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内部审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近几年对企业内部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内部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关键词:工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管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工业企业对自身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也在随之加大,特别是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变化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环境变化内部审计论文 篇1:

公司治理框架下我国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构也日益健全,这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通过描述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关理论,说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并对此提出建议。最后说明价值增长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价值增长审计

近年来,美国安然事件、世通事件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2002年7月23日,IIA在对美国国会关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SOX)的意见陈述书中提道: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被称为是有效组织治理的四大基石,从而奠定了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2003年11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纳斯达克(NASDAQ)对上市标准进行修订的提案,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有内部审计机构。至此,国外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而我国自1983年以来内部审计获得了迅速发展,目标得到提升,内部审计外包的趋势也出现了逆转,也开始自行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但与西方国家成熟的内部审计相比,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它在公司治理机构中作用的发挥。因此,我国审计理论界很是关注内部审计如何完善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概述

(一)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公司治理源于公司制企业的发展,这在为企业带来优势的同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公司股东由于股权的分散化无法达成一致行动,使得股东和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处于被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掠夺的风险之下。从而提高了治理成本;另一方面,弱化了對公司经营者的监督。股东有权参与公司的管理,但从本质上来说这只是一种间接参与行为,因此监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小股民,他们很少参与公司决策。

为解决公司制企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平衡好股东、经理人、债权人和员工等相关群体的利益,建立一套完整的解决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治理规则,这套规则就是所谓的公司治理。

目前广为接受的关于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定义,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在《公司治理机构原则》(1999年5月)中给出的定义,即“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以及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与程序。”

从公司治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公司治理的内涵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的公司治理是基于公司治理的产生来源,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约束、激励和制衡的机制,及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合理地界定和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促使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广义的公司治理是从公司环境需要协调的角度讲的,指通过一整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包括程序、惯例、政策、法律及机构,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二)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目前,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审计的描述是众说纷纭,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1. 价值创造活动论:

IIA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目标。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增值审计是一种融资产负债审计、损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审计。

2. 管理活动论:

刘运国、胡丽艳认为内部审计是在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次不断提高、管理空间不断拓展的情况下,为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控制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 内部审计原始职能是监督,但其本质是管理职能的一部分,是管理当局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若仅仅把内部审计定位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会使内部审计人员与管理者的关系僵化。

3. 经济控制论:

英国著名审计学家Mackenize教授认为:没有审计,就没有受托责任;没有受托责任,就没有控制。内部审计实质上是一种经济控制,在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早期,其主要职能是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职能,强调委托人必须对受托人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化为对经济活动的经济性与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基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经济控制功能逐渐上升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我国内部审计含义是在借鉴IIA定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部审计现状而制定的,本文的写作采用实施的是IIA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

二、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方面具有一致性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而这些理论同时也是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目标的趋同性

第一,保障股东利益不受损害,这是公司治理最关键的目标。第二,增加股东价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与使公司价值增值的理念不谋而合。三,公司治理具有关注企业长期发展的责任,这与内部审计跟随公司经营环境变化,通过参与风险管理程序的评价,保障长期利益的实现的目标趋同。

(三)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监控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1.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位置

受托责任就是指向资源的所有者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与使用的情况,通常涉及委托人与受托人两个方面。为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所有者委托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公司的财务业绩、经营活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是密切相关的:健全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而内部审计又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结构,它可以营造出控制环境来完善公司治理。

2.内部审计的职能

(1)审查职能,该职能是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内部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经济审查包括审查单位各种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有效性与经济性,真实性与可靠性。但审查职能必须借助于领导的支持,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检查职能的执行。

(2)鉴证职能,该职能是对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经济活动加以鉴定、证明与评价。鉴证是建立在在审查的基础上。因此,审查是进行鉴证的前提,鉴证是审查的结果。内部审计部门实则是企业最可靠的情报机构,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漏洞,为组织领导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评价公司相关信息的真实与可靠性,为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3)评价职能,是通过履行审核检查程序,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是否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程序和目标进行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在进行评价时,也可作出鉴证;在作出鉴证时,也必须做出评价。所以,鉴证和评价这两个职能是相辅相成的。

(4)服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审核单位的组织机构、经营方针等方面,及时、准确地提出审计问题并采取措施,为企业宏观管理提供服务。协助单位高层寻找提高财务活动、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效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可能途径,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

3.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公司通过内部审计对信息进行检查,查证是否正确及时,是否符合相关性原则,检查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情况,缓解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

其次,内部审计可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股东需要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来降低决策风险;潜在投资者通过评估公司经营业绩与发展能力来判断投资风险;管理层要了解管理的薄弱环节以规避经营风险;监管机构需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状况以降低监管风险。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功能方面起到补充作用。

再次,内部审计有利于创造公司价值。一方面内部审计运用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与行业先进企业比较,揭示差异,总结规律并揭示未被充分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内部潜力,采取措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帮助组织減少损失,是公司价值增加。

最后,内部审计在实现内部控制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与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监督要素的主要内容之一,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

三、我国内部审计现状与完善思路

(一)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独立性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与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比例最高,超过了一半。由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但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与评价。而设在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下,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受同一人领导,独立性较弱,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强。

2. 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活动范围及开展情况

我国相关机构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应由单纯的财务目标向综合目标转化。但是,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仍然以仅局限于财务领域,重点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传统经济审计为主,,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专科学历的人员最多,本科次之,专业素质不高。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都是兼职人员,而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很低,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仅仅只能从事会计凭证等检查工作。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另外我国内部审计后续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每年培训的次数过低,不能保持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

4. 内部审计方法滞后

企业内部审计所采用的方法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多种方法交叉使用等方法。而我国绝大部分采用多种方法交叉与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但企业的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已经无法应对变化了的环境,审计效率低下,在风险基础方面有待加强。与此同时,落后的审计技术制约了会计核算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 公司治理环境下完善内部审计的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公司应该在董事会或者监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部门,职能性审计计划和报告要经审计委员会批准认可,日常性的审计计划和报告向管理层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的人事管理、资源计划决策权属于审计委员会,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

2.大力开拓内部审计范围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要求内部审计职能全面拓展。内部审计并不仅仅是财务工作的延伸,应当使企业经营活动都处于内部审计的监控之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应当涉足风险管理审计、 战略风险审计、公司治理审计等多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司价值的增值。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企业在选拔内部审计人员时应提高准入门槛,不仅要考虑到他们所具备的财务知识,同时还要考虑他们所具备的管理能力,同时合理安排审计人员结构,平衡各方面人员所占的比重。公司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且定期开展考核活動,激励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4.改善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方式要从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注重引进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将传统的手工账表审计与计算机网络审计相结合,全面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对经营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案。总之,在审计技术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审计策略上,推广参与式;在审计手段上,突破传统方式。

四、 结论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基于共同的组织目标和共同的基础理论而存在内在的联系,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内部审计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企业作支撑,而现代化的企业离不开高效的内部审计体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依旧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主要参考文献:

[1]叶陈云.公司内部审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18-224.

[2]蔡春,唐滔智,等.公司治理审计论,2006:123-143.

[3]尹维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中信出版社,2006:11-20.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08’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1-45.

[5]邵宁,秦永法,等.大企业治理框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7-9.

[6]孙双全.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效应.财会研究,2012(22).

[7]蔡文英.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与共生.会计之友,2011(12).

[8]张玲.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问题与决策.中国储运,China Storage & Transport,2013(02).

[9]刘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应用中的研究.财会通讯,Communicat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2(34).

作者:叶馨

环境变化内部审计论文 篇2: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工业企业内部管理

摘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近几年对企业内部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内部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

关键词:工业企业 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工业企业对自身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也在随之加大,特别是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对各项经营业务所做的独立、客观的评价,是以加强企业管理、优化组织结构、降低企业风险为目标的系统工程。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对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已成为提高工业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证。

一、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实施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断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保证企业价值增值,实现企业严格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这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严格审查和客观评价,才能保证对企业经营活动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合理的内部审计是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为依据,以企业具有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对象,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高充足的评价依据,保证内部控制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可以有效避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进而提升内部控制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其次,内部审计是避免风险实现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管理内容复杂、过程繁琐,管理难度和风险都相应较大。当前不少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应急防范措施,企业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将对企业整体运作以及内部管理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内部审计充当了抵挡企业风险的有力屏障,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防止发生内部徇私舞弊,从根源上遏制不良行为的产生,从而实现企业自我约束、合法经营运行。如2009年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对玛克特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使玛克特子公司确定了合理的净利润指标。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下,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1908万元,是计划1849万元的103.2%,是子公司原要求净利润计划900万元的212%,实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二、当前工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

1.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实施效果。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秉持传统的管理思想,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只重视经营管理,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质内涵的准确把握,他们往往认为内部审计只是单纯对财务会计的监督,把审计当做财务中的某一环节,没有将内部审计提到内部管理的层次,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部分领导者觉得内部审计是对他们的监督和限制,使他们失去了领导的自由,因此,在内部管理中并未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阻碍了企业内部管理,加大了企业监督控制的难度。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不同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于不同的组织层级,这就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实施效果。部分企业中的内部审计由总经理直接接手管理,从而失去了对总经理的监管空间,也无法对企业高级管理层进行审核监管,失去了对企业整个上层管理层的监督、评价,内部审计也逐渐成为高级管理层监管下级的直接手段,这严重违背了内部审计全面、全方位监控的原则。也有部分企业选择内部审计隶属于监事会,这样内部审计发挥了监管的作用,但是却脱离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能停留在事后控制,不能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例如,某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组成情况是:内部审计师由大股东决定,内部审计委员会由另一圈人控制,而审计师委员会由内部董事控制。审计委员会对于高管舞弊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者知而不报,导致审计师委员会缺乏独立性,形同虚设,无法真正独立地发挥审计委员会监督制衡的作用。

3.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需要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来对企业内部多方面信息进行审核,并且结合实际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工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层次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独立性。目前,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负责,而是由较高级的管理者或者监事会领导。由于监事会只是单纯监督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直接发言权,因此不能为工业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不能完全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4.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由于目前较多工业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和审计过程的不独立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范围不断缩小,主要是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看。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围绕财务报表、会计账簿、凭证等财务资料,目的在于确定这些相关数据和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合法。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却忽视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其与财务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发现的问题没有溯本求源,缺乏深入研究,将全部精力仅仅停留在审查的数据上,不能达到推动企业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目的。同时,审计工作常常只针对企业当前发生的经营活动结果,只能实现事后控制,缺乏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审查对象,忽视了企业前期的经营决策对当前的影响,也没有考虑现在对未来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难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5.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较低、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审计范围狭窄等现象的原因。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应用和完善,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美国通用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大约80%是财会专业,15%是有相关产业知识背景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5%是搞信息处理的。包括副总裁在内的各级管理干部中60%以上是有审计工作经历,也就是说通用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精通、人员结构合理。然而,国内不少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工作追求,不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水平也不高,处理纷繁复杂的审计数据工作难度较大,导致审计结果不够准确,工作效率较低,从而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和控制力度。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相应措施

1.强化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首先企业高层管理者也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和相关环节,从而才能保证准确知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企业各级领导要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各个部门经理或董事会也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使得企业全体人员都能认清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加强内部审计与各部门间的沟通,给予技术上的支持,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例如,通用公司每年都会挑选部分内审人员进入审计署进行培训锻炼,之后从中挑选40%的人直接提升到中级管理层,保证各级领导拥有充足的审计经验。最后,企业领导应正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不推卸不懈怠,认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争取早日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不断进步。

2.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调整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各个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对于工业企业。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需要纵观企业整体组织结构,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制度,力争保住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首先,企业应将内部审计部门从以往的监事会中独立出来,使之与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属于平行等级,企业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直接指导管理,从而避免监事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干扰,同时也确保了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其次,在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基础上,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包括总审计师和专职审计人员,由企业专门的高层领导直接管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要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汇报业务情况,上交详细的工作报告,内容要涵盖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合作项目的合同执行情况,企业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保证报告信息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3. 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审计过程的客观程度和独立程度,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独立性主要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费用三方面来实现。首先,要做到机构设置的独立,也就是内部审计机构要设置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较高层次,保证审计机构的权威性,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涉。其次是审计人员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要做到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加强对审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审计人员都能树立起廉洁公正的工作作风和奉公守纪的行为原则,保证早工作过程中从精神到行为的独立性,从而避免审计人与审计对象的利害关系的影响,进而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为内部审计提高健康有序的执行环境和有效机制支撑。

4.拓展内部审计范围

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始终停留在财务数据、会计凭证等内容,范围狭窄,使得内部审计作用不能完全发挥。随着工业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内部审计涉及的相关审计对象也在逐渐丰富和复杂,因此要求企业根据客观环境,不断扩展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影响力,从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在贯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将企业的经营决策、经营环境、合同审计、质量控制等纳入内部审计的对象范围中,结合企业治理结构变化和会计信息状况,从而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5.全面提高内审人员队伍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实际经验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完成效率和实施成效,也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企业应该广纳英才,吸收有能力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为内部审计部门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企业应注重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培训和提升。企业应针对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演练,从而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努力建立一支高效、精炼的内审人员队伍。

总而言之,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现代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企业领导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重视其对企业的作用,积极调整改善内部审计部门,注重内审人员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虹,徐秀清.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J].经济师,2009(10).

[2]梁建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06).

[3]张传宝,鹿晓峰.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J].金融经济,2010(24)

(作者单位: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赵志英

环境变化内部审计论文 篇3:

势在必行的变革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理

论研究日益活跃,实践成果不断丰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赋予内部审计以新使命,也对内部审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树立新思维,迎接新挑战,拥抱新未来。

把握审计本质,适应审计环境。审计本质与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审计本质决定审计的基本职能和属性,审计环境影响审计功能发展,进而影响审计目标、审计范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方法及审计组织方式。著名审计学者弗林特指出,审计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基础,是为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社会控制机制,需要用动态的眼光,从审计环境出发认识审计的本质,审计环境是整个审计体系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如果不联系环境,就难以把握内部审计实践发展方向,很难理解内部审计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发展方略,关注国家社会环境变化,自觉对接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把握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内部审计发展战略,优化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领会现代内部审计思想精髓,有效实施内部审计业务。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了内部审计新定义,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该定义概括了内部审计的特征、功能、业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诠释了现代内部审计的思想内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推广和应用。我国内部审计自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与对现代内部审计理论的遵循密切相关。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内部审计也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发展不均衡问题、内部审计业务范围的界定模糊不清问题、内部审计无限延伸导致的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受损问题、传统审计与现代内部审计理念冲突问题等。现实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内部审计思想精髓,优化内部审计组织方式,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审计环境,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技术与方法及审计职能发展等方面分层设计、分类选择,内部审计要扩展审计范围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优化审计程序,更好地展示审计价值,切实实现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与国家审计和其他监督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绩效。多年来,内部审计视角大多聚焦在组织内部,基于审计主体出发,更多地关注如何“独善其身”。新时代要求内部审计有宽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与内外监督职能或相关工作有机衔接,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的目标和要求,“审计监督”首次从行政监督中独立出来成为“八大监督”之一,对审计监督的核心要求是“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为此,内部审計人员要深刻理解内部审计在组织内部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位置和角色,深入理解国家审计的期待和要求,自觉融入国家监督体系中,与国家审计和其他监督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绩效,提升内部审计为国家发展服务的能力。

作者:时现

上一篇:服装出口贸易发展论文下一篇:企业外客审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