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2-04-29

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装甲兵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个重要兵种。60年来,装甲兵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1:

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化装备的数量不断增加为装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首先对装备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装备安全问题原因分析,最后从五个方面系统提出了装备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 装备 安全管理

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化装备的比例逐步增大,使装备结构调整的速度不断加快。大批信息化装备投入使用,在大幅提升装备性能的同时,也给装备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装备安全管理作为管理工作中带有全局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提高装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因此,针对装备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安全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系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准确把握其关键点,用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抓好装备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安全管理水平,是装备安全管理的现实课题。

1 装备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 思想观念跟不上,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装备安全管理涉及到各类人员,这些人员对装备安全管理的认识直接影响着装备的安全。一些人员思想观念跟不上,装备安全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装备安全作为全局性工作来对待,没有从全系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甚至对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认识不清,特点规律把握不够,把装备安全工作看做是一项单一的业务工作,只重视硬件安全,忽视软件安全,对装备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或错位,致使装备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甚至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1.2 管理理念跟不上,安全管理模式陈旧

信息化条件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渗透到了装备领域的各个方面,装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们相当一部分装备安全管理工作仍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依靠上级命令和装备管理安全人员的个人经验实施管理,系统管理、流程管理、精细化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没有在装备安全管理中广泛应用,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使装备安全管理效率低,管理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管理的需求,成为部队管理工作的瓶颈。

1.3 管理手段跟不上,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信息化的装备需要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更加强调管理目标、管理结果的精细和准确,尤其是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精细和准确,因此它更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为管理提供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保障,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跟踪记录管理过程,反馈管理信息,从而保证管理的科学缜密,而目前,装备安全管理技术手段仍然比较落后。管理手段跟不上,装备安全管理设备不配套,传统的“眼看、耳听、手摸”已难以适应新的管理要求,使装备在储存、训练、维修、保养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信息化装备的安全管理。

1.4 管理队伍跟不上,安全管理人才不足

管理水平的高低实际上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近年来,信息化装备的增加,要求各类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礎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综合的管理才能。由于培养周期长、人才保留难等原因,装备安全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基层单位,影响着装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进展,甚至出现了重大的装备安全管理事故,因此人才队伍的短缺已经成为装备安全管理的短板。

2 装备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认为,一切复杂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1],装备安全管理就是一个严密的、复杂的系统。WSR方法是著名系统科学专家顾基发教授和朱志昌博士提出的系统方法,主题思想是在考虑如何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时,要综合考察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三个方面的因素,将方法组群条理化、层次化,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综合集成系统思想[3]。尤其适用于观察分析复杂性的系统,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2]。装备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应从产生装备安全的物理、事理、人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物理”涉及物质运动机理,既包括狭义的物理,还包括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它需要用自然科学知识回答“物是什么”的问题。部队装备安全物理方面的原因包括:科学技术手段、装备故障机理、装备安全可靠性、装备使用环境、装备质量监控等。“事理”指做事的道理,主要解决如何去安排所有的设备、材料、人员,需要用运筹学与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来回答“怎样去做”的问题。部队装备安全事理方面的原因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工作计划、装备安全决策、装备维修体制、装备管理体制等。“人理”指做人的道理,通常要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去回答“应当怎样做”的问题。部队装备安全人理方面的原因包括:安全管理法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职责、安全事故处理、安全管理制度等。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如果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而同时,“海恩法则”指出:一起重大的事故背后,平均有29个轻度事故、300个安全隐患。大量的事故现象都表明,事故从形成到发生的过程,就是事故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同时形成和具备的过程,具有很长的因果链,只要阻断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事故就可以避免发生。加强装备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人、物、技术等多个因素,系统防范。

3 装备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要抓住安全防范这个“起点”

坚持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遵循的基本方针。必须把安全防范作为武器弹药安全管理的初始起点,在开展工作之前就想全做细、一以贯之、落到实处,绝不能只把安全防范挂在嘴边、写在纸上。一要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直接体现安全理念是否牢固确立。要有针对性地抓好装备安全管理教育,强化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和防范意识。既要牢固树立“安全工作零误差”思想,又要始终坚持“以细求实”作风,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二要坚持安全分析制度。要认真研究分析装备安全管理形势,深入查找安全苗头,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及时修订应急预案,明确处突力量编成,并经常组织应急演练。三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任何事故案件的发生,回过头来看,都是可以预先防范的。风险评估是安全防范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组织远程机动、“三实”作业大型演练等重大活动,以及承担危险性较大的任务时,必须预先进行科学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做到有备而无患。

3.2 要抓住规章制度这个“基点”

规章制度,既管根本,又管长远,是装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基准点。落实规章制度,就是机关依法指导,基层依法运行。一要严格安全责任制度。各级业务机关,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在场谁负责”的要求落实安全责任。组织重大任务的实施,必须周密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责任,细化措施,精细准备,确保安全。二要严格动用使用制度。要从严控制装备的动用使用,严格落实审批手续,严禁超范围、超性能、超指标动用使用。发现不按规定动用使用装备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抓好纠改,问题严重的要一抓到底,追究责任。三要严格交接监督制度。人员变动、岗位变换,必须严格落实装备交接监督制度。单位主官、保管员、使用责任人员调整变更时,业务机关要安排专人组织交接,落实机关、主官两级监交制度,及时更换锁具、密码。适时组织装备管理、使用责任检查“回头看”,杜绝因交接不严造成武器弹药丢失、损坏、责任追究难等现象发生,确保管理责任不挂空档。

3.3 要抓住重要目标这个“重点”

确保重要目标、要害部位安全,是装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丝毫不能懈怠。一要重视“物防”设施的更新。一方面,新建设施要对照有关法规,严格选址技术标准,设计要符合安全要求,便于管理。要不断完善设施,下大力解决和排除业务场所、设施、设备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二要重视“技防”手段的升级。一方面,要以消防、防雷、电气防爆、防盗技术要求等4个技术标准为依据,配套库室安全管理必备的安全检测、安全防护、报警装备等安全设施设备。另一方面,要立足现有条件和现有标准,运用最新科技防范手段,引进环境监视系统、执勤与门禁系统、钥匙柜控制系统等成熟技术,提高重要目标安全管理的“技防”水平。三要重视“人防”素质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要系统熟悉法规制度内容,准确掌握应知应会知识,不断提高依法指导、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使用人员要熟知安全规定、安全常识、操作使用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严格操作规程,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系数。

3.4 要抓住经常性管理这个“难点”

装备安全管理重在经常、贵在坚持,关键要在“常”“长”两字上下功夫。经常性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石,必须下大力夯实基础。一要注重破解安全管理难题。对影响技术安全管理的“短板”,要坚持经常抓、抓经常,常抓不懈。对制约安全发展的“瓶颈”,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紧抓不放。对事关安全稳定的“苗头”,要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不解决问题决不撒手。二要注重规范经常性管理。要下大力纠治重安全轻技术、重维修轻保养、重使用轻管理等倾向性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储存保管、接收发出、质量监控等经常性技术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装备质量管理效益。三要抓好季节性安全工作。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点,有计划地做好抗震、防汛、防雷、防潮防熱工作,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四要加大安全管理督导力度。要加强对装备收发调运、检测修理和报废处理、销毁作业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安全监督,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操作规程,严格管理规定,严密组织实施。

3.5 要抓住人才队伍这个“支点”

强事业必先强人才,人才是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有效落实的基础支撑,必须不断加强。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装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做到筹划工作与制定安全措施同步,部署任务与提出安全要求同步,组织实施与落实操作规程同步,分析形势与查找安全隐患同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不脱节。具体管理、使用、维修人员,要突出安全管理常识、安全警示教育,确保人人懂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

参考文献:

[1]钱学森等著.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顾基发,唐锡晋.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3]系统科学与方法[D].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2014.

[4]李晔.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两大关键因素[J].民航管理,2013.

[5]吴国辉.军事装备安全管理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

[6]张炜等.部队装备安全管理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王辰(1988-),男,北京人,硕士生,中尉军衔,研究方向:军队行政管理方向。

作者:王辰

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2:

使命在肩铸铁军

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装甲兵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个重要兵种。60年来,装甲兵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在新的发展阶段,装甲兵的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武器装备发展,深化体制编制改革,大抓军事训练和人才培养,着力提高装甲兵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进一步夯实履行使命任务基础,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一)

建设高度机械化的人民军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夙愿。新中国成立之初,装甲兵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我们从实际出发,一下子搞不起机械化部队,先从坦克搞起”的指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努力探索以坦克部队为基础,逐步建设机械化军队的发展路子。改革开放以后,根据中央军委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组建陆军机械化集团军的决策,我军开始了陆军合成部队机械化装甲化建设的实践。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军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决策,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根本性变化趋势,积极探索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模式,开创了人民装甲兵建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目前,我军装甲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围绕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立足机械化建设基础和兵种优势,在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我军装甲兵已经由单一坦克部队发展成为多类型合成部队竞相发展的陆军主要作战力量,是具备“陆海空三栖”作战能力的主战兵种。1990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某集团军时,亲笔写下“为建设强大的机械化集团军而努力奋斗”的题词。1991年,军委决定将全军机械化步兵军事业务工作划归装甲兵部门管理,机械化步兵由此步入装甲兵序列。1998年,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装甲兵序列中又增添了师规模的轮式机械化部队和两栖机械化部队,原有的坦克部队通过进一步合成改建为装甲部队。步入新世纪,我军又改建了空降机械化部队。如今,在陆军合成部队中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已超过半数,部分军区所属的师级合成作战部队全部实现装甲机械化;在装甲机械化部队中,机械化步兵的数量规模与坦克兵的数量规模相接近,比例趋于合理;所有的摩步师旅都编有装甲部队或坦克分队。

——我军装甲兵武器装备已经实现了由仿制、仿研向自主研制、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由技术落后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转变。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装备方队中前8个方队展示的装甲战斗车辆,绝大多数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其中包括99式主战坦克、96A式主战坦克、05式两栖装甲突击车、05式两栖步兵战车、04式步兵战车、09式8×8轮式装甲车、03式空降战车、08式警用装甲车等。这些装备不仅陆战能突击,而且水上能航行、空中能投送;不仅信息化程度高,而且具有模块化、体系化特点。标志着我军装甲装备发展已经能够全方位满足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发展对陆战武器平台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军装甲装备的数量规模和科技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为建设我军强大的装甲机械化作战力量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我军装甲兵教育训练体系完善,形成了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良好机制,是我军军事训练改革发展的开路先锋。60年来,我军装甲兵军事训练体系在艰难探索中起步,在开拓创新中完善,逐步形成了先训后补、先理论后实际、先基础后应用、先技术后战术、先分练后合成的训练机制和训练模式,不仅保证了装甲兵部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而且走出了一条我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方法路子。20世纪末期,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历史舞台,装甲兵依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确立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积极探索高技术战争中装甲兵作战样式的变化,全面开展了夜战夜训研究、科技练兵活动、战法改革、登陆作战研究与演练、新装备训练等一系列重要的训练改革活动,逐步形成了以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为根本目标、以仿真模拟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机械化训练体系。进入新世纪,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演变的趋势更为突显,国家安全形势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军装甲兵在积极探索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历史课题中,展开了数字化部队作战训练实验、复杂电磁环境训练试点、跨区远程机动和实兵对抗演练等重大训练改革,逐步形成了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满足提升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需要的训练体系,努力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

——我军装甲兵军事理论不断创新,在完善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同时,积极探索了装甲兵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的构建。装甲兵历来把军事理论作为军事实践的灵魂。20世纪90年代以来,装甲兵军事理论创新与发展的主要成果包括:装甲兵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理论、重型装甲机械化部队建设与作战运用理论、轮式装甲机械化部队建设与作战运用理论、两栖装甲机械化部队建设与作战运用理论、空降机械化部队建设与作战运用理论、装甲兵数字化部队建设与作战运用理论、各战略方向装甲兵作战力量建设与作战运用理论、装甲兵训练机构建设理论与教学理论、装甲兵新装备部队训练理论、装甲兵数字化部队训练理论、“步改装”部队转型建设理论与训练理论、装甲机械化部队对抗训练理论、装甲兵院校教学改革理论、重型与轻型装甲装备系统作战需求理论、数字化指挥控制装备系统作战需求理论等。装甲兵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发挥了服务军事实践、引领军事变革、传承军事文化的重要作用,为推进装甲兵现代化建设、提升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

60年的成就与辉煌来之不易,60年的经验与启示值得总结。60年来,我军装甲兵建设的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为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以党的国防与军队建设创新理论为指导,确保装甲兵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军事工作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化而取得的创新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我军装甲兵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和科学指南。60年来,我军装甲兵建设发展在党的军事工作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坚持理论武装,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新时期推进装甲兵的建设发展,必须始终保持党领导下的铁甲精兵政

治本色,充分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有效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钢铁盾牌。

——坚持战斗力标准,牢牢把握装甲兵建设发展的本质需求。在军事斗争中履行使命任务,是装甲兵建设的惟一价值;战斗力标准,是装甲兵建设的根本标准。60年来,我军装甲兵始终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战斗力标准牵引装甲兵武器装备发展、编制体制调整、教育训练改革,坚持以战斗力标准引领装甲兵各领域的工作和建设,牢牢把握了装甲兵建设发展的本质需求。新时期加强装甲兵建设,必须坚持需求牵引,坚持战斗力标准,不断认识作战能力内涵,探索新时期履行使命任务对战斗力建设的根本要求,以新的战斗力标准统揽装甲兵作战力量、人才队伍、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装甲兵战斗力发展方式的转变。

——适应变化改革创新,始终保持装甲兵建设发展的强大生机与活力。60年来,我军装甲兵积极适应战争形态的新变化、使命任务的新拓展和军队体制编制的新调整,遵循兵种建设基础规律,不断破除传统建设模式,适时调整建设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有力推进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现了装甲兵自身的建设发展。加强装甲兵建设发展,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深化改革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以科学态度筹划建设,以客观规律指导建设,立足国情军情,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与统筹协调重点方向与其它方向、重点部队与一般部队、新装备部队与老装备部队、重点任务与经常性工作等的关系,推动装甲兵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

抒豪情回首过去,励壮志展望未来。在兵种建立60年后的今天,我军装甲兵建设已处在一个新起点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规划,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绘就了宏伟蓝图。装甲兵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加快武器装备发展,深化体制编制改革,大抓军事训练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官兵科技素质,着力提高装甲机械化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进一步夯实履行使命任务基础。

——突出信息力的主导地位,建设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新型装甲兵作战力量体系。装甲兵是机械化军队的缩影,具备实现向信息化军队转型的良好基础和先天优势。我军装甲兵的建设,必须按照国防和军队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建设为主导,坚持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要重点加强数字化部队建设实践,探索数字化部队形成现实战斗力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依托联合作战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共享机制。要加强教育训练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和管理、保障方法手段的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训练、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保障,有力支撑装甲兵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进程。

——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多类型部队均衡发展,建设适应多样化任务需要的装甲兵作战力量模式。非传统威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安全利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军不仅要做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准备,而且要做好反恐、维稳、维和、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准备。装甲兵必须进一步优化重型、轮式、两栖、空降等类型机械化主战力量结构,大力加强包括轮式、两栖、空降等类型在内的轻型机械化作战力量建设,在数量规模上做到轻重比例适当、按需均衡发展。在抓好应对作战任务的主战力量建设的同时,要根据国家安全多领域任务的需求,适时开展和抓好警务安保、边防守备、减灾救援等非战争、非传统领域的机械化力量建设,逐步完善相应的组织编制,做好所需特种装备的研制和配备。

——改革部队组织形式,探索和建立适应现代军事力量建设特点和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的装甲兵管理与运用新机制。专业化建设、模块化编组、集约化使用,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力量建设与使用的显著特点,是现代军事力量管理与运用的基本要求。装甲兵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作战力量编组与运用的新特点、新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对装甲机械化部队各级指挥机构、各职能要素、各种专业分队、合成作战营(群)建设与作战运用机制的研究,充分论证模块化合成营(群)的作战能力需求、编成要素及规模。研究论证和试行依托训练机构(基地)进行装甲兵模块化专业分队和合成营(群)分类管理与分批施训的方法路子。

——加强武器装备建设,为装甲兵作战力量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科技装备支撑。装甲兵是高度依赖武器装备的战斗兵种,在现代条件下,没有高技术含量的装甲兵武器装备,就没有装甲兵作战力量。新世纪新阶段装甲兵的武器装备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下功夫。要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装甲兵器科技工业体制和装备采购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与军工系统建设和兵器研发规律相适应的装甲兵武器装备发展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作战需求对装甲兵武器装备发展的有力牵引作用,在装甲兵装备研发中广泛融入当代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借助和依托全社会的力量搞好装甲兵装备建设。

——坚持科技兴训、信息主导,加快装甲兵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步伐。积极推进装甲兵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的转变,实现装甲兵军事训练的创新发展,是推进装甲兵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之一。装甲兵的军事训练要牢固树立信息主导的观念,从思想上统一和强化对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科学认知。要按照信息化战争特点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规律,设置和拓展训练内容,科学构建多类型作战力量训练内容体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改进训练方法和改善训练条件。要加大训练理论创新力度,深化实战化训练、对抗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网络化训练、跨区域跨军种联合训练等训练方式方法的改革,努力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装甲兵训战一体的训练新机制。

——努力建设高素质装甲兵人才队伍,为装甲兵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装甲兵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装甲兵信息化谋略型人才培养,作为装甲兵建设系统工程的关键项目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装甲兵院校教育体系,加速推进任职教育深入发展。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瞄准装甲兵部队岗位职责设计培养目标,着眼岗位任职需要设置教学内容,按照任职能力生成规律改进教学方法。要加强高素质的装甲兵院校教员队伍建设,以高素质的教员育出高素质的人才。要注重抓好装甲兵院校实践性教育资源建设,继续加强作战实验室、模拟仿真实验室、专业教室、训练场地建设,配齐和及时更新教学装备。作战部队和专设训练机构要积极承担院校教学保障任务,为装甲兵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条件,形成资源统筹、开放共享、联教联训、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装甲兵部队各级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要加大在职培训力度,制定和落实按级培训路线图,坚持先训后用,并采取交叉任职、考察留学、岗位交流和参与组织重大活动等形式,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素质。

作者:王亦军

抢险救灾装备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3:

消防装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消防人员抢险救灾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在城市救援中所呈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消防人员在抢险救灾中的战斗力,最大化的确保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需要保证消防装备的完善。在救援行动中消防装备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甚至对救援行为能否成功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不管多先进的设备,也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果维护不及时或者保养不到位,就会使设备的性能下降,严重的还会对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将消防装备配置到消防队伍之后,需要对装备定期实施维护以及保养,使消防装备能够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从而将其效能最大化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消防装备;维护保养;问题;对策

一、消防装备概述

消防在狭义上主要是指对火灾进行预防和消灭,随着社会的发展,消防也可以扩展为其他的相关抢险救灾行为。消防装备主要是指在火灾救援行动或者其他相关抢险救灾行动中消防人员所需要的装备,一般将其分为防护、抢险救灾装备等,还有灭火器材等。其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在实际的救援行动中避免灾情对消防人员人身造成伤害。

二、消防装备在维护保养中常见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管理手段和专业人员

目前,消防装备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消防部门的消防工作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主要原因就是一些消防部门的管理技术缺少合理性,以及专业人才不充分,这种情况在基层消防队伍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大部分基层消防队伍往往只重视对消防装备的使用,却忽视了维护和保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管理制度落后。消防装备管理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充分。除此之外,因为计算机数据没有更新,使得很多先进的软件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第二,基础条件的限制,缺少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以及维护保养专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对消防装备进行简单维护保养,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装备损坏的问题很常见。

(二)缺乏先进的保养手段

因为管理制度和人员等方面的因素,部分消防部门在消防装备维护方面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针对消防装备的日常维护以清洁为主,对于系统的维护以及规范化维护很少。除此之外,在一些數字化设备和硬件的维护保养中,大部分还是通过以换代修的模式。对消防装备的零件保养技术水平也不高,处理故障多采用零件更换的模式,没有对零部件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三)先进装备长时间不用以及使用不当

随着先进装备的不断引入,对消防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因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装备没有获得良好的应用,这就使得后期维护保养工作非常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第一,因为消防人员的认识不充分,一些先进的装备只是作为普通的装备进行应用,若是操作不当就会对这些先进的装备造成损坏。第二,先进装备往往较昂贵,一些消防部门为了节约成本,在日常的训练中少用或者不用这些设备,使得消防人员自身水平很难提升,在实际的消防工作中通常会因对装备不熟悉而出现操作不当的状况,影响了消防救援效率。第三,一些先进装备需要和相应的辅助设备结合起来才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辅助装备一般属于精密装备,很容易产生相应的故障,若长期处于闲置不用的状态,就会影响装备的使用效果。

(四)对装备性能的认识不足

不同的消防装备,在实际的应用和维护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日常训练和抢险救灾任务完成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装备维护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装备的后期正常使用。然而,因为部分消防部门缺少相应装备维护的记录或者资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对装备的存放以及应用和维护保养认识不足,极易产生操作不合理的情况,导致装备损坏,尤其是在进口设备当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三、消防装备维护中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培养消防装备维护保养专业型人才,丰富理论知识学习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消防装备维护保养中产生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对装备操作方法的学习,提升消防人员的装备使用水平,避免由于消防装备使用不当出现损坏。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进行消防装备的知识教育培训,使消防人员可以很好地适应信息化管理方式,以此提升消防人员的消防装备使用能力。

(二)制定完善的消防装备管理制度

第一,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做好消防装备的检查及养护等工作。消防人员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检查维护,不但需要做好日常的装备检查以及清洗和润滑等工作,还需要安排每月实施一次全面化的检查,针对消防装备中产生的破损以及零件老化和密封接口泄漏等问题,消防人员需要及时上报,并进行及时维修或者更换。在日常的训练和演习后,消防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常规化的检查,保证消防装备没有损坏的问题存在。

第二,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保管。消防部门需要设置相关部门,配置专业的维护保养人员,对装备实现统一管理,以及对装备使用状况进行准确记录。除此之外,在轮换交接班中,也需要对设备做好检查,不但需要重视常规设备的检查,还需要对一些应急以及备用装备做好检查,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这些设备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建立完善的装备档案。装备档案应对设备实际的性能以及参数等做好详细准确的记录,便于其他消防人员能够随时掌握装备的实际情况。在消防装备需要更换时及时更换,使装备的质量能够符合标准要求,从而最大化地呈现装备的性能。

四、结语

消防装备性能良好是确保消防任务顺利实施的基础,针对消防设备状态,消防部门需要加强管理控制,重视维护保养工作。并且,还需要加强对装备维护人才的教育培养,在基础理论和操作能力方面加强对维护保养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消防训练或者日常的演习后,也需要防止摔打或者乱扔设备,确保设备不会受到损害,在此基础上,将消防设备的性能全面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纪锋磊.浅谈消防装备器材维护保养管理的问题与建议[J].消防界(电子版),2019,05(08):28-29.

[2]戴志芳.消防器材装备维护保养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02):21-23.

[3]慕宗俊.浅谈消防装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资讯,2015,13(31):214+216.

作者:闫向征