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园林景观论文

2022-04-17

摘要中国拥有丰富灿烂的园林文化,在中国文学史上,学识渊博的中国历代文人也运用他们的智慧之笔,创造出了许多富于情趣的园林景观。这些园林景观不仅吸收了现实园林的建筑经验,还有机融合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园林认知。因此,这些园林景观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建筑史上也独具魅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明清园林景观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清园林景观论文 篇1:

浅谈园林景观对居住功能协调发展的影响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高质量的住房要求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所谓的高质量住房并不是价格高而是在里面居住能更加舒心。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海景房、花园房异常火爆的原因,所以居住配套园林景观就是天作之合。如今的中国已不像是上世紀那样物质匮乏,中国人在有房可住的基础上更想要一种美的享受,而园林景观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受人们喜爱。园林景观这种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结合的艺术居住功能已经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关键词: 园林景观;居住;人文 ;发展;建筑特点

一、园林景观的萌芽与发展

园林景观在我国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化,已经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人对于这种自然美的追求孜孜不倦。不管是小巧精致的古典建筑还是大气磅礴的现代建筑,都加入了园林景观的元素。

1、园林景观与居住在中国的孕育。

中国的园林景观文化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在那个各方面都是十分匮乏的背景下,中国人依然展现出对美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创造环境和改造自然的愿望。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殷、商时期,秦、汉时期又促进了大发展,而魏、晋南北朝为过渡阶段,隋、唐、宋达到全盛,到了明、清则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期。秦始皇时期园林景观开始了它不一样的功能,秦朝依靠国力强大,开始大兴土木,建造了举世闻名的阿房宫和骊山宫。由于等级的巨大差异,这些还只是皇家才能居住生活的特权,平民百姓根本享受不到这样的园林景观。到了两汉时期私家园林开始大量出现,一些名士大夫或以花草树木、或以假山碎石点缀庭院。后来,独立完整的私家园林应运而生,内部亭台楼阁,花草葱郁,极尽奢华!这些和居住联系起来的园林更加人性化,人们也希望更加贴近自然。魏晋南北朝时,在佛学、道学、玄学等综合影响下,人们普遍产生了回归自然,寄情山水的倾向。在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绘画、诗文、音乐也得到全面发展,中国园林有了与诗书画相结合的特点。由于佛教、道教的出现,许多园林依附寺观大量出现,在宗教文化影响下园林景观更多的被赋予了信念,人们将自然景观浓缩进园林中,固化在居住环境里,实则是将现实向虚化仙境的转换。人们将居住寄情于抽象自然,以达到精神的富足,他们风雅自居,更具惬意。

2、中国园林与居住的大繁荣,居住占据主导地位。

历经几百年的战乱后,隋唐时期的园林进行了发展繁荣。和平与统一彻底解放了人们的生产力,并在造园技艺中得到淋漓体现。由于雕塑艺术、绘画水平、文学等的发展,山水画,山水诗已不单单出现在纸张上,园林景观发展成自然的诗画,就像王维写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人更多得品味艺术的灵感。明清时期园林景观被综合运用,名家、名园倍出。由于社会的进步,农家百姓对于园林的认知已不单单停留在表面阶段,他们开始运用熟练的工艺去建造自己的庭院。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尝试运用有限的资源装点庭院。这时的人们已不是简单地去追求华而不实的园林景色,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居住的实用性,以及在与园林景观生活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居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园林景观的自身属性对居住休闲的影响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人类对于美的探索,对于居住环境的探索,越来越具化和情景化。由于西方文化在近代对于中国的入侵,使越来越多的具有中西方文化的特色的园林景观在中国大地出现、发展。

1、园林景观具有特殊性。

由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使其一贯地保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性,并没有因为其他文化的入侵而黯然失色,相反地是愈发熠熠生辉,究其原因则是园林景观在建设的过程中保持了特殊性。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一栋建筑总是作为一个综合体存在,不可能完全独立,园林景观总是以配套个体出现在居住的范畴中,使得建筑看上去不那么单调,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园林景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其一,园林景观有绿化的作用,和居住社区结合使用,让建筑物更加环保节能,有的还能作为天然氧吧。其二,园林景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当人们置身在有山有水的园林中尽情呼吸,屏息深思时一切的嘈杂被隔绝,这是焕然一新的感觉。其三,园林景观除了和居住休戚相关之外,还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代中国背景下,开发商建造出来的商品房以商品的形式卖给顾客,而花园房、海景房的畅销说明人们已不单单满足居住这样简单的需求,顾客需要的是体验和舒适感,因此人们很乐意为自己的生活去投资。其四,现在政府正在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园林景观的建设符合我国的基本政策,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基础上,给世人更白的云、更蓝的天显得十分必要。

2、园林景观的实用性。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变得寸土寸金,建造一座园林景观或其他建筑,实用性是前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出实用的园林景观考验着园林设计师的智慧。正如美国园林之父——奥娒斯特德说“将园林成为公园,真正为社会服务的,具有独立人格,为生活同时也是为事业而创作。”公园作为建筑附属品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现代公园里的假山、流水、亭台水榭等景观品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去处。这些大型公园一般都会以天然湖泊为依托或配以低矮的山峦,如南京的玄武湖公园、杭州的西湖公园。这些公园有个共性就是离居住社区非常近,这也使住户更加愿意在公园里消磨闲散时光。人们以公园为载体,将它作为交流活动、互动娱乐、运动健身的绝佳场所。由于公园的公共特性,而且带有园林景观的美感,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又改善了居住环境,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青睐。

3、园林景观的唯一性。

将园林景观建设与居住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考验着建造者们的智慧,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建造中既要考虑自然的因素,同时又要兼顾人工化,这在城市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在我国,景观园林的地域差异,文化风俗、气候环境的变化造就了形态各色的景观园林。园林景观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将自然美与人工美融合的过程中,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人们看惯了现代感强烈的设计风格,园林设计者希望在园林居住环境中加入自己的理念,他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在园林景观和居住建筑中被大家接受。园林景观建设给住户更多的安静与祥和,自然的成分多一点,人工的痕迹少一点充分发挥自然景观的优势,让更多生活的本源呈现给住户使居住环境更加丰富独特。园林景观的建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的园林景观会出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到那时将被赋予新的涵义!

三、结语

目前,园林景观在居住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已经是一种趋势,人们对居住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园林景观在今后的大发展、大繁荣,将会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感和生活幸福感,这些也考验建筑园林工作者们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公伟,武慧兰.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 [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丁一民.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J].陕西建筑.2005(08).

[3]陈冰晶.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规划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5.

[4]鲁敏.李英杰.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胡映霞.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6]陈伟杰.中国风景园林现状与发展思路浅析[J].现代园艺,2017(5).

作者简介:尚子见(1993—),男,汉,河南周口市人,学历:本科,单位:南昌理工学院,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作者:尚子见 肖玥玥

明清园林景观论文 篇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

摘要 中国拥有丰富灿烂的园林文化,在中国文学史上,学识渊博的中国历代文人也运用他们的智慧之笔,创造出了许多富于情趣的园林景观。这些园林景观不仅吸收了现实园林的建筑经验,还有机融合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园林认知。因此,这些园林景观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建筑史上也独具魅力。本文主要以先秦文学和《红楼梦》中的园林景观为例,全面系统地解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园林景观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代 文学作品 园林景观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不仅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人与自然关系、日常生活环境的理解和认识,还展现了中国园林景观的艺术精华。这些园林景观不仅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生存活动空间,还是作者认知中的人类生存空间,因此,全面解读文学作品中园林景观的建筑理念,对于探究文学作品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还可以管窥作品创作时期的造园手法和建筑原则。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先秦文学作品和《红楼梦》中的园林景观,探析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造园要素和组织规律,并体会相关时期中国文人的造园理念和建筑思想。

一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特点

纵观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园林景观,在总体上具有一种与古典诗文相形相望的意境追求,其主要是通过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多种手法构建营造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委婉含蓄,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空间序列上的循序渐进和视觉效果上的小中见大更为人所称道。

具体而言,可从两个方面来窥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园林景观的特点。其一,以“遮”与“掩”为特征的园林营构。如回廊、幽径、藏景之手法,使景致更显幽深,正所谓“绘楼幔阁,秘室曲房”,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幽曲之要义。清代彭启丰就曾在《春草闲房记》中概括吴中宅院的特点,即“疏筑高深,结构幽邃”。中国园林尚幽,故当它进入文学作品,往往与男女之幽情隐衷相系,成为古代男女相恋约会之背景。其二,以天人合一为追求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在造景上有一大特点就是与自然相仿,即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营构自然之景,以表达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达到与自然合一的诗意化的意境。所以,在古典园林中,凿池开山、栽种花草成为造园的必备程序。同时,还会以自然为参拟,以古典诗词情韵为观照,进行园林的设计。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其实是集建筑、绘画、园艺、诗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而这一特点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当然,古典园林的造景追求并非一蹴而就,其成熟的构思和对造景艺术与天人关系的追求都是经过不断磨砺而形成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先秦时期园林景观有鲜明的神话色彩,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也演变成为供人休息游赏的场所。就建筑风格而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都将环境与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相地合宜”的古典园林建筑原则。此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精巧别致的私家园林,还是辉煌奢华的皇家园林,其色彩都明艳鲜亮,内部以白墙相衬,用淡褐色装修,形成素净明快的色彩格调。下文将就以先秦作品和《红楼梦》中的典型园林景观为例做详细说明。

二 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

先秦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事物大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原始认知,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园林景观提供了最初的摹本。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神话中的园林

神话传说中的园林往往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例如,神话传说中的“悬圃”具有“登之乃灵, 能使风雨”的神奇功能。先秦文学作品中的悬圃往往被安置在昆仑神山的第二层,犹如一个空中花园,在《离骚》《淮南子》《山海经》等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悬圃的描述。除了悬圃,蓬莱仙岛也是先秦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园林景观,蓬莱仙岛常出现在远离陆地,地域广阔的地方,且多有“无风而洪波万丈”的滔天海浪作为与外界隔绝的天堑。这些蓬莱仙境中常有高山流水和繁盛的草木,仙岛上的宫殿也都流光溢彩。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蓬莱仙岛的构建和描述中已经出现了石头、山水植物等后世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

总体而言,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都展现出“万物有灵”的原始思想理念,且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首先,这些园林景观的选址都倾向于比较偏远的地方,悬圃选择建在高山之上,蓬莱仙岛则在海浪汹涌的海岛上,这些地方均与世隔绝,不易被尘世干扰,较为适合人和动植物休养生息。其次,在建筑形式方面,这些神话园林均由宫殿、高台等元素构成。建筑风格庄严肃穆,让读者在惊叹其神奇辉煌之余顿生向往之情。最后,这些神话园林中的植物大多未经修饰,呈现出原始的生长状态,因此,树木多茂密繁盛,其中还有许多具有神奇功能的稀有植物。

2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指隶属于帝王或诸侯的园林景观,其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并逐渐变化和发展。皇家园林在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上多参照神话园林,因此多临水而建,其选址不仅要环境优美,还要物产丰富,以满足日常生活、宗教活动、饲养狩猎、农业生产的需求。先秦重要文学典籍《诗经》中记载周朝祖先公刘就曾选择“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之地修建都城,此地不仅水源丰富,而且地势平坦,利于进行农耕生产。除了参照神话园林的建筑形式,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园林还多采用“囿”与“台”的建筑形式。台的边缘多为斜线和直线形式,这体现了先秦人民对于山岳的崇拜。台多建在环境优美之地,商周时期台多为宗教祭祀之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台演变成为供帝王或诸侯饮酒游赏的场所。在东周时期台的构建要素已经不止是宫殿楼阁,还囊括了天然山水。

先秦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皇家园林总体展现出“图腾崇拜”和“万物有灵”的原始建筑理念,建筑形式和风格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时,这些皇家园林在选址方面多以物产丰富、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为参考依据,植物均具有保佑国家兴盛的象征理念,建筑则要流光溢彩,这些建筑原则显然受到了神话园林的影响。

三 《红楼梦》中的园林景观及造园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地发展演变,至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园林文化已呈现出新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而《红楼梦》作为清代著名文学作品,包含了明清时期典型的园林文化。

1 《红楼梦》中的园林景观

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章节就有多处文字涉及园林景观,贾政等人从“曲径通幽”这一景观开始游览大观园,在潇湘馆、蘅芜苑、沁芳亭等处都有贾宝玉题咏的诗词对联,在蘅芜苑的不远处“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这里就是富丽奢华的正殿,经过正殿“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命诸人为此牌坊题名,一众文人清客的题词都未能合贾政心意,于是,众人示意宝玉拟题,贾宝玉见了这块牌坊却“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一般”其实,这些建筑景观正是他在宁府秦可卿房中睡觉时梦到过的“太虚幻境”。贾府中的大观园可以看做天上太虚幻境的一个缩影,因此,大观园中的园林景观与太虚幻境中的颇为相似。贾府中的大观园是为了迎接皇妃贾元春省亲而建,因此,它虽是贾府的私家园林,但其在建筑质量、工艺、风格、规模等方面都接近了皇家园林的标准。大观园的园林景观主要分为六个部分,贾政等人在经过这处名为“曲径通幽处”的石洞之后,就进入了大观园的第一部分园景区域,这里位于大观园前部,建筑华丽。在这处景区的尽头是一座斜阻的青山,转过此山就到了贾政颇为满意的“稻香村”,在“稻香村”附近的山坡上是大观园的后花园,这里有牡丹亭、荼縻架、芭蕉坞和芍药圃,此处繁花似锦,主要供贾府诸人观赏花卉。沿盘山小道经过这片花圃,再翻过“大主山”,经过一座板桥,便到了蘅芜院,蘅芜院不远处正是“省亲别墅”,这里也是大观园的正殿。过了正殿就进入了后来宝玉所住的怡红院,出了怡红院的后门“便是干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

通过对太虚幻境和大观园园林景观的描述不难发现,其园林艺术吸取了许多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2 《红楼梦》中园林的造园手法

首先,大观园采用了主题造园的手法,其主题即为“天仙宝镜”,这四个字原是正殿玉石牌坊的题词,后贾元春认为太过招摇就更名为“省亲别墅”。站在这块玉石牌坊下,越过院中广阔的大水池,可以尽情观赏水池对岸的各个景区:由“曲径通幽处”导入的花柳繁华;以“稻香村”为主的农田村舍;繁花似锦的大花圃。面对这特色各异的景区,不禁让人恍若身处天上,俯瞰人间一般。曹雪芹将此处定名为“天仙宝镜”实则是要提醒读者,这些富贵繁华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正是这个“天仙宝镜”的主题,使大观园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气氛中,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朦胧感。在这块“宝镜”中可以看到人间众生诸相,这里既有穷困,也有奢华;既有淡泊明志之地,也有富贵奢靡之乡。尽显世间的沧桑和坎坷,让人在感受命运浮沉的同时,不免发出千古兴亡之慨。为园林设置一个思想主题,是文学家曹雪芹对中国园林艺术的一大贡献,园林有了主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依照主题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各个景区的特色要点。

其次,大观园还采用以景区造园的手法,按照大观园的园林景观特色和方位,基本可以划分为:园前区、葬花区、花圃、稻香区和寒塘区。这些景区的建筑风格和意境都与之后入住的人物性格有契合之处。如稻香区为丧夫守寡的李纨所居,葬花区则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居住,寒塘区归身世凄楚、性格冷傲的妙玉所住。曹雪芹将大观园的建筑景观与其主人的性格身世相互映照。例如,果敢决绝的探春所居住的“秋爽斋”,室内陈设每一件都精美珍贵,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大,这一方面体现了探春大度豁达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她系出名门、气质高雅的身世特点。在贾宝玉所居住的怡红院里,建筑装饰锒宝嵌金、流光溢彩,且兼具中西建筑风格,这显然与中国传统建筑装修风格相违背,但却恰恰反映了贾宝玉出生不凡、叛经离道的性格特点。再如,薛宝钗所居住的蘅芜院,它其实是“太虚幻境”中神仙洞府的缩影,是世外高人修身养性的处所。因此,蘅芜院内建筑用材虽规格极高,但建筑外观却朴实无华。进入院内迎面就是一块气派非凡的插天大山石,院中没有种植任何花木,均以香草为饰,表面看来似乎过于简陋,实则不然,古时院内摆放的山石皆以大为贵,蘅芜院中的这块插天山石显然是上等珍品。而香草虽然不似繁花耀眼夺目,但却比花草树木更加名贵。蘅芜院中看似朴素无色的油壁也是由优质木材精制而成,这种木壁需要用上好的桐油反复粉刷,极耗工时。这种建筑装修手法与“自云守拙”的薛宝钗可谓相得益彰。曹雪芹运用多种造园手法将大观园中庭院建筑风格与诸人性格一一照应结合,将读者的阅读目光吸引到人物性格的细节和局部描写上,以其细腻的笔触撩拨读者心绪。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体现的正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天人关系的思考,因此,深入解读文学作品中园林景观的建筑理念、艺术追求,对于探究文学作品的内涵、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林娣:《“蓬莱神话”与中日园林仙境布局》,《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 姚海涛:《文心画境——解读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王小冬,昌吉学院讲师)

作者:王小冬

明清园林景观论文 篇3:

浅析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设计

摘要: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标志,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发展主题。而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的对主题与文化进行设计,对于促进生态可持续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主题与文化对园林景观规划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题与文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剖析了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

关键词:园林景观;主题;文化

1 主题与文化的概念与意义

1.1 主题与文化的基本概念

主题最早是应用在音乐中,成为音乐固有的一种术语,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主题被广泛的应用在文学领域中,主题基本的理念和内涵是:主题可以看成是主体,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主题产生的解释,主题的含义就是公共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解释学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实现创造的最强大动力,所以,针对于我们所了解的主体,需要适当的时间和认知去感受,并且可以根据世界上对主题的解释,来明确实际上所认知的结果。文化是一个较为广发的用语,在任何的领域都能够运用到文化,文化的概念也非常的广泛,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就是指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遗留下来的物质和财富;狭义文化就是指人类的行为习惯。所以,无论是从广义上讲还是狭义上讲,都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灿烂文化和民族历史。

1.2 主题与文化的重要意义

园林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其设计成为让大众耳目一新的景观,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得到历史的肯定,体现出文化的内涵。通常情况下来说,园林景观主要的欣赏价值就在于景观,通过观察来得到欣赏价值和意义,并且通过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来反映园林景观的价值所在。

2 国内外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2.1 国外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历程

日本园林:日本是一个文化气息非常浓郁的国家,具有显著的群島生活的特点,日本对于园林的建设非常的重视,并且无论是那个角落都建造的非常精细,所以在建造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大自然景观的浓郁风情。“栗林园”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园林之一,已经拥有400多年的历史,“栗园林”是日本最大的园林之一,并且凸显出了日本的独特魅力。美国园林: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由于没有任何宗教的约束,使其园林的建造体现出了一些自然、淳朴的文化气息,在美国的这种发展趋势下,形成了美式的园林景观,体现出了一种浪漫的情怀。法国园林:法国是一个特别浪漫的国家,法国园林艺术也延用了这种烂漫的气息,彰显了法国古典文化的内涵,法国被称之为浪漫之都,进而通过园林景观体现出来,法国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则属凡尔赛宫,可以透过凡尔赛宫的整体建设,看到法国的整体浪漫的气息和整体韵味。

2.2 国内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历程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东方园林,我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由于我国的古代园林是随着历史而沉淀进化而成的,所以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历史。从秦汉到魏晋在到唐宋至明清,都体现出了不同运维的园林文化,并且始终在传承和延续着我国历史的发展。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品质,主要采用的手法就是情景交融的方式,让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一种精神文化上的美,象征了品德高尚的情怀。

3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

关于现阶段园林景观规划中的主体与文化设计,通过对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分析,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因地制宜设计理念

对此,要求设计师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弘扬时代精神,而且还要体现地方特色。比如,现代城市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极易使人产生一种疲劳感,因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尤为强烈。千年历史的扬美古镇,是全亚洲最大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该景观的规划来源于刘三姐的故居。骆驼山、象鼻山、蝴蝶泉等景观规划,则是根据当地自然地貌的特点,进行合理加工,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设计

在主题与文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从主要景观与辅助景观相结合,促进整体与部分和谐发展。比如,园林景观通过假山瀑布、小桥流水、亭廊花架等科学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和谐舒适的整体空间,这在城市景观的规划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其中,在园林假山的规划中,要充分地分清主次假山中的山石风格、纹理以及脉络等。山峰的高低起伏、山脚的迁回曲折等,都能够良好地体现假山的特色。享有“堆山叠石”之称的狮子林,则是园林景观中以堆山作为典型的案例。狮子林不仅具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走廊等人文景观,而且还有各种湖山奇石,素有“假山王国”之称。假山的合理规划,成为了狮子林的一大特色。

3.3 中西合壁设计理念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吸取西方园林设计的优秀思想,同时,结合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从而创造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园林景观。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金鸡湖,湖岸上的“圆融”雕塑成为了金鸡湖的一大特色,不仅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标志,而且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象征。城市广场以对称的形式与苏州市核心区域遥相呼应。水巷邻里则彰显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特色。我国传统文化崇尚与自然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西方园林则更多侧重的是一种对称美,讲究规则均衡的布局思想。

4 结语

通过对全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在园林景观规划的进程中,对主题与文化的设计情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此,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借助于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与理念,打造出更加完善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海云.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探究[J]. 现代园艺. 2012(04)

[2] 王华青,马良,吉文丽. 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5)

[3] 陈瑶. 园林景观相关概念的综述[J]. 价值工程. 2010(33)

作者:吴后峰

上一篇:语文语言教学论文下一篇:语文课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