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培训标准化管理论文

2022-04-28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生产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近年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为夯实企业安全基础、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安全教育培训标准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教育培训标准化管理论文 篇1:

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措施

1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及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想形成系统、规范、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5月3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2011年6月29日,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12年4月20日,交通运输部起草《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指标》,并下发《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和达标考评指标的通知》,要求各企业结合实际,细化落实;2014年11月1日,新《安全生产法》正式颁布,“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被写进总则,标志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已具备法律强制性。近年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冶金等重点工矿行业和领域相继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已形成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企业。

2 宁波远东码头经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概况

宁波远东码头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公司)是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专业集装箱码头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集装箱装卸及相关港口服务。公司位于宁波港域穿山港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良好,拥有 5个岸线总长的集装箱泊位,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70万TEU。随着货物吞吐量的增长,作为传统码头企业,远东公司安全管理的压力与日俱增。为此,公司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的安全工作目标和要求,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秉承“两提一促五到位”的理念,坚持“两管五同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015年,远东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频率控制在0.04起/万TEU以下,这与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必然联系。

远东公司将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企业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2013年6月,公司召开专题研讨会,正式宣布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公司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培训、制订和实施方案、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评估风险、编写作业文件、诊断、现场集中整治、试运行、自评、整改、申请达标考评、配合达标考评、整改达标考评中发现的问题、改进安全生产标准等具体工作,并制订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同年11月,公司以909分(满分1 000分)的高分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组评审,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

在通过交通运输部的达标评审后,远东公司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没有丝毫松懈。班组是企业生产作业的最小单元,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基础。为充分发挥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持续推进现场管理规范化和本质安全型班组建设,公司于2014年成立由安全监督部副经理任组长的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小组,并出台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对公司33个班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考评。按照实施方案,考评小组负责协调、推进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对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组织季度、年度现场考评工作,对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行等级评定并提交奖惩意见,结合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最终形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3 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6年11月,远东公司将再次迎来交通运输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为进一步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笔者对公司近3年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他集装箱码头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对策。

3.1 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阻力。有的管理人员不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工作态度不积极,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对检查;有的班组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内容不了解,因工作量大而存在抵触情绪;有的班组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面敷衍了事,仅指派1人做台账,应付公司检查。

3.2 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要求相关人员了解危险源,并能够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有的管理人员因对安全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未认真开展专题性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隐患治理、危险源管理和员工培训;有的班组台账记录的内容空洞乏味,整改措施、安全教育等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暴露出班组长安全管理知识有限、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3.3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氛围不浓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涉及集装箱码头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的每名员工,只有通过内网、短信、报刊等多渠道广泛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并取得预期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仅局限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码头企业领导及其他部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支持较少,个别部门甚至对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无监督、无指导。由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自身的力量和能力有限,加之其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安全监督上,导致码头企业内部很难形成各部门高度重视、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氛围。

3.4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实用性不强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增强人员安全生产素质、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然而,有的码头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未结合实际情况,只是对照考评细则补充完善台账;有的码头企业较多地依靠咨询公司帮忙查找问题和不足,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日常工作脱节,实用性不强。

4 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措施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其与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需要预先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最终提高企业的安全预控能力。为强化集装箱码头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认识,顺利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4.1 加强宣传动员和组织保障

对于大多集装箱码头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之初,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宣贯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意义、建设流程和考评机制等。在此过程中,码头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和处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制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各阶段的完成时间、责任部门等。

此外,为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成效落地生根,夯实码头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提升班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还应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小组,对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组织月度、年度考评,考评结果除作为奖惩标准外,还与年度评先、评优挂钩。

4.2 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既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最终的责任部门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直接影响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成效。

根据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要求,集装箱码头企业在选用和培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时应参考以下标准:

(1)要求相关人员综合素质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码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相关人员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掌握相关制度和管理方法;

(2)要求相关人员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学习能力强,熟悉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

(3)提高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在码头企业的地位,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应与权力相匹配,避免发生有令不行的现象;

(4)应对相关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给予适当倾斜,以形成工作积极、敢抓敢讲、队伍稳定的安全管理部门。

4.3 强化痕迹化管理和教育培训

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岗位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体现。码头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形成建立会议记录、检查记录、培训记录等记录档案的痕迹化管理模式。痕迹化管理最大的优点是,通过保留文字、图片、实物、电子档案等资料,可以有效复原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供日后查证。痕迹化管理不仅可以为管理者留下可供考查、评估、辅助管理的资料,而且可为上级单位和司法机关区分责任界限并向管理者追究责任提供有力证据。

在传统码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下,受企业制度约束,各部门主管和班组主管习惯到生产现场检查违章和隐患,处理已经暴露出来的不安全行为和状况。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下,安全管理和检查的重心前置,更关注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等前期基础性工作,将所有日常安全工作都纳入标准化台账。鉴于此,码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台账的检查,学会从台账中发现并处理问题。针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班组长存在管理知识有限的问题,有必要面向班组长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培训。

5 结束语

集装箱码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工作,绝不能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当作一次性评价或安全检查,而应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平台,切实提高码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集装箱码头企业有必要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争取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6-05-06)

作者:傅国成

安全教育培训标准化管理论文 篇2:

聚合力 提能力 生动力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生产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近年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为夯实企业安全基础、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但在基层推动和创建过程中,尤其在中小企业层面,还存在意识不强、动力不足、政策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践,结合山东省莱州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状,探讨和分析地方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建设现状

截至2015年10月,山东省莱州市共有1万1 800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2 000万元以上)373家,规模以下企业1万1 427家。工业企业涉及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有色、民爆物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农业机械、渔业生产、机械、纺织、旅游、特种设备等行业。针对莱州市高危行业企业多、危险源分布广,潜在事故风险大、安全监管任务重的特点,为切实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莱州市安全监管局坚持把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深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措施,作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重要抓手,自2009年开始,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总体规划、稳步实施,分类指导、分层达标,持续改进、巩固提升”原则,采取了加大宣传发动、搭建平台推动、制定政策拉动、典型引领带动、搞好服务促动等一系列措施,在高危行业和工贸企业持续开展了安全达标创建活动。2011年,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莱州市安全监管局组织开展了以规范企业班组安全建设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基石工程年”活动,研究制定了企业班组规范化建设参照标准,督导各类企业围绕“四抓四有”(抓企业班组、抓标准建设、抓细节监督、抓长效规范;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据可查),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班组安全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危险作业管理、交接班管理等各项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

截至2015年10月份,莱州市已有872家企业单位、4 600个班组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规范化达标验收,其中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26家,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846家;矿山企业79家,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327家,工贸企业466家;规模以上企业373家,规模以下企业93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事故防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得到了提升,莱州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8年“双下降”。
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正确

目前,仍有一些部门和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存在推进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等现象。

第一,从政府监管部门层面看,往往是安监部门在唱“独角戏”,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普遍存在重视程度、督导力度、宣传深度“三个不够”的问题,很多时候只满足于“开个会、发个文”,而缺乏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督促指导。

第二,从企业层面看,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存在怕投入、怕费事、怕影响经济效益的“三怕”问题,盲目追求短期效益,没有正确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舍得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完善安全设施、改善安全条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敷衍拖延、消极应对。

工作进展不平衡

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总体情况看,由于各部门重视程度、工作力度不同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类型、规模不同,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展呈现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不平衡”。

首先,行业之间不平衡。一是高危行业企业好于其他行业企业。莱州市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等高危行业407家生产经营企业全部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达标率100%,而其他行业企业则相对推进缓慢。二是规模以上企业好于规模以下企业。目前莱州市373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主要因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管理比较规范,生产工艺相对先进,对安全生产愿望要求强烈,但面广量大的规模以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因安全基础薄弱,设备设施老化严重,现场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致使企业存有畏难情绪,缺乏主动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的积极性。

其次,企业达标等级不平衡。从企业达标级别看,目前莱州市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872家企业单位中,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比例很高,占达标总数97%,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比例很低,仅占达标总数3%,而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尚处空白。这也折射出一些企业对自身安全发展目标定位不高,不注重持续改进、巩固提升,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安全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向更高层次迈进缺乏信心,创建动力不足。

创建质量不够高

创建质量不够高主要体现在持续改进意识不强、标准执行不严和服务保障质量不优3个方面。

第一,持续改进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搞“一阵风”,为达标而达标,抱着“攻关”“过关”的心理对待创建工作,达标后不重视实际运行,缺乏持续改进措施,导致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
莱州市机械制造行业安全标准化培训班现场

第二,标准执行不严。部分企业虽然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等“软件”一样不缺,但内容很多与企业实际不符;“硬件”差距则更明显,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安全管理粗放,作业现场用电管理不规范、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备,特种设备未检验,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不足,职工防护装备配备不到位、不按规范和标准操作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小微企业甚至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委托给中介服务机构后,就当了“甩手掌柜”,自查自纠敷衍了事,对达标过程所需的整改资金不落实、不投入,导致工作止步不前。

第三,服务保障质量不优。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借助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力量,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但目前一些服务机构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不深入、不细致,甚至将安全管理方面的资料改头换面后用在不同类型企业,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致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激励约束政策。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执行得不够有力,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的激励约束政策发挥不到位,没有在经济政策、社会荣誉、监管措施等方面区别对待安全达标企业和未达标企业,难以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应从凝聚合力、提升能力、催生动力3个方面入手,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搭好台子、铺好路子、架好梯子,从而全面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和规范化。

落实“三个责任” 凝聚合力

第一,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各地方应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制定总体规划,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体系。可通过对达标企业在政府采购、项目审批、土地使用、新增贷款、招投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第二,落实好行业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相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应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摸清监管企业底数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数量、规模、种类、从业人员、生产工艺和安全管理等实际状况,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思路、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绘制“路线图”和“时间表”。在组织创建过程中,应有计划、有重点,分行业、分阶段推进实施,成熟一批、创建一批、达标一批,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配合、不创建”的企业,应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实施联合执法,充分运用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手段“倒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第三,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惠及企业自身及其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基固本工程。对企业而言,既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主体。新《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因此,企业应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13个方面入手,对照评定标准,深入开展自查自纠,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全面规范和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发挥“三大优势” 提升能力

第一,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各行业主管部门应结合日常安全监管,加大对监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指导服务力度,做到宣传引导、培训辅导、监管指导“三到位”。在宣传引导上,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制度规范;在培训辅导上,应通过组织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向企业宣贯相关知识,解决企业在思想认识、创建思路等方面存在的误区,使企业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方法和重点环节;在监管指导上,应寓监管于服务中,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指导企业围绕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工艺设备和作业环境标准化,从基层基础抓起,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大资金投入,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在企业内部建立自我完善、持续改进、达标升级、强化提高的安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对安全条件好、创建积极性高的企业,应注重引导企业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基础上,努力更上一层楼。

第二,发挥专家技术优势。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要重视和发挥安全生产专家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各行业领域安全技术专家,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专家队伍,指导辖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特长,定期组织开展面上“巡诊”、重点“会诊”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咨询、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排查梳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具体整改办法和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对自身基础较弱、安全技术力量不足的企业,可引导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委托给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协助实施,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管理不规范和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防止企业在创建中走弯路。

第三,发挥典型引领优势。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各行业分别筛选一批安全基础较好、工艺设备先进,能够起到带头引路作用的典型企业,作为各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示范样板,通过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方式,推广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此外,应按照“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原则,引导规模大、基础好、管理强的企业率先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此基础上,采取“大手拉小手”方式,发挥同行业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对中小企业的帮扶作用,使中小企业参照大企业经验,解决在操作规程、职业健康、应急预案、隐患整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自我检查、自我修复、自主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自我保健”。

健全“三个机制” 催生动力

第一,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各项激励政策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促进作用,坚持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和政策激励相结合,激发各层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在动力。精神鼓励方面,可通过每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先树优活动,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企业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物质奖励方面,可通过每年由财政部门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专款用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奖励,并根据企业达标级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政策激励方面,可通过建立安监、发改、经信、国土、住房和规划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资、工商、质监、银监等部门互连互通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平台,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信用等级、技改扶持等涉及企业利益事项挂钩,区别对待达标企业和未达标企业,增强达标企业的荣誉感、正在创建企业的责任感,以及未创建企业的紧迫感。

第二,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各地方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调度督导、点评通报、工作考核等制度,加强日常督促检查,督导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细化本辖区本行业阶段创建目标,持续推进各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对工作开展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企业,可通过给予通报批评、媒体曝光,取消年内评先评优资格等手段,提升各单位和企业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三,健全动态监管机制。对企业而言,达标不等于进了“保险箱”,也不意味着不会发生事故。因此,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达标企业动态监管,结合日常监管执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专项整治、职业卫生监管、“打非治违”等工作,将企业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作为检查重点,及时掌握工作开展、保持以及持续改进情况,督促达标单位认真开展自评,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持续改进安全绩效,防止出现重考评、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对于在考评过程中弄虚作假、申请材料不真实或发生事故的企业,应撤销其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等级;对服务质量不高或乱收费的中介机构要取消其评审或咨询资质。此外,对尚未达标企业应加大执法频次,加大指导力度,督促企业保时间、保进度、保质量完成达标。

编辑 袁辉

作者:孙伟锋

安全教育培训标准化管理论文 篇3:

机械类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认证浅谈

摘 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程,然后从保障员工利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方面探讨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并给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义。其次介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点内容,并从规划和编制标准化的目标等六个步骤介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步骤。最后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特点。

关键词:安全生产 标准化 机械行业 管理

一、引言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国家大力推行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行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角色。随着机械行业飞快发展,生产作业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也有所增加,轻伤、重伤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安全事故的惨痛结果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安全生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了减少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机械行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国家颁布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评估标准评分办法和考核评分标准》,开始了机械制造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同时,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的企业标准化建设的》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机械行业各企业在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从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普适的安全管理模式,它可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更容易被我国企业接受。安全生产标准化具有非常高的可执行性,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史

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不是新事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船舶、汽车、烟业机械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国务院《关于决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提出了通用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在工业,贸易,运输,建筑等业务需求。 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在工矿商贸行业进行全面的安全标准。2011年国家成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安全委员会,2015年年底前,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其它行业的创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通过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企业可以提高安全生产条件,改善安全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更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完善,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法律和安全生产法规的实施。标准的法律法规的延伸。企业实施安全通过生产标准化运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2.保障员工的安全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统一了企业、职工的安全利益。

3.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在企业中的所谓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就是建立安全生产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排查风险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责任体系,建立预防机制,规范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人、机、物、环,生产和良好的条件不断改善的生产行为,生产的每一個环节,而且我们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企业可以满足工人和企业发展的安全要求,并促使企业安全生产保持良好状态。

4.安全生产标准是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化的具体管理措施。企业通过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实施,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然后达到持续改进目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让企业找到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方式。

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流程,逐项排查、治理隐患以及跟踪监测重大危险源,建立、完善预防机制,使生产行为更加标准、规范,促使每个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的要求,使人、物、机、环境四个因素进入良性循环的安全生产状态,不断改进,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建设。

五、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点内容

根据《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设施安全考评、基础管理考评、工作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等三大方面,可进一步细化为:安全管理的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的投入、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培训教育、设备设施管理、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大危险源监测、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理、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等13个细化方面。这和国际动态循环PDCA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是相似的,P-计划,即依据法律及法规的相关要求,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和方案,明确领导职责和安全承诺,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D-执行,即将计划中所制定的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制度等进行执行的过程。通过人员教育培训、生产设施设备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等,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C-检查,即对照计划的要求,检查实施的效果,判断是否达到了计划的效果,及时总结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A-改进,即企业通过结果评估,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并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结果、预测预警技术所反映的问题等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进行新一轮的循环改进。

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按照机械工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时,可分为以下步骤:

1.计划准备和编制标准化目标;

2.对员工进行标准化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进行培训、教育;

3.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梳理,明确问题和不足;

4.出台管理文件;

5.执行标准化管理,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改进;

6.自我评价标准化的全过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走出一条符合行业标准的路线,但也有其自身的安全生产特点标准化的道路。

七、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特点

1.体现了提前预防性。安全生产标准是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保护规则。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强调“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

2.突出了科学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标准,按照标准科学地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各项设备管理工作、各项生产作业,强调安全生产过程的科学性。

3.反映了统一性。 质量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安全的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如压力容器,如其本身质量(材料、制造水平、附件等)不具备安全性,肯定谈不上安全,因此质量与安全是一体的,应相互结合并统一起来。作业环境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中各种构成因素的总和。工作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对安全有着直接影响,有很多事故就是由于作业环境不达标引发的。不达标的作业环境,还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如长期在强噪声作业场所作业会导致职业性耳聋等,因此安全与环境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安全与质量、作业环境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企业完全可以把安全与健康统一起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4.保证了公正性。同一国家、同一行业、同一地区颁发的各种标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只要生产工艺、生产类型、生产流程相同,则要求是一致的,一视同仁的,严格执行统一安全标准。

5.保持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在全面贯彻现行的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的同时,根据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借鉴国际现行安全标准和先进国家的安全标准,及时修改、完善原有的安全标准,或丢弃某些旧标准,制定新的满足要求的标准,或直接采用国际现行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6.采用了戴明PDCA管理模式。安全生产标准化突出企业采用 PDCA 的运行方式建立起不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7.具有非常广泛适用性。安全生产标准化归纳总结了许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中的共同内容,提出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普适要求。

8.将企业的主体责任与外部的监督进行了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

[2]杨彦.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3,3(2) .

[3]赵志欣.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职业卫生健康三体系认证整合的探討[J].中国信息化,2013,8

[4]于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12 .

作者简介:周绍辉(1968—),男,云南昆明,本科,机械制造工艺及生产管理(安全生产)高级工。

作者:周绍辉

上一篇:成本规划与控制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