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多样化论文

2022-04-15

【摘要】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每个民族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民族舞蹈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民族风格为核心,在舞蹈表现内容、艺术价值以及舞蹈形态特征等方面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为此,本文针对民族风格在民族舞蹈中的作用以及多样化创作加以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舞蹈多样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舞蹈多样化论文 篇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多样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摘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掌控,启发学生提高学习舞蹈动作的兴趣。舞蹈课教学中,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是激发学生练习舞蹈技能的动力。指导学生练习舞蹈组合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及利用手脚等不同部位表现幼儿特征的动作组合,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多样化教学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是培养教师掌握幼儿舞蹈技能理论与表演的必修课之一,舞蹈课的知识与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唱歌课等相关课程一起,构成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习课程。舞蹈课的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练习舞蹈动作的技能课,在舞蹈课教学中,舞蹈教师采用规范性的舞蹈知识讲解与具有幼儿舞蹈特性的动作组合练习,会增加学前班的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知识、练习舞蹈动作、表演舞蹈组合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一、教学语言掌控的启发

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反映教师引领学生在一堂课学习过程中愉快、轻松和活跃课堂气氛的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能力。幼儿舞蹈课教学,舞蹈教师的课堂语言所包含的讲课语调、声音的大小,以及在讲课过程中不同的舞蹈教学内容等,都要预先设计好符合不同形式的舞蹈教学语言,学生在学习不同舞蹈内容的练习中,就会自然在舞蹈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教学中,领略到不同舞蹈内容的特点。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谈过这么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练习舞蹈动作,更需要舞蹈教师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年龄偏大,练习舞蹈动作生硬,接受舞蹈知识较慢,会在学习中,逐渐失去练习舞蹈动作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舞蹈教师,应当多运用充满鼓励、激情等教学语言,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舞蹈知识与练习舞蹈动作的热情。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动作中的课堂语言与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舞蹈动作示范的激发

在舞蹈课教学中,作为学前专业班的学生,舞蹈课既是陌生的一门技能课程,又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必修课程。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出学生练习舞蹈表演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学前班开设舞蹈课的认识。

高校学前教育班的学生对于舞蹈的把把杆基础训练以及地面动作技能训练等知识没有接触过,因此,作为舞蹈教师,必须把舞蹈的把桿基础训练,严格、规范地训练指导学生练习,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了解、掌握把杆上的压腿、擦地、蹲、立、控腿等基础练习,以及地面的踢腿、组合动作等身体协调训练。在舞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做出示范性的舞蹈形体动作,使得学生在舞蹈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到规范的舞蹈动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舞蹈课教学,有教材、有舞蹈表演影像资料,但是,舞蹈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必须本着课前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影像资料,在课堂上时刻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讲解,只有舞蹈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动作,并且严格、细致地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趋于规范的表演,学生才能喜爱练习舞蹈,在学习舞蹈组合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到达教学生怎样学习舞蹈知识的教学目的。在舞蹈课教学中,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可以促进学生练习舞蹈组合以及进行舞蹈表演的积极性。

三、多媒体运用的点睛

多媒体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应用于舞蹈课堂教学中,较好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舞蹈教学的促进性。但是,在舞蹈课堂教学环节中,注意不要过多的播放舞蹈组合作品,适当播放1分钟到3分钟的幼儿舞蹈组合观摩一次即可,更多的还是需要舞蹈老师现场指导学生练习舞蹈分解动作为好。在舞蹈课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四、动作组合变化的效果

舞蹈基本功练习与舞蹈动作组合练习,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教学中,舞蹈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几种教学手段,把舞蹈基本功练习与舞蹈动作组合进行变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舞蹈基本功的练习,对于没有一点舞蹈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单一的压腿、踢腿等基本功练习,容易产生反感的学习情绪。如果在教学中,有效地采取一些讲授法、实践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与舞蹈基本功的踢腿、下叉等练习,通过多种有趣味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在类似游戏中愉快的掌握了舞蹈知识,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了舞蹈技能的提高。舞蹈组合的教学应当体现出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幼儿舞蹈动作的多样性,学前专业的学生,没有一点舞蹈基础,学习舞蹈组合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练习幼儿舞蹈组合,做起动作来更是生硬。因此,在舞蹈组合教学中,把舞蹈基本功的手势、手位、脚位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组合练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组合过程中,提高了舞蹈基本功手位、脚位等运用能力。譬如,进行舞蹈组合《洗手绢》的练习中,可以把一段音乐进行手势动作的变化,一段音乐进行队形的变化,一段音乐坐在地上进行脚部动作的变化。这样动作组合多样化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练习舞蹈组合的兴趣,为下一步舞蹈编排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课后作业布置的作用

一节舞蹈课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非常重要,但不要布置的太多,应适当根据学生学习舞蹈及组合的程度布置作业,以促进学生练习舞蹈的积极性。基本功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每天适当的压腿、踢腿、柔韧腰部等作为作业之一。其次,在基本功练习过后,练习每周学习的动作技巧,巩固学习过的舞蹈组合,这个过程中可以以宿舍为舞蹈学习小组,互相监督、纠正动作,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巧学巧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简介:祝晓萌(1991—),女,汉,广东,研究生,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古筝。

作者:祝晓萌

舞蹈多样化论文 篇2:

民族风格在民族舞蹈中的作用及多样化创作分析

【摘要】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每个民族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民族舞蹈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民族风格为核心,在舞蹈表现内容、艺术价值以及舞蹈形态特征等方面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为此,本文针对民族风格在民族舞蹈中的作用以及多样化创作加以分析。

【关键词】民族舞蹈;民族风格;多样化创作

引言

民族舞蹈是民族长期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性格特征、审美意识、文化底蕴、传统观念等组成。而民族舞蹈的创作则受到了民族风格的影响,摒弃了民族风格,民族舞蹈将不具有民族特色。因此发展民族舞蹈离不开民族优秀文化以及民族传统。

一、民族风格在民族舞蹈中的多重作用

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发展性及继承性。而因为地理、文化、审美情趣、风俗民情、历史等方面的影响,每个民族均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且异于其他民族。这也使得民族风格在民族舞蹈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如下:

其一,动律:其是民族舞蹈风格的构成要素之一。因为每个民族自身的生活方式并不相同,所以在舞蹈力度、幅度、性格、情理、气质以及感觉等方面并不相同,所产生的舞蹈效果也不同。例如:傣族舞蹈的动律集中在腿部,主要通过膝部曲伸来完成整个舞蹈动作;东北秧歌,也是通过双膝曲伸完成舞蹈动作,因此东北秧歌具有俏、颤、哽等特征,在踢步的舞蹈动作中,以快踢、速落为主,从而形成了“单短双长”的舞蹈节奏;维族舞蹈的动作具有维族特色,在变换舞蹈动作的瞬间要微颤,动作衔接自然、优美柔和[1]。

其二,韵律:其是形成民族舞蹈风格的核心。韵律指的是贯穿在整个舞蹈动作中的身、心结合、外在和内在结合的总称。一个民族舞蹈如果没有韵律,就不会具有民族风格。例如:朝鲜族的民族舞蹈因自身韵律较为独特,所以具有极大的舞蹈魅力,在整个舞蹈动作中贯穿了“韵”、“气”,并构成朝鲜舞蹈的韵律核心,呈现出起伏、含蓄、谦让、张弛等审美特点。

其三,舞姿:其是舞蹈民族风格形成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静止造型及动态姿势。任何民族舞蹈动作,观众都会从视觉上分析是否属于某个民族所特有的动作。例如:蒙古族的舞蹈具有狂放、粗狂等风格,在舞蹈动作中常见马、雁、鹰等舞蹈形象;而傣族舞蹈则具有细腻、柔美等风格,其中以模仿孔雀为主;彝族舞蹈的风格则是古朴、奔放为风格,以排列变化、腿部跳跃、腿部伸踢为主。

由此可见,民族风格不同,民族舞蹈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动律、韵律及舞姿,并形成异于其他民族所独有的民族特色,最终创造出风格迥异的舞动文化[2]。

二、民族风格在民族舞蹈中的多样化创作

要想发展民族舞蹈,首先要求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其次还要求符合艺术发展基本规律。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而民族舞蹈的多样化创作,从舞蹈的“根性”入手,结合现代意识,理解、借鉴、学习其他优秀舞蹈作品,为民族舞蹈风格注入新的元素。

例如:《壮族大歌》,是以富有壮族特色的山歌音乐作为舞蹈背景,以壮族人的生活情景为舞蹈基础,以塑造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为手段的一种壮族群舞艺术,其反映的是黑衣壮族人创业的艰辛。该壮族舞蹈融入和壮族民族特色及壮族人的生活,同时借鉴了现代舞的基本结构原理,场面恢弘,气势磅礴。该舞蹈作品的成功之处则是作品鲜明真实的原创性,该作品渗透了人性光辉以及坚强不屈的民族风格,打破了民族舞蹈创造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及传统思想观念,让观众耳目一新。

因此,笔者认为优秀的民族舞蹈因符合时代发展,同时还要求不断创新。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许多国外文化逐渐融入中国,使得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民族舞蹈创作者摒弃民族风格,盲目追求外来文化,过分追求民族性以及地域性,忽视了各个民族所生活的时代以及对舞蹈作品的特殊要求,使得已有的民族舞蹈素材在动作力度、空间以及时间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缺乏了民族风格。这就要求,民族舞蹈创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在创作过程中,继承以及发扬民族风格,弘扬民族传统,加强创新。

其一,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民族舞蹈的创作源于生活。要想真正掌握某个民族舞蹈,就要求深入至该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明确某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形象,然后对原生态动作加以提炼,最后用舞蹈动作呈现出来[3]。

其二,借鉴民族舞蹈发展信息,充分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以及民族传统。所有民族舞蹈的多样化发展,都依靠各个民族舞蹈间的相互影响,例如:《云南映像》充分吸取了现代舞蹈技巧;《秋天的记忆》则充分运用了朝鲜族的呼吸元素以及动作元素,使得舞蹈动作更具韵味。

其三,民族舞蹈创作应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在继承原有民族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加强创新。艺术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则无法促进艺术的发挥在那,但是创新只是艺术发展的一种方式。在民族舞蹈的创作,并加强艺术创新。此外,民族舞蹈的创作应符合时代发展规律,既要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又要充分借鉴现代艺术创作特点,深刻把握民族风格及时代观念,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表现出各个民族的生活事情[4]。

三、结语

风格是一个人、一个流派、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所展示的主要艺术特征及思想特征,而民族风格则是一个民族所拥有且异于其他民族的思想特征及艺术特点。在民族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融入民族风格,加强创新,顺应时代发展,则能够促进该民族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青.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国民族舞蹈走向市场中的运用[J].现代妇女(下旬),2014,11(12): 455-456.

[2]平原.植根于华夏文明土壤中的奇葩——谈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12(01):332-333.

[3]陈凤珍,石俭.创编健身健美操融合民族舞蹈因素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9,11(02):766-767.

[4]刘浈.舞蹈:作为一种仪式的存在——广西特有民族舞蹈的生态呈现[J].科技信息, 2009,02(05):322-323.

作者:乌仁吐雅

舞蹈多样化论文 篇3:

简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觉醒,对于艺术作品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艺术气质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舞蹈教育事业的重视,在资源与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大,舞蹈教育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基本舞蹈动作的编排之外,还重点加强了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艺术教育;舞蹈艺术;表演艺术

舞蹈表现力,指的是舞蹈表演者通过其形体动作、舞台设计以及音乐等因素的融合,将舞蹈内容与舞蹈内涵有效的传达给观众,进而让观众可以精准地领会舞蹈意蕴。舞蹈表演者所具有的舞蹈表现力的高低,是各种复杂因素的结合,对舞蹈技术、舞蹈技巧、舞蹈领悟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的过程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缺失的现象却越来越多。很多学生虽然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舞蹈技巧,做出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但是却很难领悟到舞蹈背后的内涵;即便是穿着精美华丽的舞蹈服装,但其舞蹈情感的表达能力却非常弱,无法让观众与之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加深学生对舞蹈理论与舞蹈思想内涵的理解,加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尤为重要,进而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一、舞蹈表现力概述

舞蹈表现力,其实指的就是舞蹈表演者对舞蹈动作与自身情感的表达。每一位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相应的舞蹈动作之后,都必须进行自身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舞蹈动作与相应情感的结合,将舞蹈艺术的内涵价值进行充分的展现,并让观众对舞蹈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我国的舞蹈艺术形式具有多样化特点,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相应的舞蹈形式特点也十分鲜明。将多民族文化融入到舞蹈艺术形式当中,可以对舞蹈艺术内涵进行丰富,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促进舞蹈教学事业的创新发展,进而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以及舞蹈文化的传承奠定扎实的基础。虽然舞蹈的艺术内涵十分鲜明,学生在实际的舞蹈学习当中,保持身体素养与肢体动作的协调,就可以实现其舞蹈表现力的增强,实现舞蹈内涵的有效表达。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养的提升[1]。

二、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意義

分析我国当前舞蹈教学的特点,发现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对于学生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分析与研究舞蹈动作的时候,融入一些音乐元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长此以往,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加深学生对舞蹈内涵的理解

舞蹈是一个直观的、动态的肢体表现艺术。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不光对舞者技术、技艺的培养与提高,更需要有意识强化其形神兼备,通过肢体来传递情感,进行表达。可以通过一系列舞蹈作品和剧目学习,塑造学生内心情感变化,进一步将舞蹈内涵含义与舞台表现力进行充分结合,在提升舞蹈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可以让学生对舞蹈内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拥有舞蹈审美情趣。

(二)通过舞台实践提升舞蹈表现力

舞蹈的意义在于,通过某种特定的舞蹈动作进行作品内涵的表达。首先,舞蹈表演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表现力,才能够在有效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将所理解的作品内涵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与作品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如果舞蹈表演者只掌握了舞蹈技巧运用方法,而缺乏舞蹈表现力,传递给观众的就只是动作的外形,无法将作品内涵表达出来,更无法让观众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2]所以,对于任何一个舞蹈表演者来说,要想将舞蹈作品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不仅要保证舞姿的优美性,还要具有一定的舞蹈表现力,可以对观众进行引导,让观众与舞蹈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可以尝试在舞蹈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动作、表情、延伸等进行舞蹈情感的表达。实践是检验舞者的最好途径,在训练同时增加舞台实践,进一步提升检验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提升舞蹈教学质量

舞蹈教学,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共同完成。教师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运用适当的方法——“生动的表述”“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穿透力的肢体表达”,通过耳睹目染的传授,让学生直接直观地领悟。在舞蹈技艺传授同时,给予更多舞蹈表演理论知识的讲解,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让学生通过舞蹈动作将自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进行表达。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对于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演员

一个合格的舞蹈演员,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舞蹈技巧,而且可以运用这些舞蹈技巧将自身的情感进行有效的表达。舞蹈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技术。不是为了炫技而展露技术,它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当情感无法传递的时候,用技巧进行升华。只有具备一定的舞蹈表现力,才能通过肢体使蕴含情感的舞蹈动作感染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也就是说,一名合格的舞蹈演员,应该具备以情带舞,赋有舞蹈的表现力。同时,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也是学生成为一名合格舞蹈演员的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先天因素

多年来,通过对舞蹈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学生舞蹈技能的领悟直接受到其先天条件的影响。因为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在掌握舞蹈节奏与舞蹈动作方面,确实比其他学生更为轻松、准确,其舞蹈表现力也明显优于其他学生。这部分学生就是有着良好先天条件的学生。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二)后天因素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还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育方式、学生的舞蹈基础条件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等。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如果舞蹈教师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且为学生特意创设了浓厚的舞蹈情境,那么学生就可以得到系统的学习,其舞蹈表现力也就会逐渐获得提升。

四、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一)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是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关键。随着音乐的响起,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与音乐的融合进行某种主题与思想情感的表达。只有将舞蹈动作与情感进行有效的融合,才不会让学生沦为舞蹈动作的机器人。

在正式开始舞蹈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舞蹈作品进行铺垫。首先,对与舞蹈作品有关的创作背景以及舞蹈表演所使用的音乐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运用慕课教学模式,将舞蹈视频上传到相应的线上平台,让学生提前进行舞蹈动作的欣赏与观摩。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欣赏与观摩舞蹈动作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进行舞蹈主题的阐述,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所含情感进行领悟。最后,在正式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每一个舞蹈细节动作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舞蹈动作设计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掌握如何在舞蹈动作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实现舞蹈表现力的增强。[3]

(二)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舞蹈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就必须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重点培养。首先,将舞蹈教学与历史文化进行充分融合,因为舞蹈形式是广大劳动人民对日常生活劳作的总结与归纳、演变与升华,且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相应的舞蹈形式表现也有明显的差异。即便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舞蹈特点也不尽相同。将舞蹈教学与历史文化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对舞蹈艺术有一个更加深刻、准确、全面的理解。其次,将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因为舞蹈的表演过程都会伴随着音乐的播放。音乐的节奏变化、旋律变化以及乐器变化,其实都代表了某一情感的变化。只有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在音乐声响起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开始舞蹈,实现舞蹈表现力的增强。[4]

(三)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进行有效的巩固与强化

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高低,直接受到其舞蹈基本功的影响。一名舞蹈基本功十分扎实的学生,可以对多种类型的舞蹈进行轻松的驾驭,并保证所有舞蹈动作的准确、到位,其舞蹈表演的表现力也有增强。而一名舞蹈基本功偏弱的学生,在舞蹈作品呈现效果方面就会表现出诸多问题。而要想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进行有效的巩固与强化,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和体能训练,确保学生拥有优美的体型和较好的体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把每一个舞蹈基本动作都做到位,保证表演力度。体育锻炼是一种非常好的体型保持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舞台表演的艺术性特点,还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保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让学生为了保持形体而选择节食减肥等不健康方式。其次,加强学生解读舞蹈动作的理解。在一段完整的舞蹈表演中,不同的舞姿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和情绪,舞姿的变化代表着情感的变化,代表着情绪的释放。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意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通过控制面部表情的方式实现舞蹈表现力的增强。[5]

(四)對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大力提升

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提升的后天因素之一。只有教师带着激情开展舞蹈教学,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沉浸到舞蹈理论知识或者舞蹈技能的学习当中,享受舞蹈艺术中蕴含的美。如果教师只是机械性地讲解舞蹈动作,不仅无法将舞蹈艺术的内涵价值体现出来,还会降低舞蹈教学过程的丰富性与有效性。所以,提升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一种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有效策略。首先,学校要对舞蹈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舞蹈教师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要重点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确保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化身为“导演”,对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进行引导。[6]

(五)对学校的舞蹈教学条件进行有效完善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舞蹈教学场所的选择,对于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充满聚光灯的舞台上进行舞蹈排练,那么学生的精神态度会非常好,在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方面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只有让学生多在舞台上进行排练,让学生的舞蹈排练与正式演出环境相差无几,才能够让学生在正式开始舞蹈表演时瞬间迸发出强烈的舞蹈表现力,对现场观众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学校需要对现有的舞蹈排练时声光电等硬件设备进行优化。其次,学校要引进高科技教学设备,借助高科技教学设备完善的教学功能来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例如,在讲解舞蹈作品发展历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ppt或者视频播放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舞蹈形式。并在播放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舞蹈艺术的时代特点。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正确把握舞蹈艺术的时代特征,并将舞蹈动作与自身情感进行充分融合,才能够实现舞蹈表现力的显著增强。[7]

(六)加强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

舞蹈教学不同于普通的学科教学,它将肢体训练与情感表现进行了充分结合。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舞蹈艺术的理论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舞蹈技能,更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首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模仿训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应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模仿,让学生自己寻找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律和舞蹈节奏。然后凭借自己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体会,结合自身的特点,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察能力。其次,在舞蹈编排方面,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教学方式,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将舞蹈动作、音乐律动与自身情感意识进行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提问、猜测与想象,探索出问题的正确大胆。[8]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不仅有着精湛的舞艺,还要有强烈的舞蹈表现力。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使之成为舞蹈艺术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就必须加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就必须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进行有效巩固与强化,对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大力提升,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

参考文献:

[1]罗来军.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索[J].大众文艺,2020,(15):214-215.

[2]李曼.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探讨[J].魅力中国,2020,(5):219-220.

[3]李曼.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20,(13):150-151.

[4]金羽丹.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环球市场,2019,(32):312.

[5]杨莎莎.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赤子,2019,(32):115.

[6]林敏敏.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104.

[7]薛实夫.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245-246.

[8]夏杨.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分析[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11):231.

作者简介:邓汤俊妮(1991-),女,山东烟台,硕士研究生,初级职称。研究方向为音乐与舞蹈学(山东民间舞表演与教学研究)。

作者:邓汤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