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环境设计论文

2022-04-24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探讨了在材料教学上存在的教学手法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指出了课程教改的具体策略。关键词:高职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也趋于完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建筑装饰材料环境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建筑装饰材料环境设计论文 篇1:

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作用及发展探讨

摘 要:建筑装饰工程其实一种组合建筑装饰材料的艺术,因此,建筑装饰材料就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着建筑装饰的效果。所以,必须提高对建筑装饰材料的重视,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发挥其性能特色,并积极探索其发展趋势,促进建筑装饰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装饰材料;装饰工程;作用;发展

引 言:建筑装饰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建筑装饰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不同材料所表现的光泽、质地、图案、花纹以及触感等特性对工程的影响极大。因此,只有在充分了解材料的各种性能的条件下,根据使用条件合理地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才能满足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1 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作用

1.1建筑装饰材料可以保护建筑物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下,难免会受到风吹雨淋或腐蚀性气体的影响,会出现粉化、产生裂缝等现象,建筑装饰材料就相当于建筑物隔离不良影响的保护层,使建筑基体远离这些破坏性、腐蚀性不良因素,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建筑物的维修费用。

1.2建筑装饰材料可以装饰建筑物。

每种装饰材料都有自己的物理特性,不同的质感和肌理,少样的颜色和形状。通过不同的装饰材料的组合和搭配,可以弥补建筑设计的不足,改变建筑的空间感,营造适合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但是一般的建筑装饰材料都要经过后期的加工之后,才会具有一定的装饰美感,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观。

1.3建筑装饰材料可以提升室内物理环境

不同的建筑材料还可以发挥不同的成效,如保温、防水、隔音、防火等性能,满足不同装饰部位的功能需求。木地板、地毯能起到保温、隔热、隔声的作用,同时由于材质的质感,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提高了空间的生活环境,而卫生间墙面使用表面光滑的釉面砖贴面,防水且易于清洗,整个空间清爽明亮。

2 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

2.1 以满足建筑物的特点为基准

建筑装饰对建筑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强化建筑及建筑空间的性格,筑及建筑空间的意境和气氛,使建筑及建筑空间更具情感和艺术感染力,对建筑物进行美化,使建筑物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因此,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应建立在对建筑物的充分理解上,以满足建筑物的特点为基准。在选择装饰材料时,要根据建筑物设计主题的造型、功能和使用部位所处的环境来巧妙合理地运用材料的形体、质感、色彩,以便设计主题既能满足一定的功能。例如,住宅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除了工作时间以外,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住宅里度过的,因此,住宅的装饰应围绕着为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而进行,选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应以简单质朴为基调,强调其实用性、方便性,同时兼有些富于自然情趣的东西,构建休闲、愉悦、放松、舒适的家居氛围。

2.2 以安全环保为依托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建筑” 已成为国内外建筑发展的主流。“生态建筑”这一理念的提出,倡导了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健康宜人空间。“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功能要求将拓展建筑装饰材料的功能。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也应以安全,生态,环保为依托,可查看建筑材料的相关的环保认证标准证书,使用具有高性能、多功能、有利健康、使生活更舒适、与环境更协调的建筑材料,强调低污染环保型、环境功能型(如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温度湿度,抗菌防霉等功能)、可再生、可循环、甚至可以就地取材,尽量保证其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功能性强,并从设计、制备、使用到再生的寿命周期全程中符合生态平衡和可持續发展要求,为人类争取更大生存空间、扩大可利用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2.3 以建筑装饰效果为保证

建筑装饰效果是建筑本身的内涵与审美情趣,艺术价值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而建筑装饰材料的质感、线型、尺度、色彩能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反应引起联想,对建筑装饰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说来,材料的这种心理诱发作用是非常明显和强烈的。例如,石材可使人感到稳重坚实和富有力度,而未加修饰的混凝土表面则容易使人产生粗野、草率的印象,块状材料有稳定感,而板状材料则有轻盈的视觉效果。又如,大理石及彩色水磨石板材用于厅堂,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用于居室,则由于尺度太大,会失去其魅力。而色彩的差异,也能给人以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红色能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等,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能刺激人的大脑,给人兴奋之感。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人们喜欢利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对比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往往在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做法,借此来求得质感上的对比与衬托,从而更好地体现在筑装饰的风格,或者强调某些装饰处理上的意图。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我们到处可以感受到材质的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当然了,装饰材料对装饰效果本身的影响,必须结合具体建筑物的形式、体重、风格等因素来加以综合考虑。例如,天然蘑菇石、露骨料混凝土等,其装饰效果粗犷雄浑、坚实有力,用在大体量的建筑装饰上,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用在体量较小、造型比较纤细的建筑装饰中,则显得不协调。一般来说,为了充分显示其线条的挺拔感,宜采用较为平滑、细腻的建筑装饰。因此,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应准确地把握好材料的性格特征,充分考虑建筑装饰材料的质感对装饰效果的影响,同时使之与所装饰的空间特点相吻合,这样赋予材料以生命,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

3 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建筑装饰材料是现代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应用材料,在追求材料的实用和美观的前提下,朝着无毒无害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对人们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1高强轻质化:

高层建筑越来越普及,这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强度、沉量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装饰材料的质量越来越高、刚度越来越强、规格越来越大。目前市面上的人造大理石、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等高强度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各项工程中。

3.2环保化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建筑装饰材料的环保要求也随之加强。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越来越趋向于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环境,营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如木制装饰板及水性环保漆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运用。

3.3多功能化

人们的需求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这也就增加了对装饰空间的要求,建筑装饰材的功用也由简到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往往一种材料可以同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等多种功能,如具有防火防水、隔音吸音功能的装饰面板,保温隔热、耐火耐热的复合材料等,这种多功能的材料被广泛运用。

3.4装置尺度化

建筑工程量的急剧增添.,为保证建筑装饰工程的工作效力,装饰材料向着装置尺度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节约了工期,同时材料装置化、尺度化,保证了施工的精确度,提高了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

3.5节制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主动门、主动消防喷淋头等设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装饰工程的效果及功能是要通过装饰材料的质感、色彩、图案等因素来体现,要求具有建筑物形、光、色、质等相互之间,艺术与技术之间,静与动之间等多种矛盾的综合协调的效果,并通过有效的施工工艺实现装饰目的。所以,建筑装饰工程就是为了改造和改变环境,创造适于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的适宜环境。只有认识到建筑装饰材料的重要性,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材料,才能实现建筑装饰工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俊芳.住宅建筑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J]. 山西建筑,2003.

[2] 崔海波.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与选用[J]. 应用能源技术,2007.

[3] 安素琴.建筑装饰材料的作用以及发展趋势[J]. 科技咨询, 2011.

作者:李渊

建筑装饰材料环境设计论文 篇2:

浅谈建筑装饰材料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探讨了在材料教学上存在的教学手法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指出了课程教改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职 建筑装饰 专业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也趋于完善。《建筑装饰材料》作为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学生展开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它既是对以前所学众多内容的一个总结,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完成装饰工程中装饰材料的运用、毕业后是否能够很快投入并适应高强度的设计、绘图及现场配合工作。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设计由图纸转化为现实的一门核心的课程。

1 概述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肩负着培养高质量职业化人才的重任,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装饰行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建筑装饰行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设建筑装饰专业,并逐步优化专业体系和课程结构。《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装饰专业的基本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前景,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程主要侧重建筑装饰环节装饰材料的选择以及应用,同时还对具体施工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随着室外环境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的逐步发展成熟,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设计者的整体设计思路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

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建筑装饰专业的《建筑装饰材料》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效率不高,重理论轻技术问题严重,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知识不够灵活,缺乏融会贯通能力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总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建筑装饰材料的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不适应当前建筑装饰行业发展需要,针对性和系统性不高,教材内容不新颖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目前建筑装饰材料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矛盾,教材的能力需求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相适应,教师在授课时没有依照行业的实际发展脉络进行讲述,而是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极大地影响了授课效果;三是建筑装饰材料课程作为建筑装饰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增强其直观性和生动性,从而提升授课效果。但在实际授课环节,一些教师单纯讲授理论知识,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造成课程理论性和抽象性太强,学生难以消化接收,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

2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针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推出了一些新教材与新大纲,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做出了一些删减,以适应当前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了课程内容,但其总体指导思想并未改变。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而言,其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实际行业发展与学校课程设置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并围绕不同装饰项目的特点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以提升其教学水平和质量,从而为学生展开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 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提升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高职院校必须以建筑装饰设计为重点,引导其逐步明确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就业前景,培养其职业荣誉感。为此,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各种专业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具体案例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其课程学习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从而使学生切实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适用于解决何种问题,并将其学习与个人未来的工作性质、职业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3.2 加强与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课程的融合。在实际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设计施工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拥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施工目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在高职院校中,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了众多专业,并根据其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以适应外部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要综合掌握和运用多种专业技能完成整个项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变“专才”为“通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如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设计性的内容,加强建筑装饰与其相关课程的融合,并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践课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3.3 强化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3.1 开放式教学。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指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开放,它既包括教学环境、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的开放,也包括整个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教学的开放,是一种民主化教学方式。开放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案进一步加强课程学习,实现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其学习能力。

在建筑装饰材料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有效地增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在充分考虑本班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终实现了学习目标。

3.3.2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启发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为重点,引导其主动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或目标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促使其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它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法。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其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视野,极大地提升了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其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3.3 情景式教学。所谓情景式教学就是以具体的情景和环境为依托,将整个课程内容嵌入其中,学生通过对整个情景的体验和评价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在情景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整体环境的设计、体验、评价,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方向,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在整个建筑装饰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使用大量的吊顶金属龙骨,其类型多样,结构较为复杂,学生较少接触事物。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摩了解的方式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强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情景式教学可以生动具体地展示各种装饰材料的的形状、材质、质量等信息,是一种全真模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高职建筑装饰材料的教学方法入手,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及时提出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用具体的改革措施予以贯彻。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才有可能改变目前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相对落后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朱见林.《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4(01).

[2]刘红春,张长福.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艺术教育,2014(02).

[3]黄淋雨.关于建筑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实践课程改革的研究[J].才智,2012(36).

[4]何军拥,彭金奇.建筑装饰材料识别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1).

[5]潘淑芳.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成功(教育),2008(04).

[6]耿爽.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作者简介:赵鹏辉(1987-),男,陕西铜川人,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教师,助教、高级建筑设计师、中国设计师协会(CDA)理事、中国室内设计师协会(IDA)专业会员,主要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赵鹏辉

建筑装饰材料环境设计论文 篇3:

“对分课堂”的实践与应用

摘 要:笔者将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引入室内设计系列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两个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与应用研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专业必修课《建筑装饰材料》为例,深入探析“对分课堂”的教学特点和实践经验,旨在为室内设计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实质性变革。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基于心理学原理、权责对分理念和人本主义教育观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其理论系统包含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内化吸收、课堂分组讨论这三大教学流程和相应的考评制度,通过对讲授与讨论基本对等的时间分配,强调知识的内化吸收过程和课堂互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专业自信心。

“对分课堂”于2017年9月引入我校,在各专业中推广,笔者所在的环境设计专业也在第一时间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住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和《建筑装饰材料》等室内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建筑装饰材料》课程为纯理论课程,全程执行了“对分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和对分规则,是本专业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一次系统、有益的探索。

1 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教学模式和存在问题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建筑装饰材料的能力。该课程开课时间为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每周4课时,一共32课时。在改革前一直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由一名教师对全年级三个专业班级进行合班上课,成绩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作业为辅。近几年来这门课虽然历经改革,不断借鉴新的教学理念和新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环节,但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历届学生对这门课的评价都较低。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课学生人数较多,课堂纪律较难维持,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第二,同样因为合班课原因,任课教师跟学生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分组课堂研讨也较难实现;第三,学生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授課教师的讲授内容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教师信心受挫。第四,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成绩考核形式仅适用于理论知识部分,对学生在材料应用方面的引导不足,没有达到该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究其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缺少对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关照,学生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且忽视了知识的内化吸收过程,在课堂讲授之后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整理消化。此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课堂提问的内容凝练、课堂讨论的组织等方面还缺少科学的把控,导致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和实质上的提高。

2 “对分课堂”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1 实行小班上课,分组讨论

“对分课堂”推崇的是合作学习、研讨式学习,强调课堂讨论的重要性。根据《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专业特点,我们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进行便于分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分班教学,将原来的合班课改为以专业班级为单位的小班授课,为此增加了两名任课教师。三个专业班级中有两个班级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将当堂对分、隔堂对分、三分钟对分等对分形式的引入课堂,另一个班级沿用传统授课形式,以便最终进行教学效果的比对和参照。

分班后的每个教学班总人数28人,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学生自由组合为7个小组,每组4人,教室的桌椅也相应组合成7个方阵,方阵之间留出通道便于教师巡视。从上课之初起,小组成员的座位就被相对固定地被安排在一起,听课时面向讲台,课堂讨论时转身向心围坐,营造出良好的协同学习氛围;在课堂讨论环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轮流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全组发表观点或公布答案,由于小组成员公共分担了回答错误的风险,所以即便是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能勇于发言,从而避免出现传统课堂总是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置身事外的情况,尽可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责任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2.2 优化讲授内容和方法

按照“对分课堂”的教学次序安排,在一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内要完成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这四项内容,课堂教授的时间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各约占一半课时,这就意味着课堂讲授的时间将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因此在对分实践中,第一步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方式,重新设计讲授内容,压缩原来的授课时间,实行“精讲留白”。教师只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重要概念、各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做框架式、引导式讲解,精讲重要知识点,“留白”的部分则让学生通过自学、练习、讨论、总结等方式主动学习。如讲“木材”一章时,传统讲授内容包括木材的分类、木材的特性、木材的处理、木材装饰制品、木材的选择、木材的应用等,通篇讲解,面面俱到。引入“对分课堂”后,教师只对木材的分类和特性做基本讲解,精讲木材装饰制品的特点和应用,其他内容以若干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在当堂对分或隔堂对分中自学,同时利用学生依赖手机的行为和心理,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使用手机查阅教材上未做注解的专业名词,如强化木地板的“转数”、材料的“各向异性”等,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将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由被动灌输变主动汲取。又如“木材的应用”一节,教师不再提供具体案例分析,而让学生自己寻找木材制品应用案例,并分析其优点和设计理念,这种“精讲留白”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又能突出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除了优化教学内容,我们还尝试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革,比如当木材、石材、陶瓷三大主材的学习结束后,分别安排两次装饰材料的市场考察和一次施工现场学习,要求学生在考察和学习的同时收集这几种材料的电子资料和实物样板,并了解材料的使用范围、固定方式和施工结构。这样学生不单是从教材上学习到材料的物理特性,还能亲眼观察材料实物的表观特征,亲手触摸、掂量、测量材料,体会材料的质感和触感,大大丰富了学生对材料的认知。每次考察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制作一份详细的材料展板,用图文、排版、思维推导图、实物陈列等形式多维度展示材料的特点和应用,书本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被活化、延伸,然后内化、吸收。

2.3 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

“对分易”是一款与“对分课堂”配套的手机软件,同时也是“对分课堂”的官方教学服务平台,它的特点是面向移动互联网,为师生提供快捷的微信互动。利用“对分易”的内置功能,可以全面掌握班级学生情况并进行分组,可以上传相关教学资源供学生自学,可以在课堂上发布微信消息、调查问卷和在线练习题目,发起活动或投票,还可以布置作业、随堂考勤、察看教学评价,学生可以用弹幕功能对问题作出即时回应和评价,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课堂互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教师在备课阶段利用“对分易”创建班级,获得班级二维码,并在第一堂课上课前将二维码粘贴于PPT课件首页,学生进入教室后就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课程班级,教师就可以用“对分易”进行第一次的课堂考勤。一门课的考勤汇总数据将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分参考,同时,通过“对分易”记录的各项互动活動情况还能如实反映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程度,为更全面、更合理地考核评分提供依据。

《建筑装饰材料》中有大量学习资料、试题库和课堂作业通过“对分易”提前发布给学生,学生在市场考察或施工实习时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上传图片或文字发送给教师,形成课内课外良好的互动。实践发现,用“对分易”的软件功能来实践对分课堂提出的“亮、考、帮”即“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三大环节比线下更容易操作,学生在班级群的讨论区、课堂提问区、活动区中提出各自的思考亮点、问题和困惑,随后全班讨论,在线投票,教师做最后总结和补充。这种尝试让教师能快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增强了课堂反馈的实时性,同时让课堂互动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从中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课堂气氛大大活跃,打盹、走神、玩手机等现象基本消失。

3 结语

通过室内设计课程两个教学周期的课堂实践,我们能欣喜地看到“对分课堂”带来的正积极影响,不仅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的成绩高于传统授课班级,学生的到课率、教学评价、教师满意度测试等数据都有大幅度提高。因此,科学运用“对分课堂”进行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是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增强专业自信的迫切要求,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新智慧[M].科学出版社,2018.

[2] 孟晓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

[3] 马路.环艺专业若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J].苏州大学学报,2010.

作者简介:吴静(1977—),女,四川宜宾人,环境设计专业,副教授,从事地域化设计研究。

作者: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