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数学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7

随着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成为课程改革的难题之一。本文就职业学校的现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校的数学教学实际所进行的过程性评价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总结,深深地感到,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阶段,评价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校数学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职校数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1: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善了从业人员的技术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在劳动者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功能要求在职业中有效地发挥出来。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需要日益凸显,能理解并很好地运用数学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数学能力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未来。

一、职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职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时数在一片“为专业服务”、“必需、够用为度”的声音中被大量压缩,且有继续压缩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职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文化教育的现象,数学教育的地位令人担忧。其次,学生的数学基础差。据调查统计,在我教的班级中,约30%至40%的学生基本的计算不会算;基本的数学方法不知道;没有什么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起码能力。最后,中职学生数学兴趣淡漠。根据我校的调查统计,一个45人的班级里通常有15个左右对数学感兴趣,占33%;12个左右对数学一窍不通一点也不感兴趣,占26%;近20个对数学没什么兴趣数学基础也不好,但巧言利诱哄小孩似的也能学一些,这部分学生占41%。

二、职校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大众数学,关注不同需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理念。经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已经初步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较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一方面要体现现代生活及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便于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一方面要满足有关专业和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但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课程。

2.提高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强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怎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呢?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順应。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纸和其他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他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借鉴和改编国外资料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等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数学的本质,反映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就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现数学的文化性,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数学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冷冰冰的外衣,学生对它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体现以生为本,改善学习方式。

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方式应从传统教师教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以学生为本,就是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体验性的学习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意味着必须将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教学变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到深入理解数学和进行严格推理的重要性;使所有学生都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职业教育数学课程还应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有好奇心,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4.突出服务宗旨,增强应用意识。

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内容选择应从关注学生今天发展转向关注学生明天发展上。近年来,职校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学生逃避数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针对这一状况,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内容选择上应贴近学生入学基础、专业背景、学习能力实际,重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给学生以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要搞好这样的四个衔接:注重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衔接,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强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注重与职校学生学习能力实际衔接,突出算、画、读等实践性教学形态。注重与职校校本课程衔接,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订课程发展计划,不断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5.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懂得计算机的操作,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要求普通公民具有更高标准的数量意识;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无论是城市和广大农村,生产者还是经营者,成本、利润、货款、收益、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系列经济词汇的频繁使用,买与卖,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各行各业普通老百姓传递着大量的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计算器等新技术正越来越快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至于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计算机已成为时代的一个特征。在教学领域,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的目的是扩充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质量。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以开展职校数学教育。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给数学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也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职业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杨志芳

职校数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2:

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评价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随着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成为课程改革的难题之一。本文就职业学校的现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校的数学教学实际所进行的过程性评价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总结,深深地感到,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阶段,评价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数学学科自身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数学教育观念逐渐更新,数学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改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一)学生现状

大多数走入职校的学生认为进入职校只为找到工作,不需要太好的学习,而且很多学生来校前的基础差,且由于多年的不良习惯养成,导致从心理上就有厌学情绪。

(二)教学现状

学生们面对着他们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时显得有点无可奈何。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既体现在文化基础上,更反映在心理特点上。这些学生平时没心听课,作业不会,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每天抄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处于上什么课不听什么,盲目的补抄作业,甚至少数学生根本作业都不写,也不交。特别是到期末复习考试阶段,老师很苦恼,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如何进行正常的考试考核。真是学生不急老师急。很多任课老师很无奈。此时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显得苍白无力。

(三)我们的思考

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职业技能、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如何根据我们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现状,对教学方式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其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表现,侧重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考评比重,降低期末的考核比重。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这样既达到教育目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第一,通过评价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过程控制,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素养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找到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即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当前职业学校所面临的现状。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一,进行分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本教学研究以电工专业班作为试点班,进行了为期近三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课上分组教学讨论的初步偿试,引导学生完成课上互动及课上练习,以专题报告形式结合电工专业知识进行课堂练习课题分析解答,并按小组进行评价。通过分组讨论教学实践,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所增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初步形成评价方案及评价标准。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第一阶段的实践效果,制定了 “电工班专业数学教学评价方案”,针对教材的每章节中紧密联系电工专业的课题进行重点讲解,并课上分组讨论,小组内同学间团结协作完成练习,并以“课题报告”的形式完成课题的分析与解答,通过此项教学互助活动,即让学生按时完成练习任务,同时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大家一起进步,提高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三,教学改革进一步实践,形成“学习过程性评价标准”。通过第一和第二阶段教学实践,使教学效果有了较好的收效,并在第三阶段的教学中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在电工班的教学实践中,除分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完成课题报告及课题评价外,还制订了“学习过程评价标准”, 侧重教学过程的评价,让学生自己更多地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体现主体教学。作法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出勤、听课、笔记、回答问题、作业、参与小组活动”等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并相对增大了学习过程分数的比例,加强课堂的互动,通过提问、黑板演练等方式强化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引导学生更好地重视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逐渐形成适应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学过程评价模式。在整个的教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三、基础教学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第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研究教材内容,并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电工专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利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为了更好地做好基础教学课题的研究,真正的达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我们与学院各专业系部进行交流与调研,了解了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以便使基础教学更有目的性,从而达到与专业有机的结合,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教学目的。

四、总结、完善、改进、提高

(一)课题报告补充资料,完善了教学成果

针对教材“高等数学及应用”各模块重点内容,结合电工专业和机械类专业特点,编写了课题报告补充资料,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各相关模块内容时参考,更有效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同时,重新审视数学的学科教育价值,课程内容不断充实

(二)数学教学过程评价方式

两年来,教学研究主要以本学院高级工班级为试点班,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改革。经过几个阶段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在电工专业班级试用了“学习过程评价”,并采用了课题报告、课题报告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了一系列评价表格。教学过程评价主要体现在与专业结合的这一特点。而我们所进行的数学课程过程性评价强调了自评、互评、师评的综合性,反映了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和个体差异,便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从而得到激励和启发,采取改进措施,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总之,我们一直在努力,努力寻找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和评价;我们一直在思索,思索怎样的‘教’得有价值,怎样‘评’得有意义;我们一直在期待,期待能引领学生走进真、善、美的知识世界,期待能引领学生自主揭开心中的疑虑和不惑,全面的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建军

职校数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3: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探讨

[摘 要]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决策和正确部署,在职教体量上并明确提出要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根本要求的,它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显得尤为必要。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是及其重要的。随着中职教育体量的增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显得十分迫切。从中职数学围绕专业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强课外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数学应用意识;教育教学

一、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应用意识反映了一个人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和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是运用数学观念、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主动性的表现。显然,这种意识的培养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偏见,这种现状下要实现中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数学各领域全面渗透,对数学应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这种挑战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速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对实现培养目标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这种挑战也是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要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满足培养需求,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必将不断深入,在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会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专业学习的需要,也是中职学生进一步发展提升的需要,因此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薄弱,在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中,教学中肯定存在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加强专业研究,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数学的专业应用意识培养

长期以来,中职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实际是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接地气”是当今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中职数学教学也应该“接地气”,要把数学教学内容与满足专业应用的需求对接,与培养目标对接,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由于专业不同,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鼓励和倡导教师以专业体系为依据,以为专业课服务为根本出发点来确定教学内容,数学教师要加强专业研究,加强与专业课教师沟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本专业的数学需求进行梳理,结合专业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認知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重组、优化。不同专业允许教师根据专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强化专业应用广泛的内容,弱化与专业学习相关度不高的内容,这样既可以解决专业课对数学的需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专业学习中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是非常有益的。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由浅入深、有效地进行穿插、渗透,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要增强趣味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学好数学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意义。

(二)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应用

数学属于客观世界,它源于生活、寓于现实、服务于实践。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关注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加强实践的环节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去发掘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尽量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深入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中职数学的教学才更“接地气”。

(三)改变传统单一的作业模式,加强课外实践,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课堂教学只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渠道之一,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课外,而数学的应用又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应用,把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让学生主动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分析、探索,通过把传统课外被动的作业变成主动地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是中职学生通病,因此在课外实践中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过程会很艰辛和漫长,在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需按照教学规律和中职学生认知实际,循序渐进地把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由于中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差,缺乏社会经验,因而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不能采取放养式,要积极探索课外活动的科学评价体系,增强活动的目的性,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注重活动的实效性。活动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保证课外活动的实效性,要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成绩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如,采取学生分组开展课外观察、访问式活动,开展应用意识的竞赛活动,到对口专业企业参观学习等。每次活动都应有活动内容、任务、目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活动前培训,由浅入深,渐进式地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观察、描述、收集和处理事物,通过展开小组讨论,尝试为这些问题找出答案,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或社会实践教师要亲自参与,现身说法式地指导学生观察、调查、收集材料,帮助分析问题,指导学生写调研报告。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从长远看,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动手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发现问题,学会收集整理,学会学习,通过在活动过程中相互沟通、探讨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有益的,既符合教书育人的目的又能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而且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探讨,也可以不断进行教学积累,并对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及时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把课外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中,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把数学与实践、专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专业的建设,有利于中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应成为当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把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运用理论知识解实际问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任重而道远,它需要职教战线上的每位教师认清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勇于面对现实,增强职业教育创新的意识,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把传统教育教学不断向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渗透,不断创新学生的学科评价体系,使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必须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改变学生“读死书”的现状,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会发现、分析、研究、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有效的课外实践,可以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增强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教师的科学探索精神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尚志,孔启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2]谢武松.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教师,2014(14).

[3]周俩团.职校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J].科学与文化,2007(9).

[4]袁军.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38.

作者:孙保泉

上一篇:迁移法与初中语文论文下一篇:网络媒体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