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火灾扑救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电大幅度增加,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我国电力的使用得到了高度的普及,电力的大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但电气火灾作为一种灾害,在经济日益繁荣的形势下,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也与日俱增。因此,预防电气火灾成为重大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电气火灾扑救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气火灾扑救论文 篇1:

建筑电气火灾的特点与灭火扑救措施的分析

摘要:对于建筑电气火灾而言,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在分析建筑电气火灾特点的同时,给出了相关的扑救控制措施,希望通过观点的提出,能够给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减少建筑电气火灾的发生,保证人们的安全。

关键词:建筑电气;火灾特点;灭火扑救;措施

在当前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电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在国防、工业、交通还是生产与建筑等方面早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随着电能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各种各样的电能设施和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在各种建筑中进行电能的引用和设备安装后,往往会可能由于使用、管理或者设备质量等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并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强化建筑电气火灾的预警系统建设,注意对建筑电气安全的管理和火灾发生后及时进行灭火补救的措施研究具有相当程度地现实意义。

一、建筑电气内涵

传统的建筑电气而言,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电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照明方面的内容,而对于当前的建筑电器来说,它主要分为强电和弱电两种形式,对于强电来说,强电系统的技术发展的是非常快速的,能够作为我国建筑电气发展的强大基础,同时也是建筑实现安全良好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它能够对设备以及系统进行控制,实现了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因此在对于此建筑电气灭火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其次弱电系统对于建筑电气弱电系统来说,它不仅需要重视弱电系统的安装问题,同时在实施安装标准化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灭火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弱电工程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提高灭火水平。

二、建筑电气火灾的特点分析

(一)火势迅猛

一般由电气设备造成的火灾扩散的速度较快并且范围很大,因为電力本身的因素,火灾中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的热源从而造成火势的增强。此外,火灾中电缆等设备进行燃烧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烟雾、气体等。甚至部分电气设备还会在火灾中发生爆炸,加剧火灾的状况。

(二)带电起火,扑灭困难

火灾发生的时候一般电气设备是处于带电的状态下的,这对火灾扑救工作的展开无疑是一个大问题。首先,由于设备带电,救援人员在靠近灾情现场的时候容易触电。其次,若在灾情现场使用水枪进行灭火时应该十分注意,因为其极易导电的性质很容易造成对现场人员的二次伤害(致其触电)。

(三)电气火灾破坏程度严重,修复难度大

电气火灾对很对电气设备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来说体型比较巨大,内部或者运行结构比较复杂的大型电气设备,受灾后难以修复并且性能和安全性大幅下降。另外电力火灾往往还会波及相关的电路和周围的电气设备,甚至影响整栋楼的电力系统,对系统和周围的电气设备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在一些电力智能控制的建筑内,其智能控制中心受到影响对整栋楼的电力使用都会有影响,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四)电气火灾原因多样、不易察觉及控制

在所有的电力火灾中,由于设备的老化或者小故障(如电线接触不良等)造成的事故占比最大,由于接触不良而产生火花,形成火源,或者老线路造成的短路、设备老旧承载的电能限额降低等都是火灾产生的主要因素。而这类火灾往往是起源于设备或者线路的内部,没有烟雾或者火花产生的话很难被发现,所以导致灾情控制不及时,火灾扩大严重。

三、建筑电气火灾扑救的方法

(一)带电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在火灾的现场如果没有及时断电的条件,或者进行断电操作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情况下,仍然进行断电操作的话往往会导致错过最佳的火灾扑救时机,扩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带电情况下的火灾扑救措施,带电灭火极其危险,进行救灾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只选用以下几种灭火器材: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1211以及干粉灭火器。但是这几种灭火器材无法进行较远距离的灭火工作,因为其射程十分有限。在运用以上器材进行灭火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带电物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灭火过程中也要保证救火人员自身的安全,同时在进行灭火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不慎踏入触电区或者身体、灭火设备与带电物体接触,从而造成触电。在火灾现场发现有电线等带电物体掉落在地面或悬在半空中好,需要及时在该位置设置警醒标记和标记出警戒区域。

(二)正确选用灭火器扑灭不同火灾类型

针对不同的电气设备导致的火灾应该科学性地选用不同的灭火器材,灭火时尽量选用二氧化碳和蒸汽式灭火器,而干粉灭火器相对来说不是很适合进行电气火灾的扑救工作。对于变压器等位置固定的电气设备造成的火灾来说,应该选用二氧化碳和干式灭火器比较适合灾情扑救。此外,在建筑的电气设施和系统进行设置时应该注意对水雾喷淋或排油灭火装置的设计和安置,以保证在火灾一发生就可以实行及时扑救。

(三)严格遵循正确的火灾扑救要求

发生电气火灾时要根据火灾的特点进行处理,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要第一时间切断电源,以避免灾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和工作人员难以施以扑救工作。救援人员到场后要迅速了解建筑的结构和电气设备的布置情况,以便及时了解灾情和火灾最严重的部位,并根据设备起火的因素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和灭火方式。在救援时要做到顾全大局,不仅要及时采取灭火措施,更要做好人员疏散和建筑保护措施,为了防止火灾的扩散还要及时清理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

(四)灭火时,注意自身安全,保证安全距离

灭火人员要有足够的救援技术和安全保护意识,在进入火场前先向电气人员了解现场的状况,熟悉电气设备的结构以做好灭火准备,保护好火灾现场,同时进行灭火行动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跟电气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做好必要的自身保护措施。

(五)熟悉现场情况,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电气设备导致的火灾往往容易出现串烧的现象,火势蔓延的速度极快,灾情扩大的可能性极大,现场的设备和其他力灾情较近的设备和人员都容易受到损害。另外,火灾现场还容易出现燃烧导致的物体高空坠落等其他威胁人身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所以在救火之前先了解现场的电路结构和建筑结构,可以避免额外的损失并做好人员保护和火灾救援。

四、结语

对建筑内电气火灾的原因进行案例分析,了解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建筑和建筑内电气布置情况,选用合适的器材和措施进行救火。目前国内对电气火灾的预防体系和灭火机制并不是很完善,可以向国外等较为成熟的体系学习,建立国内自主、高效地灭火救灾体系。确保电气防火系统的进步和稳定运行,促进电气防火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身份证号:150403198908103916)

作者:杨小丰

电气火灾扑救论文 篇2:

现阶段电气火灾分析及防治对策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电大幅度增加,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我国电力的使用得到了高度的普及,电力的大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但电气火灾作为一种灾害,在经济日益繁荣的形势下,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也与日俱增。因此,预防电气火灾成为重大课题。研究电气火灾特点和发生规律,建立必要的法规制度,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抑制电气火灾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电气火灾防治对策

1 我国电气火灾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我国电气火灾特点

1.1.1 电气火灾呈现季节性 电气火灾多发在夏、冬季。夏季风雨较多,气候变化大,雷雨活动剧烈,架空线路以及室外的接户、进户线易发生断线、短路、倒杆等事故,引起火灾。由于气温较高,对电气设备的发热有很大影响,如果使用、管理不善,如使用功率较大的电器,或同时使用量过多,也会导线接头等发热着火或短路打火发生火灾。冬季天气寒冷,风多,干燥、昼短夜长,电器火灾也比较多。架空线受风力影响或大雪、大风造成倒杆、断线等事故,也会致使导线相碰放电起火。另外人们对电炉、电热器等取暖设施的使用不当,或空气干燥,大量的静电也会引起火灾。

1.1.2 电气火灾燃烧具有规律性 燃烧迅速,范围大:电气设备起火时,一般可燃物较多,而且电气系统的安装范围较大,火势蔓延相对容易,蔓延速度较快,燃烧的范围也大;发烟量大,扑救困难: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体多数为有机材料,当有机材料燃烧时会发出大量浓烟,火场能见度低,火场上的设备有可能带电,这样就给人员的疏散、火灾的扑救带来了困难。

1.1.3 电气火灾具有行业性 商贸、集市、娱乐、宾馆等第三产业的重、特大电气火灾突出,常伴有人员伤亡;而工业系统电气火灾造成损失一般较严重,工矿企业生产、照明用电多,用电时间长,用电设备多,安装不合理,管理维修不善,违反规章制度;工业系统是财富比较集中的部门,而电气火源本身能量大,是强点火源,且电气线路、电缆本身在一定事故条件下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所以一旦起火,火势蔓延快,损失大。

1.1.4 电气火灾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经济发展快的省份电气火灾发生起数及损失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滞后的省份,且农村电气火灾比较突出。在一个地区,城市和农村相比较,农村火灾更为突出,而由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次数一般占总次数60%以上,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这种形势还会继续增长,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用电量也在上升。

1.2 目前防治电气火灾中存在的问题

1.2.1 制度上存在先天缺陷 我国电气安全法延续了前苏联的一些做法,只强调设备的自身保护,缺乏“以人为本”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建筑设计和施工部门,即使按建筑规范、电气安装规范设计,在电气安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先天缺陷。另外,电气火灾事故的防治是否纳入消防业务的范畴仍在争议过程中。把电气火灾隐患检测、电气火灾原因调查放在中介机构,但这些机构的资质评定、公正性审查无可遵循的技术法规,加上目前的电气隐患监督检查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现电气火灾隐患所在。

1.2.2 设计施工及使用不合理 根据电气火灾特点,电气线路火灾为电气火灾的发生的主要构成部分,比例占40-60%,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以下方面:在电气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选择线路截面小,导致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减少了电气线路的使用寿命;老式建筑变配电设施敷设的电线电缆绝缘性能下降,老化、龟裂、磨损等特征出现而不及时更换;电气线路通路上的电气附件不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改造的电气工程,旧布线未完全清除,已启用的电线电缆仍处于带电状态;不同电压级别电气线路混乱安装在同一沟槽内或未按规范分清层次;电气线路安装未考虑环境的影响,如风力、温度变化、化学腐蚀、粉尘等;中性线或接地线路因负载因素引起的谐波效应。上述因素都可引起电气线路故障而引发火灾。

同时,电气装置设计图纸不科学、不合理、没有因地制宜,设置设计蓝图上仍使用落后淘汰的产品。不严格按有关电气施工规范施工,擅改设计图纸,不按设计标准选用电气设备及材料,随意变更线路参数或乱接负荷,电工不掌握施工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

1.2.3 鉴定电气火灾原因的技术手段不足 电气火灾事故原因主要包括短路、过负荷、接点接触不良、电火花、设备过热、静电和雷电等,对于火灾认定和成因分析往往仅限于此。没有准确分析火灾的先期故障原因,电气火灾的预防也只停留在低层次分析的水平上,对于国家制定规章制度、火灾预防规范、管理决策等,提不出良好的建议和可行的办法,从而产生很多空白点,使得电气火灾防治难度很大。

1.2.4 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技术有待提高 传统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是依靠电工仪表和人的五官功能(目测、听诊、触摸、闻味),并借助人的经验,直接查找电气装置火灾隐患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用电磁法通过常用电工仪表可测出电气系统的电压、负荷电流、接地电阻等数据。用感官法通过直接检查可以发现很多隐患的外在表征和环境特征。但是,传统方法不能发现电气装置中局部过热或火花放电这些隐蔽性很强的隐患,致使电气装置长期处于隐患故障状态。

2 电气火灾综合防治对策

2.1 安全管理和法规建设 依照目前我国电气火灾的实际情况和引发原因,为制定出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电气安全、生命安全法规,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①制定电气安全规范应考虑既代表国家利益也照顾企业等各方面的利益,需要国家各部委协调组织,广泛吸收各层次的专家参与电气安全规范制定工作;②国家须加大力度,加强电气安全法规的统一管理、实践验证及实效跟踪,并以理论和实践检验为依据,确定规范修订周期,保持规范相对稳定和连续,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③应增强我国电气安全法规的法律效力,依法对设计部门、安装部门、检查验收部门、产品生产和流通部门进行定期的资质评估,对因工程和产品质量原因导致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相关单位应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④应对使用单位的电气负责人资格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电气故障预知能力、改善检测手段,使得电气安全检查落到实处;⑤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条件不相同,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各省市根据国家电气安全法规和地域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电气安全法规,国家制定电气安全法规应能满足电气安全的最低要求。

2.2 消防监督及管理制度 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必将促进和带动电力工业、建筑业、生产制造业、商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消防建设也要保持同步发展,针对电气火灾隐患的潜伏期长、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快、波及性广等特点,以及电气火灾事故原因分析的需要,客观上要求消防监督机关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消防设施建设,管理政策和制度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协调动供、用点单位,学校、居(村)委会、新闻媒体等部门,由政府进行具体分工,各负其责,形成链条式的工作机制,拓宽思路,立足预防,制定对策,重点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大检查、督促整改力度,以提高全民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一是,增强全社会抵御电气火灾能力为重点,以抓民众安全用电知识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形势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电力法律、法规和安全用电常识,把降低电气火灾的工作推向社会化、公众化。

2.3 电气故障的预防 针对电气火灾主要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各技术方面进行工作:①开展电气线路故障特性实验技术、电气绝缘寿命现场检测技术研究,制定电气线路防火设计规范;②制定电气线路火灾隐患和危险评估方法,工程实践中获取可靠技术依据,提出电气火灾危险性分类级别,提高评估的可靠性和可信性;③格局使用场所的需要,确定合理的电线电缆设计裕度,避免先天隐患。对危重场所选择阻燃、防火或耐火电缆,提高电线电缆的耐燃性并合理应用电缆开展技术及经济性深入研究;④对电气工程、改造工程安装产品和工程质量研究制定监督及科学的检验方法及技术规程。探索隐蔽线路发热区域检测的可能性,研制现场检测设备;⑤研究电气保护特性,合理选择电气保护级别,定期对电气保护特性进行核定,减少电气故障的发生;⑥研究短路快速分段方法和技术,尽早地设计和开发民用建筑或一般工业建筑早期短路分断电器,以降低故障发热能量;⑦研究电气配电装置接点过热探测和报警设备,降低接点接触不良或小规模过流引起接点发热的可能性;⑧研制短路电流抑制技术,采用新材料,提高短路时线路阻抗,缩小短路电弧能量,降低短路故障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2.4 电气火险隐患的检测 由于电气系统及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要判断其当前处于何种火灾隐患状态,需要一整套综合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方法和程序。对一定部位從不同角度交叉检查诊断,才能对隐患种类存在部位、性质、原因、危险程度作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而红外、超声传感器和计算机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在线检测、诊断电器装置过热和火花放电外在表征信号,提高了机遇和可能。

3 结束语

电气火灾事故电气火灾在政治上、经济上已经给我们造成了极为惨重的影响和损失,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做好电气火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电气火灾的发生率,是消防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重点内容。但由电气火灾发生的规律分析,抑制电气火灾,降低电气火灾损失,不单单是公安消防部门的工作任务,更是社会安全行业都应予重视的工作。在此,希望国家电气监督、法规建设等社会各界力量团结起来,通过建立健全电气安全政策、法规,发展电气火灾预防和控制技术,广泛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避免一些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构建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和谐中国。

作者:谢贤武 黄晓锋

电气火灾扑救论文 篇3:

探讨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的成因与预防

摘要:文章对建筑电气火灾事故做了初步分析,从质量和设计方面分析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事故处理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建筑电气火灾事故预防措施,为建筑火灾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和保障。

关键词: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成因与预防;应急措施

建筑物作为基础性设施,其内部环境极为复杂,对安全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保障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能够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基础保障。电力行业的发展使电力资源应用在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对电气线路进行规范使用,就会导致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频繁产生,从而造成相应的损失。对此,需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建筑物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防止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对火灾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有效的预防对策。

1  建筑电气火灾初步分析

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物的电气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忽视一些问题,导致建筑火灾事故频繁发生,这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在我国,消防事业作为社会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消防安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此消防安全工作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消防事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发生火灾时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防火以及灭火的效率也无法提高[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关于建筑电气线路管理和重组优化的方式也在相应推进,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已经受到很大重视,将切实提高相关部门在监督管理和建构规范方面的能力。这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巩固传统模式,另一方面需要迎接市场更迭带来的挑战和难题。因此,要想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弥补人力资源管理中所暴露出的漏洞和不足,全面提升建筑电气火灾防护中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推进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性目標。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消防监督执法体系的发展时间并不算长,针对建筑电气火灾防控的相关设施以及方法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面对快速城市化发展需求,难以实现有效的火灾防控,甚至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强重视。要想在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调查中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加大对火灾调查人才的培养,积极提升消防事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在监督检查、火灾扑救、火灾调查、抢险救援、档案管理、安全审核各方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脱产培训,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还要求消防人员积极参与实践培训和定期调研工作,切实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灭火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目前我国建筑电气火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建筑电气线路本身质量较差

现代建筑体系中很多单位使用的配电控制系统本身的保护效果并不高,可靠性也不足,难以实现合理的用电保护。一些用电设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整体质量并不符合要求,甚至会使用一些合格证书都不完备的劣质产品。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用电负荷过大的问题,这些设备就难以实现自我保护,甚至引发火灾,对建筑物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2.2  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电气火灾事故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一部分电气施工安装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他们仅能够将电灯接亮。其中有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将建筑电气安装部分的工程转包给其他单位,这对整体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都难以产生有效保障:工程在转包之后用于电气安装施工部分的费用不足,严重影响到电气安装施工的实际效果,导致施工方在电气施工环节使用一些劣质材料,或者专业素质水平不足的工人,为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埋下安全隐患[2]。

2.3  建筑电气工程缺乏有效的设计

一部分建筑项目的电气设计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产生的后果比较严重,例如:电气系统中发生线路过载,断路器就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工作,甚至会产生短路,引起火灾问题。除此之外,在电气设计方面,没有充分对后续建筑工程使用方面的负载功率进行细致的考虑,导致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始投入使用时功率较小,从而引发火灾。

3  现阶段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  传统思想影响比较大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尽量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需要社会中的不同部门在发展环节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在当前消防体系下,即便整体的消防执法制度已经初步得到了完善,也已经结合实际情况实现了改革和升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消防执法工作人员因循守旧的现象,导致在其工作过程中不愿意学习先进的执法模式,缺乏对现代化消防执法工作的客观理解,严重影响了消防执法的工作效果。在发生建筑电气线路火灾时,无法对整体情况产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理解,限制了消防执法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只能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待消防执法工作,机械性完成整体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任务,而无法应对一些新的情况,对一些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的处理没有针对性,也并未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3]。

3.2  验收机制没有健全和完善

高度的机械化为电力的生产和运行带来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包括系统故障的概率增加、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求更加严格、排查和管理控制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居民用电安全、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支出、削减企业盈利和收益。因此,规范电力生产运行中的操作流程,同时形成应对问题的解决策略,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走马观花式的管理工作并不是消防工作发展的长久之计。目前消防安全验收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难以及时发现建筑电气线路火灾隐患,无法对发生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的惩戒,导致整体效果不理想。这主要体现在消防验收体系结构不合理、工作职责不清晰,发生火灾时职责难以明确等方面。许多建筑电气线路火灾隐患都无法得到全面排除,严重影响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果[4]。

3.3  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电力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操作地点多变、岗位调动频繁,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的责权概念,这也是电力生产运行项目中安全事故屡次发生的重要原因。我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用于检查建筑电气线路火灾隐患的相关器材以及方法不够完善,人员也体现出一定的不足,无法对所有的建筑电气安全进行相应的检查,难以及时、全面地排查问题。对于电气线路提升改造工作,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经费支出困难的问题,影响了电气线路隐患整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导致消防体系中很多方面的工作都难以顺利开展,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线路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5]。

4  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预防的举措和策略

4.1  进一步完善现代建筑电气设计的规范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电气设计在实际建筑设计中显得格外重要,同时也发挥着相应的价值。对于建筑电气设计方面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了解未来建筑物投入使用过程中的负荷情况,同时选择合适的导线横截面以及导线材质,采用合理的敷设方式,使其能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电力的稳定,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在电气设计过程中使用的保险丝电流额定值、接电线路的允许连续荷载量应当和配电保护设置实现相应的匹配,以便完善不同地区的电气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要参考不同部门提供的电气手册以及参考资料,适当删除一些不重要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导线的电流容量进行严格控制,进行综合性分析,确保导线的长度合理,及时排除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6]。

4.2  保障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以及验收的实际效果

为了防止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问题的产生,需要从根本上保障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当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完成之后,要求相关部门对具体的电气设计图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分析,确保建筑电气设计图可以和实际情况相匹配,不会产生设计和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同领域之间相互合作,综合分析并探讨建筑电气设备的合理安装位置以及具体的安装模式。对大型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检查时,需要由多个方面的专业人员来共同配合开展具体的施工检查,确保建筑电气施工的实际效果,尤其需要安装以及维修部门相互协调,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影响施工效果,甚至在后续维修检查时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引发比较严重的电气线路火灾隐患。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建筑电气产品以及设备的质量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确保使用材料的合格性,防止使用一些不合格产品导致后续建筑电气设备使用时产生火灾隐患[7]。

4.3  选择更加安全、质量有保障的电气产品

建筑电气工程在实际施工以及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家用电器以及家庭用电的情况来对各种电气产品进行合理規划以及设计,选择更加符合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的电线,使其设备参数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确保相关数据的使用合理。选择配电线或者设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接线环境以及功率来选择更加有效的电线规格。具体来说,针对厨房以及卫生间等环境潮湿的部位进行相应的布线设计,要选择防水防潮性能良好、有塑料护套的电线,而用于暖通空调等具有加热功能的设备时,选择的材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耐热性能,从而确保电气产品的使用效果更加良好,有效防止建筑电气线路中火灾事故问题的产生。

4.4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体系

建筑电气线路专项消防监督工作的开展基于相对应的法律制度体系,对此,要求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建筑电气线路专项消防监督工作,对各部分细节进行完善,确保其中的各项条款都能够和实际情况产生紧密的融合,确保符合人们的客观认知,满足实际要求,使最终制定出的消防安全监督法律体系真正满足消防工作中的各种情况,为后续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相应的保障,提高法律法规在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使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充分感受有法可依。

4.5  提高处理事故的现代化信息水平

消防监督执法的现代化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我国逐步迈入科技强国的行列,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各项社会事项在其中得到了渗透以及融合交流。比如:网络问政、社保认证、居民生活缴费等。同样,消防监督执法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也有利于提高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帮助提高执法方式的现代化程度。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网上消防执法的力度,通过提高消防监督执法的网络化水平,对消防安全事故预防检查、火灾事故原因调查、行政处罚等执法工作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处理,有助于减轻执法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所有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其次,利用网络办公平台对执法水平进行考核和定期抽查,可以在消防监督信息平台上发布每季度一次的执法质量考核,提高消防人员的监督效率,显著提升消防工作质量。

4.6  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在当前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要想实现多方位联动,各方面工作协同开展,就必须使用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将其直接应用在街道或社区的火灾隐患排查、重点单位或企业的火灾次数登记、各主体的消防用品配置数量等方面。通过交流和平台的信息共享,顺利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

4.7  做好日常的宣传服务

做好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需要对人民群众进行相应的防火意识宣传,帮助人们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怎样合理用电,使人们都能够对安全用电常识产生客观认知,提高用户的用电意识。针对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施工以及安装人员需要进行相对应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使相关人员都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消防责任落实到个人,禁止违规操作等情况的存在,使整体电气防火设计以及安装施工的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体现出良好的防火宣传效果。

5  结语

整體上来看,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较多也比较复杂,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建筑电气线路火灾事故的发生,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消防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文渊,刘学才,贾继兵.工程现场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J].消防界(电子版),2020,6(01):64-65.

[2]王碧波,薛中民.某畜产品加工车间亡人火灾事故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12):1793-1795.

[3]田硕.基于瑟利模型的建筑工地火灾分析与预防[J].建筑安全,2020,35(01):55-58.

[4]李辉.一起高层住宅楼亡人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02):287-289.

[5]吴志强,王德坤,伍林,赵海龙.电气线路火灾成因及防范技术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2):14-17.

[6]谭明权.建筑工地火灾成因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8(11):80-81.

[7]吕文功,雷君召.浅谈电气线路火灾的成因及预防[J].科学技术创新,2019(20):44-45.

Discussion on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fire accidents in building electrical circuits

Ji Jiwei1 ,Chen Jiubin2

(1. Yunhe County Fire and Rescue Section of Lishui Municipal,Zhejiang Lishui  323000;2. Longyou County Fire and Rescue Section of Quzhou Municipal,Zhejiang Quzhou  324000)

作者:吉纪伟 陈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