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1997年至2011年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计算,并利用城镇化的主要指标对计算所得的效率指标进行回归建模和对比。研究表明重庆市城镇化建设对于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负面的影响,城镇化过程中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导致农村金融资源外流,致使农村经济发展乏力很可能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的原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 篇1:

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创新的政策措施

摘 要:发展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组织创新是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应从农村土地、农村金融、农业技术、农民的企业家能力和合作组织制度等五个方面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塑造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主体。

关键词:现代农业组织;家庭农场;创新

作者:关付新

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城镇化进程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1997年至2011年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计算,并利用城镇化的主要指标对计算所得的效率指标进行回归建模和对比。研究表明重庆市城镇化建设对于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负面的影响,城镇化过程中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导致农村金融资源外流,致使农村经济发展乏力很可能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的原因。本文根据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提出能够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城镇化;重庆市

一、绪论

(一)问题背景与意义

城镇化建设是当下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的发展背景,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消费水平的约束,农村地区存在诸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产业发展不均衡,经济规模较小等问题,给当下的城镇化进程造成了诸多障碍。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农村金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效地支持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之所在。但是,由于政策配套等原因,中国的农村金融恰恰是发展最为缓慢的行业,基础金融设施尚未得到全面的推广和普及,难以起到准确配置农村市场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本文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地城镇化进程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选取重庆市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在于:重庆市成为直辖市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重庆市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然而,现阶段重庆市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的基本金融需求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臃肿缺乏竞争,民间借贷盛行且缺乏监管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从统计学角度探究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以及城镇化建设对于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现状与不足

在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和效率都是热点研究问题。张杰(2003)认为政府为农民提供的低息贷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效果并不显著。林毅夫(2003)认为国有金融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撤出农村以及农村信用社大规模集中撤并使得农村金融效率显著下降。姚耀军(2004)认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在其中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产生影响,但农村经济并未影响农村金融。陶月英(2009)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农户和村镇企业展开业务,抵押品较少且缺乏有效担保,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坏账风险。

实证方面,钱克明(2003)运用单方程模型,确立了各类资金投入的优先顺序。姚耀军(2004)运用固定效应估计法和随机效应估计法,表明我国农业信贷配置机制效率不足,应作进一步调整。温涛(2005)对农业贷款和财政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研究同样证明农村资源配置低效问题。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当前研究往往将城镇化率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产出变量,将城镇化想当然地作为金融业发展的结果,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城镇化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刺激了农村地区对金融资源的需求,进而推动了当地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同时,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将当地经济推上更高的发展水平。将城镇化率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果,导致的后果是无法探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更无法探讨城镇化建设对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途径。

相比较于以往研究将城镇化率作为农村金融业发展的结果,本文在计算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时,将城镇化率作为一个外生变量,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7年至2011年间重庆市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其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由于农村金融资源的利用目的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主要采用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对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

本文对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使用的模型是:

其中Tj为第j年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的综合投入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δi为第i个投入指标的权重,而Tij为第i年第j个投入指标的取值,j为研究年份,取值从1997到2011。

Cj为第j年农村金融资源的综合投入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λi为第i个产出指标的权重,而Cij为第i年第j个产出变量的取值,j为研究年份,取值从1997到2011。表1所列是本研究中计算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采用的全部指标。

表2-1 计算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采用的指标

农村地区固定资产投入表示农村地区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的投入,农村地区存贷款之和表示农村地区存款与贷款之和,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支出表示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人均农业GDP即平均到每位户籍人口的农业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农业生产总值除以户籍人口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的是农村居民家庭中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根据我们的定义,Ej越大,说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Ej越小,说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越低。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数据来源

本阶段中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0年-2013年《重庆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实际的实证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中数据的标准化公式为:

其中,Xij为第j年第i个指标的取值, 。 ,为了明显地反映变量之间的等级差异,这里取

由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具有望小特性,所以为了避免在计算产出综合指标时出现负值,将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作出调整,调整后的指标如下:

调整后的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00-原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四、实证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投入产出指标权重的确定,可以避免因为专家的主观经验判断而导致的随意性。本研究针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计算特征值、特征向量和方差贡献率等, 最终确定各指标权重。

(一)运用主成分法权重确定与效率指标计算

1.投入指标权重的计算

运用标准化后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到资源投入指标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结果如图1所示:

表4-1 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投入指标主成分分析

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97.414%,因此只选用第一主成分进行后续分析。投入指标的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

表4-2 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投入指标的成分矩阵

进一步计算得到各投入指标的权重:

表4-3 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投入指标的权重

2.产出指标权重的计算

类似投入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计算产出指标的权重, 如表4所示:

表4-4 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产出指标的权重

3.各年份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计算

运用农村金融资源投入模型、产出模型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各地区的投入综合指标Ti,产出综合指标Ci,投入产出比Ei。也即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体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4-5 重庆市历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指标

图4-1 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指标变动图

根据上面的图表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却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城镇化率在30%到40%时,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之后城镇化率持续上升的阶段中,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逐步降低。为什么伴随着重庆市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出现大幅下降,我们需要研究城镇化的代表性指标对于其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影响。

(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城镇化率关系回归分析

在重庆市城镇化进行被迅速推进的十几年间,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却逐年降低,我们可以通过城市化指标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回归分析对其中的原因做一些探究。

1. 确定描述城市城镇化程度的自变量指标

根据周晓强(2011)的研究,本文将从经济发展、设施环境、居民生活、社会进步四个方面寻找描述城镇化的指标。考虑到本研究是对城镇化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探索,而并非对城镇化指标体系进行讨论,所以只将上述四个方面中最为关键的指标纳入模型。本模型将纳入的用于刻画重庆市城镇化程度的指标包括:人均GDP、城镇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绿化覆盖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病床(张)数。由于重庆市1997年重庆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即达到99.6%,因此不再将该指标纳入到模型中。指标构造如表7:

表4-6 重庆市回归建模选的取自变量

2. 建模结果与分析

以重庆市1997年至2011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因变量,以期间各年人均GDP、城镇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绿化覆盖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病床(张)数自变量进行先行回归建模,剔除掉P值大于0.1的自变量,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果,如表7、表8所示:

可见,对于农村金融效率起到显著性影响的指标有: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绿化覆盖率、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病床(张)数、城镇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均GDP。

虽然重庆市农村金融机构逐年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贷款总和也逐年增加,但是重庆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说明农村金融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

可以看到: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人拥有医院和卫生院病床(张)数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最显著负效应,说明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乡镇企业的缴税直接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实际上是把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资源用于支持乡镇企业,进而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对建模结果有良好的解释。

根据回归建模的结果,城镇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也是影响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指标,说明农村金融资源流失导致了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村金融交易成本高企,导致投入农村的金融体系的资金利润率远低于平均利润率。农村金融资源的主要流向就是城市,城市中的企业通过信贷资金发展,吸引劳动力,引起了城镇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这就是城镇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这一指标对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性影响的原因。

此外,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人均GDP对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无论农村金融资源最终应用在何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都会改善农村家庭的支出状况以及人均收入,因为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有农村劳动力进入到城市中谋生,城市经济的繁荣也提升了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改善了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生活习惯。

农村金融对农业产业化意义重大。找出农业支撑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增加值偏小。“贷款难”成为制约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瓶颈。

同样,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都需要农村金融资源的资金支持。但是在农村金融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比例并不合理,因此导致了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逐年降低的情况。

五、主要结论

第一, 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均存在下降的趋势。

第二, 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医院、道路建设,会导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建占用了农村金融资源。

第三,重庆市农村金融资源外流,改善了城镇就业,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资金流向说明导致人均农业GDP数值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金融资源外流。

六、政策建议

从政策层面入手,支持农村地区新型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相互竞争程度、拓宽金融产品市场等都是有用的手段。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有其特殊性,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针对农村地区经济特点拓展新的金融服务领域。此外,加强对于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也很有必要。农村地区信贷风险较高,现有政策使得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难以大量提供贷款,政策性银行便能够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促进小额信贷公司发展也能有效缓解信贷缺口。小额信贷公司在农村地区从事的业务是正规金融机构不愿从事的,这主要是由于农村信贷风险较大且抵押物少,且农村地区信贷额度普遍较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并非好的贷款目标。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机构只接受存款而不发放贷款,使得农村地区贷款难度一直以来居高不下。小额信贷弥补了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的缺失,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该进一步拓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经营范围,可以适当给予补贴等政策优惠。■

参考文献

[1] 张杰.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季刚,陈彤. 新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06(5).

[3] 唐青生,周明怡.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法的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04).

[4] 李明贤,向忠地.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1(07).

[5] 周晓强. 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资源配置[J]. 中国金融. 2011(07).

[6] 张晓山,何安耐. 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02(09).

[7] 王永龙. 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及其效率分析[J]. 中国经济问题. 2006(06).

[8]林毅夫, 孙希芳, 姜 烨.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 2009(8).

作者简介:

张任晗(1993-),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

作者:张任晗

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 篇3:

国外农村金融体制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摘 要] 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和孟加拉等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其带来的启示是: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制定专门的农村金融方面的法律、健全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措施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制;借鉴;完善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广西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06LX8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晓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税金融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广西 南宁,530007

(一)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

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以农村商业性金融为基础,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导,以农村政策性金融为辅,三者共同发展。

1.政府色彩浓厚。美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商品信贷公司、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农民家计局、小企业管理局)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联邦中期信用银行、合作银行、联邦土地银行及土地银行合作社)都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出资组建。而且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规定合作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免交存款准备金、不交税,对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进行利差补贴。

2.金融机构分工合理明确,形成优势互补。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生产性的短期贷款和一些期限不长的中期贷款,在中短期农贷方面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则在长期贷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专门向农场主提供长期不动产贷款的联邦土地银行;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办理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农业项目的投资。

3.农村金融市场化融资程度高。美国金融市场非常发达,农村金融机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金融市场,比如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等来筹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

4.农业保险体系层次分明。美国现行的农业保险体系主要包括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私营保险公司、农作物保险的代理人三个层次。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主要负责制定全国性险种条款、控制风险以及向私营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支持;私营保险公司则按承诺遵循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规定具体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费补贴;农作物保险的代理人主要负责销售保险单及具体业务的实施。

5.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美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全方位地为农村金融提供信用担保支持。一是由农场主的实物资产提供抵押;二是由政府建立的中小企业管理公司对农户和农业小企业提供担保;三是由资产管理公司对农业小企业提供担保。

6.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美国有专门的农村金融方面的法案,比如《联邦农业信贷法案》、《农业信用法案》、《联邦农作物保险法》等,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法国和德国的农村金融体制

法国和德国的农村金融体制以国家控制式合作金融为主导,拥有发达的农村合作金融。

1.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包括地方、区域和中央三个层次,且各层次的合作金融机构都具有法人资格,不存在隶属关系。(1)法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由三个层次(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地区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构成。国家农业信贷银行为最高层,除了审议政策、对地区农业信贷互助银行进行监管,还向企业发放贷款,并为另两个层次的信贷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和清算服务;地区农业信贷互助银行为中间一层,其业务包括筹集资金和发放农业贷款等,还要向国家农业信贷银行缴存存款;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则为基层机构。(2)德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是由三个层次的合作银行即中央合作银行、区域性合作银行和地方合作银行构成。其中,中央合作银行为最高一层的机构,它由另两个层次的合作银行入股组成,并且主要向它们提供资金调剂、支付结算和其他金融服务;区域性合作银行为中间一层的机构,有3家,由地方合作银行入股组成;地方合作银行为基层机构,由地方的农民、城市居民、个体私营企业、合作社企业以及其他中小企业入股组成。

2.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区域从农村扩大到城市,业务范围日益扩大。法国和德国的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最初的金融服务对象都仅限于社员,但后来业务经营区域不断扩大,从农村扩大到城市,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多样化,业务范围涵盖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具有全能银行的特征,两国的农村金融也由“以农业支持农业”逐步发展为“以非农业支持农业”。

3.注重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两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皆注重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这有效地促进了两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比如,批准就近的商业店铺设立银行服务点,提供“绿点”服务,逐渐代替传统的银行网点。

4.政府扶持力度大。法国、德国两国政府都通过对农村金融组织实行利息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有效支持农业发展。比如,法国政府就从农业预算中拨付了大量贴息资金给农业信贷银行,补贴贷款利息差额。

5.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完善。两国都既有专门、详尽的农村金融法律,又将其有效融合到其他相关的法律体系中,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法律制度环境。

(三)日本的农村金融体制

日本的农村金融体制主要由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组成,并且以具有民间合作性质的农村合作金融为主,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金融为补充。

1.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是一个三级体系。(1)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农业协同组合系统中具有独立融资功能的信用事业部,相当于其子系统。(2)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包括三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层次。1)市町村一级的基层农业协同组合的信用组织。它是基层的组织,直接与农户发生信贷关系。2)都、道、府、县一级的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它是中间层次的组织,帮助会员即基层农业协同组合进行资金管理。3)中央一级的农林中央金库。它是最高层次的组织,资金主要用于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并对全国的系统内资金进行融通、协调和清算。

2.政策性金融积极发挥支农作用。日本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它主要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和商业金融机构不能或不愿提供资金支持的周转时间长、风险较高的领域开展业务。其发放的贷款期限长,平均贷款期限为20年,贷款利率低。

3.开展金融业务按照行业分别办理,服务领域广。比如,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按照农协和渔协分别开展信用业务,且各行业分别划定了经营的范围,专业化运作,服务领域涵盖生产、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丧葬服务。

4.农村资金使用由“支农”转向“富农”。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向成员发放低息贷款支持农业生产,主要业务转为向系统外其他部门提供资金,以帮助农民开拓富余资金的出路。比如,基层农业协同组合的信用组织将部分资金转投于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通过它向社会中其他组织提供金融服务。

5.建立了“三级制”的村民共济制度和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存款保险制度。(1)农村保险建立了“三级制”的村民共济制度。1)在各个村镇设立以当地农民为会员的村一级农业共济组合。农民参加农业共济组合,并非完全自愿,常常带有“强制性”。2)在府、县一级设立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该府(县)内的农业共济组合是其成员,并向其分保。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则向其成员进行防灾防损等方面的指导。3)设立国家级的农业共济组合再保险特别会计处。它主要经营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并采取超额赔款再保险的方式。(2)建立了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存款保险制度。在该存款保险制度中,被保险者只限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存款者。

(四)印度的农村金融体制

在印度,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多层次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

1.各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分工明确。(1)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1)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主要负责农业和农村地区经济活动信贷领域的政策、计划和经营等,同时也是印度最高再融资机构。2)区域农村银行,主要是向小农、无地农民和农村小手工业者等贫穷农民发放贷款。3)印度工业信贷和投资公司,主要业务有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中长期贷款、投资和租赁,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2)农村合作信贷机构。1)农村合作银行,只为社员提供中短期贷款,包括初级农业信用社、中心合作银行和邦合作银行三级组织机构。2)土地开发合作银行,专门提供长期贷款服务,包括初级土地开发银行和中心土地开发银行。(3)私人农贷组织。主要是提供短期或中期贷款,该组织往往由农村中的富农、商人和职业放债人组成。(4)农业保险公司。其由政府出资设立,印度的各项农业保险业务均由印度农业保险公司办理。1999年印度中央政府推出的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保险项目“国家农业保险计划”就是由印度农业保险总公司执行。

2.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实行“领头银行”的计划。按照该计划,每一地区必须由一个领头银行来负责该地区的发展开发工作,这家银行要对农业和棉花工业等国家规定的优先发展行业提供金融支持。

3.推行“自助团体联系计划”。“自助团体联系计划”是1992年开始推行的,采用团体担保代替抵押,由银行贷款给农户贷款自助团体,再由其转贷给农户,并且银行还对农户自助团体进行技术培训,为其提供发展计划,有效地分散了信用风险。

4.农村金融法律健全。印度出台了各种农村金融的相关法规,比如《印度储备银行法案》、《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地区农村银行法》、《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法》等,为确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五)孟加拉的农村金融体制

在孟加拉国的农村金融体制中,包含了正规金融、半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

1.农村金融机构多层次。包括:国有银行及金融发展机构,比如BKB,RKUB,Sonali,Janata,Aggrani等;乡村银行,比如格莱珉银行;微型金融非政府组织。

2.建立了成熟的小额信贷模式,即“格莱珉银行”模式。格莱珉银行的客户定位是贫困人口,对其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该银行实行小组联保贷款制度,贷款分期还贷,贷款期限灵活,通过规定各借款小组的信贷额度大小由其信贷记录的优劣决定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格莱珉银行还向借款小组的成员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物资,给予周到健全的服务。

二、国外农村金融体制可借鉴的经验

1.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多层次发展,并且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导,而且各层次的金融机构分工合理明确,形成优势互补。这点以美国最为典型。

2.政府支持力度大。以上国家的农村金融体制中,政府通过出资组建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对农村金融机构在税收、利差补贴等方面实施各种优惠政策,进行了大力扶持。

3.农村金融法律健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都制订了专门的农村金融方面的法案,为其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4.农村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融资。比如,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等来筹集其信贷资金。

5.为农民开拓富余资金使用的渠道。比如,日本基层农业协同组合的信用组织就通过信用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向社会中其他组织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民的富余资金开拓投资渠道。

6.农业保险体系及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健全。比如,日本的农村保险建立了“三级制”的村民共济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印度推行的“自助团体联系计划”就是采用团体担保代替抵押,从而有效地分散了信用风险。

7.注重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比如,法国的农村金融机构批准就近的商业店铺设立银行服务点,提供“绿点”服务;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对贫困人口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小组联保贷款制度。

三、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

(一)制定专门的农村金融方面的法律

我国应根据“三农”发展的实际需求尽快制定专门的农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涵盖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农业保险等方面,为各种农村金融组织的规范运行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规范我国农村金融的运作,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形成规范有效的法律体系,以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

(二)健全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1. 拓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调整放宽民营经济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条件,积极拓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满足“三农”对农村金融的多样化需求。

2. 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农村合作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合作金融在各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都占有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应借鉴国外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经验,以明晰产权和完善信用社管理体制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其不断完善,发挥农村合作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主力作用。

3. 强化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效能。要强化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支持“三农”的社会责任。可通过优惠政策或财政补助等办法引导其加大向农村投放资金,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扶持力度,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并与其他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合理分工支农社会责任,形成优势互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服务效能。

4. 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支农功能。政策性金融是纠正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一种重要手段。要鼓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开放和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及农村地区中长期项目的金融服务,并扩大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资金来源,进一步增强其资金实力,强化其支农功能。

5. 健全农村非银行金融组织体系。(1)健全农村担保组织体系。可设立政策性的地方级别的信用担保机构,及省级和全国性的再担保机构;引导商业性担保机构发展农村担保业务或在农村设立其分支机构;鼓励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自发组织成立一些合作性担保机构。(2)健全农业保险组织体系。由国家出资建设农业再保险公司,加大政策性保险公司建设的力度;引导国有控股商业保险公司加大对农村保险的支持力度;强化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服务“三农”的作用;积极建立村镇保险公司、农村保险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保险机构。(3)建立农村金融不良贷款管理机构。可为农村金融机构成立专门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优化其信贷资产质量,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

从国外发展农村金融的成功经验看,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应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的服务领域,保证农业资金的充分供给。比如,可成立专门的基金对农村金融组织进行低息涉农贷款的利差补贴;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减免税;允许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市场拆借、再贴现和再贷款等,并应向其提供优惠的再贷款;对农村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实行不同的利率和准备金率;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行农贷(下转第9页)

作者:李晓健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论文下一篇:东北传统文化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