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雕塑论文

2022-04-15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委员大会于2007年12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园林局原副局长刘秀晨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陈兴国先生,第二届雕塑专业委员会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委员约80人参加了会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美术雕塑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美术雕塑论文 篇1:

初中美术雕塑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目的:创造具有实在体积的造型艺术。方法:根据形体、材质、匠心来进行设计。结论:了解到雕塑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

关键词:形体、材质、匠心

美术是个大家庭,它的成员很多,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学生对雕塑的理解能力比较微弱,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材质来制作雕塑,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雕塑的概念剖析

(一)含义

雕塑,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以及敲击、焊接、装配等手段,设计出具有有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1]。形体艺术是雕塑最重要的表现技巧;巧妙地运用材质来设计创意雕塑,不仅增加艺术魅力,又使雕塑独具匠心;优秀的雕塑作品内含丰富,艺术感强。

(二)形体

雕塑的形状与体积,是雕塑艺术最重要、最基础的语言[2]。学生可以使用制作雕塑的材料设计出点、线、面、体、方、圆、尖、钝、软、硬等具象或抽象的各种形体,从而形成重量感、体积感、运动感、概括性等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圆雕、浮雕、透雕。

1.圆雕

完全立体的形状,可以从任何角度观赏的雕塑称为圆雕。

2.浮雕

整个平面上雕出浮凸的雕塑,只能从一个方面上进行欣赏称为浮雕。

3.透雕

区别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单面雕,有的双面雕。

(三)材质

雕塑设计的重要元素便是材质,材质与雕塑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美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准备雕塑材质,雕塑的材质可以是陶泥、废旧的纸张、家门口的泥巴、河边的石头等等。

(四)匠心

匠心表达设计者的心思,表达雕塑的创造构思独特、精巧。优秀的雕塑作品都是匠心独运的,巧妙的构思、突出的个性,往往产生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雕塑的教学实践示范

美术课教学前教师需要重视自己的实践示范,因为示范能做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能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布置课堂作业,提高教学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如何激发学生制作雕塑的兴趣是上课思考的源头,学生们有了兴趣才有制作雕塑的动力,同时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本次的实践活动确定学生制作雕塑的材质只能是废旧的纸张、家门口的泥巴或陶泥等等,雕塑的类型分别是圆雕与浮雕。

(一)纸雕的制作步骤——圆雕

制作工具:废旧的纸、白乳胶、水彩颜料、能装水的工具(水桶)、水、铅笔、橡皮擦、素描纸。

第一步:确定雕塑类型为圆雕并画出草图。

第二步:废旧的纸张撕碎并放在水桶里,加入适当的水将纸弄湿,纸张融化后将水拧干同时加入白乳胶进行搅拌。

第三步:圆雕的形状捏好并进行修改,在纸雕塑外面加入白乳胶进行平磨,能让雕塑光滑,设计完后拿去太阳底下晾干,纸雕塑晾干完后才能上色。

第四步:使用水彩颜料进行上色。

总结:废旧的纸张也能制作雕塑,珍惜废纸,设计出有创意的雕塑。

(二)陶泥的制作步骤——浮雕

第一步:画草图,浮雕主题为建党100周年

第二步:揉泥、让泥粘稠

第三步:将4k纸定为浮雕的大小、

第四步:构图

第五步:定型

第六步:上釉,泥的收缩程度不同,作品做好之后不用弄的特别干,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要进行烧制,此作品放的时间太久,导致太干,一碰就碎。

第七步:烧制,陶瓷窑太小,无法放置4k尺寸大小的浮雕,只能立起来摆放,烧制的陶瓷会如何呢?

第八步:成品

因立起来烤,烤制时间为24小时,温度为1300-1500度左右,不是平放烧制,导致烧制的陶瓷出现变形。

总结:

1:泥的收缩程度不同,一干便容易碎。

2:陶瓷窑太小,浮雕的尺寸 不能太大,雕塑的大小需要结合本市陶瓷窑的大小来制作。

三、学生的实践操作

雕塑的类型要求学生设置为圆雕和浮雕,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来制作,如使用废旧材料来制作圆雕、家门口的泥或者购买陶泥等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内含丰富的作品。

(一)学生设计的圆雕作品

雕塑的造型体现出学生的才华与特色,不同的造型体现出学生不同的性格,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学生设计的浮雕作品

浮雕主题为字体设计,字体分别是战役、牛转乾坤等等,字体主题不限。

四、雕塑设计的探讨

雕塑也称造型艺术,雕塑的风格体现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学生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雕塑風格。组织学生亲手制作雕塑能让学生感受到雕塑的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刘绍荟,美术[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06)

[2]胡福明、孙长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M]光明日报.1978(05)

作者:吴琴妹

美术雕塑论文 篇2: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委员大会纪要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委员大会于2007年12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园林局原副局长刘秀晨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陈兴国先生,第二届雕塑专业委员会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委员约80人参加了会议。委员名单是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换届通讯选举及第二届常务委员会提名的程序确定下来。

本次会议由第二届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尚熹先生主持。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对第二届雕塑专业委员会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修订《雕塑专业委员会实施细则》,选举产生第三届雕塑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包括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委员;讨论并计划第三届雕塑专业委员会工作。

(一)工作总结与评价

会议伊始,陈兴国秘书长对雕塑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认为雕塑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十几个分会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专业委员会。随之,曾成钢副主席和刘秀晨参事先后发表讲话,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曾成钢副主席认为雕塑专业委员会为中国雕塑界做了非常积极的工作,是非常有活力的团队。他特别强调,文化发展需要有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美术,雕塑界的各个团体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推出学术,打造精品。刘秀晨参事则站在雕塑和景观的关系角度强调雕塑发展应当拓展思路,从少量的艺术家生活积淀的创作走入环境,深化、加强风景园林师和雕塑家之间的协作。

第二届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钱绍武先生、第二届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伟民先生分别对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进行了学术总结和工作总结。

钱绍武主任在报告中认为第二届雕塑专业委员会做了很多工作,在具体组织、理论推动、人员培养等方面都对雕塑界有很大推动,其最为突出表现有二。一是推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传承与创新,具体表现在通过中国雕刻艺术节的举办,不仅促使民间美术与学院美术的实践结合,也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传统雕刻家和从生活中提炼创意的学院艺术家,打开了中国雕塑发展的一个新路子。第二是自筹资金,坚持出版发行中国《雕塑》杂志。雕塑专业委员会从来没有崇洋媚外,而是根据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对自己文化的自信,联合民间和学院专家的力量,踏踏实实地以杂志为平台进行雕塑界的理论建构和学术交流。

范伟民常务副主任在报告中回顾了具体工作,其中包括:

1、完成拟定学术目标,举办“中国雕塑论坛”,组织全国雕塑家、理论工作者,汇集各方面的精英力量,分别从“雕塑·教育·创新”“过去·现在·未来”“西部·西部”“传统文化与现代实验”“传承·借鉴·弘扬”“雕刻与建筑”、“时代·艺术·我”“雕塑与生态”“泛·雕塑”为主题,针对雕塑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大家献计献策、统一认识,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2、创立展览品牌,自行主办大型的综合性展览,积极与其他单位合作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专题性展览。大型综合性展览包括两年一度的主题雕塑展,如“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和“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推动雕塑走向市场的学术展览,如“2007泛雕塑艺术展”;全国职业雕塑家联展等。

3、多次举行海外考察和交流,拓宽了国内雕塑从业者的视野和思路,提升其观念,丰富其艺术语言,使得他们对自身有了更为准确的定位。

4、推动雕塑教育比较研究及教学革新,从2004年开始连续出版《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集》,并在2006、2007年举办“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及教学研讨会”。通过展览和会议,直观立体地展现了雕塑教育的前沿教学成果,促进各个院校雕塑教学的交流、比较和学习;推动优秀的毕业生更早被社会关注,更早地走入市场,增加他们坚定艺术之路的决心和自信。目前这一活动受到国内外同行及社会的关注,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5、开创“中国雕刻艺术节”和“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大赛”的品牌,通过在福建惠安(4届雕刻艺术节、4届传统雕刻大赛)、浙江东阳、河北曲阳和广东深圳举行的“第8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和“第4届传统雕刻大赛”,以艺术家和当地艺人合作的实践方式,迅速地提升了艺人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改变了他们传统、保守的观念,赋予产业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仅扩大了当地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间接地带动了产业经济的发展。

6、推动城市雕塑市场良性发展,提升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质量,尤其是在2001年的“第8届中国雕塑论坛”中,审议通过了《城市雕塑招投标暂行条例》和《城市雕塑工程预算暂行定额》(草案),并在2006年的“中国雕塑论坛”中对此做出修订,为规范城市雕塑市场提供参考。

7、从自律、法律维权、舆论批评三方面开展了雕塑界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仅发起签署了《中国雕塑家公约》,呼吁大家严格自律,而且积极地呼吁全体会员及雕塑界的朋友们,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会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挺身而出,支持会员们的法律维权行为。

8、建立了以《雕塑》杂志为核心的、从平面出版到网络宣传的立体传播系统。《雕塑》杂志已经建立采、编、广告、发行良性运转的机制,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逐步完成了扩版扩容的扩张计划,在2008年再次扩版。2003年,杂志获得了“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之殊荣。杂志还从2001年开始出版专刊或增刊,于2003年开始由自办发行走向报刊局发行,并增大英文版面,在海外也拥有读者群体。创建网络平台——“雕塑在线”(原中国雕塑平台网)。从2004年开始出版会员通讯——《雕塑世界报》,至今已出版16期。从2001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国雕塑年鉴》,两年一卷,至今已经出版了四卷。同时,从2000年开始,我们还编辑出版了各类画册图书,比如《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集》系列丛书、《黄天厚土雕塑大展画册》《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画册》《2007泛雕塑艺术展画册》等。

9、组织发展工作及存在问题:组织建设不完善,与会员沟通联系不够,不能按时收取会费,未能建立委员会自身造血机制,解决委员会运行的经费问题;组织协调工作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没有解决专门、固定的办公室,办公人手不足的问题等等。

会议认为,第二届常务委员会积极举办了能够梳理现状、提出解决策略的学术论坛及研讨会,多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展览、大赛及交流活动,坚持办好学会刊物,培养了一批本学科的创新型人才,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切实维护了雕塑家的合法权益,创建了“中国雕塑论坛”“中国雕刻艺术节”“全国高校毕业生雕塑专业优秀作品展”等品牌展会,为促进我国雕塑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在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修订细则及换届选举

会议对《雕塑专业委员会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细则中强调了委员会对会员的服务功能,明确规定“凡2年不履行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主任、副主任义务者,由秘书长提议,常务委员会通过撤消其职务”。会议同时宣读了“委员会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会议接着进行了第三届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的投票选举。选举过程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会部主任卢莹负责监督,经过严格的选举程序,选举产生了31位常务委员(其中6位由新任会长提名)、11位副主任。新一届主任和秘书长分别由朱尚熹先生及陈培一先生担任。原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钱绍武先生被推选为荣誉主任。范伟民同志仍继续担任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讨论会议中还将各委员进行分组,安排小组工作会议。

(三)讨论新班子工作计划

会议第二天,委员会各个部门的召集人分别召集本组成员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商议,并随后将意见汇总到朱尚熹主任之处。朱尚熹主任在全体委员会议上向大家汇报了第三届雕塑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计划,提出四方面的工作意见:

1、树立服务观念,委员会要全方位地为广大会员服务。

委员会是由会员组成的,会员就是委员会的上帝。委员会本部的各位同志,首先要树立起为全体委员会会员服务的观念。会员确实是委员会发展的资源,但决不是肆意索取的宝藏,取之于民必用之于民。

委员会是社会团体,非赢利的单位。凡愿意参与工作的人们,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志愿者。但是上一届委员会的工作经验也表明,委员会工作的种种成绩和问题,都与委员会的经济能力有密切关系。积极主动地支持委员会运作也是每一个会员们的责任,委员会要靠大家来办。西方同类社团的运作办法基本是AA制,委员会最终会过渡到那种方式。

全方位为会员服务首先要以学术的方式为会员服务,做好各种学术活动,全面提高各种活动、展览的学术水准是凝聚全体会员的关键所在。其二,严谨的工作方法是服务会员的保障。尽管雕塑专业委员会已具备举办各种展览的经验,但还须进一步改进其工作方式和完善各个程序,做到严谨,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会赢得会员的信赖。其三,完善各种运行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会员部和宣传部都提出了建立通讯员系统的建议,在各地院校和工艺美术学会选择通讯员,定期与秘书处进行信息沟通和反馈,尤其是要利用好“雕塑在线”的网络平台。咨询部提出了制定《艺术咨询管理手册》,在宣传媒体上开辟咨询平台的意见。会员部还提出与培训部联合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的建议。

2、提升学术水平,强化已有品牌,开拓新的视野

上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创造了全国雕塑界所公认的学术名牌:每年一度的“中国雕塑论坛”;两年一度的主题雕塑展——“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和“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全国职业雕塑家联展”,中国《雕塑》年鉴和中国雕塑家作品集等。这些都是财富和阵地,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它们将面临巨大挑战和难度,只有抓住学术这个要害作为突破口,新一届的雕塑专业委员会才能真正让这些品牌呈现生机。

2008年的主要几项工作有:第十四届中国雕塑论坛,学术部已经就议题进行讨论,尚待进一步商讨决定;“2008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学术部和展览部从展览的组织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深化展览、整合展览方式和评奖方式等很多建设性意见;启动两年一度的主题大展,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商议主题,可实行策展人方式。

展览最大的障碍是资金,广大委员应动员起来,以各种方式来为我们的雕塑专业委员会解决经济难题。

在推动原有品牌展会向高端化、精品化、机制化发展的基础上,开拓新的视野,是本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新的学术品牌要有序展示,不得浮躁,盲目。

3、建立造血机制是本届专业委员会极为紧迫的任务。

有限的经济来源严重制约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了采取措施,第三届雕塑专业委员会成立了公共艺术部和市场部。尽管委员会将赋予这两个部门承担为专业委员会造血的使命,但单靠某一个部门是不够的,还得依靠各个部门和各位委员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全会一盘棋来解决问题。委员会将制定合理的机制激发会员的积极性。

4、努力将专业委员会构造成一个和谐的联合平台和多元的学术平台。

首先,和谐的平台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部的和谐是建立在彼此“服务”的理念和方式上的;对外部则体现为包容。维护整个雕塑界的团结和繁荣,受益者不是别人,正是每一个雕塑家。雕塑专业委员会应该保持高度包容,珍爱团结,做出具有特色的贡献,即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其二,有效率的工作平台关键在机制与制度的建设。其三,多元的学术平台:本届专业委员会在学术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推进艺术的多元化。当代中国雕塑现状的光怪陆离,装神弄鬼,调侃,浮躁,急功近利,快餐味,已经演进成了一种伪繁荣,假多元。摆在中国雕塑面前的困境是中国雕塑家们太能干,几乎无所不会;套在中国雕塑多元化的脖子上的沉重枷锁是跟风和随机应变;永远驱之不散的阴魂是“钱”。这种状态下的中国后现代真可谓有中国特色!一个没有现代主义基础的,几乎是在摇身一变的瞬间就成了后现代,这不是怪胎就是先天不足。本届专业委员会将呼吁那些有责任感的、严肃的、非浮躁、非做作的艺术个人和群体闪亮登台;鼓励创作中的不同形式、不同语汇、不同方式、不同材质;孵化出与当今大时代合拍的有力度的艺术精品,真正营造出多元的繁荣的雕塑艺术景象。

本次会议承前启后,既总结了经验,指出了不足,又做出了规划,部署了工作,其成功举办不仅团结了大量致力于雕塑事业发展的精英,也指明了雕塑专业委员会作为行业学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为确保委员会的长期良性运作铺平了道路。在新一届工作班子的领导下,相信雕塑专业委员会将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作者:梦 佳

美术雕塑论文 篇3: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学理念是以创作为中心,围绕创作进行基础教学与训练,始终贯穿在5年本科的学习中,并以创作作为检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基础教学实践中,坚持基础教学与创作实践并重一直是我们的教学指导方针。

迄今为止,雕塑系已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使用已出版发行的自编教材,分为基础课(造型基础和专业基础),创作课两大类。基础课融汇了我系传统的教学经验,是雕塑教学的根基,以传统具像写实系统为基础,注重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强调课后辅以大量的速写训练,泥塑小稿构图练习,结合写生的泥塑肖像创作练习等。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和认识事物,以及如何把自己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是寻找艺术感觉和发展自己艺术道路的开始,是切入创作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创作课程又以基础课的训练为根基,是对具像写实基础的补充和延续。由创作实践带动下的基础训练的优势,在于学生能认识到基础训练与创作的相互关系,学到的基础知识能在创作实践中得到运用和验证。按这样的思路设置专业课程,避免基础课与创作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训练与创作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雕塑系现设有完整的教学设施,包括泥塑教室、金属、木、陶艺材料工作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及电脑教室。

一直以来,造型基础就是雕塑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对于一直坚持以具像写实作为立系之本的南京艺术学院雕塑系来说,光有造型基础课程还是远远不够的,脱离实践教学的支持,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院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创新性的提出了教学基础内容与创作实践紧密相结合的理念,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雕塑的教学才能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我系在常规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当代雕塑语言的引入和应用,注重艺术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启迪,开拓专业知识的视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理论知识的研究: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实地考察,对国外雕塑史的全面梳理,逐步吸收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优点和国际当代雕塑的新观点、新技术,多角度、客观真实地解读作品。

近年来,当代艺术的井喷式升温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争议。在校学生在初识本专业的时间段上和认知度上,都显得稚嫩和迷茫,好的标准一时间变的不确定起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在我系的教学指导方针下,教师及时加以说明和帮助学生理解争议的现象和个别案例。不对激进的方式盲目崇拜,不以牺牲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为代价,强调我们以传统的雕塑教学为本的方向。服务国家、民族、大众的审美标准,坚持长期以来已被证明合理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审美价值取向。

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艺术类大学,我们有着光辉的艺术历史丰碑,我们始终坚特培养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引发创造性思维同步进行,在培养尊重传统写实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造思维的能力。我系在学生展示成果方面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基础和创作实践的热情,尤其将创作想法转变为最后的实物雕塑,主动、积极地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动手能力和经验的积累。雕塑系除了举办不定期的专业展览外,在每年年底的固定日期还举办系大展,这已成为雕塑系的一项制度。在本科期间参加展览,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从初识雕塑到独立创作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实践过程中的体悟也加深了对名家名作更深入、更客观和自主的理解,同时对建立自己的雕塑语言体系有了初步的积累。由于奖项的设置,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为以后的创作之路做好铺垫。

此外,雕塑系还根据教学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由学校承担的大型雕塑工程项目,并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熟悉和了解创作、放样、制作的全过程,使他们在工程项目的实践中,获取课堂教学之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是我系教学中所倡导的在项目实践中促进教学发展的理念之一。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自1997年恢复本科招生,至今走过12年的光阴,我们共培养了7届5年制本科生,3届研究生,3届艺术硕士,现有在校本科生84名、研究生4名、艺术硕士3名。在实行创作实践与基础教学互动的教育方式下,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多次参加省内展览并获奖,如在江苏省第二届雕塑艺术作品展上就有35件作品入选,占全展览作品总数的1/4还多,其中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在所有参展单位中独占鳌头;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美术作品展)1件作品获—等奖;在江苏省美协第二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1件作品获新人奖{在第三届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我系有13伴作品入选,其中1件作品获得优秀奖;在第六届中国体育美展中1件雕塑作品获得银奖。近年来,我系多名毕业生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及雕塑创作营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作氛围,以创作促进了基础教学与科研。

在南京艺术学院即将迎来百年校庆之际,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作为其中一份子,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从蔡元培先生确立的“阂约深美”办学理念到刘海粟先生提出“不息的变动、不息的改造”办学精神,再到今天“求实、创新、致美”的治学校训,南京艺术学院在实施一流教学、培养一流人才、创建一流学府的征程上不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社会培养了—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德艺兼备的艺术人才。

孙胜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上一篇:司法公信力论文下一篇:图书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