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17

[摘要]“任务驱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抛出任务、尝试任务、交流任务、延伸任务的基本流程,实施“任务驱动”式探究,旨在建立一种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探究式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式小学语文论文 篇1:

浅谈探究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目标局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将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阶段,如果小学语文学不好,以后到了初中或高中再补习语文将会非常吃力,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很难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上,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课本上面的内容,更不能教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选取适当的文章著作,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重视。有的教师认为在活动中学习就是探究式学习,动手操作完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的,学生只是完成教师的操作指令。于是课课安排活动,从选题、制订计划到活动的实施都是教师一手包办,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只是参与“表演”。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讲毫无探究可言,更谈不上创新。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课堂实践中实现自主探究教学法的一些初步的做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1.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明显,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学习已经提到了一个高度。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身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所需要材料的搜集、整理,再经过积极主动而独立的思考,进一步发现问题所在,探究问题的实质,最后针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给出合理的结论。

2.探究式学习方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最需要最缺少的就是复合型的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其中之一便是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是进一步发现问题所在,探究问题的实质,最后针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给出合理的结论的前提,是复合型人才必须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堂实践中实现自主探究教学法的一些初步的做法

1.激发学习兴趣,是实现自主探究教学的前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阅读为主,并提倡大量的课外阅读等,兴趣的激发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深知的道理,显然自主探究阅读兴趣的激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在乐中成长,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至于使学习变成为苦差事。可是兴趣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激发。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要建构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构建与现实相类似的问题情境。把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无法与生活建立联系的内容,他们显得很烦恼,不愿意去接触。但是,对于能够与自己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则特别感兴趣,学习时积极性很高,学习时会问出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方面建立联系,让学生主动地在这种相似情境中独立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经。

2.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锻炼其自主探索的自觉性

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为此,有意识地增加预习及自学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般的常规预习方法,基本上就是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三个方面的知识难点。读:学生自读,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对课文内容基本达到熟练、连贯。画即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即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不必老师布置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自读质疑实现自主探究教学

自读感知是个体性的自主活动,教师一定要在语文课堂中注重读的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对学生指导好“自读”,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把学生当作读的主体,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学生细读课文之后,于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要求他们精读多想,比较分析,此环节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可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学习,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如何学习,就涉及到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个体对“学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一定的意识和反应,学生探究性阅读方法的获得,除了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习得以外,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来进行训练和培养。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主要教给学生以下的读书方法:一是自读,即让学生围绕导读提示、课后习题等,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特色,读课文重点章节。二是查阅,即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查阅工具书。三是评注,即让学生给文中重点词句、精彩片断作简要的评点批注,结合重点问题,研读课文。四是联系,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知识去独立学习,联系上下文探究问题答案。五是赏析,即朗读品评,赏析好词好句,练习感情朗读。六是质疑,即学生对那些在解答问题、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新问题做上记号,提交小组或班级交流研讨。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重点又要有所不同,应该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又要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不能单从学习的结果上给一个最终的定量评价,而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阶段性进步,综合给予定性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素质能力的评判结果,而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使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与途径。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让他们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慢慢的去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一些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相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在探索与思考中逐渐增强。

作者:张国强

探究式小学语文论文 篇2:

“任务驱动”式探究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

[摘 要]“任务驱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抛出任务、尝试任务、交流任务、延伸任务的基本流程,实施“任务驱动”式探究,旨在建立一种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任务驱动”式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任务驱动 探究性学习 课堂模式

新课标倡导 “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这样学生就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让学生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并通过“任务”链,不断驱动语文实践活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学生在“听、学、考”中苦苦奋斗,而“任务驱动”式探究学习,注重方法的指导、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现代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抛出任务,展示目标

“任务”是“任务驱动”式学习的核心,“任务的提出”是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课堂上,在营造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并提供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这样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知识和技能。

如阅读教学中往往课文题目也可成为探究目标。例《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就引导学生把“课文为什么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作为探究目标。如果探究的目标太大,就应该有层次的进行探究。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装”,围绕“装”这一探究目标,我们可以分解成小目标——不会摇尾巴的狼为什么要装会摇尾巴的狗?狼怎样装狗?狼装狗结果怎样?为什么?经过如此的探究,寓言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像狼一样的坏人往往善于伪装蒙骗,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保持高度的警惕,不听信甜言蜜语,不被伪装所迷惑,善于识别,勇于揭露。

有了探究任务,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探究任务作指导,学生在开展探究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二)尝试任务,自主探究

有任务就有动力。在学生明晰了探究任务后,就需要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学生为完成分任务和总任务自主搜集资料、自主思考组合信息、自主体验探究过程(自评、互评)。在这一阶段,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敞开探究的思路,掌握探究的方法,并主动地提炼总结,交流探究结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一文时,围绕主题“杨科喜爱音乐,课文写了哪些事?杨科的结局怎样?” 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交流,探讨细化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然后让学生通过仔细研读文本,查阅字典和有关材料,将提出的疑点结合全篇课文尝试解决;并联系课题、开头、结尾,初步列出文章的层次、结构、主要内容,完成自主探究的任务。教师相机点拨,加深拓宽。对学生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留下来让同学帮助。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只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权利,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

(三)交流任务,合作探究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师生之间简单的单向或者是双向的交流,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任务驱动”式的合作探究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引导、探究为基本方式,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有:①同桌互探。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相互交流。②小组合作齐探。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③师生共探。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教师点拨,师生集中解决难点。

如教《西门豹》一文时,有位教师利用问题来调动全班学生主动参与。师提出:“我们来探究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接着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探究什么?又该怎样探究?”在学生讨论后得出“着重要探究西门豹的言行”后,接着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教师适时地点拨和指导学生在探究中碰到的疑难。这样学生就有具体的探究内容,小组讨论很激烈,交流发言很积极。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合作探究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探究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任务,给一些落后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延伸任务,实践探究

实施“ 任务驱动 ”式探究法,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通过长期的探究活动,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当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而这些新问题的产生必然会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带着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去实践,一定会更有意义。如教《景阳冈》一文后,有位学生提出:“武松不该把老虎打死,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对于“武松该不该打虎”这一带有时代色彩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解说,而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回家收集资料进行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关注的是那些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允许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任务,并让学生对任务自主进行一些非指导性探究。而不应该对学生说:“把你们的那些任务放在一边,在学校里你们应该探究老师给你的任务。”也不应该总是对学生说:“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是……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个任务以后再说。”

总之,“任务驱动 ”式探究的运用,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这是一种开放型、互动性的课堂教学。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任务驱动”的过程,正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过程。可见,“任务驱动 ”式探究在语文教学领域的运用具有极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2]王深根,毛建华 .新课程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钱晓菩,马玉娟. 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郑志长

探究式小学语文论文 篇3: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板块。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和精准度。因此,教师对于作文教学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有效的新方法的探究。对于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的缺失,我们要进行一个新模式的研究来让其更好地实行,即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合作;自主学习;探究

在小学高段年级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在逻辑上以及语言组织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并不能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在记“流水账”。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
一、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都是老师怎么教、老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学。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能够培养他们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他们不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该怎么写这篇文章,而是机械性地按照老师们告诉他们的固定“套路”来进行写作,而这样的写作是没有“灵魂”的,这并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应该自主地去进行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以及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因此,广大教师们应该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写作,并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方法、途径

(一)构建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教师应该仔细做好备课工作,对教材进行充分研读,带领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写作文应该怎么写。教师如果能够做好备课工作,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便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教材中找到一些方法,让学生自主归纳、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在写作课题的选择上,教师们可以布置课文的观后感、写日记等和学生真实生活较接近的课题,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他们进行真情实感的写作。在写作中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他们去学习,使他们形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学生便愿意自主去学习、自主去探究、自主去思考。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S 版教材中,第一单元的教材编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那么,教师在进行单元的语文教学中,便可以充分地利用好教材的内容,来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以及让学生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神话的故事具有相当离奇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神话内容进行扩展与延伸,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促使了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具体的想象力的开展。譬如,在讲到《夸父逐日》《鲧禹治水》这两篇文章时,老师可以提出以下这些疑问:“在夸父死了之后,会不会有其他人和夸父一样进行逐日的活动?”“鲧和禹为什么会有那么坚定地去治理洪水?”等类似的延伸性的问题,来让同学们进行回答,并要求同学们将回答表达为书面形式。而且,如果自己能够提出一些非常不一样(创新且有意义)的问题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来促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且有逻辑地回答和表达这个问题。

(二)构建使学生具有合作意识,会进行小组合作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小组合作是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更好学习的一个方式。教师可以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这样在有写作“任务”的时候,可以由整个写作小组一起进行探讨,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写作思维上的碰撞,还可以让其体会到小组合作、团队的重要性。相关实验表明,各司其职、良好的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中,整个团队的思维碰撞能够带来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观点,而且良好的分工协作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教师可以分配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写作课题,最后让他们上台进行课题展示,这样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S版教材中,第二单元的课文是围绕“人间天平”这个概念而编排的。在第二单元中有一篇文章名为《商鞅南门立木》,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主地选择角色来进行课文中情境的表演,当然,各个角色的台词是需要学生依据课文自主进行编写的。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具有合作意识,也有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商鞅、勇士、路人等这些角色的台词编写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大前提是他们都是古代人,当时说的话都是古文,因此,教师应该提前告诉学生要注意台词编写的严谨性。虽然在台词的编写中,如果有流行语言的掺入会变得更加有趣,学生会对其更有兴趣,但是,这就破坏了语言的严谨性。

(三)构建使学生具有探究性思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具有探究性思维的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有逻辑地思考各种问题并能把它深入思考下去”。因此,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而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能够有逻辑地思考和回答问题,这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就是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和结构,这便是一篇文章所需要的基本的东西。这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提问,更多地需要教师通过教材引导来完成。

什么是教材引导呢?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S版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科學与发现”这个主题来进行编排的。在第三单元中有一篇课文名叫《两小儿辩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们首先要明确这篇课文的基础内容讲的是什么,即两个小孩对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的观点不同,他们的知识面尚不广泛,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性,但是他们争辩地论述却是相当精彩,孔子经过看见“两小儿辩日”,但是他也无法非常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件事就在小孩子们反问孔子:“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中结束了。这便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当作“两小儿”,把自己当作“孔子”,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觉得太阳距离我们远近的变化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会有变化呢?”通过类似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人们一生中打好学习基础、培养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就是学生的明灯,指引、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探究、自主写作。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写作教学模式将会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和完善,来为学生的未来写作、学习等各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树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训练要点研究[J].学周刊,2019(12).

[2]曹招娣.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水平[J].学周刊,2019(11).

[3]刘丽敏.小学作文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11).

[4]刘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8).

[5]赵成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才智,2019(5).

[6]孙春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6).

作者:刘绣桃

上一篇:国内进出口贸易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金融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