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学课堂上的方法与策略也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在近几年的教学中,steam教育逐渐走进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教学研究,探索steam教育在小学美术中的作用与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篇1: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力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当前的教育课程达到了具有“核心素养”的时期,核心素养也成了教学的重点,核心素养不是先天生成的,需要经过后期的教育来进行培养,本文主要针對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思考来进行探究。来发现在实践中怎样培育核心素养,在实践与思考中找问题,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以后的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美术学科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实践探索

前言

教育是关系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 ”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1.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在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概念,自此我国的教育课程也正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而随着教学课程的不断实践和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便成了我国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学生进行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学生基于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相应品格和能力。而学生的这种品格和能力,在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框架和命题》的会议中杨向东教授曾提出:“这种品格和能力不是指你学过什么,而是看你是否学到了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的能力。”

2.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是从教育方针过渡到学科具体教学实践的必备条件。而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则是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通过讨论和研究后,指出的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内容的概括。教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社会需求也是一种能促使学生成长的需要。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是指针对美术作品的图形和影像或者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用阅读、思考、讨论的方式解读养术作品的图像内涵和意义,用维度、技法、发展脉络等知识对美术作品的类别进行识别。

美术表现则是指运用传统或者现代的技术和美术语言所创造的视觉形象[1]。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评价、判断。

创意实践是一种由创新意识所主导的思维和行为,有效的创新实践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则是指从文化角度对美术作品的现象和观念进行观察、理解从而了解美术和文化的关系。

3.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

3.1美术教学课堂实践

在当前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过程中,美术教学课堂中的实践是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教科书使用的是人美版。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包括美术课程开设、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内容。开设美术课程是培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而高效的美术课程,则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达到普及性、针对性、全面性目标的重要条件。在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大量运用美术教学资源能有效的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高中美术教学的学习资源除了美术教材外,互联网也是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丰富且有效的美术学科教学资源,不仅是培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也是养成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动性的重要条件。而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合的评价,则能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获得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美术教学中鉴赏、绘画等内容的学习,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具有不同的效果。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鉴赏学习是针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 、文化理解 、审美判断这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而绘画学习则是针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美术表现 、创意实践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合理构建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不仅是提升美术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确保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能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3.2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实践

在高中的美术学科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也是培育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有效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能大力提升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课外的美术特色活动,除了校外的美术学习班外,以学校为基础的美术类社团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具有美术特色的活动,对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也具有较高的优势。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和鼓励,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提升。

3.3学科竞赛活动实践

参加美术竞赛活动,是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之一。除此外,参加美术学科的竞赛活动还是提升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心智和能力得到相应成长。参加美术学科的竞赛活动时,教师除了根据自身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适合学生的竞赛辅导方案和策略制定外,教师和学生还需要做好赛前和赛时以及赛后这三个阶段的工作,具体环节包括赛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在比赛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沟通和鼓励,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则需要进行相应的反思和总结。

4.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几点思考

4.1制度建设是关键

发展核心素养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和校领导认真研讨,确定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基础”为教学方针,明确“核心素养促发展”为教育宗旨,不断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以加强校园管理为切入点,最大程度的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打造一支强大的师资团队。同时,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确立突出的特长教育特色。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不断调整完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让核心素养有据可依,老师的教学有规可守。以“雅文化”为中心,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

4.2在课堂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和教室不一样,学习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环境等等来进行学习,加以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进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把培育价值最大化。

结论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索和发展中,针对高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因为在时间和空间范畴内具有相应的延展性,所以在当前我国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中较为常见。强化高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能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也能达到为社会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敏.关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讨[J].高考,2018(20):280.

作者:赵佰昌

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小学美术在steam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学课堂上的方法与策略也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在近几年的教学中,steam教育逐渐走进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教学研究,探索steam教育在小学美术中的作用与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跨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多角度认知;开设创新型课堂,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开展实践性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对以上教学策略的应用,体现steam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steam教学;教学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制作手工或者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通过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对美术的有效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阶段进行教学,确保在学习期间可以实现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steam教育,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不仅在美术学习上有所进步,更是对多个学科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笔者身为小学美术教师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查阅了大量与steam教育相关的文献与资料,整理出以下几点教学研究成果:

一、进行跨学科教学,激发学生多角度认知

在steam教学的背景下,美术教学会变得尤为广泛与丰富,教师不仅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扩充教学范围以外的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一定范围内的知识转化为美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挖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与绘画能力等,不断充实美术教学的范围,加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认知。

手工制作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一艘轮船或者飞机模型。在美术课堂上对交通工具进行制作与组装,将工程与艺术等方面巧妙的融合到一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跨学科教学。学生在制作模型的同时,可以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美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对事物的多角度认知,确保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既全面又深入。

二、开设创新型课堂,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不能同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样,需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设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完善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制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教学指导,从而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绘画教学时,可以对传统教学课堂进行创新,将绘画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在课堂上实现steam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或者是展览馆,通过对真实事物的了解,再发挥自身的想象,最后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前沿科技与美术教学融合,借助于教学课堂这一渠道对学生进入深入的教学,实现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开展实践性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要想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结合steam教学对学生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将跨学科教学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利用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与拓展性,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美术学习中实现有效学习。

在小学美术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动手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美术知识进行运用。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多学科,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通过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在steam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教学。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与发展阶段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形势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完善。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加快学生认识外界的速度与范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整个教学阶段,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可以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实现对绘画的有效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掘学生在绘画方面的潜能,实现小学美术儿童画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張小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214.

[2]殷芳慧.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4-15.

作者:韩伶

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篇3:

基于美术学科素养下的“大概念”理解

摘要:在新课改的理念影响下,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更为重视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美术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大概念则具有明显的宏观性,在大概念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都会更为关注学科学习的本质与核心性内容,关注学科各类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内在关系。因此,需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理解大概念,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关键词:美术学科素养;“大概念”理解;教学研究

引言

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美术技能能够得到锻炼,如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学习掌握不同的绘画技法,应用美术材料独立完成绘画;与此同时,美术的学习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审美能力,如,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自我的美术实践中,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将会得到逐步的提升;另外,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与综合文化水平提升,也能够产生帮助。如,学生可以借助于美术课程中学习的内容理解语文、英语阅读中提到的美术作品、作家与相关概念等,也可以应用美术知识,如色彩搭配知识,选择衣物与装饰品。需要以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为目标,从更为广阔的角度理解“大概念”。

一、“大概念”的基本内涵与美术学科

“大概念”的出现较晚,“大概念”理念对于一线教师产生的影响有限,在我国现代教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教师更为重视具体的知识点教学,对于具有抽象性、宏观的“大概念”重视不足。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对于专家的认识心理以及普通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进行对比分析。景观各类因素的分析,可以明显发现某一方面专家所拥有的知识量更大,普通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则较为有限;然而,这并不是本质性的区别,某一学科专家的学科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理解方式与普通学习者存在差异,学科专家能够分析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知识学习具有系统性。而普通学习者,则掌握的多是更为基础的知识,系统性有所不足。在知识的组织以及理解中,专家能够发现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理解性记忆、分析性记忆的方式,达成深度的掌握,并可以灵活地应用,这就说明专家所掌握的知识是充分内化的。

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教师重视美术技能以及美术知识点的教学,对于各类抽象性概念以及美学概念的分析重视不足[1]。小学美术教学中这种问题尤其明显,教师通常认为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未曾过多地涉及到美学概念。实际上,这对于学生掌握美术学科的内在本质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学生难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内化。结合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探讨“大概念”,能够使得教学更为接近于学科本质,提升学生的美学思考能力以及美学实践能力。

二、“大概念”的探索方法

“大概念”的探索方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索法进行探索,并引导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性概念。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往往会直接完成美术知识的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即可,没有思考知识的过程。这就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难以达成本质认识。例如,在湘教版小学美术《剪纸故事》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会向学生讲述剪纸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这就属于一种讲解性教学。教师可以选择问题探索法,询问学生为何会产生剪纸?剪纸的特点是什么?在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通过评价学生的观点,逐渐引出剪纸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使得学生产生思考性的深度学习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的热情。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探索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强化认识,并建立起具有自我特质的独立认识,实现知识的内化。例如,在美术绘画技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根据自我的认识进行绘画实践,结合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指导,将技法教学渗透到作品评价中去,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达成概念引导的目的。

三、“大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梳理。可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培养目标,分别构建起学科知识体系。例如,以文化理解为目标,整合美术课程中各类美术文化知识点,分析美术文化的发展传播过程,可适当的渗透美术史内容,并且增加作品欣赏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美术文化的知识体系,明确学科的大概念[2]。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主题,进行主题概念的整合。例如,在《欢乐陶吧》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对陶器相关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陶器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并进行陶器的制作实践。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对陶器产生立体性的认识,强化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结束语: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大概念”给予重视。需要突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局限,关注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本质性以及核心性的美术知識认识。为此,教师需要对“大概念”进行深度的思考与理解,首先结合自身的状况,构建起各类的概念系统;在此之后,通过知识引导以及实践引导两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大概念。

参考文献

[1]崔国伶.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及教学策略[J]. 花溪(14):2.

[2]尹少淳. 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 美术观察,2017,000(004):4-7.

作者:冯宇

上一篇: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农村经营管理农业发展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