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论文

2022-04-28

摘要: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及变革,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到服务效能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内部建设、优化管理层面入手,全面开展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快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案例现状提出具体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实施及经济活动优化提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优化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优化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1: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控制阐述

摘要:作为一项系统且综合性的工程项目,为全方位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切实夯实它的安全成效,应该注重创新以及优化管理方式。不可否认,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中尚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采用高效且科学化的控制举措,以此来真正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成效。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举措

整体夯实管理强度,不断创新以及完善管理模式,切实高效地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高效化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只有在实践环节中,深入高效地创新以及优化管理模式,精准客观地把握管理现状,并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来予以完善和提升,才能够真正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才能够确保自身的整体经营收效。

1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在建筑行业全面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依托于科学且精细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既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建设成效,也利于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建筑管理问题。不可否认,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中尚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精细化的管理意识。粗放式管理、盲目式管理,仍然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通病以及发展不足。为真正高效地推动建筑工程的长效化发展,为有效梳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关键细节,应该始终落实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但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尚缺乏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意识,相关人员的管理重视程度仍然不高,这无疑会影响和制约着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成效,甚至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比如作为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来照章办事,而是依托于经验主义、形式主义来实施管理作业,这无疑整体影响着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第二,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实践中,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体系,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若缺乏一个精细化、完善化的管理体系,必然会影响制约着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鉴于此,在管理实践中,要注重全方位創新以及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现阶段,在管理中,尚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或者部分管理制度长期得不到更新换代。第三,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不足。在信息技术高效发展的进程中,真正保障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效,必须注重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但现阶段,在管理作业的进程中,信息化管理仍是比较大的掣肘。如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条件的应用范围不足,信息管理的发展应用不够科学和全面等等。

2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优化控制举措

建筑工程的管理问题,事实上是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进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乃至于社会问题。在实施环节中,有必要精准把握好建筑工程的发展特征,科学全面地运用好高效化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管理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为管理工作增砖添瓦。结合管理中涌现出来的现实问题,应该注重采用以下方面的控制举措。

2.1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意识认知

在建筑工程的具体管理实践中,精细化管理不同于粗放式管理,它将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及所有内容等都纳入到了管理体系之中,实现了不同管理环节之间的高效衔接以及全面协调,这能够真正提升管理成效。为此,在实践中,应该注重结合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科学高效地建立健全精细且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体系,不断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特别是在管理意识方面,要采用纵向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不同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以及素养,不断朝着基层员工来进行有效倾斜,当然更要兼顾中层领导。毕竟中层干部是各项管理的重要执行主体,基层员工则是实现主体。只有注重提升这部分人的意识认知,才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认真办事。

2.2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夯实管理组织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进程中,要注重科学高效地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要注重整体夯实管理组织架构。一个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能够确保各项管理决策或者举措真正落地,能够确保各项管理任务有效实施。为此,在实践环节中,要注重率先从制度体系方面来予以整体优化,该变革的变革,该创新的创新,该舍弃的舍弃。只有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才能够切实保障管理实效。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实践中,还应该注重全方位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管理组织是一套系统,它能够将各项管理内容有效化的梳理清晰,它能够将管理重点进行充分的明确并有条不紊地予以实施和执行。为此,建筑企业要注重从制度、组织等方面来予以整体革新。

2.3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高效化的信息共享

在建筑工程的推进实践中,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手段和举措。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变革,能够将管理内容有效的梳理清晰,继而实现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以及全面配合。为此,建筑企业应该加强软硬件方面的投入,积极主动地构建信息化管理机制体系,着力将各项管理内容进行信息化建设。在统一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各项信息数据之间能够实现高效化的传输以及全面化的协同,以便进行更好的信息决策,真正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以及科学发展。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实现高效管理以及科学管理。

结论: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为卓有成效地优化管理成效,切实推进建筑工程的健康全面化发展,应该注重科学创新管理模式,积极优化管理方式,全方位结合管理现状以及不足,积极采用科学地优化举措,最大程度夯实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真正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措施[J].建筑与文化(学术版),2013,(12):130-131.

[2]梁杰焕.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7,(15):98.

作者:陈耿

优化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2:

试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

摘要: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及变革,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到服务效能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内部建设、优化管理层面入手,全面开展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快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案例现状提出具体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实施及经济活动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面临挑战;实施途径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对企业自身发展尤为关键,从以往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通常受单位自身属性影响。本研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方向、方法途径等进行阐述,如提升内控管理重视程度实施战略指导、强化资产管理设计提升制度建设进度、构建系统完善单位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等,将行政事业单位特点与内控制度建设进行融合,为全面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内控管理制度建设重要意义

我国已进入新经济发展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保障机构,对社会发展尤为关键,如何适应新环境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急需考虑问题之一。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在于从内部环境改善入手,将行政事业单位各组织机构职能、职责及功能等进行功能发挥,且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对财务、资产、采购、人力等相关工作进行配置优化,重要意义如下:第一,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规章制度、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综合效能体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内部管理模式的作用发挥。第二,起到内部成本合理配置、降低内耗等作用,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优化设计,从制度层面上对内部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成本盲目投入、分配失衡等情况发生。同时降低内耗、提升效率,达到提升内部经济效益的关键目的。因此,从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与社会服务角度出发,全面开展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面临挑战

(一)内控管理制度认识缺乏正确性

行政事业单位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体制结构到管理框架、从运行模式到发展理念都与其他企业存在明显不同。经分析后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对当前外部市场环境与社会经济实质掌握不够,无法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对自身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造成管理与经济出现关联脱钩。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缺乏战略目标,单位战略指导介入无法实现,无法起到指引与规划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管理者对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关注度不高,重视程度偏低,在制度内容完善及建设过程中缺乏环境支持、决策扶持,导致制度建设多为形式化、随意性,且实效功能无法体现,影响实际工作开展执行。基层人员同样缺乏关注,多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出发,不能从单位发展、管理规划层面考虑,导致内控管理制度出现建設瓶颈。

(二)资产管理设计性缺乏导致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发展中资产管理十分关键,且能够起到控制内部成本分配、优化内部经济环境的作用,经分析后发现,单位存在资产管理规范性不足、标准化下降等情况,造成资产管理漏洞频出,无法对资产配置进行细化分析、量化控制,导致内部资产配置严重失衡,形成恶性内部经济循环。如资产购置中缺乏合理分析、系统规划、对调剂应用与低成本租用考虑不足,肆意采购与大量购置造成单位资金运行状态不佳,对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造成一定影响等。同时,资产管理问题也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人为因素、管理因素、预算因素、审计因素及监督因素等。因此,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层面分析,要通过科学、标准、规范的手段方式,对影响资产管理的各种因素进行优化,减轻单位资产管理负担、提升管理效率及降低内耗。

(三)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活动开展要在规范制度框架下进行,需通过监管机制介入对各项内控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监管制度完善对推动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尤为关键,经分析后发现,单位内部监督制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内控监管实效功能缺失。另外,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对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接受考核,且考核标准与岗位需求不相符,考核过程形式化、过场化。另外,绩效评估与考核结果不相符,诸多问题导致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进度迟缓,且效果不佳。最后,审计部门作用发挥不大,单位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权威性,审计机制不健全,无法发现内控活动及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安全隐患,影响单位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1]。

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实施途径——以A行政事业单位为例

(一)现状分析

通过对A行政事业单位分析后发现,本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建设进度较慢,且缺乏实效性,形式化严重,工作开展中不能从内部环境优化及活动监督层面入手,缺乏主动性、过于被动性,具体如下:

第一、单位上下所有人员对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关注程度不够,创新意识淡薄,缺少战略指导与战略规划,单一的基层形式制度建设不适应外部市场环境需求。

第二、在资产管理中缺乏全面预算、内控监管与效益体现,管理中多为盲目、混乱,成本控制及设计规划精细度不够,内耗较大。

第三、在内部监督管理中缺乏实时监督、审计把关及公平绩效考核,存在管理漏洞及人为暗箱操作等情况,影响公平、公正、透明制度执行实施,对良好内控环境体系构建造成影响。因此,经以上问题分析,结合本单位发展方向与内控需求,提出相关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方法途径。

(二)实施途径

1.提升内控管理重视程度实施战略指导

本单位通过对自身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索符合自身单位发展及实际需求的优化措施。

首先,本单位决策者、管理者应提升对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制度建设与战略发展进行融合。以战略目标实现为出发点,将制度建设提升到单位战略发展层面,开展战略指导、战略规划,提升制度建设的实效性、功能性,将其价值意义给予体现。

其次,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社会经济等对新思路、新理念进行引入,提升本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的灵活性、效益性,规避以往的内部单一式建设形式,全面巩固制度建设的效果发挥。

最后,基层人员同样要提升觉悟思想,将自身利益与内控制度进行关联融合,树立单位发展意识,落实岗位职责与职业操守,全身心融入到单位内控管理改革与制度建设中去,充分发挥自身力量[2]。

2.强化资产管理设计提升制度建设进度

资产管理对本單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十分重要,通过反思分析后,提出从内控管理入手强化资产配置及优化的设计方法,具体如下:

一方面,强化资产采购管理,通过全面预算对本单位各部门所需资产进行统计,然后通过独立资产评估小组对其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方案、评估建议。根据方案建议对该资产采购的合理性、可行性、增益性等进行科学判断,达到强化内控管理与优化资产采购的双重目的。

另一方面,强化内控管理制度介入,在制度建设中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对资产管理涉及问题与影响因素进行考虑,以内控活动介入为方法,将该制度融入到资产管理中去,发挥“内控+资产”的双重管理模式,简化复杂的资产审核及监督流程,处理影响资产管理的各种因素,如人为因素、审计因素、预算因素等,对各部门、各管理层面进行制度性植入,统一各部门内控管理制度,巩固制度建设成果。

3.构建系统完善单位监督管理制度

监督管理制度是维护与促进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手段,在提升单位各项工作进展、管理水平等方面尤为关键。因此,本单位需以监督管理制度为主,对内控活动及环境建设进行监督开展。具体如下:

第一,构建责任机制、责任倒查制度,将被动监督转变为主动监管,对发生问题的岗位人员等进行责任追究,落实各项责任规定,加大奖惩力度,采用“威慑+奖励”形式全面提升岗位人员工作意识、职业素养等。

第二,从绩效机制入手,构建内部绩效管理体系,对绩效福利、绩效工资、绩效晋级等给予明确,设计绩效考核规定与标准参数,采用“激励+鞭策”的方式全面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开展奠定基础。

第三,完善评级制度,本单位以往评级制度不健全,应付性严重,结合实际需求应对其进行优化完善。构建岗位评级、能力评级、贡献评级一体化体系,做好评级划分工作,按照等级划分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优秀;二级为一般;三级为较差,并做好相关制度落实,巩固本单位不同发展阶段的评级体系建设[3]。

4.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本单位在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将人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以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制度建设为主,对内控专业型人才进行引用与培养,以强化内控管理为主,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岗位素养及职业道德等进行教育培养,如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联合培养人才,并为单位后期优秀人才储备奠定基础。

另外,以公开课方式定期、定时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如财务管理内容、预算管理内容、资产管理内容、采购管理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等,将内部管理与制度建设的专业层面给予体现,以“保障+创新+专业”的内控培训教育培养形式助力本单位全面发展、效益增收[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提升内控管理重视程度实施战略指导、强化资产管理设计、提升制度建设进度、构建系统完善的单位监督管理制度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理论内容进行补充,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方法途径给予阐明,为行政事业单位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书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探微[J].大众投资指南,2019,25(05):159+161.

[2]赵彩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纳税,2019,38(22):262-263+265.

[3]程平,杨霁莞.基于数据仓库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以重庆海事局为例[J].财会月刊,2019,58(14):94-99.

[4]刘燕珍.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探析[J].水利发展研究,2020,33(11):45-47.

作者:罗贤林

优化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分析

摘 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故此,企业应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策略,才能推动企业深入改革和创新,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首先,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其次,講述大数据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价值;最后,阐述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策略。希望企业能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开拓新的管理模式,步入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改革

本文索引:夏春滢.<标题>[J].商展经济,2021(16):-133.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6.4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很多企业领导已经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管理。但由于企业缺少优质技术人才,导致其无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完善和创新。故此,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积极培养和招聘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才能助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为企业综合效益提升奠定人才基础。

1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必要性

1.1 优化管理结构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大数据技术普及速度加快。大数据能助力企业全面了解发展动态,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环境,并以此推动企业管理结构优化。企业可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传统管理结构和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以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和优化传统管理模式,以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既是企业发展需要,又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随着企业管理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经济格局和经济结构也会随之完善。

1.2 提升管理效率

信息时代,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例如,大数据技术可快速收集员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佳分配。大数据面对海量信息数据游刃有余,能快速完成信息识别及整合,更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优化。企业领导可根据大数据技术收集的数据信息,正确认知企业现状,并制定科学发展方向,促进企业长效发展。企业不同部门职责不同、分工不同,衍生出的相关数据信息也会有所区别。大数据技术能快速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更能准确识别有价值的管理信息,助力企业领导,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1.3 完善管理决策

优化及完善管理决策,能保证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也能使企业放大竞争优势,构建特色化品牌。大数据技术收集的海量信息,能进行实时传递,其在传递速度、传递质量方面颇具优势。企业管理者可应用其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及时做出科学管理决策。有效收集市场信息数据,能使企业领导全面了解经济环境,并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方向。并且,企业管理层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各部门间的无障碍沟通,确保各部门联动,共同为企业发展和革新奠定良好基础。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方面颇具优势,这能为企业财务管理、营销、生产管理等部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并以此助力企业领导完善管理决策。

1.4 明确管理目标

我国经济格局的不断优化和革新,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随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必须明确管理目标,才能在最短期限内蓬勃发展。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企业信息,整合和管理数据信息,能使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现状,并根据现状制定科学发展目标。企业会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发展目标,一般短期发展目标发生变化概率较小,但长期发展目标可能随着市场变化而产生变化。故此,可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势,快速收集及整合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市场潜力及市场空白,并以此明确管理目标,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2 大数据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价值

2.1 优化传统管理模式

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企业管理,能使企业领导者正确认知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做出科学规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状况,必须全方位掌握与企业有关的因素,才能促进管理模式优化,适当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对传统管理模式优化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信息时代,大数据收集的数据信息,具有较大的无形价值,这些关键的战略性资源,能使企业正确认知市场,也能有效节约企业成本,确保企业达到盈利最大化目标;其次,大数据技术可提升企业智能化,助力企业产品升级,使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例如,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客户需求,并对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从而使传统业务驱动,转化为数据驱动,为企业制定科学发展方针和发展战略。

2.2 创新企业营销模式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都会发生变化。通过收集数据信息,能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创新传统营销模式,提升企业影响力。目前,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众多行业,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主要依据。故此,企业营销部门应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更多具有价值的隐藏信息,从而提升企业营销质量和营销效率,激发数据活性,提升企业竞争力。全方位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消费者行为习惯,预测未来市场发展方向。例如,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收集用户反馈,了解用户行为。只有充分了解用户,才能对产品进行优化调整,提升产品商业价值,推动企业长期发展。大数据技术是企业展开精准营销的关键,更是塑造企业品牌的最佳支柱,利用其推动企业营销模式革新,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挖掘企业潜在价值。

2.3 转变企业决策模式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化决策平台。智能化决策平台,能脱离传统的数据总结模式,对收集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整理,通过整理能全面认知市场,确保对市场发展需求的精準预测。企业传统决策模式,会依靠企业领导的经验,对市场进行简单评估,这种评估模式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使企业面临一定经营风险。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数据进行全方位收集,能及时获取重要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发掘,以确保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智能化决策平台,能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能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随时调整发展战略,从而使企业经营模式逐渐优化和完善。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大数据的利用模式也应发生变化,但随着企业决策的不断革新,企业也会增强对大数据价值的深入挖掘,为企业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2.4 完善企业商业模式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得以优化。及时挖掘数据价值,能助力企业掌握市场机遇,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缔造诸多商业传奇。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使线上经营模式逐渐完善和成熟,而以抖音为代表的直播带货平台,更是开拓新型销售模式,为更多中小型商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和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并以此推动企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盈利和发展机会。例如,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服务器中,能帮助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文字、图片、信息处理,使企业从传统繁琐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中摆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拓新的商业模式,从而使企业管理结构逐渐优化和完善。

3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策略

3.1 重视及培养大数据人才

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更多的大数据人才。故此,企业管理者可引导行政部门,定期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招聘时也要尽量招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确保企业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但企业中难免存在一些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较低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这样的员工进行一对一帮扶,确保全员都有一定的信息筛选能力,才能使企业管理方针真正落到实处,推动企业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例如,企业可积极与学校进行合作,并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意见,与学校共同培养大数据人才。校企合作是教育发展方向,也能使企业在学校中,选拔优秀人才,从而改善企业员工水平较低现象。一般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较少,但学习能力较强。企业可重点培养应届毕业生,为企业储存高素质管理者,使企业始终保持活力。

3.2 实时分析相关管理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各种数据的更新速度超出想象。这时,企业应加强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预测,才能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关方针。例如,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部分基础劳动者,使企业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故此,企业应构建专业部门,负责平台数据监管,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实时分析,使企业始终保持较强的发展动力。大数据技术能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也能使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中快速落实。所以,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战略发展需求,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实时分析管理数据的最终目的,是期望企业抓住发展良机,不浪费每次机会和机遇,主动迎接挑战。统筹规划是实时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企业领导者必须认知大数据的重要性,科学改变企业管理模式,才能确保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3 提升企业数据整合能力

企业本身具备一定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能提升分析质量和分析效率,对多样化数据进行共同整合处理。首先,企业可根据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收集多样性数据。通过相关数据能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方针;其次,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大数据人才的重视,不仅要引导人才,提升数据整合能力,也要将人才信息技术掌握能力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确保企业内部员工,都有简单的数据筛选及数据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提升企业数据整合能力,并适当根据企业情况进行创新。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日常工作,可依靠信息技术展开。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展开财务管理和整合,能使财务情况和财务报表更加清晰,也能对企业财力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企业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企业在利用大数据技术革新和优化时,可构建内部社交网络。构建社交网络,能与消费者进行实时沟通,虚心参考消费者意见和建议,使自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4 构建数据智能化商业平台

大数据环境下,要想深入挖掘数据价值,需要构建智能化商业平台,才能确保数据收集与挖掘的智能化。例如,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预测技术等,对商业数据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以辅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首先,商业平台在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其次,建设的智能信息平台,可根据市场形势,为企业生产经营、客户管理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企业构建的商业平台整合能力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较强,能使企业内各部门积极联动。数据信息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其巨大的商业价值一直是众多企业的关注原因。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能助力企业领导制定科学决策,并为企业带来更多附加价值,使企业在发展中壮大。利用大数据驱动企业发展,会制定更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针,使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形式更加完善,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必须实时更新和优化,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关注度,积极促进管理模式创新,以确保大数据技术,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技术能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管理架构、管理模式、管理策略逐渐优化,这能推动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使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參考文献

刘丽霞,王世水.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与应用——基于成本控制视角[J].会计之友,2019(10):14-19.

戴明禹.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安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情报科学,2017,35(12):162-167.

王凤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产业创新研究,2018(10):94-95.

陈汉龙,杨芳.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因应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5):40-42.

刘静.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商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5):99-101.

张敏.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安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3):93-94.

张欣.试述大数据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19(35):136,147.

作者:夏春滢

上一篇:企业经济新常态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化工厂建造进度计划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