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建筑热工设计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目前,低碳是全社会共识,空调的普及,虽然带给人们很多便利,但是空调耗能巨大,对环保和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很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节能、建筑节能、空调节能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空调节能设计的措施及方法,可供同行参考借鉴。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节能建筑热工设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节能建筑热工设计管理论文 篇1:

浅析空调节能的设计过程及具体措施

摘 要:空调系统的能量消耗很大,空调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建筑节能、空调工程节能、空调工程的节能设计分析等方面阐述了空调节能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节能;空调工程节能;设计;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能耗也将随之不断增加,大概50%的一次能源消耗会在建筑领域,毫无疑问,建筑领域将是用能最多的领域。实际上,我国建筑领域的节能潜力还是有的,建筑领域能耗的2/3~3/4都可以利用可行的节能措施节省下来。

1 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作、报废等建筑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同时,在实施建筑节能的时候,必须从建筑的具体生命角度来考虑。在挖掘建筑本身、设施潜能的同时,建筑的实际使用者也要充分发挥其使用者的作用。科学调节建筑的实用性、功能性、舒适性,发挥节能意识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投资成本。通过优化设计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可以把用户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以及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紧密结合。这种方案的具体优势表现在:质量很高的设施和建筑部件的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黑色能源及灰色能源的运用,与此同时尽可能地采用可再生能源。

1.1 规划环节

在建筑的初期规划环节就应该考虑到建筑的节能性,具体有:从节能的角度来考虑建筑的选址,建筑能源的规划与开发必须尽可能地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同时制定一个完善的建筑设计、施工、运作及管理方案。

1.2 设计环节

在设计环节应该细化一下规划阶段的具体要求,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能源,科学制定建筑热工设计,选择实用经济、节能环保的建筑设施,确保室内的环境质量,同时要科学设计建筑的采光以及照明系统,科学设计建筑的HVAC系统,科学设计建筑自动控制系统,最大限度地使用节能创新技术,以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使用习惯等为依据选购建筑设施系统。

1.3 施工环节

具体的施工过程必须完全按照设计的具体要求执行,同时最大限度地实施节能施工,这一阶段可以采取的节能措施有:制定一个详细的节能施工方案,同时建立一个了解建筑节能规范标准、施工操作认真负责的施工监理团队,由这个团队监督具体的施工过程。

1.4 调试和验收环节

在调试和验收环节可以执行的节能措施包括:安排专业的团队进行调试、建筑能效的测评以及审计,使用全能耗模拟软件或者现场测试的方法审查建筑节能,建筑节能工程在实施具体验收工作时,应该严格遵循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5 运行环节

运行环节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将具体的运作过程交由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去管理,使用实时监测以及诊断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节能管理。

1.6 翻新和报废环节

报废环节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仔细审查结构、材料以及设施等,可以进行循环使用的就一定循环使用,对环境会造成很大污染、无法达到节能要求的就必须报废。

2 空调工程节能概述

空调工程节能最好以建筑物空调系统的实际生命周期为依据来划分,各个环节可以使用的节能技术包括:

2.1 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地源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高效冷热源制冷、太阳能空调技术、制热技术;冷热电联供技术、蓄能空调技术、水泵节能技术、风机节能技术;大温差中央空调技术、热回收技术;变风量空调技术、低温送风技术、分层空调技术等。

2.2 施工、调试和验收环节

这一环节包括节能施工技术、能耗测评与审计的技术项目、全能耗模拟软件等。

2.3 翻新或报废环节

这一环节包括:旧系统改造技术、回收利用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等。

3 空调工程的节能设计分析

空调工程的节能设计可以将节能目标贯穿于设计的所有环节。具体包括如下几点:

3.1 制定科学的设计参数

建筑室内的设计温度、湿度、新风量等都必须满足节能设计的相关规定,建筑热工设计必须控制在有关规范的标准数据范围之内,不满足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的必须实施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定,与此同时必须让建筑师修改建筑热工设计,以达到节能设计标准为宜,建筑耗热量或耗冷量指标也必须控制在规范规定的相关数据内,不满足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的必须实施权衡判定。

3.2 计算负荷

空调施工图的具体设计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必须对每一个空调房间或区域实施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运算,空调系统设计冷负荷也必须按照不一样的系统类型采用不一样的运算手段,新风冷负荷具体怎么运算也必须按照系统的具体形式来定。冷负荷的精确计算离不开如下辅助资料的支持:空调区人员的群集情况、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服务空调的使用现状、空调系统的具体类别及调节形式等。

面对下述情况时,最好使用经过国际验证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对空调系统实施全年的动态负荷运算以及研究:必须对空调方案实施能耗以及投资经济研究的时候;使用热回收装置回收冷热量、利用室外新风作冷源调节室内温度、冬季利用冷却塔提供空调冷水等节能手段,必须实施节能效果评估的时候;使用蓄热蓄冷设备,必须确知设施容量时。

3.3 空调系统方案设计

夏季时,需要配置空调的建筑,当空调房间有着比较大的内区需要常年供冷时,应该以室内进深、房间朝向、分隔、楼层、维护结构特征等为依据切实划分内、外区域,同时按照内、外区域配置空气调节系统或末端。

空调系统方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以建筑物的具体功能、面积、使用特征、负荷变化情况、参数要求等为依据,同时结合地区气象条件和能源状况等,比较技术、经济条件来确定空气空调系统,同时,还要优先选用能源消耗比较低、经济适用的空调系统。使用时间段、湿度、温度等条件都不相同和新风比相差比较悬殊的空调区,最好不要划分在一个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里。全空气空调系统必须给不同新风比的多个空调区域服务时,不能使用新风比最大区域的数值当作系统的总新风比,必须以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规范为依据来运算制定。集中空调系统必须使用方便系统运作节能的自动监测以及控制,同时以建筑功能、系统类别为依据选定自动监控的参数数据和调控手段。空调风系统必须满足如下几项监控注意事项:空气温、湿度的检查与调控;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最好使用变新风比焓值控制;使用变风量系统时,风机最好使用变速控制;设施的运作状态的检查及预警;过滤器超压预警以及显示;为节能监察配置专门的空调系统以及设施用电量独立计量器械。

3.4 气流组织设计

在进行风口选用以及配置的时候,必须以建筑物的内部条件、使用功能、供冷供暖系统方案、人员活动区大概会形成的流场、可供选择的风口形式等因素综合制定。进行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设计时,必须从节能的角度优先使用分层空调技术,工程设计最好在理论运算的前提下对室内环境实施计算机气流组织模拟,通过这种方式实施辅助设计,同时对送、回风口的具体形式、位置等实施流场节能的优化。

3.5 冷热输配系统设计

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必须实施谨慎的空调冷热水系统的水力平衡运算,同时将这些数据当作冷热源设施、输配设施、空气处理末端设备、自控和调节阀门等的运算资料。空调冷水的供、回水设计温度必须不比5e小。在确保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加大冷水供回水的温差,使用冷冻水大温差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系统的输配能耗,设计空调系统的冷(热)量计量设施是实现空调设计节能的技术性手段之一,在工程设计方面必须符合如下几点要求:

使用区域性的冷源及热源时,在每一栋公共建筑的冷源以及热源入口的地方,必须配置冷量、热量计量设施;在公共建筑的内部必须以经济核算单位为依据配置冷量、热量运算设施,在进行节能设计时一般空调系统的作用半径不能太大,必须选择合理的空调风系统的风机。风机压头及空气处理机机组外余压必须以水力的运算结果为依据来制定,不能选择太大;必须使用高效率的风机以及电机;就节能层面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直联驱动的风机。

3.6 系统的冷、热源设施

在选用空调冷源、热源水机组的时候,一方面必须考虑到机组的满负荷COP值,另一方面必须考虑部分符合的COP值,同时以综合性能系数及部分负荷非标性能系数为依据考量全年的综合能源效率。制冷机组的单台容量以及台数在进行选择时,要以空调系统负荷全年变化规律及系统运转特征为依据进行确定。除了特殊情况,住宅建筑一般是不会使用集中冷(热)源的空调。

3.7 系统的保冷及保温

空调系统管道设备的保冷、保温,也就是空调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空调冷、热水管道绝热层的具体厚度运算时必须按照下述准则实施:单冷管道必须按照防结露法运算保冷层的具体厚度,然后以经济厚度法为依据实施核算,最后取其较大值;单热管道必须使用经济厚度法运算保温层的具体厚度;冷热合用管道,必须分别按照冷管道、热管道的运算法计算绝热厚度,比较之后再取比较大的那个值。

4 结语

空调节能设计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阶段和重要环节,空调节能新技术、新设施的发展与进步可谓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每一个暖通空调设计工程师都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致力于空调节能技术的革新与改造,迎来低碳时代的绿色建筑风潮。

参考文献

[1] 王李龙,刘丹.建筑及空调节能的几点探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7(01).

[2] 古春晓,张津京.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J].建设科技,2006(07).

作者:杨栩

节能建筑热工设计管理论文 篇2:

关于空调工程节能设计问题的思考

【摘 要】目前,低碳是全社会共识,空调的普及,虽然带给人们很多便利,但是空调耗能巨大,对环保和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很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节能、建筑节能、空调节能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空调节能设计的措施及方法,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节能;空调节能;设计

前言

节能和建筑节能是大势所趋, 空调节能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 空调节能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发展与应用日新月异, 作为暖通空调设计工程师的我们应与时俱进, 在让空调节能技术步入低碳时代的绿色建筑中有所作为。

1 关于建筑节能问题分析

建筑节能涉及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报废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 建筑节能要从建筑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从建筑设备和建筑本身挖掘潜力的同时, 建筑的使用者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通过对舒适性要求和建筑功能用途的适当调整, 以及有节能意识的运行管理, 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投资。综合设计优化出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将建筑中用户的使用要求和自然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新的趋势集中在: 通过高质量的设备和建筑构件之间的全面协同, 尽可能地减少黑色能源和灰色能源的使用, 同时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1.1 规划阶段。在建筑规划阶段即考虑建筑节能, 包括: 从节能角度进行建筑选址, 建筑能源规划, 开发尽量高土地使用率的建筑; 对以后的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有一个节能的方案。

1.2 设计阶段。细化规划阶段的要求, 以达到实施建筑节能的目的, 包括: 合理选择建筑能源, 其中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 合理確定建筑热工设计; 选取节能建筑材料 ( 采用隔热绝热、当地化、快速可再生材、节能认证材料等) ; 选取高能效的建筑设备; 合理设计室内环境质量, 包括 合理设计建筑采光和照明系统, 合理设计建筑 HVAC 系统, 合理设计建筑自动控制系统; 积极采用节能创新技术; 积极采用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使用习惯等要求的建筑设备系统。

1.3 施工阶段。首先要求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节能设计的施工; 其次就是要求施工阶段自身的节能,即节能施工。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制定详细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过程节能方案; 有一个既熟知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又工作认真负责的施工监理团队监督施工。

1.4 调试与验收阶段。调试与验收阶段可采取的措施有: 聘请专业团队实施调试; 建筑能效测评与审计, 采用全能耗模拟软件或现场测试的手段来审核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工程的验收, 须严格遵守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1.5 运行阶段。运行阶段可采取的措施有: 交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运行管理; 采用有实时监测和诊断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加强节能运行管理。

1.6 翻新或报废阶段。报废阶段可采取的措施有: 查看结构、材料、设备等, 可再回收利用或经过维修可再回收利用的要回收利用, 对环境有污染或达不到节能要求的要报废。

2 空调工程节能技术分析

2.1 方案设计阶段。空气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 太阳能空调技术; 高效冷热源制冷、制热技术; 蓄能空调技术; 冷热电联供技术; 水泵节能技术、风机节能技术; 热回收技术; 大温差中央空调技术; 变风量空调技术; 低温送风技术; 分层空调技术。

2.2 施工、调试与验收阶段。节能施工技术; 全能耗模拟软件; 能耗测评与审计的技术项目;

2.3 运行阶段。节能运行管理技术; 实时监测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诊断技术;

2.4 翻新或报废阶段。废件回收利用技术; 旧系统改造技术; 废弃物处理技术。

3 空调工程节能设计问题分析

3.1 设计参数确定。建筑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新风量应满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热工设计应在相关规范标准现值以内, 不符合的应按照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必要时应提请建筑师修改建筑热工设计, 以达到节能设计要求;建筑耗热量或耗冷量指标应在相关规范标准所规定的限值以内, 不符合的应按照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3.2 负荷计算。空调施工图设计阶段, 对每一空调房间或区域必须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空调系统设计冷负荷必须按照不同系统类型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新风冷负荷怎么算, 也因系统型式而定。应根据空调区人员的群集情况和设备与照明的同时使用率, 以及所服务空调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等, 按标准规定计算确定空调室内热源形成的冷负荷。

3.3 空调系统方案设计。夏季须设空调的建筑, 当空调房间 ( 空调区)存在较大内区需要常年供冷时, 应根据室内进深朝向、分隔、楼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内、外区, 并按内、外区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或末端。空调系统方案设计, 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负荷变化情况与参数要求、所在地区气象条件与能源状况等,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确定空气调节系统; 并应优先选择能耗低、经济性好的空调系统。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不同和新风比相差悬殊的空调区, 不宜划分在同一个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中。当全空气空调系统必须服务于不同新风比的多个空调区域时, 不应采用新风比最大区域的数值作为系统的总新风比, 应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确定。集中空调系统应采用便于实现系统运行节能的自动监测与控制, 并根据建筑功能和系统类型选择确定自动监控的参数内容和调节控制方式。空调风系统 ( 包括空气调节机组) 应满足下列基本监控要求:一是空气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二是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宜采用变新风比焓值控制。三是采用变风量系统时, 风机应采用变速控制。四是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报警。五是过滤器超压报警及显示。六是应为节能监测专门设置空调系统及设备的用电量独立计量装置。

3.4 气流组织设计。风口的选择和布置应依据建筑物的内部条件、功能、供冷和供暖系统方案、人员活动区可能形成的流场, 以及可供选择的风口形式等综合因素确定。对于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设计, 从节能考虑应优先采用分层空调技术, 工程设计宜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计算机气流组织 ( CFD)模拟, 以此来辅助设计, 并对送、回风口的形式、位置等进行流场节能优化。

3.5 冷热输配系统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 应严格进行空调冷热水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 并作为选择冷热源设备、输配设备、空气处理末端设备、自控和调节阀门等的计算依据。空调冷水的供、回水设计温差不应小于 5 。在保证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 宜尽量加大冷水供回水温差, 也就是采用冷冻水大温差技术,这有利于降低水系统的输配能耗; 设计空调系统的冷 ( 热) 量计量装置, 是实现空调设计节能的技术措施之一, 工程设计上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采用区域性冷源和热源时, 在每栋公共建筑的冷源和热源人口处, 应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二是公共建筑内部宜按经济核算单位分别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节能设计要求空调风系统的作用半径不宜过大, 应合理选用空调风系统的风机:一是风机压头和空气处理机组机外余压应依据水力计算结果来确定, 不应选择过大。二应采用高效率 ( 至少在 52% 以上) 的风机和电机。三是从节能设计考虑宜优先选用直联驱动的风机。

3.6 系统保冷与保温。空调系统管道设备的保冷 ( 保温, ) 也是空调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 空调冷、热水管道绝热层厚度的计算应按下列原则进行:一是单冷管道应按防结露方法计算保冷层厚度, 再按经济厚度法核算, 对比后取其较大值。二是单热管道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保温层厚度。三是冷热合用管道, 应分别按冷管道与热管道的计算方法计算绝热厚度, 对比后取其较大值。

参考文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规范 GB50019- 2003 [ S]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013- 2005 [ S]

作者:池勇

节能建筑热工设计管理论文 篇3:

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建筑节能的迅速发展,有力促进建筑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对建筑设计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建筑节能的影响下,建筑设计领域出现很多新的产品、技术等。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设计;发展;影响

节能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筑节能应运而生。建筑节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发展。笔者就此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1 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

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能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因此,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坚持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理念。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自然、气候和资源等因素,因地制宜,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最科学合理的方案。

二是外围结构节能设计应具有超前性。从现行的外围结构设计来看,其指标要求比较低,与人们对建筑舒适度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故此,在进行建筑外围结构节能设计时,应该提高设计标准,以满足人们的期望,适应建筑节能设计发展的需要。

三是强化建筑设计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筑节能设计关系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建筑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长远的,也是复杂的,因此,建筑设计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四是注重不断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水平。从建筑节能发展来看,必须确保建筑设计者有着优秀的素质。所以,一方面,要拓宽建筑节能设计者的引入渠道。从高校、社会等多渠道地引入建筑节能设计人才,不断充实建筑节能设计队伍。另一方面,还应该构建建筑节能设计者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建筑节能设计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建筑节能对设计方法的影响

一是从建筑体形中做好建筑节能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体形特点,确保建筑体形及群体组合设计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一般而言,建筑物外形越简单,热量交换就越少,这样就能够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如果建筑体形系数与相关要求不符合,则应提升提高建筑结构的热工设计标准。

二是从建筑物朝向方面做好建筑节能设计。建筑物朝向与间距能够直接影响建筑物采光、通风等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布局时,必须充分发挥考虑的建筑的朝向及节能等因素。譬如,建筑物坐北朝南,可以直接避免被太阳暴晒,影响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遮阳隔热措施,就会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故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太阳照射的角度、时间等,以确保建筑朝向的合理性。良好的朝向,可以增强建筑的通风量,使天然资源能够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

三是从建筑物平面布置做好节能设计。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时,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才能够得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通过合理的平面设计,可以借助夏季穿堂风发挥理想的通风作用。在进行建筑物门窗设置时,设置好通风口,使建筑内部得到理想的通风效果,从而可以少用空调,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四是对建筑物门窗做好节能设计。风主要是从门和窗侵入的,也是夏天烈日射入的主通道,能够产生较大的能耗。故此,在确保正常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将建筑物外的门窗洞口面积降低到最低程度。从现在落地窗设计来看,应该注重节能性,故此必须选用具有很强节能的门窗。在选择门窗时,必须在气密性、保温性方面都能够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从当前国内节能门窗来看,主要是隔热门和PVC塑钢门窗,一般是使用双层、镀膜或三层的玻璃,而中空玻璃具有最好的节能效果。

五是从墙体做好节能设计。墙体是位于最外面的建筑结构,故此,必须做好墙体的环保设计,选择具有良好保温、蓄热能力的墙体,也可选用复合型墙体,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从保温墙体材料来看,可以选择加气混凝土砌块、页岩烧结多孔砖等砌块,还可以配合使用无机保温砂浆、EVB保温砂浆等。譬如,页岩烧结多孔砖强度高,不受温度变化影响,不需要防裂、加固,直接抹灰即可,能节约材料和成本,隔音、保温效果佳,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绿色建材之一。

六是从建筑物屋顶做好节能设计。屋顶是影响建筑物节能设计效果的重要结构部件,阳光照在上面,具有很好的建筑节能效果,它的表面温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结构的温度。对此,屋面必须选用高效保温性能的材料,此外还应该从设计入手,做好通风隔热设计,或是将顶层作为非居住间,产生二次隔热,以减少屋面温度对建筑物内部的影响。在气候炎热的地方,其屋面还可以采取绿化、蓄水、倒置、浅色屋面等方式,以确保能够达到良好的反射热量的效果。

3 建筑节能对新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影响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随着能源荒的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从当前能源来看,主要有石油、煤炭等石化能源。但是,这些能源具有非可再生性,终有一天会消耗殆尽。故此,必须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因此,在建筑节能设计时,必须充分利用新能源,以满足节能降耗的需要。

一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故此,太阳能在热水方面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地应用,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从当前来看,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得到了广泛地普及,但是,还存在着安装技术低下、管理无序问题,有的由于安装不合理,对建筑物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故此,必须充分做好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既要充分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环境因素、经济因素,还要考虑到技术因素和设计因素,统筹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实现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一体化,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根据光伏效应原理,可以使太阳辐射能变成电能发电系统。在发的国家,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十分成功应用,并日趋成熟、完善。从国内来看,由于其成本较高,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普及性的推广,到全面普及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故此,一般是在发达地区、发达城市的高档住宅和公共建筑作为先行试用点,再逐渐推广和普及。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技术的成本会大大下降,即时将得到更大的推广和普及,在节能市场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抢占一定的市场空间,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建筑是耗能大户。我国建筑能耗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出发,如何在满足使用者舒适度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4 结语

总之,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当今建筑领域的重要课题,作为建筑设计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具有的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有效发挥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的积极促进作用,切实转变建筑设计观念,树立建筑节能理念,不断开发利用新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节能资源,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强.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7):357.

[2] 赵宏岩.论建筑节能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6):351+316.

[3] 方婉青.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0,(4):21-22.

作者:黎贞华

上一篇: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