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关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网络公关是传统公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目的是组织通过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实现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新兴的产业,网络公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歪曲事实、杜撰口碑、操纵舆论等异化现象。因此,政府要采取相关方面的措施,维持网络市场的竞争秩序,使整个公关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公关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网络公关研究论文 篇1: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网络公关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对于政府公关问题来说,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几乎直接决定了其工作开展效果。本文从政府网络公关的产生背景出发,结合当前网络公关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供相关研究进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网络公关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新媒体行业也在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具有传播快、范围广、形式灵活的特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技术一旦被运用到政府工作中,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也可以为公民提供参与民主政治的良好平台,更能是政府和民众的联系更为直接,更为密切。由此可见,合理的运用新媒体,可以让政府在公关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

1 政府网络公关的产生背景

首先,政府网络公关是政府网上政务工作的要求。从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政府网上工程,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走向成熟,为改进政府组织,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互聯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政府公关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使政府能够更直接地与公众沟通,更便捷的解决问题。

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推动政府网络公关的形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网民总数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这就使政府可以通过网站、微博等多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消息,同时,网络环境中极强的互动性亦可以形成互动的政府网络公关[1]。

最后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对政府公关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行业在中国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网络媒体也应运而生,时至今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合理运用的情况下可以提升政府办事效率,促进政务公开以及各种调研工作,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但市场经济下,高度商业化的网络媒体由于受利益驱使,常会使用断章取义,甚至丑化等与事实不符的报道方式,给政府公关活动增加困难,因此针对网络媒体给政府公关活动带来的阻碍,熟练运用网络媒体手段进行相应的公关活动也是当前政府公关的必然要求。

2 当前政府网络公关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专业人才供应不足

政府公关的主体在通常情况下基本是相关岗位的公务人员。但在互联网这种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几乎任何公务人员都能够在互联网上代表政府的形象。由于个别公务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足,对网络公关还没有树立起清醒的认识,网络公关意识比较模糊,加上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理想,致使很难有效处理网民意见和诉求。此外,政府既对公务人员缺乏系统的网络公关的培训,又没有设立相应的部门对网络公关的相关工作进行系统管理。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导致了互联网的发展起来同相关专业人才的产出不成比例,使政府网络公关发展缓慢。

2.2 公众缺乏参与度

政府的网络公关活动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在我国,网络公关参与度低的现状体现在网络公民的缺失。网络公民是指在网络的基础上,能够持续关注政府动态、及相关政策法规,并给出合理化建议,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疑问,运用合理的手段与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当前我国虽未有着7.51亿网民,并且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和不同的职业领域,但网民素质普遍偏低,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网民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很多有网民会去主动关注政府动向和相关消息,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更是少之又少。

2.3 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

网络公关以网络为载体,可以利用不同的渠道对政府进行问政。在执行或过程中由于操作便捷,中间环节少,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政府只需要将信息进行整合,便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规律性信息,从而判断出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问题,为下一步工作以供参考。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显著,原本畅通的问政渠道中充斥着大量的无关信息,如以消遣为目的谈论无关信息的“咸鱼”和言论大多不真实且极端的“水军”,这就给政府在进行网络公关时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同时也使真实性难以保证,种种现象直接导致了虽然网络资源颇为丰富,但是资源利用率却低得多。

2.4 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

目前,政府网络公关制度规范尚不健全,虽然近几年政府相继颁布了各类法规来指导网络公关服务工作,然而由于其权威性相对于法律较弱,使之在执行过程中受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同时我国网络大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要想使得网络公关服务能够真正的开展到实处,除了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权威性规范以外,整顿网络环境,让公众有序参与到网络问政当中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提升政府网络公关能力的方法

3.1 转变思想,提升政府公信力。

我们的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所以在工作中,要做到心系人民群众,做好人民的公仆。政府相关公务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公关意识,学会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政府公关。在具体事件的处理上,掩饰或沉默只会让公众对政府失望。政府应该利用网络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对话,并及时做好公开信息,只有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做好以上工作,才更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公众混乱的认知,也可以避免有损公平性的事件发生,更好的维持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关系[2]。

3.2 培养和引进公关人才,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目前的公务员队伍中相关专业的公务人员并不在多数,专业理论和技术的缺乏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公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使之树立新媒体思维,对各种网络媒介拥有更清醒的认识,能够掌握并运用新媒体的特点、规律为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3.3 提高公众参与度

电子政务工程是公民有序参与网络问政的基础,因此,提升公众参与度的首要前提是建设好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充分开发信息的资源。与此同时加大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宣传力度,让公众充分了解并且能够运用电子政务系统参与到政府等额网络服务当中,让网民与政府的沟通畅通无阻,同时对于公众提出疑问、意见或建议及时予以反馈,不仅直接提高了公众的参与热情,更能够拉近与群众的關系。

3.4 营造和谐的网络公关环境

首先,健全有关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网络立法为政府网络公关提供法 律标准,不仅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对规范网络环境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次,注重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管理,使政府的网络公关环境更为和谐。

3.5 建立网络舆论反应的责任机制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网民自身受教育程度或情绪原因,难免会根据自己主观判断传播各种或好或坏的信息,因而导致舆论良莠不齐[3]。同时,匿名的网络环境,也给了一些网民创造了宣泄情绪的理想场所,由此可能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误导大众舆论走向。因此,在处理舆论问题上,首先应对持有中立态度的大多数网民进行引导。处于中立态度的第三方言论往往是更具有社会协调功能的公共话语,公众话语是社会民间诉求的集体表达,集成了诸多私人话语的共同点,因此对其加以引导可在网络公关中获得更多的民意支持。其次,寻找舆论领袖,非官方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通过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撰写博客、对公共事件发布评论,以此来对广大民众进行正确的引导。

4 结语

运用网路手段进行政府公关不仅是更好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有关部门既要充分树立新媒体意识,认识到网络公关的积极作用,又要对网路媒体中存在的诸多挑战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应对,使网络公关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郭萍萍.新媒体影响下基层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提升[J].经济师,2017(11):36-37.

[2]王莉莉,崔凯翔.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网络公关问题探析[J].视听,2017(3):108-109.

[3]汪晓梅.试析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的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1):329.

[作者简介]陈舒,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作者:陈舒

网络公关研究论文 篇2:

网络公关异化问题研究

摘 要 网络公关是传统公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目的是组织通过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实现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新兴的产业,网络公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歪曲事实、杜撰口碑、操纵舆论等异化现象。因此,政府要采取相关方面的措施,维持网络市场的竞争秩序,使整个公关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关键词 网络公共关系;异化;对策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传播与沟通的模式和方法,在网络媒体时代,两者的有机结合,带来的是一个新的公共关系时代——网络公共关系。网络公共关系作为现代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发展中面临的异化现象需要我们密切重视。

1 网络公共关系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网络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on line),又称线上公共关系或E公共关系,指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协调沟通组织内外部关系、营造有利的网络运作环境,通过监测网络环境、发布组织信息与公众保持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网络公众舆论,实现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的公共关系活动。

2)网络公共关系的特点。网络公共关系就是以网络传播为特点的公共关系实践行为,因此,网络公共关系的特点与互联网的传播特征紧密相连,但就此认为网络公共关系的特征即为网络传播的特征是不正确的,网络公共关系是一种新的传播现象,网络传播则是一种新的技术,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相对于传统公共关系而言,网络公共关系有以下3个特征。

(1)网络公共关系主体的自主性更强。网络所特有的互动性使组织在网络公共关系中的主动性得以凸显。网络媒介在其归属上,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属于所有公众的“公共媒体”,它打破传统传播媒介设立“把关人”“守门员”的权威,赋予了社会组织和个人主动发布信息,快速自主表达的功能。

(2)网络公共关系客体在传播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传统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都是单向流动的,受众被动接受的信息都是“把关人”过滤后的垄断信息,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无法与信息发布的组织进行即时交流。而网络提供给公众人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在这里受众与信息发布的组织有着同样的地位。因此,公众对于组织公共关系信息的选择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参与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与目的性。

(3)网络公共关系的传播效能大大提升。网络媒介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不受地域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而且网络上的传播方式可以选择双向互动式的“一对一”的沟通。另外,网络的信息量是传统媒介无法达到的,其不仅拥有海量的信息,而且还包括这些信息被公众进行的二次、三次传播。网络整合的信息表现手法也更具体、更深入、更生动,从而其效能更明显。

2 网络公共关系面临的困境——异化

近几年,网络公共关系异化现象十分突出。一些公司举着“公关”的招牌,充当“网络抢手”,做着替人“有偿消灾”的事情,采用违法违规手段开展网络活动,利用不正当手段歪曲捏造事实,利用话题炒作制造虚假信息扰乱民意。有人曾用歪曲事实、杜撰口碑、操纵舆论来概括网络公共关系的“三宗罪”,的确在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缺失的今天,网络公共关系似乎成了利用删帖、炒作话题、信息屏蔽等技术手段来达到“打人”“推人”的目的。这些异化现象实质上是非法网络关系,不属于真正的网络公共关系。

1)歪曲事实。诋毁对手并隐瞒事实真相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公关方法。企业在面临营运困境,遭遇财务危机或出现质量问题时,他们有时会不顾社会责任,借助互联网平台,歪曲事实真相,通过欺骗观众,制造错误的舆论,混淆视听以此消除困境。比如屏蔽掉不利的信息,只公布对自己有利的,抑或者发布虚假信息、通过策划负面消息攻击对手以转移注意力。而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等群体就是他们解决营运问题的武器。

2)杜撰口碑。在传统公关中,公关部门只能通过宣传和召开发布会的形式与公众进行交流,然而这种形式由于传播的范围有限,其影响力也不是很大。而网络公关的兴起,组织通过对网络媒介的合理运用,提升口碑,以达到更好提升企业品牌的目的。口碑,是公众之间真实表达的传播,是公众在体验产品和服务时给予的好评和肯定。但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良好的口碑,往往会选择一些不良网络公关机构,利用水军在网上刷好评并优化搜索引擎,杜撰虚假“口碑”。

3)操纵舆论。操纵舆论是另一种常见的网络公关方法。公众舆论的本质是自身意见真实、自由地表达。网络舆论本应也是如此。但组织为了自身的发展和需要,利用手段操纵舆论。他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控制舆论。一是冒充公众散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并通过雇佣水军,在各大网络平台传播扩大影响,从而使网络舆论向好的方向发展。二是阻止公众表达自身意见。企业主要通过雇佣网络公关公司通过搜索屏蔽、删帖等手段避免负面舆论肆意传播的扩大化。

3 优化网络公共关系异化的对策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网络公关运作方式。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为阻止网络公关公司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发帖、删帖、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搜索屏蔽等方式以此消除企业负面影响,给企业造势,损害公众的权利,我国已经出台了信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搜索引擎不得提供非法内容链接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条文已经明确指出:企業通过不良手段非法提取公众信息并实施暴力营销是违法的,应受到相应处罚。虽然我国针对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多,但在执行上还不完善,应加大执行和监管力度,把惩罚措施机制落实到实处,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公关行为。

增强行业自律公约的效力。网络公关规范体系不仅要以法律法规为主体,还要以行业自律公约为补充,约束网络公关企业行为,防止网络公关发生异化现象,为网络公关企业提供法律依据和工作准则。我国互联网及公关行业目前已成立协会并制定了相应的自律公约,以保障用户利益,规范行业从业者行为,来对行业协会的成员进行管理,优化整个行业的发展环境。但在这一方面,政府要对公约进行审查,增强行业自律公约的效力,使其变得更加合理和完善。

2)明确监管理念协调网络公关主客体间的关系。处理好公关主客体的关系。网络公关异化现象的产生是主客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网络公关中,随着主客体地位的平等化,主体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减弱。政府在监管的时候不仅要重视主体,也要重视对公关客体的监管。网络客体对公关主体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客体的发帖和意见表达与公关主体的形象息息相关;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为了自身发展需求也会做出侵犯网络公关客体权益的行为,给公关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市场秩序。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公关企业的管理,树立明确的监管理念,平等监督和管理网络公关主体与客体,在规范主体行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障使网络公关客体的权益不受伤害。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使舆论倾向朝着有利于主客体共同利益的方面转变。

3)分层监管,理顺网络公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非自有平台形式主体间的监管。公关主体之间在市场上也会因为利益诉求产生冲突,对市场秩序造成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各主体间的合作运行进行分层监管。一些传统公关公司由于对网络公关业务亟需,因此就会在选择互联网代理公司时降低要求,二者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在对其主体进行监管时,尤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其专项服务的审批。另外,对于那些违规成立的互联网代理公司要进行严加惩处,使传统公关公司与互联网代理公司的合作呈良性发展。同时,加大执行力度,严格审核传统公关向网络公关转变的准入资格,提高互联网代理公司进入公关市场的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使非自有平台形式的主体在向网络化过度时逐步合法化和规范化。

注重自有平台形式主体间的融合与监管。传统公关公司与网络媒体公司、互联网代理公司合作形成独立的网络自有平台。它们之间的融合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由平台运行的是否顺畅。传统公关公司可以利用这一平台为企业拓展网络公关业务。虽然自有平台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政府更应该对其每个合作的主体进行分层监督,使网络媒体公司、传统公关公司、互联网代理公司都良性发展,这是稳定公关市场秩序十分重要的一环。同时,在完善传统公关公司和互联网代理公司的同时也要对网络媒体的运行操作进行有效监管,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在法律环境下实现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管玉梅.公共关系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08-209.

[2]余金华.网络公关强势崛起[J].网络公关时代,2008(1):33-34.

[3]唐远清.由“奶粉事件”论无良网络公关的危害[J].新闻记者,2008(11):18-22.

[4]劉伯高.政府公共舆论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5]张小罗.论网络媒体之政府管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6]苏忠林,李鑫.网络公关异化:现象、原因与监管[J].中国行政管理,2011(4):18-21.

作者:晏娟娟

网络公关研究论文 篇3:

关于网络公关与网络舆论关系研究

摘要:当各种网络公共事件频繁爆发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诸多关注之时,《时代周刊》的记者们率先揭开了“网络公关”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网络公关公司竟然在操控着至少一半的社会舆论。但是面纱背后的真相却不仅仅是让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去反思:是谁给“公关”抹了黑,我们该如何还原真实的民意、真实的网络舆情、以及正确的公关导向。

关键词:网络公关 网络舆情 操控

一、引言

 你敢想象吗?根据《谁在操纵网络舆论》的表述,网络上的50%的公共事件都是假的,也可以说一件网络上热炒的消息其真实度就在50%左右,你是信还是不信呢?网络公关公司的内部推手几乎从不相信网络中的言论,我们的网络大众被网络虚假信息肆意愚弄。我们的情感被他们横加践踏。鉴此,我们在思考,国人在深思,哪里才有真正的网络民意?又该如何破除网络公关营造出来的虚假舆论呢?

通常说来,公关就是公共关系的简称,但遗憾的是公众似乎只知公关不知公共关系。笔者认为,公关和公共关系早已不是似是而非的两种概念。公关,在中国社会里一直流行着一种错误的观点,误把公关理解为“公关小姐”。而公共关系这一概念,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我国,在高等学府的学者眼里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可在有些中国公众眼里就只是“公关”。尽管经过了90年代的大力发展和整合,但公关直到今日还处在负面事件的阴影中、活在人们的误解里。要消除误解,我们就必须坚持摒除“公关”的错误认识,宣扬公共关系的真正含义。另外,我们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绝不是一种鄙俗行为的代名词。因此,公共关系强调建立良好的沟通、树立正面形象的方式。现代网络公关。指的是我们组织通过网络渠道实现公关的效果。网络公关与网络舆论具有何种关系,他们之间具有何种影响,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公关与网络舆论关系现状

时下,针对新闻热点,网络公关公司雇佣“水军”(兼职发帖者)来为客户发帖、回帖、转帖造势,从而控制舆论达到自己的目的。控制网络舆论,实现个人目的是网络公关者的真实意图,网络公关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不少专家和学者对当下中国大搞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社会风气表示了担忧。虽然我们经常意犹未尽地谈改革与开放对富裕生活变迁的影响,但这种速度赶不上从2000-2010这10年来网络蓬勃发展和信息高速流动的迅猛。网络赋予了各种文化交流一个广阔的平台,为言论自由创造了更为通畅的空间。在便捷的互联网操作下,信息分享无处不在,思想冲击“日新月异”。人们接受到的信息越多,知识自然越来越丰富,追求新奇的0理特点也越来越显著。一个“标题党”就像是大街小巷的吆喝着,可以立即引来闻风而动者,一条QQ短信息可以瞬间被千传万栽,一条关于刘翔退出奥运会的新闻可以骤然间形成一场轩然大波。往往是企业和组织的危机、负面的报道和消息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最能弹出人们的口水。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不明白网络背后机构与组成的青年网民们,占了中国网民总人数30%,显然很容易被见风使舵者“操控”——他们可以利用公众的某些情绪,把原本符合公众客观情感的真实舆情演变为引起重大关注的虚假舆论,这样的后果太令人忧虑:那么,哪些因素导致这种不良结果的产生呢?

(一)网络受众沦落成为“工具”

中国互联网虽然处在一个成长阶段,可是它的发展却是惊人的,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简称)关于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的报告,2008年底中国已经有2.9亿的网民。但在2010年7月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了4.2亿。进入中国互联网的门槛很低,4亿网民的组成结构十分复杂,多数人只是借助网络的便捷获取信息。这些大批量新进入互联网的网民们在享受网络的新奇和各种功能时,可能早早成为网络公关公司利用的对象。

面对巨大流量背后的利益链,网络公关公司制造各种言论、删帖、高回复量、买通互联网站等等措施,使得网民浏览网络中热点信息的第一时间被他们的意图所操控。尽管网络推手们自己不说,但是在他们眼里,广大的网民们是一群“思想情绪化的笨蛋”:网民们发表回帖也对事件产生直接的、情绪化的想法。可是网民们从来不会考虑这些假象背后的幕后操纵。有的甚至连事实真相都不曾考虑。况且这些“网络推手”也是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也没人揭发内幕。因此,用夸张的语言和所谓的“事实”调动他们的情绪易如反掌,广大网民被之玩弄于股掌之间。

(二)网络公关组织受利于商业竞争

网络公关组织越来越多,许多传统公关公司也相继介入互联网。当下网络公关的盈利模式和成功运作是得益于我国网络法治的力度不够和大多数网民的不成熟心理。然而他们这种不顾良知、旁观热闹和制造舆论影响的个中行为不是他们天生好奇或兴趣,是因为有利益方的需要,也即客户的强烈需求。

市场这么大,蛋糕这么大,大家都想自己成为切蛋糕的人,于是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不同竞争性公司都愿意让第三者——网络公关公司去替他们做有违商业道德之事,想尽方法去给竞争对手造成负面影响和连锁危机;同时,紧接着而采的又是对方如发包炮制的“报复性”网络舆论,因此网络公关公司成为背着黑锅的跑腿军师。他们不是利用专业知识帮助组织进行危机化解,而是竭尽其能制造企业危机。当然也有很多网络公关公司拒绝这种不良行径,但是其中巨大利益的诱惑,又有几家公司可以抵挡得了呢。比如一些网站需要网络,厶\关公司来炒作网络红人等,都是出于一种商业利益。

(三)低成本高收益驱使下的网络公关

目前,中国国内以操纵网络舆论为生的公关公司或营销公司约有1000家,其中北京居多。而在为这些网络公关公司做兼职发帖人的“水军”浩浩荡荡有十余万之众。利用进入互联网门槛低、网络资源低廉、信息传播速度如同病毒繁殖般迅猛。“水军”上路很容易;而利用一套全面的舆情监控系统,网络公关公司一般付给“水军”的酬劳几百或上千元足以,但对于“水军”自身来说如此简单的工作有这种收益实属不错。

再有,曾经被许多网民痛批的“三毛党”、“五毛党”(吉指发一条帖子可收益三毛或者五毛钱的专职发帖人),像这样的人,网络公关公司几乎随处可觅,只是操作起来要隐蔽点、低调点。

三、建立网络公关与网络舆论合理关系路径探讨

舆论有两种,一种是事实传播;一种是谎言流行。对于客观事实,我们知道如何面对:但如何破除谎言呢,就必须找到认识谎言的切

点,甚至找到源头。一些网络公关公司在进行舆论造势的时候,通常为了扩散影响力要和多家网站合作,然而其中谎言的识别点就在各大论坛大批量的复制信息里,这样的帖子如出一辙,这样的谎言太容易觉察。仔细看看“华南虎”的照片和对地域等情况分析。专家看出其中破绽不是难事。同样,发帖人身份、回帖人身份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通过逻辑判断以及一般常识进行判断。

调查不能仅仅局限在网络环境中,网民的匿名有时难以区分真假。在现实生活中。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取信息对企业和政府来说才更为有效,并且要及时通过媒体将真实的情况反馈给广大的网民。我们如何正确处理网络公关和网络舆论问关系,使网络舆论服务广大的网民,是我们学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重在德育,法治先行

虽然政府掌控了舆情监督的技术方法,但网络公关公司也具备了这样的技术。我们如果通过监控软件手段对网民的言论进行限制,反而可能引起网民的怀疑,网民的隐私将在技术的发达条件下被越来越容易窥探和获取。这样“网络黑社会”(也即前文所说“网络公关公司”、“水军”、“网络推手”等等)会获取舆情,造势之风更不可想象,当然也不能停滞发展技术监督的步伐。

因此有效地利用法律来保障网民们拥有合理的知情权、足够的言论自由;防止虚假舆论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进一步规范商业道德、舆论道德。让网络公关活动服务于一个和谐的网络社会环境,让政府对舆情拥有调控和疏导的空间。

在一个多元化融合的社会背景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中道德的积极性不断发展,网络文明需要持续完善。从事公关活动的企业需要从企业责任上升到社会责任的高度,媒体工作者需要重视自己的新闻使命。唯此,我们的网络公关公司的职业道德才得以体现,我们的网络舆论才会净化。

(二)加强网络管理与提高网民的辨别力

很难要求网络工作者和网民做到理智地面对网络热点公共事件,可是网站的管理工作者们首先必须承担起对网民公众的责任心。不能颠倒事实黑白,昧着良心接受操控去制造虚假舆论。通过法律途径应该使得这些相关工作人员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和网络的监督,不能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谋求不轨利益。

同时,通过加强网络管理来构建我国的网络管理机制,让所有的人都承担起自己在网络上的义务,并肩负起相应行为和结果的责任。同时,网民在面对各种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讲冲动的言论和随意地转帖,不被黑心的企业和网络公关公司牵着鼻子走,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其他人做正确引导。

(三)传统媒体切忌跟风网络舆论炒作

在网络媒体还未出现的时候。都是由传统媒体发布信息,广而告之;但如今传统媒体有时会因网络媒体掌控了许多第一时间新闻,吸引了受众的关注焦点,便开始为了迎合一些公众的口味。也不论真假就大肆报道网络热门事件、跟进炒作。

这恰恰是给这些负面舆论做了免费宣传,如果不能清醒意识到其中的要害,不做深入的调查就报道,长期来说不但伤害了一些组织的基本利益,对媒体自身也是一种伤害。这会使得传统媒体更依赖于网络舆论短暂的热点炒作,从而媒介自身的“意见领袖”功能成为公众的误导。当事情真相被曝光后,这些媒体也会失去公众的信任。

四、结论

现代社会是网络占据重要部分的社会,我们不能没有网络舆论,我们的网络公关要为我们的网络舆论服务,要遵循基本的道德和社会准则,绝不能为了自己私利操纵网络舆情。同时,我们的广大网民要有是非鉴别能力,面对网络舆论要懂得保持应有的怀疑态度和精神,不被祸乱网络舆论的少数公司利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公关在实现企业个体服务的同时也将服务全社会:网络舆论在传播真实信息的同时,必将抛弃沾满私利的虚假性。

作者:李俊松 杨舟

上一篇:舞蹈创作探究论文下一篇:农村网络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