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论文

2022-04-19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论文 篇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探索

摘 要: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组织化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组织的缺失、组织目标的变异以及功能的丧失,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本研究从目标、内容、结构以及保障条件四个维度探讨了实现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路径

作者简介:杨智(1982—),男,土家族,贵州沿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农村背景下重庆市农村社区教育互动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SWU1209478,主持人:杨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要求,为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然而,就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针对农村成人开展的教育极少。究其原因,缺乏稳定运行的农村成人教育组织是制约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稳定的组织为平台,实现组织化,才能切实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

一、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内涵

探讨农村社区教育组织,首先须厘清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基本内涵。“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按照其构成可分解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四个部分。“农村”是对研究对象的地域范围的界定,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及其生活来源的地区。“成人”是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指年满十六周岁以上除在正规学校学习以外的农村居民。“社区”与“教育组织”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核心,因此本研究中将对此作重点探讨。

(一)社区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首次提出了“社区”(德文为gemeinschaft)的概念,指原始的、以血缘、感情和伦理为纽带而聚集在一起的共同生活的群体,类似于我国传统社会的自然村落。[1]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人类群体超出了仅仅以血缘、情感以及伦理为联系的范畴,而融入了经济、管理、制度等因素。在此背景下,“社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R·帕克(R·E·Park)把“社区”界定为“占据在一块或多或少明确地界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的汇集。但是,一个社区还不止这些。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而国内关于“社区”一词的最早使用源于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对国外著作的翻译,他与其弟子把德文Gemeinschaft与英文community都翻译为“社区”,并认为社区是“通过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的群体,在这种人文世界里谋取生活的个人已不是空间的一个点,而是不断在扩大中的一堆堆集体的成员,就是在幅员可伸缩的一堆堆集体中游动着的分子。”[2]此概念主要是从个人与社区的关系的角度来描述社区的,强调个人在社区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综上所述,“社区”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地域范围、一定数量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紧密的联系,而上述界定的差异在于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方式。就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来看,社区内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方式多样,包括血缘、情感、伦理、经济、政治以及教育等,因此,农村社区可界定为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及其生活来源的地区,居住于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以血缘、情感、经济、政治以及教育等方式联系起来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教育组织

教育组织由“教育”和“组织”两个词所构成,教育是对组织功能的规约,而组织才是该短语的核心。“一个组织是一个集体,它有比较明确的界限,一种规范化的秩序,职权层次,联系系统,和协调成员间关系的制度;这个集体在一定环境中持续存在,通常从事同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有关的活动。”[3]从静态的角度看,组织包括目标、内容、结构以及保障制度等基本元素,这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路径探索的主要出发点。由于目标的差异,组织的功能也有所差异。就教育组织来看,主要有教育行政组织、教育福利组织以及教育活动实施组织三大类,前两类主要以教育规划与管理、经费投入为主,而教育实施组织指教育活动发生的组织,是本研究所探讨的主要对象。

综上所述,结合农村社区成人的教育现实需求,把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界定为: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及其生活来源的地区,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成人为对象,教育为基本手段,为解决社区成人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而设置的、具有福利性质的、较为固定的教育活动实施机构。

二、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现状分析

分析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现状是研究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只有在此基础上,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发展才能切实为农村社区发展服务。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种状态:一是组织的缺失,即没有组织;二是有组织,但组织的目标变异;三是有组织形式,无实质内容。

(一)组织缺失:农村社会处于危机之中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教育主要有两种存在样态,即自然教育与有组织的教育,自然教育是人类最初的教育形态,有组织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比较而言,有组织的教育的效率更高,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现状而言,组织缺失是当前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我国农村成人教育而言,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政府主导的农村成人教育组织,如扫盲班、夜校、冬学等;二是民间自发组成的具有教育性质的组织,如各地庙会、定期的集体庆典活动等。第一类教育组织随着“两基”的逐步验收而逐渐消失,而新的可以弥补这一空缺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尚未建立起来,尽管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建立了农村社区学院、图书馆以及远程教育教室,但是这绝大多数只是一个形象工程,或者是一堆死的材料,而不是真正的社区教育组织,从而导致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正式组织事实上的缺失。第二类民间组织,由于受现代社会的变迁也逐渐消失在农村成人生活的视野中,这使农村成人失去了传统的教育信息获取渠道,也加速了农村传统文化的消亡。农村正式组织的缺失导致国家主流文化传播失去了基地,民间教育组织的消亡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消亡,因此,农村社会处于危机状态。“在社会危机产生的时代,社会就强调成人教育,在需要适应社会时,社会就转向成人教育。”[4]这可以看作是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描述与规划。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作为开展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建立与运行有助于农村社会危机的解决。

(二)目标变异:漂浮与游离的教育样态

从组织的构成要素来看,组织都必须有目标,或者说组织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设置或形成的。正如肯尼斯·博尔丁所言:“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创造出来的,常常,组织因为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而难以生存下去。”[5]因此,目标是组织的灵魂,没有目标的组织是不存在的。由于组织并非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组织形成后,在外界的影响下,组织目标也可能以潜在的或显现的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目标错位。从当前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目标错位现象来看,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目标设置与农村成人的现实需求之间的错位。这是指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设置多是以行政命令为依据,设置过程往往追求整齐划一,而非因地制宜,导致大部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所实施的教育在根本上与当地农村成人的现实需求相脱离,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使参与组织的成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以扫盲教育为例,从理论上而言,为完成扫盲任务,大部分地方都设置了以村为单位的农村成人文化补习学校或扫盲班,而现实却是农村成人对识字并不感兴趣,参与到扫盲班中实属无奈之举,而且他们从心里对此都表示反对或不乐意,甚至还有与扫盲组织者发生冲突的情况。二是由于地方社区成人教育主体,包括组织的设置者和组织的参与者对组织目标本身不明确,从而使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目标与实施过程的错位。在广大农村地区,条件较好的地方有乡镇文化补习学校、成人农校、远程教育中心、社区学院,而且部分农村社区还配置了图书馆,然而,此类组织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沦为居民打牌、赌钱的基地。这些都是对农村成人教育组织目标认识不清从而产生的问题,目标认识不清,整个实施过程就游离于目标,从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功能丧失:形式化的教育躯壳

目标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本身所具有的,而功能是从组织对人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而言的,功能的变异使组织存在的必要性降低。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功能来看,其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功能与促进人与社会发展的功能。从必要性的角度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只有发挥其功能,其存在的必要性才能增强,发展的空间更大。然而,就现实来看,绝大多数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因其教育活动根本没有开展,致使其功能根本无法发挥。究其原因,除组织缺失外,组织资源的配备、有关部门监督不力以及内容与目标之间的脱离等也是造成组织功能丧失的原因。以偏远地区的农村社区为例,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教育机构无课桌、无教师、无工作人员等,只能从外墙所挂的牌子才能知道是成人教育机构,甚至部分农村社区本身没有公共的社区活动场所,其相关的组织也是租借村民的住房,租金不再提供之后,甚至连一个空壳的教育组织都不复存在,因此,其功能自然得不到发挥。总而言之,如果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功能无法发挥,那么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就成为一个摆设,成为形式化的教育躯壳。

三、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

由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缺失、目标变异以及功能丧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文化强国目标的达成。为此,要让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形成较稳定的、高效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是必然选择,换句话而言,即要实现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因为组织化有利于力量的整合,有助于目标的达成,正如有研究所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创新组织规则的完善程度和效率的高低。”[6]。从我国农村社区的现实出发,本研究从如下几个维度探讨了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

(一)目标层面:构建扎根农村社区生活实践的目标体系

“组织是追求特定目标的社会团体或单位,组织目标是关系到一个组织能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所以,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目标。”[7]由于目标主体制定目标的角度不同,导致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从纵向上看,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目标分为国家目标、地区性目标、县域目标、乡镇目标以及村级目标等。但就本研究而言,主要把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目标定位于最基层的村级目标上,最基层的目标往往能解决最现实的问题,而越上位的目标越强调调控功能。从目标的来源看,目标通常是基于问题解决而言的,因此,农村基层社区,即村级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目标是根据农村成人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确定的。由于社区成人的需求或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从而其目标也有所差异。从知识类别的角度看,有基于农业生产知识学习的目标、畜牧业知识学习的目标、孩子养育教育的目标、娱乐知识学习的目标以及健康知识学习目标等,此类目标共同隶属于社区和谐与繁荣这一较高位的目标,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上述目标体系的形成是开展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包括教育内容的选择、管理制度的制定、组织资源的提供等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但就其分目标数量而言,各社区可结合社区的现实需求以及可寻求资源作出增减,如社区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老年健康教育问题,那么社区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可把它放在优先解决的位置上。另外,比如社区还有其他副业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则目标体系中可增加这一栏。

(二)内容层面:选择最有助于目标达成的知识

内容是目标得以达成的重要手段,内容选择必须满足达成目标的需求,否则内容将失去其应发挥的作用,而成为一堆无关紧要的资料。就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来看,组织内容主要指组织的教育教学内容,即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的材料,缺乏内容的组织将成为一个个空空的躯壳,同时,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目标的达成或者为满足组织内成员的需求服务,否则,就会导致内容与目标的错位,不仅影响组织目标的达成,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总而言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内容具有两大最基本功能,即充实组织与达成目标,充实组织是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达成目标是组织意义与价值的重要体现。从内容选择与目标达成来看,因地方条件的差异,同样的组织在各地的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同样的组织在不同的地区其所选择的内容也有所差异。

以上述分目标中的农业知识学习目标为例,此目标属于农业教育组织。首先,必须选择农业类相关知识来充实组织,此组织的存在才有可能。其次,组织内容的选择必须有助于农业教育组织目标的达成,组织的价值与意义才能体现出来。第三,由于各地区的现实条件不同,农业教育组织中成员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因此,在既有的农业知识中,还应因时、因地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除了内容选择必须切合目标以外,在内容选择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师资的配备。如果内容与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很高,然而没有最基本的师资来组织实施教育,所选择的内容也会失去价值。

(三)结构层面:组织成员角色关系的准确定位

组织结构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8]组织一旦形成,组织成员并处于组织结构框架之中,并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按照组织的规范与组织内其他角色发生相互关系,这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关系形式。以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目标体系为基础,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结构可以表示如下。(如图2所示)

图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结构

这里的组织者主要指两种,即个体或群体,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者主要指既定社区范围内负责统筹整个社区成人教育的个体或群体,它担负着整个社区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以及活动开展等任务。在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者的领导下,以需求为单位形成社区成人教育次级组织,如农业教育组织、健康教育组织以及孩子养育教育组织等。社区根据实际需求,从各社区内选择适合的人员担任各组织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负责了解社区成人的需求,组织社区成人加入各自负责的组织之中,并与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者协商,共同寻求教育资源来开展符合学员需求的社区成人教育。处于该组织结构底层的是成人学员,也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既是学习者也是教育的参与者。组织内的成员在各自的位置上担任着各自的角色,他们之间并非隔离,而是相互沟通的关系。从结构上看,主要包括三种沟通关系:一是纵向沟通,即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者与次级组织者以及成人学员三者之间,并非处于严格的科层制结构状态之中,而是相互监督、相互协助、共同合作的关系。二是横向沟通,指各次级负责人之间要相互联系,共同分享组织管理经验,学员之间需相互联系、沟通,分享其学习经验。三是交叉沟通,主要指一个组织的学员可同时参与到几个学习组织之中,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保障层面:资源与制度的协调与整合

组织保障是组织得以存在、运行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制度与资源两部分,其中资源分为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

首先,制度是人的思维系统化的外显形式,制度一旦形成,并对人的思维和行为具有规范与制约的效果。组织的制度既是对组织内成员思维和行为的规范,同时也对组织的运行、组织目标的达成起着保障作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良好运行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必须依托完善的制度,因此,在组织化的过程中制定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制度制定而言,必须从成人以及内容两个方面考虑。从成人的角度看,制度制定必须遵循民主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成人具有较完善的独立人格,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在制度制定时要从尊重成人,让制度尽可能保障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从时空的角度看,制度的制定须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成人是社会的主要责任者,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们在社会中肩负着各种责任,需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要立足于社区以及学员群体的现实状况,在保障目标顺利达成的前提下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员的现实诉求。

其次,就资源而言,主要分为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两部分。物质资源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存在与运行的最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与经费。基础设施是指组织存在并运行的最基本的物质设备,如学校、教室、桌椅、黑板、投影等。针对农村的现实状况,基础设施都有所差异。有条件的地方可修建社区成人学校,如经济条件达不到修建成人学校的要求,则可借助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开展成人教育活动。成人接受教育通常都是短期的、以实用为导向的,因此时间较短,只要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存在,寻找临时的教育地点也不是主要问题。经费与基础设施一样,是组织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经费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即基础设施的购置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保障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稳定性,经费可由政府投入为主而其他机构、个人或团体的捐赠为辅,在条件成熟的地区,也可以向学员收取适当的经费。人力资源主要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与智力支持。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人力资源主要指师资,包括管理者与授课者。由于成人接受教育通常不是连续的,因此主要以兼职师资为主,其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来自社区的成人,二是来自外界的专业技术人员。从社区内的成人作为师资来看,例如社区医生可以作为健康教师,社区内优秀的、有经验的、爱学习的农民可以作为农业教师。当社区内师资无法解决社区成人以及社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时,社区组织者可向上级政府部门寻求帮助,由政府派专业技术人员充当教师角色。对资源匮乏的农村来说,采用这样的师资建设模式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农村社区成人教育。

参考文献:

[1]黎民,张小山.西方社会学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7-118.

[2]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30.

[3][英]彼得·贾维斯著,贾宗谊等译.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社会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160.

[4]达肯沃尔,梅里安著,刘宪之等译.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67.

[5][6][8]于显洋.组织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1(序言);124.

[7]张家麟编著:组织社会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62.

责任编辑 肖称萍

作者:杨智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论文 篇2:

基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农村成人教育创新研究

摘 要:文章通过调查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和延庆县大榆树镇两所成人学校农民成人教育开展情况,结合京郊其它区县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实际,分析了农村成人学校办学中存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问题,为此建议区县采用社区学院、乡镇采取社区学习中心的组织形式在教育管理体制、资金投入机制、教学实践模式和师资队伍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为京郊农村成人与职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手段。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社区学院;社区学习中心

作者简介:王弢(1977-),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干部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人才,依靠农民科学文化、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状况。从京郊农村现状来看,郊区农民总体生产生活水平还不高,农村专业人才匮乏,农村劳动力队伍需要相应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需要培养一支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实用型人才队伍。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与发展,建立乡镇成人学校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对于建立农民终身教育体系,贯彻“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推进首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北京将陆续在农村建立试点村成人学校。学校将在区县、乡镇教育部门指导下,面向村民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工作。农村成人学校旨在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促进乡村民主管理、推进乡村文明、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村民开展包括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文化教育、环保教育、卫生健康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培训覆盖率应达到村民总数的80%以上,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载体和场所。[1]

一、大兴区礼贤镇成人学校发展情况[2]

大兴区礼贤镇坐落于京郊南部,全镇总面积93.825平方公里,人口3.3万余人,西部紧邻京开高速公路,南与河北廊坊市接壤,北京南中轴路延长线纵贯南北,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礼贤镇以农业为其支柱产业,而蔬菜生产尤为突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享有“首都南菜园”的美誉。2006年,礼贤镇成功申报了“中国特菜之乡”。礼贤镇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独有的、被称为北京民间曲艺活化石的“诗赋弦”。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的传统庙会,都会开展戏剧演出、秧歌汇演、书画比赛等文化活动。全镇现有45个行政村,初步建设完成了45个村的文化大院建设和改造升级。镇域内现有初中2所,职业高中1所,完全小学10所,中心幼儿园1所。

成人学校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类型的农民培训工作: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培训。镇政府加强农村富裕劳动力管理,成人学校主动承担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并在2007年上半年对全镇男16-59周岁、女16-49周岁的劳动力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农村劳动力15172人。根据被调查者的需求,由乡镇出资10余万元先后举办焊工、叉车、保洁、月嫂等十几个工种的免费实用技能培训班,培训基本型人才296人,复合型人才274人。同时还通过日常招聘和每月的招聘会,为劳动力办理789个就业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7人。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联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对农村初级实用人才开展专家结对帮扶、专家指导等培训工作,在对本镇的农业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并走访部分培养对象之后共落实培养对象100人,其中养殖业培养对象共24人、种植业培养对象60人,其它培养对象16人。将培养对象具体落实到14名专家教师,专家与培养对象一对一地签订了培养协议,并落实了项目负责人。培训采用了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现场指导等形式,会后培养专家与培养对象面对面接触,采取以专家组集中行动和单独行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培养对象家中进行技术全方位、套餐式的咨询和技术指导的方法,具体解决培养对象在技术上遇到的问题,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累计培训初级实用人才100名,民俗旅游户16人。

(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07年5月,大兴区农民田间学校在礼贤镇开始办学,市农业局、市植保站、区农委、种植服务中心、科委等单位及礼贤、庞各庄等镇4所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参加了开学典礼。培训农民学员带动其他农户,探索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农民无公害瓜菜综合防控意识,认识到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进程。如贺北村根据村里实际情况,每周都把大兴区植保站的老师请来,直接在村田间地头学校给村民讲农业技术课程。随后植保站的技术人员在种植户的引导下,到农户的温室和大棚里帮助指导在番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延庆县大榆树镇成人学校发展情况[3]

大榆树镇位于延庆县城东南4公里处,距八达岭长城仅5公里,属城郊型乡镇。镇域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人口1.5万,有25个行政村,110国道、八达岭快速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31.74%,绿化率达32.03%。占地近1000亩、投资近8亿元、可容纳学生3万人的现代化的高等学府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也在镇内。占地33亩、投资2160万元的春艺达广告学校建在东杏园村。农业产业以药材、蔬菜、畜牧、果品为主导。经过努力,形成了“五个千亩”,即千亩蔬菜、千亩菊花、千亩西洋参、千亩药材、千亩仁用杏;建成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奶牛养殖小区6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6个。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人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类型的农民培训工作: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培训。成人学校和社保所联合,在全镇25个行政村都设置了劳动就业服务站,发放了站牌、设有站长和专门的工作人员,并制定了各项制度,随时可以和镇社保所联系村里的用工要求,不定期开办了电工、管道工、绿化、保洁、计算机等工种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劳动力1176人,其中职业技能型培训623人,引导性培训553人,451人就业。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07年4月,大榆树镇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举办乡村旅游文明礼仪培训,全镇105家民俗旅游商户参加了此次培训。专题培训从如何经营管理、旅游资源挖掘、开发旅游产品以及如何文明接待等方面的内容。还开展了其它种植、养殖专题培训班,共计培训1500人次。

(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镇党委、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围绕东西两个农业产业基地,积极外联,采取龙头企业带动、企业与协会合作等多种方式,先后争取到了大量订单,同时结合订单生产的需求,大力开展农民种植培训,共计培训农民200人,推进了生态涵养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蔬菜、药材、花卉三大主导农业种植产业。

三、全市农村成人学校存在的问题

据北京市教委相关领导介绍,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共有18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规模大小不等的成人学校。全市乡镇成人学校专职管理人员667人(其中占区县教委编制的有590人,占政府编制的77人),学校兼职教师1757人,学校占地面积791754平方米,建筑面积155617平方米。但是,从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来看,农村成人教育是当前农村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乡镇成人学校作为农民成人与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办学和培训条件、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培训经费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开展,影响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4][5]

在走访大兴区礼贤镇和延庆县大榆树镇成人学校期间,结合我们电话访问的怀柔区和门头沟区的个别乡镇成人学校办学和管理情况实际来看,乡镇成人学校基本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乡镇成人学校的机构设置

京郊农村乡镇成人学校始终就不在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管理之中,乡镇成人学校不是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不具备从事教育和培训的资质。很多乡镇成人学校办学确是一个无法人资质、无人员编制、无固定经费的三无单位,存在和发展缺乏法律的保障,这严重地影响了成人学校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

(二)乡镇成人学校人员编制

乡镇成人学校由于机构设置的问题,学校的人员也没有正式的编制,学校的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乡镇政府从普通教育学校临时抽调或兼职的,学校的后勤人员大部分是临时工,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乡镇成人学校校长的待遇问题,教师的职称评定与福利待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若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着工作在成人学校的广大干部、教师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乡镇成人学校经费投入

乡镇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农民培训经费是由学校所在的乡镇政府投入为主,学校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则是本人所在原单位解决。由于全市各个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性还很大,各乡镇领导对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意义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上的不同,使得各乡镇的投入力度差异很大,致使各乡镇成人学校在硬件建设、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培训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也出现明显差距。同时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在农村整个教育经费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也还没有纳入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之中,因而很难建立起乡镇成人学校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

(四)乡镇成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乡镇成人学校的管理人员主要由各乡镇教育助理兼任或区县教委下派的成人教育专干担任,而学校的专业课的教师是从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的专家、教师兼任,文化课教师是从乡镇普教抽调来的。由于人员不在编,成人学校的教学人员流动性很大,影响着成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不利于乡镇成人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发展。

四、解决策略:建设农村社区学习中心

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要求而出现的,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6]“农村社区学习中心”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于1998年提出,是指在正规教育系统以外的农村或城市的本地教育机构,通常由本地居民建立和管理,旨在为社区发展提供多种学习机会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它是一种为个人充实力量并为促进社会共同发展的有效的机构。该项目并陆续在中国、印度等23个国家实施。[7]

社区学院和社区学习中心的主要特点有:一是面向社区、服务社区,以自身学科、知识、技术、人才、设施、信息等方面优势,使社区内的农民就地接受科技文化教育和生产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使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8][9]二是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建设农村科技文化园地,促进社区的文化建设,为农村社区发展服务。三是社区学院和社区学习中心自身的人力物力也是农村社区服务的有生力量,为农村综合改革与发展服务。社区学院和社区学习中心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发挥“三教统筹”的龙头作用,能带动社区内“三教”在内容、方法、经验以及教师、设备、场地等方面的进一步沟通与协调。

为此我们建议将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形式有效结合起来,开拓一种新型的农村教育体制,健全和完善农村成人与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从而更好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管理体制

各个区县可以推行社区学院+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区县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社区学院,在乡镇成人学校的基础上形成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实行社区学院管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管理方式,解决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法人资质和教学资质,同时落实工作人员的编制和福利待遇问题,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市教委在整合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实施“三教统筹”的过程中,可以把中小学调整下来的校舍和部分教学设备用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学习条件。各区县也应制定一定的鼓励政策,调整一批中小学富余 的教师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任教,同时选派一批年富力强、热爱农民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干部任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校长,使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向着办学正规化不断地发展。

(二)资金投入机制

将农村社区教育经费也纳入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之中,在市级财政中增加农村社区教育补助经费和建设单项经费,建立健全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资金补助政策,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资则由财政负担。各区县、各个乡镇政府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每年的资金预算中加大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和补助金额。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和资金投入,企业投入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资金可以抵扣企业增值税,并给予一定减免税和贷款优惠。从而推动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硬件建设、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和培训设备建设,增加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力度,建立起资金使用和分配制度。

(三)教学实践模式

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应根据农村劳动力的需要,应根据适用实效原则,开设从工业、农业、渔业、经济、管理、医学、艺术到服装设计与裁剪、理发、美容、摄影、栽培、手工、家政等各种实用性专业和课程。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看,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播媒介,采用现场实地教学、按年龄和学习能力分班的形式,加强实践指导环节,实行业余学习和集中培训结合、教育培训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社区学院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应通过提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形式,开设多元、弹性课程,有效地针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型的强化培训,综合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从而给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创造转移条件和就业机会。

(四)师资队伍系统

在师资方面,可实行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挑选一批有志于农村社区教育和科技文化培训的教师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任教,教师每两年实行轮换,同时提供从事农村社区教育的教师在考研上可以加分或者提前录取、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比城市同类教师高一个档次等保障措施。兼职教师可由社区内外的知识分子如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组成。

参考文献:

[1]樊未晨.北京陆续在农村建起试点村成人学校[N].中国青年报.2007-4-4.http://gqt.cyol.com/content/2007-04/04/content_

1722807.htm.

[2]大兴区礼贤镇人民政府网(EB/OL).http://www.dxlx.gov.cn/web/lxz/.

[3]延庆县大榆树镇新农村建设实录(EB/OL).http://www.xyjj.org.cn/show/dayushu/.

[4]民盟中央.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调研报告[R].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7-9.

[5]民革中央.拟技术培训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EB/OL).新华网.2007-11-22.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71122/14493135.html.

[6]申培轩.社区学院是农村教育的最佳模式(EB/OL).http://202.121.15.143:81/document/2000-7/gj000715.htm.

[7]罗新·巴贾查亚.为农村发展服务的社区学习中心可持续性研究——尼泊尔案例[D].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5.1.

[8]景民,齐志勇,崔建民.构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1(11):9-10.

[9]彭飞龙.农村成人学校的再造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11-12.

本文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京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与模式研究》(课题编号06AaJG054)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王 弢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论文 篇3:

探究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而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城市社区建设,社区是我国现行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发展社区成人教育,对我国社区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就自身实践状况,以及对社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社区成人教育问题,探讨组织化路径。

关键词: 农村社区 成人教育 组织化 路径

一、社区的内涵

社区,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也就是很多社会群体及组织集聚在某一个区域的集体。它是现行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所以,社区内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基数、基础设施及必要的政治组织机关的区域,是聚焦在同一个区域的群体的生活基础地区。在这个社区里,人们彼此之间是有一定社会交往关系的。同时,彼此之间群体关系比较密切,构成工作关系、亲属关系、客户关系等一系列关系。

成人教育是区别于学校班级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成人教育不限年龄、性别,通过这个教育过程,社会成员得以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态度和行为得到改变,更进一步促进他们深远发展。

二、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现状

1.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缺失。

就目前来看,国家大规模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大体有夜班、扫盲班等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农村地区人们自行组织的教育活动,如庙会。但是,有些农村地区的发展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自身没有足够能力举办成人教育机构,而国家没有全方位普及涉及各个层面国家组织的成人教育。加上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留守农村只剩下儿童、妇女与老人,并且逐年减少,致使成人没有渠道学习与了解农村自身传统文化,造成很多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缺乏。

2.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太注重形式。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开展目的是普及常识,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成人受教育水平,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但是,就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开展大多只注重形式。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的、规划好的路线开展,因此不能因地制宜地搞发展。造成人们对成人教育不重视,甚至出现排斥心理现象。农村社区建设很多图书馆、资料库、教育机构场所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有的甚至长期放置杂物,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开展。组织化的最后结果是只关注表面文章,忽略实质性内容的普及与开展。

三、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

1.明确树立成人教育开展的目标。

各地区相关部门要明确认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认识到成人教育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农村社区成人知识水平提高,与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只有明确树立好组织行动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优势。

2.普及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机构。

国家和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组织化普及力度的调查与研究。对一些缺乏成人教育组织的地区,要着重给予政策帮助与经济帮助,尽快为其建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

3.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由于目前成人教育机构组织太过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推进,因而造成目前人们缺乏参与成人教育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内心深处拥有好奇、想学的意识,才能更好地激励自己。因此,要大力度宣传成人教育的活动意义,提高人们的参与积极性。

4.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组织成人教育。

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对不同地区而言是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行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基本按照国家规划的大纲模式,盲目跟风,疏于内容构建,一味坚持一些僵化的、不适宜本社区实际的内容。因此,各地区成人教育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任何措施的开展都要符合本社区的现实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成人教育战略。

5.科学合理地配备资源。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开展除了教育组织的确立外,还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如相关书籍资料的配置,教育组织机构的建立,专业老师及资金问题等,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共同配合。

本文就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路径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成人教育现状,本文提出以下五点路径:明确树立成人教育开展目标;普及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机构;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组织成人教育;科学合理地配备资源等。各地区要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组织化建设,运用各种优秀社会资源努力提高农村社区的教育水平,更好地促进农村社区深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江联,张俊杰.党的成人教育政策价值变迁与成人教育的发展[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郭华,刘晓娟.党的产教结合思想变迁与成人教育社会实践化发展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3]景民.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

[4]卢崑,朱小蔓.世界成人教育和学习:理念与行动——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侧记[J].教育研究,2010(07).

[5]陈晓娜.“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的反思及应对策略[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作者:王珍东

上一篇:三生教育法制教育论文下一篇:审计判断绩效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