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2022-04-16

【摘要】教师应该以精心设计三大任务为基础,以培养探究能力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初中学生数学素养

【摘要】初中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要进行引导,将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挖掘数学学习上的潜在能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数学素养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没能在教学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大多时候,学生都是围绕着教师转,没有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提升。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要能自己思考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思考,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材上怎么写的,他们就怎么去记忆,去练习。其实只有自主地思考,才能真正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中来,才能展示出自己的思维特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就是要激发他们思考的愿望,引发他们思考的热情。教师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他们具体的画面,引发他们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启自主思考的模式。

以下面这题为例,在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2,BC=4,点D在边AB上,以CD为折痕将△CBD折叠得到△CFD,CF与边AB交于点E,若△DEF为直角三角形,能不能求出BD的长。

对于这样一道题目,直接让学生去做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他们对题目本身就难理解,其次对这个线段能否融入某一个三角形中还搞不清楚。但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因为这样就失去了做题的目的。教师设置题目就是要让学生思考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一张纸片出来,让他们对着文字来折叠这张纸。这其实也是让学生内化文字的内容,进而能找到一些相关联的信息。通过折叠,学生能感觉到BD的长,也能在情境中思考这样的问题:题目中提到直角三角形,能不能也把这条线段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进而通过勾股定理求得线段的长?学生再思考:这个直角三角形在哪儿呢?对着手中折叠的纸片,他们发现:如图2所示,当∠EDF=90°时,作CH⊥AB于H,这样就有了直角三角形,同时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证明CH=DH,即可解决问题。学生在Rt△ACB中,由AC=2,BC=4,得出AB==,进而推出CH==。

他们又从∠ACB=∠AHC=90°,得出∠ACH+∠BCH=90°,∠BCH+∠B=90°,进而推出∠ACH=∠B=∠F。同时因为CH∥DF,进而有∠F=∠HCE;∠ACH=∠HCE,∠DCE=∠DCB;∠HCD=45°,进而得出:HC=HD=。

显然地,因为AH==,所以BD=AB-AH-DH=-=。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学生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答案是唯一的吗?他们发现当∠DEF=90°时,可以有不一样的结果。于是他们设DE=x,则EF=2x,DF=BD=x,由AE+DE+BD=,得出BD=x=-2。有了具体的情境,自然地就诱发出问题,自主思考就顺理成章了。

二、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要创设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示自主学习能力。好的氛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发言,要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当学生能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甚至困惑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愿意主动地去探究。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的展示要能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不能只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才去表扬他们。最后,好的学习氛围还体现在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互助上,就是要让学生在困难的时候能找到帮手,能让他们的自主探究不断地往纵深发展。如果不实行小组合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学生就会放弃探究,自主学习就会中途夭折。如果进行小组合作,学生遇到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让他们有信心自主地深耕。

以下面这题为例。如图3所示,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教师问学生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教师不再给学生具体的问题,而是由他们自主地探究。教师说,只要猜想出来,不去证明也行。这明显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也充分尊重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权利。有学生猜测AF可能等于DC,教师给该学生5分的课堂表现分,以示鼓励。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给他们的表现评判不同的分值,每一次的展示都会获得分数,一次最多可以获得5分。教师接着问:大家能不能帮着完成这次猜测?教师以平等的口吻跟学生对话,学生又以彼此帮助为荣,自主探究的氛围愈发浓厚。他们从AF∥BC这一条件中得出∠AFE=∠DBE,接着又从E为AD的中点这一条件中得出AE=DE,进而推断出△AFE≌△DBE(AAS),得出AF=CD。

好的氛围还在于教师的不断引领。有学生提出:四边形ADCF可能是矩形吗?几个学生一组,开始了讨论。他们自己想问题,自己想结果,学习变成了一次自主的探究。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还是想不出头绪来,教师就提醒加一个条件,看猜测能否成立。对着题目,学生再思考:究竟加什么条件呢?他们从AD是BC边上的中线,以及AF=CD这样两个条件出发,认为再加一个AC=BC即可。学生从△ABC是等腰三角形,得出AC=AB,再加上AF=CD,且AF∥CD,进而推断出四边形ADCF为平行四边形。于是他们发现,当AC=AB时,根据条件就能得出AD⊥BC,即∠ADC=90°,所以四边形ADCF为矩形。可见,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生成的课堂氛围,以让他们的素养得到提升。

三、设置分层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消化

学生能够自主,并且愿意自主,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师设置的问题在他们的能力范圍之内,能对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之外,几乎没有学生能做出来,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自然就降低了。但是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有些学生也不愿意自主地参与,他们会觉得没有思考的价值。基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就要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即,进行分层作业,以对接每个学生自主的需求。

在学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教师就设置了以下的分层作业。对于班上基础状况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让他们学着去解方程:x2-8x+15=0。对于在班上处于中等的学生,教师设置的题目为:x2-8x+15=0两个解恰好分别是等腰△ABC的底边长和腰长,那么能不能求出△ABC的周长是多少?同时教师做出这样的提示:周长的值不是唯一的。对于班上的优等生来说,就是直接让他们去思考。教师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分成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渐渐消化获得的认知,再渐渐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每个学生拿起笔来都有可以做下去的可能,换言之,也都有自主消化的可能。学生在获得一个新的认知之后,都需要通过一定的作业来强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地内化,需要他们自己反刍。很多时候,教师设置的题目只能针对少数的学生,因此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获得相关的能力。分层作业更多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基础薄弱的学生将方程x2-8x+15=0分解为(x-3)(x-5) =0后,他们自然地得出x-3=0或x-5=0,这时候教师可问他们要不要做进一步的探究,要不要自主地深入思考。分层也能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最主要的是分层能让学生在完成相关作业的时候获得更多自主探究的安全感。他们会觉得,教师设置的题目是最能对接他们的认知的,因而会没有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

教师在设置分层作业的时候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比如说教师可以将作业打在一张纸上,不同的学生拿到的作业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隐性分层,学生不知道别人拿的是什么作业,不会觉得有什么等级之分。教师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作业放在一张纸上,将一道题目分为若干个小的部分,学生能做到哪个层次就做到哪个层次。不过这样的方式有一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学生如果发现后面的题目做不出来,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压力。教师可以交换着采取不一样的方式,以达到最好的分层效果。

四、结束语

可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发展学生的学力,学力是学习中的核心能力,包括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依靠自身的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借助工具由抽象走向具體、动手操作分析的能力,通过分级目标实现自我目标逐级达成的能力。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就要调动他们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央,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

习惯。

【参考文献】

[1]吴俊红.自制学具在农村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中应用的意义[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7):42-43.

[2]于彬.三自主 三跟进 三步走——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实践侧记[J].中学数学杂志,2020(06):5-8.

作者:陈建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篇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 要】教师应该以精心设计三大任务为基础,以培养探究能力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展开研究。

一、精心设计三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任务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精心设计好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重在学生自学的预习任务,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能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差异,为课堂教学指导提供依据。2.重在设计把教材中的“学习点”以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预先思考和学习的预习任务,以期从中暴露学生理解的过程,便于组织课堂学习。3.重在设计对知识进行整理梳理,对方法进行温故沟通,对认知进行铺垫的预习任务。

(二)精心设计课堂学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否恰当设计与成功实施课堂教学任务,是学生有效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在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1.主题突出,能以关键的问题整合教师口头提问中的零散问题,能够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不仅局限于结果。2.设计的问题应该被完全结构化,形成具有连贯性、序列性和关联性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炼和升华,促进对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建构,服务于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3.课堂任务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学情出发,设计以大问题为线索的任务组合来承载学生的学习,给学生的合作探索留足空间和时间,与预习任务相配合,形成一条“展开”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台阶。

(三)精心设计课后整理任务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常规性整理,不仅能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急速遗忘,还能让他们学得更加轻松、更加扎实。课后任务整理可以围绕以下两点:1.一节课的知识整理。利用每天的作业整理时间,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范例学习整理,回忆当天学过的知识——指导看书中的例题及笔记——说说知识的重点、难点——最后让学生做作业。当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整理了。

2.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点的知识复习。教给学生一些复习方法,列表法或画图法,可以画知识结构网络图、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其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成知识的结构图。最后引导学生不定期的进行修改和完善知识体系并不定期地复习。在学生的整理过程中,对于个别问题,可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解决,对于共性问题,可采取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补缺。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探究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激发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

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过生日想买蛋糕,随即课件出示两款材料、价格均一致的差不多大的圆锥体蛋糕和圆柱体蛋糕图片,选择哪款才合算呢?谁能帮助老师?学生都知道买体积大的才合算。根据已学知识,学生很快算出圆柱体蛋糕体积,却无法计算圆锥体蛋糕体积。这时部分学生提出“圆锥体体积怎么算?”“它和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能否把圆锥体转化成圆柱体,推导出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等问题。为了找到解决方法,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顺利进入到自主探究“圆锥体体积”的学习中。

(二)拓展探究维度

在数学教学中,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从多角度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在知识的衔接点引领探究。如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引领学生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联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引领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能否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

2.在知识的矛盾点引领探究。在原有知识的结构上或认知上出现了矛盾,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呢?”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创造矛盾,引领学生去探究。如学习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这有5个白球,6个黄球,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当学生回答摸出的白球的可能性大时,教师提问“老师刚才摸了几次,摸到的都是白球,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学生会觉得这与“可能性”大小有矛盾,然后让学生在困惑、质疑、反思与感悟中体会只有试验次数足够多的时候,可能性大小的体现才能更加充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

3.在知识的应用处引领探究。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如: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车架、篮球架、三角板、篱笆等,为什么都设计成三角形;车轮为什么都采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椭圆;身份证号码为什么这么长,为什么每个人的出生年月都在里头?为什么同一地方的前六个数字都相同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学福,房慧主编.《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田春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篇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中职政治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型结构,教师要大胆放手,重在指导,不包办代替,重在疏导,不放任自流,即教师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错位。

关键词:自主学习;放手;指导;疏导

法国人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活》一书中说道:“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它需要更多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而我们很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过多适应父母设置好的条条框框,缺乏自主意见和自我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职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中职政治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实效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体验,略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传统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然而仔细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不难发现,这种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讲解、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抛之脑后,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于是不可避免地怕学、厌学。面对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政治老师注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育婴式”教学,改变“粉笔+黑板”的模式,由原来的“救济式”教学转换为“开发式”教学。既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能总是给学生“做现成饭”,而应该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做饭”的技巧。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把他们当成“录音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想问题的时候,教师却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们摆脱思考,事实上,这样做使学生的头脑日益迟钝起来。”因此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教师只能是“导演”,真正的“演员”始终是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学、思考、活动,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探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灵活教学模式

1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有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热烈、和谐的教学气氛,就能产生教与学的双重效能。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很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引发学生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生动机,培养其积极主动参与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设计导课,这是激发兴趣的“第一斧”。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课会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一下子抓住学生心里的悬念,使其兴趣盎然。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典故、小品、音乐、漫画,等等。

例如,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中“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借用漫画《赶不上趟》:漫画讲的是一农民看到蛋价格上涨就养鸡,等他养的鸡下蛋时市场蛋价格已经下跌,气急之下把鸡杀了,鸡杀后蛋价格又上涨了。形象、有趣的漫画使学生兴趣盎然,同学们畅所欲言,水到渠成,自然明白了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二是结合热点、关注焦点,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要使政治课堂教学生动化、趣味化,最关键的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特别是要及时结合时政热点,关注焦点,这也是学生上政治课最有兴趣的话题,也是能使政治课经久不衰的永恒课题,更是体现了政治课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把《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共同关注》等节目中报道的热点、焦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让学生以案说法、各抒己见,这样往往收益显著。

三是幽默的语言和行为是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授课过程中不妨幽默一下,这样能使学生心情愉悦,从而使其思维更加活跃,能在谈笑风生中轻松掌

握基础知识。例如在介绍企业的相关知识过程中,涉及“自然人”“法人”“企业法人”“法人代表”等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们听得有些稀里糊涂了,我就来个幽默,说:“法人”不是人,“法人代表”才是人!同学们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就明白了其中奥妙。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设疑、自主解疑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并敢于质疑,既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这样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正如陆九渊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此,可以在课堂中经常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燃起思考的热情,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让学生在讨论甚至是“争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介绍《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依法保护人身权”这个知识点时,有的学生提出自己曾经在书店看书时被怀疑偷书而被书店的工作人员搜身,这是否侵权?为什么?又如,讲到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原则时,某学生提出专卖店是机会均等吗?你专卖了某品牌,我在同个地方就不能卖了呀!此问题提得真好,大家纷纷思考,最后有人发现了奥妙:在申请专卖时机会就已经是均等的了。原来如此!这些让学生自主设疑、自主解疑的教学例子举不胜举,往往“一击石激起千层浪”,有时看到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却只站在一旁欣赏“杰作”。

3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

学习贵在知行统一,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要想达到“我学会”,还要“我会学”,更要“我会用”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创设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中用、用中学”。例如,在学习《学会交往沟通你我》这一课时,可以进行游戏活动“瞎子与瘸子”。选择几名同学,并让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最信任的一名同学组成一组。每组的两名同学进行分工,一人蒙上眼睛扮演瞎子,另一人单腿走路扮演瘸子。瞎子与瘸子相互搀扶完成规定路线,规定路线中设置相应障碍,瘸子需要提醒瞎子不要碰到障碍,瞎子需要扶着瘸子迈过障碍,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终点者获胜。完成一轮后,将同学们随机分组,重复比赛。通过互助合作活动,让同学们自主感受对他人的信任,自主培养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型结构,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或可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干预过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教学活动失去控制,教师重在指导,不包办代替,重在疏导,不放任自流,即教师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错位。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这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简介:魏晓光(1984—),女,福建长乐人,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作者:高明珠

上一篇:化学教学创新教育论文下一篇:德育管理内涵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