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2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省教育厅2015年及时启动实施了以“新要求·大实践”“新常态·大视导”“新体系·大构建”“新标准·大规范”为基本活动的义务教育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并在全省范围内巡回视导。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关于全面推进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辽宁省阜新市中小学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始于2009年9月,现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此,将就阜新市全面推进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策略做如下总结,供同仁参考。

一、全面推进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回顾

阜新市全面推进区域性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3年,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动和探索阶段。这期间,阜新市在教育局的行政启动、市教师进修学院的业务促动、各县区的区域推动和省教育科研课题的牵动下全面推进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从2009年9月开始,针对全市新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即以学习、模仿江苏省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形式为主,以阜新市申报获批的辽宁省科研课题“导学评练·学教结合”课题教学模式开展实验,然后以七年级为起点逐年向上个年级过渡和向小学高年级延伸。到2012年9月,阜新市初中七、八、九三个年段和小学六、五、四三个年段均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覆盖。

第二个阶段,是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该阶段是在认真總结前一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把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各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探索符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改革路径。诸如校园文化建设、学科分层走班制教学等,使阜新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与成熟。

二、全面推进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导向策略

(1)调整中考政策,从评价的角度促进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为了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阜新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和策略,修正中考命题及招生政策,从中考政策的角度导向课堂教学改革。阜新市中考政策规定:从2012年开始自主中考命题工作,同时对中考的科目进行调整,对各科分值进行重新设定,并规定中考考查科目基本涵盖初中开设的所有课程,对中考试题要降低难度,增加开放性、发展性试题,考试内容要回归教材,要贴近课本、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身边实际,试题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坚决杜绝偏、难、怪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施“253工程”,从激励的角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开展。“253工程”是阜新市教育局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中的一部分,具体是指从2010年开始,通过3到5年时间,在全市打造出20所左右的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50所左右的课堂教学改革先进校,300所左右的课堂教学改革达标校,对于评上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先进校的学校,教育局要给予奖励资金和增加示范高中的升学指标。通过对示范校、先进校的评比,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引领、先进校为主力、达标校提升的目的,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3)设立课改专项资金,从经费上助推课堂教学改革。从2011年开始,每年投入近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课堂教学改革突出的学校和保障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题活动的经费。比如,成立阜新市课改名师工作室;评选专家型课改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批优秀校长、教师脱颖而出,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人力资源,助推了阜新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2.教师进修学院的业务跟踪指导策略

(1)确定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跟踪、指导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在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础上,结合赴江苏省洋思中学、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等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从阜新市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导学评练·学教结合”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评练·学教结合”科研课题的确立,为阜新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科学实施提供了指导和保证。

(2)定期开展集体调研,及时为课堂教学改革把脉定向。市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门坚持定期到学校开展集体调研,依据课改理念指导教师上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交流课、示范课;在调研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备课、上课、评课,为课堂教学改革把脉定向,并与到校调研蹲点、跟踪指导相结合,帮助学校查找问题,指导教师解决问题,引领校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3)开展包校共建活动,为薄弱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支撑。市教师进修学院拟定了包校共建,服务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帮扶计划:要求研训部门的教研员每人都要包一所学校,常年跟踪指导该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并定期参与学校的学科教科研活动,提高学校的校本教研水平,帮助学校发现并解决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

3.县、区分片联合,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县、区分片联合,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提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效果,阜新市域内的县、区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加强了区域内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研究与发展。在做好区域内学校间联合课堂教学改革交流的同时,有的县、区还打破区域限制,倡导地域内不同县、区学校就近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交流研讨,开展同课异构、学科集体备课等课堂教学改革交流活动,克服了因行政区划带来的业务交流障碍和行政壁垒,促进了学校间的交流与发展。

(2)城乡联手互动,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市教育局和市教师进修学院主动为城乡学校搭台牵线,让市区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先进校与农村薄弱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市区学校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农村学校也尽量安排教师到市区学校进行跟岗研修。此举帮助农村教师做好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3)成立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会,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整合市域内的课改研究团队,有效开展校际间的课堂教学改革交流活动,在全市两县五区的学校中,有五所初中学校联合发起了成立阜新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会的倡议,并得到了民政局社团科的批准。该研究会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坚持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从最初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到现在对课程建设、学科整合、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与探索,阜新市确实收获了许多。阜新市将继续以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南,认真做好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有效融合,全力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责任编辑 张慧籽)

作者:包峰

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2:

苏武故里聚智慧 课改路上再发力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省教育厅2015年及时启动实施了以“新要求·大实践”“新常态·大视导”“新体系·大构建”“新标准·大规范”为基本活动的义务教育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并在全省范围内巡回视导。

按照省教育厅今年开展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的具体部署,2016年11月9日至11日,由省教育厅基教一处处长王彬武、副处长相勇,省教科所副所长秦德增带队的省“新常态·大视导”活动视导工作组一行20多人,深入咸阳市武功县相关中小学开展视导工作。视导组分行政组、中学专业组、小学专业组,问卷调查组4个小组,深入学校、深入师生,认真开展实地检查、查阅资料、座谈访问、问卷调查、观摩课堂、同课异构、示范教学、现场点评、校长论坛、局长论坛等活动。听取了市、县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5所学校课堂教学,听课20多节,同课异构及示范教学4节,召开课堂教学点评会7场次;查阅了武功县及5所学校相关文件资料;召开了教育管理者、教研人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共16个;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8份。咸阳市教育局和武功县对此次省上的教育视导工作极为重视,成阳市教育局局长李强、副局长丁收卫、武功县委宣传部部长蔡雨洺、副县长杨强壮、县教育局局长李坚率领市县教育教研人员积极参与了此次视导工作。

视导与随记

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渭河北岸,人口约45万,中小学138所,教职工4536人。2015年以来,该县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着眼于素质教育,从高端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确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思路,在中端抓好行政推动,确立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课改模式,在末端做好课改的低重心运行。《关于实施“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关于着力解决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指导意见》《武功县高效课堂人人过关工程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指导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运行。

9号傍晚,视导工作组抵达武功后不久就迅速召开预备会,对视导人员进行培训分组、工作安排。此次视导工作,由王彬武处长、相勇副处长,省教科所副所长秦德增,省教科所初教室主任潘燏为总调度,而工作组成员又分成行政、专业、调查问卷3个视导组。行政视导组由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带队,渭南初级中学校长石克礼、宝鸡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杨爱魁、西安市远东一小校长马玲、铜川裕丰园小学校长李学岗等组成,涵盖了教育行政人员和基层优秀校长。而专业视导组阵容强大,由特级教师和课改专家组成,其中中学视导组由延安教研中心主任郝时明,省教科所教研员夏波、辛梅,作课教师西安铁一中教师沙靖以及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授王越群组成。小学视导组由铜川教研室主任马庆英带队,由渭南市北塘实验小学校长宋盈、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校副校长吴文红、省教科所语文教研员王峰、作课教师陕师大附小副校长王林波组成。而工作中,调查问卷组则分散到各个巡视学校进行调研。同时,咸阳武功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则选派精兵强将配合省视导组开展工作。

两天时间里,视导工作蓬勃开展,各校积极参与,教师校长反响热烈。工作组先后视导了逸夫初中、苏东初中、普集镇中心小学、5702小学、长宁皇甫小学,覆盖了从农村、城镇到市区的学校。在这些学校里,视导组的领导和专家们随机听课,与教师反馈交流听课情况,查阅资料,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等。

在交流活动中,特级教师和课改专家们评课交流妙语连珠、异彩纷呈,赢得教师阵阵掌声。在11号上午的同课异构环节,陕师大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王林波在普集镇中心小学就六年级语文《丑石》一课,西安铁一中沙靖老师在逸夫初中就九年级化学《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一课与学校师生进行了授课交流,王锋、辛梅老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最吊足校长们胃口的当属由行政视导组负责的管理论坛。11日上午管理论坛在武功县职教中心拉开帷幕,来自武功县和邻近杨凌区的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近300人到会聆听。论坛由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渭南初级中学校长石克礼主讲。

在介绍了宝鸡市教育近年来取得的长足发展之后。苏永兴局长分享了宝鸡教育在课改中的探索和自己的一些体会。他说,课改之初,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廓清:一是社会层面,家长有顾虑,怕加重学习负担,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二是行政层面,局长认识不到位,求稳怕乱,担心影响民生政绩。三是学校层面,校长观念落后,不敢改,不愿改。四是教师层面,习惯了传统教法,面对新课改要求不得要领,不会改,改不了。同时,在课改中,还存在四种派别的思想认识,一是理想派,认为只要进行课改,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二是激进派,无限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甚至推出无师课堂。三是求全责备派,这对那些刚上道的教师来说,往往打击多过激励。四是唯我独尊派,这类看法的持有者,往往认为只有自己搞的才是真正的课改,别人的作法都不是课改。这一系列看法实际都在阻碍着课改的探索实践。在课改中,要处理好三组关系:一是行政推进与自觉跟进的关系。二是专家引领和自力更生的关系。三是新教学模式推广与鼓励创新的关系。而作为行政领导,应先易后难,选择正确路径,整合各类资源。

谈到德育问题,他认为德育内容应从空泛走向具体,涵盖四个方面:一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爱国情懷、民族情怀和政治立场教育;三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性格;四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德育方法应从说教走向生活,德育要“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小”(从小处着眼,小处人手,小事做起)“实”(倾注真情实感,讲述真实情形)“亲”(亲切融洽,可亲可信,亲身践行)。宝鸡在德育实践探索中提出的要课堂蕴德(德育提升),行动立德(志愿服务),书香养德(读书励志),携手弘德(家校育人),真情润德(感恩回报),仪式育德(庄重教育)等做法,以及关于基层教师和校长心声的贴心论述时不时引起台下听众的共鸣与掌声。随后渭南初级中学石克礼校长也就教师成长、学校内部管理、德育、家校关系等内容进行了精彩演讲。

成效与经验

视导意见的大会反馈是视导活动的重要环节。11日下午,在各小组组长意见反馈的基础上,省教科所副所长秦德增进行了总反馈,他对武功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以下五点:

一是课堂教学改革得到行政强力支持。武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精心筹划教育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武功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诸多方面为全县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为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武功县把推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按照“行政推动、教研引领、部门协作、学校实施”的工作方式,出台系列文件,加强统筹规划,全面安排部署,形成推动课改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管理、督导“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二是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开始全方位推进。武功县统筹考虑省教育厅实施的义务教育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制定出台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长远目标、组织形式和阶段工作任务。县教育局提出三年内课堂教学改革视导工作覆盖全县中小学,同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强化学校管理等工作都作出安排部署,提升了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了各学校办学水平。本次活动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家长充分肯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印证了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的良好成效与社会影响。

三是课堂教学改革取得重要成效。武功县先后出台《实施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指导意见》《高效课堂人人过关工程实施方案》等课改工作指导文件,在全县实施了“导学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些学校从实际出发,探索出多样的教学模式。逸夫中学的“三导三学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苏东中学的“四环导学法”教学模式;5702小学的“三环六步”教法探索;普集镇中心小学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课程观;皇甫小学在教师的备课、讲课、评价和学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活动中的大胆探索实践给视导组留下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武功县2014年、2015年、2016年中考招录分数线同比分别高出全市最低录取控制线68分、73分、72分,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初步彰显。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武功县坚持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及校本研修,邀请省级学科带头人来武功开展示范课教学、举办课堂改革专题讲座,召开“高效课堂现场推进会”,让更多教师通过业务培训受益;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中小学校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开展示范教学,以强带弱,为教师合作学习、共同成长创设良好条件;组织开展“高效课堂人人过关”评审活动,举办“中小学高效课堂模式创建成果征文大赛”活动,展示了教师的才艺和能力。2014年以来,先后有910多名教师在中省市论文大赛、高效课改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中获奖。

五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走向协调发展。武功县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全县组织开展学校文化示范校创建活动,重视推动课堂教学延伸实践,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地特色文化,组织开展课外文化、艺术与体育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编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教材,挖掘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特色鲜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推动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发展。

意见与希望

11日下午,视导工作接近尾声,省教育厅基教一处处长王彬武在肯定武功县委县政府为优先发展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推进课程改革作出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点意见和希望:

第一,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的责任体系。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重要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任务。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对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但课改其实还在一个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持续深入地推进和深化,任务还非常艰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担当起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那么作为学校来说,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解决好课程改革和課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完善,所以说推进课改的力度不能放松。

第二,要积极关注课程改革的新政策新动态。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四五年,但是还有很多课程改革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比如说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问题,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学生学习方法陈旧的问题等,都反映出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课程改革下一步要怎么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中提出的五个统筹非常关键。

第一个统筹,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是统筹各个学段的改革,也就是说下一步课程改革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研究生整个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第二个统筹就是学科的统筹。过去各个学科自成体系相互没有交叉,那么下一步学科的统筹,语文、历史、思品、地理、体育、艺术这些学科重点关注在人文素养方面的育人功能,而理科则要重点关注学生科学精神方面的育人功能。

第三个统筹,就是要统筹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的统筹。之前国家修订了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的教材,2014年国务院也推出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那么下一步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中考改革都会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发生重要作用。

第四个统筹就是育人队伍的统筹。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培养人方面,教师、校长、教研部门、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都要参与到育人中来。

第五个统筹就是统筹阵地。要把课堂、学校、社区以及社会各种资源都统筹起来。这些课程改革的新动态新方向都对课程改革的观念、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实施课程改革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应关注这些变化。

第三,要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要培养本土专家。教师队伍目前的状况并不容乐观,从推进课改来说,最难的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课改是教师对自己的挑战对自己的革命。否定自己传统教学的这种痛苦感,调整师生关系的不适感,还有更高要求的焦虑感,会使那些没有转变观念没有改变行为的教师成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阻力而不是动力。所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

第四,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在教育部新的课程改革意见里,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那么学校的课程自主权体现在什么方面?就体现在课程建设方面。怎么建设呢?就是要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通过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再度的开发整合来构建,赋予课程新的生命力。

王彬武处长深入浅出的提示引起了与会者的深思。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从2015年至今已开展将近两年时间,活动由省教育厅组织开展,计划实施3年,分为省级视导和市级视导。王彬武处长表示,省上的视导工作只是一个参考,各市应以省级视导模式为参照,开展自己辖区和其他县区的视导工作。就在这次省视导组武功视导工作结束的翌日,咸阳市级视导工作就在长武县和礼泉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梦想与超越

“新常态·大视导”活动,是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充分了解基层课改实际,通过行政主导,专业引领,总结各地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视导组由地县教育局长、教研人员、高校教授、中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课改专家组成,人员来自全省多个地区,通过活动,对推动全省义务教育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秦德增副所长将这些梦想与超越概括为以下六点:

一是着力推进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首先要把握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的基本内涵。“四新四大”内涵丰富,既有目标,也有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四新四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实施“四新四大”的具体举措,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是方向,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是主阵地;学校管理“新标准·大规范”是重要保障,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是重要载体。“四新四大”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四位一体。是对全省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整体部署。在实施中,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割裂,要系统把握,整体推进,缺一不可。

其次,要对照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工程方案,要对四项工程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将立德树人“四新四大”活动开展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对学校工作的考核,重视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推动立德树人“四新四大”在武功广泛实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着力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反思与探索。这次视导,发现了武功县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很多好做法,这些成果来自于学校和广大教师们的艰辛探索和自主创新,好的做法我们应继续坚持,我们也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但是,辩证来看,实事求是讲,目前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很多地方实施的高效课堂改革,正在面临诸多亟需研究解决的瓶颈问题。在课改走向深水区的关键时期,理念学习与形式创新应该成为推进武功课改工作的主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第一,要改变一个认识误区。高效课堂不是课程改革,不能等同于课程改革。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于2001年,至今已有15年;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于2002年,至今也已有14年。课程改革是我国在世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它既有课程改革的方向,也包括了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与学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6个具体改革目标,是一次全面、系统、深刻的变革。而高效课堂只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探索出的一个教学方式。第二,评价高效课堂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是高效的、低效的、无效的?高效课堂是否需要统一编写“导学案”?目前由学科教师统一编写的“导学案”是否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的思维框架里?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水平不平衡的情况怎样解决?怎样正确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教案、教学设计等关系?第三,高效课堂怎样更好地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作用?怎样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高效课堂一定要程式化、固定化吗?第四,高效课堂怎样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冲突、碰撞?要实现这一“高效”,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与个性发展。但在实践中,许多高效课堂始终将“高效”的重点放在知识技能及学习成绩,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了“三维”目标。第五,高效课堂怎样关注优秀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怎样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怎样使所有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学有所获?第六,高效课堂的学生座位“餐桌式”编排对学生视力是否有影响?第七,高效课堂怎样改变学生寻找答案、小组讨论交流答案、统一答案、合作探究有时成为形式的问题?怎样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怎样重视教学的过程?建议武功县进一步转变课改工作发展理念,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学习、吸收好的经验,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升华完善。

三是着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超越与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成长为杰出教师,成为名师,对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一定范围或阶段,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就探索出“三主”(学生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导读法;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中突出的思想是教学民主,他提出了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六步教学法”,每一步都闪烁着尊重学生的民主精神。客观地讲,武功县依据教学相关理论,在学习、借鉴外地教学经验的同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导学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些学校也探索出一些教学模式。在目前教师教学能力偏低、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的现实情况下,这样的探索实践的确难能可贵,对于落实“少教多学”“以学为重”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良好作用,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教学模式又不是万能的,教学模式容易固化、僵化、标准化、格式化,容易使课堂教学出现千篇一律、同质化,使教师缺乏教学特色及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没有适合所有教师的教学模式,因为每位教师都有与众不同的教育、个性、学识、习惯等,这就决定了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性。同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甲教师的教学是如虎添翼,对于乙教师的教学可能是如鹰折翼,限制了其特长。教学模式没有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模式,因为每个学生由于家庭教育、自身素质、个体努力、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在知识基础、个性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我们面对一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用同一个模式实施教学,是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没有适合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因为各门课程都有其不同的学科特点,用同一个教学模式实施这些课程,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教师能够根据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根据教育对象不同、学科课程不同,能够摆脱教学模式机械呆板的套路而灵活多样地实施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以学定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们要突破目前教学模式的束缚,逐步从“临摹”“建摹”,走向“破摹”。在学校层面,鼓励学校从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学科设置等实际出发,打造切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路径。在教师层面,鼓励教师不拘一格,不唯模式,发挥个人教学特色,探索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层面,倡导和注重体现教师风格、体现学生差异、体现课程特点的课改模式。在教学评价方面,进一步构建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诊断与指导,促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尽快地转化为教学行为。

四是着力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变革。本世纪初,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走向社会,才能在滿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当前,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今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及关键能力。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内容,为教学评价阐明了新思路。如何落实还需要我们研究与探索。

五是着力探索新考试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变革。当前,国家考试改革力度非常大,推进速度也非常快。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幅度较大。“3+3”高考科目的选择及两依据一参考(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录取的新高考改革制度,陕西将于2019年启动。教育部也加大了中考改革的力度,我省目前正在拟定新的中考改革方案。其目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并不矛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不能提考试,也不能不重视考试。因为每个学生对学校来说可能只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此次视导工作期间,众多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和教师们都非常关注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问题。在座谈和点评课交流中,一线教师们都或多或少对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与目前国家推进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很多疑惑、问题和建议。为此,我们也建议武功县教育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国家和我省当前正在推行的中高考各项改革政策,理清思路,引领学校和广大教师们正确处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中高考改革之间的关系,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中高考改革稳步开展。

六是着力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本土专家团队。市县两级教科研机构要积极发挥专业引领优势。为基层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支持、指导和服务。要积极利用国培、省培平台,强化对教研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教研员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由教研专家、名校校长、骨干教师组成的县域内课堂教学指导专家团队,充分发挥本地教育教学专家团队的优势,随时跟进和指导各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和解决本地中小学课改发展、教科研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为教师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要注重总结、善于提炼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名校、名师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帮助更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能力。要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教师合理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新方式新途径,使新技术成为师生的好帮手、好伙伴,推动课堂教学的现代化。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改革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改革的路还很长。我们相信,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武功县一定能够“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教学”,一定能够走好课堂教学改革这条新的长征路,武功县一定能够开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局面,实现新的超越和发展!武功县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作者:范希望

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3:

知识掌握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探索

摘  要:《旅游心理学》是面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促进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而开设的专业课程。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该课程以“知识掌握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为目标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从“知识导入”、“角色扮演”、“情景设计”、“分组学习”、“案例解析”、“课外实践”、“补充阅读”七个方面进行了课堂实践。文章对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所取得教学改革效果。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下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知识掌握;能力素质培养;课堂教学改革

一、專业及课程特征

(一)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旅游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方式,其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亟需大批优秀人才促进其高质量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为旅游发展培养人才的重地。在如今市场现实下,旅游市场继续需求具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服务性人才,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旅游行业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因此,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兼具专业知识与行业能力素养的高品质服务型人才,助力旅游行业的发展,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特征

《旅游心理学》是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重点在于研究旅游活动中涉及“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及规律,主要包括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管理心理三大板块。从课程建设来看,该课程学科体系尚不成熟,呈现明显的旅游+心理学特征;从旅游市场对人才需求来看,该课程具有学科学习的紧迫性;从教材内容来看,该课程有理论知识抽象浅显而应用复杂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一)知识导入——激发课程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开启该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初步判断进而影响到其学习兴趣。考虑到该课程涉及到较多心理学基础知识,而几乎所有学生缺乏对心理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将“认识心理学”作为该课程的导入部分。在讲授和理清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分支基础上,提出“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这一问题,并结合日常生活将之分解为具体的、与学生实际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这个部分分三个子主题进行阐述: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心理和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社会交往;从心理学角度看旅游和旅游工作。这三个子主题不仅传授了心理学的很多基础理论和重要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深入思考、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二)角色扮演——提高主动学习愿望

《旅游心理学》包括了较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这些理论理解起来不是特别困难,难就难在如何应用上。课堂教学中,讲解一些基础知识点后,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将之与旅游实践进行结合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让学生沉浸其中,全身心地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例如,在旅游服务心理这一部分内容中,讲到“主客交往”,包括其基本内涵、特征,为了加深学生对主客交往的理解,并能真正在未来旅游服务实践中践行之,选择两组学生分别扮演“主”、“客”两种角色,现场模拟导游服务和餐饮服务。又例如,在讲完游客投诉心理及投诉处理后,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投诉者和服务者,加深投诉处理程序的学习以及运用投诉心理提高游客满意度。总之,角色扮演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讲授所带来的课堂沉闷局面,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效果。

(三)情景设计——弥补旅游实践不足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有些学生坦言只是“记住”了某些理论,往往觉得与实际生活并无关系。究其原因,与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乏参与旅游实践有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模拟旅游实践来弥补学生对旅游业界参与不足十分必要。因此,设置旅游活动的特定情景,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课堂上让学生进入旅游实践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实践的有效尝试。例如,旅游消费心理中旅游者“学习”,讲解了“学习”的心理学涵义、环节和特征后,设计了一个名为“高明的推销”的情景——游客到旅游地一家茶叶店,但因为担心质价不符而即将离店,那么,作为店主如何聪明地实现茶叶销售?通过这个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理论来解决旅游实践中的冲突,加强了理论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分组学习——吸取多方智慧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选择围绕某些知识点、提炼一些学生们容易把握的问题作为课后分组学习的主题。学生自行组建学习小组完成课后学习主题并形成报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一来通过分工合作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来通过课堂分享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各取所长的品性。比如,讲到旅游消费心理中的旅游动机时候,提出“当代大学生旅游动机”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对当代大学生——正在成长的旅游消费主力军这一群体旅游动机的探索,建议学生通过内容分析、调查问卷、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提炼总结当代大学生旅游动机。这是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步,既锻炼了当代大学生资料整合能力和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相互之间交流观点、启发思维。而且,当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汇报自己的成果时候,他们也获得了作为一名文科生应有的演讲技能和沟通能力。

(五)案例解析——化抽象知識为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旅游心理学》中某些比较抽象的理论,例如,旅游消费心理中的“需要”, 这是心理学及旅游发展实践中都非常基础也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它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对其理解至关重要。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对“需要”的深度理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如何理解“需要”的“可创造性”这个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在旅游实践中加以利用。案例解析是促进学生理解的有效选择。于是,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引入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首先案例本身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再一步步进行分析、引导和归纳总结。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素质培养两相宜。

(六)课外实践——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为了达成对该课程的全面学习,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进展,选择部分内容作为课外实践的选题,教师讲授实践的目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深入旅游实践。比如,本课程涉及“旅游地居民心理”,在讲述了解旅游地居民心理的必要性基础上,布置主题为“某某某旅游地居民心理调研”的课外任务给学生,指导学生分组完成。6-8人为一组,确定调研框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强调一定要与教师进行沟通)后进行实地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对优秀调研报告进行学术推荐,或形成学术论文发表,或进行相关课题申报。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效率,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及反思

(一)课堂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五个方面看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首先,从学生课堂到课率来看,有很明显的上升。学生课堂到课率是最直观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表明该课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其次,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课堂表现直接表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参与度越高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接着,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频次来看,不管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更多学生愿意就该课程的相关内容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表明学生与该课程的黏度增强。再次,从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考试结果来看,学生的掌握水平都较高,这表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较佳。最后,从学生的口碑来看,认真参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学生直接向老师反映,这样的课程教学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真正做下来收获非常大,提高了思维能力,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根据调研发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还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自信;二是增强了学生的行业信心。大类招生背景下,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度出现“生源荒”,为数不多的专业学生也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对旅游管理专业缺乏信心。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一方面了解和构建了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入了解旅游行业的实践发展,从而对个人未来进入旅游行业充满了期待。

(二)教学改革反思

上面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这是基于横向比较的结果;另一方面,这是从学生的整体和平均情况来看的结果。然而,从绝对值来看,例如学生的到课率,依然有上升的空间。同时,从个别学生的表现来看,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有提升的余地。这些都表明,该课程教学改革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而且,通过一学期的改革尝试,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把教学改革的某些环节视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为了得到一个较好的“分数”而通过抄袭、作假等方式被动参与该课程的教学中,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参与教学这一问题的思想认识。在和学生就教学效果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教学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甚至有学生认为老师这么做是“折腾”学生,说别的课堂都是带着耳朵听就可以了,比这个课堂轻松多了。这就表明,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还面临着高校整体教学环境的压力。因此,期待有更多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全面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新时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未来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质在于重塑高校教学的价值取向,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从内涵上包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学习效果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学生特点,尊重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领,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根本点

高校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不是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和内容,而是激起学生对获取知识、探索未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教师单向的知识输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需要结合课程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以《旅游心理学》为例,可在实践调研方面加大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认识到课堂学习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針对性。同时,可以增加“请进来”的课程设计,邀请一些业界的精英到课堂上分享职场经历,这会增强学生对实践运营的了解,从而增添课堂学习的乐趣。

(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课堂形式

如何利用科技方法和手段完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受教育主体的成长环境和知识获取偏好,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强调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出现的公开课、翻转课堂、慕课等都是充分利用新时代的现代科技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就目前来看,促进课内与课外的融合、实现现实与虚拟的结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2]方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西部科技,2007,2.

[3]张桂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2,4.

[4]袁志远.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2010,6.

[5]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

[6]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

[7]唐镭,张现红.多元融合:大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变革和实践策略[J].阅江学刊,2018,2.

[8]杨宇红.云计算辅助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16.

[9]魏德才,程倩.智能手机与高校课堂教学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

[10]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作者:李海娥

上一篇:班主任管理下的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电工与电子技术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