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存在问题论文

2022-04-18

摘要:尽管我国的财产保险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具备了良好的产业体系框架,而且一个金融保险产业资源共享的业务融合性的“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的开放大市场逐渐形成。但不可否认我国的财产保险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财产保险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保险业存在问题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保险业存在问题论文 篇1: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得以广泛应用,我国互联网的使用者也在逐年上涨。特别是电子商务在国内兴起以后,人们都开始在互联网上选购自己中意的产品,由于互联网购物逐渐成熟,使得国内互联网保险业随之发展起来,尤其是2012年以后,我国正式进入互联网全面发展阶段各大保险公司都为此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门户网站等。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事业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模式 保险企业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它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机构相结合的产物,现阶段,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呈现迅猛发展形势。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传统业务的不足,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而且让现有的既定规则与利益受到严重冲击。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现代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行业和电子商务企业也逐渐都开始注重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互联网保险是一种新型商业理念,更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它的出现给传统的保险环境带来严重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实质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主要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作为金融活动基础,主要是把互联网与金融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两者的融合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互联网金融有别于小微金融,应从更为广阔的角度看待互联网金融,尤其是要看到互联网的创新支持与证券市场方面进行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不是将金融业所颠覆,恰恰相反的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扩大了金融市场空间,极大的改变了金融业的现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主要有两种演变途径,一种是将金融机构作为出发点,吸收互联网技术中的优点,以便为金融行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另一种是将互联网企业推向金融机构,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新型模式。但无论好似哪种途径,其目的都是一致的,把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机构进行融合。

要真正了解互联网金融就需要从两方面审视:第一,了解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时间。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当互联网技术出现以后,金融机构就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交易。如证券交易所早已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活动,我国的深交所、上交所也都早就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交易;第二,互联网金融早在互联网的1.0时代就已经存在,现代社会是互联网的2.0时代,当互联网发展到3.0时代时,互联网金融依然会存在。互联网金融出现的基础是互联网在社会中的应用,这样也使互联网金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改变人们的金融生态观。

(二)互联网保险业金融模式产生的背景

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技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是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同时也有着深刻的产生背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是由于金融个体,也就是金融机构所服务的主要对象,对降低投入成本有着强烈的愿望,二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消费习惯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线支付,为满足人们需要,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展互联网保险。

1.互联网普及,线上消费成为习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并不是多么的陌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网上购物,在线支付与消费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人们只要在互联网或手机上按照自身意愿点击中意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根据保险公司设定好的内容,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填写必要信息,再进行在线支付,就能随时随地实现产品购买,所享受优惠与实地购买相差无几,有时还会得到更多优惠,这样在线支付的行为就使购买保险产品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更愿意进行线上消费。

2.互联网实现信息通畅。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信息经过互联网能够被迅速传达到多人手中,被多人知晓,也正是互联网具有这样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同时,还能有针对性的进一步了解。有时,保险产品购买者在了解自己所关心信息的同时,还会看到其他人所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就是被自己所忽略的,通过观看他们提出的问题,就能对保险产品有更深层的了解。信息通畅使得人们购买产品更加顺心。

3.各方需求推动。随着在线支付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发生变化,不再满足于亲自到保险公司办理业务,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在线支付,使保险购买者能够自行进行操作。因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协作性与分享性,人们也愿意使用在线支付购买产品。随着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润,使得各大保险公司也看到了互联网保险的好处,也纷纷创建官方网站,开设在线支付业务。消费者的需求与保险公司为获得更大利润都是推动互联网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阶段

我国互联网保险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1997年至2007年的萌芽期、2008年至2011年的探索期、2012年至2013年的发展期、2013年至今的爆发期。1997年,互联网保险公司信息网正式诞生,它的诞生意味着我国互联网保险正式开始。2000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均开通全国性网站,随即,泰康人寿保险业开通了自己的网站,成立“泰康在线”,自此,各种与保险信息相关的网站纷纷涌现出来,但当时我国的保险市场还不够成熟,使得互联网保险在该阶段没有真正实现大规模发展。一直到2008年,以阿里巴巴为首的诸多电子商务逐渐发展起来,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互联网保险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将保险中介与提供保险信息服务的网站不断涌现出来,到2011年年底,保险行业中的28家保险公司都开设了互联网保险业务,保费总计约为32亿人民币。从2012年开始,我国互联网保险正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各大保险公司都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门户网站、第三方电子商务等形式开设互联网保险业务。2013年,是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取得飞跃式发展的一年,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推线人寿保险产品,并取得的巨大成效,尤其是国华人寿和生命人寿两大企业,在“双十一”的保险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该年11月份,中安在线财险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的主办方主要由阿里巴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腾讯等。它的诞生意味着我国的保险业在互联网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艾瑞咨询公司曾预测,2016年我国保险电子商务保费最少应为590.5亿人民币,并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互联网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人们的购买观念发生变化,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迎来互联网保险爆发期。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的主要业务类型

现阶段,在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主要业务类型有大数据金融、众筹模式以及余额宝。大数据金融主要是融合了众多结构化数据,只要对其实时分析,就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全面的客户信息,通过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实现有效生产与把控风险方向;众筹模式也就是大众筹资模式,以团购形式向用户募集资金,通过企业家与艺术家等人的影响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进而获得资金援助。余额宝是一种新兴募集资金方式,将零散的闲置资金融合在一起,推动资金规模快速增长,从而是企业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三)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的监管现状

在我国对于保险业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主要是功能性监管,这种监管以中央银行为主要领导,协同其他监管者一同履行监管任务,主要是了解单个金融实体所存在的主要风险和整个金融机构所带有的风险。功能性监管主要有两种特点:一、实行分业监管,所有的金融监管机构分别履行自身职责,由于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比较困难,致使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成本较大;二、国内金融机构的混业现象较为严重,且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并购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很多金融集团。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面临的问题

1.金融监管存在缺陷。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我国金融机构需要构建统一的监管,但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全球化与混业化程度还不够,导致我国实行统一监管还存在一定困难。首先,我国金融融入全球金融还处于初始阶段,也可以说依然处于未开放状态,尽管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已经从业务合作逐渐发展为股权合作,但规模和比例都还很小,尤其是将金融体系作为核心内容的银行业这样情况更为严重;其次,我国金融行业的混业规模和比例也很小,不管是哪种金融行业,独立的金融机构偏多并成为社会主流,尽管部分金融机构开设了代销基金业务,但基本上都是出于表面合作,真正开始打破行业界线的,归属于不同金融行业的业务交叉与股权交叉还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最重要的是我国法律并未给金融提供必要的畅通途径,使得统一监管金融行业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2.风险控制不足。引起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所发行的产品自身存在一定风险,二是企业帮助理财消费品的管理存在一定风险。使产品自身存在风险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的、能够进行评价的风险预算标准,缺乏风险监控,同时在研发与推出新产品时没有考虑到是否符合互联网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使产品自身存在风险。因产品本身就带有风险,如果企业帮助消费者管理,由于缺乏风险提示,使得管理经常偏向好处,这样就更加大了风险,使风险难以控制。

3.信用体系较为落后。由于互联网保险业务正式开展,很多信息都已呈现电子化,尤其是客户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保费支付以及保单凭证这些重要内容均实现电子化,使得信息的安全风险比以往更为严重[11]。信息体系较为落后主要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会带来一定风险,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运行期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或受到网络黑客攻击,一旦发生这样情况就会使保险公司服务中断,使得企业与客户的信息和相应的工作程序会被删除、篡改或被盗取,给保险公司、网站用户和客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此外,大数据是网络遭受攻击的主要目标。此外,由于保险企业与客户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所以也会存在真实性风险,双方不能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企业就不能直接观察与了解消费者的风险水平,同样,消费者也难以辨别出自己在线购买的保险产品是否真实,消费者维权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利用互联网保险还会加剧风险积聚。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传统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以往的保险业主要是在劳动力较为廉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样的基础成就了保险业,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竞争能力[12]。因此就要转变这种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政府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为其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主要培养人才,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要构建良好的业绩考核机制,激励企业员工不断提升自身机制,实现绩效考核,让企业员工积极参与进来。

2.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相应改进。改进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使保险企业的网上签约方式进行调整,可以实行第三方支付、构建信息化金融机构以及建立互联网金融门户。其中,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指那些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良好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性的机构,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能够与各大银行进行签约,从而实现电子支付。信息化金融机构同样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以往的工作流程,全面实现电子化管理,如实现手机在线支付,构建网银等电子服务体系。互联网金融门户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实现保险产品的销售并为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它主要是通过性价比实现产品的比较,在比较之后客户就能了解那种产品更适合自己,这样一来,就使购买产品更合客户本意,客户对企业的服务评价也会更高。

3.加强监管措施。要使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一方面要确保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断加强对违规机构的监察与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同时构建监管机构高层定期会晤制度,会晤期间,重点研讨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解决办法。同时,注重对业务交叉领域和从事混业经营等金融企业的管理,实现共同监管,构建良好的信息交流体系与信息共享机制。此外,注重与跨境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根据国际上制定的巴塞尔协议得知,对于跨境金融企业的监管工作应由跨境金融企业所在国家和其母国的监管机构共同监管。其中,母国监管机构主要监管其资本是否充足,是否具备清偿能力,企业所在国主要监管其资产质量、内部管理情况和资金流动情况。并且,两国的监管机构要定期对监管目标、内容、方式以及在实际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与交流。

四、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还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金融监管存在缺陷、风险控制不足、信用体系较为落后等,这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重点研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实质与产生背景,并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业发展情况,找出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转变传统保险业的发展方式、改进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增强监管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但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变化较大,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相关人士提供建议,以使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坤,李子晗.我国保险业与互联网保险融合动因、困难与策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张铭宇,邹蜜,李博.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时代金融.2014,(27).

[3]刘锋.互联网保险鼓励创新,适度监管[J].金融世界.2014,(09).

[4]韩壮飞.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2013.

[5]谈浩.互联网金融和小额贷款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6]冯家欢.中国众筹的发展与创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7]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5):86-88.

[8]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2014,(4):21-26.

[9]王雪玉.互联网挑战银行之一:阿里金融[J].金融科技时代,2013,5(5):11-17.

[10]谭天文,陆楠.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市场,2013,46:101-103.

[11]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58-73.

[12]高杨,罗亚南,邹新月.互联网金融模式比较分析与未来发展研究[J].海南金融,2014,07:29-33+46.

[13]李智.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几个关键概念辨析[J].中国商贸,2014,28:109-110.

[14]刘英,罗明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新金融,2013,11(43):29-36.

[15]叶冰.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怎么做[J].银行家,2013,3(3):110-112.

作者简介:张艳春(1994-),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2012级金融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作者:张艳春

保险业存在问题论文 篇2:

我国财产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尽管我国的财产保险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具备了良好的产业体系框架,而且一个金融保险产业资源共享的业务融合性的“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的开放大市场逐渐形成。但不可否认我国的财产保险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财产保险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财产保险;不足;解决方法;创新

财产保险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而遭受经济损失时给予补偿的保险。我国《保险法》规定,“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它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财产保险业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保费收入稳步上升;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也相应提高;保险市场主体供给也不断增加;保险中介机构不断发展;保险监管功能得到加强;人们的保险意识进一步提高。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浪潮的推进,我国的财产保险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转轨时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化,我国财产保险业所隐藏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了出来。

一、我国财产保险存在的问题

1.偿付能力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

根据标准普尔对中国保险市场的评估,中国财产保险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偿付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不够以及高速业务增长带来了巨额资本缺口。按照标准普尔的估计,中国非寿险(包括财险和再保险)需要增资70亿——100亿元人民币才能达到资本充足水平。而2003年中国全部的财产险保费收入也不过869亿。如果想通过利润来不断增资,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其实,正是我国财产保险的快速发展掩盖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因为有保费的不断流入,保险公司可以用新收取的保费来弥补原来准备金不足的亏空,这使得偿付能力不足的潜在威胁被现实中财务状况良好的现象所掩盖了。

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财产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市场准入制度来看,由于保险业长期在封闭状态下运行,保险业已成为一个垄断程度相当高的行业。虽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在WTO的推动下,金融保险市场也在逐步开放,但总的来说国家的控制力度相当大,政策准入门槛相当高,开发度很低,开放的进度也很慢。目前的市场主体还不够多,竞争程度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十分有限,已进入的企业可以充分共享行业垄断带来的利润。可以说现存的行业垄断保证了各家保险公司的生存并使大家基本上能和平共处,但它同时也导致了整个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始终处于粗放阶段的状况,获利能力低下。虽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财产保险市场经历了由政府经办保险向商业保险的转变,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保险人的垄断市场发展到多家国内保险机构并存的寡头垄断市场,国外保险公司有限度地在中国开展保险业务。保险人以利润最大化和规模扩张为基本目标,利益驱动成为保险发展的内在动力,财务核算成为保险人加强业务管理的中心环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由独家垄断向寡头垄断的变化并未给财产保险带来新的生机,在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继续发展财产保险的对策方面,一些业内人士仍然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我为主的观念,主要建议仍是如何推动保险需求方接受现存或稍加改良的保险模式,这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建议很难推动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3.创新不足制约后续发展

世界各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每一次大的创新,都会带来发展的一次飞跃。因此,我国的财产保险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用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充分利用金融创新理论,借鉴国际产险业的先进经验,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改进资源配置方式,不断提升保险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产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入世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和保险市场化的浪潮,为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财产保险业通过在营销制度、银保合作、家财险产品、责任险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其业务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国产险业的创新依旧存在着创新动力不足以及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其创新很难有效满足消费群体多层次的保险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许多公司不愿花精力去创新,推出的“创新产品”大多只是国外保险产品的拷贝或者复制,因而这些所谓的“创新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往往水土不服,成为了一种“无效创新”。二是缺乏创新所需的人才和技术。受利益机制的驱使,目前在产险公司整体的资源配置上,创新还没有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人力、物力的配备都显得很薄弱。产品开发部门与销售部门、投资部门的协同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因而难以充分把握资本市场变化给产品创新带来的机遇。三是尚未建立创新保护机制,忽视了对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严重的“搭便车”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保险公司的创新热情。

针对上述的几种问题,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法,以促进我国的财产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1.“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我国的财产保险业目前正处于一个上升发展的阶段,还存在很多不成熟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在面对外资企业强有力的竞争的时候,我们不能急于冒进,而是要打好基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新生企业要敢于加大在基础设施上的力度,打好发展基础,在基础上投入的越多,以后经营上的难度就会越少,发展就会越顺利;基础没打好,盲目上规模,就会出问题。基础打好了,再大干快上,加速发展。新生企业的发展初期可以没有直接效益(但会形成间接效益,如无形资产、市场占有率、机构和规模经验等),但从战略上看,则必须要有直接效益,这是企业经营的起点也是终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效益决不能仅停留在是否有当期现金回报这样一个肤浅的水平上,而应该放在长期的基础建设上。

2.管理人才是做好企业的基础,专业人才是开拓市场的基础

保险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的素质高低和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才是保险业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保险业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人才不仅是指单纯懂保险的,其实我国目前的财产保险业更缺懂企管的,懂研究的,具有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的。然而在所有人才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是缺乏业务人才的问题,因此要扭转重保险技术轻管理技术的传统经营理念,树立科学管理是第一生产力的新思维。

为此,我觉得新生财产行业应该在以下个方面下功夫:1)企业从建立伊始就该不惜一切代价去垄断人才(垄断了人才就意味垄断了市场,建立了别人进入市场的障碍)。2)要打破目前存在的门派观念,破除保险圈内的近亲繁殖,让其他行业的新鲜血液尽可能多的流入到保险行业。不仅要在国内找,还要到国际上去找合适的人。3)既要注意从保险专家中培养管理人员,使之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和长远的战略思维;更要在重视将管理专家迅速转化成保险专家;还要及时从其它相关行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引进专门人才,将其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成既懂保险又懂专业的两栖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后备力量。要形成以管理人才为主,以业务人才为辅的基本人才战略。

3.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制度,加强对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随着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增长, 产险公司可运用的保险资金不断增加。但由于产险公司可用资金的使用期限大多较短, 因而在运用时应保证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资金运用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但保险资金运用领域仍然有限。建议有关部门今后继续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其中包括探索投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布债权和股权投资计划管理指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证券化产品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鼓励成立更多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由单一管理保险资产向综合管理社会公众资产转变。同时,这样也有利于解决我国财产业普遍存在的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加强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则需要做到1)加强制度建设。近几年保监会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资产、负债评估标准,偿付能力报告制度体系初步建成。2)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的效率。对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应做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理。3)建立稽核审计工作定期报告,引导和推动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偿付能力管理理念的提升。4)建立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健全精算制度,统一财务统计口径和绩效评估标准,建立健全监管指标体系。

4.加强创新能力,保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单纯的研究能力或开发能力,而是一种能够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正确地做出创新的决策,有效地实施这一决策并成功地引入市场的能力。创新同时是保险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市场的创新即不断根据顾客的有效需求推出其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用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市场。学习积累机制是创新的核心问题,是支持创新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创新是需要投入来支持的,必须在制度上、机制上予以解决。创新必须要围绕企业的核心专长进行而不能追时髦,更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我们不能被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挫折而吓到。展望未来,中国财产保险市场仍然充满希望。在改革开放新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将继续向好,保险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我们相信,随着保险发展创新实践的日益丰富,中国财产保险业将更加高效、稳健运行,从而推动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做大做强的宏伟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连生 申河《保险学原理》第五章 财产保险

[2]标准普尔2003年分析报告:《中国快速增长的保险业亟需资本》

[3]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

[4] 《试论新生财产保险企业的发展战略》 作者:温克

[5] 《对我国财产保险创新及创新路径若干问题的思考》作者:曹邓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07级文科班)

作者:王 璟

保险业存在问题论文 篇3:

县域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县支行职能全面加强,县域反洗钱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反洗钱组织体系和检查监督机制日趋完善,反洗钱信息监测和报告制度得到了较好地贯彻执行。但调查也显示,县域反洗钱工作发展仍不平衡,相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业反洗钱工作进展缓慢,突破和创新困难较多,工作成效不显著。

一、县域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责任未“扛到肩上”

目前,县以下保险机构总体呈现机构多、门面小、人员少,开展的业务面狭窄的的局面。除原中国人寿、财险等公司与当地人民银行联系较多,反洗钱工作有不一定拓展外,其他保险机构,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些保险机构,对反洗钱工作认识欠缺。据调查,有的基层保险机构业务人员不知道反洗钱工作,有的对反洗钱工作只停留在知道和了解的层面上,好像“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甚至还有个别新设保险机构的负责人,错误地认为反洗钱离自己很远,与自己开展的业务关系不大,既使有事,也是银行的事。这充分表明,县域保险机构把法律赋予的反洗钱责任未扛到自己的肩上,认识上不深入到位,行动上难以有大的作为。

(二)管理机制不全,工作开展较为被动

调查显示,县域保险机构均未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机构,大部分机构内部未明确反洗钱兼职部门、兼职岗位,反洗钱岗位责任等制度缺失。少数保险机构初步建立了反洗錢工作框架,但人员培训、岗位设置、内部管理和日常工作开展仍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县域保险业普遍缺乏反洗钱专业人才,现从事反洗钱工作的人员本身数量就不足,再加之业务素质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缺乏系统的分析力,准确的判断力,前瞻性的指导力,直接影响了县域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奖惩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使保险人员缺乏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工作开展比较被动。

(三)系统建设滞后,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当前,基层银行业反洗钱大量使用现代化电子技术手段,反洗钱日常监测和大额可疑交易信息报告通过先进的业务系统和网络接口,实现了自动化、全覆盖。相比之下,县域保险机构在反洗钱业务子系统建设上投入不多,建设进度缓慢。少数保险机构在反洗钱系统建设方面无任何规划,无一点进展。大部分保险机构反洗钱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单纯靠人力对客户信息和资金监测的简单层面上,已很难适应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发展的需要。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网上保险发展势头迅猛,理财类保险的触角已延伸到县以下地区,给保险业反洗钱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加强县域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认知转变,靠实工作责任

人民银行县支行要充分发挥对县域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监督作用。要通过宣传、培训、检查和督导等多条途径,提高县内保险机构和保险业务人员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增强他们的主体责任感。要让他们认识到,对于县域保险业来说,反洗钱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必选项,要开展保险业务,就必须开展反洗钱工作。县域保险机构要切实把反洗钱工作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安排部署和落实在日常。县域保险从业人员必須认真学习反洗钱法律规定,学习反洗钱的各种手段方法,从思想上重视,认识上提高,行动上积极主动。

(二)健全组织机构,层层推动工作

县域保险机构必须健全反洗钱组织体系,成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相关内控制度,制定完善的反洗钱操作规程,从公司领导到一线从业人员,层层建立和落实反洗钱岗位责任制。各保险机构应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抓住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将反洗钱工作理念、防范洗钱风险的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要对照人民银行新修定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业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和交易资料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具体制度,并把操作要求细化到工作部门和岗位,逐级落实工作任务。

(三)加强系统建设,提升监测水平

在反洗钱业务系统建设上,县域保险业要认真学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好做法,积极建议总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结合本行业、本公司业务特点开发与人民银行反洗钱系统、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等对接的反洗钱业务子系统,支持县域保险业依托现代化系统,利用电子手段开展反洗钱工作,减少手工操作量,防止信息漏报、误报。要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反洗钱监管指标体系,对大额投保、频繁退保、趸缴率、退保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对洗钱风险大的业务险种以及频繁投保、退保、变换险种或者保险金额等可疑行为,特别进行关注,全面提升基层保险业反洗钱监测、分析、报告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水平。

作者:王林玉 郭燕

上一篇:数字化企业营销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美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