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竞争环境日趋复杂,金融集团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建立科学的全面风险测度及防范机制,是现代金融集团风险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1:

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单一的风险管理方式无法应对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集成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集成风险管理的风险相关性,风险集成技术的研究,并构建了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管理模型,最后指出了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管理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集成风险管理;相关性;集成技术

一、引言

198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单一、局部的风险管理方式为主。19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面临两个现实情境:一个是金融业朝着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另一个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和复杂化。新巴塞尔协议中明确提出商业银行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并指出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风险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混业经营是21世纪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银行开始全面经营借贷、证券、保险等业务。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结束了美国金融业近70年分业经营的历史。随着2002年底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挂牌经营,国内也开始出现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下的银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于不同金融机构的组合而会产生新的风险类型,单一的风险管理模式无法应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集成风险管理越来越为从业人员所重视。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难点在于风险的相关性度量和风险集成技术,很多学者都意识到风险之间存在相关,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统一的度量不同风险之间相关的方法,本文结合已有的文献归纳了应用概率统计和影响图的方法来度量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应用Copula和多维极值模型集成风险,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构建了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和流程,考虑到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实背景,同时还对这个框架作了拓展。

二、风险多样性和相关性

文献全面阐述了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风险识别,1988年巴塞尔协议中表述的银行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1996年把市场风险包括了进来,2004年又加入了操作风险。金融全球化既是一个金融活动超越民族国家的过程,也是一个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的过程,风险的多样性和相关性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特征。

从商业银行经营的过程来看,市场风险会直接影响信用风险,商业银行资产因为市场风险而遭受损失会使得银行的信用受损,严重时会导致挤兑事件,而挤兑事件的发生就会增加银行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联动效应是很明显的。刘小莉以不同时期国家投机级债务人的指数值为回归变量,以特定国家宏观经济指标为自变量来构造多因素宏观计量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度量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商业周期的不同阶段,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显著。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很大。谢云山使用票面利率和持有期分别代表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引用中国的数据和美国的数据做了实证,实证表明两者呈负相关性。Xeni K通过对挪威商业银行的数据做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个不同风险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其中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关系数为0.30,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相关系数为0.13,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4。为了度量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实现对风险的集成和约减,实现经济资本配置的最优化,Embrechts 系统地研究了度量不同风险相关性的方法。基本原理在于设定银行的风险(损失)是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的,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系数来度量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Copula 函数和多维极值模型在集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opula函数需要知道每种风险的分布函数,再应用已知的Copula连接函数,求出总风险的分布函数,再找出一定置信度下的分位点,求出总风险VaR的值。而多维极值模型直接对各种风险的尾部建模,允许不知道各种风险的分布函数,可以直接利用多维极值分布函数的分位点来求出VaR的值,但多维极值模型对尾部数据的要求更加严格,阈值的选择也非常关键。Copula函数应用于金融分析已有一段时间,多维极值模型在国内主要应用于水利工程,两个模型应用于集成风险管理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获取材料,明确目标,完善模型,提出可行的方案。具体到商业银行,就是先要从交易数据中获取风险信息,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及其相关性,实现风险集成。再把计算机的合成信息传达到部门和总部的风险管理人员,以利于风险管理人员作出最佳决策。

四、集成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确定了商业银行风险定量分析的模型,再结合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就可以构建商业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管理模型。

在该框架中,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管理的流程为先收集交易数据,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储存和风险的识别,同时寻求出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接下来,度量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应用风险集成技术得到商业银行的总风险,进而测算出银行的经济资本并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最后一步,寻求适当的投资组合来对冲银行面临的风险,实现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最大程度的规避。

对于实施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我们依照集成风险管理的原理,构建了混业经营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集成风险管理框架。

在该集成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中,风险管理的对象是混业经营下的金融控股公司,此时,我们需要从总体上界定公司能承受的风险和已经面临的风险类型,设定风险管理目标。跟上图不同的是,此时我们不但要度量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我们还需要考虑不同部门,不同公司之间的风险联动关系,上文中提到的影响图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随着风险种类的增加,不同风险之间的权重对于整个风险的集成也非常重要。风险集成之后我们还可以实施风险敏感度分析。

集成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商业银行用来对冲风险的经济资本的测算是先分别计算出各种风险,然后再加总。这种计量方法虽然实现了银行经营的稳健性,但是却增加了银行的资本成本,很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都意识到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经济资本可以通过风险缩减下调。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方法,没有实现对风险的集成和经济资本的最优持有。

五、结束语

商业集成风险管理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风险度量,风险相关和风险集成。其中风险相关性研究是难点,虽然本文中列举了度量不同风险之间相关性的方法,但是,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同时,集成风险模型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相关性度量模型还是集成模型,模型的设定错误将会直接影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计量,实证表明,对模型的随机化处理可以减少模型的设定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集成风险管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易宪容,黄少军.现代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354-362

[2]Basell2—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solution. http: //www.bim.edu/pdf/Aspeak/Intergrated%20Risk%20Management.pdf

[3]孙蓉,彭雪梅,胡秋明等.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战略研究——基于混业经营的视角[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Dongsae Cho, 1983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 (下转第60页) (上接第52页)Worker’s Compensation Loss Exposure Case Study[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50 (2):281-300

[5]Stoll,Scott. 1996 why risk management must be integrated [J] American Banker,161(152),p18

[6]Miller, Kent D.1998 economic exposure and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 (5) :497-515

[7]JoshuaV.Rosenberg. Til Schuermann. A general approach to integrated iskmanagement with skewed,fat-tailed risk[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Mar 2006,79 (3),569-614,46

[8]华小宁 整合进行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路线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136

[9]李扬. 金融全球化问题研究[J]. 国际金融研究,2002;(7):8-14.

[10]刘小莉 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关性的度量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6;(7):17-20

[11]谢云山 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J].国际金融研究, 2004;(10):52-60

[12]Xeni K Dimakos and Kjersti Aas. Integrated risk modeling [J],Statistical Modelling 2004;4:265-277

(责任编辑:昝剑飞)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吴庆晓 刘海龙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2:

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研究

摘要:随着竞争环境日趋复杂,金融集团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建立科学的全面风险测度及防范机制,是现代金融集团风险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金融集团风险类别与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系、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风险反应体系、风险管理职能体系、风险管理流程体系、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等维度对金融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框架的构建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金融集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一、金融体系变革中的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在金融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抵押债务危机不仅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而且殃及到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并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多年的风险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一个金融集团公司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风险因素复杂多变。金融企业集团不能仅仅从某个部门,某项业务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特点,从贯穿整个金融集团的角度全面来分析和管理风险。

1、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概述。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正式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用以指导全面风险管理的实践活动。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是在董事会的企业战略指导下,始终贯穿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中,用于识别、分析对企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类潜在风险。并将其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要素有八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和监控。ERM要求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都须从以上八个方面出发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来管理风险。内部环境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因素的集合,包括董事会和管理者的品德、素质与能力、经营观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沟通机制等。然后,管理者需要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接下来,企业需要对存在的潜在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区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素。对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企业要从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决定是承担风险以博取收益,还是使用一套完整的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共担风险的措施来应对风险。进而,企业应通过控制活动确保上述的风险对策和措施能够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正确执行并贯穿在整个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形成一套各层组织机构间的信息传导机制和一条跨部门、跨职能的沟通渠道。最后,企业还要通过持续监控保证ERM在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和各个职能部门得以有效执行。

2、巴塞尔体系蕴含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2004年6月公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约束的范围,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监管支柱。已经蕴含了(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推动了金融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新资本协议关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可从全面风险的涵义、微观全面风险管理和宏观全面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来理解。新资本协议将商业银行风险归结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类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就是指由银行不同部门(或客户、产品)与不同风险类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组成的“银行业务X风险矩阵”中涵盖的各种风险。新资本协议的微观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协议规定了如何全面管理“银行业务X风险矩阵”,并对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控制等各环节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资本协议的宏观全面风险管理则是指结合运用三大支柱可以从宏观角度对银行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在金融各行业内,许多金融集团公司越来越希望从整个集团公司的视野来管理风险、合并风险。其动力主要来源于竞争的压力、增加风险回报,部分也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和分配资本。近年来诸如全球化、金融经营业务的扩充和金融交叉产品的增加等趋势出现,使金融集团公司承担了较之以前数倍不同类型的风险。此外,金融公司日益用结构复杂的方式来管理它们的风险。更多的金融集团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不断丰富和深入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践。

二、金融集团风险来源与风险特征

1、金融集团风险来源。

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化经营模式在形成诸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及享有多样化经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风险。金融控股公司内的各企业不但要面对一般金融企业所要面临的由于自身经营而产生的风险,还要面对由复杂的股权关系及集团内企业的相互关联所引起的风险传递及由于不良关联交易所导致的一系列特有风险。金融控股公司组织结构复杂和从事多元化的业务,因此面临的风险纷杂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风险的具体来源可把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为如下三类:

(一)经营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具体业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一个或多个市场的价格,如利率、汇率等的波动性和相关性或其它市场因素水平的变化而导致金融控股公司某一头寸或组合发生损失或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期货风险、期权风险、证券价格风险等。

二是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个人或其它同金融控股公司发生交易活动的经济单位不能按期履约的可能性,其中包括贷款、掉期、期权等以及在结算过程中责任一方违约带来的损失的风险。

三是操作风险。主要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风险。

四是经营战略风险。主要是指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掌握信息不充分、决策水平不高、决策程序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判断失误和经营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金融控股公司可能由于没有保持适当的资产流动性或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而不能按规定的计划支付股利和到期债务,以及由于财务杠杆作用使得子公司盈利变动引起整个集团财务状况变动的风险。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流动性风险,指金融控股公司在头寸不足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售出或被迫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售资产而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金融控股公司的各类子公司所承受的流动性风险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银行和储蓄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最大,其次是人寿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再次是互助和养老基金以及财产保险公司。

二是资本安全风险。资本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赖以从事一切业务的基础,也是金融控股公司应付意外事件的缓冲器。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

其内部资本金的重复计算。资本金的重复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公司拨付子公司资本金:二是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造成股权结构复杂及资本金多次计算。如果控股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或借款等举债方式筹集资金,向下属公司进行权益性投资,而下属公司又向其他子公司投资,将造成整个集团的财务杠杆比率过高,影响整个集团的安全。

2、金融集团风险特征。

(1)金融集团风险的复杂性。在市场并非完全有效的情况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科学的资本结构是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随着金融集团业务拓展,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将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趋势。除了金融集团下属公司的风险暴露外,金融集团本身的集团化特征也将会带来现实的和潜在的管理风险。这种集团化的特征主要包括:①产权关系的复杂化;②财务主体多元化;③财务决策多层次化;④内部交易经常化;⑤子公司缺乏自主性。金融控股公司所具有的以上特征使其在通过利用集团内部结构关系以实现协同效应、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盈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集团管理风险。,

(2)金融集团风险的传染性。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风险传染,也是骨牌效应的表现,是指集团内单个实体的清偿力、流动性或盈利性的危机对整个集团内部的其它实体的影响。风险传染的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集团内部日常关联交易。这种交易可能是明显的,包括贷款和投资等,也有可能是隐含的,如集团内部的担保和转移定价。第二,集团成员破产救助。由于集团内各成员之间财务上有一定联系,当一个集团成员陷入财务困难时,可能由于已有的资金往来而使其它集团成员被迫救助,从而可能引发其它成员的流动性困难,或大幅度地影响后者的业务量。第i,集团成员破产导致整个集团的信誉受损。由于社会公众对集团成员的业务关联情况认知不清,一个成员的经营事故容易导致公众对整个集团的信心危机。第四,由于集团内企业关联交易的存在,控股公司内一个企业经营困难,不仅有可能导致整个集团的严重风险,而且也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波及集团外的其它金融机构,甚至发生银行危机或金融危机。

(3)金融集团风险的集中性。相对于传染性风险,风险集中主要指由于金融控股集团在面临天灾、机器故障等不可抗力引发的危机时遭受严重损失的风险。例如在2002年日本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瑞穗金融集团正式产生后,原合并子公司第一劝业银行、富业银行所经营的两套自动柜员机处理系统,转由瑞穗金融集团的自动柜员机处理系统处理业务。然而4月1日当天瑞穗集团的自动柜员机处理系统发生故障,从而影响到整个瑞穗集团下的巨大的客户群。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合并之前,受影响的仅限于子公司的营业范围。

(4)金融集团风险的不对称性。金融控股公司往往是规模庞大的金融集团,集团结构和内部交易的复杂性使得集团公司上下常常信息沟通不畅。金融控股公司包含各种形式的产权,具有复杂的法人机构、业务活动机构和管理机构。复杂的产权结构和不同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令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开信息与真实情况可能发生较大出入,从而不利于集团经营管理层和监管者及时、准确地掌握集团的会计财务信息,及时评价各子公司和整个集团面临的风险,提高了内部控制和监管的难度。

(5)金融集团风险的冲突性。金融控股公司一般拥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投资基金等不同的业务部门或子公司,由于各种金融业务部门的相关利益主体存在结构性差异,因此上述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导致一定的利益冲突,使其中~方或多方以至于整个集团的经营管理产生风险。这种利益冲突既指集团成员与客户、投资人等外部成员的冲突,也指集团成员之间的冲突。

金融集团所具有的风险特征要求现代金融企业集团必须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来保证和实现金融集团的安全运营。

三、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需要在充分考虑集团公司总部、股份公司总部和各成员公司和其他业务单元的风险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对风险管理体系框架进行整体设计,保持体系要素和体系结构的统一。从COSO的《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巴塞尔体系蕴含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以及国际先进金融企业的实践来看,要建立和有效实施金融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站在整个金融业的高度,以全局视点审视体系建设,不能仅就风险管理而单一论之,重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要得到贯彻落实。金融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金融风险管理目标体系、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风险反应体系、风险管理职能体系、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报告体系、信息系统体系、全面风险管理的后评价与改进体系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风险管理文化与激励建设体系。

1、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系。

金融集团企业的目标可以分为四类: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法性目标,金融集团目标的这种分类可以使金融集团的管理者和董事会注意企业风险管理的不同方面,并与风险管理目标结合起来,形成风险管理导向的目标体系。金融集团企业目标体系的建立必然受到风险文化、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因素的影响,管理部门首先是在评估战略性选择时考虑实体的风险偏好,并根据风险容忍度对选定的战略进行目标设定的调整,根据集团确定的任务或预期,管理者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战略方案,确定相关的子目标并在企业内层层分解和落实’各子目标都应遵循企业的战略方案并与战略方案相联系。金融集团风险管理在企业目标体系制定过程中,要将目标与企业的任务或预期联系在一起,并且使这些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一致,帮助实现目标的结果在可接受的风险容忍水平之内。

2、金融集团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

风险评估可以使金融企业集团了解潜在风险如何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风险评估体系要贯彻组合观的理念,不仅要考虑单个风险的影响,也要把各风险联合起来考虑对总体的影响,不仅要评估中短期的风险,也要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长期角度评估远期会影响企业的风险。风险评估体系的内容包括:收集初始信息,对风险定义归类,建立风险列表;进行风险辨识,通过风险表现分析、风险动因分析、风险相关性分析、风险属性分析得到分析结果;风险分析,从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评价;风险评价报告,绘制风险坐标图,得到评估结果。风险预警体系可以使金融集团提前防范风险,我们可以为具体风险的管理制定单一的或者多级的止损线,当金融集团的风险管理人员预测到风险指标在未来一定时期将要超过设置的数值,则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提前防范风险。

3、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风险反应体系。

金融集团企业风险反应体系的建立要遵循风险组合观的原则,不仅每个业务单元有自己单独的风险

反应策略,而且要站在公司战略目标的高度,考虑各风险组合作用下的风险反应策略,有了各个单位的风险观,企业的高级经理层采取一个组合观,来决定企业的风险观是否适应于与其目标相对应的整个风险偏好。集团管理层决定激励单个经营部门的管理者在目标区域内接受更大的风险,来提高整个金融集团的增长和回报。金融集团的风险反应方案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共担和风险接受。风险反应体系可以制订不同风险反应方案,并在风险容忍度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考虑每个方案如何影响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事项对企业的影响,并设计和执行风险反应方案,使金融集团与下属公司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落在风险容忍度范同之内,同时,针对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重点风险,要单独制订风险反应方案,防止重大风险的发生。

4、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能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是金融集团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保障,组织职能设置是指以风险管理线条搭建的,包括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组织架构以及职责要求的方案。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是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如何制订,最终都要落实管理职责,否则风险管理只是空谈。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承担着风险评估、汇总风险信息、落实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维护更新风险信息库等职责,在风险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集团与下属公司可以通过分别设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组成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把风险落实到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保障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

5、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体系。

风险管理制度流程体系的内容包括: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使其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覆盖,在制度体系上消除风险发生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实施风险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流程规范。并在业务流程中也要有风险监控和预警的功能因素。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对于每一个基本流程又要细化分解为子流程,并对各流程进行持续的改进,以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健康执行。

6、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报告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结果、动态必须以固定报告的形式定期进行传递,集团公司必须建立缜密的风险管理报告体系,报告体系包括全面风险管理报告,风险评估报告,重大风险预警及解决方案报告,内外部审计报告等,同时必须为这些报告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报告内容确定报告的传递路线、频率、制度以及报告使用权限。报告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密切的横向协调和有效的纵向传递为原则,业务单元向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向首席风险官、经营层向董事会等分层次的风险垂直报告体系,构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7、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重要防御系统,也是企业满足监管要求的合规条件,内控体系的建立要以风险为导向,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原则,通过梳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找出关键风险点和控制缺口,明确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中的岗位职责划分:梳理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时效性、可操作性,规避管理活动中的交叉和盲点等,确立内控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监督评价;完善内控环境建设,编写内控监督评价手册、定期出具内控报告,对内控体系进行持续评估改进。

8、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当下ERP平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IT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及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风险沟通的桥梁。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各项功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金融集团的决策者安装了风险雷达,能够让企业做到时时掌握面临的风险状况,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IT治理的框架下,包含风险管理的所有流程,真正成为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智能助手。

9、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

对每一项风险管理要求或模块,完善其后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形成风险管理的“激励相容约束”和执行驱动力,保障各个风险管理模块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保障风险管理模块的优化走向规范化、定期化、制度化。逐步完善风险管理目标的差距分析和反应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银行经营行为和风险敞口的实时监控,找出与预定目标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作出调整,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10、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文化与激励体系。

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应融入到金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金融企业不仅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在内部各个层面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而且应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董事会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总经理负责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日常工作。同时,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并采取多种途经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稳定一致的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可以使风险管理系统的决策组织和执行组织都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完成自身风险控制的职责,并对其他组织的行为起监督和促进作用,从而能使风险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和发展。有效的风险管理激励机制是真正体现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文化的考核办法,考核采用的标准和方法将会对经营和风险管理行为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使员工自觉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I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Framework(draft), 2003.9

[2]Charles W.Smithson. Managing Financial Risk: AGuide to Derivative Products,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Value Maximization, McGraw-Hill, NewYork,1998

[3](英)马克·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4]金文华,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金融,2005,3

[5]唐国储,李选举,新巴塞尔协议的风险新理念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3,1

[6]李国柱,国外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最新进展及启示[J],投资研究,2006,1

(责任编辑:昝剑飞)

作者:汪 洋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3:

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及启示

摘要: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和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启示

1 引言

信用风险的管理是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首要和关键环节,它事关银行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面对金融业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缩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2 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

2.1 相关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同

1863年,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联邦银行法案——《国民银行法》颁布。在随后的近150年里,美国又先后颁布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建立了现在的美联储,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1970年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和1984年的《瑞格尔·尼尔跨州银行和分业效率法》允许商业银行跨州注册等,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美国银行体系——双重银行体系。在双重银行体系下,按照注册地的不同,所有的银行被分为联邦银行和州立银行。其中联邦银行在联邦注册,且必须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参保,然后由隶属于财政部的美国货币监理署审查合格后发放银行业从业特许证,并成为美联储的成员行,由货币监理署、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共同监管;而州立银行可以在银行所在州的银行监管当局注册,但不一定要参加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也不一定要成为美联储的成员行,由州监管当局监管,州监管当局有相当大的自主监管权。

中国的银行业法律主要有《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在这样的法律体系下,中国的银行业采用的是分业监管体系,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从银行、证券和保险角度对商业银行监管;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的执行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同业债券市场上的交易有一定的监管权利。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各省市都设有分局或分支机构,来配合总会或总行的监管要求。

相比美国的双重银行体系,中国的银行体系缺少自由度,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各分支机构是由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和银监局监管,且这些监管分支机构没有很多自主的监管权,受人民银行总行和银监会的集中监管。此外,中国的银行业分业监管体系也不能顺应全球银行业发展的趋势,需要逐渐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

2.2 信用评价体系不同

美国有世界著名的三大评级机构——标普、惠誉和穆迪,它们负责对所有的债券发行人及其发行的债券进行信用评级。评级机构将根据它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财务和非财务状况,对债券发行人的支付能力、支付意愿、抵押物状况和信贷契约限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发布它们的评级前景报告,宣布将在未来对发行人及其发行的债券上调、保持或下调评级。其中,对发行人的支付能力的评价最为重要。评级机构计算发行人的主要财务指标,并与发行人同类企业或机构的各评级的财务指标的中值比较,初步确定发行人的评级。同时,评级机构也要考虑发行人的非财务因素,最终确定合理的评级。

中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如美国完善。虽然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也对借款人在支付能力、支付意愿、抵押物状况和信贷契约限制等方面进行审查,但中国没有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只有三大评级机构在中国的分公司),而且中国的商业银行并不像美国的商业银行那样对借款人发行的债券评级,只对借款人评级。

2.3 参与风险管理的部门以及它们的权力和责任不同

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部客户经理不但要做好贷前调查工作,而且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对调查报告和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核实。除了这两个部门外,从事信用风险管理的部门还包括贷款复核部。贷款复核部是专门负责贷后管理的部门,其职责包括对所有已发放贷款的借款人进行定期的(一般是一个季度)跟踪检查,监控贷款的流向,特别注意借款人在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等方面的风险预警信号,落实还款来源,并确保贷款本息按时收回。

中国商业银行目前从事贷款管理的部门主要有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稽核部,以及贷款的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贷审会。业务部主要负责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交送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审批。风险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对各业务部门提出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查并提出反馈意见,与业务部的主办和协办客户经理一同走访企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核实,然后分析借款人的支付意愿、支付能力、贷款用途和抵押物状况等,撰写审查报告提交给贷审会审批。贷审会由风险总监牵头,由5-10名有多年信贷从业经验的委员组成,他们投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的发放条件。稽核部是负责银行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机构,主要是从会计和法律角度审查文件和凭证的齐备性。中国商业银行没有专门负责的贷后管理的部门,贷后管理工作由上述部门共同负责。

从中美商业银行参与风险管理的部门以及它们的权力和责任比较来看,有两方面不同:一方面,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部信贷员的权力和责任更大,这就要求他们有更多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中国商业银行业务部信贷员经常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信贷员的专业素质还需提高;另一方面,中国的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通常由业务部、风险管理部、稽核部以及贷审会等部门和权力机构共同负责。各业务部门对自己的客户进行定期的贷后检查后,将检查结果交由风险管理部和稽核部审批,最终由贷审会讨论通过并由行长审批。然而,这些部门同时还要对续授信和新授信项目进行贷前调查和贷中审查,在贷后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部门的工作量过大、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的情况,导致他们在对待贷后工作时仅仅敷衍了事。

2.4 利率定价机制不同

利率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反映银行愿意为借款人融资而承担一定的风险所要求的报酬率,也是贷款的价格。美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是市场化的利率,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利率是由可贷资金市场上资金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当资金总供给大于资金总需求时,利率有下降的压力;当资金总需求小于资金总需求时,利率有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利率是在无风险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而风险溢价的高低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或信用等级直接挂钩,信用等级越高的借款人风险溢价越低,借款利率越低。

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是非市场化的,其借款利率是在中央银行规定的相应期限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或下浮一定比例来制定的。相比于美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机制,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更具政策导向性,而且不够灵活。

2.5 风险管理文化不同

在美国,已经产生了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文化,主要体现在美国的消费者所有的历史信用记录都会记入累计的信用评分里。如果借款人的累计信用评分少于一定的数值,就会进入信用较差的“黑名单”,从而影响借款人未来的信用额度。

在中国,成熟的风险管理文化还未形成。虽然中国有信用征信系统,但没有专门的信用评分制度。因此,在信用征信系统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没有其他的途径去了解借款人真正的信用状况。

3 几点启示

3.1 增加各省(市)级监管机构的监管自由度

首先,应保留《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同时,各人民银行省(市)分行和各银监局在遵守上述国家法律的前提下,自主制定本省(市)相关的银行法律法规,增加它们的监管权力;其次,要增进各省(市)的银行业立法和监管机构间的互相交流,不断完善各省(市)的银行法律法规,同时,可以允许各城市商业跨省(市)注册,并遵守当地的银行法律法规;第三,制定《金融控股法》,加快我国银行业综合化发展的进程。

3.2 建立适用的信用评价体系,形成信用管理文化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第一, 保留现有的对借款人在支付能力(包括财务状况和现金流的分析)、支付意愿、抵押物状况和信贷契约限制等方面的审查,并建立信用评分模型,同时按照它们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分配权重来计算企业信用评分,并制定不同行业借款人的信用评级标准,将不同得分按照该标准划分信用等级;第二,借款人所有的历史信用记录及信用评分及等级的变化都必须被记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征信系统。

3.3 设立专门的贷后管理部门

要提高贷后管理的效果,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像美国的商业银行那样,成立专门负责贷后管理的贷款复核部。贷款复核部定期(如每隔三个月)对所有客户的贷后情况(包括资金使用用途、使用数量、短期经营和财务状况以及有无管理层人事变动等)进行详细的跟踪调查,对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对贷款造成风险的情况写成报告,交由贷审会讨论并投票表决,最后由行长签字审批。

3.4 将贷款利率与企业信用评级挂钩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是以央行规定的各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上浮或下浮而确定,市场化程度有限。而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的信用评级挂钩是商业银行增加利率市场化的最佳手段之一,也是提高银行贷款定价自主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对信用评级越高的企业发放贷款,银行需要承受的违约风险越低,在相同期限,相同额度的前提下,银行贷款利率越低。

3.5 完善信用征信系统

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征信系统是银行降低信用风险的必要条件之一。首先,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应当及时将已发放的和已偿还各类贷款和票据的信息上报,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立即将信息准确无误地记入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其次,商业银行和央行的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征信系统的信息,确保无错误和遗漏;第三,加强征信系统的安全性和信息的保密性,除银行的信贷人员和负责系统维护的人,在未授权的情况下,其他人无权进入征信系统。

参考文献:

[1]阎小青.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 2004(07)

[2]朱剑峰,卜素.西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现代商业银行, 2004(09)

[3]李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J].金融经济,2009(02)

[4]王玉芝.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视角(下), 2008(Z1)

[5]Peter S. Rose & Sylvia C. Hudgins. Ban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Service (8th Ed.), PP.141-145, McGraw-Hill/Irwin, March 5, 2004

Comparison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hinese and U.S. Commercial Banks and its Enlightenment

Luo Jun

(Hangzhou Gudun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Consulting L.L.C.,Zhejiang, Hangzhou, 310012)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Comparison;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杭州古顿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作者:罗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