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文

2022-04-17

摘要:海晏村是昆明滇池边上的一个古渔村,也是滇池流域迄今为止唯一保留着周期性渔业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原生聚落,传统风貌保存完好。文章通过对海晏村传统村落和民居的调研,从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装饰部位、材质、装饰题材及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了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引发人们对传统民居保护和传承的思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文 篇1:

浅谈陕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美学价值

摘要:陕北民居建筑装饰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研究陕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分析“三雕”的艺术特色,有利于挖掘出它的传统艺术文化内涵,总结出陕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美学价值。

中国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装饰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陕北位于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上,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窑洞作为陕北民居的主要建筑模式,几乎占陕北民居的80%之多,窑洞的装饰艺术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同时还展现出了当地独特的艺术形态。自古以来,陕北就是边陲重镇,长期的征伐战乱以及历史上众多名将重臣的驻扎间接上造成了陕北文化的多样性。因此,陕北建筑装饰不但具有淳朴大方、粗犷奔放的特点,而且透露着热情豪爽的个性,装饰作品中也大量保留了本土艺术的基质和古老的传统艺术纹样,这些建筑装饰除了体现出了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文化的特征外,还具有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一、“三雕”的特色

陕北三雕历史悠久,在中国雕刻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主要表现形式有木雕、砖雕、石雕三种。陕北的民居大多是独门独院的形式,因此对装饰的处理也大多集中在人们的视觉落点上,主要是对门楼、窑顶、窑面以及室内的装饰。窑洞建筑装饰在本土文化、民族征战文化、戍边文化、蒙汉边商文化的交错发展下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和美化了建筑本身,同时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陕北民居建筑装饰中的图案纹样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具有粗犷简朴、大气豪爽的特点。木雕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民居的额枋、雀替、斗拱和门窗上。陕北人对额枋的雕刻十分细致,大多雕刻镂空的“万”字纹、植物花草、琴棋书画、祥云等图案;对雀替的雕刻更是费尽心思,大多采用隐雕和通雕的雕刻手法,常用卷草纹、祥云、凤凰戏牡丹、大海出扶桑等吉祥寓意的图案纹样。门窗是窑洞最抢眼的地方,因此正窑的门窗比较复杂繁琐,也最为讲究,门窗纹样的各种图案相互纵横交错,千变万化,有“工”字格、“万”字格、枪头梅花格、双龙戏珠、三交嵌石榴、寿字纹等;厢房门窗相对比之下做工简单规范,多以方格或斜方格为主。

砖雕在陕北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历史上也具有一定名气,其中汉画像砖更是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陕北民居砖雕主要集中在脊饰、影壁、神龛、墀头、瓦当、吻兽等建筑部位。其中脊饰大多采用高浮雕和局部透雕的手法来增强美感,纹样多以连续的牡丹、蔓草、莲花或几何图案为主,隐含生生不息、富贵不断的美好寓意;影壁除了屏障的作用外,还用来寄予主人的情感思想,因此纹样内容也都采用具有吉祥和教育意义的图案;墀头具有极强的装饰感,雕刻十分讲究细致,纹样多以象征意义的图案为主,如富贵在前、喜鹊戏石榴、松鹿竹鹤、狮子戏绣球、蝙蝠捧寿等,有实力的人还在墀头下部做雕饰,一般雕刻有莲花、蔓草纹、“富贵不断头”等纹样。

陕北石雕可谓民间一宝,其中的绥德石狮更是享誉海内外,具有刚键有力、大气磅礴的特点。石雕大多用于抱鼓石、柱础和栓马柱等,讲究一点人家的抱鼓石做工精美、内容丰富,图案纹样多以二龙戏珠、麒麟、蝙蝠捧寿等为主,石鼓下方的须弥座一般雕刻花柱、狮子、猴子等图案,石鼓和须弥座之间的裙袱更是精致唯美,多以龙、凤、寿字、蝙蝠等纹样为主,裙边则是刻卷草纹或“富贵不断头”等连续纹样收边。

二、陕北装饰中的美学价值

(一)装饰中的教育观

陕北装饰纹样题材多样,除了美化的作用外,有的装饰纹样还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一般体现在匾额、对联、碑文等文字装饰中,不但富有哲理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显要门第荣耀的,如“大夫第”、“骑尉第”、“进士”、“武魁”等;有警示和鼓励后人发奋图强的,如“诗书门第”、“忠孝传家”等;也有追求吉祥美满的,如“福禄寿”、“清雅闲居”、“树德务滋”等。

也有人将这种观念寄予装饰纹样中,比如“喜报三元”是长辈对晚辈的期盼,希望子孙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金猴立顶”寓意人们希望子子孙孙能够加官进爵、代代封侯;还有旭日东升、五子登科等纹样都是用来鼓励和督促子孙发奋图强的。这种隐藏在美观之下的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人们在这种无意识的空间氛围内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美学经验,也是陕北民居中特有的文化特点。

(二)装饰中的民俗观

陕北民居建筑装饰元素不仅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还体现出陕北人民的民俗观念。陕北人的民俗观具有传统性和原始性,人们借用装饰纹样题材,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由于古时陕北的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人们就期望家族能够人丁兴旺,香火不断。在窑洞装饰纹样中就能够看出人们这种强烈的生育观,比如窑洞门窗窗棂上的纹样“枪头梅花格”,其中枪头代表男人,梅花代表女人,寓意人们阴阳调和、子孙繁盛的观念;“蛇盘兔”原是陕北剪纸中常用的图案,也有人将其雕刻在建筑中,蛇与兔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人们用来表达多子多孙,多子多福的期盼;陕北墀头上多有雕刻“鼠食葡萄”的图案,鼠具有很强繁殖能力,在人们眼里代表子嗣兴旺,葡萄具有颗粒多的特点,寄予多产多子的吉祥寓意;还有石榴、莲生贵子等图案纹样来表达人们对家族兴旺的期盼。

在窑洞装饰纹样中,人们用耄耋遐寿、寿字体、八仙过海、天官赐福、凤凰戏牡丹、松鹿竹鹤等纹样来表达多福、多寿、多财的观念,其中“耄耋遐寿”由蝴蝶、猫、桃花三种元素组成,猫和蝶谐音“耄耋”,桃指寿桃,表示长寿延年的吉祥寓意;“天官赐福”多出现在墀头雕刻,人们将天官视为福神,表示受天福禄的美好愿望。陕北建筑装饰纹样中的“姜太公钓鱼”,表达了主人怀才隐居,期盼机会的到来,希望能够大展抱负的心态。装饰纹样中人们借用神话故事和名人故事来寄情意指,不但表达出主人的远大抱负和决心,还寄予着主人能够用之所学、精忠为国的美好向往。

(三)装饰中的宗教文化

陕北建筑装饰艺术不但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还体现了对神兽的崇拜之情。陕北地区宗教文化深厚,民居建筑装饰就受到明显的影响,如“卍”字纹,意为万事如意;“狮子”象征门第富贵,具有吉祥辟邪、多子多福之意;“大象”有太平盛世之意等。灵兽是人们寄予精神寄托所创造出来的吉祥纹样,因此人们将这种纹样应用在建筑装饰中来表达吉祥和辟邪之意,在陕北建筑装饰中凤凰、麒麟、龙、赑屃、螭吻、椒图等较为常见,其中“麒麟”表示祥瑞、“赑屃”表示长寿、“螭吻”表示辟邪灭火等。

三、总结

陕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和地域特色。文章从装饰纹样的多样性、教育性、民俗观等几个方面对陕北民居装饰艺术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总结,使我们对陕北民居建筑装饰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价值评估体系,由此让我们对陕北民居建筑装饰以至于对全国的建筑装饰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士闪.艺术民俗学.淄博:泰山出版社.2000

[2]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4]班昆.中国传统图案大观(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作者:吕晶晶

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文 篇2:

昆明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摘要:海晏村是昆明滇池边上的一个古渔村,也是滇池流域迄今为止唯一保留着周期性渔业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原生聚落,传统风貌保存完好。文章通过对海晏村传统村落和民居的调研,从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装饰部位、材质、装饰题材及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了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引发人们对传统民居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关键词: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4-0141-02

海晏村是昆明滇池边上的一个古渔村,村落建造遵循了“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特点,东面和南面被群山环绕,西面朝向开阔的滇池,以西山为屏,由古渡口发展而来,它因航运而盛衰,演绎了千年的世态沧桑,镌刻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痕迹。素有“金斗南、银梅子、钞票出自石河子”的美誉,保留了清代以来昆明“一颗印”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其装饰元素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1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

1.1石雕艺术

《说文》中记述“基,墙始也。”基础通常由石料砌筑,基础堆砌方法常见的有毛石堆砌、条石堆砌和卵石堆砌,海晏村传统民居的基础多采用卵石堆砌。海晏村传统民居基础部分常在柱础和门墩石等石质构件部位进行雕刻装饰。大门石墩由打磨平整,且带有斜条纹或麻面纹的方石砌筑,其中斜面纹和麻面纹纹理清晰,深度适中,虽朴素但工艺精细,庄重美观大方,却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如图1)。

柱础是海晏村民居建筑底座的重要装饰构件,由于木柱易受潮腐烂和损坏,常设置石基座于地面之上。柱础的高矮不一致,其中高的柱础有55厘米,矮的只有20厘米,它的形制变化多样,常见的柱础形状有圆形、方形、六边形和八边形。其中单层石柱础常做成圆鼓形(如图2),直接落于地面或起一层薄薄的唇边。而多层的相对比较复杂,分为底座、腰身和顶部三部分,在腰身部位主要雕刻回形纹、如意纹、动植物图案,顶部多以扁鼓形收尾,常雕刻有一圈或者两圈圆钉,装饰的视觉冲击感极强。

纵观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石雕装饰艺术,它给我们传递了装饰文化“非解不能明其意”的文化特征。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石雕装饰技艺有着兼收并蓄、广博精深、和而不同等特点。装饰题材丰富,装饰工艺技法成熟,同时装饰遵循就地取材,尊重自然的原则,体现“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研究海晏村民居建筑石雕装饰艺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昆明“一颗印”民居的建筑文化。

1.2木雕艺术

海晏村传统民居本身为土木石结构,木头为主要框架主体,因而,木雕在海晏村传统民居的装饰中最为普遍,民居装饰部位巧妙地运用木头进行雕刻,彰显了简朴的地域风格。在门窗、梁枋、雀替、斜撑、柱枋、花罩、屏障等地方直接绘制,利用木头固有的颜色、质感和气味,不做过多的色彩涂抹,有镂空雕刻,表面浮雕等雕刻工艺,外表美观。在门梁或房檐上雕刻有精美图案,寓意平安,祈福来年更好,常以八卦、祥云、文房四宝、八仙过海和蝙蝠等为题材。

古人常讲“高门大户”,我们可以从大门的营建及装饰上判断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为了显示门头的装饰性,木作十分精细,且采用浅浮雕的技法雕刻精美的图案,如雀替常采用植物纹、动物纹、器物纹和几何纹样等题材,通常不作漆饰,但也有采用黑漆鬃金装饰的,这种装饰则显得庄重典雅。在住宅门头上,常雕刻有“耕读传家”这四个字,它深入民心,寓意耕田可以稼穑,丰五谷,安身立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身立德。“耕读传家”即学做人,学谋生,在村民生活中广为流传。门枕俗称“花子板凳”,设置于大门门槛左右,门枕石雕刻题材多样,但大多以花鸟走兽和吉祥图案为主题,雕刻精美,美观实用。

窗作為立面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它的装饰既实用性功能,也能美化立面。海晏村传统民居的窗子基本都是开向天井,天井四周的开窗通常较大,形式多样,造型美观,且采用透雕的雕刻技法,以不同形式的格子纹样作为窗户上的装饰,格扇窗用木条进行拼贴组合,左右对称,形式多样。而向外的窗子只在正面两边耳房山墙的二层开设两扇小窗,受环境和观念的影响,窗洞往往又小又高,装饰也较为简洁质朴。

另外一个典型部位就是位于屋檐和梁枋之间的牛腿,它是离人的视线最近的部位,因此十分注重对它的装饰,通常的做法是在这个三角空间用木板雕刻一副花板,牛腿的下部采用浮雕技法雕刻成龙头状,其余部分用卷草纹装饰,整体给人一种向上的气势。

1.3绘饰艺术

海晏村传统民居的绘饰极具地域特色,朴实无华而有艺术气息。彩绘主要用于传统民居的内外细部,如围墙、内外檐构件部位。依据主体的不同,进行选材和装饰,通常采用白石灰粉饰后绘上写意的水墨画,普遍采用墨线勾勒,仅有少许的采用晕染。此外,其还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题材广泛,以山水和花鸟居多,同时配以诗词,表达出民居主人的文人情怀。但由于历史久远,保护不力,许多的画作已经模糊不清,很难看清画作的真实内容,甚至在历史岁月的沉淀下,很多彩绘的元素已经无法考究。

1.4其他工艺

海晏村传统民居的装饰是村民在经济、政治、民俗和生活经验的真实反映。在海晏村传统民居大门顶上常常能看见像猫的陶制品,当地人称之为瓦猫,通常放置于大门的覆瓦之上,有驱邪、祈祷富贵如意之寓意。屋顶由瓦片叠加在一起,附着在椽子上面,屋顶有中花,中花造型多样,位于脊檩的正中位置,有用青瓦相叠而成的莲花造型,具有祈福美好的寓意。由于毗邻滇池,在墙体中常能发现贝壳,这也是海晏村特有的装饰元素,无形中增添了民居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2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色彩分析

海晏村民居建筑色彩以黄青色调为主,在有些地方用白色、深灰色、熟褐色、赭石等进行局部点缀,这种宁静而幽远,简洁而不简单的色调能很好地“隐没”于周围环境中。同时,建筑装饰色彩搭配十分完美,建筑传达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色彩构成美,且黄、白、青三色对比和谐,民居建筑色调与内外环境也协调统一。这种色彩构成对现代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价值

3.1社会价值

从整个外部环境来看,由于全球化的冲击,新民居地域性特色变弱,但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民居中重要的历史资源,也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基础和缩影。海晏村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乡风民俗,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民居装饰艺术题材。建筑装饰整体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中”的空间意识思想,平面布局强调中轴对称和主从关系,同时也有自由组合、序列划分的特点。对海晏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民居建筑装饰文化。

3.2经济价值

海晏村传统民居被列为昆明第一批历史文化明镇,它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今天,海晏村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人们青睐海晏村,除海晏村“鱼骨状”的村落肌理和民居方正如印的平面布局外,更多的是被民居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所吸引。虽然海晏村传统民居装饰艺术较为简洁大方,但它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带来了商机,一方面给生活在村落中的居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海晏村距离主城区昆明较近,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昆明乃至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3.3精神价值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城市历史文脉被割裂,城市特色缺失,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大城市。加之当今社会竞争日益白热化,高强度、高负荷、快节奏的生活成为社会的主旋律,严重的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趋向于追求“慢生活”。海晏村完整的保留了村落肌理、民居造型特征、装饰艺术和生活气息。今天,其已成为一个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集观光、休闲和科普历史文化的空间场所,它能让城市居民和游客宁心静气,记住乡愁,找到早已销声匿迹的家园和故乡。身临海晏村,我们一定会被他独特的装饰艺术所折服,海晏村朴素而庄重大方的民居装饰艺术不仅能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能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产生情感共鸣。

4结语

海晏村传统民居是历史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通过对海晏村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中常用的装饰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分析研究,使我们能从中领略到滇中“一颗印”传统民居装饰的内涵特质和艺术魅力。

作者:范太朝 钱东洋 杨春锁

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文 篇3:

娄底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随着岁月的日益变迁,历史的发展,娄底古民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如屋顶上造型各异的脊饰,单调的门窗上与众不同的窗格花纹样式,梁、柱上简洁而又富有特色的造型等。装饰造型是娄底古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娄底古民居的装饰整体上简洁、质朴,以实用为主,较少有夸张、华丽的装饰构件。

娄底地处湘中,是一个历史悠久和文化传统浓厚的地方,这里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特色的古建筑,随着岁月的日益变迁,历史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如屋顶上造型各异的脊饰,单调的门窗上与众不同的窗格花纹样式,梁、柱上简洁而又富有特色的造型等。装饰造型是娄底古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娄底古民居的装饰整体上简洁、质朴,以实用为主,较少有夸张、华丽的装饰构件。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建筑的主要空间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构架装饰

娄底古民居中的木构架是构架装饰中的重点。其架上的装饰处理繁简得当,既保留了构架自身的整体感,使构架结构逻辑清晰,又不失华丽细致,增加了构架的装饰性。木柱是构架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娄底古民居中的木柱有圆柱和方柱两种,圆柱以光滑为主,一般不附以雕刻,方柱则在柱边做双弧形边线,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柱子与枋相交处是装饰最集中的地方,常使用各式挂落做装饰。柱子与挑枋之间会使用撑拱造型。挑枋与挑枋之间使用各种木雕装饰的衬板。在挑廊处,檐柱和墙面之间的穿枋做各种浮雕装饰。这些多种多样的装饰手法大大丰富建筑的檐下空间(如图1)。

门窗隔扇装饰

在建筑立面中门窗所占面积较大,容易成为的视觉重点,因此也就成了建筑装饰的重点,由于其数量多,它也是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之一,在湘中冬季霜期相对较短,气温不会太低。因此在民居建筑中的堂屋等公共地方一般做成隔扇门,这样不但有较好的采光效果,同时也使屋内开敞通透。隔扇门的高度不一,最高可做三米多高,宽度一般30-70公分不等。隔扇门通常会做满整个开间,一般做六扇或八扇,宽度根据堂屋的开间大小平分而定,隔扇门有五抹头和六抹头两种,一般以五抹头居多。隔扇门的格心一般做的很通透,通过棍条细致划分,纹样以 “亚”、“回”‘字形纹为主。绦纹板主要是木板,相对厚重,上而刻有动物花草图案等,题材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少量的抽象装饰图案外,大多表现梅山地区人民群众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事物,集中反映了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健康、真诚、淳朴的精神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取其平安富贵的象征意义,。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平安如意”、“松鹤延年”、“喜上眉梢”、“龙凤呈祥”、“鱼跃龙门”以及“福”、“禄”、“寿”、“喜”等,裙板一般很少做装饰,单纯使用木板。在古民居建筑中面对天井的地方一般会做固定的木窗隔扇,在起到内外分隔的作用,同时又不会打断与天井内的视线联系。这种固定隔扇在下部做成隔扇门样式,立面分隔和它相同,只是不能开启。

娄底古民居建筑的层高一般都比较高,要做阁楼处理。在堂屋处的外立面上也相应地分成了两层,通常下层多做隔扇门,在阁楼层则做固定的隔扇窗与下部隔扇门相呼应,这种隔扇窗对称布置,花样较多,由窗棂分隔成各式图案,一般以冰裂纹、回纹、万字纹等纹样为主。

娄底古民居中的窗子多为固定窗,通过窗棂的不同分隔多样变幻,构成窗棂的样式多种多样。在窗棂与窗棂之间嵌以小块木雕,其雕刻精细,以动植物图案为主(如图2-3),和窗棂结合共同组成花样繁多的窗扇。一般固定窗多采用矩形,除此之外在建筑的局部更多使用八角形的窗,这种窗的花纹更灵活多变。

娄底古民居中的大门一般为双扇木板门,有的漆成朱红色,门板表面平整,一般不做其他装饰。根据使用的位置不同,大门的门宽也不同。朝门处的大门是建筑中最宽的门,这扇门有时会在外部用金属片密致排列,在门板下部订成规则的图案,起到加固外门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柱础装饰

柱础,又称“柱顶石”,是传统建筑中承托柱子的基础,其作用是将柱身的荷载分布在地上较大的面积上,以减缓木柱因受力而下沉的速度,同时也防止地面上水的侵蚀等对柱脚的破坏。柱础是娄底古民居中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娄底古民居中,不同建筑的柱础式样一般皆不相同,就是在同一建筑中,也会因为使用位置的不用而有所不同。娄底古民居中的柱础高度一般在45cm左右。其形状有圆形、方形、八角形等,在柱础上的刻饰复杂多样,纹样有莲瓣、云纹、花卉、卷草、鸟兽等多种题材,取其吉祥的寓意(如图4-5)。

屋面装饰

娄底古民居的屋面一般都由小青瓦覆面,整体看上去略显单调,但通过对屋脊的装饰处理后,屋面增添了点睛之笔,整体具有了一定的装饰特色。屋脊着重装饰中间段,屋脊正中的中花是屋脊装饰的主要地方。以灰塑做各种造型,主要有莲花、宝瓶,也有刻“福”字的,取其吉祥的寓意。各户均不相同,起着标识性的作用(如图6)。

院墙装饰

娄底古民居中的院墙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整体区分内外的分隔墙,另一种是宅内设在正、横屋尽端的封火墙。这两种墙上都很少开窗,给人高大厚重的感觉,但通过一些细节的处理,就使院墙整体生动活泼起来。封火山墙的翼角有些做成层层加高,比较精致的是做成动物雕刻的造型,如狮子、麒麟等(如图7),麒麟本是传说中的瑞兽,民间多数作为子孙的象征,寄托着对子孙后代能文武双全的厚望,整体出挑幅度小。有些做成尖尖的牛角状,这与当地的梅山文化有关,大熊山师公坛教的童君一郎金仙是由放牛郎成仙的,谁也不怕的坛主老子却怕放牛郎以及四月八日的牛王节,因此当地民居建筑在堂屋屋脊两端装饰的是牛角形(如图8)。在娄底古民居建筑两端院墙有一种独特造型的圆形窗装饰,装饰元素为龙、凤结合而成的“福”字造型,楚人爱龙,更爱凤。凤与龙并列,成为最高的吉祥神物(如图9)。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梅山文化背景下的娄底古民居装饰样式研究》(课题编号:13C441)的研究成果。

作者:严明喜

上一篇:现代建筑电气设计论文下一篇:内部控制企业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