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异同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我国家长教育素养可说整体不高,在教育知识、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原因有社会因素、家长个人因素,还和教育素养内涵本身有关。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家庭教育异同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异同研究论文 篇1:

中美家庭教育之对比

【摘 要】 本文旨在分析对比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异同。第一部分介绍了中美两国孩子的故事。第二部分从观念、目的、内容、方式和结果等方面具体对比了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中国父母需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吸收和借鉴美国家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和先进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中国;美国;家庭教育;差异

一、中美两国孩子的故事

1.中国的天才少年

在中国有许多天才少年,也就是人们眼里的“神童”。比起同龄孩子,他们从小智力非凡,在某些学术问题上,有时候比老师还有独到的见解。他们经常跳级,很小的年龄就上了大学。但是上了大学之后,有的天才少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业上很茫然,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不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生活上自理能力很差,不会整理床铺,不会洗衣服,不会打扫宿舍卫生……

人际关系上也不顺利,几乎没有朋友,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和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同学相处。所以,他们在大学里很苦恼,有的甚至想过退学,再回到高中。这样的现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从小父母只重视他们的学习,认为学习好重中之重,其他的都无所谓。父母从不让孩子做家务,不带孩子出去玩,不带孩子走亲访友,只是一味的给孩子买各种竞赛题,所以导致那些孩子们自理能力差,人际关系差。

2.美国的百万富翁少年

达瑞是许多美国孩子的缩影。一天,当他给爸爸从花园里取报纸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按响了所有另据的门铃并且对他们说,“每天早上,我给你们从花园里取报纸,每个月仅仅只需要付我一美元。”许多邻居都答应了。很快,达瑞拥有了七十多个顾客。后来,达瑞决定让邻居们把垃圾放在门外,他送报纸的时候顺便他们带走,每个月多支付他一美元。当达瑞十二岁的时候,他成了畅销书的作者;十五岁的时候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十七岁的时候成了百万富翁。达瑞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平时,父母对他要求严格,不经常给他零用钱。但是他们支持达瑞去尝试一些事情,哪怕失败了也没关系,会帮助他分析原因,并且找到解决的办法。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中美家庭教育有很大差别。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别究竟在哪些方面

1.观念上

在中国家长的观念里,谁家的孩子学习最好就是最棒的,谁家的孩子考得大学越好,将来就越有前途。家长们通常会攀比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成绩好的家长洋洋得意,成绩不好的家长黯然伤神。同时,在家里父母以及长辈们都是权威的,永远是正确的,孩子们必须绝对服从,而且很少有发言权。然而,在美国家长的观念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虽然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但是掌握一定的技能更重要。同时,健康快乐的成长,自由的发展,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在美国家庭里,父母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对你进行强加干涉,拥有平等的地位。对于家庭事务,会让孩子们参与进来,一起讨论,充分发挥其见解和看法。

2.目标上

在中国,家长把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赚很多钱,住上大房子,开上豪车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在美国,家长把勇敢的面对挫折的态度,独立的解决事务的能力,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作为对孩子的培养目标。

3.内容上

在中国,当孩子们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他们背古诗,学算术。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星期天,父母强迫孩子们参加各种补课班,并且买各种竞赛题,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落下。对于父母的种种安排,其实,孩子们心里非常排斥和叛逆,但是又别无选择,只能照样去做。同时,父母很少带孩子去野外玩,亲近大自然;很少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很少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和画展。这些都束缚了孩子身心和思维的发展。而且,中国家长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一味的补充营养,导致现在好多孩子偏于肥胖。

在美国,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父母不会强迫孩子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星期天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有的去参加音乐班,有的去参加舞蹈班,有的去参加美术班……孩子们会和父母一起做家务,修剪草坪,到农场劳作,期间,他们会像朋友一样探讨各种问题。同时,父母还带着孩子们去郊外亲近大自然,去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和画展。

4.方式上

在中国,父母帮助孩子们做一切事情,像整理床铺,洗衣服,准备学习用品。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父母认为这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长辈们非常宠爱孩子们,每天为孩子们准备丰盛的饭菜,孩子不好好吃饭,爷爷奶奶会端着碗追着喂孩子。只要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父母将会给孩子买任何玩具,哪怕很昂贵。每天晚饭后,孩子们不允许看电视,必须乖乖的回房间里做作业。因此,孩子们没有时间和机会和父母分享他们白天在学校的经历。中国父母不重视孩子们的心里健康,很少和孩子谈心聊天。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父母通常责备孩子。

在美国,父母教育和引导孩子们独立的去处理个人的事务,并且重视体育锻炼和户外劳动。父母鼓励孩子们尝试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体验不同的事情。美国父母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会经常和孩子聊天谈心。当孩子犯了错误后,父母会给他们分析原因,并且找到解决的办法。

5.结果上

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学了很多知识,但是不会运用,长大后,获得诺贝尔奖的也很少。他们比较守规矩,不善于创新。有的孩子名牌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家里呆着,靠父母养活。美国的孩子,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他们更勇敢,更积极,更乐观,更善于创新。大学毕业后,好多孩子选择去创业而不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邓佐君.(1994).家庭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黄河清.(2003)中美家庭的跨文化比较[D].外国中小学教育,(6):31-33

[3]魏书生.(1975).好父母,好家教[M].广西:广西漓江出版社

作者简介:武娟(1989—),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作者:武娟

家庭教育异同研究论文 篇2:

家长教育素养: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摘 要】我国家长教育素养可说整体不高,在教育知识、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原因有社会因素、家长个人因素,还和教育素养内涵本身有关。

【关键词】家长教育素养;问题;原因

当今,学校教育与生俱来的弊端逐渐暴露,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其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显现“高原现象”,难以独自承受“教育之重”,亟须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然而,当今家长教育素养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整体不高,本文试对此做粗浅分析。

一、家长教育素养的内涵

关于家长教育素养,已有研究见解不一,各有异同。赵忠心侧面论述了家长教育素养:“家长自身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家长的素养,指的是家长平时的修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平,即文化素养。”[1]关颖认为,教育素养是指作为父母特定角色的特殊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能力等。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父母教育素质的统一体。”[2]方建移等人将父母素质归纳为:“为人父母的素质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家长的一般素质是家长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文化水平、品德修养和健康状况等,它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又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所必备的特殊素质的基础。家长的特殊素质是指作为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应具备的素质,即‘教育素质’。”[3]杨宝忠认为家长自身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即家长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二是家长的文化素养,即家长所具有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三是家长的教育素养,即家长所具有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教育态度和教育期望。[4]

综上而言,笔者认为,教育素养是指父母为了合格地担当家庭教育实施者的角色,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特殊品质,包括教育知识、教育观念与教育能力。包含家长的文化水平在内的一般素养与教育素养密切相关,并构成后者发展的基础。其中,教育知识主要是指有关子女发展和教育方面的人才学、社会学、德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等学科方面的知识。教育观念主要指有关教育的作用与价值、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有关儿童、人才等方面的看法和观点。教育能力主要指家长在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教育知识处理家庭教育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子女行为的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评价子女的能力等等。

二、家长教育素养的现状与问题

因家长的文化水平等一般素养与教育素养密切相关,所以先探讨家长的一般素养,然后分析家长教育素养本身。

1一般素养

因家长的文化水平与日常文化生活可很大程度上反映家长的一般素养,因此试从此两方面对家长的一般素养加以探讨。

首先,就文化水平而言。在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有调查显示,家长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仅占25.7%,初中的占47.3%,还有四分之一多的为小学或文盲。[5]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也不高。有调查显示,城市初中生家长学历水平在高中及以下的为56.5%,专科及以上的为23.5%,本科的为8.5%,硕士及以上的为0.65%。[6]

其次,就家长的文化生活来看。当前,很多家长空闲时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者比比皆是;在农村,更有甚者是有空就玩牌、打麻将,“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打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7]

2教育素养

首先,教育知识缺乏。调查发现,母亲们认为教育孩子最烦恼的是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高达48%,认为自己知识水平不够的占43%;[8]也有调查显示,认为希望主要靠学校和相关老师给予指导以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高达77.8%。[9]

其次,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多。如,在教育的作用与价值观上,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忽视学前教育的作用等。调查发现“家长们认为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很难胜任子女(留守幼儿)的教育工作”但又认为“可等孩子长大后再由老师去管教”。[10]在教育内容方面,调查发现,“家长现阶段最关心孩子的方面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家庭教育立足点仍旧将子女‘成才’置于首位,而对子女‘成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较为忽视”。[11]重智育轻德育依然存在,有调研显示,66%的家长认为知识教育最重要,而只有15%的认为品德教育最重要,[12]等等。

最后,教育能力较低。由于教育知识与教育观念存在问题,在教育实践中不可避免会采取错误的方式方法或者不知所措。特别是知识不系统,观念上升不到一定的层次,导致很关注“怎么教”的问题,却很少思考“为何教”“何为教”。“过多地强调了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规律也即教育之‘道’、教育之‘本’的追寻”。[13]于是,“缺乏站在更高层面认识问题的视野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更缺少与国际社会和我国相关政策对接的、具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核心理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茫然、困惑,遇到问题便不知所措。”[14]如,研究发现,无论是孩子犯错误还是任性发脾气时,家长“给孩子讲道理”都是常用的通用法则,但是当使用无效时就会采用“警告”“斥责”“打”的惩罚方法,觉得没有什么更好的。[15]调查显示,在城市,打过小孩的家长比例高达93%,其中75.4%的偶尔打过,7%的经常打。[16]在农村,方法简单甚至简单又粗暴的更多。

三、“问题”之原因

家长教育素养不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社会的,也有个人的,甚至和教育素养本身都有关。

1教育素养提高本身任重道远

首先,家长教育素养内涵复杂。家长教育素养内涵甚广,从指导父母如何高质量生育聪明健康的婴儿、从事婴幼儿营养保健工作到指导儿童的就学、社会交往、性教育,到指导父母协调家庭关系、正确履行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等等皆包括在内。可见,家长教育素养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如优生学、营养学、人才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德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等等。以上种种,虽说不需样样皆通,但是广泛涉览是必需的,其中有些甚至是要精通的,如有关如何观察、评价和指导子女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否者恐怕难以担当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其次,现代化社会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对家长教育素养的要求也提高。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社会越来越强调人才的现代化素质。现代化素质可说是指个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认知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一套基本素质,如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与较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及前沿知识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主体意识以及效益意识等等。可见,子女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的要求当然也随之不断提高。

2家长自身原因

首先,主观意识上,忽视教育素养的提高。当前,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却不太重视自身教育素养的提高。这可能一是受农业社会以来家长生了孩子就自然升格当父母的自然自发文化惯势作用的影响,而并没有树立起家长需要不断提高教育素养才有资格当父母的观念;二是与“认为孩子的教育有学校,自己不用管”的观念有关,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和重任寄托和交给了学校;三是封建家长制观念在作祟,“封建家长制、强者导向权力积习”导致父母即使自己教育有问题也不去反思自身教育素养问题从而忽视自身教育素养的提高。

其次,客观条件上,家长时间和精力有限。一是身为家长,担负多重功能。他们不仅要抚育子女,还要承担着经济、家务家政、赡养、休闲、人际互动等多重功能。二是现代化社会快节奏、高要求的工作,对任何一个人都构成了不小的压力,家长也不例外。因此,在多重功能负担和多重压力下,家长时间和精力明显有限,难以顾全自身教育素养问题。

3社会原因

首先,思想层面不太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存留下了诸多积习:以为教养孩子与其他家庭问题一样,都属于“非公莫入”的私事;在家庭教育里,“家规家法”“纲常伦理”是教育孩子天经地义的信条;“法不入家门”,社会忽视了从“国法”去弥补“家规”的不足。加上封建家长制观念、自然升格当父母的观念等等的影响,使得社会不太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

与此同时,学校、教师由于其对知识的垄断性占有和“天地君亲师”传统文化所赋予给教师与学校的特权和特殊地位以及工业化以来特别是激烈的升学率竞争使得学校、教师更享有教育特权和更高的地位,而家庭、家长的教育价值与地位在此情况下相形见绌从而其地位被逐渐弱化,因此逐渐忽视家庭教育与家长教育。

虽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17]这标志着我国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也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可尽管如此,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与家庭教育应有的价值和地位相比,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和重视仍需进一步提高。

其次,行动层面,家庭教育指导不足,家庭教育立法缺失。西方发达国家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虽均有长足发展,但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政策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18]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乏对家庭等代表性私人领域进行立法干预,有些国家甚至把家庭教育上升到宪法的高度进行规定,例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9年)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抚养和教育儿童是父母应尽的首要职责,国家有权监督其履行情况”。有些还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法,如2003年初,我国台湾地区正式颁布了《家庭教育法》。可是,我国迄今为止,尽管宪法等法律法规中亦有部分涉及家庭教育,但总体上来说立法仍然很不完备,尤其缺乏专门性立法,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家庭教育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严重影响家长教育素养的提高,期盼家庭教育立法早日出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技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1.

[2]关颖.家长的教育素质及指导:独生子女人格调查引发的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3]方建移.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73.

[4]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60.

[5][15]李晶,王建兵.对西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5).

[6][9]周一樨.城市初中生家长教育素养调查研究:以南京市G中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7]陈楚洁,袁梦倩.文化传播与农村文化治理:问题与路径:基于江苏省J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1,(3).

[8]熊梅,王资岳,李鹏.昆明地区家庭教育观念调查[J].家庭教育研究,2010,(26).

[10]丁同芳,孙德玉.安徽省全椒县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调查[J].滁州学院学报,2009,(4).

[11]张敬培.调查显示 多数家长忽视子女的兴趣和情绪[N].中国教育报,2014-11-13(008).

[12][16]吴晓迪.城市学龄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以长沙市为例[D].长沙:湖南大学,2010.

[13]王占伟.学校与家庭教育格局如何重塑[N].中国教师报,2014-02-26(010).

[14]杨咏梅.家庭教育三重“霾”[N].中国教育报,2014-03-13(005).

[17]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18]李杨,任金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保障体系现状与展望[J].成人教育,2012,(11).

(编辑/徐 枫)

作者:吴小叶

家庭教育异同研究论文 篇3:

“虎式教育”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当下颇受争议的“虎式教育”,并从教育性质、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原则与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影响六个方面,将其与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进行异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应该更开放、更多元化地看待“虎式教育”,并对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虎式教育”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比较研究

一、“虎式教育”现象

2011年1月,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耶鲁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以自己成功的育儿经验写成了一本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书——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它的中文版译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又名《虎妈战歌》或《虎妈妈的战歌》,该书的中英文版本同步在全球发行销售。该书重点讲述了蔡美儿是如何以高度期待与严格的“虎式教育”方式教导两个女儿的,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严格管教和精心培养下,两个女儿秉承了华人的优秀传统,在音乐、学业、言谈举止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并在当地被誉为音乐神童。当然,教育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二女儿露露的叛逆和倔强,曾经使母女关系僵持到极点,因为小小的鱼子酱引发的争执曾使蔡美儿穿着高跟鞋绝望地在莫斯科广场上狂奔,并使得她最终对露露做出了艰难的妥协和让步。

该书一经出版,便首先在美国引起轰动,引发了美国人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并且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达到了高潮。争论的焦点在于教育孩子究竟是该采用西方式 “放养”还是东方式“圈养”的教育方式,大家都将蔡美儿的“虎式教育”方式默认为中国式的严教。但有趣的是,对中国母亲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中国母亲并不认同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并且认为其过于严厉苛刻,著名海归洪晃就曾直斥蔡美儿的行为简直就像“地狱老母”,可见蔡美儿的教育与中国当下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既然“虎式教育”在国外被标上中国式教育的标签,但是它又与当今中国的教育方式不相吻合,那么,它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呢?纵观中国教育史,“虎式教育”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相似之处甚多,本文将重点分析二者的同与异,以期对“虎式教育”合理定位,让世人对“虎式教育”有更加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二、“虎式教育”与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异同分析

在古代学校教育不够发达和普及度低,教育集中在上流统治阶层,以及“家本位”思想主导社会的大背景下,家族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言而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堪称中国古代家族教育的典范,其宏大的规模、体系化的教育思想、培养出的精英人才,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从产生背景、教育性质、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原则与方法、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影响,“虎式教育”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都有着积极而广泛的可比性。

1.教育性质的异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是封建社会垄断朝廷和政权的门阀世族,为了维护家族利益和个人权势,期冀门第永葆不衰,努力向家族子孙传递继承发扬家族门第的观念,严格要求子孙奋发图强读书学习的一种家族式的教育方式。

“虎式教育”是一种美国华裔家庭精英式的家庭教育,具有跨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强调家族荣誉感,于“富不过三代”的危机感之中坚持严格苛刻的早教。

二者的相同之处都是要通过家庭教育激励子孙刻苦读书,提高自身素质,以此来维护大家庭的利益;都带有深深的忧患意识,一旦子孙堕落,将对家风的延续产生严重的破坏后果,因此家教极其严格;都属于维护小集体利益的自保性质的狭隘的教育理念。

不同之处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传统教育,它与中国传统教育的联系紧密,而“虎式教育”作为一种移民文化,它不可避免地受环境渐染,于中国教育特色中带有西化色彩,有兼容并蓄之态,因此很难明确界定它是否可以代表纯粹的东方教育;第二,前者的范围广大,家族系统庞大,后者只是蔡氏一支,力量薄弱,规模和影响均比不上魏晋南北朝的家族教育,带有更多的个人教育色彩,缺乏成体系的家教规范。

2.教育目的的异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的更迭太频繁,但是旧族仍然可以在新朝供职,最重要的是士大夫要谨言慎行,同时努力维护家族内部的团结,防止家族内讧。因此,这个时期的家族教育,不同于其他时代,它的特殊性在于不关注改朝换代和民族兴废,只关注门第的巩固,家族利益和家族地位的维护。培养合格的家族人物,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门第,这才是家族教育的根本目的。

“虎式教育”一直在强调“富不过三代”的忧患意识,要求子女一定要优秀,要出人头地,维护蔡姓家族的海外地位。但是从本质上讲,“虎式教育”更看重的每一个家族个体成员的成功,光耀门楣、保存蔡氏家族的压力只不过是推动个体更加优秀的动力而已。

相比于古代其他家庭教育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的,这两种教育形式都侧重于从自身利益出发,传承发扬“小家”的名利,带有强烈的自保意识。不同的是,门阀世族更多强调要维护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门第地位,个人的得失利益是同家族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家族利益甚至胜过于某些个体的利益;而蔡氏家族对权力的要求不高,更多是从促进子女个体发展,提高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本领入手培养子女。

3.教育形式的异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世代相授的家学”、“由延师发展为‘家馆’的教育形式”和“以家诫、家训等形式进行学识礼法的垂范式教育”。

“虎式教育”主要采用家庭教育的形式,由父母共同教育子女,其中母亲起着重要的家庭教师的作用;蔡美儿为了严格规范女儿,也制定了“十不准”规范条例(1)不准夜不归宿;(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7)不准有科目低于A;(8)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10)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除了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孩子们还参加正规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两种教育形式都包含有父母的家庭教育以及家规教育。不同之处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还聘请教师到家中设塾置馆教学,这是因为当时学校教育(官学)衰微。蔡美儿在家庭教育之余,还是按照社会标准将女儿送入正规学校读书;在家诫家训的制定上,古代的家族教育更规范严格系统化,蔡美儿的“十不准”更随意化、简单化、个性化。

4.教育原则与方法的异同

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切入点,来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的方法和原则:颜之推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儿童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越早越好。因为幼儿心地纯洁,可塑性强;幼儿时期精神专注,有利于记忆各种学习材料;在人生初期对幼儿施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二,家庭教育要处理好严与慈的关系,教育本身就是爱子女的一种表现。第三,要注意环境洗染对子女的影响,父母要引导子女慎重地选择子女,与善人交流,防止误入歧途。第四,在学习态度上,要勤学、虚心、惜时。

“虎式教育”强调要用严厉苛刻的家庭教育管理子女,因为孩子通常不会主动去努力,家长必须要严格督促子女,对子女进行“挫折教育”;孩子的前途很重要,家长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主动为他们做出“对的选择”,当孩子在被动地接受中慢慢取得成功时,就会渐渐爱上他们讨厌的事情;蔡美儿也非常重视让女儿接触优秀人士,她会全家出动,带女儿奔赴外地拜谒著名的音乐大师来提高女儿的音乐修养。

“虎式教育”和“颜氏教育”都强调要加强对孩子的早教,因为幼儿期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它们还强调要严教;重视环境的习染作用;要求子女要勤奋刻苦地学习。不同之处在于,“颜氏教育”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奖惩适度,严慈有加。而蔡美儿在实际教育两个女儿时,没有因材施教。对于叛逆的二女儿,她明知女儿的兴趣所在,还逼迫女儿练琴,致使女儿叛逆情绪日益严重,自己和女儿身心俱疲,这种教育方式就走向了极端。

5.教育内容的异同

儒学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成熟的正统思想,社会上层人士都以研习儒学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又盛行,这就使当时儒学为宗的家族教育掺进了部分玄学的内容。与此同时,社会的动荡变又为各种思想的自由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来明哲保身,士大夫的家族教育内容可谓丰富多样,从儒学、玄学、道学、佛教到文学、历史、科技、天文、历法、医学再到新兴的音乐、绘画艺术等无所不包,重视技艺的学习也慢慢被士大夫接受;各种高深精妙技艺的传承,成为大家族重要的教育内容;另外,各类家训和家诫也是士族教育的重要实体材料,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这些“诫子书”将道德教育融入文化教育中,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虎式教育”侧重于儿童早期的音乐(主要是小提琴、钢琴两种高雅的乐器)教育,女儿言行举止的优雅得体大方也是渗透在家庭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此外,每门课程必须优秀使得学校课业学习也成为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督察内容。

两类教育内容的差别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时代差异太大,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不过,二者都是以“实用”为主,紧跟时世变化,重视社会效用。另外,古代的家诫家训以其精妙、真实、含义深广而成为世族子弟认真研读的文本;而虎妈妈为女儿提出的“十不准”的要求,只能作为标准而没有实际效用,不能作为具体的教育内容使用。

6.教育影响的异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医学家、数学家等,这些人才也为当时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提供了保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世族掌握了当时社会中最先进丰富的教育资源,加之由家族中技能突出的长辈教导,有了这样的文化积累,子弟的成长速度和质量就明显高于贫寒阶层。

“虎式教育”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作为蔡氏第三代的蔡美儿从读书时代就是门门功课优秀,考取哈佛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并曾担任《哈佛法学评论》执行主编,毕业后担任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的两个女儿也取得了令很多美国人羡慕的成绩,她们优雅的举止,从小在音乐方面的突出表现以及功课上的超群,都证明了“虎式教育”在课业优秀、素质全面发展这项成功的指标面前,获得了胜利。

不论是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还是“虎式教育”,都以精心设计的教育理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培养出了各自需要的人才,在当时的社会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相比较于世族教育,“虎式教育”在促进个人能力发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方面,成效显著。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论述,可以看出,“虎式教育”与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有很多共通之处:它们具有维护小集体利益的自保性质的狭隘的教育理念;两种教育形式都包含有父母的家庭教育以及家规教育;“虎式教育”和“颜氏教育”都强调要加强对孩子的早教,因为幼儿期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它们还强调严格管理子女,并且严慈相济;重视环境的习染作用,为子女提供文明开放的学习环境;要求子女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在教育内容方面都以“实用”为主,紧跟时世变化,重视社会效用;最后,不论是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还是“虎式教育”,都以精心设计的教育理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培养出了各自需要的人才,在各自的时代取得了成功。

不同之处在于,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而“虎式教育”代表了移民文化,有兼容并蓄之态,于中国教育特色中带有西化色彩;前者的教育范围广阔,家教体系规范,后者力量薄弱,带有更多的个人教育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前者重视家族利益胜于某些个体的利益,而“虎式教育”更重视子女个体的发展和成功;古代的家诫家训多为世族子弟认真研读的文本,而蔡美儿的“十不准”更随意化、简单化、个性化,不能作为具体的教育内容使用;“颜氏教育”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严慈有加,而蔡美儿在实际教育两个女儿时,没有因材施教。

通过与魏晋南北朝期家族教育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二者的异同点都很多。在看待“虎式教育”时,既不能简单地将“虎式教育”定位为中国式的传统教育,更不能对它的东方教育色彩一概否定。应该以一种更开放、更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它,吸取其中的精华,同时,如何因材施教、宽严有度、尊重孩子的天性,这应该是“虎式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蔡美儿.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李必友,张白茹.论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兴盛的原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3]卢丽琼.浅议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教育的兴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

[4]李必友.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

作者:李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