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教学实践论文

2022-04-16

一、课程改革促使教师思考2007年,北京市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实际中应该如何操作?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参加了“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的实验。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网上教学实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上教学实践论文 篇1:

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网上微课教学实践

摘要:核心素养与英语学科的结合,促使人们开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教学的改革,换一种思路思考教学的方向,在疫情期间,我利用学生手里最适应的智能终端,做了微课教学及管理的尝试,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实现帮助学生更好的落实英语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的发挥富媒体的多种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微课教学

疫情期间,我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自己教学的班级情况、学生现有的学习设备,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疫情期间不停课也不停学。毕竟处在全球几乎都要面临的严峻时期,更是培养锻炼学生自主意识,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一个重要时机,学生应该在自我学习中不断蜕变,而不是自甘堕落的颓废。这个时刻,我们更应该强化自身不断崛起。静待抗疫胜利的时刻。帮助学生成为保卫自己身体的战士,用知识充分武装自己的勇士。

假期我梳理了6上6下的英语知识内容以便做到上下贯穿,实现英语核心素养整合的系统性。我开始思考在见不到学生的现在,教师如何实现同舟共济手拉手以学而构的课堂呢?

这让我开始更加迫切的想要去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可能性。我开始了我的微课实践。秉承着英语核心素养理念,让学生们实现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发声,老师把这些声音调和,形成和声,我做了如下的尝试。我总共有3个班,为了实现学生有效组织的教学,我先在自己的班级里尝试,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资源,自建英语学习总群,主要用来布置学习任务。正是考虑到学生的水平情况,我没有采取网络自摇课,而是根据英语核心素养和翻转课堂的优点做了移植和借鉴。因为提前给学生说好假期是有在线任务的,所以网上的学习小组群的建立很顺利。最开始实行组长制,组长单独建群,老师检查组长,指导组长,过关的组长检查组员。组长和组员学生按照时间段分批学习。刚开始自己的班级实行还比较顺利。就开始扩大规模,把自已的3个班都按着这个模式建立。然而弊端也逐渐显露:时间忙不过来,3个班150多人,组长时不时的请假,有的因为父母,有的因为手机,有的因为有直播课,连着一段时间都有学生或多或少的不学习不完成任务。我开始反思线上分组和线下分组实现的不同。对此做出了改进:学生直接对接,组长在组长群对接,优生互助提升。组员根据能力一好带一后进,两个两个匹配,组长汇报每组没有完成任务的名单和内容。突然之间,一切都顺利了许多。因为是分群管理,总群用来接收学习任务和资料,学习小组群用来呈现,互批作业和讨论,这样也避免了刷屏看不到资料的现象。组员有了自己的配对在线人员,外加组长每日汇报,我就可以闲庭信步的到各个群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适当的指导,更好的调整微课内容和作业布置。

在微课应用中,我首先尝试新课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看视频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反应。优生,觉得老师讲的easy了,想要做更难的任务。而且在平日的教学里我们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成绩越好的那科他花的时间越多,成绩越差的那科,他越不愿意花时间。在以前,老师们往往也没有办法,因为学习时间有限。现在由于录制了微课,如果这科老师的视频讲解学生听懂了,学生可以学更难一些,或者学偏科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时间自行决定,不用被迫听课。中等生刚刚好,因为老师的视频讲解,也是针对学生的平均水平。而差生呢,视频是不是重复看幾遍就能看懂了。后来发现我错了,一个视频从看一遍到重复看,看不懂的后进生他看10遍也看不懂。事实上后进生在某个知识点听不懂,常常是因为他的基础知识没能懂,他的基础知识太弱了。而最开始的视频,我在新授知识的时候,这个新知识它如果有旧的知识点,只会稍微带一下,不会大量的讲授的。而学生的这个基础知识还没有明白的时候,他这个新知识肯定不懂。

我重新调整了讲课的视频,正好是六年级,可以趁着这个时机做系统的知识梳理,将知识进行了系统性整合。因为有了梳理,就不会存在卡在哪个知识点的情况。因为如果他卡在某个知识点那,后面讲的什么,他根本听不懂。幸好,微课是一个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而后期改良的这个视频不是一个,而是一系列的。这就意味着,我在视频里面就会提到,同学们,今天我们会用到一个一般现在时,如果不懂的,可以回看~视频,它在你的班级学习群里面,你可以随时找来回看。比如:学生一旦卡在一般现在时,他就可以回去把一般现在时的视频给看了,个性化的补足自己的认知缺陷,再来学这个新知识。而以前的群体教学,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吗?不可能,我们没时间。但是现在可以用微课为学生提供支架学习,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形式,其实很巧妙演绎了直接教学法的教育。这个QQ群实现的线上管理作业效果也是不错的。作业要求都是直接拍照上传,语音上传的。6年级学生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进入青春期比较爱面子的。字如其人,字迹还是比较工整的。在同伴群体里做作业效果好也是有原因的,北大汪琼教授在慕课里系统的阐释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法,背后的原理。为什么课内的作业效果好,课外的效果不好。延伸出来简单来理解就像是,一个人在家吃饭吃的嗨?还是大家在一起吃饭吃的嗨一些呢?效果不言而喻了。

这是我对疫情期间,利用学生手里最适应的智能终端,做的一些尝试。今后我还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实现帮助学生更好的落实英语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学习能力和品格的培养。顺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潮流,更充分的发挥富媒体的多种功能,促使学生成为更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0):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焦聪聪

网上教学实践论文 篇2:

虚拟课堂改变地理课程的教与学

一、课程改革促使教师思考

2007年,北京市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实际中应该如何操作?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参加了“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的实验。该项目是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为保证高中课改重点工作顺利实施而设立的16个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由北京市教育学会承担。在这次改革当中,国家确立了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将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况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间进行了比较分析,使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模块教学是高中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与核心。在课程结构打破了原有的单一形式,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选修课程。以地理学科为例,共设有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内容丰富。在高中新课程中,选修模块是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它的优势在于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搞好这一最具“活力”的选修部分的教学,关系到高中课程改革的成败。但面临的问题是,如此多的内容光靠传统的现实课堂教学,课时是不够的,无法满足学生对选修模块内容的选择性学习。同时,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均显现出来。如何解决呢?通过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实验教学可以看出,借助信息手段,利用网络设立“虚拟课堂”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二、信息技术支撑课改实践

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使信息化的概念和思维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课堂等各个社会领域中。这也必然导致中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学生课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上网,如何借助网络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我们这个项目的主旨。

北京市“高中新课程网络个性化班级教学平台(选修版)”为我们提供了教学实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组建了《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学习班,带领学生进入到虚拟课堂中自主学习。

虚拟课堂可以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中关于“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理念。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利用虚拟课堂教学,需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选定教学内容

我们确定了以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进行实验教学。《旅游地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习需要通过观察—体验、感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才能完成,而观察是最重要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选修教材《旅游地理》做了宏观的调整,从“旅游景观的欣赏”入手,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开始了我们的网上教学实践。

2.制定教学计划

我们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确定了教学指导思想,明确了教学目标,制订了每个教学阶段的计划。根据虚拟课堂的学习特点,教学可分为6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熟悉平台,激发兴趣。

①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虚拟教室的注册。

②教师将旅游景观照片、资料和预设的专题发布在网上。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调查学情,自由分组。

①教师根据旅游景观的分类,初步将旅游景观分成若干组,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加入研究小组。

③学生跟帖、回帖,搜集资料。

第三阶段:推进阶段——专业指导,加强认识。

①学生思考问题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首次现实课堂讨论。

第四阶段:再推进阶段。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①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引导,提出更深一层的思考。

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新的见解或新的问题。

第五阶段:交流阶段——现实课堂,总结交流。

①学生分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展示交流。

②提出问题,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第六阶段:总结阶段——深入推进,结论共享。

澄清概念,得出结论,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3.组建教学班级

利用网上的虚拟课堂教学,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跨区、跨校组班是突出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共享教学资源。跨校组班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让学生看到彼此的差距,互相促进,互相激励,促进自主学习。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曾感慨地说:“我们虽然回帖比那两个学校多,但他们比我们回答的深。”差距形成了学习的动力。

4.设计探究专题

网上学习的关键是设计好探究的专题,用问题引领,组织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很感兴趣。

以首期《旅游地理》学习班的学习过程为例,我们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方面,设置了供学生欣赏、学习的专题共12个,配有景观照片。问题要求明确、具体、有趣味性,有探究学习的深度。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专题学习,也可自己设立专题学习。根据自己所选的专题不同,学生自然组成了不同的学习小组,满足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从所设置的学习专题来看,突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欣赏即观察,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学生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锻炼了收集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网上答题、写导游词、写欣赏文章等),培养了表述及写作能力。

同时,在虚拟课堂的互动中,教师和学生探讨的问题也在逐渐深入。如在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学习中,教师引领学生讨论了沙尘暴与天气、气候的关系后,又进一步提出了深入、灵活的思考问题“逆温是加剧沙尘天气,还是抑制沙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讨论继续推向深入。因此,虚拟课堂的学习主要是靠问题引领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深入,进而完成课标要求的学习任务。

5.网络研究、实践研究、跨学科研究相结合

在第三期《旅游地理》学习班的学习中,教师们感觉到只让学生在网上虚拟旅游是不够的,学生缺乏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不利于他们对《旅游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对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利。因此,我们开始结合课外实践活动辅助学习。如人大附中以网络虚拟旅行团的旅游线路设计为切入点,利用实验项目的网络平台为载体、以世界遗产颐和园为实践研究基地,通过 “搜集信息—网络交流—分析思考—实践体验—课堂交流—生活应用”等环节的层层推进,以网络研究、实践研究、跨学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旅游地理知识,体验旅游活动,感悟旅游乐趣。

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成为亮点。地理、语文、历史多学科共同加盟,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综合领悟颐和园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审美品味与文化修养。

在研究颐和园的基础上,学生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自己做导游带领学生参观、游览颐和园,同时把颐和园的研究扩展到文学、摄影、美术、历史、商业开发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旅游地理的同时又能够超越地理,扩展到他们所感兴趣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收获颇丰。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让我们体会到了“双课堂”整合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虚拟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呈现出以下特点,即积极参与,回帖数量大;主题探究,回帖质量好;自主创新,观点原创率高;平等交流,合作讨论多。

6.评价标准引领方向

网上的学习是灵活的,学生自由度大,同时也显现出管理易于松散。如学生的回帖有些过于简单,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是没有学习效果的。如何保证在虚拟课堂的学习不流于形式?保证学习的高效性与实效性?通过实验教学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才能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我们及时制定了初步的评价体系——“地理学科虚拟课堂学习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突出形成性评价。

在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框架的设计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占到了课程成绩的75%,旨在改变以往课堂学习中学生重终结性考试,轻课堂参与的状况,以此提高网络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将“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的课标理念落到实处。

第二,注重评价目标多元化,鼓励创新精神,重视问题探究。

在网络课程评价细则的设计中,改变以往单一重视知识与技能落实的评价标准,加大了探索性、创新性问题的得分比例,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使好学生的标准不仅在于勤奋学习,更在于大胆提问,从而丰富课程的评价目标。本评价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

第三,注重课程评价的公平性,引进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在以教师为主的课程评价基础上,引入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手段,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使得课程评价更趋合理、公正。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在评价指标及评价细则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力图使每条评价标准的语言清晰、准确,内容易理解、可操作,从而保证网络课程平台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三、反思与感悟

1.学生的变化让人欣喜

在课改项目实施进程中,学生在悄悄的变化,从不解、好奇到兴趣盎然,从消极、观望到积极投入,从过去被动学到现在主动研究。

网络课堂的引入,使学生学习的时间更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宽广、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学习的同伴多样化。学生逐步培养了整理资料、采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归纳加工信息的能力;在同伴间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相互为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学会了合作学习,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走进生活课堂,学生在多彩的现实世界还原了书本上的知识,对知识的认同感大大增强,在对生活实践的研究中不断有新发现,产生新的探究欲望,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获得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多学科联合作战,让学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全方位了解身边的现实生活,眼界大开,思维拓展,豁然开朗,大呼过瘾。

2.观念的转变重于形式的转变

在课改项目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从未停止,在虚拟课堂中没有固定的时间、空间,面对不同学生老师怎样教?生活课堂中面对崭新的生活实例,教师的权威性还在吗?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这种改革不仅仅是授课形式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变化。尊重是创新的源泉,尊重学生,改变师与生是教与学的对位,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共同的探索者、研究者、学习者,那么课改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的结合,教学课堂与生活课堂的结合,多学科课堂的整合,学生学与教的结合等等都可以尝试,关键是让教学成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让教学变成一起探究、一起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学到对终身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在快乐中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3.从学生中寻找应对问题的灵感

这种多样化的新型学习方式,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挑战,一些问题的出现也不断引发我的思考。当学生畅游在纷繁多彩的网络世界时,如何不流于形式?如何保证学习的高效性与实效性?当学生对网络研究与实践研究失去兴趣时,如何及时引导?当学生在生活课堂中考察研究时,如何让实践研究能够为生活实践服务?面对学生在兴趣点上的差异、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如何协调?问题来自于学生,答案也应该从学生中去探寻。

4.跨学科研究开辟新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研究和网络研究过程中,我深感世界遗产——颐和园这一鲜活的教学资源蕴含了太多值得开发的内涵,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地理方面的问题,单一学科课程无法涵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跨学科教学”这一手段被引入了我们的教学创新实践研究中,成为我们教学实践研究新的突破点。语文老师加盟助阵诗歌、对联、楹联文化意象;历史老师走进课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玉澜堂的历史背景;还有的学生对颐和园的摄影艺术十分青睐,于是我校电教中心的摄影老师被请进了课堂……这种多学科的联合作战,做到了深层次的学科共享,还原了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让颐和园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逐渐丰满起来,知识不再是被学科条块分割的,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恰恰体现了以学生需求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虚拟课堂的教学实验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学生在网上收集材料时,由于网上信息量很大,耗费时间较多。如何保证学习的高效性与实效性,而不流于形式?面对学生在兴趣点上的差异、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如何协调?如何在网络学习的同时,引入生活课堂、引入跨学科的课堂?等等。我们将不断探索,力求寻找到适合学生全面发展、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分别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清华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作者:白洁 马珏 赵鹏 王育宏 丁利

网上教学实践论文 篇3:

使用QQ教学实现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线上学习

摘  要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落实“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和学生既要居家隔离防护,又要教学与学习同行。结合网上教学实践,浅谈运用QQ直播教学实现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线上学习的经验与做法,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线上学习;线上教学;QQ直播;停课不停学;数学

1 前言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按照上级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响应上级指示、遵守纪律,做到隔离防护、教学与学习同行。落实“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应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掌握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

程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为实施线上教学,笔者从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入手。学校推荐使用网上学习的平台有许多种,如电视直播课程、知行云课堂、钉钉、腾讯课堂、微信、QQ群等,每种学习平台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优势。平时为了便于班级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能够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自从确立班级就引领学生家长建有QQ群,家长和学生对QQ群的一些操作也比较熟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笔者顺水推舟,在教学中选择以QQ直播的形式来实现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远程线上学习。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为例,让学生经历线上学习,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2 线上教学准备

引领学生和家长在手机或电脑上下载、使用QQ  基于农村学生和家长使用QQ的实际情况,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和家长使用QQ普及程度已达89%。据了解,最偏远的宋庄村的赵雨博同学和家长也能够熟练使用QQ聊天、发图片、发信息、进行音视频通话等,这不正是教师进行远程课堂教学所渴望的吗?学生有这样的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QQ传递信息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为了切实实施远程线上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兼顾各种资源的优势,要想办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学会使用QQ进行线上同步学习,参与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下载、安装和使用腾讯QQ软件,逐步实现下载、安装注册、使用、加入班级群。全班的学生及家长进群以后,教师要对学生和家长进行QQ的使用培训,逐步达到引导学生学会在QQ里用音频、文字、图片、打卡、提交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教师在QQ群里发起视频或语音通话,群内所有的成员能够接受并参与学习交流互动。

网上教学前要精心准备,巧妙设计  教师在进入QQ群在线教学之前,要根据课程表提前在班级群里发布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等,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做到有备而学。教师进行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思路,精选本节课知识的授课视频、优质的音视频资源等,制作和调试好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巧妙设计课堂作业和课后习题,整理与本节课有关的课件视频及链接、作业习题等素材,命名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一个文件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让音视频纯净、简洁,教师要清理或转存电脑桌面上的文件,以免屏幕分享造成信息泄露或不良的影响。教师首先要提前熟练操作程序,掌握QQ群的功能使用。为了了解直播后的画面效果,可以在同年级教师备课组的群或自己创建的QQ群里发起音视频通话,调试直播教学,根据实际的效果及时改进和提升。通过不断尝试、体验操作,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在线教学水平得到逐步提升。

制作班级全体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单  为每位学生制定学习编号,每天对学生签到情况、课堂表现及作业提交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在课堂教学交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各位学生的表现、参与情况,记录显示起来一目了然。教师应每天分学科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交流、反馈,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习记录单还附带有学生的联系电话,当学生没有及时参与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找到家长,通过QQ或电话与家长协调沟通,让家长参与对学生网络学习的管理,去督促、监控学生学习,逐步实现全员参与远程网络课堂学习。

3 运用QQ教学实现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线上学习

1)学生签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线上课堂学习。课前,在QQ群的所有成员中,笔者按学生的编号和姓名进行群昵称的设置,每位学生的昵称设置同学习情况记录单的编号和姓名一致,这样在作业提交的过程中能够很快了解学生的表现。如笔者所创建的程河镇小五3班家校QQ群,目前成员有99名,包括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有的学生不止一位家长申请加入班群,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等也都加入了班群。这样有很多好处,比如联系学生方便,因为家长都参与关注,所以学生表现得特别积极。像这种情况进行群昵称设置时,笔者将学生的亲人昵称统一命名为该学生的编号,在课堂学习中,只要有一个编号进入课堂,就可以初步判断他已经参与线上课堂学习。

2)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和家长陪护学习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提前选好组长,合理分配好学习小组成员,成员分配时兼顾性别、爱好、学习态度和成绩等,要求各小组成员与组长之间添加好友,遵守学习小组的活动纪律。小组长负责组内每位成员每天每节课的出勤、听课表现、提交作业、学习效果等记录。家长也时常监管,重点是协助各科教师,做到督促全组学生每节课按时听课学习、积极提交作业,帮助查阅作业,引导小组每一位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中,笔者做到整体监控学生的学习,并由组长细化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习。在新课导入和动手操作环节,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交流活动中,笔者通过多窗口的音视频画面和动态展示,监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由组长记录每位学生的线上学习表现。

3)利用QQ群里的聊天、文件、相册、作业、打卡、群接龙等形式,结合学生的经验进行创造性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灵活授课。有一位学生家中没有电脑,手机过于陈旧,由于内存不足,不支持视频通话。笔者和各科教师商量,利用按时观看电视国家直播课程或网络资源,各科教师每天准时一对一地给他发送课程资源包,并参与QQ群聊天学习,分别以聊天、电子邮件和电话等形式辅导他学习。课后,笔者再发送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点训练题,检测他的学习情况,及时批阅和辅导。如此,力争做到让班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远程线上学习和享受到学习资源。

4)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音视频直播教学中,笔者从教师的形象、衣着,录播间的物品摆放,到教师的语言规范、语速快慢,影视画面简洁、背景选取等,全方位考虑。教师在教学中讲课语速不要太快,应放慢语速,改变说话语气,利用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交互展播,让课堂教学既丰富又充满趣味,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尽可能在合理的视频空间内高效地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任务和目标。在教学重点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推导时,笔者通过抽查学生回答问题,随时监控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分小组全员参与讨论、交流、汇报、展示、音视频答疑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5)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升线上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QQ直播课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中,利用电脑上画图软件、空白纸或实物小板等作为黑板,尽可能地做到资源丰富,课件制作新颖精美,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教师授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专注地进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课堂学习中,注意力集中,不迟到早退。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笔者先为学生呈现全国优秀教师的知识视频讲解和精彩直播片段,然后语音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接着,笔者使用QQ屏幕分享和视频通话的功能进行直播教学,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长方体表面展开后的动画影像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分小组互动汇报、展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小学生在这样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了新知,也体验到线上学习的乐趣。

4 结语

笔者坚信,在广大教师的精心准备、组织、管理、协调、实施和学生干部及学生的密切协助、配合下,运用QQ教学一定能够引领全体学生参与网上学习,逐步让每一位学生在线上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展示交流、资源共享等方法经历数学探究全过程,进而提升空间观念、探究意识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利红.QQ功能在教學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4):70.

[2]云玉芹.腾讯QQ在大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332-333.

作者:冯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