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论文

2022-04-21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解决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依托力量。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已有1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论文 篇1:

基于BSC理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改进研究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自2008年施行至今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引进平衡计分卡这个概念,使得在运行这个制度能立足于全局,更加完善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本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现状和问题、平衡计分卡与它可行性和意义,最后给出建议。

关键词:BSC;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1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现状

1.1 会计部门和财务工作人员

1.1.1 会计部门

会计部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一个重要的财务部门。我国的合作社里的会计部门的要求是根据会计业务需求来设置会计账簿以及必要的会计人员。而那些没有这些条件的合作社也可以通过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核算,从而达到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但现实合作社中,大多数合作社选择的是委托代理记账机构或者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代理记账,拥有自己独立的会计核算部门,却寥寥无几,更有些合作社甚至没有独立会计核算部门,也没有委托代理记账。

1.1.2 财务工作人员

对于合作社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具有综合会计素养的人员。对其最基础的规定是及时登记会计账簿来保证日常的会计核算。把两个或多个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即合作社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不能由一人担任,从而达到出纳不管账目工作,而合作社的会计不插手现金的目的。然而,大多数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并不具有综合会计素养,财务人员学历大都处于大专以下的学历,有些财务会计人员是无证上岗,对于定期会计培训的财务人员更是寥寥无几,这些合作社财务工作人员是不符合制度规定的。

1.2 会计账薄设置与会计核算情况

1.2.1 会计账簿设置

会计账簿,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对于会计报表而言是编制其最根本的依据。一个比较完善的会计部门,其会计账簿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必要的明细分类账。而大多数的合作社只有现金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很少合作社建立备查账。对于会计账簿设置还是很不齐全的。

1.2.2 会计核算情况

对于合作社中的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了五大类的项目,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这五大类又具体分了37个会计科目,这些科目能够满足较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简单的业务,能够为会计人员操作提供便利。但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会计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是这些科目不可以核算和解决的。

1.3 内控制度与盈余分配情况

1.3.1 内控制度

农民合作社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保证其资产安全完整以及合作社社员的利益。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要求合作社对借贷业务控制、对销售业务控制、对采购业务控制、对货币资金控制及存贷业务控制。然而,大多数合作社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甚至有些合作社还出现一些内控问题。这些问题说明合作社对内控问题还是不够重视。

1.3.2 盈余分配

合作社通过盈余分配激励每一位社员,也通过这个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员加入其中,它是合作社分配制度的核心手段。对盈余分配顺序也做了详细的规定,他要求合作社中有可分配盈余时,应该先弥补上年度亏损,其次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公积,再把计算应付盈余返还,这一计算额度是由社员和本社之间交易额决定的,且这种返还比例至少在 60%以上。最后才能把剩余的盈余并且进行返还,这个是在扣除前两项分配之后的盈余部分。再把这剩下真正的盈余按照每个社员在整个合作社所占的份额进行分配到位。在合作社里,绝大多数的合作社采用按交易量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采用股金分配的合作社少之又少,很多合作社按交易额分配远远低于60%。

2 BSC与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结合可行性及意义

2.1 BSC理论简介

平衡计分卡的英文是“The Balanced Score Card”,简写为BSC。它作为企业战略执行的工具首先强调应当建立一个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体系,在战略的指导下形成企业绩效评价总目标,根据总目标来细分企业战略目标,然后平衡记分卡把绩效评价总目标转化为四个方面来考核的绩效指标,分别为财务维度、顾客维度、核心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利用这个绩效评价体系来考核和奖惩企业内部各部门、个人目标,从而充分调动企业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2.2 BSC运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合理性分析

2.2.1 平衡计分卡的价值取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相一致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的目的为了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利益。这个过程中引入平衡计分卡是因为他们二者有相同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他们能够相依相存的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的价值取向是与 BSC 理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相同的。这理论认为企业要为股东、债权人、企业内部人员、顾客、供应商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谋求福祉,而不仅仅为所有者谋利益。

2.2.2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为平衡计分卡提高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价值取向相同表明平衡计分卡能应用于农民合作社的重要前提,但这种价值还需要通过外在的制度形态相协调。我国为了合作社能够健康的发展对其进行许多政策指引,如2006年10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 年12月制定并发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以及各省也推出一系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法。这些制度实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应用平衡计分卡有了制度层面的保障。

2.3 BSC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结合意义

基于BSC理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而言,能够在原有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上进一步把合作社战略目标考虑进去,将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人员根据这一战略目標运用到财务会计制度中,提升财务人员创新能力分解他们到学习和成长维度中。平衡计分卡把战略放在中心位子,从战略高度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目标,使得整个合作社每个成员都为这个目标努力,从而有利于战略目标实现。

3 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改进建议

3.1 加强BSC理论的宣传教育力度

平衡计分卡对于大多数合作社而言,它是一种先进的战略工具。这种工具能否有效的贯彻和实施有赖于对它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大力宣传来减少运行中的阻碍,使得合作社的社员更加了解这个工具所带来的好处,以获得大家的认同。

这一工具的实施还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层支持,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对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基本特点以及它与之前工具的区别的介绍来提升社员对这个新概念的认识。

3.2 完善农民合作社自身人才开发管理机制

人才是农民合作社能够更好发展的源泉。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改进基于BSC理论需要有一批素质高的人才做保证。基于BSC 理论要求合作社的每个岗位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人才,从而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体系,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效率。相对于大城市,农民合作社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所以我们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他们能够进入农村,帮助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社自身也要营造出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环境来吸引人才。合作社要对财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要求财会人员定期接受会计知识培训,以保证他们与社会接轨,增强他们的管理水平,提高他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制度操作。

3.3 健全农民合作社内控制度和分配机制

合作社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从而降低组织成本,避免合作社经营的风险,提高合作社财务的效率。合作社应当建立合理的会计核算,把责权具体分配到人,防止投机行为发生,也避免合作社共有财产被私人占有,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其次,对收支都实行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最后,合作社的会计和出纳必须有两人分别担任,从而把会计账务和库存现金分开进行管理,及时记录发生经济业务。

合作社分配制度建立首先应当为每个成员都设立社员账户,其中包括成员入社时的出资额以及各方赠与和政府财政的补助,让社员的公积金和交易额都能清晰细化给每个社员。其次,合作社可以提取少部分的公积金来降低合作社经营风险,从而扩大合作社发展资本。最后,合作社应当先按照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额的比例返还,然后按其返还总额必须大于可分配盈余的60%分配,从而把成员与合作社利益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共荣,沈玉萍,刘颖.基于BSC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会计研究,2014,02:64-70+95.

[2]国鲁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制度创新[J].农村经济,2011,05:3-6.

[3]李尚勇.农民合作社的制度逻辑——兼谈其发展存在的问题[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7:73-81+112.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基于BSC理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改进研究”(项目编号:SXYYJSKC201521);教育部規划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拆迁补偿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YJA630104)。

作者:徐文婷

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论文 篇2: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解决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依托力量。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已有1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部发布并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对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工作、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规范的制度保障。了解该制度的特殊性,分析其执行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特殊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活动就是合作社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实质就是合作社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与其他企业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来源、成员构成、业务往来、盈余分配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这决定其财务会计制度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会计制度的特殊性。

(一)资金来源核算的特殊性 合作社资金可以来源于成员出资,也可以来源于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或接受捐赠。农民专业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在解散、破产清算时,不得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据此,在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中设置“股金”核算合作社通过成员入社出资、投资人股、公积金转增等所形成的股金;设置“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的资金;设置“专项基金”科目,核算合作社通过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转入和他人捐赠形成的专项基金。

(二)成员账户设置的特殊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中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通过成员账户可以体现出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经济、权益、生产交易等关系,因此管理成员账户是合作社财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该账户设“成员出资”、“公积金份额”、“形成财产的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份额”、“捐赠财产量化份额”、“交易量”、“交易额”、“盈余返还金额”和“剩余盈余返还金额”等栏目,分别反映合作社成员入社的出资额、量化到成员的公积金份额、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以及返还给成员的盈余和剩余盈余金额。

(三)合作社内外经济业务核算的特殊性 合作社对内是以服务为目的,对外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应对社内外经济业务区别对待。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的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如设置“成员往来”科目核算合作社与其成员的经济往来业务,设置“应收款”、“应付款”科目分别核算合作社与非成员之间发生的各种应收以及暂付款项、应付以及暂收款项等。

(四)盈余分配核算的特殊性 盈余分配是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处理成员与组织之间以及成员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核心。盈余分配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专业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量化给每个成员,计入成员个人账户。(2)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按照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的比例分配给社员。(3)每年的分配方案要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结合此特殊性,财务会计制度设置“本年盈余”科目核算合作社本年度实现的盈余;设置“盈余分配”科目核算合作社当年盈余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后的结存余额;设置“应付盈余返还”科目核算合作社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的盈余;设置“应付剩余盈余”科目核算合作社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本社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的剩余可分配盈余等。

(五)会计核算方法及报表编制的特殊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广大社员服务。当前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且合作社的财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鉴于会计信息主要使用者和编制者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简化合作社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既要能够解决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问题,同时又要力求简化,方便执行。具体表现在:(1)减少科目数量。规定合作社需要设置的会计科目数仅37个(另可增设4个)。(2)包含对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要求,便于合作社财会人员掌握和运用。(3)基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引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4)核算方法简单。集中反映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常见的业务和交易,对不常见的业务和交易采用合并、简化等处理方法,如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对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等。在报表编制上,不要求合作社编制和对外报送现金流量表。设计“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合作社盈余、盈余分配及成员权益的情况。

(六)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的特殊性 合作社应实行社员民主理财与政府监督指导相结合。民主理财是对合作社财务工作实施监督指导的前提,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是合作社实施民主理财的保证。制度规定,合作社会计信息应定期、及时向本合作社成员公开,接受成员的监督,对于成员提出的问题,会计及管理人员应及时解答,确实存在错误的要立即纠正;财政部门对合作社的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对合作社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自2008年1月1日施行以来,遇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对强化该制度的落实具有重大意义。

(一)合作社管理者及社员缺乏会计知识,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乏力 《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组织编制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等材料中,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由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般都是由种养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担任,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出于降低费用考虑,有些社的会计由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社员兼任。由于其缺乏专业知识,可能对财务会计制度不理解或误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合作社成员普遍缺乏财务知识,难以看懂公开的合作社财务状况,无法识别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缺乏明确具体的合作社税收政策,不便于基层税务部门操作执行 《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从2008年7月1日起对合作社执行四项税

收优惠: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但规定没有明确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农业机耕、配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劳务服务取得的收入以及合作社向非社内成员收购农产品或经过简单加工对外出售的收入享受何种税收优惠,不便于基层部门操作执行。

(三)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隐患 《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货币资金、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存货、对外投资业务、固定资产、借款业务等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等原因,可能造成内部控制设计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从而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隐患。此外,一些人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单纯看作是获得政府政策扶持和信贷支持的手段,缺乏长远打算,从而忽视内部控制的建设。

(四)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特殊性较大,不利于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不引进公允价值,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与合作社总量较少、规模不大、业务简单的现状相适应。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以及对外交易的增加,这种差异可能不利于合作社成为真正的商业导向型合作社。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落实的建议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在执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强化该制度的落实,笔者拟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会计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合作社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带头学习财会知识,不断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合作社应聘请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员,鼓励财会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合作社不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的要求。建议由政府部门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财务知识培训或提供专业咨询,帮助建账建制,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考核。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按照规定设置并进行财务核算,才能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鉴于合作社的财会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要熟悉专业合作社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了解不同类型专业合作社在财务处理中的特殊要求,建议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培养胜任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的人才。

(二)进一步明确合作社具体税收政策,逐步取消税收优惠 由于我国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现阶段凡是涉及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应该享有。财政部、税务总局应尽快明确对合作社加工、服务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合作社出售的经过简单加工和深加工的农产品区别对待。对合作社销售的简单加工的农产品可免征增值税,而对深加工的农产品征收增值税。从长远看,随着合作社的逐步壮大,应逐步取消税收优惠,减少合作社对政府的依赖。在合作社发达的西方国家,大多数合作社同普通企业一样要交纳增值税、土地税等。政府不应鼓励对合作社提供减免税费等直接资金支持,因为这类补贴不利于合作社的独立、可持续发展。

(三)借助审计手段和政府监督,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目前各国审计合作社的做法不同,如加拿大规定必须按照“普遍采用的审计原则”对合作社进行审计;德国规定必须由合作社成立的特殊审计联盟对合作社进行审计。借鉴国外经验,建议我国采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规模较小、社员联系密切的合作社可加强内部审计,配备内部审计人员或组建内部审计委员会,由监事会负责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向成员大会报告;同时保留成员大会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的权利。对大合作社,建议进行外部审计,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可接受政府审计。通过审计,促进合作社内部控制的完善。此外,为比较不同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建议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社选择不同的指标体系,每年对合作社的财务和机构绩效进行考核,以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不断修订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随着合作社对外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实力的壮大,财政部应及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逐步缩小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使合作社与其他企业在平等基础上互相竞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运行,以实现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 熊年春)

作者:孟枫平

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论文 篇3:

农民合作社规范化会计制度探讨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保障社员民主权力和经济利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农民合作社在实践过程中会计制度层面存在的缺陷问题展开探讨,就合理回报、会计体系核算、内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制定了规范化农民合作社会计制度实践策略,对提升农民合作社会计制度管理实行的规范性、高效性、科学性,构建健康良好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规范化;会计制度

一、农民合作社推行会计制度层面存在的不良问题

(一)农民合作社获得合理回报相关问题

我国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弥补亏损、公积金提取所剩的当年盈余可被视为合作社统筹分配的相关资金盈余,其分配性应依据本社总体交易额比例与成员构成进行返还,且总额返还应高于盈余可分配量的60%。制定合作社相关会计制度阶段在较好延续了该法规法律的同时,进一步对分配盈余后其余部分依据公积金比例份额与出资额进行社员分配做出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分配盈余出资额引入分配盈余给现行会计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增加了弊端性问题。这是由于我国为有效扶持农民合作社的持续科学发展,不仅会为其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与财政扶持资金,同时还宽松制定了合作社工商注册登记政策,对于登记层面并没有对其成员结构出资做出明确具体要求,因而也无需开展验资。基于这一体制某些不法盈利人员便钻空子、找熟人私下成立合作社,获取工商部门批准的免费注册登记资格并虚报了注册资金达上百万,为自身便利获取财政、税收扶持资金、返还盈余创造了条件,这样一来不仅令农民合作社在会计核算规范实施层面引发了较多麻烦,同时也令合作社相关法律倡导的成员平等对劳动成果分享、个体间体现平等横向理念产生了矛盾与背离。

(二)农民合作社核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中合作社是一项重要的组织机构,受到我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的主体影响,其获取了相关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作为一种直接雇主的专门用途资金我国财政辅助主要用来支持与帮助农民合作社的不断壮大与快速发展,在强化扶持下开展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基础农业设施建设、营销农产品、培训合作社有关成员并积极推广技术服务等业务。该类重要的合作社资金来源同我国现行他类经营性组织机构包含较大差别,然而基于该类投入资金的不稳定性,在构建农民合作社相关会计制度层面,并没有有针对性设置会计科目,因此农民合作社在接受政府财政资金补助时,其账面处理体现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项应付款等科目。该类核算状况令我国相关财政补助资金无法在账面上形成有效的农民合作社财产,同时也无法利用专用账户对该项资金去向进行明确反映。

(三)农民合作社显现的内控问题

相关会计财务农民合作社体制要求,应依据合作社会计工作业务的现实需要进行会计人员的必要配备,并科学设置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健全构建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存货业务、对外投资业务、借款业务与固定资产管理等内控体制。然而基于许多农民合作社组织建设规模有限、机构设置不健全,经营管理理念有失科学性,一些创办人员令合作社私有化、进行自负盈亏管理,将获取财政扶持资金作为经营唯一目标,不良获取信贷支持与税收优惠、一人统筹管理,令农民合作社会计工作人员受控于相关负责人。在该类内控模式下农民合作社无法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督与财务控制体制,进一步形成了组织负责人边收钱边花钱、截留账款、收入少入或不入账,坐收坐支、对各类捐赠款项不良挪用或不入账。而对于依据相关要求面向社员提供的业务年度报告、分配盈余方案、处理亏损方案、会计财务报告公开等制度却呈现出流于形式的表面化现状,公开公布内容仅限于最终的结果,对于具体的过程则甚少涉及,一些专业化财务会计内容,农民合作社成员则无法理解看懂,因而没能起到良好的财务监督管理效能。

二、农民合作社规范化会计制度建设更新

(一)科学明确主体资格,完善构建分配盈利体制

美国学者创设的五特征方法规定,非盈利性质的组织涵盖非政府性、组织性、自治性、非盈利性与志愿性等特征,其中以非盈利与非政府性为基本属性,而基于我国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体制规定可见,其具有非盈利性组织特征。然而现行参与合作社组织农民所追求的最大化利益以及经济人等现实特征,又决定多数农民加入农民合作社组织的目标在于有效控制经营成本,实现合作社交易之上广泛获取盈余分配目标。由此可见分配体制是农民合作社核心灵魂,其不仅是社内交易与社员参与激励的显著手段,同时也是吸引非社员积极加入参与的有效制度安排。因此,我们应主体在分配体制上全面推行惠顾社员返利制度,依据组织内部分配交易额构成合作社分配收益主体渠道,并积极开展限制性资本注册获利分配配套政策,进而有效令农民合作社依据组织社员账户进行内部交易额记载,对社员展开有效的盈余分配,令每位社员均能合理、充分进行服务成果分享,并显现横向个体间的平等性发展局面,显著强化合作社稳定性与凝聚力,最终实现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展提升目标。同时我们还可有效通过注册资本限制性获利分配令社员出资额之间的差异分配作用显著弱化,进而有效抑制负责合作社人员用虚假过量注资达到控制合作社、盈余分配等非法目标。

(二)降低会计核算管理体系中弹性内容,激发其刚性化特征

现行会计制度定位农民合作社为利用技术手段基于委托责任提供会计信息组织,因而设置一级会计科目应充分考量许多农民合作社组织机构简单化、规模有限、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判断能力不强等现实状况,我们应科学构建相对富于刚性与完善性的会计核算体系,通过设立社员账户、非社员账户开展核算,令社员与相关部门明确清晰获取合作社与社员交易方式、价格不同于非社员,令农民明晰合作社面向会员开展的服务状况,进而有效实现对合作社服务社员的统筹监督目标,并为社员正确盈余分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相关政府提供的合作社资金扶持去向我们应明确令其体现于会计核算中,通过设置质量认证、培训明细账目于基金专项科目中等方式,对于相应发生的扶持资金支出、管理费用、经营支出、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做到心中有数,使其正确反映各项专项扶持基金的现实用途,真正发挥价值化应用效益。

(三)健全构建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推进财务监管

财务管理是农民合作社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抓好合作社财务管理才能保证合作社成员充分享有合作社利益和参与合作管理的民主权力,为此相关政府、单位应对其财务管理予以必要的监管与支持,通过统筹管理科学指导健全社内账目,规范指导合作社设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科目,并针对农民合作社的特点,设置一些富于特色的会计科目,如成员往来、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应付盈余返还等科目分类明细账,并设立非社员与社员账户;对社内相关法人代表及财会人员定期科学组织多元化培训,构建合作社内控机制。同时我们应健全完善资金货币与流通商品管理体制,通过推行财务审批收支制度、资金管理货币岗位责任体制,令经办人、审批人针对各项业务相关程序、权限、责任与控制措施科学明确。另外我们应严格建立票据管理体制、实现单位公章、审批人、经办人章、理财社员小组章流程化应用、细化管理,对社员统一设立相关帐务手册、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体制,做到专用柜存档,分年整理、清晰收集、集中保管,进而为相关投资人、税务单位、债权人提供可靠真实的价值化会计信息。

结束语:总之,基于农民合作社会计制度实践运行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我们只有科学明确主体资格、完善盈利分配体制、淡化会计核算中弹性内容、刚性化构建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健全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管,才能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秩序、优化法制化发展环境、激发各方积极参与热情,真正发挥农民合作社服务效能,令其最终实现财会管理体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并令农民合作社成为一种常态发展机制组织,真正振兴农村经济,创设丰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供销合作总社

参考文献:

[1]白兆秀.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之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9(6).

[2]田建勋.村帐乡管模式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会通讯,2009(8).

作者:汪业华

上一篇:污水回收利用冶金工业论文下一篇: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