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电网企业财务论文

2022-04-21

【摘要】今后五年,广东电网将投资1874亿元进行电网建设改造,自有资金不足,需要大量融资。面对庞大的现金流、资金规模及投融资规模,如何识别防范风险,提高资金资源合理调配水平,成为资金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风险管理电网企业财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险管理电网企业财务论文 篇1:

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研究

【摘 要】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文章在界定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财务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存量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六个准则层在内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电网企业的财务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电网企业; 卓越绩效; 财务资源; 评价体系

一、引言

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卓越绩效模式引入中国后,在汽车、机械、通讯、电信、运输等行业企业中迅速推广,成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有力工具。由于该模式的较大影响力,我国于2004年和2012年分别发布2004版和2012版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国家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 19579)标准化指导技术文件,从2005年开始,全国质量奖和各地方、行业质量奖的评审基本采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在卓越绩效模式的资源要素中,对财务资源进行了专门的解释和说明。卓越绩效模式的财务资源重视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最终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作为大型公用事业性质的国有企业,电网企业承担着社会经济用电安全的重要职责。财务资源是电网企业最关键的资源之一。优良的财务资源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而糟糕的财务资源则会使企业深陷财务困境,最终走上破产的边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电网企业财务资源的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现代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不断演进,由单一指标评价逐渐过渡到多变量指标体系评价,由主要关注财务指标评价过渡到同时关注财务指标评价和非财务指标评价。现有的多样化财务资源评价方法,均立足于一定的理论或视角,本文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研究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问题,是对现有文献的重要补充。

二、基于卓越绩效的企业财务资源评价内涵

2012版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2012)(以下简称“准则”)国家标准对企业财务资源作出如下的解释和说明:如何确定资金需求,保证资金供给。如何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计划相比较,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适时调整。如何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产利用率,以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相对于现有的财务资源评价体系,准则从资金供给、资金使用计划和安全、资产使用效率三个方面对企业财务资源进行评价,为丰富财务资源评价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2012版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 19579—2012)(以下简称“指南”)从实施的角度对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对于资金供给,指南提出:组织应根据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确定资金需求,通过提高银行授信额度、发行债券以及上市或增发股票等方法保障资金供给。准则所提出的资金供给包含两层含义:(1)资金供给应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并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资金供给计划,即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财务融资战略;(2)为避免单一融资渠道带来的局限性,企业应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渠道和上市或增发股票等股权融资渠道保障企业资金供给,使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这实际上是多元化的财务融资战略。

对于资金的使用计划和安全,指南明确企业应制定严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途径是进行资金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其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并提高预算准确率;开展成本管理,控制和降低成本;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提出并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和提高财务安全性。

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指南明确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1)通过降低库存、减少应收账款等营运资本管理方法加快资金周转;(2)通过盘活企业现有存量资产等方法提高资产利用率,以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企业财务资源要实现最优配置,不仅要有多元化的财务融资战略,还要有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财务投资战略。

基于以上分析,借鉴准则和指南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基于卓越绩效的财务资源评价可以从财务战略(包括财务融资战略和财务投资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存量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六个方面进行[2-3]。

三、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

(一)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结构

电网企业是公用事业性质的国有企业,承担着为所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服务的基本使命,通过统筹安排电力输送,为经济各部门和企业取得效率和效益提供基础能源。电网企业秉承国家电网公司统一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运营之中。

根据卓越绩效模式下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的内涵,结合电网企业的特征,本文得到如图1所示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结构。

(二)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结构,结合《国家电网运营监测(控)业务指标手册》,本文选择相关指标,构建了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本文所设计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指数,准则层包括财务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存量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六个方面,指标层是根据准则层内涵所选取的代表性指标。该体系的具体层级结构见表1。

财务战略包括财务融资战略和财务投资战略。电网企业的财务融资战略主要关注多元化的财务融资渠道。电网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外源资金,外源资金可以通过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来实现,因此,本文选择银行授信额度增长率、银行贷款增长率、长期贷款比重、长期贷款增长率、债券融资增长率、债券期限结构系数、股票市场上市融资增长率、股票市场增发融资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衡量。电网企业的财务投资战略主要关注投资增长及其对主营业务收入、供电量、售电量、降损电量等的影响,本文选择投资增长率、单位投资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单位投资增供电量、单位投资增供负荷、单位投资降损电量、容载比、供电量增长率、售电量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衡量。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关注预算完成情况、偏差情况,本文选择预算完成率、预算执行偏差率、现金流量执行偏差率、上报核准计划完成率等指标进行衡量。成本管理主要关注各类成本降低情况,本文选择单位购电成本、营业成本下降率、购电成本下降率、发电成本下降率、输配电成本下降率等指标进行衡量。营运资本管理主要关注库存、应收账款和现金管理等方面,本文选择库存周转率、库存物资闲置率、库存降低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降低率、净现金流入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衡量。存量资产管理主要关注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和效率,本文选择单位资产供电量、单位资产售电量、单位资产贡献毛益、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衡量。财务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本文选择融资风险系数、投资风险系数、资产现金回收率、电费回收率、陈欠电费回收率、现金保障倍数等指标进行衡量。

典型指标的选取和具体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三)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分法

本文所构建的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包含41个具体统计指标,由于指标之间计量单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首先需要消除量纲的影响,即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常用的指标标准化包括规范化、正规化和归一化,这些方法可以消除不同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其次,需要确定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有复相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等客观赋权法和“德尔菲”法等主观赋权法以及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经过多次演算组合,最终可以求出各指标的合适权重。

四、结论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基于卓越绩效模式,构建了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界定了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得出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结构,并构建了包括财务战略(分为财务融资战略和财务投资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存量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六个准则层在内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最后,给出了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方法,包括指标的标准化、指标权重确定和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指数计算。

本文是对现有财务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和拓展,研究成果对于构建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提高电网企业的投融资效率,提升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降低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类似的国有企业财务资源评价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如供气等公用事业性质的国有企业以及石油、烟草、铁路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后续可以选择不同电网企业,如省级电网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的实证研究,也可以进行典型电网企业的纵向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 Hooley G J,et al. The performance impact of marketing resour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1):18-27.

[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卓越绩效模式:前沿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基于卓越绩效的省级电网企业经营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王刘 孟晖 田春筝

风险管理电网企业财务论文 篇2:

电网企业资金风险管理

【摘 要】 今后五年,广东电网将投资1 874亿元进行电网建设改造,自有资金不足,需要大量融资。面对庞大的现金流、资金规模及投融资规模,如何识别防范风险,提高资金资源合理调配水平,成为资金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在介绍资金风险概念、资金风险管理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对电网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风险进行梳理,归纳出三大风险:即安全风险、短缺风险和效率风险;重点研究电网企业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规避、防范资金风险,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以体现经营型、控制型管理理念。

【关键词】 电网企业; 资金风险; 风险管控

一、资金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资金风险管理定义

关于资金风险的定义,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即企业可能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或者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预期未来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离的风险。可以看出企业资金风险的大小与企业筹资数额和投资收益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资金风险的实质是企业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当然,企业使用自有资金仍有可能产生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资金风险管理现实意义

从电网企业资金类别来看,电网企业的资金分为三类:购售电资金,工程项目资金(即工程项目建设、更新改造、修理及维护等环节的资金)以及人工薪酬、日常费用资金。电网企业的经营过程实际是这三類资金内部之间相互转化与增值的运动过程。电网企业发生的所有经营业务,莫不与资金流转相关。

从电网企业社会背景和经营现状来看,电网企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要保障电力供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南方电网赵建国董事长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电网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主体,必须具有较强的价值创造能力,注重资本的使用效率,强化投资决策管理,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突出风险管控,提高企业整体效益”。这是历史和社会赋予电网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目前,电网企业主要是以投资拉动的外延式增长,企业规模上的长足发展和财务管理上的短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与“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不相适应。在GDP增长的拉动下,电网投资巨大,规模扩张很快,这其中伴随的资金风险也相对较大,在技术、政策、市场环境、社会供给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使资金更具有不确定性及风险性。电网企业必须在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和复杂的情况下稳住脚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防范企业各类财务风险,尤其是资金风险。因此,对资金风险的分析识别,管理和控制的对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网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资金风险分类

(一)管理“短板”、风险意识不强,引发资金安全风险

面对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有待提高的内部管理水平,资金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管理控制。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技能的培养,树立资金风险管控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监控制度,落实到人,管控结果与人员绩效挂钩,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各尽其责。电网企业还要学习现代管理理念,规范工作标准和流程,减少由于疏忽管理和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

(二)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引发资金短缺风险

一方面电网企业经营具有一定垄断性,在开拓市场和强化市场占有率上耗费相对较少,九成以上的收入为售电收入,电费销售收入回笼及时,现金流充足。由于电力供应关系国计民生和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电网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政策性倾斜和保护,从而提高电网企业经营收益。这是电网企业客观存在的优势。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庞大,资金成本回收期较长,容易出现负债过重、资金链断裂情况。有时政府出于安稳、规划的考虑,还会行政干预电网企业的经营决策,如:在市政府调解和社会责任的感召下,广州局在最大用电户珠江钢铁厂拖欠电费数月、累计欠费金额达数亿元的情况下,仍作出不立即向珠江钢铁厂停止供电的决定。

此外,电网企业报废资产净值率过高,设备更换过于频繁,物资供货时间滞后影响工程进度,部分淘汰存货积压以及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等问题都可能增加企业潜在或现实资金需求,使电网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处于不合理状态,从而引发资金短缺风险。

(三)对项目管控介入不足,引发资金效率风险

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部门事前、事后控制不足、不严,部分项目管理环节资金监控出现真空。如:一些经济性因素(投资回报率、融资成本等)在可行性研究环节考虑不足,出现“有前期费必立项”的怪现象。部分项目完工即处于闲置空载状态,实际与目标相距甚远。二是即使在事中控制时,由于信息传递不透明、不及时,出现工程实际进度与成本归集进度不匹配的情况,财务部门不了解工程进度的真实状况,不仅难以完成项目结算、竣工决算工作,更难以查找、堵塞资金开支漏洞。三是基建项目后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阶段财务部门对电网企业工程项目考评侧重于反映资金完成情况,而未能对项目资金利用效率进行专题分析与标准化评价。

通过分析实际工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得出电网企业资金风险三大类型:安全风险、短缺风险和效率 风险。

三、加强电网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一)防范资金安全风险措施

主要是通过针对货币资金业务流程,设置控制点,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批准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制度及内部监督检查等制度,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二)防范资金短缺风险措施

资金短缺风险控制是通过判断电网企业是否存在资金短缺风险的防范预警策略,企业应根据资金余缺与期末现金余额的比较,预测将来资金投放及筹措。防范资金短缺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提高现金预算编制水平和资金支出准确率指标值,加强经营性营运资本和应收电费的管理,拓展融资渠道,灵活运用融资租赁、债券等各种融资工具。

1.提高现金预算编制水平,衡量资金支出准确率指标值

电网企业的现金预算编制是企业会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现金流,从企业短期经营来看,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并不完全依赖于盈利能力,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可以支配,用准确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衡量资金支出准确率指标值,对企业所需的外部融资额和融资时间作出合理、科学的预测,是电网企业资金风险有力的预警防范措施,确保管理人员尽快采取措施控制。

2.加强应收电费的回收工作,快速回笼资金

为尽快回收电费资金,电网企业应针对不同用电客户需求,采取POS机、银行划账、预售电等方式拓宽电费收费渠道,并建立用户信用评价机制,形成用户信用等级评价标准,综合考虑企业性质、经营方式、用电情况及公共影响等因素,对用户信用度进行系统评价,对不同信用等级的用户度身制定相应的欠费追缴措施,在增加收入与增加应收账款收账成本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一方面对大额应收账款尝试通过银行保理业务将应收账款贴现,支付一定贴现息提前回笼现金。需要注意的是国内银行对贴现企业都保有追索权。另一方面,企业有一些账款难以收回且金额较小,客户所在地又比较偏远,企业可以将此类债权打包出售给催收账款的代理公司,从而将精力集中到更能创造利润的业务上去。

3.加强经营性营运资本的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预收款项等是“自动生成的资金”,企业应该管好用好,其中,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起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积极争取供应商商业信用,拉长付款期或取得较大额度的现金折扣。加强经营性营运资本的管理,与银行短期借款相协调,以便及时、足额地筹集季节性、周期性流动资产增长所需的资金。

4.拓展融资渠道,灵活运用各种融资工具

电网企业应充分运用政策倾斜和银行借贷信用较好的优势,在经济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拓展融资渠道,灵活运用各种融资工具,但是要注意审慎投资风险。近年来,融资租赁、股票、债券、期货、基金、信托计划等各种融资工具为企业筹资扩建,融资壮大企业实力提供了资金资源。电网企业在运用各种融资工具时,要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明确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企业当前承受的负债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灵活选择融资工具。为企业筹集资金,减少资金短缺给企业造成的风险成本。电网企业要合理分配和使用筹集资金,保证成本效益符合预期的目标。此外,电网企业要优化资本结构,长钱长用,短钱短用,避免因资金占用与资金供应在期限上搭配不当而造成资金短缺风险。要适当控制负债比率,保持融资能力,以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性、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资金需要。

(三)防范资金效率风险措施

形成企业资金效率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现金流预测不准确,资金支出不受控;企业内部资金调度不及时,资金资源利用不充分;资金管理能力不强,出现募集资金闲置浪费、资金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的现象等。针对资金效率风险形成原因,本文提出推行“现金池”集中管理、加强现金流预算管理和资本性项目管理等措施防范资金效率风险。

1.推行“现金池”集中管理方式

电网企业通过推行“现金池”集中管理,可以优化现金管理流程。各部门可以通过集中的现金管理,使企业资金运营更加透明、公正。负责人员对现金池统一操控,各部门对现金的使用进行审查、分析、汇总,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及时上报给部门领导,提高现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更有效地对企业现金流进行监管和控制。电网企业资金的统一调度运作优化了企业内部资金结算流程,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加强了现金流的预算编制,构成了统一的资金风险监管体制。

2.加强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企业应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科学预测资金收支、结余与不足,统筹安排生产经营和投融资资金供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结合实际,广州局资本性资金预算管理情况如下:

(1)管理优势

第一,“快”——设立专门岗位、专人监管,第一时间传递、处理资金支付情况信息;第二,“准”——建立严格的资金计划准入标准和请款流程时限,做准月度计划;第三,“狠”——狠抓资金支付合规性,以资金计划准确率为主要考核指标、以资金支付进度率为参考考核指标,资金考核指标与部门“钱袋子”直接挂钩。

(2)存在问题

第一,资本性资金财务、业务监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协调融合。广州局财务监控与业务监控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彼此的监控标准和方式不统一,对于某些工作环节的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出现争议时没有最高权力机构及时进行决策,给工作造成一定的不便。

如何保证工作流程顺畅、高效,海尔公司提出的管理办法值得借鉴。海尔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市场链SST 機制:如果你提供的服务好,下道工序应该给你报酬;不好的话,下道工序就有权向你索赔;如果既不索酬也不索赔,那么第三方面就会跳闸,跳闸一旦出现,就表明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必须立即向源头追溯解决。这样,员工分担的压力就会转化为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动力,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上升。当然,管理存在许多柔性的内容,并不是可以靠个别人的力量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它在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化过程也是一个排斥与斗争的过程。

因此,建议明确资金管理最高权力机构,大力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营配信息一体化的管理工作,提高横向协同能力,确保流程畅通无阻。同时,将绩效考核真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让每名员工都直面竞争,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未充分运用特殊授权审批机制,请款审批不顺畅情况时有发生。授权分为一般、特殊授权。工作中较多使用的是对例行日常事务的一般授权,而对特殊事务的授权使用较少。因单位领导出差,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工作被中断拖延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实上,在特殊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启动特别授权程序,从而保证决策的灵活性和高效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特殊授权应予以完整记录,待紧急状况消失后,应该将授权及时取消,恢复到一般授权的原则范围之内。

第三,资金收支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以2010年广州局收支情况为例:广州局电费收入高峰期为7、8、9月,资金流出的高峰期为11、12月,7、8、9月资金相对闲置;除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外,其他月份收入高峰期都集中在中旬,支出高峰期则多为下旬。广州局应进一步提高每月、每旬资金收入、支出匹配程度,每日滚动预测资金需求,加快请款,减少年底、月底突击付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加大对工程项目的监控力度,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1)加强项目投资前瞻性管理,减少资金浪费

电网企业投资项目应以社会责任和投资效益为基础,对电网构架、电网分布以及电力市场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前瞻性分析,避免重复立项、投资浪费;应与市政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规范工程项目开展要求,在社会效益、贡献方面达成共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应与设计公司、招投标中心加强沟通,提高设计精准度,减少不必要开支,力求降低投资成本。

(2)加强工程项目财务介入力度,提高成本归集与工程进度的匹配程度

财务部门应密切跟踪、实时了解工程实施进度,结合重要材料设备(如变压器、GIS、架空线材、铜材、塔材等)价格变动趋势,对物资、施工费用进行合理预测、资金统筹,形成完工项目跟踪反馈机制,保证完一项结一项,结一项增一项,及时完成完工项目结算、决算,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3)选取多角度、高质量指标考核分析,完善项目投资考核机制

主要将项目整体造价、单位造价(如:每公里电缆造价、每公里架空线造价、场地补偿费、每千伏安容量)与项目概算、估算纵向对比,了解工程造价偏差情况;将项目实际整体造价、单位造价与国内先进水平地区(如上海、苏州等)进行横向对比,在剔除CPI影响前提下,查找差距、完善不足;与前期立项目标相对比,考核完工项目是否在售电量增长、线损率降低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张铭.高级财务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袁媛

风险管理电网企业财务论文 篇3:

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通过对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最后提出了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1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增长显著,在财务管理中具有以下特点:

1.1 资金高度密集

目前电力企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力需求强劲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国际能源署(IEA)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30年里,全球私人投资者和政府必须向电力产业投资10万亿美元,中国电力产业所需投资也将超过2万亿美元。根据“十一五”规划,全国未来五年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10000亿元,平均每年2000多亿元。 大规模的城网、农网、县城网建设已经展开,尽管如此,电网建设速度相对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居民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来说还是稍显滞后,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和力度,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持有大量的货币资金也就从可能转化为成为必然。

1.2 资产比重较高

供电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是电力销售和电网维护,各级各类供电设备、网架结构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因此,在资产构成中固定资产占有绝对比重。如HB省电力公司2007年固定资产269亿,占总资产84%。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流动性和投资风险、资产贬值风险同时存在。

1.3 融资风险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电源建设投资迅猛增长,电网结构的薄弱和供电卡脖子现象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供电企业对电网新建和维护投入大量资金,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公司投资12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其中大部分以融资贷款方式取得,造成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偿债风险和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1.4 投资收益回收困难

由于电网的社会化和公益性,国家对电网投资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城乡电网改造、村村通电、户户持卡、同网同价等,造成一些电网投资带有明显的德政工程目的,不符合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控制原则。特别是电力销售价格受国家控制,企业无法根据投资行为回收合理收益,造成很大的潜在风险。

2 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列示供电企业财务特点及其管理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后,笔者进行分析归纳,将供电企业基于上述特点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政策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国家政策对企业资本运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诸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供电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供电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

2.2 自然风险

供电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目前电力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会造成设备的损毁报废。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供电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技术能力和加强企业管理来规避这种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2.3 筹资风险

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供电企业属于微利企业,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巨大资金投入,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再加上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自有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

2.4 营销市场化风险

目前电力交易逐步趋向市场化,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电价体现电力商品的需求弹性,在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过程中电力现货价格必然上下波动,形成电价方面的风险。同时厂网分开、直供大用户的分割、用户需求、市场购买力等因素造就了客户市场资源风险。

2.5 资产风险

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总量并没有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资产产权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产权主体不明晰,管理职责不到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大量的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账面资产与实际发挥效能的资产存在很大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异,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小,资产结构方面也存在风险。

2.6 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包括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生产费用的控制。企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误导供电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经营成果带来风险。

3 供电企业应用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创造条件。 常见的风险策略有:

3.1 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Risk Avoidance)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法。就风险管理的一般意义而言,回避风险是一种最彻底处置风险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然而,回避风险终究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尚未进行之前。为此,要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回避风险是人们感知风险存在并且对损失的严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础上,才具有实际意义。第二,对某一具体的风险单位来说,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例如,全球性经济危机、地震、瘟疫等。第三,避免某种风险,又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一般来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风险回避策略。如某风险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或者在控制风险时使用其他的方法控制风险所需成本相当大,甚至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值。

3.2 风险接受策略

风险接受也称风险自留(Risk Retention),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企业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特定财务风险的关键变量并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风险接受是处理剩余或残余风险的一种技术即殘余技(Residual Method)。当其他风险管理技术均无法实施或者即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时,只能选择风险自留,与其他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合理的风险管理技术。如我国财务会计中为防范应收账款不能收回风险(即信用风险)提取坏账准备金,即是企业主动接受风险的一种方式。风险接受适用前提是:第一,企业财务能力足以承担风险损失的极限值。第二,采取其他风险管理技术的费用大于自我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第三,风险管理缺乏处理风险的知识和经验,疏忽处理或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无意识地承担风险。

3.3 风险防范策略

风险防范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避免损失的产生。它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风险处置方法。风险策略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第二,风险分离。风险分离是将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从而达到缩小损失幅度的目的。我们通常讲的“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道理。第三,分析事故成因。对于同行企业所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事故成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第四,应急计划。企业的经营者为应付潜在的严重损失环境而制定的应急的计划,包括抢救活动及企业在发生损失后如何继续进行业务活动的计划。第五,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与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风险、防范风险,知道在风险事故实际发生时如何处置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3.4 风险转嫁策略

风险转嫁策略是指企业将风险损失通过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自己不承担。风险转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财产转嫁策略。这是将存在风险的财产转嫁给他人或其他群体的风险转嫁。第二,财务成果转嫁。这是将存在风险及其损失的财务成果进行转嫁的方式。但这种转嫁方式是在转嫁的同时可能付出一定费用,支出代价。具体有保险转嫁、非保险转嫁两种形式。

3.5 衍生性工具避险策略

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指自身价值依附于某种原生资产价值的金融工具。一般是指与期货、期权、掉期相联系的合约,其主要目的不是用于资金借贷,而用于转移资产价值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即用于保值或投机。衍生性商品工具一般多用于防范商品价格风险,而衍生性金融工具可广泛应用于防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货币购买力风险、信用风险等。这些衍生性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保值投机和套利的机会。利用衍生性工具管理财产风险,其目的是套期保值。例如在股票市场上,如果要对各种股票价格都进行套期保值的话,既需要大笔费用,又极为麻烦。这时,投资者可以利用股票指数期货对其持有的股票组成进行套期保值。如果投资者预测股市趋势下跌,则期货合约的盈利可以抵消持有股票現货的损失;假设股价不跌反而上升,则其现货方面的盈利反会被期货合约的损失冲抵。

总之,对供电企业而言,上述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实施时,应结合自身经营现状及管理的实际,有选择性的谨慎使用,并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策略及其组合。

参考文献

[1]王艳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N].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

[2]李连华.集权与分权——集团公司财务分配的两难选择[J].财会研究,2007.

[3]崔国萍,李玉津.从供电企业实践看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J].财务会计,2008.

作者:区淑娟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下农业经济论文下一篇: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浅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