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阅读习惯的养成。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创新阅讀更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理念,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形成全新的学习观念,不断的发展自身的阅读素养与创造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内,教师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经验,掌握基本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阅读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重拾在语文学习中的信心,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性,实现课堂中对学生优化指引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阅读

引言:

阅读课堂教学过程应尝试新鲜、有效的策略,以氛围的搭建,让学生取得优质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要让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整体能力得到激发,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动者,促使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个性引领,独树一帜

在传统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常被机械地引导,形成定势思维,从而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以至于缺乏思想个性。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和不衰呢?作为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的教学,通常教师会在学生阅读之后,询问学生“雷锋叔叔做了哪些好事”等一类问题,但是如果换个角度问,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比如这样问:同学们,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找雷锋叔叔吧!我们会在哪儿找到他呢,他又在干什么呢?这样的问法思路清晰、学生参与度高,可以使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参与为主、引导为辅”的和谐课堂。而在这篇诗歌的思想主题学习中,教师可能更倾向于强调雷锋做好事的精神值得学习,向学生宣扬正能量,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想法。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因为没有达到成人的正确认知能力,因此他们有时会有很多令人惊奇的独特想法。比如诗中提到雷锋抱着孩子、背着大娘,学生可能会反问,为什么雷锋不怕孩子、大娘是坏人呢?这样的问题在大人看来可能啼笑皆非,但是在学生看来,他们经常被教育不要同陌生人搭讪等,因此会冒出这样那样奇奇怪怪的问题。而老师的处理方式应该是选择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没有意义的问题则可以选择带过或单独解答。比如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扬雷锋做好事值得大家学习,而当学生问到雷锋为何不怕坏人这种问题时,便可以结合实际或者进行相关拓展,像以《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桥段、“扶人反被讹”这类社会新闻为例,辩证地为学生解释,类比衬托雷锋时代的“好人”精神。这样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解答,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升华。

二、贴近生活,增强实践

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现实生活与书本世界的相通之处,有时间有条件的状态下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繁星》一课的教学,课文对于星星的描述大多数是作者在海上看到。虽然海上星星的描述产生的意境优美、展现的景色动人,也难以阻挡学生的好奇:只有在海上才能看见星星吗?海上的星星才是美的吗?这样难免会给学生带来困惑。高楼的阻挡、灯光的掩盖和大气环境的污染,这些现代环境因素致使他们平时无处可见这样的“星景”。此时教师就可以收集更多图片、视频资料,例如银河、极光下的星空等等,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描述方式,对教师所展示资料进行模仿描述,既消除了学生疑虑,也让他们开拓了眼界和认知,而并不局限于书本上描述的星空以及城市夜晚被隐藏的星空。教学者也可引导学生与家人外出旅游时多关注自然风光,领略在城市见不到的自然之美;也可鼓励学生交流身处大自然时的所见所感,让没有机会接触大自然的学生也一饱耳福。再如《爬山虎的脚》一文的教学,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物的生长,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毕竟由于各地老房的拆迁,爬山虎已经非常少见了。学生通过文字描述对爬山虎产生了兴趣,他们如果缺乏现实观摩,也会在见不到实物的情况中渐渐丧失兴趣,这也不利于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限于各地条件,收集较为清晰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效果和实地观摩差别不大。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贴近生活、进行实践的机会,教学者应该积极抓住,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学习课本之外的有益知识。无论是阅读还是学习,教学者都应该对组块化教学了然于胸。组块化阅读的益处在于,知识的吸收不会被限制,反而会类生出更多相关知识,获得更多超越课本的知识。学生阅读的过程好比一棵大树的成长,只有利用树根处众多的分叉,去泥土中各个角落吸收养分,才能长出富有生命力的树叶。教师所要做的便是在泥土中扩大施肥的范围,让学生学会吸收养分、有营养可寻。只有这样,从小树苗长成大树后才能生存下来,才能经久不衰、影响后世,教师的阅读教学才算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突显了其价值。

三、制造冲突,实现动态课堂

老师不仅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老师引导作用的最佳時机就是发生课堂教学冲突的时候。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当老师将各种各样的疑问抛出之后,学生就会纷纷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此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挖,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质疑,进而引发课堂冲突,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和辩解,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过老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准确把控,全面掌握学生讨论的尺度和节奏,一方面要确保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碰撞和融合,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阅读技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实现动态生成化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结论:

总之,教师要不断吸取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训,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理念的有效尝试,让课堂教学取得的成果更具有竞争力。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取得成果,会为其日后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童娟. 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路径[J]. 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1,(10):26.

[2]陆树芳.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J]. 好作文,2021,(17):63-64.

[3]戴晓玲. 小学生居家阅读与校内读书活动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9):25-26.

作者:丁洋洋

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运用探究

摘要: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阅读习惯的养成。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创新阅讀更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理念,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形成全新的学习观念,不断的发展自身的阅读素养与创造力。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地阅读素养,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为进一步的创新型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运用;策略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国都在推行创新,国家更是号召全民创新。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创新,使得阅读教学方式更加适合时代发展规律,更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素养的发散与提升,使得学生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想象空间。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有限的问题,该问题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首先,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教学课时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部分教师仅能根据课程要求进行教学,而缺少时间向学生介绍课外材料,学生仅能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而缺少时间语文课外素材。其次,部分学校不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较少购买课外书籍,并且购买的部分书籍质量较差,不符合学生的语文需求,导致学生缺少语文材料。当教学内容有限时,既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也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及视野,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较差。并且有限的教学内容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降低了他们的语文兴趣,不利于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1]。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运用策略分析

(一)基于有效阅读,重视引导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基于有效阅读教学方法,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合理的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中让学生统一进行阅读。其次,教师需要利用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详细阅读。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既不查找陌生字词,也不勾画重要句子,他们需要进行多次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导致阅读效率较低。此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指导学生,使他们对材料有清晰的认识,明确文章的整体结构,并感悟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喜欢什么季节呢?”和“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呢?”两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阅读素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创设教学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核心素养背景下,新课改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授课计划与教学模式的选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基于少教多学的理念,积极地优化自身的教学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与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够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向更高的层次[2]。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壶口瀑布》相关课文内容时,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教师不能够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壶口瀑布的场景。但是为了更好的辅助学生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努力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壶口瀑布的精美图片,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壶口瀑布的美景。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对壶口瀑布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印象,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教材中所出现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性记忆与背诵。同时也会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了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对学生自我的成长与发展也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基于有效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适当的优化传统教学思维,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合理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阅读教学的情境,使得学生有着更佳的理解与认知。这样一来,会使得学生逐渐树立对初中语文这门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会使得学生自我突破,最终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有效地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姚元礼.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20):00001112-00001123.

[2] 王巍.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16):00002321-000023122.

作者:周守隆

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初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以此实现有效阅读教学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话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文素养等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发展,有效阅读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目标。基于此,文章将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出有效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此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阅读;问题;教学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19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广为流行的教育观念。而对初中语文中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是为了探索出阅读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升能力和素养。以下将从课堂形式固化、唯教材主义等方面分析当下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突出教师引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等角度出发探讨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唯教材主义心理严重

在语文教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准绳,无论是在备课还是课堂教学阶段,都产生了一种唯教材主义的错误思想。这就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僵化的状态。在备课阶段,教师通常都会使用与教材配套的教辅参考书,照搬书本上的内容,既没有组织课外阅读,也没有融入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过程。这样的唯教材主义不仅没有充分挖掘出教材文本的有效内容,也不能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1]。

(二)过度重视考试的作用

一般意义上,考试只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已经将考试作为开展阅读教学的指导形式,一切教学行为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通常会将中考的考点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忽视课内其他文本的作用,也不注重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其次,以练习题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最后,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过度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的形式固化

课堂形式理应成为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载体,教师应该随着课程内容的变化而灵活地变换课堂教学的形式。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课堂形式已经形成一种固化的套路。首先,小组合作讨论成为一个固定环节,教师忽视了课程内容与小组合作的适应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和时间的浪费;其次,没有合理使用多媒体形式,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存在错误性理解,将教学改革简单地归为增加多媒体的使用次数,所以阅读课堂的效率迟迟得不到提升。

二、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阅读习惯对最终的阅读效果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只有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文本的阅读中获得大量的有益信息,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而在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举措。也就是说,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予有效引导。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应试制度以及学生个人意志品质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种不良习惯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不断增强阅读效果,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丰富的信息,教师可以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有意识地指导和点拨,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并能够通过自主行为深入挖掘阅读文本中的文学知识、情感内涵、思想道德等元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2]。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设置自主阅读的版块,给予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为他们提出蕴含逻辑思维元素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从而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再者,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写作的习惯,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批注文章段落、写读书笔记等多样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成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还能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阅读热情是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实现自主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在主观层面上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在客观层面上真正参与阅读,才能实现有效阅读教学的目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创新化、趣味化的课堂组织形式,是调动他们热情的有效方式,也能锻炼他们的阅读技能、扩展他们的阅读深度。这也意味着,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优化。然而在当前的阅读中,课堂教学的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固化的套路,课堂氛围在表面上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实际上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较差。鉴于上述分析,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在恰当的时机引入小组合作、运用信息技术,并设置符合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促使学生体会到文本内容中的意蕴,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而为了强化合作学习以及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对阅读教学环节进行设计,选取能够引入小组合作方式的内容,通过趣味化的合作活动引导小组间开展阅读学习,并辅之以先进的多媒体形式和灵活的阅读问题,使其成为促进阅读教育发展的有效教学工具。借此方式,学生既能增强阅读的能力,也能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他们对于语文阅读也会长久地保持兴趣,这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

(三)组织主题性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主题化的阅读活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学生的阅读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看待事物的高度。学生只有在广阔的阅读资源中收获更加丰富的阅读感受、在主题性的课内外阅读活动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逐渐树立起大局观念。在此观念的引领下,教师要精心设计和规划主题阅读活动的方案,为初中生的拓展阅读保驾护航。然而,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将阅读范围局限于课内,将教材作为主要的素材来源,忽视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作用,所以学生的视野没有得到有效拓展,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上述的问题也警示了教师,需对当前的阅读教学模式做出改变。也就是说,为了建设高效的阅读课堂,使学生树立长远的阅读观念,教师可以将教材作为出发点,开展创新性的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搜集丰富的阅读材料,对课内文本进行有效扩展,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从而通过主题化的群文阅读活动,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产生更加饱满的阅读情绪[3]。而且,教师也要保证主题阅读活动具有精准的切入点和完善的组织形式,并依据教材中某一单元主题或名著阅读主题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提前查阅阅读资料,完成自主阅读任务,在活动中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在有效的互动中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组织主题活动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扩大阅读范围,还能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由此,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引入多样的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体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观化情绪,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拥有丰富的体验,就能使他们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文本的情感倾向以及其中蕴含的道德元素。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的唯教材主义以及固化的课堂形式,使得学生很难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他们被困于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中,很难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因此,为了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引入多样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符合学生阅读需求和适应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丰富的资源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呈现方式的阅读素材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储备,以此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4]。教师可以将语文文本作为基础性的阅读资源,充分挖掘出语文教材中文学经典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引导他们探索汉语的魅力和精髓,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解读和分析教材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搜集广播、电视和网络上的阅读资源,以视觉、听觉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文学经典内容,让学生在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中获得更加独特的体验。而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还可以引入生活阅读资源,从广阔的生活场景中搜集素材,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与生活元素的有效结合。借助上述方式,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不断拓展,使得学生在多样化的资源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这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增强学生主体化感受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主体化的感受,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動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换言之,在初中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化感受,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然而,从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教师仍然使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内容开展灌输式理论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缺乏积极性。因此,为了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产生主体意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阅读教学目标,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设置自主阅读版块,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想法,推动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给予他们深度解读文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阅读的空间内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再者,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自主阅读的结果,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课堂中营造出“百花齐放”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沟通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借助上述方式,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个性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一改往日消沉的学习气氛,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而为了提高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增加层次性和个性化的阅读内容,允许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倾向和阅读水平选取适合自己的阅读素材。总的来说,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对阅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六)实施互动化教学方案,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为了渲染轻松民主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实施互动化的教学方案,给予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机会,通过经典诵读、文本演绎等形式再现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驱使学生之间就阅读文本展开互动和讨论,让他们将静态化的文字内容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参与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加深文本印象、强化阅读感悟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摆脱了传统阅读模式的束缚,其阅读思维被激发出来。再者,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自主交流和民主探讨的机会,让他们就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收获的阅读感悟等展开互动和沟通,以圆桌会议或者讲解课件等形式,抒发学生的个性化感悟,驱使学生在互动中强化阅读能力、拓展阅读和学习的范围。经过上述的教学流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往的“唯教师主义”和“唯教材主义”的弊端,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在此模式影响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能得以提升。

三、结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有效阅读教学是顺应教育改革形势、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阅读课堂的转型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准确地认识到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以组织主题阅读活动、优化阅读课堂形式、开展个性化阅读等为有效阅读的教学措施,以此来创新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祝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61.

[2] 覃士芳.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258.

[3] 朱雨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73.

[4] 孙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10):86.

作者:胡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