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农业保险论文

2022-04-17

编辑同志:今年春季至5月上旬黑龙江省持续低温多雨,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较大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积极开展种植业保险,对于增强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稳定农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规范农业保险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作物农业保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作物农业保险论文 篇1:

财政支持棉花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棉花产业是典型的民生产业,不仅关系着上游上亿棉农的利益,而且关系着下游纺织业劳动力大军的利益,中间大量的棉商、棉企和棉花加工业更是聚集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力,依此休养生息。因此,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保护棉花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利益,实现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这需要国家财政和金融资本的支持。本文针对棉花产业发展问题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棉花产业;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农田的大都为老年人以及妇女儿童。而与种植粮食或者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棉花需要大量人工,且遇到灾年或者棉价大幅波动的年份,棉农收益很难保证,导致很多农民“弃棉从粮”。近年来,我国主产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也呈现不断减少之势。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的植棉积极性、保证农民的植棉收益、稳定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这需要财政以及金融资本的支持。

一、棉花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2008-2010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呈现递减之势,其中2010年、2009年棉花实际播种面积分别为504.55万公顷(7568.2万亩)、517.93万公顷(7768.9万亩),分别较上一年度减少13.38万公顷(200.7万亩)、61.26万公顷(918.83万亩),减幅分别为2.58%、10.58%。尽管受2010年度棉花受灾减产、棉价大幅上涨影响,2011年度棉花实际播种面积较2010年有所增加,但是短暂增加后,至2012年实际播种面积继续掉头向下,降至7178.70万亩,为2008年以来最低(数据来源: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

二、植棉面积减少的原因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我们来对比一下种植棉花和种植粮食的收益情况。

2011年德州市机耕、种子、化肥、农药等直接成本(不包括人工)480元,亩,包地费平均450元,亩,雇人拾棉亩均380元左右。按亩产籽棉237公斤、平均售价7.6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1801元。若是农民种自己的土地、自己拾棉花,扣除直接种植成本后亩收益1321元,比种粮食少收入300元/亩左右。若是租地、雇人拾棉花,亩收益仅有491元。种棉不如种粮食合算,更不如种辣椒等经济作物收益高。

我国农民种植棉花获得的补贴力度不及种植粮食作物。与种植粮食相比,种粮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2011年德州市每亩共计补贴98元;种棉政府补贴少,种棉仅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没有种棉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而且农民植棉补贴力度更无法和美国相比,在美国,棉农享受美国政府提供的高额补贴,补贴率高达89%,即每卖100美元棉花,补贴89美元。

目前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田的大都以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为主,与种植粮食相比,植棉费工、费时,且不能规模化生产,不少农民选择种植相对省时省工的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利用管理间隙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加上国家对植棉的补贴力度不及种植粮食,近两年农资价格涨幅又较大,导致植棉成本不断攀升,而棉价波动和天气变化等因素存在不确定性,种种原因导致棉农最终“弃棉从粮”。

三、财政支持棉花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据了解,为支持农民和专业合作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棉花种植机械,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大型棉花机械予以倾斜。农机购置补贴执行不超过30%的补贴比例,单机补贴限额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2010年起中央财政将大型棉花采摘机补贴限额提高到20万元,在此基础上,地方还可根据本辖区棉花产业发展需要实行累加补贴,加大了对购置棉花种植机械的支持力度。

笔者认为,随着物价的上涨,财政补贴力度可适量加大,补贴范围适当扩大。在棉花良种补贴15元/亩的基础上,增加种棉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此外,扩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棉花生产现代化、规模化。

(二)推进棉花政策性保险

棉花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如果在棉花成桃期和吐絮期遇到极端自然灾害,如长时间阴雨天气影响(棉花是喜旱作物),将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使棉农收益大幅减少。为了保证棉农的利益,调动棉农植棉积极性,这需要相关机构推进棉花政策性保险的实施。

据了解,2011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棉花等农作物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安排农作物(含棉花)保险保费补贴资金63.67亿元,同比增长10%。保费政策实施以来,棉花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在新疆等棉花主产区,棉花保险覆盖率超过80%。棉花保险在防范棉花生产风险,保障棉农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了棉花保险政策,比如2012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6.02万公顷(240.3万亩)棉花缴纳保险费达1.06亿元,参与保险的棉田占2012年巴州棉花种植面积的88.3%。2012年,中央财政在现行惠农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巴州党委、政府于2月制定了巴州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极大地促进了巴州农业生产保险的落实。

各主产棉区均可借鉴新疆巴州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方案,完善棉花政策性保险机制,鼓励并激励各银行或保险机构参与农业保险工作,将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并在各主产棉区积极推进,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位棉农都参与进来,对规避棉花生产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三)利用棉花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所谓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生产国和棉花出口国——美国,粮棉生产已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但即使在政府给予农场大量补贴的情况下,价格波动的风险仍旧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而期货市场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美国的农业生产者,无论大小,都习惯使用期货市场的信息,进行经营决策。美国约8%的大农场主直接参与粮食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大多数中、小农业生产者通过各种合作社在市场中实现自我保护,企业不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农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对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判断,与销售合作社签订远期交货、固定基差、最低卖价等不同种类的合同,合作社再进入期货市场保值,促进了该国农业产业的稳定和发展,这些运作方式已经变成了美国农业企业的普遍理念,整体提高了经济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让广大农民参与到棉花套期保值中,合理的利用棉花期货来规避价格波动对农民收益的影响。

(四)对于支持棉花产业发展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对于有闲散资金的企业,要正向引导,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向棉花产业,比如,有充裕资金的企业可以给予农户或者农村信用社资金支持,购买棉花机械,支持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正向激励”政策,对于这些企业,在准入门槛、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政策激励,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棉花产业发展,比如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为这部分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等,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这部分企业起到带头作用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起到以一带十的引导作用,使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棉花产业中来。

(五)鼓励金融资本支持棉花产业发展

当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应该正确引导社会上的金融资本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支持棉花产业发展。这是因为棉花产业与广大棉农和纺织业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支持棉花产业发展,事关“三农”和民生。可以通过支持农村信用社集资或者为其提供贷款担保等,建立并完善棉花专业合作社,逐步完善金融体系对棉花产业良性发展的支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2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同时提出务必“牢牢把握”的四个总要求,其中之一是: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然而,在发展实体经济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首先是农业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这既是基础部门,又是脆弱部门。而棉花产业是典型的民生产业,上游的棉花生产关系1.4亿棉农的增收,下游的纺织业劳动力密集,80%以上的职工来自农村,涉及2000万工人的生计。中间大量的棉商、棉企和棉花加工业更是聚集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力,依此休养生息。因此,保证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国家财政政策的扶持和金融资本的支持。

作者:翟伯洋

农作物农业保险论文 篇2:

积极开展种植业保险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编辑同志:

今年春季至5月上旬黑龙江省持续低温多雨,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较大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积极开展种植业保险,对于增强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稳定农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规范农业保险发展。应尽快制订适合我国农业保险特点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明确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及各级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和职能,将农业保险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农业保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保险意识。通过政策宣传,让农民了解农业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参加农业保险的必要性、重要性,自觉地通过保险来防范风险。

三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方面,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降低农户保费比例,提高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和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农业保险补贴列入中央财政预算,通过建立国家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增强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让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

四是加大农业保险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机制。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代办或共保农业保险业务,完善农业保险的市场机制。在参保方式上,可以采取整村投保、保单到户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户统一投保、集中投保。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的组织和服务功能,提高农业保险效率。

人民银行绥化市中心支行

陶正芳赵景峰王立文曲军

农作物农业保险论文 篇3:

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因此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有助于分散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减少自身经济损失,促进农业生产。苏州市是我国较早实行农业保险的城市之一,但近几年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文章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的方法,对苏州市东山镇杨湾、吴巷、渡桥、东河、太湖5个行政村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对农业保险还存在戒备心理。并以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

一、苏州市农业发展情况及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一)苏州市农业发展情况

2016年,苏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41.40千公顷,其中稻谷播种面积为71.66千公顷,小麦播种面积为63.71千公頃,玉米播种面积为1.35千公顷。生猪存栏为37.23万头;牛存栏为2.37万头;羊存栏为6.53万只;家禽存栏为659.69万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24.6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178.81亿元;其次是渔业,产值为136.08亿元;再次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是47.62亿元;最后是畜牧业和林业,产值分别为37.39和24.76亿元。

(二)苏州市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苏州市就积极实施农业保险政策。但是由于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最终停止了这项政策。200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发展。为此,苏州市成立由多个部门组建的农业保险筹建小组,并决定采用“委托代办”的方式在苏州市开展农业保险。“委托代办”就是将农业保险由政府主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具体运作。2008年,为配合江苏省政府制定的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苏州市政府将农业保险由原来的“委托代办”模式转为“联办共保”模式,即由政府和商业性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农业保险,政府与商业性保险公司按6:4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责任。2006年,苏州市农业保险只有水稻保险1个险种。到2016年下半年,农业保险险种达到了33个。此外,苏州市政府投入的农业保险资金数额不断增加。从2006年提供3.2 亿元保险资金,发展到2016年40多亿元。苏州市农业保险促进了苏州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农民增产增收。

二、苏州市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调查

苏州东山镇位于太湖东南岸东山半岛,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面积96.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3万人。东山镇是苏州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拥有水稻面积1200亩、果品面积3万亩、茶树面积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0000亩,农业年产值在6亿左右。本文对苏州市东山镇杨湾、吴巷、渡桥、东河、太湖5个行政村的农户进行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实地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100份,调研问卷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96份,问卷有效率为96%。

(一)农户基本信息

调研中的农户全部来源于东山镇当地村民。在调查的农民当中,18~24岁占6.25%,25~34岁占15.625%,35~44岁占19.791%,45~60岁占28.125%,60岁以上占30.208%。被访者农户主要是老年人群体。其中,22.916%的村民是小学及以下学历,40.625%是初中学历,32.291%是高中学历,4.16%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当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农户家庭信息

苏州市东山镇大部分家庭农业劳动人数在3人以下,占调研总人数的75%以上,个别家庭达到了5人以上,主要是因为开办家庭农场。其次,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在0%~20%占4.16%,21%~40%占37.5%,41%~60%占43.75%,61%~80%占9.375%,81%~100%占5.208%。绝大部分的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在21%~60%之间。最后,东山镇临近太湖,很多村民以养殖为主,占调研总人数的38.541%。果品,占调研总人数的27.083%。种植水稻,占调研总人数的17.708%。种植茶树,占调研总人数的14.583%。

(三)农户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超过68%的农户知道农业保险,这是由于苏州市早在2006年就全面启动农业保险政策。但是,对农业保险了解的农户人数只有30%,因此农户对农业保险认识程度不高。农户对苏州市农业保险公司的服务满意度评价大部分是比较一般。农业保险公司的服务并没有得到农户很高的认可程度。最后,农户对政府农业保险补贴额度认为一般,显然农户对政府农业保险补贴额度并不是很满意。

(四)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对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从单一的农业收入发展为多渠道收入。调研中农民的收入并不完全来自农业生产,还有来自其他的经济收入,这些经济收入不会受到农业生产风险的影响,因此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购买农业保险意愿有明显的影响,农业收入占比越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就越高,因为农业收入会对家庭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这样的农民家庭需要农业保险来抵御农业生产风险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随着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高,农民就更愿意购买农业保险。

(五)主要从事的农业职业对购买保险意愿的影响

通过表5可以看出,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愿意购买农业保险的比重比较高,这是由于苏州毗邻太湖,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较多,对于水产养殖这一险种较为关注。此外,对于水稻农业保险购买意愿也比较高,这是因为水稻是苏州市首个农业保险险种,农民对于这一险种接触较早,对水稻险种比较了解。

(六)农户的农业保险认知程度对购买保险意愿的影响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会对他们是否会购买农业保险产生影响,农民对农业保险认知程度越高,购买意愿也就越强,反之,如果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则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比较低。

(七)农业保险公司勘赔定损对农户购买保险意愿的影响

调研中农户被问到“目前对保险公司的赔付满意吗,如果不满意,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大部分的农民回答表示一般,这就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农户觉得保险公司的赔付比较低,这反映出目前保险公司的保障水平不能有效的弥补农民遭受的农业经济损失,一些农户甚至指出保险公司并没有按实际损失赔付,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的勘赔定损存在技术上的缺陷,这就会降低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程度。如果农户保险的保障水平提高,农户可以在出险后获得更多的补偿,那么农民参加农业保险才是有意义的。

(八)农户期望政府农业保险补贴额度对购买保险意愿的影响

通过表8显示,农户期望政府农业保险补贴额度对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苏州市东山镇4个主要农业生产产品调研发现,政府农业保险补贴额度越高,农户购买保险的意愿越强。尤其是水产养殖,当政府农业保险补贴额度达到了95%時,有超过86%的农户愿意购买农业保险。因此,政府提高农业保险补贴额度有助于提高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

三、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因素分析

(一)政府农业保险补贴额度对农户购买保险意愿的影响

农户购买保险的意愿与政府农业保险补贴有着重要的影响。农业保险补贴金额越高,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苏州市农业保险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苏州市财政预算拨款。虽然农业保险补贴拨款不断大幅增加,但是农业保险险种也在扩大,这就意味着农业保险每一个险种补贴的金额不会有大幅增加。此外,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保障政策,覆盖整个苏州地区,人均能够得到的农业保险补贴并不多。因此,提高政府农业保险补贴额度有助于提高农户购买保险的意愿。

(二)保险公司服务水平对农户购买保险意愿的影响

保险公司承保农业保险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业务。推广农业保险业务需要既懂农业,又懂保险,既了解农村形势又了解农民所想的农业保险专业人才。但事实上保险公司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以及保险公司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完善。首先,表现在技术力量薄弱。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农业公司不能够有效的组织人力及时核查农业受损情况,导致农户对农业保险公司感到不满意。其次,保险公司在农村没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农业保险市场的开拓和管理,整个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再次,资金赔付的时间比较长。保险公司制定赔付方案需要逐层上报,之后赔付资金由保险公司拨付到村镇组织,农户不能在短时间拿到赔付资金。最后,保险公司承保到户的工作是由村镇组织完成,并不是由保险公司与农户一对一服务,因此,农户对一些保险条款并不明确,导致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购买意愿下降。

(三)农业保险认知程度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

农户的农业保险认知程度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越深,则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意愿也就越强,反之,参加农业保险的意愿也就越弱。在调研过程中,对农业保险不了解的农户只有17.15%愿意购买农业保险,82.85%的农户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而对于农业保险比较了解的农户有61.49%愿意购买农业保险。

农户的文化程度对农业保险认知程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户文化程度越高,更加愿意了解农业保险相关信息。苏州市东山镇农户文化程度大部分处于初中阶段,文化程度并不高,因此对农业保险认识程度有限。

此外,苏州市农户平均拥有耕地面积比较少,农业生产规模也比较少。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农户表示自己家只有几亩地,即使遭受农业灾害,也不能够造成多大的损失,因此很多农户表示没有必要购买农业保险,这就导致了农户农业保险购买意愿下降。

四、对策建议

(一)扩大农业保险资金来源,提高农业保险补贴额度

农业保险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政府应该首先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将农业保险纳入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决策当中。此外,还要细化农业保险补贴措施,用政策法规来规范农业保险公司业务,农业保险险种以及保险细节标准。最后,将农业保险执行情况纳入村镇政府的工作考核范围,确保农业保险能够有效执行,也有助于提升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当前,农业保险补贴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但随着农业保险险种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各险种财政补贴也不会快速上涨。为此,政府应该将农业风险基金等一部分资金转移到农业保险补贴资金上。此外,还应该鼓励农业保险公司通过市场筹集资金,这样也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补贴的压力。苏州市全市9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社,未来,可以由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农业保险,以政府、农业保险公司与农业合作社三方共同提供农业保险补贴,以此提高农业保险补贴额度。这样,有助于提高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

(二)改进保险公司服务

要想提升苏州市农业保险公司服务水平首先应该从人才方面入手。保险公司要积极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鼓励农业保险人员接受金融、保险等继续教育,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吸纳一些熟悉苏州市农业农村的专家学者组建高素质的农业保险人员团,这样更有利于保险公司深入农村地区,更加清楚地知道农民的保险购买需求有哪些,也能够为农民及时提供农业保险信息。此外,不仅要培养专业的农业保险人才,还要加快农村保险险种的创新,保险公司应该更加考虑农民现实的经济利益,根据苏州农村的实际情况,推出满足农民需求又保价低廉的保险险种,这样有助于提高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

(三)提高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意识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为此,基层政府应当通过广播、报纸或者农技培训等面对面宣传方式积极宣传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让农户充分了解农业保险的内容,积极扩大农业保险在农村社会的影响力。此外,还应该积极宣传在农业灾害发生后,如何进行申请理赔等,这样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最后,还应该借助农村的农业生产大户,当地村干部和家庭农场主等,让这些在农村有威望的人积极参加农业保险,这样有助于带动更多的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提高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

参考文献:

[1]宋新刚.江苏省淮安与苏州农业保险模式的比较[J].经济导刊,2007(S2).

[2]杜鹏.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五县市342户农户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

[3]郭翔宇,张美玲,刘从敏.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巴彦县万发镇336个农户调查[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2).

[4]叶晓凌,罗剑朝.苏北、苏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以淮安、苏州为例[J].农场经济管理,2008(04).

[5]刘璐,韩浩,马文杰.政府支农政策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10).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