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互联网媒体背景下,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适当应用媒体,可以有效创新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师应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媒体优势,增加民族音乐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影响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技术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而广泛,而且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全新的媒体形式也被应用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并发挥出重要影响作用,使之既能为学生提供声影结合的生动画面,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更多深刻理解与想象,尤其是作为学习平台的高效利用,不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而为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音乐教学的影响展开全面分析与探究,希望可以在促进高校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中,为弘扬民族音乐发展做出实际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高校;民族音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社会各行业领域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其得到更多层面的创新发展。在当前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利用媒体教学,既促进民族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突破,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身艺术修养,使之在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下获得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与内容,为师生搭建良好学习与交流平台下,推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的改善。

1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特点

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既包含着对民族器乐的教学内容,同时还涉及更加丰富地民歌与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特点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符号,民族音乐教学应更加注重深挖民族精神与情感内涵,使之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音乐的价值所在,更能多感官地理解音乐无毒创造与传递的过程,这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仅凭听觉的单一形式认识并理解音乐艺术旋律,媒体技术的应用使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展现出多元化的传播特点,也能够将民族传统艺术在听觉与视觉的同步传播下,以更加直观而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体现出民族音乐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教育价值。

2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作用

2.1丰富民族音乐教学资源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一直以来都受限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影响,而无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在以往教学是主要以听、讲、唱的陈旧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既不生动也无新意与趣味性,使学生逐步降低民族音乐学习热情,更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学习成效。

在媒体技术应用下,不仅为民族音乐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在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下,还让学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既可以在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课后进行优秀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

2.2创新民族音乐教学内容

由于在以往的高校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中,更加侧重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但同时也需要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唱方法等,而在音乐表达过程中情感的传递只能依靠学生自身领悟与体会,这使学生本身对于民族音乐复杂的乐理知识掌握就存在一定困难,而且也无法全面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此外,还会受到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在视唱练耳方面无法达到良好成效,从而影响学生以后在进行民族音乐演唱与演奏时的技巧发挥。但在应用媒体技术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在民族音乐网络平台中进行更多教学资料的收集,还能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使学生既能直观认识并掌握民族音乐的演唱与演奏技巧,还能深受教学内容吸引,从而获得知识的有效吸收,进而在坚持长期练习中转化为自身能力。

2.3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素质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对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这无疑对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具有关键作用。音乐教师在借助媒体技术应用优势下,通过不断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认知,既能使音乐教学与媒体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同时还能掌握民族音乐演奏与演唱的多种技巧方法,使之可以更加有效地传递民族音乐知识,尤其是在自身艺术审美能力提升下,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分享更多民族音乐欣赏经验,使学生的民族音乐获取量也得以大幅度提升,既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可促进民族音乐教研成果取得更大成就。

3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应用

3.1创新教学体系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在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日益完善,而且得以创新发展。一方面,在树立创新教学理念方面,音乐教师在积极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下,不仅能够有效掌握媒体技术应用,而且还注重结合学生学习方式,使之在更加切合时代发展要求下,创建完整的民族音乐理论与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在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教师不仅进行丰富的影像资料收集与整体,而且还将其优选为课堂教学内容,使之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由此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不断增强师生交流中显著提升提升知识传播的有效性。

3.2营造发展环境

高校民族音乐在实施媒体教学的创新应用下,不仅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为保证各种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能够顺利实施,首先,高校应始终秉持治学严谨、学风开放的教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与校外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宽教师视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此为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发展搭建实践平台,营造一个思维活跃而又不失严谨的校园氛围。其次,社会大环境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认知体系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整体教学创新发展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要,不仅需要高校自身进行组织机构的完善,而且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大力支持,可以在充分利用媒体视觉传播技术的实施应用下,进行有關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使之在带动更多人关注下,获得民族音乐传播在文化市场上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

3.3搭建实践平台

进行媒体视觉实践平台的搭建,使学生对民族音乐这一既具较强理论性,又兼具实践性的学科可以展开游刃有余的学习,这也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高校可在进行三维动画与立体影像等可视化传播技术应用下,为学生搭建媒体视觉实践平台,只是这一过程需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而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从教育实际条件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最大程度地进行教学资源全面反恐王国,使其发挥出资源最大利用率。除此以外,还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并不应以单纯的雄厚资金与技术支持为支撑,应确保媒体视觉实践平台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合理性,当然也可以在加强校企合作下,使这一创新平台的搭建更具实践特色,使民族音乐可以在学生边实践边体验中得以创新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结束语

在时代变迁中,民族音乐的流传经久不衰,而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技术的应用下,不仅使民族音乐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使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得以展现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高校音乐教育与其他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既需要学生充分解与掌握民族音乐创作的文化背景,同时还应深刻感受并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与独特魅力,媒体教学为此提供多方面的创新应用,使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胥力文.视觉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初探[J].当代音乐,2018,11.

[2]张译心.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黄河之声,2017,09:18-19.

[3]周邦春.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03:225-226.

[4]冯凌月.新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影响[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04:120-122

作者简介:火磊磊(1990-1-8)男,汉,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助教

作者:火磊磊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篇2:

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作用分析

【摘要】在互联网媒体背景下,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当中音乐教师适当应用媒体,可以有效创新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师应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媒体优势,增加民族音乐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民族音乐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合理运用媒体进行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转变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民族音乐素养。通过在民族音乐教学当中,合理运用媒体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搭建师生友好沟通平台,有效提升了民族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1]。

一、媒体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

媒体应用于高校民族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音乐知识储备,学生在音乐教学当中可以学习到更多前沿的民族音乐专业知识。通过媒体的音频、视频画面等帮助教师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学的内容删减、添加或者修改等都体现出媒体本身具有的便捷性。在音乐教学时将媒体有效的融入到音乐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在音乐教学的主导思维,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媒体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可以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从而推动了民族音乐教学的发展。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民族音乐相关知识时,音乐教师应重视民族音乐的地方性以及民族性等特征,帮助学生提高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2]。

二、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结晶,从小调到山歌、从民族色彩到民族情感,都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听觉盛宴。在民族音乐的实践过程当中也积累了对民族音乐很多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乐结构、调式以及节拍等形式。我国每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在我国不同民族音乐当中可以寻找到很多适合学生来欣赏以及学习的民族音乐。高校在民族音乐教学时,应重点强调民族音乐当中具有的独特地方特点,通过学习和感受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提高民族意识。在教学时善于抓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意识。教学时应选择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通过不同的韵律和演唱风格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比如使用东北方言唱《茉莉花》学生能在歌曲中感受到泼辣与直快;使用江苏方言则会感受到这首歌曲给人的朴实和真情的情感。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不同风格进行演唱,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别样特色,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民族音乐当中的灵魂与魅力。在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应用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3]。

三、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时,由于民族音乐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时,教学时一般采用听、讲、唱的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媒体在民族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通过媒体平台可以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媒体应用于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当中,可以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平台选择更多的优秀资源应用课堂教学,在丰富民族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提升了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效果[4]。

(二)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上的转变

在传统的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时,民族音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民族音乐相关知识理论、演奏技巧、演唱的方式以及音乐当中传递的情感等。由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乐理知识相对复杂,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方面相对困难一些,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缺乏了对学生视唱练耳的培养,导致有一部分的学生在视唱练耳方面的成绩并不理想,也影响了学生在后期民族音乐演唱和演奏效果。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族网站,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对这些民族网站进行详细的整理,将民族音乐的教学技巧、教学内容以及应该掌握的教学重点进行分类总结。音乐教师通过整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合理的应用到民族音乐教学课堂当中,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演奏技巧以及提升学生的演唱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5]。

(三)不断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民族音乐教学质量

在高校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媒体所具有的优势,不断提高对媒体的理解与认知。详细分析和研究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时发挥的重要意义,将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与媒体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民族音乐素养。音乐教师在日常时可以通过观看民族演奏、欣赏民族音乐演唱等形式,逐渐提升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以及媒体素养,不断的丰富课堂民族音乐教学的经验。在高校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师可通过媒体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通过合理运用媒体来获取大量的民族音乐知识。对不同的民族音乐的相关成果进行充分吸收与观摩,增加学生民族音乐专业知识储备,不断扩宽了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面[6]。

(四)优化民族音乐教学观念

民族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音乐教学当中,教师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从而导致降低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抑制了学生在民族音乐上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在民族音乐上的创新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媒体背景下,音乐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时跟学生采取有效的沟通。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时,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民族音乐的演唱以及相关创作等,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发送给音乐教师,并通过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渐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教师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发挥学生在课堂作为主体的作用。课堂上通过音乐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使用媒体,进行民族音乐的相关学习以及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民族音乐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媒体提供的民族音乐资源,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的演唱风格和演奏风格。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了对音乐的创造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在民族音乐的稳步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互联网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民族音乐知识的能力。不断扩宽学生在民族音乐方面的思维和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道路上可以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冯凌月.新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影响[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4):120-122.1008-8784.2016.04.032.

[2]张丹.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69-70.

[3]宋霖.原住民音乐文化传承:台湾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4]王和生.慕课视角下民族地区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研究[J].中外交流,2016(10):194.

[5]許慧玲.传统音乐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以十番锣鼓为例[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6.

[6]陈思达.电脑音乐处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6,(5):216.1007-5828.2016.05.173.

作者简介:潘瑾(1982—),女,汉族,安徽,讲师,硕士,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古筝教学。

作者:潘瑾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篇3:

视觉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初探

[摘 要]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时代的变迁,伴随着可视化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视觉产业已经成为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会产业之一。根据以往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经验来看,仅仅把音乐以声音语言符号去推广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而把视觉语言符号有机融入推广过程中之后,则能够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显著作用。本文从生理、心理两个层面对高校民族音乐视听结合教学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而后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提出了创新教学体系、营造发展环境與搭建实践平台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视觉化传播;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流行音乐、交响乐等成为音乐文化市场上的主流类型,这都对传统的民族音乐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不过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视觉化传播技术,也为民族音乐教学的提升与发展提供了机遇。面对当前的文化市场氛围,我们不能怨天尤人,眼看着民族音乐陷入低迷而不作为,应当积极研究当前视觉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民族音乐概述及其传播特点

民族音乐是指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以民族器乐、戏曲以及民歌等多种表现形式存在的艺术。从我国的民乐起源与发展过程来看,其长久以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是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文化符号。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点,从音乐本身的起源来看,其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类运用感官的多元素对音乐进行创造和传递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认识之中,多数人都认为音乐是一种用听觉去感受美妙旋律的艺术,是专属于耳朵器官的一种感受,并且在长久的传递过程中成了音乐教学的主导流派之一。

二、视觉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的传播及教学现状分析

1.从静态视觉符号向视听结合转变。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完成之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和发展,更多新的传播技术开始出现并广泛应用于民族音乐的传播,通过乐谱、图画、影像等静态视觉符号形式去诠释音乐作品,开始成为民族音乐传播的一种常态形式。伴随着音乐艺术与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视听结合成为更加大众化的传播方式,静态视觉符号的传播方式已经转变为了以视觉为核心的动静结合的传播方式,这便使得音乐作品的展现更加立体,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听觉体验。民族音乐传播方式的转变,自然会带来高校民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然而由于目前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办学条件有差距,所以关于视听结合教学创新仍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可视化传播的趋势常态化。

现代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其中视觉产业在近些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一系列以提供视觉服务为核心产品的app开始占据人们的手机屏幕,视觉产业俨然成了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为火爆的产业之一。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形成的数字化影像技术与新媒体传播渠道,使民族音乐的可视化传播不仅成为现实,而且正在向着常态化的趋势发展。这样的发展态势给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带来了利好,教师可以更好地借助可视化的传播手段,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并且可以将听觉艺术的美感表现得更加立体。然而,可视化传播技术与传统民族音乐的融合仍有进步空间,需要更多的民乐教师去继续探索二者之间最佳的融合渠道。

3.传播与推广遭遇冲击。

民族音乐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社会进化过程中的精华,长久以来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然而,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更愿意去欣赏节奏感更强的流行音乐,而民族音乐作品早已被束之高阁。事实上,民族音乐之所以会面临如此式微之局面,并不是因为其作品内容与内涵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传播与推广的方式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针对高校的学生群体,其宣传与推广的力度明显不能与流行通俗音乐相比。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所面临的局面不容乐观,不过通过视觉语言符号配合声音语言符号的创新尝试,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生机和活力。

三、视觉化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视听结合教学的机理分析

1.生理层面。

学习民乐的过程本质是一个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把握的过程。在感性认知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眼睛和耳朵两个生理器官,去对民乐进行感知并接受。在传统的民乐教学活动中,学生通常只能通过耳朵去完成对于民乐的感性认知,眼睛虽然也会用到,但是其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从生物学的研究观点来看,人在接受信息刺激的时候,对于音乐类信息的接受主要是依靠视觉和听觉器官完成。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视觉的信息吸收率要高于听觉,而视听结合的信息吸收率则更高。这一研究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视听结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理论支撑,要求高校教师在视觉化的视域内,去积极探求创新型视听结合教学的实现途径。

2.心理层面。

有研究表明,人类在对事物进行感知时会出现各种感觉之间相互影响的“联觉”现象,这种现象本身是心理层面的一种活动体现。在对音乐进行感知的过程中,视听联觉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理层面的活动,所以在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中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能够大大增加音乐艺术本身的感染力,从而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更为深刻的音乐艺术形象,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外,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可视化传播技术日臻成熟、应用日益广泛,这本身已经对学生的心理层面造成了很大影响。视听联觉正在成为现代人比较常态的一种外界信息接受方式,这也要求当前的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必须在视觉化传播视域下进行创新改革。

四、视觉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思考

1.创新教学体系。

创新教学体系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改变教学理念。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更加贴近生活,充分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去建立一套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當将各类教学资源通过整合制作成音视频资料,而后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基于音视频资料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以此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大大提升知识传播的有效性。最后,完善教材设计,民族音乐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通常由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曲目两个部分组成,教师应当在教材中选择能够突出民族音乐意境深远、旋律优美的特点,并有利于进行视觉化传播的曲目。

2.营造发展环境。

在当前视觉化的视域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氛围,是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的基础。即使再好的创新策略,在缺乏氛围的环境中恐怕也难免会遭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因此,为了保证各种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能够顺利实施,必须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 ,学校要秉持治学严谨、学风开放的教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与校外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宽教师视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此便可为民族音乐的教学创新,营造一个思维活跃又不失严谨的校园氛围。其次,社会大环境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认知体系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整体教学创新发展环境的营造,不仅是学校一个机构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去共同关注。这就要求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上,要充分借助视觉化的传播技术手段,去吸引更多的人对于传统民乐文化加以关注。

3.搭建实践平台。

民族音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其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保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视觉化的视域之下,学校应当积极利用三维动画、立体影像等可视化传播技术,去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当然,不同高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存在差距,不可能所有的高校都有能力去为学生搭建视觉化的实践平台。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学生特点,去整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利用视觉化传播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此外,实践平台的搭建需要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力量作为支撑,校方应当积极创新与视觉化领域内企业合作的模式,为学习民族音乐的学生在实践中提供更多的实操机会,从而全面提升整个教学质量。

结 语

民族音乐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当中的璀璨明珠,以其博大精深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亿万聆听者的耳朵。尽管在当前视觉化的社会视域下,更加立体、可视化的流行音乐对传统民乐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其意境悠远、底蕴深厚的优势,是西方交响乐、流行音乐都无法比拟的。民族音乐目前的低迷与社会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高校作为培养民乐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积极寻求视听结合教学领域的创新策略,借助现代科技让古老的民族音乐在当今时代重新焕发光彩。

[参 考 文 献]

[1]娜 响.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1).

[2]张大明.创新民族音乐教学 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5(20).

[3]雷桂榕.视觉化传播视阈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4(06).

(责任编辑:张洪全)

作者:胥力文

上一篇:通识教育哲学基础论文下一篇:社会体验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