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财务核心能力论文

2022-04-23

摘要:财务会计的信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公司治理的要求,而管理会计也需要重新构造其目标和方法体系,才能有助于公司治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为公司内外部服务的,两者根本差异在于其信息披露是否具有强制性。为推进管理会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应重视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重视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规范和会计信息的内在性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司治理财务核心能力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司治理财务核心能力论文 篇1:

西藏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西藏上市公司是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西藏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对西藏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本文基于财务治理相关理论,分析西藏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西藏;上市公司;财务治理

一、财务治理相关文献综述

财务治理起源于公司治理。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达到了狂热。1992年,英国Cadbury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更是引起我国政府的关注。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我国学者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财务治理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伍中信(2001)冯巧根(2002)杨淑娥(2002)林钟高(2002)等人对财务治理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衣龙新(2004)油晓峰(2008)的博士论文专门研究了财务治理理论。秦国华(2011)指出西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缺乏核心能力。张晓雁(2011)运用希金斯SGR模型分析得出西藏上市公司未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际增长速度过快,一定程度上过度消耗了企业财务资源。

二、西藏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

1.西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西藏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导致经营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降低股权集中程度,有助于建立科学、民主的治理结构,促使公司发展。对经营者缺乏一个充分信息的、信誉为保证的、公平竞争的、有效率的经理市场运作机制和缺乏绩效的监督和约束。致使部分代理人—公司经理道德败坏、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是高层管理者在公司相关业务过程中损害股东利益等。

2.有关内部控制的意识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内部控制力度不够大并且不能够集中进行。内部控制是对公司员工、经营管理者、股东等人的权益保障和约束,是公司治理机制。西藏上市公司当前对风险评估、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3.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治理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为降低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风险必须设置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公平、公正、透明的披露信息才能使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才能获得财务治理权。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与上市公司承担的风险程度相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三、改善西藏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对策

财务治理应当紧紧经营者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来进行。然而体现公司治理效益和利润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财务数据显示,财务数据是财务治理的结果,财务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以公司资金合理运作为目标。

1.不断创新和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并强化预算执行能力。企业财务治理的极大考验是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完善一体化管理、生产、销售等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行。

2.不断细化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控制成本不仅能提升竞争优势,更能帮助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增加利润。设立成本“警戒线”,完善成本管理预警体系;明确成本管理目标;细化成本管理,将成本细化合理至部门。

3.努力缩短资金资金周转期,保障生产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统一筹划、安排、管理原则,优化资金配置;树立资金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资金安全监管在经济业务、核算、稽核、支付每个环节下资本安全责任支付;采取定期盘点,加强存货管理,尽量减少经营过程产生应收款項。

4.加强对资产周期的管理,优化资产运行质量。构造资产转资、使用、清查、调剂、处置等方面管理制度,职能部门管理资产实物,财务部门管理资产价值,做到资产,将人、物、事相结合。处置资产,严格执行报批程序,加大审批力度,从流程上和制度上保证资产使用效率,减小资产业务风险。

5.注重宏观经济运行,加强内部控制。宏观经济运行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需要公司管理水平一流,在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更需要一流的管理。关注宏观经济动向;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治理;从战略的高度,建立投资、税收、金融、汇率风险的定量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6.创建一流财务管理团队,引入优秀财务管理人才,促使财务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健康发展。一流财会团队是一流财务的基础和保障,财会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市场的经营理念,坚持业务规范,熟悉市场规则,注重价值管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员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尽快与国际接轨,财务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以国际化的视野,审视和改进财务管理的国际标准。

7.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确实提高控制风险能力。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事件或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而产生损失风险的可能机制。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是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因此,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倡导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评估、预防、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提高信息识别查找能力,致力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筹资筹划、投资规划,优化结构、谨慎投资,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

总之,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应当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完善公司财务治理制度,提高财务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菌.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

3年10月.

[2]张晓雁,王庆.西藏企业财务治理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9月.

[3]衣龙新.财务治理理论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2月.

作者简介:封海坚,西藏民族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企业财务问题

作者:封海坚 陈旭晨 尉鹏业

公司治理财务核心能力论文 篇2:

论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实施

摘要:财务会计的信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公司治理的要求,而管理会计也需要重新构造其目标和方法体系,才能有助于公司治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为公司内外部服务的,两者根本差异在于其信息披露是否具有强制性。为推进管理会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应重视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重视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规范和会计信息的内在性质。

关键词: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公司治理

一、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抑制“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出资人如何激励或约束经理人员,使其尽可能地努力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代理成本、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遏制管理腐败。尽管有效的会计和审计制度对遏制管理腐败的作用程度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关,但这种作用是其他治理手段无法替代的。

第三,有助于完善CEO和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第四,有助于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尽管国际上自80年代之后,人们对资本市场监控公司的有效性存有怀疑,但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增进其有效性则仍是共识。

第五,从根本上说,有助于投资者信心的提高。因为充分有效的管理和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有效地保护作为“委托人”的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综上所述,要达到公司治理目标,必须进一步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切实维护会计和审计活动的权威性,提高会计和审计信息质量。

二、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要全面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应有的作用,单靠财务会计系统显然是不够的。这是因为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一项公开性很强的行为,它会受到下列因素的限制:

第一,信息披露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由于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承担对公众的责任,因而必须严格遵从“透明性”要求,强调信息的规范性,在性质上完全是强制性的。

第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财务信息为主。尽管现在财务报告也强调要提供某些非财务信息,但这些非财务信息只具有补充性质。

第三,成本效益原则的遵循。尽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往往难以准确计量,但这并不妨碍信息提供者在披露信息时对与之相关的成本与效益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规定的基本信息之外,只有那些被认为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信息,企业才有可能“额外地”予以披露。

第四,商业秘密的限制。任何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尤其是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企业在披露问题上一定会持谨慎态度。

第五,市场和文化背景。如对信息不足与信息过剩的不同理解、对“自愿披露”的接受程度不同,会直接影响对信息的披露程度。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满足。这样,提供满足公司治理目标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理论的局限性,现有的管理会计系统还很难承担起这个责任。因此,拓展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必要性,已显得十分重要。

三、围绕公司治理的需要,拓展管理会计体系——目标构造与方法构造

(一)目标构造

1、管理会计目标所包含的两大问题。会计目标实际上包含了会计信息向谁提供(服务对象)和提供什么(服务范围)两个问题。管理会计现行理论在这两点上的定位都有缺陷。

就服务对象而言,长期的误区是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区分为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一般的描述是“财务会计主要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管理会计主要满足企业内部需要”。实际上,从满足企业系统的最终目的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并且应该为公司的内外部服务,一切形式上的不同均源于信息披露强制性程度的差异。况且,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和质量要求,与政府政策需要也有直接联系,而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对外财务报告和对内管理报告的称呼,不如用“强制性信息报告”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名称更为恰当。也就是说,凡按法定要求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均属于“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凡没有强制性披露的要求但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有关的其他信息,则属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它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向谁提供、提供多少和如何提供。

就管理会计的服务范围而言,西方的主流观点是:为制定决策和计划提供信息,并作为管理队伍的成员参与制定决策和计划过程;协助经理们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激励经理和其他雇员完成组织目标;计量和评价组织机构中业务活动、部门和其他雇员的绩效;评价组织机构的竞争位置,并与其他经理一同保证组织在产业中的长期竞争力。

这样的表述尽管已涉及到公司治理领域,如激励经理完成组织目标,但从整体上看,它还没有全面反映公司治理的客观需要。管理会计的目标必须明确指出服务于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双重要求。服务于公司治理是管理会计创新的根本需要。借用“相关性消失了”这一名言,当代管理会计所失去的最大相关性恰恰是没有充分关注公司治理的需要,以服务于公司管理层面为主的传统管理会计理念在解决现实信息需求上已显得极不适应。

2、管理会计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会计两个子系统的总目标可否这样表述: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强制性信息,管理会计是为实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多重目的提供非强制性的相关信息。围绕其总目标,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3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状况,未来预测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更大。二是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有助于对企业深层次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三是社会责任信息。包括对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和公众等方方面面责任的履行情况,都需要适当披露。

第二,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尽管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

第三,服务于内部控制、快捷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这里所言的内部控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对执行董事和CEO的控制。二是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形式,CEO对公司日常运作的控制。

第四,建立激励与补偿系统,为业绩考评和确定报酬方案提供依据。包括对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责任中心及其各类员工不同层次的评价和激励。

第五,为企业经营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提供信息支持。

上述具体目标没有区分哪些服务于公司治理,哪些服务于公司管理,因为在实务中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但管理会计必须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两个层次服务的目标指向是明确的。

(二)方法构造

目标构造决定了方法构造的基本方向,而方法构造的质量又将制约目标构造。

当前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存在的两个主要缺陷是:直接针对“公司治理”层面的手段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高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方法之间多半是简单堆积,缺乏系统整合,与企业管理其他领域的界限也不清晰。

从实现公司治理职能的角度,管理会计应创造新的方法或对传统方法实施改造,以适应下列要求:公司价值(或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前景财务资料的编制;内部会计和审计控制;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信息披露;CEO业绩责任的制定;各个管理层次的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系统的设计(包括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奖励与补偿合同的制定);人力资本定价等等。

至于实现公司管理职能的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如预测决策、预算编制、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等),主要是满足内部决策与控制、实现最佳资源配置的需要。这类方法(包括理念)也同样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要在管理会计活动中贯彻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

四、推进管理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途径

要完成管理会计体系的拓展和改革,任务艰巨,有关理论也尚未成熟。关于推进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途径,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应重视管理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环境和组织的改变意味着应用于决策制定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用途的改变。公司治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对象、任务和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思路,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管理会计系统必须直接为公司治理服务。因此,公司治理自身的特征和状况也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一旦决策层与管理层真正分离,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和功能更加完善,势必会更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此外,还要深入研究在现行社会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既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又要使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更加适应企业环境的要求。

第二,管理制度创新与规范的结合问题。在管理活动中,创新与规范相辅相成。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新创体制往往没有及时地予以规范。例如,财务总监制这几年发展较快,但如何使其运作更为有效,还没有与传统会计系统(包括管理会计系统)的改造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改制中虽然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但其素质要保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离不开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财务和会计知识背景,否则就不能承担起监控公司业绩的职责。现在许多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CEO的态度,从规范治理结构的角度看,内审机构更应直接对监事会或董事会负责。较大规模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是否应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权限和职业如何清晰地界定,便其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运作与管理会计系统相互配合,以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这些都需要探讨和实践。

第三,充分认识会计信息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由于信息披露中外在性的存在,政府可以并且应该发挥作用。因此,不仅是财务会计信息,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规范性,政府机构同样应予关注。另一方面,从信息市场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取决于信息需求者,所以会计信息的提供从根本上说会形成“买方市场”。现在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却或多或少是一种“卖方市场”的心态。然而,无论是财务会计报告还是管理会计报告,任何改进若不听取广大信息需求者的意见,终将于事无补、劳民伤财。因此,建议设立专门机构便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调研经常化,除不断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强制性信息报告”)外,还要逐步对管理会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披露需要公开发布的管理会计信息(“非强制性信息报告”),提供各种指南,以利于提高管理会计基本概念范畴的规范性和管理会计实务运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项兵.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吴淑琨,席酉民.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崔之元.美国29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M].经济研究,2006(4).

4、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4(4).

5、RonaldW7Hilton.管理会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陈毓圭.论改进企业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长治市建设管理局)

作者:郭爱平

公司治理财务核心能力论文 篇3: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机制的探讨

【摘要】财务核心能力对于促进财务可持续发展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财务的可持续发展,从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动因机制、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财务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财务竞争能力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特有的知识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发展并优化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提供财务上的支持。财务核心能力对于促进财务可持续发展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在我国,2001年朱开悉教授首次提出财务核心能力的概念以来,实务界、学术界对财务核心能力的理解仍处于模糊状态,更谈不上对其实践的驾驭。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楚财务核心能力与财务管理目标、价值创造、财务资源的关系,也就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在经济学中,“机制”被认为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就是在一定财务环境下,将形成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各要素建立联系、实现组合,并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使企业形成培育财务核心能力的有机体系。笔者认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即动因机制、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

一、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动因机制——财务可持续发展

动因机制是诱导事物形成的原因,形成财务核心能力的动因是财务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伴随着经济高增长而一同出现,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使用价值生产与交换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价值的形成实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现代财务是资本的投入与产出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体系,是价值的形成与实现活动的核心(郭复初,2006)。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现代财务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现有稀缺资源的存量和增量的约束条件下,通过适当优化企业财务活动、妥善处理各种财务关系,不断保持价值创造性,具备良好的财务运行能力,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成长能力。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不仅和本国企业竞争,而且要和跨国企业竞争。由于资本的筹资规模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资本的投资结构制约着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构,目标成本制约着生产经营的消耗水平,所以财务已成为现代经济竞争的主导力量。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保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财务上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特点,形成自身的财务核心能力。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提高是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是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时代呼唤企业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这势必使得企业要构建财务核心能力。由此可见,财务可持续发展是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诱因。

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财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财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目前,学术界对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取得了较多的认可,认为“如同利润最大化向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一样,从股东财务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又一次飞跃(陆庆平,2006)”。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站在企业投资者的角度来讲的,其核心是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正因为如此,企业价值最大化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挑战。随着公司治理的兴起,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要求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即公司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投资者受益,而且能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受益,也就形成了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矛盾,只是两者强调的社会环节不同。价值最大化理论强调的是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的是消费、分配及再分配过程,两者仅是视角不同而已。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不是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否定与修改,而是在坚持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并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协调。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势必要求两者的融合。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将有利于推动企业的价值创造,同时企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否则就会摧毁企业的长期价值。所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目标是:满足利益相关者条件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财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形成财务核心能力的动力

动力机制是驱使事物形成的推动力,形成财务核心能力的动力是财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在满足利益相关者条件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核心能力对企业而言就是核心生命力,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企业核心能力的终极目标应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创造价值是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所以,核心能力推动价值成为财务的核心范畴,这为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鉴于这种核心能力的价值创造性特征,笔者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企业财务运行效率的体现;财务核心能力是其中对企业价值起决定性作用的财务能力。只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提高,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推动企业财务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

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传导机制——财务资本为基础的运行层级

传导机制是事物形成的传递过程,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传导机制就是财务核心能力形成的本质,即以财务资本为基础的运行层级。Mansour Javidan教授在“Core competence: what dose it mean in practice?”一文中给出了核心能力的关系层次,即资源→能力→核心能力。这一链条能够较好地说明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按照这一思路,可以建立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机制,即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核心能力,形成一条以财务资源为基础的运行链。

1.财务能力的获取

财务核心能力的建立需要以企业财务资源(即财务资本)为基础,但是资源不能等于能力。克里斯蒂森曾指出:“就本身而言,资源几乎没有生产能力……能力是生产活动要求资源进行组合和协调而产生的”。要将财务资源转变为财务能力,必须将财务资本投入到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这种财务运行必然要求财务能够持续性地供给资金,形成持续筹资能力;对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持续性地投资,形成投资能力;对企业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形成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只有这种资源向能力的转变,才能使得财务能力带来的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往在财务上所指的财务能力是指包含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运行效率,这实际上是一种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意义上的企业财务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财务能力是一种可以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能够为企业直接创造价值;而财务表现能力不是作用力,而是包括企业财务能力在内的企业能力作用于资源、知识、技能的结果和财务表现,它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2.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

财务能力是一个多维向量,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有的融资能力强,有的收益分配能力强;有的财务预测能力强,有的财务分析能力强。要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拥有竞争优势,就要使企业不断创新;而财务核心能力的产生关键就在于创新。财务能力表现在对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上,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应对财务可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财务创新,打造自身的财务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财务范畴按照企业财务本身的规律和核心能力的特征进行分解,将可能包含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财务能力表述为三个方面,即财务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罗宏、陈燕,2003)。财务运用能力是指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作用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和收益分配能力以及资本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协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整合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财务应变能力是指为培育、维护企业核心能力,企业财务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作为企业就要形成自身的筹资能力、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形成独特的财务预测、决策、控制、评价方法,建立企业的风险控制方法,这些将直接推动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形成。由于理财环境和管理条件的差异,这些财务能力创新形成的财务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能够保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郭复初,郑亚光.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郭复初.财务专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3] 朱开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J].财经论丛,2001,(9).

[4] 孙新宪,胡建琦.财务核心能力研究[J].财会通讯,2006,(12)

[5] 罗宏,陈燕.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J].当代财经,2003,(12).

[6] 揭筱纹,宋宝莉.基于核心能力的适度多元化: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方向[J].经济学家,2007,(1).

作者:徐俊菊 吕雅楠

上一篇:英语语法教学语言情境论文下一篇:教材汉语拼音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