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语教学论文

2022-04-15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而且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插入了“连接语”来引导学习。既提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的联系,又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要点和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连接语的作用教学中想要用好连接语,首先取决于教师对连接语的理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中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中语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课文教学

【摘要】英语语篇教学的过程即是课文教学的过程。我们都知道,英语课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课文教学着眼于文章的全文,将英语教学中的三大要素,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培养学生从整体理解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上下段落之间、句子之间有联系的分析和学习。保证有效的英语课文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 视听结合 听说结合 写演结合

英语课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课文教学着眼于文章的全文,将英语教学中的三大要素,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巧

妙地融为一体,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培养学生从整体理解课文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进行上下段落之间、句子之间有联系的分析和学习。保证有效的英语课文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正处于普及阶段,对小学英语课文教学方法的研究还有许多欠缺,除此又受到我国传统的中学英语课文教学方法的负面影响,传统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以讲读为主,过于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其中语法知识部分的教学又始终占有较大比重【1】。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也就带有较大的片面性,甚至背离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宗旨,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英语课文教学? 这里,结合以下课文实例,介绍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基本过程。

It is Saturday morning .Tom comes to Jingjing ’s home .He knocks on the door . Jingjing’s mother opens the door .

“Good morning, Tom .Come in ,please,” says Jingjing’s mother. “Thank you ,”says Tom.

“Are you going to the park today ?”asks Jingjing’s mother .

“Yes ,we are .Is Jingjing ready?” asks Tom.

“Come in ,Tom .She is getting ready .” says Jingjing’s mother .

Tom comes in and sees Jingjing .

“Hi,Jingjing ,are you ready ? Don’t forget to take some water with you ,” says Tom .

“OK.You see,I have a bottle of water with me ,”says Jingjing .

They say goodbye to Jingjing’s mother and rush to meet to their friends .The children plays games in the park. They have a wonderful and happy day together.

1.视听结合,构建语篇整体概念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促进学生构建语篇的整体概念,使得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语篇环境。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比如,在教授上述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播放课文录音时同时呈现PPT演示文稿:Tom 敲门 一位女士开门 一个小男孩带着一瓶水 几个孩子在做游戏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首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种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受到图像和录音双重刺激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活泼,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逐步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2.问题引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师需要就课文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并通过这些贯穿课文主线的问题,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掌握教学重点。同时,通过及时地设问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建立全文语义图像,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问题要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理清课文脉络和层次,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整体把握课文;二是问题所用的句型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有一定的梯度,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本文所举例文而言,课堂教学中的第一阶段的提问不妨这样安排:

T:(教师指着图一)look ,who is the boy?

S1:Tom.

T:Yes. What does he do ?

S2: He knocks on the door .(Write knock on the door on the blackboard)

T:(指着图二)Who is the woman ?

S3: She is Jingjing’s mother .

T: What does she do ?

S4: She opens the door for Tom .(Write open the door on the blackboard )

T: (指着图三)What does Jingjing take ?

S5: He takes a bottle of water.

T: What does Tom ask Jingjing ?

S6: Are you ready? (write the question on the blackboard)

T:(指着图四)Where are the children?

S7:They are in the park.

T:Yes. What do they do ?

S8:They play games in the park.

T:Yes. They play in the park.(Write play in the park on the blackboard)

3. 听说结合,引导学生掌握课文

在以上课文的教学中,学生了解了四幅图片的内容以后,教师可以打乱图片顺序,随后老师复述让学生对图片排序。再次播放原版录音让学生跟读,接着默读,回答问题。这时的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细节、事实的理解,而是更加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发散性和推理性思维的能力。比如:

T: Is Tom at school?

S1: No, he isn’t.

T: Why doesn’t he go to school?

S2: Because it’s Saturday.

T:Where is Tom now?

S3: He is at Jingjing’s home .

T: Where does Tom ask Jingjing to go?

S4:He asks Jingjing to go to the park .

T: Do you think they are polite?

S5:Yes .Tom says Good morning to Jingjing’s mother. And they say goodbye to Jingjing’s mother.

T:Yes .Do be a polite child. Do they have a good day?

S6:Yes ,they do.They have a wonderful and happy day together.

回答完問题后,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分角色练习故事中的对话。

采用创设多元的语言输入输出,能够使学生多维度地感知故事,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4.写演结合,引导学生应用课文

把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在英语实践中加以应用,实现英语语言的文字输出和语音信息输出,这是英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和根本宗旨。就小学英语课文教学而言,通过“写演结合”来引导学生应用课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写”可以是对原文进行缩写,或扩写,或改写。改写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变换人称改写;二是变换题材改写。“写”属于英语语言的文字信息输出训练。学生通过写,使得自身应用英语语言进行文字信息输出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演”可以通过单人演示课文内容,也可以是多人分角色演示课文内容。“演”属于英语语言的语音信息输出训练。

“写演结合”的课文教学方法是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只有在前三个阶段顺畅完成的情况下,“写演结合”的课文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5.课外拓展,享受英语阅读的快乐

课文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课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目标知识,读懂课文内容,还要让学生对语篇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能力,享受阅读快乐。因此,单靠教材语篇的阅读是不能满足学生的,会限制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发展。 将课堂进行适当的拓展,使语篇阅读延伸到课后。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语篇内容,收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阅读,或通过介绍相关的英语故事网站,让学生在网上阅读英语小故事。让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龚海平. 《龚海平的小学英语教学主张》.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1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

作者:曹旭冉

课文中语教学论文 篇2:

略读课文教学中“连接语”的运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而且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插入了“连接语”来引导学习。既提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的联系,又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要点和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连接语的作用

教学中想要用好连接语,首先取决于教师对连接语的理解。只有了解了连接语的编写意图,才能为自己使用教材和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在实践中,我发现“连接语”总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从总结精读课文的内容或学习方法入手,提出本课略读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它用叙述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是每课内容的高度提炼,同时又突出该课的重点和主题,揭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线索。可以说“连接语”就是编者告诉我们探寻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一条重要线索。

1.提示在经典作品的来源处。例如:《景阳冈》的“连接语”中交代了“《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略有删改”。《猴王出世》则提醒“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这样既交代了文章的出处,又把知识的触角往课外阅读方向引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提示在重点内容的理解处。例如:《永生的眼睛》前面的连接语中“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类连接语能有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感悟文本。

3.提示在精彩语句的描述处。例如:《刷子李》前面的连接语:“‘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这样的提示语能引导学生聚焦课文精彩语段,赏读表达方法,包括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

4.提示在学习方法的迁移处。例如:《金钱的魔力》课前连接语的第一句话“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这表明了前面的两篇课文是中国文学作品,而且这两课的重点就是品读人物形象,我们应该学会巩固迁移学法,把前面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迁移到品读“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物形象中去。

5.提示在写作方法的异同处。例如:《与象共舞》的连接语要求“联系上一篇课文,比较一下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这类连接语目的是引导学生读中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6.提示在学习方法的积累处。例如:《父亲的菜园》的连接语要求“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抄下来”,这类提示语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连接语的运用

(一)运用连接语,做自主学习的“方向标”

新教材的实施更加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连接语”作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对话者,是架设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桥梁,更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良好示范。教师应该巧妙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它们,用它们指导自己的学习。例如:《金钱的魔力》中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样的特点”。学生明确了预习任务后再去自学就显得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这样课堂上就可以直接从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开始,从学生的真实起点迈出,课堂简单紧凑而又高效,能真正做到“长文短教”。

(二)运用连接语,做简约课堂的“主心骨”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紧紧抓住“连接语”就等于抓住了打开文本密码的钥匙,就能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就能收到片言居要、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下面就以五下《彩色的非洲》一课为例来谈谈“连接语”的具体运用。

本课的“连接语”:阅读课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1.立足“连接语”,挖掘“切入点”

切入点是教学的突破口,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由这一“点”展开教学,化繁为简,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线”和“面”的学习,对阅读教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教学就可以从略谈印象导入学习,也就是:

板块一:略谈印象导入学习。

(1)略谈非洲印象。

(2)出示课题,导入学习。

在初识过程中,通过预习检测,以学定教。

2.明确“连接语”,确定“重难点”

“连接语”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说“连接语”中提出的任务就是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围绕上面的连接语,分解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板块二:抓连接语理主要内容。

(1)明确学习任务,点拨中心句。

(2)概括主要内容,点拨过渡句。

(3)概括方法总结。

在此过程中,把“连接语”的导学功能和梳理主要内容的功能发挥出来,一举双得。

3.紧扣“连接语”,选定“训练点”

围绕“连接语”中的任务,我们要挖掘课文中那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语言因素,选定“训练点”展开教学,这样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板块三:品语言文字说印象。

(1)明确学习要求。

(2)品词析句中感受非洲印象。

①植物——朗读中感受印象。

②动物:点拨“一的一”结构。

③生活:衣一食(练习“一的一”)一住。

④艺术:点拨“排比句”并借助课件感受艺术的彩色。

围绕“连接语”中的“哪些方面”进行交流、品读、细化感受,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阅读、思考和交流的机会,适当予以学生精当的点拨,将对话引向深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实在、实际、实效。

作者:王冬燕

课文中语教学论文 篇3:

浅谈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人们在交际中所使用的基本语言单位不是词或句子,而是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语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语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高考试题也增加了对考生语篇能力的测试。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文是以篇章的形式出现的。所有这些都在呼唤一种行之有效的课文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传统的以词、句为单位,注重语法讲解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新的形势和要求了。就语篇理论结合具体课文教学进行分析,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课文;教学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各部分都突出考查和重视语篇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把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细节,能利用语篇语境,能把握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方面的特征。这些高标准的目标在传统的课文教学中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在课文教学中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语篇分析,通过在教学中对课文进行语篇分析,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本文拟就语篇理论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语篇理论及其应用

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分析就是以语篇为单位来分析篇章的布局,加深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注重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关系及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我们应抓住高中生认识过程的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实现高中英语语篇教学,顺利完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关于读写能力方面和语言语篇知识方面的目标任务。

二、语篇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实例

下面,笔者就高中英语必修1 中第3单元的阅读课文Journey

down the Mekong(part 1 The dream and the plan) (普通高中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二版)为例来探讨语篇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借以抛砖引玉。

1.分析文章体裁和背景知识,获取主要信息

体裁框架表达了篇章内容的基本思路,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只有当学生了解了所学课文的主题框架时,他们才会有清晰的思路去理解整篇文章。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需要介绍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了六个条目(part 1-part 6)组成了这篇游记。其中part 1介绍了骑车旅游的计划、地理术语等背景知识。让学生泛读完课文后教师提出以Wh-questions 为主的问题。如:(1)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article?(2)When did they have the chance to take the bike trip?第一个问题是考查学生对四个人即Wang Kun,Wang Wei, Dao Wei and Yu Hang的信息判断,第二个问题是对ever since middle school, two years ago, last year,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四个时间进行判断。教师可以继续设置小组课前准备任务:用图例展示valley, glacier, waterfall,

rapids,meander,delta.

2.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使其连贯的逻辑手段

文章的小标题是The dream and the plan,作者首先对他们的梦想进行简单描述:Taking a great bike trip.这完全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作者会选择哪里作为目的地呢?在第一段结束的时候作者给出了答案。接下来在第二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他的姐姐王薇在制定旅行计划时的个人特点。第一句里的She has one serious shortcoming是整段文字的基调。教师可以设问:What is the shortcoming of Wang Kun’s sister?根据语言学家Halliday 和Hasan 在1976 年出版的Cohesion in English 一书中提出的语义衔接理论(cohesion),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答案,即紧接着的第二句She can be really stubborn。接下来的文字表面在叙述有关旅行的话题,实则通过作者本人和姐姐Wang Wei的不同行为方式来生动地说明第二段的开头一句。所以,教师可以继续启发学生找出哪些细节描写了Wang Wei 的固执己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1)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she insisted that she organize the trip properly.(2)My sister doesn’t care about details.(3)She gave me a determined look.(4)Once she has made up her mind, nothing can change it.如果在讲授课文时能够引导学生使其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词汇衔接,那么就能逐渐提高学生在语篇基础之上的语言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语篇教学是对传统英语教学法的一次革新。将语篇分析引入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一是从根本上改进了学生的阅读方法,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语篇所传递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语篇分析法值得高中英语教师尝试并探索。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

Longman,1976.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

作者:周丽娜

上一篇:计量国民经济论文下一篇:两宋社会保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