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模式论文

2022-04-15

【摘要】学校道德领导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提出的,其核心是学校领导要建构学校共同愿景,强调责任与义务。它为我国学校管理带来了若干可借鉴的领导理念。本文试从学校道德领导的意义和内涵分析入手,谈谈它在建构民办高校管理模式中的运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管理模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管理模式论文 篇1:

新兴媒体条件下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变革

[摘 要]新兴媒体的发展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经历了显著的改革,但是仍然具有计划经济时代高校管理的特点。新兴媒体的发展为高校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系列机遇,有效运用这些机遇能够有效的改革我国传统高校管理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特征能够大大推进我国高校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兴媒体,高校管理,决策,问责

[

近些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获得了越来越显著的发展,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新兴媒介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新兴媒介,应对新兴媒介的发展所导致的新的挑战,成为了我们进入到新兴媒介时代的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对于我国的高校管理而言,面对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如何更加有效利用新兴媒体的功能实现高校善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改革面临着重大任务。本文将对此论题展开讨论:首先,本文简要介绍我国传统高校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特点;其次,结合新兴媒介发展的趋势,尝试性分析新兴媒介给高校管理带来的机遇;最后,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力图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为高校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支持。

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特点

回顾历史是理解现实的重要途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我国高校的发展沿革历程,是理解高校管理模式特点不可或缺的途径。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长,仅有百余年的历史。清末新政之时,我国开始借鉴西方的高等教育体制并将其引入到中国,在各地陆续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这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篇章。中华民国建立后,高等教育得到了比较显著的发展,公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等纷纷建立起来,高等教育进入到规模化发展阶段。但是在解放前,由于连年战争和政治动荡,高等教育的发展相比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需求而言,还是相当滞后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这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高校自身而言,我国在建国后对于此前的高校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使之适应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具体而言,建国后我国以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为样板,重塑了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所谓苏联模式,指的是社会主义苏联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发展模式。苏联模式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核心,建立严格的经济计划和对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短期内将大量资源集中到某个特定领域之中,以此实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在制度结构上,苏联模式具有高度集权的特点。在政治与经济关系中,各个经济活动主体依附于国家机构;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各级社会组织并没有独立性,完全依附于国家。从今天的角度看,尽管不少人批评苏联模式具有集权的弊端,但是苏联模式在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国家工业化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建国初期,我国仿照苏联模式,对于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从学校的所有权角度看,我国废除了解放前的私立大学,教会大学等非公办大学,将高等学校的所有权收归国有,使得国家成为了高等学校的所有者。从学校的管理模式来看,我国对高校的管理移植了苏联模式中行政化管理的特点,将高校纳入到国民经济计划的统一体系中进行管理。高校在经费收支,人事安排,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都由国家经济计划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统筹安排。在高校内部的运行模式上,则体现出强烈等级化和科层化特征,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即依据于行政管理的方式来管理高校。总体而言,我国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管理风格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国家对于高校的定位偏重于其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尤其是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因此国家偏重于将高校作为国民经济的特定部门进行管理。这导致了高校管理风格延续了政府管理中的行政化作风。在高校内部的管理风格上,行政化管理同样延续,在高校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的管理中,职能部门常常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学校管理方与师生的关系中,校方将师生作为行政命令的对象。所有这几个方面都反映出高校管理风格中行政化色彩的突出。

管理方式比较单一,行政命令特色明显。在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管理方式还比较单一化,这突出表现在高校更多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管理任务。行政部门对于教学院系的管理,管理者对于师生的管理都是如此。这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最为根本的问题是其忽略了管理对象的特征,将政府机关的管理方式运用到高校管理之中。这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带来了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作为高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的广大师生,往往在管理中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在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决策中难以发表自身的意见,难以激发广大师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过度依靠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也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和管理绩效下降。为了保证管理的效果,高校管理者不可不依靠监督性机构和方式确保管理对象的服从。

管理过程相对封闭,缺乏透明和责任性。管理过程的封闭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从高校与其所处的社会外部环境来看,高校管理对于社会外部环境缺乏感知,难以根据社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高校管理改革。从高校内部的管理过程来看,这种封闭性体现在高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而是更多的是从管理者自身的本位立场出发,进行高校的管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管理过程的封闭性,导致了管理活动中透明性和责任性的缺乏。近年来,不少高校管理中所出现的决策失误,用人失察等影响高校管理的严峻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都是与管理过程封闭所导致的缺乏透明性和责任性密切相关。

综合上述的简要解析,不难发现,我国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从历史沿革和结构特点来看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依旧由此引发的社会深刻变革,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步的显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这种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一直进行着改革,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效果上看,仍旧难以满足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高校管理模式更是面临着紧迫的改革重任。

新兴媒体发展背景下高校管理面临的新机遇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带来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上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又迎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这次新技术革命以互联网的发展为显著标志,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的生产力和人类的存在方式。时至今日,这场新技术革命仍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在信息传输,资源共享,意见表达,文化交流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兴媒体的发展将人类带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对于我国的高校管理而言,时代环境的上述新的变化无疑对于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改革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机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新兴媒体的运用者之中,高校师生群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师生教育水平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掌握新兴媒体。因此高校是我国较早的接受并运用新兴媒体的领域。这种情况也大大增加了传统高校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就此而言,只有更加主动的迎接这些挑战,我国高校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这些机遇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新兴媒体提供了广大师生进行意见表达和参与公共讨论的重要平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了总体的历史趋势。随着利益与观念的多元化,广大民众形成各种迥然不同的观点也就在所难免。因此能够保障民众进行自身意见的表达和公共事务的讨论是现代社会的得以正常发展的前提。在社会群体中,高校师生教育水平高,思维活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因此其进行意见的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新兴媒体的出现恰恰契合了高校师生的上述需求。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中,一方面,广大师生在自身意见表达方面的渠道还比较匮乏,已有的常规性的教师代表大会和学生会难以满足师生多样化各领域的意见表达;另一方面,意见的表达由于要经过高校各级管理部门和行政层级的层层传递,其表达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新兴媒体的出现为广大师生表达意见,参与公共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近年来,在一些高校管理的实践中,师生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表达自身诉求的案例不早少数。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还没有很好的实现新兴媒体条件下利益表达的制度建设。如何将新兴媒体的利益表达功能整合进高校管理模式改革之中,将是高校管理面临的重要任务。

其次,新兴媒体提供了广大师生参与高校事物管理的重要渠道。随着改革的深入,民众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反映在高校管理方面,这种趋势同样是明显的。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师生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积极性。从管理绩效来说,只有有效的调动管理参与者的积极性,管理绩效才能够最大化。广大师生在高校管理中,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服从者,而且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更加充分的调动广大师生参与高校的管理工作,管理的最佳绩效才能够实现。但是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却比较匮乏。一方面,在制度结构层面,广大师生没有实质性的渠道参与高校管理活动;另一方面,已经存在的参与管理的渠道功能还不甚健全,制度化水平不高,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近年来,新兴媒体的发展事实上为师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广大师生将网络贴吧,微博微信,校园论坛等网络工具的参与功能发挥出来,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接入到学校的管理实践之中。对于未来高校管理改革而言,构建基于新媒体条件下的参与渠道是提高广大师生参与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同时也是重要改革的重要机遇。

最后,新兴媒体提供了广大师生评价高校管理工作的新途径。长期以来,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我国偏重于上级管理机关对于高校的评价。尤其是随着高校管理工作的深入和细化,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了全面而复杂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考核高校的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管理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上述改革密切相关。但是从本质上讲,这种管理评价是自上而下的,仅仅能够从自上而下的方向引导高校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除了上述自上而下的管理评价之外,自下而上的管理评价同样值得关注。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直接服务对象,广大师生对于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着切实的体会和感知。但是在传统的高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广大师生所发挥的作用比较薄弱。高校管理的考评过于突出上级主管部门的作用,而广大师生的作用还没有被突出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新兴媒体为广大师生评价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借助于新兴媒体的功能,广大师生能够对于高校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使得高校管理者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管理对象的感受。在这方面,一些学校已经进行了改革的尝试,比如对于学校行政部门工作进行打分,排名和奖惩。新兴媒体的评价功能具有时效性和低成本的特点。所谓及时性,指的是新兴媒体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反应高校师生对于高校管理的评价水平;这能够大大缩短管理实践与管理考评之间的时间周期;低成本指的是面对人数众多的教师和学生,新兴媒体能够在进行管理考评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和财力成本是非常低的,从而大大减少了师生管理考评的花销。因此充分在高校管理的绩效管理中加强新兴媒体的作用,将是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式。

新兴媒介背景下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在面临着一系列机遇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更好的推进新媒体条件下我国的高校管理改革工作,将是未来高校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认为,高校管理者需要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建立起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管理的新模式。

第一,充分运用新兴媒体进行意见交流与表达的功能,并将其功能整合进入到高校管理模式之中。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极大的多样化了,整个社会层面的状况是如此;在高校内部同样也是如此。广大师生由于自身经济状况,所处阶层和思想观念之间的差异,对于高校管理的诉求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管理过程中不同群体能够有效而准确的进行利益诉求的表达,并实现这些意见有效反馈到高校管理者手中,对于实现高校的善治至关重要。对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改革来说,重要的任务是如何搭建平台,让广大师生的意见和诉求得以表达出来。基于此,学校管理者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学校网络的平台上设置意见表达的公共空间,比如意见栏,贴吧,并由专门的部门及时定期的将这些意见诉求加以汇总,汇报给高校管理者。通过这种方式,让广大师生的意见和诉求能够及时有效的回馈给高校管理者。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在信息传输和利益表达方面的高效性和及时性这个特点,对于高校管理模式中已有的意见表达和整合机制进行改造和提升,提高现有高校管理模式中信息传到和整合的工作效率,最终达到及时,准确和高效三大标准。综合起来讲,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一方面创造新的平台和机制;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机制进行改造和升级,从这个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共同推进,实现高校管理模式中意见表达的及时、有效和准确,实现高校的良好治理。

第二,加强对于新兴媒体在高校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推进管理过程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在公共行政理论中,决策具有核心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讲,行政管理就是决策。就此而言,提高决策水平是提升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普遍经历了高速的大发展,高等学校无论是在招生规模,学科发展,校园建设等等方面的步伐都大大加快。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向高校分权,给予高校在管理决策方面更大的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质量无疑将决定着一个高校未来的发展前景。在一些高校,由于决策失误所导致的高校发展受阻的案例也不早少数。因此,只有提高决策水平才能够保证高校在日趋复杂的条件下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在这方面,新兴媒体在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在现有的决策过程中需要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1)收集民意,即借助于新兴媒体的平台收集广大师生在相关决策问题上的态度;(2)民主协商,即利于新兴媒体所提供的平台使得不同的意见和主张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这样一个理性化的公共讨论中,使得各方能够超越于自身的狭隘立场,从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理解相关的决策。近年来,国家提出将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对于高校管理而言,在决策过程中提高民主协商的水平将有效的推进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它将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新方向。

第三,利用新媒体推动高校管理过程的透明化和开放化,努力建立高校管理的问责制。透明化和开放化是现代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民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公共部门改革中,高校管理的透明化和开放化应走在前列。在高校管理模式中,应该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特征,推动管理透明化和公开化。另一方面,努力构建高校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制。所谓责任制指的是对于管理责任的切实履行及其对于管理中责任缺失的问责。作为一个完整的流程,我国高校管理模式中责任制度的建设还比较滞后。除了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部门的问责之外,广大师生的问责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就此而言,新兴媒体能够提供高校管理模式中自下而上进行问责的新渠道,因此借助于新兴媒体的便利功能,构建起双向的问责渠道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制度创新。

〔参 考 文 献〕

〔1〕刘爱东.高校管理权力配置的失衡与规避〔J〕.中国行政管理,2005,(10).

〔2〕高松元,龚怡祖.转型时期高校管理中的冲突与调试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7).

〔责任编辑:侯庆海〕

[收稿日期]2015 — 01 — 08

[作者简介]王亚娟(1974—),女,陕西渭南人,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亚娟

高校管理模式论文 篇2:

学校道德领导理论在建构民办高校管理模式的运用

【摘要】学校道德领导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提出的,其核心是学校领导要建构学校共同愿景,强调责任与义务。它为我国学校管理带来了若干可借鉴的领导理念。本文试从学校道德领导的意义和内涵分析入手,谈谈它在建构民办高校管理模式中的运用。

【关键词】学校道德领导理论;民办高校;管理模式

一、学校道德领导的意义及内涵

萨乔万尼是在与传统领导理论的比较分析中阐述学校道德领导理论的。他认为,传统的学校领导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类似于工业组织的强硬、有力而直接的科层领导方式;一种是借助于人格魅力和圆熟的人际技能的人际领导方式。这是现在正在受到人们强调并被领导者广泛运用的领导方式。但在对其动机激励方式和领导权威来源加以分析后,萨乔万尼指出,传统领导方式过于注重领导的特质、行为、技术和理性,忽略了作为附加价值的与道德相关的层面,如信念、价值观、责任与义务等,必须设法加以弥补,因此实施学校道德领导有着重要意义。

萨乔万尼认为,学校是专业的学习共同体,学校道德领导就是领导者以道德权威为基础,甄别并确定学校这个学习共同体核心的价值观,建构学校共同愿景与理念,教师基于责任和义务对共享的共同价值观、理念和愿景作出回应,在团队精神下相互协作,进而发挥领导的效能。

二、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层领导模式忽视了学校的本质

知识生产和育人是学校的的两大特征。这两大特征决定了学校在本质上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目的、信仰、价值观、专业精神、团队精神是其核心的内容。而科层领导模式的管理根本无法涵盖这一切,也就根本没办法促进民办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激励制度不健全,没有归属感

民办高校的教师都有同一种感觉,没有归属感。教师对学校没有依恋感,对于学校的成功没有责任感,没有愿为学校的理念与愿景尽责的意愿,不愿在行动中平等地承担对学校整体理念的责任和义务。这都主要源于学校激励制度的不健全。

3.教师流动性大,工作缺乏连贯性

民办高校对于教师的培训并不重视,但教师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强,这种自我的学习并不是为了学校的理念与愿景努力,而是为了个人的更好发展作准备,相互之间很少甚至没有进行专业的交流活动。从而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学校工作缺乏连贯性。

三、道德领导理论在民办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学校道德领导是产生于作为知识分子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它借助领导者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使人追随的道德魅力以及批判反省的能力,体察学校组织中不合情、理、法的情形,以道德的方式形式领导职权,进而展现正义的勇气,发挥人道关怀的精神,在获得学校组织成员的信任、认同与支持后,逐渐发挥对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与领导效能,唤醒成员的热情,感动成员的善心,引领学校成员为达成办学目标作出贡献。

道德领导理论在民办高校管理中的运用,简单概述为“一体两翼”。“一体两翼”分别指的是“建立学习共同体,重视自我实现的激励力量和建构学校团队精神”。

1.建立学习共同体,作为改善学校的关键

“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是道德领导理论最基本的一个假说。[2]建立学习共同体,首先要建构学校的组织气候和共同愿景。因为良好的学校组织气氛和共同愿景是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基础。针对民办高校,我们提出自我超越和不断创新的愿景不仅符合学校的建树目的同时也与教师本人的建树目的(Purposing)不谋而合。道德领导理论中的建树目的虽然也注重校长的主导作用,但更强调目的的共享性,强调建树目的是校长与教师共同完成的任务,是校长帮助教师对工作赋予超越自利的意义。通这样,学校和教师的愿景就统一起来了,得到学校的组织气候和共同愿景。第二,培育教师们对学校共同愿景的信奉与追随。如果能使教师们意识到,学校的共同愿景和个人的愿景是完全一致的,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之需,更是整个学校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这样就可以将广大的教师们凝聚在一起,使教师们的主体意识极大地增强,更好地发挥其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为实现学校共同的目标主动而真诚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运用多种动机激励方式,重视“自我实现”的激励力量

萨乔万尼提出的激励人们努力付出而达成卓越表现的动机规则包括三种: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及责任与义务。学校道德领导重视学校组织成员的自我实现,主张引导部属为善而作,而非为物质或精神报酬而付出;重视学校成员的义务感与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认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关系,并非为利益交换而共事,而应透过授权、分享和合作。

在民办高校,学校应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完善”、“有效”指的是在结合各种动机激励方式的基础上,重视“自我实现”的激励力量。因为我们应该认识到领导不再是一种控制,而是一种倡导行为,一种建设性的努力,这种努力我们希望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釜底抽薪”。只有这样,“自我实现”的激励力量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3.逐步形成自我领导的运行机制,建构学校团队精神

道德领导理论认为,领导属于每一个人,领导者的任务是让教师树立共同的信仰,自主把握工作的准则并根据信仰和准则自主选择恰当的工作路线,这样培养成各自工作范围内的领导者。在民办学校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是较强的,但仅仅只是教师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不够的。所以学校应在教师自我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建设的方式建构学校团队精神,让教师能够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进行专业共享与交流,这才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共同愿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萨乔万尼著、冯大鸣译.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冯大鸣.美、英、澳教育领导理论十年(1993-2002)进展述要[J].教育研究,2004(3).

[3]李军.萨乔万尼论学校道德领导[J].外国教育研究,2003(10).

[4]彭湃.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J].高等教育研究,2005(7).

[5]徐萍.对学校道德领导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管理,2006(4).

[6]张天雪,曾天山.公民社会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与校长权利[J].教育研究,2006(5).

[7]蔡怡.教育领导理论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7(1).

作者简介:王璇(1980—),女,广东潮安人,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讲师。

作者:王璇

高校管理模式论文 篇3:

基于智慧校园平台服务高校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加强学生管理,保障学生安全是高校的重点难点工作之一,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提升高校的安全管理效率。该文以学生宿舍晚点名事务为例,阐述如何利用智慧校园平台服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创新。首先进行学生宿舍晚点名事务的需求分析;其次通过数据治理平台获取基础数据,共享业务系统数据;然后通过流程开发平台设计表单流程,作为学生宿舍长晚点名的填报界面;最后通过企业微信定时推送未归学生和未填报学生宿舍长信息,为高校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智慧校园平台;学生宿舍晚点名;数据治理平台;流程开发平台;企业微信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背景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增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对象也丰富了,既是对高校教育的重大挑战,也是对高校学生管理的重大挑战。高校在应对扩招所需的教学、科研、生活等秩序改革发展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掌握学生每天的在校情况和行动轨迹是学生管理常态化工作之一,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如学生宿舍考勤管理规定,要求宿舍长或班长每天报告晚归未归学生,辅导员再和晚归未归的学生交谈,了解未归情况,及时进行教育,但通过这种线下宿舍晚点名的方式来获取每晚不在校的学生信息,往往存在传达消息滞后、时效性不强、漏报谎报、沟通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及时互联互通、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在结合智慧校园大趋势下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适时为高校管理和决策指引发展方向是智慧校园时代下开展学生工作的新思路[1]。

2 学生宿舍晚点名需求分析

2.1 宿舍长填报

2.1.1 填报时间

学生在校住宿期间(节假日除外,节假日返校当天需要填报),周日至周四21:00-23:00、周五和周六21:00-23:40,其余时间不开放填报权限。

2.1.2 填报提醒时间

学生在校住宿期间(节假日除外,节假日返校当天需要填报),周日至周四21:00开放填报,21:00、22:00、22:40、22:50分四次发信息提醒宿舍长填报,23:00关闭填报;周五和周六21:00开放填报,21:00、22:00、23:00、23:20、23:30分五次发信息提醒宿舍长填报,23:40关闭填报。已经填报晚点名,后面时间点不再提醒。

填报提醒消息模板:请宿舍长填写今日宿舍晚点名情况。

填报提醒渠道:微信或企业微信。

2.1.3 填报要求

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填报,每个宿舍需指定一个学生作为宿舍长。每个宿舍的晚点名情况只有宿舍长有权限填报,且只可填报本宿舍的晚点名情况,提供晚归,请假不在宿舍,周末回家,其他原因等四种未归情况,在填报时间内宿舍长可根据学生的四种未归情况填报多次,以当天最后一次填报数据为准。填报页面应能自动加载出宿舍长、宿舍楼栋房间号、宿舍学生信息。宿舍长填写时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学生,填报页面应能自动加载所选学生的所在学院、班级、班主任信息。

2.2 未归和未填报消息提醒

2.2.1 消息互联联通机制

智慧校园是在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背景下,结合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2],将人、财、物等各项教育教学事务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校园环境。智慧校园对于高校工作的优势在于学生与老师、管理对象与管理者、服务对象与服务提供者等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开放协同、共享共赢的新信息时代,建立网络化、信息化思维的工作联通机制,把当天晚归,请假不在宿舍,周末回家,其他原因不归的学生情况通过信息形式发送到未归学生本人、班主任和二级学院相关负责老师的移动终端设备。

2.2.2 消息提醒模板

晚归:校区、二级学院、班级、姓名、宿舍栋宿舍号;

请假:校区、二级学院、班级、姓名、宿舍栋宿舍号;

周末回家:校区、二级学院、班级、姓名、宿舍栋宿舍号;

其他原因:校区、二级学院、班级、姓名、宿舍栋宿舍号;

未填报宿舍:校区、二级学院、班级、宿舍长姓名、宿舍栋宿舍号。

2.2.3 消息提醒发送对象

对于未归学生本人,当天发送未归提醒消息给未归学生本人。

对于班主任,定时推送所带班级当天未归学生和当天未填报宿舍长名单。

对于二级学院负责宿舍管理老师,定时推送所在二级学院当天未归学生和当天未填报宿舍长名单,定时推送所在二级学院连续2天及以上未归学生和连续2天及以上未填报宿舍长名单。

對于学校公寓管理中心负责老师,定时推送全校当天未归学生和当天未填报宿舍长名单。定时推送全校连续2天及以上未归学生和连续2天及以上未填报宿舍长名单。

3 学生宿舍晚点名事务设计与实现

3.1 智慧校园平台介绍

智慧校园平台包括数据治理平台、流程开发平台和移动校园平台等。数据治理平台经过业务系统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监控等步骤建成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中的标准化数据为更多的业务提供共享数据,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可视化数据。业务产生数据,数据服务于业务,周而复始,不断激发数据的活力。高校流程开发平台的建设是基于数据治理平台的共享数据,并整合各部门服务资源, 进行服务和业务流程再造,为全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服务。较为主流的移动应用平台有微信、企业微信、钉钉等,在各高校多以教育版企业微信为主。企业微信具有低成本、开放接口、较短开发周期的特点, 能在其基础上方便快捷地搭建移动校园平台[3]。 其次微信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主流社交平台,几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微信号、人人都会用,广大师生也可不受校内校外的空间限制,不受白天晚上的时间限制,随时随地都能访问,在系统推广和使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2 数据治理平台提供基础数据

学生宿舍晚点名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学生在校住宿信息、学生宿舍长信息、学生班主任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其中学生在校住宿信息、学生宿舍长信息、学生班主任信息的数据源是学生管理系统,学生基本信息的数据源是教务系统。实现信息数据的资源整合,最为关键就是数据的共享[4]。抽取业务系统数据,经过采集、清洗、加工集成等步骤形成共享数据,并通过数据治理平台统一开放接口服务为各系统提供数据,满足数据共享需求,解决信息孤岛。通过设计学生宿舍晚点名所需基础数据信息,见表1、表2和表3,并从学校数据治理平台申请数据,通过数据同步接口服务获取数据。

3.3 流程开发平台设计表单和流程

流程开发平台是以现实的业务为设计的基本依据,以流程引擎为技术工具,通过表单、流程设计和代码开发完成业务实现,促进高校行政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流程开发平台在流程开发过程具有规范标准、构建快速,响应及时、后期维护修改简单便捷、支持多类型终端同步开发、具有管理监控的功能等优点[5]。学生宿舍晚点名表单设计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宿舍长信息包括宿舍长姓名、学号、二级学院、校区、宿舍楼栋、宿舍号等。第二部分是未归寝学生信息包括是否有未归寝学生、未归寝学生姓名、二级学院、班级名称、班主任姓名、未归寝原因等。学生宿舍晚点名只需宿舍长填报提交即可,后续无审批流程操作,故只有一个宿舍长填写节点,填报表单见图1,填报流程见图2。

3.4 企业微信消息推送

强大的兼容和可开发性意味着企业微信可承载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和用户自建应用,企业微信的应用包括基础应用、第三方应用和自建应用三大类[6]。企业微信提供有权限管理、服务管理、消息提醒、开发者服务功能模块,对学校自建应用提供移动数据接口和移动应用接口,使用户在移动终端完成各应用系统的常用操作。以学生宿舍晚点名为例,根据宿舍长填报提醒、未归和未填报等消息提醒需求,为宿舍长提供移动终端填报服务,为未归学生本人、班主任、二级学院负责宿舍管理老师、学校公寓管理中心负责老师提供移动端消息通知服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管理模式,更便捷、更高效、更灵活地协同办公。

3.5 实现效果和对比分析

3.5.1 实现效果

通过宿舍长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iPad等)发送填报提醒消息到企业微信App对接的网上办事中心应用中,界面如图3。

学生宿舍晚点名事务的填报入口和填报界面如图4、图5。

不在填报时间范围内填报时,系统提醒界面如图6。

发送当天未归学生和当天未填报宿舍长名单、连续两天及以上未归学生和连续两天及以上未填报宿舍长名单消息提醒,界面如图7。

3.5.2 对比分析

图8为以往宿舍长每晚在晚点名微信工作群里汇报的截图,图9为应用上线后宿舍长填报率的统计。从系统运行情况来看,平均每晚填報数约2000人次,填报率达100%,相较传统宿舍长要在消息多而杂的群中汇报,班主任要在交流群中上下翻看未归学生和未填报宿舍长信息,有效解决了漏报、漏看等问题,宿舍管理老师能更加直接地收到统计消息和提醒,大大节省了人力。

4 结束语

基于智慧校园平台支撑构建了学生宿舍晚点名事务,有效减少了管理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同传统开发建设一套独立的业务系统相比较,基于智慧校园平台搭建业务更能快速响应业务部门的需求和适应需求的变更,维护成本更低。后续将考虑与宿舍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学生请假申请应用对接,通过对各系统、各应用的数据整合,获取学生全方位的行为数据,综合地进行数据分析,为学生宿舍晚点名事务提供更智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邱迪,奥翔宇.智慧校园时代下辅导员的职能创新[J].财富时代,2021(2):71-72.

[2] 宋兴华.高职院校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建设路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6):24-28.

[3] 罗倩.基于微信企业号的移动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6):155-156.

[4] 任重.利用智慧校园大数据优化学校管理[J].现代信息科技,2020,4(23):122-125,129.

[5] 杨祥.基于流程引擎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8):153-154.

[6] 夏晓晨.基于企业微信的高等教育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67-69.

【通联编辑:谢媛媛】

作者:张静怡

上一篇:幼师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民营医院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