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道技术论文

2022-04-17

摘要:当前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与高铁产业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面向和岗位标准对铁路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速铁道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速铁道技术论文 篇1:

高职院校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摘 要:实训是职业教育活动的支撑点,实训条件是决定职业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的因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为同类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高速铁道技术

一、铁路职业院校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设备应适当超前,而经费不足成为突显矛盾

随着高速铁道技术的发展迅猛,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涌现,为了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科学的构建实训基地,而能够支撑实训基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就是要有先进的设备。设备分为三种:落后淘汰的、主流的和超前的。高职院校在采购设备时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购买能够支持新技术和新指标的超前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育经费的短缺一直是一个历史性问题,虽然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逐渐的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也有专门的经费用于职业教育,但面对资金少,院校多,设备昂贵,院校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挪用专项设备资金等问题时,經费不足的问题时常现实出来,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

(二)“双师”素质要求与实训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存在矛盾

学生要想获得强大的实践技能,离不开高素质实训教师的指导。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目前,实训教师往往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首先,实训教师往往理论强实践弱;其次,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实训教师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知识特别弱;再次,设备先培训后,实训教师对新设备很陌生;另外,忽视企业导师或兼职教师的培养;实训教师定位模糊,经常将那些专业不对口、业务能力差的教师转为实训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理念同实践教师能力不足存在着现实的矛盾。

(三)学校需要开展合作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矛盾

各高职院校都在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出路,经过大量高职院校的探索得出结论: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为校企合作。总结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大部分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广度”上,而没有“深度”的结果,也就是说校企合作无非是签订各种协议,根本落实不到具体的操作上来。企业虽然同意合作计划,但往往出于成本与利益的考虑而排斥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高速铁路系统设备一般都比较昂贵,属于国有资产,出于安全考虑,企业不可能允许大量学生进入现场学习,风险成本太高,这也是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校企合作的基础大部分基于个人感情的维系,一旦业务主要负责人发生人事变动,则校企合作就会停止,这种断断续续的合作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加强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争取多元化投资

除了要争取国家教育部拨给地方专款专用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外,还要自己想办法争取多元化投资。一般来说,这种方案都是学校提供实习场地,企业提供实训指导教师、实训项目、设备和技术支持,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和进步。另外,企业提供的资源,如设备、技术和项目都是比较贴近市场的,企业导师的实践能力又很强,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实训更有利于毕业之后直接上岗,扩大就业渠道。

前面提到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要考虑自己的成本。从这一问题出发,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场地供企业建厂房和车间,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侦测,例如减免场地费用、水电费用、人员費用等等,条件是必须允许学生在车间进行实习,这种双赢式的方式一定能够得到企业认可。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生产过程平台,使得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行业,也有利于对于实践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二)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日益受到职教界的关注。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达到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如果没有有经验的教师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达到这一目标。独特的办学目标就需要有独特的教师和教学模式,而“双师型”教师正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特色。

作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双师型”,要求他们不能只是纯学者型、教学型、学术型的,而是精通教学、生产、科技、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动手操作和科技推广能力。“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不能仅限于基地的设备等硬件建设,与之相应的要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

(三)合理进行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实训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选购设备,首先要考虑与现场的逼真性或近似性,使学生就业后能立即上手,实现与职业岗位的对接。一般情况下,校内的实训设备要和现场的真实设备一模一样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现场设备的逼真性或近似性就意味着做到了适度的超前性或前瞻性。再者,技术指标是要有一定的精度要求的,但不必要求其绝对的精度,除非用于生产性技术服务。大批量的设备可以在性能指标上有所区别,分类购置、分档使用,以节省资金。购置设备时不能特意追求最低价购进,还要考虑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寿价比”。实训基地在硬件方面一旦建成,对实训基地的管理和使用等软环境则必须跟上,师资队伍、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必须与之配套,形成硬件和软件匹配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作者简介:

张宇,男,1985.12,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山西人。研究方向:高速铁道技术。

作者:张宇

高速铁道技术论文 篇2:

基于KAQ模式的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摘 要: 当前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与高铁产业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面向和岗位标准对铁路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本文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方法和经验,结合我国高职铁道工程技术教育的实际,以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基于KAQ模式的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以期培养符合高铁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KAQ模式;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高铁外交战略的推行,中国高铁正向泛亚、欧亚、中亚和非洲迈进。未来五年,铁路建设仍将是中国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头戏。高铁的发展,对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格外突出,但目前国内外现有铁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是“能力本位”、“能力中心”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着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所授技能的岗位偏向性太强,毕业生缺乏岗位迁移适应性及创新能力;过分注重狭隘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功利主义教育,忽视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弊端。因此,本文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铁学院)为例,探索建设基于KAQ模式的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期培养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具有岗位迁移能力的高铁复合型人才,适应新时代高铁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

KAQ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1 KAQ模式的内涵

KAQ模式是融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位于一体全面人才培养模式[1]。指学校在创新思维与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构建符合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开展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活动,使学生具有宽口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KAQ模式的构成要素

2.1 知识要素。知识要素包括(1)工具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包括基础性知识和文化知识。(2)专业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本专业的常规技术知识和最新科技知识。专业性知识分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中间层次、最高层次。基础层次主要指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如车、钳等方面的知识;中间层次主要指就业与创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最高层次主要指创业所需要的复合性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3)相关性知识。主要指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

2.2 能力要素。高职学生应具备职业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敬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现场组织与技术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表明核心能力越强。(2)关键能力。是指可迁移的技能、促进性的技能、一般性的技能。主指交流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自我提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它是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最深远的能力。(3)外围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推销能力、敬业能力、应变能力等。外围能力是形成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

2.3 素质要素。

素质要素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在内的全面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2)专业素质。专业开发素质、专业管理素质、专业自学能力。(3)创新素质。(4)人文素质。(5)身心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KAQ模式中,知识、能力、素质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人全面发展的整体。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湖南省铁路发展规划》了解,到2020年湖南将新建2800多公里铁路。按每公里平均需要20名铁路建设、运维人员计算,将新增岗位56000多个,年均需要近6000人。至少10年内,全省铁路行业对高铁建设和运营维护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保持较稳定的增长,这为铁路院校铁道工程技术等专业群的发展带来旺盛的人才需求,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院利用南方高铁人才培养与技术合作基地平台以及参加“2016中国-东盟轨道交通高峰论坛”和“2016中國(长沙)国际轨道交通博览会”等高层次会议机会,充分了解整个轨道交通对铁路人才的需求动向,并派遣专业教师到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各地方地铁公司等合作单位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作进行实地调研,把握最新高铁人才需求方向及职业标准。

经调研发现,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是能胜任高速铁路建设施工、维修养护、监理等岗位工作,具有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测量、试验、管理及维修等一线作业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就业岗位大致可划分为高速铁路施工与修理两大岗位群。高速铁路施工岗位群面向施工、建设、设计、咨询、监理、招投标等单位,第一层次岗位是测量工、技术员、施工员、试验员、资料员、计划员、统计员、调度员、材料员等,第二层次是安全员、质检员,第三层次是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等;铁路修理岗位群面向铁路局、地铁、其他人型企业专业铁路部门等单位,第一层次岗位是线路工、路基工、桥隧工等,第二层次是探伤工、焊接工、工班长,第三层次是车间技术负责人、车间主任等。

相应的高铁岗位群要求学生具有工程识图,测量、路基、桥梁、隧道、軌道施工及维护、安全作业等专业能力;具有制作工作计划、查阅资料、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获取信息及信息处理、知识运用、创新等方法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沟通和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KAQ模式的高铁工程技术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KAQ模式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湖南高铁学院高铁工程技术课程体系以专业群为依托,按“职业基本素质和能力一专项能力一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能力递进方式[2],结合铁路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规章的要求,突出专业基本能力与关键能力并重,推行了“基础共享、方向分立、专业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高铁精测精调等新技术,导入最新《高速铁路桥隧建筑物维修规则》、石墨烯等相关技术标准,重构课程及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与专业开发的素质,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迁的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1 课程体系设置

该课程体系坚持“岗位”导学原则,搭建了“公共素质+专业基础+核心岗位基础”的三模块基础共享平台,构建“专业基础特色+核心岗位特色”的专业方向模块,设置“横向+纵向”的职业拓展模块结合的“基础共享、方向分立、专业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1)。

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三大模块构建。

1.1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内容。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计算机应用、实用英语、高等数学、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基础类工具性知识、专业性知识的积累和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及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及关键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1.2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内容。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包括工程识图及CAD、高铁概论、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机械、工程施工图纸识读、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等岗位对接紧密的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及核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3 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内容。

职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包括高速铁路维护、铁道工程试验与检测、铁路施工组织与管理、铁路工程概预算、铁路工程监理及实务、铁路工程法规、钢轨探伤等限选课和创新创业教育、拓展体育课程、职业礼仪、社会实践等,这些拓展课程,以期为学生专业开发素质提升、核心能力及外围能力的培养提供很好的平台。

此外,增加个性化第二课堂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体育类竞赛等的专题辅导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关键能力、外围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大量的机会。

2 实践体系设置

本专业研究设置了与课程体系配套基于工作过程的“三模块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校企“雙主体”开发单项操作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践的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立足“共享平台”,开发工程CAD制图实训、工程材料实训、工程地质实训、工程测量实训等15个通用基础和桥隧构造施工基础实训、隧道构造施工基础实训、路基构造施工基础实训等通用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突出“专业特色”,开发钳工实训、城轨桥隧施工维护实训、精测精调实训、钢筋工实训等19个特定专业基础和特定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项目。对接“岗位群”,设置测量工、实验员、监理员、施工员、预算员、制图员等通用岗位模块,设置高铁线路工、探伤工、桥隧工等特定岗位模块。

实践体系通过校企共同开发,与职业资格标准、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对接,以通用基础模块和特定技术模块的结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全方位实训,并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和顶岗实训各单位的评价来进行考核,达到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该实践体系依赖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互通与整合,打通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渠道,加上最前沿的技术方法在实践教学上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行业知识,专业知识和更前沿的专业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结 语

随着高铁产业经济的发展,现行铁路高职院校对铁路人才的培养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以高铁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培养怎样的高铁人才和如何培养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是铁路高职院校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根据KAQ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了“基础共享、方向分立、专业互选”能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希望能为同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雪.基于KAQ模式的衛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 2012.5

[2] 刘娜.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 2013.3

作者:赵宏旭 陈丽

高速铁道技术论文 篇3: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模式研究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是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现行的顶岗实习制度存在着考核方法形式化、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片面化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我院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优化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模式。

关键词: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模式研究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实践技能教学效果提升影响很大,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可以促进高职学生技术技能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合理、规范、科学的对学生实习表现作出评价,构建企业、学院、学生三方考核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以期能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考核方法。

一、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习地点不固定。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实习岗位稳定性相对较差,给学生管理增加了工作难度。

2.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部分对顶岗实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吃苦能力较差,当现实与其要求不符时,不能调整自己,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企业对学生有效管理缺失。个别企业对顶岗实习缺乏认同感,不能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构建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顶岗实习的学生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很多不同的岗位,在半年实习期内,学校如果缺乏体制与机制保障,顶岗实习很易失去有效的控制,形成“放羊”现象,无法切实保证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建立可控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

2.在对实习生进行管理时,更多的依赖于企业,对于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工作态度、职业精神评价主要由企业完成,要求学生上交纸质版实习鉴定和实习报告,学校根据学生上交的实习材料给予分数,考核评价过于形式化,这样的评价缺少过程考核,无法很好的体现实习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能发现学生实习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实习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3.顶岗实习每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考核评价是顶岗实习的重要环节,客观、公正、科学的对实习成绩进行评定,能够保证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一方面对提高学生基本专业操作技能及专项技能有量化结果,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严格有序、遵守规程、劳动安全等职业品格,利于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因此,只有建立科学合理且有效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才能得以真实全面的体现。

三、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1. 校企共同组建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针对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顺利、有序进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并组织实施,所以无论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应由校企共同完成,这样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2.校企共同建立顶岗实习运作体系

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是抓好顶岗实习的关键,顶岗实习过程主要包括计划、组织与动员、实施、考核、总结与表彰五个阶段。如何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 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制定可操作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并实行科学管理,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方式实施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包括定期巡回检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抽查、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管理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等。

3.校企共同构建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評价体系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构建,并加强过程情考核,要求企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纪律、实习态度、实习效果等如实作记录,并进行量化考核;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平时考评记录,充分听取企业的评价意见,及学生合理的自我评价,给出实习鉴定结果。具体做法是,企业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实习纪律、岗位技能、团队与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考核,填写《学生顶岗实习企业鉴定表》;学校管理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周记》记录情况、指导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填写《学生顶岗实习学院鉴定表》;学生根据顶岗实习职位、岗位能力要求目标、工作流程熟悉程度、岗位工作业绩或成果进行自评。顶岗实习成绩结合企业评价,学生自评,指导教师进行总评,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使学生对顶岗实习更加重视,不断促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有助于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顶岗实习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一套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配合的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孟龙 闫晓前 .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 [J]. 经贸实 践 ,2016(22):13.

[2] 胡荣 , 张兰杰 , 谭雅颖 . 试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J]. 亚太教育 ,2016(7):61-62.

[3]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 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课题名称: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协同顶岗实习的实践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编号:ZJC1318011)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作者:邢岩松

上一篇:物理教学转化论文下一篇:边坡岩土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