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口腔专科医院护理论文

2022-04-28

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内蒙古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内蒙古好医生内蒙古好护士”呼和浩特现场交流活动,现场表彰了30位“内蒙古好医生内蒙古好护士”。广大医务工作者既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传播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生口腔专科医院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习生口腔专科医院护理论文 篇1:

专科医院临床带教制度初探

摘 要:带教意味着传承和发展,对以培养卓越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国家级专科医院临床教育来说,临床带教更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教育心理学为理念指导,从不同类型学员的特点出发,提倡学员参与管理,探讨构建专科医院特色的临床带教制度。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专科医院;带教制度

一、专科医院建立临床带教制度的必要性

带教意味着传承和发展,对以培养卓越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国家级专科医院临床教育来说,临床带教更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专科医院中,学员有进修生、临床型研究生、住院医师三类角色,这三类学员基本上承担了最基层的,与患者最直接接触的医疗工作。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疗矛盾突出,对学员的临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高低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员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道德、医患沟通技巧、法律意识等。但在近几年的带教效果来看,带教老师资格认证不明确,教学积极性不高,指标评价模糊、对学员只用不教、对学员的临床技能水平的鉴定不客观等现象层出不穷。如何从学员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类型学员的学习特点,来建立科学实用的临床带教制度是摆在教育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以教学心理学为理念指导,建立临床带教制度

(一)为什么选择教学心理学为指导理念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教学结果看,必定是学生某种心理结构与状态的形成。因此,要想使教学达到效率最大化,走上科学轨道,要想实现教学的发展功能,就必须求助与心理学的支持。缺乏心理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上会存在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缺憾。教学实践的对象是人,而教学实践的目的是人的发展。哲学、社会学的参与,给教学实践以价值导向,而志于对人的特性及发展规律的研究的心理学,则给教学理论与实践在科学、实效的深入本质的过程中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综观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发展历程,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诽不发”,“温故而知新”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从杜威倡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每一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飞跃和突破,正是对心理活动规律的自觉运用和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自觉吸纳与融合。只有到了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时候,教学理论才开始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设计出较为可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实践才步入了科学的轨道。可见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直接、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二)分层次明确临床带教目标,达到有效传承

学习是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相对持久保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健康的学习团体拥有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品质:即包容性、合作性和尊重所有不同的观点。每个学习者的观点都是学习的一种有价值的媒介物,都是一种更新与提高的催化剂。整个教学系统要对新的学习、改革与更新保持灵活性与开放性。带教制度的制定要能认识到非传统的智力和能力定义是不断增长和更新的,把重点放在教育系统所有层次的多样性和多元文化的价值评价上。实践中,要将带教目标与医院办院方向、总体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根据不同的学员身份,审视带教价值观。例如,对研究生,要求带教老师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对进修生,注重实用与提高;对住院医师,注重基础与规范化。

(三)明确带教资格认证、带教内容和职责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一所非教学医院,没有“教师”职称编制,也没有学科教研室,“教师”的首要身份是“医生”,医生的本职工作又是医疗,“教学”从属于“医疗”,繁忙的医疗工作逐渐营造出“教学是负担”的教育氛围,上级医师普遍缺少带教意识。然而“教师”这个角色不可或缺也一直存在着,这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基础人才培养,更是医院整体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如若没有主动的“教与学”,宝贵的临床经验将得不到系统有效的传承。教师作为教学的具体实践者,不仅仅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也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此,必须以教学为主线,通过课程实施和对下级医师的临床指导来不断加强充实师资队伍建设,将“教学工作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列入晋职晋级中,建立“院级教师管理办法”,实施学员评教制,从管理手段进行改革,以改善非教学医院的教育现状。《院级教师管理办法》包括教师的聘请条件、聘请程序、工作职责、组织管理等内容。

聘请流程采用个人申请和试教打分相结合的形式。申请者必须符合申报条件,例如:有教学意愿并热爱教育事业、中级以上职称,熟悉自身学科领域、年均至少2学时的授课经验、年均至少带教2名下级医师。教育管理部门负责选拔,组织教育委员会专家开展试教评估工作(见表1),凡60分以上方可获得院级教师资格。

受聘教师主要职责是带教临床型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生,协助完成培养计划;承担院级进修生基础课、研究生学位课、继续教育项目等授课任务;积极配合教育处其他教学活动。每年年末由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在岗教师的考评工作,实行学员客观评价制(见表1)与教育管理部门综合评价(见表2)相结合,评选年度“优秀教师”,年评分低于60分者,给予警告,连续两年低于60分者,撤销教师资格。

(四)建立教育管理平台,实行带教负责制,由管理部门统一分配管理

教学不能只是着眼于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积累知识,其重心应转移到学生智能的提高,尤其是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理论是以学的理论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那么,教学实践也应是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目标的。在以往的带教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学”的效果。只重挖掘学科知识的逻辑程序而忽视探讨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实践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潜能。

医院教育管理部门与信息中心合作,开发出具有医院特色的教育管理平台,平台里涵盖了学员数据库、研究生导师数据库、带教老师数据库。根据临床月底排班,下月初轮转换班的特点,由教育管理部门在每月月底根据临床排班记录,统一给不同科室的带教老师分配学员,责任到人。教师本身不能使学习发生,他们只能运用不同的刺激去激励,而这些刺激仅适用于一部分学生,所以教师不应该过度控制学习的过程,而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和管理的责任,并且通过考试与评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自我实现。利用教育管理平台,学员与老师背对背互评打分,提供学员参与管理的机会,建立充满责任感的、属于所有参与者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主人翁的学习态度。

通过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带教老师主观能动性。带教老师资格认定实行自愿报名的方法,临床工作本身较为繁忙,带教实际上是额外的工作量,教育管理部门为鼓励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在奖金设置上根据带教情况,向带教老师适当发放“带教劳务费”。每年年底通过学员评分等指标,在院所会议上设立“优秀带教教师”奖项。

参考文献

[1]周年红.做好临床实习带教的探讨[J].工企医刊,2004,(5).

[2]郭丽霞,张玲等.职业安全教育在专科医院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20).

[3]王彦亮,潘娌妮.台大牙学院管理经验对口腔专科医院带教的启示[C].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作者:杨宁燕 牛雨 黑飞龙

实习生口腔专科医院护理论文 篇2:

“内蒙古好医生 内蒙古好护士”季度人物

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内蒙古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内蒙古好医生内蒙古好护士”呼和浩特现场交流活动,现场表彰了30位“内蒙古好医生内蒙古好护士”。

广大医务工作者既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传播者。“内蒙古好医生内蒙古好护士”评选交流活动,就是要把医务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展现在公众面前,传播正能量,让更多的医护人员以他们为榜样,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护士  李兵

李兵,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护士长。多年来,她以高度的责任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她爱岗敬业,不断学习巩固护理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全心全意为患者排忧解难。2019年被自治区医院协会评为“群众身边最美护士长”。

兴安盟人民医院医生  张波

张波,兴安盟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她从医26 年来,始终坚持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用精湛的医术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病人解除病痛挽救生命,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带出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专科队伍,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和爱戴。

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  张本亮

张本亮,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辽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从医25年来,他视病人如亲人,微笑服务、精心治疗,把更多的关爱送给了病人,为患者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使不少病人缓解了症状,很多病人病情痊愈还走上工作岗位。

赤峰市腫瘤医院医生  王洪武

王洪武,赤峰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赤峰市肿瘤医院(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他潜心钻研医学,筹建赤峰地区第一个肿瘤基因实验室,在自治区率先开展体内伽玛刀治疗恶性肿瘤等新技术项目,2018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生  夏医君

夏医君,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他坚守外科医疗一线,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微创治疗经验,填补了内蒙古地区多项技术空白。他非常注重医学后备人才的培养,带领肝胆外科获得多项国家、自治区级科研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生  鲁敏

鲁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党支部书记、创伤骨科主任。他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经常参加外出会诊、救援等治疗工作,参加首批万名医生下乡,为当地开展首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参加多项科研、教学工作,三次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医生  张瑞芬

张瑞芬,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她从医多年来坚持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加强中、蒙、西医结合,创新治疗手段,先后开展30余种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实践水平,组建重症医学实验室,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医生  王育民

王育民,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副主任。他从事小儿危重症工作16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不轻言放弃,指挥抢救的危重症患儿千余名,抢救成功率达98.6%,患儿家属送的近百面锦旗,成为他继续钻研急救技术的动力。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  梅花

梅花,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医生。她始终践行从事儿科的初衷,致力于为广大患儿解除病痛,义无反顾挑起组建新生儿病房及新生儿专业教科研工作,积极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从无到有,拯救了很多危重宝宝。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  王建忠

王建忠,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一科业务主任。他博士毕业回到家乡,认真钻研医术,在自治区率先倡导四肢骨折微创治疗,临床科研硕果累累,教书育人桃李芬芳,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科室及医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武川县中后河卫生院医生  韩四虎

韩四虎,武川县中后河卫生院接种医生。他腿部患有疾病,在艰苦的乡村从事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一干就是43年。他每天挎着药箱走村串户,一村一户摸底调查,对接种儿童进行登记造册,用大爱书写了一颗最美接种医生的医者仁心。

锡林郭勒盟医院急诊护士  樊晶

樊晶,锡林郭勒盟医院急诊护士长。她爱岗敬业,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风险留给自己,参与各种突发事件的抢救数不胜数,努力做到以精湛的技术,饱满的工作情绪,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把爱心献给每一位患者。

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医生  王刚

王刚,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他凭借自己娴熟的业务知识和高尚的医德,热忱为患者服务,坚持定期门诊、定期查房,坚持撰写学术论文,坚持带教实习生和进修生,率先使用新技术,在医疗战线上做出了突出成绩。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护士  杨晓玲

杨晓玲,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她理论知识储备扎实,技术操作水平过硬,由她牵头开展的早产儿PICC置管、脐静脉护理、有创血压监测、发育支持性护理等技术目前均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受到患者家属、医院领导的赞誉。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医生  哈斯牧仁

哈斯牧仁,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口腔科副主任。他从医以来时刻为病人着想,注重医患沟通,主动接送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并将自己掌握的经验技巧和新知识毫无保留传授给他人,被内蒙古口腔医学会评为“三好三热爱优秀口腔医师”。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医生  郭增元

郭增元,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医生。他一心扑在救死扶伤的临床、教学、科研、预防工作中,创建的中医脑病科被评为自治区“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强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赢得了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医生  赵文芳

赵文芳,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她行医21年来,始终坚信只要对患者有利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决定,每帮助和救治一个人就有一份无比幸福的成就感,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及技术,两次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内蒙古第四医院医生  王芙蓉

王芙蓉,内蒙古第四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内五科主任兼医务科临时负责人。作为全区首家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要承担更多的职业风险和更多的牺牲,她从没有退缩,也没有任何怨言。她诊疗经验丰富,成为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  陈凤英

陈凤英,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她始终奋战在临床工作一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超的医疗技术救治危重患者,培养技术精湛的急诊介入团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辐射带动了内蒙古地区胸痛中心建设的推广。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  潘琳琳

潘琳琳,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一科护士长。她刚刚毕业不到两年就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第一线,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她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参加各种技能比赛,从事外科护理学教学,以德立身以身立教,默默无闻奉献着爱心。

通辽市妇幼保健院护士  董会

董会,通辽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护士长。她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时时处处走在前头,记不清迎接过多少个小生命,护理过多少位产妇,参与过多少次抢救,也不知放弃多少休息日,她以对病人认真负责的行动,赢来病人、家屬及各级颁导的赞誉。

商都县中医医院护士  李艳如

李艳如,商都县中医医院骨外科护士。她工作踏实认真、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用精益求精的技术守护生命,用满腔的热情为病患解除病痛折磨,用热情和爱心打造自己闪亮的青春,被评为“乌兰察布市优秀护士”。

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医生  孟柯

孟柯,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副院长。他苦读熟记蒙医经典,拜名医为师,促进传统蒙医药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研制出10种新剂型蒙药,主持或参与实施12项科研课题,诊治许多疑难病症得到广泛认可,被命名为“第二批自治区名蒙医”。

乌海市人民医院护士  杜红

杜红,乌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长。她从事护理工作23年来,对护理工作严谨热忱,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创新细节护理服务措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投身科研成果丰硕,言传身教带领团队积极进取,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医生  吴超群

吴超群,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急诊科医生。她热爱医疗事业,热爱临床带教工作,积极配合医院教学部制订住培各项制度,组织参与青年文明号活动,在社区门诊及敬老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带队参加第六届全国急救中心急救技能大赛获优胜奖。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护士  杨晓宇

杨晓宇,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保健科护士长。她像亲人般体贴患者,用双手解除病人身上的痛苦,用最美的言语化解患者心中的疑虑,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帮助患者,以高度的责任心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先后荣获医院优秀护士称号。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医生  郑雷刚

郑雷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为病人着想,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带教质量优良,参与及主持了省级、国家课题,成为第二批自治区老蒙医药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继承人。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  李鸿斌

李鸿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他积极推动院际学术交流和教学查房活动,开展各类专科学习班和讲座,创建门诊量最大、床位数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风湿免疫病专科,建立慢病管理系统造福更多患者。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  张婷

张婷,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颈椎外科、关节镜与运动医学外科护士长。她热爱护理事业,具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率先垂范,经常手把手指导帮助年轻人;她视病人如亲人,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  冯卫

冯卫,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三科主任。他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先后赴挪威、俄罗斯、英国的医院研修创伤骨科,团结协作组成“跨科团队”,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成为自治区老年创伤骨科、环骨盆领域的佼佼者。

实习生口腔专科医院护理论文 篇3:

中国慢性病挑战

供职于一家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赵松(化名)盘算着,十一假期后,将一日三餐减为两餐,“不知道这样坚持到年底,能不能让脂肪肝转好?”

促使他做出这种改变的,是不久之前的一次饭局,到场的六位男性中,有五位都在35岁以上,无一例外都具有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等慢性病征兆。最年轻的赵松32岁,也患有重度脂肪肝,还伴有脲酸偏高。

赵松只是中国3.05亿超重人群中一人而已。他身高179厘米,体重85公斤,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5,超过了健康指数的上限24。超重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目前,中国已有2.6亿确诊的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

卫生部部长陈竺形容,中国的慢性病全面高发,状若“井喷”。

卫生部疾病预防与控制局(下称卫生部疾控局)局长于竞进将中国慢性病发展状况进一步概括为“发病增长快,疾病负担重”。

目前,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疾病总负担的70%。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为病程长,并可能导致患者功能衰弱或丧失。在中国,主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正在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速度与规模世所罕见。然而,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加大了慢性病风险因素。

一方面,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另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方式转变,虽然改善了卫生健康条件,但也同时带来了慢性病风险因素的流行,比如肥胖和超重。

再加之中国特有的因素: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倾向于“只治不防”,重视医疗事业发展,而轻视人群健康等。这些因素叠加,致使公众遭受慢性病威胁。

面对严峻现实,中国正着手构筑慢性病防控体系,以期“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然而,受限于现有体制和卫生资源配置格局,中国若想织起一张有效的防控网络,仍面临诸多挑战。

危险趋势

中国人死因前三位的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合计在城乡人群死因中所占比例都已超过60%

早在2011年,赵松就已被诊断为重度脂肪肝,赵松身边的“病友”比比皆是,“我老板患重度脂肪肝十几年了”。

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下称世卫组织)和联合国所列出的四种主要慢性病。在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人群中,约80%死于这四种疾病。

从死因构成看,中国的疾病谱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转变,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持续下降,慢性病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

进入21世纪之后,慢性病的蔓延更为迅猛。到2010年时,中国人死因前三位的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合计,在城乡人群死因中所占比例已超过60%。在城市,恶性肿瘤为第一死因,占26.33%;在农村则是脑血管病居首位,占23.37%。

根据各国常见死因的比较显示,中国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比美、英、法等国高4倍-5倍,比日本高3.5倍,亦高于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恶性肿瘤死亡率接近美、英、法,高于日本和印度;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各国;心脏病死亡率低于印度,接近美、英,明显高于日本和法国。

此外,中国慢性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调查显示,有65%以上的劳动人口患慢性病,这个群体年龄段为男性16岁-60岁,女性16岁-55岁。69%的高血压和65%的糖尿病都发生在上述年龄段。

如此现实下,中国的慢性病防控却一直薄弱。即便是防控技术已经成熟的高血压也呈现出“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管理率低、控制率低)特征。

中国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在2002年为18.8%,而专家根据局部监测数据,估计当前患病率在25%-30%;城市中成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则从2002年的6.1%升至2010年的12.3%。

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也随之日益沉重。

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在2011年6月的一个慢性病论坛上透露,在2005年,慢性病已占疾病总负担的62%,约14762亿元;其中,恶性肿瘤占比最高,约20%;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占16%和12%。当前,慢性病在疾病总负担中所占比例已经增至70%。

风险失控

中国的整体现状是,四个慢性病风险因素:烟草使用、缺乏运动、有害使用酒精以及不健康饮食全部高位运行

仅赵松一人身上就汇集了慢性病最主要的四大共同风险因素:烟草使用、缺乏运动、有害使用酒精以及不健康饮食。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脑卒中)、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糖尿病,是世卫组织和联合国所列的四种主要慢性病,约占所有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80%。如果上面的四种风险因素被消除,大约四分之三的心脏疾病、脑卒中和II型糖尿病以及40%的癌症将能够得到预防。

而中国的整体现状就是,四个慢性病风险因素全部高位运行,实际上处于失控的状态。于竞进就表示,“慢性病风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有超过3亿人吸烟;80%的人食用盐、油过量;18岁以上成人经常锻炼的比例不超过12%。”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慢性病是由个人行为造成的。全国慢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明说:“我曾经陪卫生部领导去游说慢性病事宜,财政部的一位司长就明著说,你抽烟喝酒是个人行为,凭什么让政府替你买单。”

但实际上,这些风险因素往往来自社会环境影响,通过有效的政策干预,减少风险因素的流行蔓延,应是政府之责。就此而言,中国政府的责任缺位是显而易见的。

仅以烟草使用为例,根据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在烟草生产和消费方面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现有吸烟者3.01亿人,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为52.9%,女性为2.4%。

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但作为履约内容之一的“控烟履约规划”却因为烟草业的干扰而迟迟无法推出,其主要原因为,烟草企业及烟草专卖局反对在规划中写入在卷烟包装上印刷图形警示的内容(相关报道见《财经》2012年第13期“控烟规划难产”)。国际经验显示,在卷烟包装上加印图形警示,对于减少烟草的使用效果明显。

据知情人士透露,卫生部已被迫做出让步,未来的“控烟履约规划”中,不会出现有关图形警示的内容。

2011年9月,第6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下称联大会议),确立了慢性病防治由政府承担首要责任的原则。以此为契机,《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下称《慢性病防治规划》)于2012年5月由15部委联合推出。

实际上,《慢性病防治规划》早在八年前就已基本完成,“我们当时做了好多稿,但就是迟迟出不来。”曾主持《慢性病防治规划》撰写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副主任杨功焕说,“今年能出来,绝对是跟联大会议有关。” 但是,已经迟到的《慢性病防治规划》不得不把原定期限的2011年至2015年,调整成2012年至2015年,实施期限就此缩短为三年半。

体系不整

省、地市、区县三级疾控中心中,专职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中心在岗人员的比例只有2.3%、1.8%、2%。

严峻现实之下,被各方寄予厚望的《慢性病防治规划》不得不面临“体系不健全,能力不足”和“工作机制尚未建立,难协调”的难题。

按照中国当前的慢性病防控体系结构,纵向上大致按行政级别分为四个层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横向上则有卫生行政部门、疾控系统、专病防治机构和医疗机构四个条线。

处于整个体系顶点的是卫生部,其对各省级卫生厅(局)、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进行行政管理。在卫生部内部,有多个涉及慢性病防控行政管理的司局,直接管理慢性病防控的司局至少包括:疾控局和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

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都是卫生部的直属机构,分别对下游的疾控机构和专病防治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早在2009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即批复成立了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卫生部也在2011年发布了两机构成立的通知。但是迄今为止,两大中心都尚未确立独立法人身份,并没有展开实质运转。

由中央层面向下至省级,同样是由卫生厅(局)进行行政管理,其内部机构设置与卫生部大致相同。

在技术机构中,疾控系统的结构最为完整,上至中央,下至区县,皆设有疾控中心。然而,具体到专职慢性病防控机构,情况则参差不齐。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2009年)》的数据,只有47.7%和21.8%地市级和区县级疾控机构设有慢性病防控科(所)。

机构不健全的另一面,则是经费没有保证。据统计,只有54.9%的地市级和34%区县级疾控中心有慢性病工作经费。即使是那些拥有经费的地方,其慢性病防控经费占疾控中心总经费一般不超过3%。

此外,疾控系统中的慢性病防控人员数量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慢性病防治规划》中要求,“慢性病防控专业人员占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达5%以上。”但当前,省、地市、区县三级疾控中心中,专职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中心在岗人员的比例只有2.3%、1.8%、2%。

在疾控系统之外,对应于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是被称为“五大防办”的专病防治机构,通常针对五种主要的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精神障碍、口腔疾病)设立。按照卫生部对慢性病防控体系架构的设想,各级专病机构的职能主要是对本级的医院进行技术协调,对下级专病机构进行技术指导,以弥补疾控系统在慢性病确诊和治疗方案确立等方面的临床能力不足。

然而,“五大防办”的机构设置并不整齐,在省一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只有不足一半的地区设立了专病机构;在地市一级,这一比例仅为10%-15%,在区县一级,此类机构几乎仍是空白。

机制未立

慢性病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因此,防治时也要多渠道、多手段、多策略

慢性病防控涉及的多个部门,条块分割,彼此既无隶属关系,也无利益协调机制,往往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甚至相互牵制掣肘。

在卫生系统内部,慢性病防控所涉及的疾控、医院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分属不同的司局,彼此之间信息难以共享,亦缺乏协作机制。行政部门如此,专业技术机构同样如此,新成立的癌症中心和心血管病中心等专病机构,与各级疾控中心之间也存在职责边界不清的问题。

“系统内也确实应该加强协调。慢性病的特点决定了需要防治结合,单依靠疾控系统或大医院,或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都完不成任务。”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表示。

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社区处处长施小明透露,卫生部委托中国疾控中心做的“全国慢性病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的研究”的报告已经完成,下半年将提交给卫生部。

《财经》记者获悉,相关协调机制的研究报告,目前已经递交国务院医改办。

慢性病致病因素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单靠卫生部门难以完成任务。

“慢性病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包括遗传、生物学、 社会学、行为学等多因素造成。正因此,防治的时候要多渠道、多手段、多策略。”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说。

实际上,此前有限的干预政策多由卫生部门独立展开,往往难以见效。比如,因为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饮食结构,可导致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007年,衛生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中国疾控中心在全国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通过向市民发放油壶、盐勺,呼吁居民在饮食中减盐、少油。但这项仅依靠卫生系统发起的“全民干预”,效果不佳。

世界银行高级卫生专家王世勇认为,针对个人的生活行为干预模式属于二级预防,虽可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但“公共卫生的理念是改变环境,再关注到人群,然后是个人。比如,如果制定相关标准、规则,对所有的食物半成品的食盐含量定上限,效果要好于发放盐勺”。

在王世勇看来, “相较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的成本效益更好,即对未患病人群进行干预,排除有可能致病的风险因素,这样可以避免医疗支出,减轻医疗负担。”

《慢性病防治规划》中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级预防的思路。比如,在科学指导合理膳食方面,《慢性病防治规划》指出,农业部门需调整和改善食物生产结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则推动实施食品营养标签;商务部倡导和鼓励食品销售企业开设健康食品专柜。

但是,在科学指导合理膳食之外,《慢性病防治规划》没有再清晰界定其他部委职责。“除了卫生部门,其他部门应该做什么,应该有一个清单。”王世勇说。

为了加强跨部门合作,卫生部一度寻求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据李立明透露:“我们过去在‘两会’上提过,希望成立一个‘国家健康促进委员会’,但是中央觉得这样的小组太多了。”最终,这一个想法未予以通过。

这一在中央层面未获解决的问题,却在地方有所尝试。

比如,杭州市成立了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成员由全市56个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分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通过制定整体行动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并成立七个专项组。

每年年初,杭州市通过市、县(区)两级政府签订目标任务书的形式,将包括慢性病防治在内的一系列涉及卫生的任务下达给基层,各个部门和单位再将任务分解至科室及至个人。

基层失守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本无力承担“守门人”的职责

进行社区居民行为干预和慢性病管理,正是防控慢性病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这方面,英国经验可供借鉴。英国的全科医生独立开业或者以合伙制形式执业,充当国民健康“守门人”。其运作模式为,全科医生与个人签约,负责后者的健康管理,其中包括: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医疗护理服务、酒精和药物滥用救护、肥胖症救治、戒烟救助、儿童公共健康服务等,费用则由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支付。

而在没有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中国,慢性病防控的具体工作汇聚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市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2009年,新医改启动后,强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由此,基层卫生机构需担负起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发现、建档(健康档案)和随访、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管理、健康教育等种种慢性病相关的公共卫生任务。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科科长刘涛就承担了这样的工作,他平均每周两次对辖区内人群开展慢性病教育讲座。另外,刘涛的职责还包括高危人群发现,以及慢性病管理等。

刘涛所在的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介入慢性病防控,“当时是中央转移地方慢性病防控项目,从医院下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就是这样开始的。”该中心主任程淑艳介绍,转型后,社区医生的工作重点开始从诊疗向健康管理转型,“原先我们面对的主要是患病的人,现在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人群健康管理。”

然而,中国的公共资源按照行政级别配置的痼疾,在慢性病防治领域再次被放大:纵向,基层卫生机构位于医疗卫生系统的最底层,历来在人、财、技术和设备等方面投入不足;横向,中心城市的基层机构拥有的资源,远远多于行政级别较低的地区。

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弱的制度性原因,亦直接导致了基层服务能力不足。

以八里庄社区为例,其辖区拥有9000名常住人口。与此相比,包括刘涛在内的公共卫生专项小组只有8个人,平均算下来,他们每个人要负责1100多人的健康管理,同时,还要承担传染病在内的其他公共卫生项目,往往捉襟见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中国慢性病防控的主体,其人员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防控体系的不完整。

浙江省杭州市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米市巷中心),位于2011年获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拱墅区,即便如此,它仍无法招到足够的专业人才。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它们最想要的是来自二级医院,并有一定经验的医生,但即使要求不高,它们的招人计划也往往难以如愿。“最需要的放射、B超等技术性岗位最不好招人。”米市巷中心主任杨佳琦说。

现实无法回避,相较于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职业发展前景和收入待遇上皆处于劣势。

程淑艳表示,“近几年政府越来越重视社区卫生,投入资金也逐渐加大,但是全都投到硬件上了。” 她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年初至今,已经有四名医生离职。

新医改强调“公益性”改革路径,在基层卫生机构普遍实行 “收支两条线”和“绩效工资”改革。但在实际上,这些做法并不能调动起基层人员的积极性。例如,杭州市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业务骨干,年收入7万-8万元。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为6∶4,他与一名普通同事的月收入最多也不过相差2000元左右。

反观英国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建立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则较好地调动了全科医生的积极性。按照相关的制度设计,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70%-80%的医疗预算,是按照全科医生与居民签订的合同拨付,相关的费用拨付不是按照病人数量,而是依照居民数量。医疗费用一旦发生结余,便可归医生所有,这就激励基层医生尽力做好预防,以控制医疗费用,力图产生更多结余。全科医生在充当健康的“守门人”同时,也在客观上扮演了医疗费用的“守门人”角色。

而在中国,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使得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陷入困境,无力承担“守门人”职责。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放弃近在身边的基层卫生机构。有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人口中,有80%-85%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35岁-50岁的人,都选择大医院,而他们,正是需要慢性病预防的重要人群。

本刊实习生邓学、张贝贝对此文亦有贡献

资料

慢性病常识

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是最常见的四大慢性病,它们受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是慢性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

每个成年人都应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值,定期体检,尽早发现早期征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慢性病患病風险。

慢性病病人应及时就诊,规范治疗,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风险因素,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中风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多数癌症是可以防治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要血糖控制达标,还要求血脂、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保持正常体重,坚持血糖监测。

避免烟草使用,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作者:田鹏 许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