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资企业创业投资论文

2022-07-03

《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后,已于2006年3月1日实施。为便于创业投资界、科技创业界、企业界、保险界、证券界等社会各界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特就其六个方面的要义,作个简单解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被投资企业创业投资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被投资企业创业投资论文 篇1:

利用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提高初创企业效益的对策

摘    要:创业投资基金即政府引导基金是政府出资设立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非营利性基金,旨在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投领域,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为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助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效益,以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我国创业投资基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引导社会资本,聚集投资资本,高效利用闲置的民间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投资管理机构自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创业投资基金影响初创企业绩效的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时间、持股比例、基金声誉、联合投资数等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利用政府创业投资基金,提高初创企业效益,从政府、创业投资机构和初创企业等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机构;初创企业;企业绩效

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普遍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资金缺乏、融资难、创业导向不明确、专业技术和高级管理人员不足和企业效益不乐观等。为扶植和培育初创中小企业,我国在2002年开始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即政府引导基金,之后,又出台了相关文件、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引导基金的性质等,规范了政府引导基金实际运作、操作等问题,对我国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我国政府引导基金进入正规的运作轨道。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进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健康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實现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初创中小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益,在创新创业大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

一、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创业投资基金即政府引导基金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Austin Robinson权威专家认为,政府引导基金的目的在于由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形式,引导民间资本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目的是满足中小企业初创期的融资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研究机构认为,政府引导基金又称创业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出资,并吸引有关地方政府、投资机构的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以股权等方式投资于创投机构来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我国创业投资基金即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1985年,出现第一个由国家设立的具有国有性质的创业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过两轮地方政府运用财政资金设立国有投资公司的热潮。2002年,中关村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是我国创业投资基金即政府引导基金的开端。这些尝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体现在机制不健全,措施不配套,作用发挥有限。一些相适应的机制,比如收益激励机制、风险约束机制难以建立,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发挥不充分。2005年11月,为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国务院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1],理顺了各方关系和职责,明确了基金运作机制。《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不久,北京、上海等一些地方开始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由于缺乏配套性政策的指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设立与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2008年10月国务院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精神,配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促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规范设立与运作,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性质、宗旨、基金的设立和资金来源、基金的运作原则和方式、基金的风险控制、监督指导、组织实施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目的是通过这个指导意见促进各有关方面对引导基金形成共识,并通过明确引导基金设立与运作的基本原则,规范基金运作,引导和推动基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健康发展。

我国的创业投资基金虽然最初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据《2016年政府引导基金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延续了2015年的爆发性增长态势,在设立投入数量和披露的总目标规模上超过了2013年至2015年我国政府引导基金投入的总和。[2]根据数据终端CV Source,2015年,数量和总规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8.8%和395%,2016年,则增速较缓,数量和总规模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5.6%和64.3%。[3]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共成立了901支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达到23960.6亿元,平均单支基金规模约为26.6亿元,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位于首位,累计成立了引导基金328支,总规模达到了8280亿元,引导基金数量增长了821支,年平均增长率达382.7%,目标设立总规模增加了2324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746.9%。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也为基金自身的健康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

(一)发挥政府职能和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聚集投资资本,高效利用闲置的民间资金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完善,我国社会资本还大量处于闲置状态,政府不能高效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民间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没有得到合理的资源分配,不能做到有效的流动和增值,所以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聚集融资资本。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有利的政策,完善“让利机制”,刺激民间资本参与到投资领域,促进我国投资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积极聚集、高效利用民间闲置的资金,充分发挥其流动性的特点,引导大量社会资金进入投资领域,通过参股模式、跟进投资、风险补助、融资担保等基金运作模式,使其有效地运用。

(1)参股模式:即政府引导基金向投资机构参股,并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在一定期限内退出。

(2)跟进投资:政府引导与投资机构联合投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

(3)风险补助:对已投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助,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4)投资保障:投资机构挑选出具有潜在投资价值,但有一定风险的初创期中小企业,由政府引导基金对这些企业予以资助、提供辅导等。

(二)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初创中小企业发展

政府创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是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一项不以盈利为目的非商业性质的政策性基金。初创期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难是所有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由于创业处于起步期,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的发展前景、盈利状况的不确定,没有良好的保障,具有较大的投资风险,更没有巨大的盈利机会等原因,银行等商业性质的机构不愿承担风险,将资金投向發展初期的中小型企业。同时,商业性质的融资也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将社会资本较大程度地聚集,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扶持,及时有效地募集到融资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境,减轻了商业性质投资机构的负担。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具有引导投资方向,优化资源分配的功能。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弥补仅仅依赖市场配置引起的市场缺位的情况,提高了社会闲置资本的利用率。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引领民间资本自愿并积极地进入投资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三)促进投资管理机构自身发展,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具有间接性,也就是说,政府通过创业投资机构进行间接投资。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选择专业性较强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而非通过非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所谓市场化模式运作首先就要政企分开,由创业投资机构根据市场的经济规律与要求,按照企业化运营方式,充分配置内外部资源,直接扶持初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如果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直接进行投资,政府就会凭借政府的一双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干扰,影响企业正常的经济生活,因此,要通过我国一些创业投资机构进行间接投资,这对创业初期的中小型企业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政府亲自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投资机构,也具有着一定的可靠性,较大程度地聚集社会闲置资金,高效地利用闲置的民间资金,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可谓一举多得。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发挥程度,能够客观地反映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有效性,也为政府引导基金相关的政策提供制定以及修订的依据。投资管理机构由于是与政府合作,因此,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资金的来源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扩大资金规模,缓解资金筹集难题,并通过政府的监管、引导使得投资管理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在基金运作过程中,既促进投资发展,也为投资机构培养了投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投资行业快速发展。

三、企业绩效及衡量指标

企业绩效是企业业绩和效率的统称,是企业一定投入条件下产出的量,或单位投入的净产出,包括企业绩效和管理效率两层含义。企业绩效是指管理者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得的成果贡献;管理效率是指企业在获得经营业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集中反应,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的经营结果。[4]具体地讲,企业绩效是指企业一定投入条件下的净产出,企业可以通过衡量指标,包括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主要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衡量。

(1)净资产收益率:又称为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该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

(2)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综合评价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销售能力则越强。

(3)销售增长率:是指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4)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借款来筹资的,同时还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5)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主营业务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体现企业持续发展态势和市场扩张能力,尤其能够衡量上市公司的持续性盈利能力。

企业的绩效包括盈利绩效和成长绩效,我国创业板是第二板市场,2009年,才刚刚开始起步,发展的还不够成熟,创业板企业还存在着融资困难且缺乏高级管理者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16年底,上市的63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5],有93家上市公司有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背景,排除一家2016年退市的创业板企业、数据不全的企业以及ST股,在研究中,我们选取2010年至2015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187家创业板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6]。针对187家数据健全的企业进行研究。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研究中,我们以投资理论,企业的成长、增值理论,对政府引导基金和企业绩效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设,建立相关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运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重点研究不同特征的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相关性与回归性分析,构建五个回归模型对政府引导基金影响创业板企业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时间、持股比例、基金声誉、联合投资数等。对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及其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 得出如下认识。

(1)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07*,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表明有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绩效优于没有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企业的企业绩效。

(2)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时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时间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10**,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时间越长,企业绩效越不好,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时间直接影响着企业绩效。

(3)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01*,表明在10%水平下显著。持股比例越低,企业绩效越好,对企业不进行大程度的控制,不影响企业的自由发展。

(4)通过针对基金声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基金声誉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01*,表明在5%水平下显著,基金声誉越好,被投资企业的绩效越高。

(5)通过针对联合投资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发现,联合投资数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03*,表明在10%水平下显著,并不是我们主观认为的联合投资数越多,企业绩效越好,联合投资数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绩效有负效应。

四、完善政府创业投资基金提高初创中小企业效益的对策

我国的政府创业投资基金主要以扶持创业投资机构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为重点,本文研究发现,在选取的187家创业板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中,只有大约有9.95%的中小企业有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而没有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的企业仍然占有90%以上,说明政府引导基金并没有达到全面普及。由于我国政府引导基金进起步较晚,政策制度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给企业以及政府更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完善基金制度引导基金提高企业绩效的对策

第一,政府应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特别是发展初期的中小型企業具有积极作用,政府引导基金在10%的水平下表现显著。对于政府引导基金影响效率的提高,政府本身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尽量投资于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第二.积极探索引导基金的多种设立形式。发行相关政策以鼓励创业投资领域的发展,在聘用创业投资机构时,应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聘用优秀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对政府引导基金的正常运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强化“市场化运作”,加大对创业投资机构的奖补力度,积极探索引导基金的多种设立形式,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声誉,控制政府引导基金在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时刻铭记不以盈利为目的且时刻让利于民的初衷,放宽投资限制,扩大投资领域,使得闲置的社会资金可以得到良好的资源配置。

第三,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指导。政府引导基金的实施,并且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政府引导基金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研究影响政府引导基金的相关因素,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存在的问题,用事实反应企业的运营效果。落实创业投资税收扶持政策,完善政府引导基金的投入以及退出机制,弥补仍不够健全的政策体制,给予企业更优良的发展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及义务。

(二)提高创投机构对企业的评估与筛选能力,引导基金提高企业绩效

政府引导基金在选择被投资公司时应考虑企业的成长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因此,要提高创投机构对企业的评估与筛选能力。被投资企业的成长能力与发展潜力加快引进和培养了创业投资人才,创投机构属于智力型行业,我们在引进创业投资人才的同时,加大引进创业投资人才力度,被投资企业成长能力与发展潜力越强,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收益越高。在考虑投资对象时要着重考虑企业的市场地位、行业前景、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等,更要关注服务质量、营销能力、综合能力等因素。在进行投资后,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公司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被投资企业中,帮助被投资企业尽快进入良好的运营模式,从而更好的提高经营水平,应该对被投资企业的选择做到公平公正以及公开,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咨询、评估监督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拥护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三)引导初创企业用好政府创业投资基金,不断提高企业效益

拥有政府引导基金扶持的企业有更高的增长率,并且实现了更好的成长,Engel(2002)年表示:融资困难是初创期企业的关键性障碍,由于存在更高的风险,收益情况还不确定,很难从外部筹集到资金。[6]政府引导基金较好地为初创企业解决了这一问题,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创投机构进入被投资企业,使得企业拥有大量资金,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还可以激励民间资本的聚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政府引导基金与创业板企业呈正相关,有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的创业板企业绩效的均值高于无政府引导基金的创业板企业的绩效,可能与创投机构对创业板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增值服务等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认为,联合投资数多的企业相比于联合投资数少的企业,其企业绩效更低。联合投资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1%水平下显著,联合投资数目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被联合投资数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越低。也就是说,联合投资数越多并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反而会降低企业的绩效,联合投资数越多的企业绩效相对更低,因此,作为被投资企业,在发展初期应积极分析自身的行业背景,市场模式,要努力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形象、发展潜质、盈利能力、研发能力等,积极地明确成长目标,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政策的法律法规,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与内部的决策机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拥护国际以及国内的相关政策,尽早获得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适当减少联合投资数,尽可能拥有大量的投资,但要适度,不能过大,过大同样会抑制企业的发展。用好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尽快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基金支持,不断提高企业效益,保证自身的良好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J].中国科技投资,2009(3):27-28.

[2] 2016年政府引导基金成立情况,投中研究院2016年政府引导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3]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2017年03月15日讯,2016年国内共成立901支政府引导基金;

[4] 邹小芃,杨芊芊,戴杭骁. 创业投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浙江金融,2016(8):55-63.

[5] 周莉,侯子徐,张颂嘉.创业投资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15(1):42-47.

[6] Engel D.The impact of venture capital on firm growt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on[r].ZEW-Discussion Paper,2002,Noo.02-02.

责任编辑    晓    潭

作者:张艺馨 李九斤 匡瑾璘

被投资企业创业投资论文 篇2:

《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后,已于2006年3月1日实施。为便于创业投资界、科技创业界、企业界、保险界、证券界等社会各界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特就其六个方面的要义,作个简单解读。

一、《办法》以发展的观点理解创业投资,又避免作过于宽泛的界定

(一)遵循语义学原理,统一使用“创业投资”称谓

由于在英语中已经习惯于用“venture”(其最初含义为“冒险”)一词来指称“创业(活动)”及其结果“企业”,所以,将“创业投资”俗称为“venture capital”,确实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不同,而所有的俗称并不是经过严格推敲的学术概念,更不是经过准确界定的法律概念,因此,《办法》遵循现代语义学的“结合受语国的语境,翻译出符合受语国习惯的实际意义”原理,将“venture capital”统一称为“创业投资”。

(二)在全面考察基础上概括出最一般内涵,以避免片面性

创业投资作为“支持创业的投资制度创新”,随着“创业”概念的扩展,其投资对象也相应地拓展。在上个世纪40—70年代,创业活动主要是指创建新企业,所以,当时美国的创业投资主要支持创建新企业。可是,到80年代以后,随着创业活动发展到包括企业重建在内的广义创业活动,创业投资的外延也拓展到通过“管理层收购”和“非管理层收购”支持企业重建等广义创业活动。因此,当创业投资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其他国家开始发展时,世界各国都将投资支持广义创业活动包括在“创业投资”概念中。

正是由于以发展的观点,历史地全面地理解了创业投资,《办法》将“创业投资”界定为“系指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其中“创业企业”,系指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高成长性企业。之所以称为“过程”,是因为“创建企业”这种特定意义上的创业活动贯穿于种子期、起步期、扩张期、成熟前的过渡期等各个持续的阶段。在企业陷入困境时,“重建”便成为“创建企业”不可或缺的阶段。

(三)将创业投资的对象限定于未上市成长性企业

在国外,虽然也有一些创业投资公司介入上市公司的收购,但这种收购并不是纯粹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股票来获得价差收入,而是通过将陷入困境因而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进行重建来获取资本增值收益。因此,与一般意义上的对上市公司股票进行投资是有本质区别的。从操作过程看,投资和退出环节虽然都可能是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但其中帮助所投资企业重建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却是以“私人股权投资者”的身份进行的。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在学术上,将这种以“私人股权”方式对处于重建过程中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视为“创业投资”是成立的;但是,由于法律只能界定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准确界定的特征,所以法律层面的“创业投资”概念只能以所投资企业是“未上市企业”作为底线。否则,一旦允许创业投资公司投资于上市公司,就很难在操作过程中保证其必然以“私人股权”方式进行投资。正是为了确保法律定义的可操作性,《办法》在将“创业企业”界定为“系指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高成长性企业”的同时,又规定“不含已经在公开市场上市的企业”。

此外,为了体现对“创业投资”的政策引导性,《办法》在总则中,还开宗明义地提出: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二、以扶持创业投资发展并引导其投资方向作为立法宗旨

创业投资者作为投资者的本质特征是风险规避者,或者至少是风险中立者,趋利避险同样是创业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因此,不能寄希望于创业投资者像赌徒那样,主动地为风险而冒险。由于创业企业相对于成熟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产品、市场营销模式或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还不够成熟,存在着较大的产品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在创业环境欠佳的国家和地区还要面临政策风险,所以,要使社会资本转化为创业投资,光凭一句口号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中小创业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行投资时,还必然要面临投资的规模效益低、技术风险大等问题。因此,《办法》注重通过实质性政策扶持创业投资发展,并引导其投资方向。

《办法》所规定的扶持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运用税收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二是国家和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方式,促进民间资金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三是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包括通过扶持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等措施,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考虑到有关部门对创业投资体制建设的认识都有个过程,《办法》对创业投资的扶持政策没有采取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而是先将已经达成共识的三个方面扶持政策明确规定于《办法》中,待出台《办法》后再争取其他扶持政策。由于《办法》的出台为研究制定其他方面配套政策提供了较好的法律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后来很快就“支持保险公司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和“允许证券公司开展创业投资业务”问题,与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达成了共识,并在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中予以明确。

三、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仅调整政策扶持的创业投资企业

创业投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按组织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别:一是由个人和非专业机构分散从事非组织化的创业投资;二是由两个以上个人与非专业机构把资金集合在一起形成专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再通过专业性创业投资基金从事组织化的创业投资。从鼓励各种形态的创业投资发展角度看,《办法》似应将各种形态的创业投资行为都包括其中。但是,一般性创业投资行为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对其实施政策扶持不仅要面临不确定性的问题,而且还要面临效率低下的问题。与之不同的是,通过专业性创业投资基金从事组织化创业投资则较易于通过法律程序加以准确界定,对其实施政策扶持的可操作性也较强。所以,《办法》将调整对象仅限于专业性创业投资基金。这样,不仅有利于政府对创业投资进行集中扶持,也有利于鼓励投资者通过专业性创业投资基金从事创业投资,以提高投资运作的效率。从国外经验看,在绝大多数创业投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仅仅针对专业性创业投资基金所从事的组织化创业投资进行立法。尽管英国等少数国家还针对非组织化创业投资进行立法,但实践表明:对非组织化创业投资实施政策扶持的成本非常高,而效果却不如人意。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合伙和信托三种,但由于信托型投资基金的本质特点是基金财产的所有权必须转移到受托人,由受托人以受托人的名义行使基金财产所有权并对基金承担责任,较难适应创业投资通常要求投资主体对所投资企业行使股东权益并承担股东责任的特点,所以信托方式较难适用于创业投资基金。事实上,国外各国的创业投资基金通常只按公司和合伙形式设立。虽然英国存在所谓“创业投资信托”,但这里的“投资信托”完全是由于英国人的称谓习惯。英国是投资基金的发源地,而投资基金最早又起源于信托,所以英国人很自然地将投资基金都归诸于“信托”。当后来出现公司型投资基金时,为了与真正意义上的信托型投资基金相区别,公司型投资基金便被称为“投资信托”,真正意义上的信托型投资基金则被称为“单位信托”。可见,英国所谓的“创业投资信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托型投资基金,而是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从我国实际看,目前以公司形式运作创业投资基金已经不存在根本性的法律障碍;在《合伙企业法》被修改完善后,以有限合伙形式运作创业投资基金也将是不错的选择。因此,从适应创业投资的特点考虑,我国的创业投资基金仍以按公司和合伙形式设立更为适当。由于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和合伙型创业投资基金都是企业,故《办法》将它们统称为“创业投资企业”。

四、在不违背现行法律前提下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特别法律保护

为给今后创业投资基金可以按有限合伙形式设立提供法律空间,《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企业组织形式设立”。由于目前以公司形式运作创业投资基金虽然不存在根本性的法律障碍,但《公司法》、《证券法》毕竟还不能完全照顾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募集与运作的特点,所以《办法》在不违背现行法律的前提下,主要为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的九大制度创新提供了特别法律保护。

(一)关于创业投资企业的资本私募问题

修订前的《公司法》和《证券法》都对私募采取了回避态度。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虽不再回避私募,但就私募对象和具体方式的规定仍较原则。为确保创业投资企业在资本私募过程中仅涉及具有高风险鉴别能力和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办法》在规定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者人数不超过200人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单个投资者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

(二)关于实行委托管理问题

创业投资企业将资产委托给专业的管理机构管理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对这种委托管理方式,《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法律虽然提供了法律基础,但《公司法》却仅规定“公司设经理”。因此,《办法》将《公司法》中的“经理”理解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机构”,从而规定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可以委托管理顾问机构作为“经理”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

(三)关于最低资本规模和出资制度问题

修订前的《公司法》要求公司实行法定资本制度,因而资本闲置问题不可避免。新《公司法》对原来的法定资本制虽然有所改进,使得有限责任公司和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在首期只需要到位20%,但这仍然是一种折衷的法定资本制,对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仍然不够适应。尤其是由于新《公司法》对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仍实行法定资本制,因而使得主要将以私募方式设立(属募集设立范畴)的创业投资基金更无法解决资本闲置问题。为此,《办法》遵循“既不违背《公司法》,又适应创业投资基金特点”的原则,对创业投资企业的出资制度做出了创新性规定,即“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或者首期实收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全体投资者承诺在注册后的5年内补足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这样,创业投资企业就可以以较大规模承诺资本和一定规模实收资本先期成立,待成立后再根据承诺协议和投资需要,逐步追加资本。由于每追加一次资本,就相应地更改一次注册资本额,因此并不与《公司法》相抵触。

(四)关于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限制豁免问题

修订前的《公司法》的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公司对其他公司的累计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50%,同时又规定“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除外”,但由于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国务院并没有对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对外投资限制豁免问题做出过任何规定,所以,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在过去一直存在法律障碍。新《公司法》虽然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具体比例由章程规定,但并没有明示创业投资公司就一定可以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为此,《办法》明确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这样,创业投资基金就没有必要经历发起人与投资者通过艰难谈判制定章程的过程,就可以自不待言地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

(五)关于以特别股权方式进行投资问题

由于创业投资是一种权利义务高度不对称的投资方式,在无法对所投资企业形成控制力的创业初期,常常需要以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方式等特别股权方式进行投资。但新老《公司法》均只为公司发行普通股提供法律保护,对公司发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股票则仅仅指出可以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为此,《办法》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特别规定,只好特别允许创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创业公司可以向创业投资基金发行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特别股权凭证。根据《办法》所明确的“经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股权和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准股权方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投资”规定,创业投资企业终于可以以特别股权方式进行投资。

(六)关于建立对管理人的成本约束机制问题

《办法》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应当通过章程、委托管理协议等法律文件,事先约定管理运营费用或管理顾问费用的计提方式。这样,就可望建立起对管理人的成本约束机制,避免管理人任意挥霍投资者资金的现象。

(七)关于建立对管理人的激励机制问题

《办法》从提供特别法律依据角度考虑,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从已实现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对管理人员或管理顾问机构的业绩报酬”。这样,过去不少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创业投资公司,由于国有股东不理解通过业绩报酬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而使得激励机制较难建立起来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八)关于建立对管理人的风险约束机制问题

《办法》借鉴国际惯例,规定“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事先设立有限的存续期”。这样,存续期一到,即可清盘,有利于强化对创业投资企业的风险约束。

(九)关于通过债权融资提高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能力问题

在我国,由于《贷款通则》规定贷款资金不得用作对企业的股权投资,因而使得创业投资公司即使向银行借到了贷款,也无法用作创业投资。为此,《办法》依据《贷款通则》中的“国家规定的除外”条款,做出了“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的规定。

五、尊重创业投资企业自主设立与运作,仅实行备案监管

在美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对给予政策扶持的创业投资企业一律实行前置审批和严格的事后监管。其目的,一是为了防止那些不具备起码资质的发起人一哄而起地设立旨在享受政策扶持的创业投资基金,从而损害创业投资行业的形象;二是确保创业投资基金真正投资于政策扶持目标所鼓励的创业企业,并防范出现行业性风险。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创业投资事业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为鼓励更多的投资者自主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办法》没有采用前置审批制度,而仅仅实行事后备案管理。备案管理的内容也仅仅限于三个方面:

(一)审查备案条件

一是审查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要求其仅限于以自有资本从事创业投资业务、代理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等机构或个人的创业投资业务、从事创业投资咨询业务、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业务以及参与设立其他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二是审查创业投资企业是否具有起码的最低资本额。要求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或者首期实收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全体投资者承诺在注册后的5年内补足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三是审查创业投资企业的管理团队资质。要求必须有至少3名具备2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承担投资管理责任。对委托其他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作为管理顾问机构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的,也相应地要求管理顾问机构必须有至少3名具备2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其承担投资管理责任,从而体现出与自我管理型创业投资基金在管理资质上的公平对待。

(二)依据投资限制条款,对投资运作进行检查

投资限制条款包括:(1)不得从事担保业务和房地产买卖业务,但是购买自用房地产除外。(2)对企业的投资,仅限于未上市企业。但是所投资的未上市企业上市后,创业投资企业所持股份的未转让部分及其配售部分不在此限。其他资金只能存放银行、购买国债或其他固定收益类的证券。(3)对单个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创业投资企业总资产的20%。从所有这些投资限制看,都不会导致对创业投资企业自主从事创业投资的干预,而仅仅是为了避免创业投资企业超范围经营非创业投资,并与投资控股公司区别开来。

(三)对违规行为适当处罚

对未按《办法》规定进行投资运作的,责令其在30个工作日内改正;未改正的,应当取消备案,并在自取消备案之日起的3年内不予受理其重新备案申请。对已经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应补缴应缴税额。对已经享受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支持的,应退还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出资。

为降低备案成本、提高备案效率,《办法》对创业投资企业实行国家和省(含副省级城市)两级备案管理。国家备案管理部门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备案管理部门原则上为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但考虑到在有些省级行政区,已经通过地方立法授予了科技部门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管理职能,《办法》规定“省级管理部门由同级人民政府确定,报国务院管理部门备案后履行相应的备案管理职责,并在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为便于国家备案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全国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情况,并随时对省级备案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办法》同时规定“省级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管理部门报告所辖地区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情况,并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报告已纳入备案管理范围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运作情况。”

六、力求通过制定配套规章逐步完善创业投资体制

由于法律只能调整可以准确界定的对象而且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任何一部法律都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对于涉及到资本募集、投资运作和退出等多个环节的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而言,仅仅靠一部单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来调整更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正是由于充分认识到单行法律法规规章的局限性,《办法》力求通过制定一系列配套规章与政策,来逐步完善创业投资体制。

这些配套规章与政策包括:(1)制定创业投资企业税收扶持政策,切实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2)制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规定》,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3)制定创业投资企业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的有关规定。(4)研究尽快推动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具体方案和促进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的政策,以拓宽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5)制定《保险公司投资创业投资企业规定》,以支持保险公司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投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6)制定《证券公司开展创业投资业务规定》,以允许证券公司在法律规定的范围,通过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开展创业投资业务。(7)研究成立中国创业投资协会的具体方案,以便通过行业协会对创业投资企业进行自律管理,并维护本行业的自身权益。

(本文作者:郭向军,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刘健钧,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副处长)

作者:郭向军 刘健钧

被投资企业创业投资论文 篇3:

案例解析有限合伙的涉税处理

一、案例概况

张家港正富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企业,以下简称“正富创投”)由正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普通合伙人,以下简称“GP”)、其他法人和自然人(有限合伙人,以下简称“LP”)合伙成立。合伙协议主要内容:(1)GP,出资100万元。(2)LP为金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源公司”)、昌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源公司”)、华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源公司”)、赵某、钱某、孙某分别出资2 000万元、1 500万元、1 000万元、2 200万元、2 200万元、1 000万元。(3)合伙目的为对高成长型企业投资以获取资本增值收益,单个投资项目的变现在退出后分配。利润分配顺序:支付合伙人资金成本(依未返还出资额按年6%计算);返还合伙人出资(未返还出资);剩余资金20%分配给GP,80%按出资比例分配给全体合伙人。亏损由全体合伙人按出资比例分担。(4)GP管理团队按项目投资总额的5%进行配比投资,作为项目投资风险准备金。项目退出时项目收益小于零,风险准备金弥补项目损失,有剩余的退还配比投资人;项目收益大于零,配比投资人收回本金并享有年均收益率对应的收益;项目年均收益率超过15%的,配比投资人另获奖励。(5)合伙企业依全体合伙人出资总额的2%每年向GP支付管理报酬。(6)合伙人违约应依其出资额的0.5%支付违约金,守约方按出资比例获得该违约金。(7)合伙人被除名,其份额以被除名合伙人出资额70%的价格由其他合伙人按出资比例获得。

目前,有限合伙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风险投资领域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所谓有限合伙企业是指一名以上普通合伙人与一名以上有限合伙人所组成的合伙企业。上述有限合伙协议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此为例,简要分析在现有税法规范下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及其管理团队的涉税处理。

二、正富创投(有限合伙企业)

依据合伙协议,正富创投的经营范围为:(1)创业投资业务,代理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等机构或个人的创业投资业务;(2)创业投资咨询业务;(3)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业务;(4)参与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其表述与《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2005年第39号令)第十二条限定的经营范围一致。实际经营业务主要是对拟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根据其经营范围,正富创投的主要收入为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和参与设立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转让股权收入(收益);劳务收入包括提供代理、咨询、管理等劳务取得的收入;此外还有其他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补贴收入等等。支出主要有GP管理报酬、资金托管费用、财务审计费、律师费、诉讼费、会议费、工商费用、股权交易费用等等。

涉税事项主要有:提供劳务所涉增值税(营改增试点区域和行业)、营业税及其附加税费,股权交易的印花税等行为税、自用房产土地的财产税等。关于有限合伙企业股票转让是否征营业税,实务中有争议。笔者认为,从我国现行《营业税暂行条例》来看,该行为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合伙企业不涉及企业所得税(见《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有限合伙的创业投资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当然也与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无关。

三、解析金源公司、昌源公司、华源公司的涉税事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以下简称“159号文”)第二条规定,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159号文明确,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税后分”的原则,但相关规定过于原则,实务中裁量差异较大。

法人LP基于本合伙协议取得的收入包括:(1)利息收入,依合伙人实际出资额(扣减已收到的返还出资,即合伙人资金成本)按年6%计算,利息计算期间为前后两次分配时点之间的期间,不计复利。(2)返还的出资额,收到合伙企业返还的出资额时合伙协议的出资额不作减计调整。(3)剩余资金的分配。以上三类收入为合伙企业项目投资收益的分解,按税法的定性项目投资收益可以分为股权持有收益、股权(票)转让收益。(4)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除项目投资收益外的所得),根据159号文第三条的规定,所得包括合伙企业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法人LP因合伙协议可能从其他合伙人得到的收益。(5)违约方违约金。(6)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获得被除名合伙人份额应确定的收益。(7)可能发生的损失赔偿金。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对合伙企业的出资,会计实务一般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税法上确认为投资资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对合伙企业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据此,法人LP在转让其份额、退出(法院执行或被除名等)其份额及合伙企业清算时,其出资的成本才能税前扣除。即合伙存续期间,依合伙协议收到的出资返还应纳入法人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法人LP从有限合伙企业和其他合伙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合伙企业留存而按分配比例归其所属的部分,均应计入其收入总额。值得注意的是,根据159号文的规定,合伙人在计算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用合伙企业的亏损抵减其盈利。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免税,但仅限于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法人LP从有限合伙企业取得项目投资收益中股息红利所得的部分,不属于符合条件的免税收入。据此判断,对于法人投资人而言,有限合伙的所得税税负不一定低于有限公司。

企业所得税法确立的创投企业投资抵免等税收优惠,目前看来并不适用于有限合伙企业和法人合伙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67号)对此有所突破,其第一条规定,注册在苏州工业园区内的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24个月)以上,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可在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持有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满2年的当年,按照该法人合伙人对该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按照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和合伙协议约定的法人合伙人占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出资比例计算确定)的70%,抵扣该法人合伙人从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2012—2013年试行该政策的其意义在于,确立了有限企业合伙是“透明体”的原则,把合伙企业的行为直接归为合伙人的行为。笔者认为,这也许可以成为确定法人合伙人适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原则。

四、解析赵某等三个自然人合伙人的涉税事项

159号文第二条规定,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及其他后续文件的规定执行。据此,合伙企业的(自然人)合伙人(即个人投资者)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自然人LP与法人LP取得的收入基本相同。按其税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二是其他所得。对于前者,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国税函〔2001〕84号)第二条规定,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不并入企业的收入,而应单独作为投资者(合伙人)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除此之外的其他收入,按年计算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比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计缴个人所得税。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与《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类同,但较为粗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自然人合伙人的工资不得扣除。

五、解析正豪公司的涉税事项

正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普通合伙人是公司法人,虽然在合伙关系中正豪公司是承担无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但正豪公司本身是有限责任公司,实际上在本合伙中并没有无限责任人。法人GP企业所得税事项与法人LP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1)GP取得执行事务管理报酬,本合伙管理报酬为全体合伙人投资总额的2%,管理报酬不属于利润分配,属于法人GP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应按服务业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费。(2)GP取得剩余资金超出资比例分配部分,本合伙协议约定,项目投资收益剩余资金的80%由全体合伙人依照出资比例分配,另20%分配给执行事务合伙人作为业绩报酬,即正豪公司分配20.8%的项目投资收益。这部分所得应确定为分配利润,而非管理报酬。依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可以约定不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但不得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

本合伙GP为法人,如为自然人,则缴纳个人所得税。笔者认为,自然人GP取得管理报酬,可以比照企业所得税处理,即自然人GP管理报酬准予在计算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应纳税所得额时税前扣除,自然人GP管理报酬的净所得与从合伙企业分配确定的生产经营所得合并,比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当然,这有待于有权部门予以明确。

六、对正豪公司管理团队(配比投资人)收益的涉税意见

GP管理团队依合伙协议取得的收益和奖励兼具工薪、利息和股息的属性。笔者认为,目前以确认为工薪所得为宜,建议有权部门对此予以明确。该所得与配比投资和经营业绩相关,其具有股息所得的属性,但配比投资人并不是合伙人,不享有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配比投资不是出资,在合伙协议中不计入合伙人出资金额,不列为全体合伙人投资总额。配比投资不是出资,可以认为是某种债权,该所得具有利息所得的属性,但该所得并非是从债权取得的所得,而是从工作业绩取得的所得。该所得为非独立劳动所得,其具有工薪所得的属性,GP管理团队取得收益和奖励与其工作业绩挂钩,是较为普遍的企业薪酬管理方法。当然该所得不属于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因为合伙企业的经营成果归合伙人所有,而不归GP管理团队所有。因此本文认为,正豪公司管理团队的成员依本合伙协议取得配比投资收益和奖励,应与其取得的工资薪金合并,依工薪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性质所得的,应将各处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合并计算纳税。而GP管理团队成员因项目投资亏损承担的风险准备金损失,作为其工资薪金所得的减项处理。

七、加强有限合伙企业的所得税征管的建议

一是,完善合伙企业及合伙人的所得税税收政策。法人合伙人的企业所得税和自然人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大体相同,但也有差异之处,必要的统一可能是简化计税的政策选择。建议计算合伙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细化合伙企业收入(收益)和所得的组成部分,有些项目如股息、红利等予以单列进行明细分配。确立合伙企业透明体原则,法人合伙人和自然人合伙人分配所得可按其收入或所得明细项目,分别适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条款。

二是,加强合伙企业及合伙人应纳税所得额的管理。合伙企业本身不是所得税纳税人,但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离不开合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建议明确由合伙企业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合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分配,由合伙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各合伙人所得税额的计算和征缴。由于合伙企业的税收管理部门和各合伙人(特别是法人合伙人)的税收管理部门在多数情况下都不相同,建议设计《合伙企业所得额分配表》,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在合伙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和合伙人主管税务机关之间进行传递、核对和反馈,实现跨区域的共同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S].国税函[2001]84号,2001-01-17.

[2]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S].财税〔2000〕91号,2000-09-19.

[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S].财税〔2012〕67号,2012-08-01.

作者:丁铁成

上一篇:审美教育下声乐教育论文下一篇:企业创新型物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