广及施行迟缓是造成缺乏相关研究的重要原因。

2.3 报刊类型分布

本研究在获取期刊文献数量的同时,对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有关旅游保险主题的已发表报刊新闻稿数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报刊新闻稿总数达到315,大幅度超过期刊总数。其中,以中国保险报為首的保险类报纸刊载新闻57篇,中国旅游报刊载51篇,各种主要日报刊载83篇,其它报纸刊载相关文稿124篇。相关数据基本反映出主流媒体对旅游保险业所持态度,且主要内容以“旅游保险发展”,“旅游保险产业亟待多方参与”,“旅游保险产品的选择”等。基本涵盖了旅游保险发展的主要宏观问题,同时涉及旅游保险产品购买建议等现实需求。

3 研究内容

本研究基于188篇相关文献的内容和主题,经整合后得出以下研究议题(表1),同时根据研究议题的某些共性,总结出4大旅游保险研究议题偏向。

188篇文献中,拥有经济学偏向的有55篇(占总数的29.3%),拥有政策制度偏向的由84篇(占总数的44.7%),拥有利益相关者偏向的有20篇(占总数的10.6%),拥有概念及其它偏向的有29篇(占总数的15.4%)。其中政策制度偏向中的“旅游保险发展”议题占研究内容比重最大,达到31.1%。四个议题偏向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3.1 经济学偏向

该偏向主要涉及三个议题,分别是旅游保险产品,旅游保险市场营销和旅游保险赔偿。1992年,黄克在“意外险”正式颁布两年后,首次提出对该险种赔偿方式与赔偿对象的质疑,并就“多次索赔”、“特殊情况商定”及“身心损失”等实际问题提出建议。伴随旅游事故的发生,旅游保险赔偿的研究逐步细化。李宇青针对旅游交通事故中损害赔偿问题研究了基于“责任险”法律保障是否具有完整性的议题,阐述了旅行社承担清泉损害赔偿责任的或然性问题、共同侵权责任问题等五个旅游交通事故中具有争议的代表性问题。

1994年,裘新宝首次提出旅游保险的业务问题,宏观的为旅游保险业务提出了加强旅游业与保险业的合作、拓展新险种、借鉴国外先进方法、完善法规等四点对策。崔连伟在把握旅游保险市场营销要义的基础上,根据保险公司本身集散、经营风险的性质,研究如何控制旅游保险的风险,并强调信息化建设、中介管理、严肃理赔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步骤。随后,更多学者开始通过经济学理论研究旅游保险市场的经济属性。葛军莲从旅游保险供需均衡的角度,检验了阻碍我国旅游保险业发展的因素,认为供需失衡是造成行业发展不济的核心经济原因。伴随保险市场的开发与深入,旅游保险市场营销单一策略研究已无法满足市场运营的基本需求。具有整体性的旅游保险市场营销策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陈思磊通过SWOT理论,分析了国内年均70亿保费潜力旅游保险市场的优势、劣势、威胁与机会并结合市场营销理论讨论旅游保险的营销策略。

早先关于旅游保险产品种类的研究多见于“旅游意外险”与“旅行社责任险”及旅游保险业发展对策议题的文献内,对其它品种的解答仅限于宏观的开发层面。随着北京申奥成功,有关奥运对旅游保险产品的催生研究开始崭露头角。张玉超等就奥运会所可能促进的旅游保险、节事保险、体育休闲保险等产品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就相应产品开发提出可能性探索。尔后,一些学者在回顾国外有关体育旅游与保险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张玉超等人的早期研究,提出着眼于险种开发、保险宣传、体育部门主导、保险公司等方面的开放体育旅游保险发展框架。在历经一段单一旅游保险产品开发热潮后,学者们逐渐转移到产品的体系化研究中。

3.2 政策制度偏向

在政策制度偏向中,旅游保险发展和旅游保险改革与制度是两项重要议题。最早设计旅游保险发展议题的是郑向敏,他在1995年相关政策制度设置并不完善的背景下,对第一种旅游保险产品“旅游意外险”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并就制约“旅游意外险”发展的因素与问题提出了5点相应对策。随后一段时间,国内旅游保险业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责任险”颁布后,业内对旅游保险发展前景多持乐观态度。但5.7空难发生,再次将旅游保险的发展问题推向风口浪尖。旅游保险施行后发展虽快,奈何起步晚、低参与率与参保收入、旅行社与保险公司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制约了其发展进程。随后,大量立足于各种制约影响因素,探索发展我国旅游保险业观点的研究相继出现。

关于“旅行社责任险”的探究是有关旅游保险改革与制度研究的最早议题。林刚在该险种颁布初期即进行探究,除对“意外险”与“责任险”进行对比区分外,他还对“责任险”办理和责任认定的注意事项进行罗列,并认为该险种的推出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进步意义。钱亚妍等参考了欧美、台湾地区的旅行社责任险制度的优点,对我国“责任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并在旅游保险立法、保监会参与、新险种出台三个方面提出我国旅游保险的发展建议。郑晶立足于原有文献研究,客观评述了两种主要保险制度的立法缺陷,质疑了现有制度中强制性和多方协管效率低下问题,认为整个旅游保险立法体系的生态合理性需要斟酌后才能公之于众,服务于民。在旅游保险改革问题上,历新建与魏小安认为“投保少、险种少、理赔少、救援少”等问题是现有旅游保险的顽疾,应从培育需求、建立规制、完善体系等方面着手,并创新设计新的经营模式,改革现有旅游保险制度。该观点也成为后期旅游保险政策制度变迁研究的主题。

3.3 利益相关者偏向

利益相关者是任何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群体或个人,或者是在这一过程中遭受其影响的群体或个人。旅游保险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游客,旅行社及承保公司三者。华明对游客旅游权益中的保险和服务质量合同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只有在明确合同与保险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游客权益。邓小艳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旅游意外险”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旅行社、旅游者、保险公司三个主要相关者和其它受益人、旅游协会与其它仲裁机构、其它旅游经营企业三个次要相关者在“意外险”中的相互关系和良性互动对策建议。万苏春选择极富争议的利益相关者—旅游保险代理人为研究对象,论述其概念、资格获评、权利与义务和业务范围等内容,力图令相关从业者的生存环境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王业娜基于前者有关保险代理人研究,结合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与委托-代理理论演算出旅游保险代理人的发展策略与制度构建框架,成为首个全面研究旅游保险利益相关者的文献。

3.4 概念就其它偏向

该偏向文献主要就旅游保险的定义、内涵、保险与旅游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议题。吴军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探索了我国旅游保险的法律问题,他认为尽管有“责任险”和“意外险”等险种保护旅游者权益,但复杂的实际情况下仍有许多法律关系不能完全以这两种制度调和纠纷,需要有更为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赵栋栋选取历史上旅游保险发展进程与当代中国相仿的英国为研究对象,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费率收取、宣传力度和政府监管五个方面阐述了其发展现状,为中国旅游保险业发展提供给理论参考。居民旅游保险购买意愿、公民旅游权保险保障机制等文献是该偏向中较具特色的研究。

4 结论与启示

纵观旅游保险研究发展的时间进程、研究地域分布及报刊刊载统计现状,可以发现旅游保险虽然历经近30年的发展,但无论在社会、行业、学术界中受到的关注度处于普通甚至较低水平。这与旅游保险保障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现实不符。近几年来,旅游保险业逐步迈向规制化、法律化,产品内容与费率越发合理。在研究内容上,经济学、政策制度、利益相关者及概念定义偏向是旅游保险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经济学偏向与政策制度偏向文献数量较多,较为热门。

综合旅游保险的研究进展,本研究认为应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第一,加强对旅游保险利益相关者及其它相关议题的研究。当前研究以宏观发展与经济效应分析为主,忽略了旅游保险主客体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它课题,不利于旅游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加大对游客、旅行社、承保商的满意度感知调查力度。满意度是旅游保險利益相关者间关系和谐程度的试金石,关系着旅游保险业的经济效益和制度施行。由于目前未有涉及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研究的相关文献,无法以实证研究的客观结果提出高效建议。第三,活跃旅游保险制度思维,创造新兴产品。纵观国内研究,每年以旅游保险发展、营销研究为题的不计其数,但最终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屈指可数。在研究过程中,应以旅游保险业现实为基础,灵活运用市场营销与管理理论,创造因地制宜的旅游保险产品。同时反向为经营者和研究者提供成功、可靠、高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向敏.中国旅王文霞游保险发展探索[J].中国保险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5,3(40):32-35.

[2]国家旅游局.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二版)[Z].1997.

[3]国家旅游局.“旅行社责任保险”成为我国旅游保险的强制险种[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14-37-7-9132.html,2002.

[4]国家旅游局.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Z].1997.

[5]国家旅游局.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Z].2001.

[6]国家旅游局.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Z].20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Z].2013.

[8]焦承华.旅游与保险[J].旅游学刊,1988,3(2):36-40.

[9]祁正涛,唐玮.论发展旅游保险业[J].保险研究论坛,2002,(1):27-28.

[10]黄克.略论海外游客旅游意外保险之赔偿[J].旅游学刊,1992,7(5):29-32.

[11]李宇青.旅游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及履行社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12]裘新宝.发展旅游保险业务之思考[J].上海保险,1994,(10):32-34.

[13]崔连伟.论旅游保险的风险控制[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95(4):20-21.

[14]葛军莲.关于我国旅游保险供需均衡的经济学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06,17(1):77-81.

[15]陈思磊.旅游保险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08,(18):196-197.

[16]张玉超,郭春阳.我国奥运保险发展前景展望[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1):14-17.

[17]徐广海.我国体育旅游中保险问题的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4):106-109.

[18]张明科.关于我国体育旅游保险问题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6,27(6):46-48.

[19]刘跃华,颜秉玲.关于我国推行体育旅游保险的几点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2):85-87.

[20]毛维.建立健全我国旅游保险产品体系[J].中国保险,2007,(3):52.

[21]任宝.旅游保险前景看好[J].中国保险,2001,(10):22.

[22]许洁,马春玲.从”5.7空难”反思我国旅游保险业[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4):52-55.

[23]崔连伟.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保险业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3,18(1):31-34.

[24]樊志勇.我国旅游保险业务发展现状研究[J].商业研究,2004,287(3):148-150.

[25]刘春济,高静.我国旅游保险业发展探析[J].旅游学刊,2006,21(1):81-86.

[26]朱劲松.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旅游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1):38-41.

[27]柴寿升,龙春凤,鲍华.中国旅游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策略[J].社会科学家,2012,177(1):74-76.

[28]林刚.旅行社责任保险初探[J].旅游科学,2001,(4):28-32.

[29]钱亚研,胡宇橙.我国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6,21(9):15-19.

[30]郑晶.我国旅游强制保险立法评述[J].旅游学刊,2007,22(4):84-87.

[31]历新建,魏小安.中国旅游保险的改革与创新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58(4):32-37.

[32]田华.我国旅游保险制度变迁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4.

[33]Freeman R.E. Strategic Management: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1984.

[34]华明.旅游者在随团旅游中的合法权益[J].旅游,1997,(10):38.

[35]邓小艳.利益主体理论在旅游意外保险领域中的应用与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4,110(6):107-110.

[36]万苏春.旅游保险代理人——来自香港的启示[D].南昌:南昌大学,2010.

[37]王业娜.中国旅游保险经纪人制度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

[38]吴军.我国旅行社责任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39]赵栋栋.英国旅游保险业发展概况与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2):255-258.

[40]蒋莉琴.长沙市居民旅游保险购买意愿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1]孔令学.旅游权内涵解析及其保险保障机制探讨[J].旅游学刊,2013,28(7):41-47.

作者:陈琛 袁箐

旅游保险研究论文 篇2:

中国旅游保险发展进程研究

摘要:中国旅游保险的研究是旅游行业研究的新趋势,目前研究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中国旅游保险发展的过程,梳理了中国旅游保险研究的情况,介绍了中国现有的旅游保险种类。

关键词:旅游保险;趋势;保险种类

一、中国旅游保险发展概述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办理旅游保险业务,主营旅行社责任险。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一次把旅游保险列入旅行社管理范畴内;1997年颁布的《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旅游意外险为强制保险;1999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在国内推出《旅游意外保险》,随后其他保险企业纷纷效仿,旅游保险逐渐形成规模。2001年国家旅游局颁布《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指出,从事旅游业务的所有旅行社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原强制性的旅游意外保险改由游客自愿购买(赵栋栋,2007)。2010年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特别提出涉及到旅游保险的内容,提出旅游保险的发展目标:“旅游保险产品相对完备,旅游保险服务规范到位,“旅保合作”机制相对完善,旅游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显著增强,游客和旅游经营者投保积极性普遍提高,旅游保险覆盖面明显扩大,各类投保率明显上升。”201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61条和97条在法律的层面上就旅行社的保险义务作出规定,其中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义务性设定为一项强制性的行为义务。

二、中国旅游保险研究情况

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文献名检索中搜索含有“旅游保险”的期刊,从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止共有记录104条。上述期刊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了我国旅游保险发展现状、问题、意义、原因、趋势及策略,中国旅游保险的旅游产品、营销策略、法律问题、改革创新等等。在搜索结果中并含“散客”后,仅有1篇相关文献。在搜索结果中并含“营销”后,有4篇相关文献。

作者:张琦

旅游保险研究论文 篇3:

旅游保险发展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外出旅行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普遍选择。“十一”、“五一”和春节假期,国内甚至国外都会掀起一股旅游热潮。虽然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旅游保险行业发展速度却严重滞后。

【关键词】旅游保险 必要性 制约因素 发展路径

一、旅游保险发展的必要性

所谓旅游保险,是指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保险公司投保,按不同标准缴纳保险费并与保险公司订立旅游保险契约,使旅游者、旅游企业在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行游览中遇到的各种意外事故、危险时得到经济补偿。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遇风险在逐步增加,旅游保险行业体系建设滞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游客和旅行社对旅游保险的需求愈发强烈。虽然中国的旅游保险业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速度仍然较慢,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的旅游保险行业体系,是一项紧迫任务。旅游保险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旅客保险意识淡薄、对旅游保险的认知程度不高,保险公司和旅行社对旅游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旅游保险产品不够完备、投保渠道狭窄、保险公司服务不到位、旅游保险的行政监管较弱等原因。

二、制约旅游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游客保险意识淡薄,对旅游保险的认知程度不高

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保险起步比较晚,相关旅游部门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游客对旅游保险保险产品的认识不足。旅游保险具有短期性的特点,往往只有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很多游客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意外,而且对风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清楚。有的游客虽然意识到旅游风险的存在,但是不知道怎样去规避风险。风险意识的薄弱必然导致投保意识的淡漠。

(二)保险公司和旅行社对旅游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旅游保险一般保险期限比较短,保费比较低,而保险金额比较高。保险公司承保的期限比较长的寿险产品的保费是旅游保险保费的数倍,差距比较悬殊,导致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的承保积极性不大。

旅游局于2001年9月颁布了《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强制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很多旅行社把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看成是一种成本负担。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一般会选择保险费比较低的险种,而不重视旅行社保险的保障范围。同时游客认为旅行社都会为其投保旅行社责任险,也会降低旅客对旅游意外保险投保的积极性。

(三)旅游保险产品不够完备

旅游保险产品单一、覆盖范围较小、产品类型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多为团体险,游客选择余地小。旅游保险产品缺乏细分和个性化,无法满足游客多种选择和客观需求。对于许多高风险的项目,保险公司一般都设置为除外条款,而这些高风险正是客户急需转移的风险,这就大大降低了游客投保旅游保险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旅游保险投保渠道狭窄

目前,我国旅游保险的主要投保渠道有旅行社代理、机票销售点代售、网上投保三种形式。很多游客出游选择自助游,这些客户希望能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和交流,但是到保险公司去购买保险费时费力,而且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不够重视。营销渠道与游客购买意愿不相符,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投保旅游保险的热情。

网络销售作为一种新型的投保手段,有其操作的便捷性,受到广大年轻游客的喜爱,网络营销取得较快的发展。由于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成熟和有些游客对网络投保的不信任,同时很多老年游客对于网络工具操作不熟练,严重制约了旅游保险网络营销的发展,从而严重阻碍了旅游保险的发展。

(五)保险公司服务不到位

目前,国内旅游保险服务质量普遍较差。由于旅游保险保费比较低,而成本较高,保险公司对于旅游保险的服务质量普遍不够重视。一些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客户资源,竞相压价,从而导致游客理赔是困难重重。然而国内销售代理商普遍经营不规范,旅游紧急救援体系严重落后,旅游保险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旅游保险宣传不到位、投保程序繁琐、理赔不及时等各种因素更是大大降低了游客购买旅游保险的积极性。一些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客户资源,竞相压价,也是导致理赔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旅游保险的行政监管较弱

旅游保险涉及到人身、财产等多个方面,属于一项综合性险种。然而,现行《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同时经营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不利于保险公司开发综合全面的旅游保险新险种,阻碍了旅游保险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在理赔服务和费率厘定方面也存在严重缺陷,都极大的降低了游客购买旅游保险的热情。旅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合作不够密切,在旅游保险的监管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数据信息不对称,对旅游保险的立法缺少重要的数据依据。

三、旅游保险发展路径及对策

目前,我们的旅游保险市场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促进旅游保险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各部门、消费者、旅行社、保险公司都应该积极配合,完善旅游保险经营体系。

(一)增强游客对旅游保险的意识

保险公司应制定长期的战略来规划规范旅游保险宣传活动。旅行社和保险公司应该应用媒体、网络等形式对旅游保险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多方面、多层次的向游客普及旅游保险知识,让游客充分认识到外出旅行的危险性和旅游保险的重要性,增强游客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提高游客的保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扩大游客的旅游保险有效需求。

(二)提高保险公司和旅行社对旅游保险的积极性

政府对于旅游保险方面亏损的保险公司,应当给予适当的补贴,来提高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的积极性和风险管理水平。而保险公司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采取合适的激励机制来调动旅行保险代理商的代销积极性,促进其规范经营。旅游保险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可以使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商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融洽持久。

(三)创新旅游保险产品

为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和多种选择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大力开发新兴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旅游保险产品进行个性化组合,游客在出行时,可根据自身的保费承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行选择。最大限度的丰富旅游保险产品来满足游客和旅行社的对保险产品的多样化的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四)拓宽旅游保险投保渠道

创新旅游保险投保渠道,可以将电子商务等现代化销售手段应用到旅游保险销售领域。保险公司可以开通电话投保热线,开发手机支付旅游保险功能,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购买旅游保险的效率,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投保的服务。保险公司还可以推出自带旅游保险,来拓宽旅游保险的销售渠道,增加旅游保险的销售份额。

(五)提高旅游保险的服务水平

保险公司应该提高核损、定损和理赔的及时性。应该加强国内保险公司、国内与国外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加旅游保险理赔网点,实现快速核损、定损,及时理赔。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旅游保险专项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在面临巨额旅游保险索赔时,保障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发展旅游再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可以将自身承担的风险及时转移出去,保障理赔服务的正常进行。保险公司可以加强与紧急救援系统的合作,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可以使游客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援和帮助增强客户对旅游保险的信心。同时应该增加国际救援服务,随着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可以使游客在环境相对陌生的国外,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得到救援。

(六)加强旅游保险的行政监管力度

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合作,创新旅游保险产品,开发多种旅游保险产品来满足游客的需要。加快制定旅游法的进度,旅游保险的健康发展需要旅游法来保驾护航,为其权利义务关系,提供明确的法律基础。同时加强旅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合作,为旅游保险的立法提供明确的数据来源。严格规范旅游保险市场竞争行为,坚决杜绝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确保旅游保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春娟.中国旅游保险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2]王宇航.从游客角度看旅游保险发展的制约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8):213.

[3]刘春济,高静.我国旅游保险业发展探析[J].旅游学刊,2006,(1):81-86.

[4]赵栋栋,李平.中国旅游保险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7,(3):18-23

[5]柴寿升,龙春凤,鲍华.中国旅游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策略[J].社会科学家,2012,(1):74-90.

[6]吴军.我国旅行社责任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中国政法大学,2006.

[7]吴青兰.《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的弊端及完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25-128.

作者简介:魏晓蒙(1988-),女,汉族,河北沧州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经济学。

作者:魏晓蒙

上一篇:早期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学校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