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价值观论文

2022-04-18

【摘要】儒家文化是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中最为耀眼的瑰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儿女在沧桑巨变中无悔追求的崇高志向。二者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发展形成的智慧结晶。本文将梳理儒家传承的文化精髓,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探讨如何将二者更好地培育与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儒家文化价值观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儒家文化价值观论文 篇1:

儒家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

【摘要】儒家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资源和文化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找到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我们应该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彰显儒家大同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系 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内容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儒家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分析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糟粕,探讨如何基于儒家文化的精华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儒家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导向和文化资源

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提供了文化导向。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然而部分被人们长时间认可并且保留下来的思维方法即成为某种习惯,也就是本民族的思维模式。儒家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文化特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至关重要。

首先是儒家文化的一体化统筹思维。一体化统筹思维对于儒家文化而言,最原始的表现就是系统化的思维模式,该模式主要依赖于寻求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从思维层面来看,在儒家文化的整个发展进程中,这种最原始的系统化的思维模式能够协助完成对系统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制度的构筑。从组成上来看,儒家所奉行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理念、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价值体系、诚信笃定的行事标准与风格,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从国家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强调的是“富强、和谐、文明、团结”;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的是“公正、平等、自由、法治”;从个人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行的是“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因此,儒家文化与社会化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统一的思想和理念基础。

其次是不断创新思维。该思维模式在过去的儒家文化发展进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强调宇宙与社会都处在更迭不止的情形之中,世界万物都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不断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且要有针对性地汲取我国先进文化文明成果,不断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并以此为依据,概括、总结、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充分表现出刚柔并济的强大宽容性以及合理化之的思想特色。

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当儒家文化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又与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相融合时,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被概括萃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了儒家文化最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

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定了精神目标。从过去到现在,时代的进步都是为了实现国富民强,和谐是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儒家文化作为过去时代所崇尚的最高价值观,其所谓的和谐主要强调了人与自身、自然、他人、时代之间的统一团结。然而要想实现时代的高度统一和谐,就要确保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国先富则民也强。荀子曾有云:“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姓。”古时之所以要让国家富强,主要是由于“民财足则君赋敛焉不穷”,虽有其局限性,但却让国富则民富的观念影响着每一个人。它所倡导的核心思想与儒家思想理念高度一致。

儒家文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标准。儒家文化十分注重诚信,孔子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交往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长久,由此也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强调的诚信思想在儒家文化当中也是有据可依的。

借鉴儒家文化,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儒学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植根于此并沿袭其优秀的思想加以发展的,应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弘扬儒家文化。同时,儒家文化中也有不少糟粕,在借鉴儒家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对其扬弃。

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传承与发扬儒家传统美德,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的环境下有必要加强儒家文化的宣传,重视儒家文化中爱国、诚信、明理的传统美德,从而提升人民道德水平。诚信理念从古至今都极为重要,但在市场经济下,人们想要拥有越来越多的名利,成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诚信思想也在逐渐流失。孔子就将“诚信”视作做人最基本的条件,曾有言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现在的公民来说,诚信不仅仅在于每个个体的伦理道德水平,更是社会与时代要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儒家文化主张的诚实守信,能够给当下失信现象频繁、背信弃义现象屡见不鲜的社会以强烈的警醒。此外,还有利于建立公民诚信思想,提升其道德伦理水平。

其次,学习儒学文化中“天下大同”的理想,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儒家文化中“天下大同”的理想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从儒学思想中吸取营养,并发现其时代价值。现如今社会主义发展逐渐成熟,坚持儒家的大同思想显得格外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深化诚信教育,社会的和谐要依托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此外,学习儒家文化不断创新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中不断创新思维给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动态的,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在目前取得的成就仅仅是暂时的,“三個倡导”的提出也仅仅是短期的发展结果。时代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也在逐渐趋于完善与成熟。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进步是以实践为基础,以革新为目的,在完善中逐渐对其稳定性思维进行革新。

虽然儒家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儒家文化发源于我国传统封建礼教的基础之上,其中许多方面依然是为了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因此,在学习和借鉴儒家文化时,必须有选择地对其糟粕的进行扬弃。例如:儒家文化中强调君臣关系,这显然与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民主”的理念是不同的。另外,儒家思想中“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等观念也不符合当前大众所认可的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民主思想的理念。在民主社会中,只要不违反法律,人们有权利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有权利去了解、认知他们想知道的事情。只要不违反法律,人们的行动不应受到制约。然而,儒家文化的一些教条则规定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符合皇室贵族制定的行为规范,不允许人们对于统治者有一丝一毫的质疑。显然,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应融入这部分儒家文化的理念。因此,在运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对其中许多不符合时代特征和现代社会理念的糟粕思想进行摒弃,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儒家文化。

总之,儒家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资源和文化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找到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利用儒家文化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们应该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通过弘扬儒家传统美德,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彰显儒家大同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均为河北金融学院)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作者:刘涛 彭旭丹

儒家文化价值观论文 篇2: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摘要】儒家文化是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中最为耀眼的瑰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儿女在沧桑巨变中无悔追求的崇高志向。二者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发展形成的智慧结晶。本文将梳理儒家传承的文化精髓,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探讨如何将二者更好地培育与发展。

【关键词】儒家文化 核心价值观 培育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沉浮了几千年,曾被君王捧入神殿,也曾被学子弃之一旁。然而,终究在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儒家文化沉淀出的精髓与内核,成为传统文化中最为耀眼的部分,穿梭于几千年中国人的思想之中,并在崭新的21世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一、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

1.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

早在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令天下“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自此走入庙堂,成为国家信仰,中国自此便进入了儒家社会。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三个倡导”,24字内容精炼,详实客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诞生。

公元前500年,先贤孔子办学授徒,始创儒学。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深度钻研,儒学确定下以“仁”“礼”为核心的学说思想,至两汉时期,儒学登上官方哲学的地位。而到了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带来儒学文化的大力发展,儒学也迎来了古代最为鼎盛的时期。

2.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经过了几千年的兴衰与沉积,儒家文化得以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与不同的时代思想进行碰撞,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内容逐渐丰富,影响愈加深远。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

1)天人合一。人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与自然、社会相融合。

例:《论语·亮曰》中云:“欲而不贪”;

《礼记·礼运》中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以民为本,儒家思想以百姓为先,帝王地位次之,讲求“仁政”。

例:《孟子·尽心下》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崇尚礼治,礼仪、礼义、礼法,是儒学“礼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礼的约束,让人们遵守准则,安分守己。

例:《论语·八佾》中有云:“君使臣以礼”。

3.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共可分为三个层次:1)国家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2)社会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一个美好的、法治的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3)公民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合格的公民形象。

这简简单单的24个字,却凝练地表述了我们当下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我们应当奋斗的方向。

儒家文化在几千年间所倡导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高度的契合,与中国民族在抗战斗争中的宝贵经验完美融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价值导向,其自身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也得以涅槃与升华。

二、借鉴儒家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得以在几千年间传承,自有其精华与益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的相得益彰让我们不仅思索如何借鉴儒家经典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借鉴儒家精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倡导“大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和谐”不谋而合。人应到做到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才能达到“大同”的理想境界。

1、克己,人应当克服内心私欲,遵从礼法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人,是构成整个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人人皆有私欲,如果对私欲不加以管束,让人们凭着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这个社会将不再和谐美好。故而,儒家文化讲求“克己复礼”,人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如哲学中的让“本我”与“社会我”达到一个和谐的平衡点,即人的主观思想受道德修养、社会法理地不断滋养与约束,使自我得以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诚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皆是强调为人与自我的和谐。

2、仁者爱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论语·颜渊》中有云;“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何为仁?爱人,爱他人者为大仁。儒家文化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要用大爱之心对待他人,不藏私,不阴暗。当今社会,因为激烈的竞争与利益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在“扶不扶”“救不救”的讨论声中,我们呼吁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唯有人与人之间和谐了,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友善。

3、理欲统一,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风靡一时。朱熹尚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前清时期哲学家戴震对这一主张进行了抨击,提出了“理欲统一”的新理论,将儒学文化中如何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推向了更加正确、明朗的方向。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提倡恶意竞争,但我们允许正当的竞争,我们讲求“平等”,我们讲求“法治”的同时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接收国家机关的领导与管理的同时也讲求“民主”。儒家文化中不排斥冲突,而是强调“统一”,追求有约束力的“欲”,不失自我的“理”。此观念适用于当今社会中,人与自然、与社会的相处之道。

(二)拓展文化活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

所谓“知行合一”,理论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检验真理。儒家文化应当与当代社会中的一些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方便人们更好地学习与接受。

1、国学启蒙教育,普及优秀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国学大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弘扬国学经典成为了爸爸妈妈们竞相追赶的新时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学文化的高度契合则为我们普及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通过对幼儿的教育与熏陶,让孩子们学习儒家文化经典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正确的认知。那么,在其以后的成长与教育中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利用媒体网络,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近几年,一档名为《百家讲坛》的节目火了起来,网络点击率超过上亿次。2008年奥运会上歌曲《礼》得到了极高的好评与赞誉。在之后,《礼》的歌曲与手语舞得到了社会上民众的广泛认可,许多学校与社会团体进行学习与表演。可见,通过媒体与网络,能够有效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进行更好的宣传,让民众更加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学习与接受。

3、发挥模范榜样作用,引领公众行为导向。

自2014年起,全新的真人秀节目《扑通扑通的良心》《你会怎么做》在互联网的手机客户端火了起来。节目以演员设定一种有悖于和谐社会的情景,观察旁人的反映。多次的试验都得到了积极的结果。节目对在节目中有优秀表现的民众给予高度的认可与宣传,并由此宣传积极正能量,号召群众学习榜样,构建和谐社会,以此引领公众行为导向。

三、结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不应被摒弃,《论语》有云:“有教无类”,借鉴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能够带给我们许多的启示与借鉴。本文分析了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探讨了如何结合儒家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通过更多的渠道与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社会的认知与认同,并号召大家知行合一,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包虹.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迟成勇.论儒家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91-96.

[3]张晓玲.儒家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探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0-13.

作者:王晓明

儒家文化价值观论文 篇3:

儒家文化与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关系研究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其核心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儒家优秀文化。得益于儒家优秀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使儒家文化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方面发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本文基于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探讨了儒家文化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制约因素以及实现儒家文化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儒家文化;民办高校;大学生;构建;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凝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的讲话中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能力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塑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在被赋予新时代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其雄厚的文化底蕴,进而探索出儒家文化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契合点和突破口。

一、儒家文化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在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在国际市场上交流传播,让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趋向发生了改变,如诚信水平降低、社会责任感减弱以及集体观念淡退等一系列扭曲的价值观。并且在民办高校的校园里,存在着对公共设施的乱涂乱画、打饭不排队、图书馆占座不常在等现象;虽然这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但正体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儒家文化在民办高校环境中的存在度不高

此处的环境既包括校园里的实际环境,有包括立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观念之上的抽象环境。现如今的民办高校建筑都比较严肃庄严,有关于儒家文化的墙报是很少见的;而且校园里的宣传栏里大多是展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所取得的荣誉,还包括国家部分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儒家文化板块的设计较少,即使是有这一内容,也会较长时隔去翻新一次。除此之外由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形成的有关儒家文化学习的氛围也是淡薄的。

(三)民办高校的教育者对儒家文化的融入趋势把握不稳

首先,民办高校的大多都是专业性较强的教育者,所以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多是紧扣相关专业的,而较少的进行儒家文化的教授。其次,由于民办高校的教师课前忙于备课、课后忙于下节课内容或赶班车的缘故,未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阶段性的价值取向,导致民办高校的教育者不能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儒家文化的融入态势。

二、儒家文化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构建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缺失对儒家优秀文化的科学认识

其一,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更多的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培养意识相对薄弱。其二,文化市场上各类思潮相互撞击,使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呈现出多元、扭曲的态势,但这也凸显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辨别和选择的能力。三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尚未妥善处理好儒家文化认识与价值观构建之间关系。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激励,推动文明发展,在此基础上并产生新的精神文明。[1]说明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者整合的现象。

(二)民办高校未真正认识到儒家文化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目前民办高校的课程内容较多涉及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型人才,而较少或从未开设过有关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这不便于儒家优秀文化在教育教学环境中的渗透。其次,民办高校的教育者在课堂上讲授的儒家文化内容枯燥冗长,使学生学习儒家文化的氛围沉闷低落。最后,有些民办高校较少的开展有关儒家文化的教育活动或开展的活动过于功利化,也影响了儒家文化教育氛围的健康渲染。

(三)民办高校的教育者忽视了儒家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作用

如今民办高校的教育者只是一味强调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没有真正的发挥儒家文化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虽然在课程安排上涉及了部分儒家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大学语文”,但只是把它作为某一学期的课程来设置,忽视了儒家思想在整个大学时期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另外因为专业的硬性要求和教育者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让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学习考证上了,从而忽视了儒家文化的丰厚内涵。

三、推动儒家文化融入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实现途径

(一)发挥民办高校大学生构建价值观的主体作用

一是增加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因此,需要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充分理解儒家文化中宝贵又丰富的意涵,主动接受儒家文化中的科学理论,提升学习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加深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二是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鉴别能力。处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新潮文化纷至沓来,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大学生提高对儒家传统文化辨别的能力,学会在百花齐放的文化市场中运用辩证的眼光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且要积极主动地汲取外国优秀的文化成果,给予儒家文化发展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讓儒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从而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价值观。

(二)营造浓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儒家优秀文化的氛围

一是加强民办高校中有关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它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重大作用。[2]因此,民办高校要创设良好的儒家文化环境,并把其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有效载体,将儒家思想融入到学校的环境建设、教育活动、以及校规校纪中,让民办高校大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来自儒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激发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营造和谐的儒家文化学习氛围。

(三)发挥民办高校教育者在儒家文化继承中表率作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着优质的教学质量,会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言行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即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家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学生的绩果。因此,民办高校的教育者要不断增加对儒家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并且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挖掘和钻研儒家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作为重点讲解,推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孔凡霞.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2]白春玲.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10-112.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儒家文化与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机制研究”(18CSZJ30)成果。

作者简介:纪佩汝(1976-),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协和学院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邢斐斐(1997-),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山东协和学院教育学院201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作者:纪佩汝 邢斐斐

上一篇:政治文化及影响论文下一篇:乳化液废水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